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集锦8篇)

梁家读后感心得体会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08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集锦8篇)

2023-12-08 23:43:11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1

近日,全省上下掀起了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一书的热潮中。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手捧《梁家河》这本纪实文学书,认真阅读,仔细标记和记录,细心品味,深刻领悟。读完后,让我感慨万千,梁家河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情怀就是不忘初心,精神就是砥砺奋进。

读后更加心绪难平,感慨万千。

梁家河是陕北沟壑中的一个小村庄,在这里生活了7年,也是他从小就踏过各种困难、遭受各种挫折、经历各种挫折、成长起来的地方。把人生最好的时光献给梁家河,把光辉的岁月烙在黄土地上,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注入不忘本心、开拓进取。***他的人格魅力和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在梁家河得到了锻炼和升华。

梁家河,回馈给***的更是肯于吃苦、顽强拼搏、勇于担当、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求实创新的好品质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在那样特殊历史背景下,***把自己看作是黄土地的一部分,凭借对生活的历练和火一般的热情,结合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立足于自身实际,带领着乡亲们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在苍茫的黄土高原上,在苦难的灰烬中,创造出属于他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人生天地。

梁家河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记这样深情地评价梁家河村,这段话记录在《梁家河》一书的封面上。全书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等四个部分,生动讲叙了***记7年知情岁月的磨砺、感悟、启迪和收获。他学会了吃苦耐劳的学问。

极度贫穷、饥饿、跳蚤骚扰、重体力劳动、风雪严寒侵袭,长时间恶劣的生活环境和沉重的精神压抑,没有几个下乡知青能够挺住熬得过来,而他顽强地走过来了,这里磨砺了他坚韧的生活意志。他学会了修身向上的学问。桌子和炕上到处都是书。不管你工作多辛苦或多累,你都得花时间看书。书中的情怀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强化了他未来的理想道路。

他学会了心怀群众的学问。在艰苦的岁月里,他最了解乡亲们需要什么,就是摆脱贫困,生活得到改善,为此,他一心一意为村里干实事,打坝挖井,办缝纫社、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建沼气池,用先进的理念管理,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使贫困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关心爱护群众,“一声声喊我小名”,与群众亲切交流,群众就信任他、爱戴他,简单的道理,能坚持做到很难,他做到亲民、爱民、为民,坚定了为人民奉献的信念与担当。他学会了自强自立的学问。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2

这几天我在塔西南网上看到各单位的企业风采里面都纷纷的挂着员工写的《梁家河读后感》。看完这些读后感后,让我最受启迪的是他们在读后感里提到的近平总书记在过去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不怕苦、不怕累,带领村民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在实干中树立了“要为人民做实事”的坚定信念。

对于过去的历史,有些事是我们亲身经历过的,有些事是看书的,还有是听老一辈人口述的,现在新时代的我们只是听说过,而没有见识过。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最想去的远方,那个远方有我们每个人心中最真实的梦。有的人,因坚持不懈而梦想成真;有的人,因不断探索而改变航向;有的人,因风雨兼程而看到彩虹;更有的人,因相信自己而逆流而上。只要勇往直前,那远方总会因奋斗而与自己拉近距离。正如梁家河里发生的点滴,特定历史时代的特定磨砺,才能有今天对幸福生活的希冀,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唯有奋斗才能承载着我们每一个人走向更远的远方,也唯有奋斗才能让我们清醒地知道远方的那个梦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面临多难的问题,我相信,只要去拼搏、去创新、去努力,心怀坦诚、一切都会迎刃而解,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兢兢业业、履职尽责,为我们长治久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相关:《梁家河》读后感1000字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3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故事,随着时间的积累,岁月的沉淀,这些故事就是一笔珍贵的人生财富。我花了四天时间细细品读了《梁家河》,在习近平总书记7年艰苦的知青岁月故事里,感受他从最初的懵懂、困惑到坚定信念、不畏艰苦,再到最后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蜕变历程,他之所以能有如此担当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他在梁家河的这段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今天的梁家河村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和美丽乡村示范基地,今天的梁家河人也过上了不同于过去的富裕生活,但五十年前的梁家河就是个荒凉、闭塞、贫瘠的陕北小山村。“陌生的环境中,周围遭遇的又是不信任的目光,年仅15岁的我,最初感到十分的孤独。”想想我们15岁的时候都在做什么:享受着恬静美好的校园生活,和亲爱的朋友们聊天、逛街,感受父母家人的关爱和呵护,而不到15岁的习近平,处在那个动荡飘摇的时代,由于受到父亲冤案的牵连,处处受到歧视,小小年纪就尝到了许多苦难,最终当了下乡插队的知青,火车转卡车,从大城市一路颠簸到了千里之外的小山村,努力适应着农村的“原始人”生活,从早到晚干着粗重的体力活:打坝修梯田、农耕,这种生活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体验不到。

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总觉得我的母亲没有上进心,不爱学习,直到她给我讲她小时候的经历:“现在的生活条件比我们年轻那会真的好太多了,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没吃过啥苦,我们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饭吃不饱,衣服也是捡着穿,穿过以后还要再给弟弟妹妹穿,我的脚长得快,你姥姥给做的布鞋没穿多长时间就不合脚了,那也得继续穿,因为没多余的,读书上学的机会都是留给家里最小的孩子,我是长女,平日里上学前、放学后,还得操心着回家烧火做饭,照顾弟弟妹妹。”是我对我的母亲产生了误解,每个人都是渴望上进的,只是时代和环境的不允许。我的母亲也下过乡插过队,那段时光也造就了她坚韧、宽容、善良的品格。直到现在,她还心心念念着当时对她特别照顾的人家,时不时的要回到那里看看。我想,习近平总书记对梁家河的情谊也是如此的深入骨髓,即便是他离开梁家河那么久,得闲时还会回来看看,还会在各个方面关心和帮助着曾经一起生活过的人们,从未间断。

对书中印象最深的是“修身”这一章节,“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我的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白天还好,在不通电的夜晚,只能靠着自制煤油灯采光,读书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他从“砖头一样厚的书”中汲取到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更是找到了前行道路的明灯,反观现在的我们,能真正静下心认真阅读一本书的能有多少人?电子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的“低头族”,年轻人的志向已不再是当老师、医生、科学家,而是当网红、演员、歌手,为了追求表面的风光和虚荣,什么光怪陆离的事都能做的出,一旦离开了手机和网络,世界像要崩塌了一样,大部分的年轻人再难做到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废寝忘食的学习,再难做到家国发展的责任担当。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书中所蕴含的埋头苦干、追求真理、攻坚克难的精神,对于我们年轻一代来说,要继承更要传承,我们要时刻不断提醒鞭策自己,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多思考、勤钻研,努力锤炼意志,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4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便是我在学习《梁家河》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东西。《梁家河》这本书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重返梁家河村的情况以及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里经受的艰难与磨砺,奋斗与坚守。

在《树高千尺忘不了根》中,总书记说“陕北高原给了我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我人生过后的轨迹。经过了陕北这一人生课堂,就注定了我今后要做什么,它教了我做什么。”七年的时间,让习近平的心和梁家河连在了一起,在离开梁家河以后,他还是惦记着这里的一切,村里人有困难,只要他知道就一定会给帮助。这次回来之后,他亲切的问乡亲们最近的生活过得怎么样,问得很详细,也很具体。得知乡亲们过得不错之后,他感觉很欣慰。而且在七年的知青生活中,他努力修身、学习。在梁家河人的眼中,这个来自北京的知青总是在忙里偷闲的看书,晚上也经常点着煤油灯看书,脸都被熏黑了。他看的书,包括古、今、中、外,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等等,非常的全面,为自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知青的生活,主要是各种劳动。在《窑洞里长满了故事》这一章,总书记讲到“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从东部到西部,从繁华到贫穷,习近平努力改正自己的观念,从被动到主动,完成了脱胎换骨的转变,从一个北京娃变成一个村里娃。在梁家河,习近平干活从不“撒奸儿”,高强度的劳动,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为了让大家伙都能吃饱饭,他带领大家打坝造田,给梁家河留下了一块最好、最平整的土地。为了谋发展,习近平带领村民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在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带领大家克服困难,干了许多惠民的实事。也正是因为这段经历,使得习近平在以后的岁月中能够直面任何事情,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一个人的优秀不仅仅表现在自身的进步,他还会影响周围的人,带领着他们一起进步。在《一声声喊我小名》中,石春阳、武晖、刘永耀、王宪平都在习近平的影响下成为了优秀的人。石春阳在担任干部的时候,从习近平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一碗水端平”,他在任职的时候,不仅努力将碗里的水端平,还想着法的让碗里的水变多。如今,60%的村民都可以在家门口就业,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武晖在与知青们接触后,开始看书识字,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最终考上大学。而在工作中,他少说多做,成为一名行动上的巨人。刘永耀、王宪平也都在习近平的影响下,为乡亲们做好事、做实事,成为有用的人。

最后,在《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中写了如今的梁家河的变化。整洁的农家小院、新修的石窑、灰瓦盖顶的平房、柏油铺成的村道……梁家河,从一个陕北普普通通的偏远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致富村。梁家河的变化,是我国发展进步的缩影,《梁家河》中所体现的不怕吃苦、努力向前的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作为陕汽新生代的力量,我们也应该做到不怕苦、不喊累,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用自己的汗水和激情为实现“2035”战略规划和千亿陕汽的梦想贡献一份力量。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5

汲取精神营养练就扎实功底——《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近日,有幸捧读了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的纪实文学《梁家河》,感受颇深,总结共勉。

《梁家河》全书分四章。第一章“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生动记载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回梁家河的情形和多年牵挂;第二章“窑洞了长满了故事”,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插队当知青,被选为村支部书记后带领大家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立代销点等生产活动;第三章“一声声喊我小名”,通过当年小伙伴们的深情回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性格形成和人格魅力;第四章“我们走在阳光路上”,以小小的梁家河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折射出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伟大成就。

《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生动回放,是他勤勉学习、修身立命、埋头苦干、顽强精神、不懈追求的精彩记录。通过本书,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苍茫,中国政治生态的变化,改革开放的成果以及十八大以来的成就。结合自身工作,有以下感受。

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把努力学习作为工作的基本前提。黑暗的窑洞,摇曳的灯火,盘腿坐在炕桌旁,捧书夜读,知青习近平如是对待学习。读后感.我们面对新环境、新岗位、新要求,工作怎么开展?关系怎么处理?原则怎么坚守?个人认为,简单高效的方法就是学习,总结岗位特点,理清工作事项,学习前任亮点,躬身请教,分类施策,精细管理,归纳经验,才能快速融入,提高能力。

锤炼党性,坚定意志,把理想信念的养成作为远大目标。贫瘠的黄土沟峁,漫长的知青岁月,一次次申请入团,一次次申请入党,信念执着。个人感受,不同阶段的人生目标一旦确立,就应该不断磨炼,接受工作、生活的考验,把个人的进步与单位的发展融为一体,坚定信念,不负春光,努力前行。

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把不懈追求作为人生动力。干旱的黄土地,贫苦的老乡,年轻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个人感悟,对待工作,要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要做细做实,不骛于虚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才能提升自己,体现人生价值。

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走多远都不能忘来时的路。常怀感恩之意,常有戒惧之心,始终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放在心上,这就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遵循。

学思践悟,通过本书,我们可以学习很多……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6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梁家河》是在九月第一天的早晨寄到的,那不算太厚的书册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力量感引我去细细研读。就着和风,翻开书页,我便一头扎进了那遥远岁月中。

梁家河在地图上算是个不起眼的小村庄,恰恰也是这个小村庄,为当年知识青年们脱胎换骨的成长提供了广阔土壤。那一个个窑洞里长满了故事,它们见证了在初入陌生环境时少年习近平的迷茫、彷徨,也见证了扎根陕北七年后青年习近平的自信有力、知难而进。一路闯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无论是城市和农村的差异,还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都没有打倒这个北京来的知识青年。一切的磋磨像是一双无形的大手推着他迈出了人生得第一步,系下了人生的第一粒纽扣。他以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脚踏大地,以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置身群众。即便是山穷水恶,也大有可为。粮食不够用水难,那就筑坝以灌溉良田,挖井以供水。柴火稀少烧火愁,那就推广科学技术,通过办沼气池来解决民众的烧火点灯问题。创立打铁社、经营代销店、开办缝衣社和磨坊,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从平日生活里的点滴小事出发,切切实实地在解决农民生活上问题的同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提升了群众生活的质量。

合上书册,不知不觉中已过去了大半天光,我不禁扪心自省:在那样艰苦卓绝的年代里,年轻的习近平总书记尚能入得尘寰,与众悲欢。物质条件优越的如今,作为新一代青年的我们又是如何呢?是一室不治却妄图兼济天下的好高骛远,还是忽略小事、轻浮大事的眼高手低?古人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世间事无一不是从简单细碎做起的。

刚迈入公司、踏进职场时,我们响应号召服从公司安排来到油站、油库等基层单位轮岗培训的一幕幕画面又进入了脑海。那时的你我是千万加油站中最基层的加油员、最普通的便利店员,每天接触的是加油顾客、是基层同事、是油枪、是收银机……原来我们也曾脚踏实地,用一枪枪的现场加油服务在最平实的岗位上奋斗着,用一次次的办卡充值与零售推销工作贡献着我们微薄的力量。正是往昔岁月洒下的汗水浇灌了当下成长的沃土:加油员的交接班工作让我们学会了使用管控系统与零管系统,为现今服务油站、监督油站日常经营管理打下了基础;读后感·便利店员的销售与充值工作让我们学会了使用卡管系统、海信系统与开票系统,为更好地为油站解决资金监管问题、销售入账核对与日常盘点工作提供了支撑。

斗转星移,春去秋来,时光的流失或许给我们的面容增添了一丝倦色,但是初入公司时在基层岗位上注入的那一抹热血已经渗入了骨髓。从基层油站到机关部门,岗位的变迁或许给我们的心境带来了几分变化,但是为美好生活加油的使命始终铭刻心田不曾忘却。初入公司的五年正赶上江苏石油人新三年奋进目标“1133”计划,职业发展的黄金五年能够与同事们携手共进,能够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于我们个人而言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是可以珍藏一生的宝藏。这里就是我们的“梁家河”,是我们踏上漫漫人生路的第一步,是我们系上无悔青春的第一粒纽扣。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7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多年以前,这本是一个籍籍无名的村落,贫穷与落后是他的代名词,一不通公路二不通电,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1969年,一帮北京知青的到来打破了村子原有的静谧,他们搭乘知青专列穿越黄土高原上千丘万壑,来到延安而被分配到各县,镇,村这些知青就有习近平,习近平插队的地方叫梁家河。我没有去过梁家河,在此之前对于梁家河也是知之甚少,直到读了《梁家河》,跟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来到了这里,才真切的感到了此处的与众不同。

我人生在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里是有大学问的地方看着书本封面上习近平总书记与当年的相亲谈笑风生,我不禁陷入沉思,一个荒凉的农村有何大学问带着这个疑问,我开始了我的阅读。

1969年不满16岁的习近平踏上了知青专列,一路颠簸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在这个荒芜贫瘠的土地上,开始了他七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一面进行着他的农民化实践,一面在书中汲取的精神,思想上的营养,历日经年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功果自见。读后感·在梁家河人的记忆中习近平常看一块砖头一样厚的书,吃饭时在看,上山放羊时手中还不忘拿书阅读。

古人云: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对青年习近平而言,梁家河就是一所学校,交给他克服困难的信心与决心。正如习近平而言,梁家河的艰难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事不惊,知难而进。

的确,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就像雄鹰勇于搏击,才更丰满有力,青松历经风雨才能坚韧挺拔,习近平在最贫瘠的地方顶着黑帮子弟的帽子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入团、入党、大学都不是一帆风顺,特别是当地其他知青陆续返乡,独留一人,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就会被击垮退缩,但是我们看到逆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到了大学问,使她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草木不经霜雪,则生意不固,吾人不经忧患,则德慧不成,细细品读《梁家河》,我汲取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一种奋斗担当的精神营养。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环境越是艰苦越是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坚定一个人的志气,造就一个人的信仰。整洁的农家小院在绿树丛中伸出瓦房一角,构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让人留恋。文字:崔淼淼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8

在梁家河的恶劣条件和艰苦生活磨练下,这位梁家河年纪最小的知青很快脱颖而出,当上了村支书。他身先士卒带领乡亲们修路、打井、造淤地坝、办铁业社、建沼气池,发挥群众所长,调动村民热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短短几年内解决了吃水、烧火、交通等梁家河几代人想都不敢想的老问题。“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七年的知青岁月足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和气质,让习近平在青少年期间就充分展现出工作时时有热情,解决困难处处是先锋,面对问题事事有信心的领导才能。给梁家河的人民留下极丰富的物质、精神财富,也早早磨炼了自己的领袖特质,坚定了人生目标和信心。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从小小村官到一国首脑,从政40多年的习近平不忘初心,不改本色,从把那个一到灾年就全村出去乞讨的梁家河,治理成红红火火新农村开始,他就在这片土地上深深与人民融合在一起。习近平人生第一步的所学都是在梁家河,这里是有大学问的地方,也是个足以“萧然见君心”的热土。正如习近平指出—“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8篇)

    发布时间:2023-12-30

      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纪实文学《梁家河》在全国热销。在陕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掀起了一股学习《梁家河》的热潮。近期陕西美鑫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党政号召公司全体党员干部及广大职工,积极火热开展阅读《梁家河》的活动。我读《梁家河》感受颇深,也谈一点体会。  读《梁家河》,从中汲取人民至上的初心动力。...

  • w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8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我们写心得体会的时候该注意点什么呢?根据您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帮您找到了以下有价值的资料:“梁家河读后感心得”,感谢您来到这个网站我们将提供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 w
    梁家河读后感心得4篇

    发布时间:2023-12-14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心得,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将这些经历都记录下来,变成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让我们更敏感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心得体会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们将带您深入了解“梁家河读后感心得”的所有方面,希望这些展示能够让你更好的了解该主题!...

  • w
    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分享8篇

    发布时间:2024-02-29

    写心得体会要主要注意的内容是对所学所感的真实表达。在工作学习中,我们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总结经验,反思自身,提出未来改进的方向。这种记录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思路,增强对问题的认识。希望您在阅读完“梁家河精神心得体会”之后,能够有所启发,不断进步!...

  • w
    海燕读后感心得体会精选(8篇)

    发布时间:2024-05-01

    “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常常被书中的思想所触动,带来了许多值得分享的感悟。而写读后感则是一种将这些思考和感受转化为文字的方式。但如何避免读后感变成简单的摘抄呢?下面,我整理了《海燕》这本书的读后感,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海燕读后感心得体会 篇1  《苦儿流浪记》,一本满腹悲情的书,使读者不禁为主人公雷米...

  • w
    西游记读后感心得体会集锦8篇

    发布时间:2023-11-20

    写心得体会时可以适当修饰下语言吗?在生活中我们会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妨动笔将这些看法写进自己的心得体会里。认真总结心得体会让我们在下一次实践中少踩一些坑,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写了一篇“西游记读后感心得体会”的内容,如果你需要的是以下信息请不妨参考一下!...

  • w
    冬日北国鸟读后感的心得体会8篇

    发布时间:2024-04-22

    冬日北国鸟读后感的心得体会 篇1  王安忆的《长恨歌》和张爱玲的文笔有些相像,都是繁华里的微尘,带着微凉和绵绵的恨。  四十年的故事都要从上海讲起。这里有着形形种种,声色各异的弄堂;有旁枝错节,如蜂般嗡嗡嘤嘤的流言;也有闺阁,满装的都是女儿的心思。鸽子从这片混沌不堪的世界里,从波涛连绵的屋顶飞上天空...

  • w
    风筝读后感心得体会11篇

    发布时间:2023-12-17

      我想在这个时候来回忆两个男孩的故事。阿米尔放一只有玻璃屑的巨大菱形风筝,哈桑咧着兔唇在后方傻笑着追,天真正直得没有一点瑕疵。一场风筝比赛过后,哈桑为给阿米尔逐回落下的风筝,受到了几个孩子的殴打,而阿米尔却因为胆小而留下了一生的悔恨。阿米尔明白哈桑受到的精神与肉体上的凌辱全然是为了保护自己――阿米...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