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父亲教育心得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28

父亲教育心得

2023-11-28 10:46:01

【#心得体会范文# #父亲教育心得#】每个人所经历的挑战都是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我们总是能够从这些挑战中得到收获和启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写下一篇心得体会,记录自己此时的感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应该充满真挚的情感和深入的反思。 首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应该包含真实的情感。不论是在挑战中经历的困难或成功,都应该用真实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真实的情感表达,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者所经历的挑战,与作者建立心理共鸣。 其次,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应该有深入的反思。在写作过程中,作者应该仔细思考挑战所带来的影响和教训。他们可以思考自己是如何应对困难的,他们在面对挑战时的内心变化,他们从挑战中学到了什么等等。通过深入的反思,作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挑战中的成长和进步。 最后,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应该具有启发意义。除了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反思,作者也可以分享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他们可以谈谈自己学到的重要教训,给读者以启示和借鉴。这样的心得体会不仅能够帮助作者巩固自己的经验,也可以使读者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总而言之,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应该是真挚的情感和深入的反思的结合。通过这样的写作方式,作者可以更好地记录和理解自己在挑战中的成长,同时也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有价值的启示和思考。

父亲教育心得【篇1】

平凡的小事教育的艺术

整期节目,感受到明星孩子们的天真无邪,纯真可爱,其实他们和平凡人家孩子没什么两样,但在教育问题上爸爸们处理得相当艺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不管事情有多愤怒,明星爸爸总能用爱的方式灵活处理,让孩子快乐地接受。

曹格的教育总是充满爱。我认为他的家庭是最幸福的。对于爱哭的姐姐,以我急性子个性,应该是很生气、很愤怒的,甚至看见她哭的镜头出现时,我都有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但曹格总是宽容她,安慰她,鼓励她,不急不躁。

第二站时,曹格把第一站的录像给姐姐看,让她自己觉得爱哭好不好,姐姐看了说:“以后我不哭了,哭起来好丑哦!”

有一次孩子要与大人分开行动,姐姐边走边哭,要找爸爸,曹格曾安慰姐姐:“当你需要爸爸出现时,爸爸一定会出现。你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呢。

”为了维护在孩子心中说话算话的爸爸形象,也为打消姐姐的恐惧,他申请中途见姐姐一面,说:“爸爸永远在你身边,是不是?”

有一次,曹格和妹妹乔躺在床上看月亮。曹格问:“月亮为什么是圆的?

”joe回答说:“因为饼是圆的。”曹格又问:

“月亮里有什么呀?”如果问我,我真不知怎么回答,月亮就是月亮,里面还能有什么呢?孩子们的回答使我吃惊和感动。

“月亮里有爸爸、姐姐和我,还有黄磊叔叔……陆毅叔叔,多多姐姐……。我们相亲相爱地生活在一起。”好充满爱的答案啊,孩子们在内心已真正把《爸爸去哪儿2》所有的成员当作一个大家庭了。

有一个任务,孩子们有一个晚上和父亲分开生活,曹格在树屋休息一晚。为了不让孩子们想起父亲而哭泣,曹格和孩子们打了一场枕头仗。我们玩得很开心,忘记了离开爸爸的不安全感。

突然一只飞蛾来了,引起一阵骚动,尤其是乔害怕了。为了教大家勇敢,曹格当场将飞蛾打死,放在自己的手掌中,让孩子再摸一次。是不是太可怕了。首先,更大胆地尝试并张开手,说:

“放在我手上吧。”得到小伙伴的鼓励,孩子们纷纷勇敢地伸手摸那只飞蛾,唯独joe不愿意。如果换作是我,我会很失望。

认为一个男子汉多没出息,这点胆量都没有。否则他会抓住乔的手去摸飞蛾。最后,当曹格让大家把手放在一起摸飞蛾时,乔的恐惧防线被打破,最后他勇敢地把手放在一起。

她们用自己采摘的杨梅在市场上**,每个人得到的钱都给奶奶买了一份礼物。有买拖鞋、鞋垫的。虽然不一定合适,但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换来的,也是一颗心。

但贝儿却看中一双漂亮的舞蹈鞋,也满意买下了,还自我欣赏:“看我穿上多像一个公主!”她没有为自己的自私而感到惭愧,甚至三岁的姐姐在多多的劝说下放弃了心爱的鞋而给老奶奶买了一份礼物,但贝儿就是不为所动。

多多的懂事和处理能力真棒,跟黄磊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全然充当一个大姐姐护着弟弟、妹妹们,开导他们。首先劝贝儿放弃舞蹈鞋,也劝说她实在不应该为自己买鞋,大家都应该给老奶奶买礼物。但贝儿坚持要买,拒绝让步。

多多只好让店主把这双舞鞋送给贝尔,然后他用买舞鞋的钱给老太太买了一份礼物。贝儿还不领情。当陆毅看到贝儿用钱给自己买了一双鞋时,他很惊讶。

换作是我,连最小的姐姐都圆满完成任务,贝儿却这么自私,我可能太失望而大打出手。陆毅严厉批评贝儿,叫她马上脱鞋。这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穿,她将永远记住这一课。同时自我反省说:

“平时富养女儿教育的,跟贝儿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才导致了今天没有那种舍我的意识。”陆毅带着贝儿将带灯的风扇送给老奶奶作为补偿。贝儿在哭,陆毅说:

“我们不能哭,哭了奶奶以为我们舍不得呢!”句句说的很有道理,起到了教育作用,也让孩子从小知道勇于承认错误,而且要勇于承担责任和后果。

多多和几个孩子把睡通铺那屋,打扫得干干净净,也用抹布擦得一尘不染。多多在门口画了一幅素描,让大家在进屋前脱掉鞋子。但杨阳洋无视大家的劳动,(其实杨阳洋平时表现很棒的,是一个好孩子),看见后却“玩性大发”,不仅撕掉了“noshoes”告示纸条,,还将满脚是泥的鞋在房里走了几圈。

杨威很生气,严肃地批评杨阳,但杨阳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他说不出自己道歉的话,最后选择了沉默。父子俩也陷入了僵局。很多懂事的人都知道杨阳错了,杨阳说:

“我们即使犯了天大的错,只要真诚地向父母道了歉,说声对不起,再大的事都不算事,父母都会原谅我们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如果你不道歉,小事就变成大事。一定要永远记住。

”经过多多小大人的开导,杨阳洋琢磨觉得说的很有道理,勇敢地向杨威承认了错误。一句:“对不起我错了。

”化解了一场风波。孩子都知道错了要承认错误,何况我们大人呢,也要做好榜样,错了也应该勇于道歉,而不应该找一些理由或说辞来逃避责任。

在台湾悬崖跳水,陆毅、曹格格外恐惧,陆毅看到那高度太吓人,转身说:“我回去了。”曹格尽管多次尝试,但真正跳时很犹豫,“到底跳还是不跳?

”,内心一直在挣扎,很紧张,说蛮可怕的,全身都软掉了。杨阳洋在对面鼓励:“曹格叔叔加油!

”,曹格受到杨阳洋鼓励,再次整理情绪准备跳时,却仍无法克服心里的恐惧,但最终经过思想斗争伴着一句“身体健康,快快长大!”勇敢地跳了下去。当他超越自己时,心情激动万分。

为什么他最终超越了自己,因为他知道自己是孩子们的榜样,是孩子们心中全能勇敢的好父亲。

在新西兰,黄磊和杨威等足球队输给了全黑队。最后,我们必须选择一个人来接受裁员的惩罚。杨威因多嘴了一句“一个人叠罗汉”,也因为是冠军的身份稀里糊涂被抓出来莫名成了惩罚对象。

当全黑队全部蜂拥而上压在杨威身上时,杨阳洋一看爸爸被这么多人压着,受欺负了,担心爸爸压坏了身子,他本能地嚎啕大哭起来。事实上,这只是一场游戏。杨威没有被原力伤害。他身上的那个人用手撑在地上护着他呢。

杨阳洋的惊慌失措,吴镇宇做出了很好的解脱示范。他立即躺在地上,把杨阳洋放在自己身上,上面来了一群人压下来,吴镇宇还假装被压得很难受、很痛苦的表情,但杨阳洋深深体会到:上面的人根本没有用力在他身上,也是爸爸刚才的承受情况,是安全的,也就放心了。

结果杨阳洋身有感受后,破涕为笑。当孩子有恐惧时,可以在安全的情况下用实际行动抹去孩子的阴影,这比说教更有说服力。

从他们充满爱的教育方法中,我也深受感动,也深受教育:不管孩子犯多大的错,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能用武力去解决问题。一定以理服人,多鼓励,用爱去感化他们。

不要把自己当成一个有尊严的家长,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相处,做孩子的朋友,用爱和孩子一起成长。也许这就是教育的艺术吧!

父亲教育心得【篇2】

如果我有名片,我会把它印在正面:蔡笑晚头衔:父亲;背面:

长子蔡天文,1967年生,1995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970年生,由中科大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李政道主办的caspea博士研究生,获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现在美国高盛公司出任副总裁;三子蔡天师,北京外国语学院毕业,曾被美国圣约翰大学录取,现在国内发展;四子蔡天润,华西医科大学医学系毕业,曾被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录取为博士生,现正在上海筹备私立医院;五子蔡天君,中国科技大学硕士,现在中国建设银行工作;小女蔡天西,1977年生,14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岁考入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生,22岁获得哈佛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现为哈佛大学最年轻的副教授之一。

这张特别的名片显示了父亲的骄傲和成功。一个普通的家庭却走出了三个博士生,三个大学生,六个孩子个个成才,被称作博士之家,这是多么令人惊诧的事呀,当时在瑞安(温州)引起了不小的骚动,一时之间人们奔走相告,蔡笑晚成了名人,成了一个奇迹,被**评价为人才魔术师。那么,这真的只是一个奇迹吗?

他真的是个天才的魔术师吗?我们不禁自问。不,当然不是。我认为这是一个父亲20多年来努力教育孩子的必然结果。

一、重视家庭的教育

家庭的早期教育决定了一切。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母误子半轮,便误了一生。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童。蔡老师的话不都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吗?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也有这样一段话:孩子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取决于天赋的多少,而是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这段时间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别的,但差别是有限的。

所以,不用说生下来就具备很高天赋的孩子,就是那些天赋一般的孩子,只要给予合理的教育,也能成为优秀的人。日本著名的教育学家,作为儿童早期教育的鼻祖木村久一在《早期教育与天才》中也说道:儿童的潜在能力有着递减法则的,生来具备100度潜在能力的孩子,如果从一出生就对他进行教育,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一个具备100度能力的**;如果从五岁开始教育,即使教育得出色,也只能成为具备80度能力的**;而如果从十岁开始教育的话,教育得再好,也只能达到具备60度能力的**。

教育开始得越晚,孩子们的能力就越难实现。儿童阅读的最佳年龄是三到六岁。这一切都说明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所以,当其他的父母把三岁以内的幼儿期看成是无知的蒙昧阶段时,蔡先生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事实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因为家里的早教,他的孩子们经历了一个个的自学和逃学,比其他孩子都小

3,四岁时,我可以学到最好,成为真正的优秀学生。

另外,我们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自信,往往希望老师在学校里能给予孩子更多的机会(发言的机会等)表现,以此让孩子树立起自信。事实上,他们不知道孩子的自信在于家庭,而不是在学校培养出来的。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指出:

那些被母亲所爱的人,总是会保持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说,他们会保持对成功的信心,并经常在现实中取得成功。孩子自信信的培养,只能潜移默化地受到家庭的影响和母爱的诱导。一个人可以受到别人的歧视,但决不能受到自己父母的歧视。

当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交谈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措辞,千万不要轻易说出伤孩子自尊的话语,摧残孩子的自信,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一无是处的人。

当然,良好的行为习惯、人格修养、道德养成等都来自家庭。人们总是把儿童道德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用儿童的行为来评价一所学校,这也是不正确的。蔡先生说:

道德滑坡的真正根源在家庭而非学校,孩子在入学前已开始形成道德雏形,坏习惯一旦染上之后就很难纠正,成为终生的恶习。我想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5+2=0。(孩子在学校五天里受到的教育,经过一个双休日就什么也没有了。

)但要想家庭教育获得真正的成功,父母必须用爱的雨露去滋润孩子的心田,用脉脉温情去营造孩子成才的软环境,让孩子永远生活在和谐愉快、奋发向上的氛围中。

二、树立远大的志向

作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的志向,志可以分为志向和志气,志向即是人心中的向往和追求;志气即是人对自己行为准则的要求。古人所说的渴不饮盗泉之水,饥不吃嗟来之食是用来比喻一个人有志气;而我们所谓的从小立志就是从小引导孩子对伟大和高尚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从小培养孩子严格要求自己,以历史上和现代的优秀人物为榜样编织自己童年的梦。

蔡先生以民谣《凡人与神仙》(三十三天天外天,白云里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坚。)来激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知道古往今来的伟大人物原本就是普通孩子成长起来的,天才和凡人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就看你有没有这个自信。

神仙本是凡人做的思想成了他教子成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他还把孩子们的名字依次叫孟子、孙子、荀子、润子、曾子(后改为君子)、西子,就是用这些不平凡的名字来激励孩子们从小立志,敢于和名人看齐。@_@我是分割线@_@

我也经常对学生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那么,当学生就应该争当班长。

谦逊是一种美德,但在学习中,我们不需要谦逊,也不要把机会留给别人。不管你有多大,你的心中应该有梦想,记得我小时侯也经常听老师说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是**的话,现在想来也就是蔡先生所说的志向,有了志向也就有了奋斗的目标,人一旦有了斗志,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有精神。蔡先生的六个孩子从小就有抱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设计未来。

正如纪卜兰所说,有价值的不是成就,而是追求。

曾经有人说孩子们应该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顺其自然,这可能吗?

蔡先生认为这是绝不可能的事。如果让孩子一代一代地像野花一样自由地生长,那么人类仍然处于吸血的阶段。我想他是说人类如何进步?

父母就应该是辛勤的园丁,不断地浇灌和修理你果园中的树木,使他们更好、更快、更美地成长成才,结出更大的果实。帮助孩子树立远大抱负,无疑是人生最重要的一步。

三、适合孩子的学校

现在的家长已经进入了择校的误区,认为名气大的学校一定是最好的,所以在孩子即将入学时千方百计地为孩子选择自认为最好的学校,也不管学校是否便于孩子上学,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上学。有些孩子的家离学校很远。他们每天早上都要早起,晚上很晚才回家,非常不方便,甚至影响睡眠时间。但我父母认为我为你选择了最好的学校。如果你再学不好,我很抱歉,但我负担得起。

这样一来,家长给孩子的精神压力很大,有些孩子渐渐厌倦了学习。这算不算是得不偿失呢?

而蔡先生认为学校的好或差主要取决于生源和老师,与学校的名气并无关系,对于一个真正优秀的学生来说,如果在好学校里遇上差老师,还不如在差学校里遇上好老师。他认为教书无非是教人如何读书,你懂得了如何读书,那么你就不在乎老师教多少,真正的学问是靠你自己去学习的。所以,他的孩子就学的学校中有相当简陋的农村小学,有普通中学,并不是个个都上重点,他为孩子择校的原因是为了跳级,甚至在为天西准备跳级时,从本来考取的瑞安最好的初中城关一中转到了较为普通的城关三中,像这样的做法在现在家长的眼中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但蔡先生始终坚信好老师比好学校更重要。

令人羡慕的是,他的孩子总能在关键时刻遇到一些好老师,这对他们很有好处。

因此,当我们忙于为孩子择校的时候,不妨停下脚步认真思考一下:这样做有必要吗?怎样的学校最适合我的孩子呢?怎样才能使我的孩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呢?

四、确立正确的分数观

当蔡先生的孩子成绩不够好时,他往往很能理解孩子们,但他做得最多的还是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寻找失误的缘故,并要求他下次能做好,同时告戒孩子:能做的题目一定要细心做好,万万不能失分,真正难的题目,你做不出来,别人也不见得能做出来,所以考试或竞赛的关键是把自己的实际水平发挥出来。拥有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

正因为父亲的鼓励和支持,六个孩子总能在低谷中走出,总能在一段时间后成为班中的佼佼者,数一数二的成绩总能让父亲骄傲一回,但新的起点还在等着他们,所以他们又会踏上新的征程。

可综观我们现在的家长呢,往往只看重孩子的分数,而对于孩子错误的题目他们并没有深入去看,更没有去问孩子为何当时做错了,是不懂?还是粗心?没有去找问题的根源,看着分数有的置之不理,有的怒发冲冠,还有的唉声叹气。

试想,孩子的心里又会怎么想呢?学习的积极性又怎能调动起来呢?当我看着蔡先生和孩子们的信件交流时,不禁被他的专业所震惊,孩子在学什么,他都是了如指掌,并能精辟地指出孩子需要做的是什么,该注意的又是什么,在专业的选择中他也能一箭矢的命中要害,对孩子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假如我们的家长也能对自己的孩子的学习如此关注的话,孩子又怎么好意思不好好学呢?

我觉得分数固然重要(学习中还是以分数取胜),但对孩子学习内容的关心更重要。

五、开拓胸襟的旅游

旅行可以描绘出永远不会消失在儿童幼小的空白图画上的美丽图腾。在未来的岁月里,他们将留下永久的美好回忆,这将激励他们变得崇高和伟大。蔡先生认为,旅游不仅可以增加知识,还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志向,拓展他们的思维。

所以,当全国的旅游风气远没有形成的时候(1978年),他已经带着孩子们遍及大江南北,这一路的脚印印证了我国灿烂的文明,诱发出孩子们无穷的兴趣和想象。正如陶行知所提出的,生活就是教育,社会就是学校,教学就是学校。(生活教育理论)

由于父亲的耳濡目染,使得孩子们具备了坚韧不拔的精神,如小女天西在游泰山时有缆车而不坐(其他同学要坐缆车游览),说出了登山就应该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地登,累也是一种享受。的话。这不就像我们的学习吗?

蔡先生让孩子们悟出一条真理:人生的路本来就是从不会中走出来的。

现在我们的家长也经常带孩子上山下海,但在玩乐的同时,不要让孩子仅仅停留在玩和乐的阶段,而应该让孩子触景生情,家长可以讲述有关的历史故事,背诵名人名家的作品,感怀祖国山河的壮丽等,当然这就要求家长必须先要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包罗万象的知识。

读完蔡先生的《我的事业是父亲》,掩卷沉思,我被他的执着所感动,这奇迹**于二十多年如一日的付出,假如再称他是人才魔术师的话,就忽略了他为成功所付出的艰辛过程,忽略了他如何用心地教育每一个子女。

那么,为什么他会有如此辉煌的成就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我们亲身经历来说,生命的真谛确实是从一个欲望走向另一个欲望,而不是从一个满足走向另一个满足。我们总是不断地为我们自己也为孩子们设定追求的目标,总是在一个目标实现之后立即设定一个新的追求目标,从来没有安于现状,更没有在胜利面前自我陶醉。

这是我们家最基本的特点,也是我们会更成功的原因。

假如我们也能像蔡先生那样用心教育孩子,不以工作、没有时间为借口,把孩子的事作为最重要的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好梦也许就能变成现实!

父亲教育心得【篇3】

放在最后说,是因为我不想说,因为我觉得它比前五点说的相比,太次要。但我又不得不说说它,在中国,它又是那么重要。大多数家长把分数当作教育的唯一目 标,我觉得,唯一可以值得尊重的分数应该是高考成绩,在省示范高中任教的我看多了孩子分数的起伏,看多了家长的束手无策看多了孩子的泪流满面,所以更看清分数对家长和孩子的折磨。

所以,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在孩子身心都还稚嫩的时候,不要为分数牺牲孩子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小学就要求双百分,有些过分。孩子得了100分就给奖金,就照相留念大肆宣扬,100分就是没有缺点没有漏洞?

小学得100分的孩子能走多远?数学大师陈省身生前为中科大少年班题词就是:不要考100分。朱清时解释说,原生态的学生一般考试能得七八十分,要想得 100分要下好几倍的努力,训练得非常熟练才能不出小错。要争这100分,就需要浪费很多时间和资源,相当于土地要施10遍化肥,废掉的是孩子学习的激情 和创造力。

在分数面前,毫不犹豫的选择相信孩子是孩子不竭的动力,父母的冷言冷语可能是压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稻草。做一个有远见的家长,过程比结果重要,只有完美的过程,才会有无憾的结果。孩子想当第一名的愿望与生俱来,就像大树拼命往天上生长,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一样,这不是教育的功能,这是生物的本能。

教育的作用是什么,我认为就是家长在旁边关注、期盼和守望,及时清除小树旁边的杂草和害虫,在狂风暴雨把小树吹歪了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扶正他,而不是拔苗助长。

父亲教育心得【篇4】

《摔跤吧!爸爸》看过的人几乎都在探讨影片中表达的男女平等、父爱等等精神。

可是问题来了——咱们别忘了,马哈维亚是女儿的摔跤教练,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女儿的老师。那么,咱老师能够从电影中获得哪些教育启示呢?

马哈维亚(阿米尔·汗饰)年轻时是位摔跤运动员,梦想就是世界冠军。

因为种种原因,直到退役他都与金牌无缘。从那以后,马哈维亚的梦想就变成了:让即将出生的儿子替自己完成梦想。

谁知天意弄人,妻子一连生下四个闺女!

女儿们一天天长大,马哈维亚也一天天心灰意冷。有这么一天,邻居家的父母竟找上门来告状:你看看!你看看!你女儿把我俩宝贝儿子打成了啥熊样儿!

不成想,马哈维亚看着闺女们痛扁两个滋事男孩的一招一式,心里那叫一个乐呀!——天无绝人之路,他发现女儿们继承了自己的强大基因,简直是天生的摔跤手!

马哈维亚也突然意识到,自己只想着要得世界冠军,却忘了,其实谁都可以得冠军——言下之意,没有儿子,女儿不也一样吗?

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如果马哈维亚没能想到这一点,那么电影到这里就基本“全剧终”了,不过难得的是他想到了,于是,故事正式开始——

马哈维亚开始对两个闺女儿进行魔鬼式训练,后来还把没啥天赋的大侄子拖下水给女儿当陪练……

在童婚盛行、女性严重受歧视的印度,起初马哈维亚的举动令全家遭到了村民的嘲笑,女儿们走上赛场参加比赛的过程也屡遭波折。不过,女孩儿的命运也随着父亲的坚持而被彻底改写,甚至被同龄早婚的女孩子羡慕……

尽管在离开父亲来到体育学院后,大女儿吉塔经历了职业上的蛰伏,但最终还是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获得了世界冠军,女儿成为了马哈维亚的骄傲!

总之,这是一部在169分钟内让观众又哭又笑的好电影,毫无尿点,而且绝对燃点与泪点齐飞!

大女儿吉塔在赢得了全国冠军并进入了国家体育学院之后,开始跟随新教练训练,同时接触了小村庄从没体会过的花花世界。慢慢地开始迷信新技巧,按照新教练的指导,渐渐淡忘在父亲那里学到的战术和技巧。在一次回家的时候,打败了父亲,并且以为这足以证明自己已经足够强大。

没想到后来吉塔在国际大赛中屡遭败绩,在痛苦迷茫中终于与父亲和解,并依靠父亲的指导和鼓励,赢得了世界冠军。

其实,马哈维亚的技巧还是老技巧,战术也是老战术,父亲只会越来越老,越来越打不赢如日中天的女儿,可是他依然是一个成功的老师。在被女儿摔倒之前,马哈维亚一直相信,作为老师只有战胜了学生,才能证明自己是对的,可是和解之后,他和女儿的心态改变了,他们都明白了,老师只求要胜过学生,那不过是一场比赛;而老师去引导学生觉醒、成长,才是真正的教育。

为什么吉塔的教练总是不喜欢马哈维亚在观众席上对吉塔进行指导?因为马哈维亚的指导总是与他的意见相左——他叫吉塔注意防守,马哈维亚却要吉塔勇敢进攻;他让吉塔主动出击,马哈维亚却叮嘱吉塔要稳住……

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两人会做出不同的指导?吉塔的'教练,国家级教练,掌握科学方法,也明白训练需要劳逸结合等等,这些听上去似乎比马哈维亚的训练方式更人性化更科学,可是为什么这个教练成了整个影片里唯一“遭人厌”的角色呢?

关键还是马哈维亚更能了解学生(女儿)的心态秉性和赛场情况,能做出更灵活准确的教学判断。而吉塔的教练呢,就好比听了好多名师课,读了不少教育名著,掌握不少教学方法,对理论了如指掌的老师,方法论的储备够了,只是运用时在灵活度上还欠缺火候。

认真地看了影片,你会发现马哈维亚跟当地的官员“不对付”。为什么?马哈维亚找当地体育局地方官员希望申请一笔资金,为女儿购买专业的摔跤垫,却遭到了官员的冷嘲热讽。生气的马哈维亚受到哥哥的启发用床垫做替代,还用彩色笔在纸上画出正规摔跤比赛场的样子给女儿看。

这一切的斗争和努力,其实就是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构建教学情境。

比如,衡阳的一位中学老师谭湘君,25年来一直在乡村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并长期担任班主任。“农村学生英语学习条件差,口语能力更是一大弱项,如何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成为摆在多数乡村英语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帮助孩子们提高英语能力,谭老师悉心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表现欲望,设计口语交流活动,通过看图、师生互动,情景模拟等形式,不断提高同学们的英语口语水平。

“是谁说你不适合55公斤级的?我这就去找他!”马哈维亚听到教练要求女儿控制体重,降到51公斤级,简直要气炸了!当即收拾小包,带上主动请缨做饭的大侄子“杀”到了女儿身边。增加营养、指导女儿训练,对问责的校长苦苦哀求:“她们唯一的错,就是有一个疯狂的父亲”。

马哈维亚始终相信学生(女儿),即便在教练决定放弃吉塔的时候,也依然坚定相信吉塔能够在女子55公斤级的摔跤赛场上称霸世界。

剑桥大学研究人员对4000多名青少年进行长达7年的跟踪研究,这4000多名青少年分别来自600多所学校的同一年级,年龄为13岁或以上。研究结果显示,在受到老师鼓励的学生中,74%的人在16岁以后继续接受教育,而没有受到鼓励的学生中,这一数据只达到66%。其中教师鼓励对中等成绩的学生群体影响尤为显著。他们当中受过老师鼓励有64%的人获得A等成绩,而没有受到鼓励的只有52%的人得A等成绩。

这是第一次量化了老师的鼓励对学生的影响,也许不甚准确,但确实值得教育者思考。

“就是要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这是影片中爸爸唯一的信念,就像一句口号响彻了整场电影,所以最终当女儿将沉甸甸的金牌拿到马哈维亚眼前时,他终于对女儿说出了那句一直想想说的话“你是我的骄傲”。

学生的成长是不断发现自我的过程,而教育恰恰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过程,老师要努力地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缺陷、领略自我的优势,从而找到真正的自我,锁定奋斗目标。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和优点,给予学生正确的方向和鼓励,指引学生向目标不断奋斗。

如果说,《摔跤吧!爸爸》只是一部父亲逼着女儿实现自己世界冠军理想的电影,那么格调绝不会如此之高,收到的掌声也绝不会如此热烈。反而可能成为一部“父亲将梦想强加给儿女”的教育反思片。是什么扭转了这些?是作为“老师”的父亲自己的成长和转变!

一开始,马哈维亚只是坚定地相信儿子可以帮自己实现梦想,后来他开始相信女儿一样可以,再后来,在比赛的前一晚,女儿为他明天比赛应该怎样的时候,他告诉女儿,需要用胜利去告诉别人,女孩一定可以做到。马哈维亚从一个平凡的等待得到儿子,再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儿子的父亲,变成了一个唤醒女儿独立人格的伟大父亲,而他也收获了一个强大的女儿。

究竟是女儿艰苦训练后成为冠军成就了爸爸的年少梦想?还是爸爸的魔鬼训练法成就了女儿的冠军梦?很难说,成为摔跤冠军到底是成就了女儿还是爸爸。但是,在爸爸和女儿的泪水和汗水中观众看到了最终的奖牌凝结了许多,有爸爸坚定的眼神,不顾一切阻止的信念,有女儿日复一日的训练和掉在地上的汗水,总之,奖牌是爸爸与女儿共同奋斗的成果。

这启示了教育过程中协作与互助的重要性,爸爸与女儿的关系正如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学习是一个互相启发的过程,是主体与载体的相辅相成,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不断进步。

马哈维亚逼迫女儿们进行摔跤训练的用心良苦在何时才被女儿理解?应该是在她们被可怜的早婚新娘劈头盖脸训斥了一通儿之后——“我希望有这样的父亲,至少他希望你们能够通过努力去掌控自己的命运!”马哈维亚没有这样说,但他始终在这样做。所以我们才看到影片中爸爸和女儿的冠军梦被叫醒之后的奋进和勃发。

不能否认,如今课业压力力盘踞在许多教师和学生的头顶,繁多的升学压力和考试压抑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什么读书?当学生问起这样的问题,未尝不是希望教师能够帮自己发现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如果有位老师,愿意鼓励学生笃定信念,勇敢地走下去,不畏白眼,嘲笑和质疑,那么这样的老师,一定是这孩子一生的“贵人”。

马哈维亚听到屡受挫折的大女儿打来电话,一开始老头子还固执高冷地不愿理,可是在接过听筒,察觉电话对面的女儿已经泣不成声时,马哈维亚终于忍不住流下眼泪,既有对女儿的心疼也有对自己固执地推开和放任女儿的反思。影片里,马哈维亚始终在不断对自己的训练方法进行反思,变换不同的训练方式和技巧,才能使女儿走上最高领奖台。

很多事情形成的过程都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声音和不完美,只有不断的回顾走过的路及时找出漏洞并修补,才能不断丰盈羽翼,飞得更高,教育之路任重而道远。教师的谆谆教导是一种反思,回顾教学之路也是一种反思,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上寻迹回顾,也是一种反思,反思的途径千千万,但反思却从不能缺席成功的足迹。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学生是平等的却又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其实,自马哈维亚从一次打架事件中看出了女儿具有摔跤天赋开始,一部对老师而言的“教学大片”就开演了。再多的剧透也只能透露剧情,却透露不了影片的精彩,替代不了作为教师的您自己对影片的感悟和反思。但至少,希望您在看了中教君的分享后,能够更清楚受学生喜爱的老师是什么样子。

父亲教育心得【篇5】

书中提到“双差生”这个问题的确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现在学生情商培养方面是有缺失的地方,为什么会出现“双差生”,是什么标准把这把孩子定义为“双差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所谓的“双差生”不再有,很多时候是我们在成功教育方面做得不够,不能够同学生分享他们的每点每滴的成功,使学生从小就受到太多的挫折,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他们就开始抱有自暴自弃的心理,从而最终被学校定义为“双差生”,我们在对孩子的评价体系上存在诸多的缺陷,不能以一个孩子父亲的心去体会、去看待学生,所以才会产生我们所说的“双差生”,其实在学校对学生应该建立多方面的评价,有的孩子成绩不好,但他在其他方面,比如活动方面,组织能力方面,在动手方面可能有他的优点,而这些东西往往被过于强化的文化成绩的评价给掩盖了,所以孩子体会不到成功。还有孩子的一些冒失的行为可能是为了掩饰学生心理中深层的一些东西,但我们学校教育往往忽略了,给贴上一个不守纪律的标签,所以孩子最终成“双差生”。

书中还提到的关于孩子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其实现在的学校教育,由于考试的因素,由于标准答案的因素,使得学生在上小学开始,创造性的思维就受到禁锢,往往一冒出点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被老师给浇灭了。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

创新意识主要是指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我认为创新的核心是好奇心。这里我想起**向一位外国幼儿园园长汇报的故事:

讲的是一个小孩上幼儿园不久,他奶奶指给他看户外一些圆形的东西,结果小孩回答都是字母o,小孩的奶奶因此把幼儿园告上了法庭,说幼儿园的教育有问题,把她的小孩的创造力给泯灭了,圆形的东西本来能够代表很多东西,不仅仅是字母o 啊!这样的教育可以在我们国家的学校教育中随处可见。 如果这样下去,一个国家的未来将令人担忧!

我从这本书中读到的东西还很多,我不仅是以家庭教育应该怎么做去读这本书的,由这本书,我更多的是想到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要改进的东西的确还很多!

父亲教育心得【篇6】

开学已经两个周了,小班的孩子已经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能在老师的安排下吃饭、睡觉、游戏了。可是刚离开父母怀抱的孩子们偶尔还会跑到老师跟前泪眼婆娑地说:“老师,我要爸爸妈妈!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现在的王睿然小朋友就正偎在我怀里不住地说着。

王睿然小朋友是个活泼好动的男孩子,有点调皮。从来园的第一天起,一声也没有哭过,但会经常说:我要爸爸妈妈!给爸爸妈妈打个电话吧!教过小班的老师都会与我有同感:身边总是有个喋喋不休的孩子说着同一句话,时间长了,心里会是怎样的烦躁。可是面对一群三四岁的孩子又能如何呢?只能不停地敷衍他们,带他们玩,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适应了集体生活以后,情况就会有好转……

又到了午睡时间,我拍拍这个孩子,搂搂那个孩子,尽可能地以最快的速度把孩子们一个个地哄睡。“老师,我要爸爸妈妈,爸爸妈妈每天只搂我一个人。”王睿然又发话了,要求还挺高。“只搂你一个人,其他小朋友怎么办……”可是王睿然根本不听我的劝说,一个劲地哭闹:“我要爸爸妈妈!”唉!淘气的孩子多吃奶,只有先把他哄睡了,才会不影响其他孩子。我躺在王睿然的身边,轻轻拍打着,眼睛不停地看着其他的孩子,嘴里一边轻声唱着歌曲,一边不停地提醒其他幼儿要躺好。“妈妈是这样拍我的。”王睿然拉过我的手放在了他的胸口上。我灵机一动,拿来笔,在王睿然的手指上画上了一男一女,告诉他,这是他的爸爸妈妈,只要把小手放在胸口,爸爸妈妈就会一直守着他,和他在一起……没想到,平时调皮的王睿然静静地把小手放在自己身上,不时地抬起手看一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我立刻把这一方法用在其他孩子身上。还真灵,孩子们都渐渐进入了梦乡。

指尖上的爸爸妈妈,不光用在孩子午睡方面,很多孩子一来园就要求我在手指上画个爸爸妈妈,然后举着小手,面带微笑地去玩了,哭闹的现象也越来越少了。

老师们,你们不妨也来试一试?可真管用哦!

父亲教育心得【篇7】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国家摔跤冠军,因为种种原因和生活所迫放弃了摔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并希望自己的儿子可以替他完成未完成的梦想——为印度赢得世界级冠军!可是命运弄人,在接连生了四个女儿之后,他放弃了这个念头,把挂在墙上的金牌收了起来!镜头下的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一个个的把自己多年的奖牌、奖杯和金牌收进箱子里的那一刻,透过屏幕,你能生生的感受到一个充满希望到满心失望的人把梦想封存的沮丧和对命运的无奈。

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让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发现了女儿身上的摔跤天份,再次激起了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对梦想的憧憬和希望!这一刻他明白了,实现梦想不一定非要儿子,女儿也可以!

首先,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这个没有性别歧视的观点我是很赞赏的,毕竟在印度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女子的地位还是很低的,他不畏人言和世俗的眼光,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的女儿,呕心沥血的培育自己的孩子!

有人说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自私的,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完成自己的梦想是不可取的!可是,我并不这么看待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他是一位不折不扣,有责任的好爸爸!并不是因为他的女儿最终拿到了世界金牌!而是,在培训女儿这一路来,他虽然要求严苛,但并未不近人情和把自己的意识强加给孩子!因为在发现女儿有摔跤天份之前,他并没有对女儿有一丝摔跤的幻想和打算。而在发现了女儿有摔跤天份之后,也并没有一语专断,而是和老婆商量了之后才开始的,并说了给他一年的时间先试试!

兴趣、爱好、天份都一样,需要坚持,需要有人激励鞭策,孩子有时候并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因为再强大的兴趣,在繁琐的练习和无趣的重复过程中,都会有疲倦和索然无味的时段,作为孩子有时候很难认清和坚持,就需要大人们的引导和鞭策。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作为父亲,发现、发掘了孩子的天份,并用自己的方式让她们在天份的路上越走越好,这没什么错!

有一段,马哈维亚辛格珀尕在女儿吉塔进入国家队失意之后,即使那段时间他们父女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是在女儿需要他的时候,他毅然决然的背起包袱,去女儿学校附件租房子住,并在每天早上5点~7点学校训练开始之前额外给女儿训练,但却被学校发现并要开除他两个女儿的时候,他双手合十,噙着泪水求学校不要开除他的女儿,这一刻,曾经骄傲和父亲,不曾落泪的父亲,第一次流出了无助的泪水!这一段几乎看得我泪崩。

马哈维亚辛格珀尕他是个骄傲有尊严的人,他不畏世俗眼光,毅然培育自己的女儿摔跤,哪怕要花20卢比买人家售价100卢比的鸡的时候都是抬头挺胸铮铮有词,哪怕在第一次带女儿参加摔跤比赛,看客讥笑,赛场人员阻扰的时候,他都挺直了腰板,要和对方大打一场,最后在别人的劝说下,也是底气十足的离开赛场!而这时为了女儿,他无助的苦苦哀求,这一刻,他为的不仅仅是他的梦想,更是孩子们的梦想和前程!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让你笑着哭、哭着笑的电影!

两个天真、可爱、漂亮的女孩,原本过着和普通女孩一样的生活,却因为和男孩子打的那场架,彻底改变了她们的人生轨迹,刚开始她们抱怨,恶作剧,不理解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她们,毁掉了她们的童年。但是一个同龄女孩的一番话彻底改变了她们的想法。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让你笑着哭、哭着笑的电影!

她说:我羡慕你们,你们的爸爸这么对你们,是因为爱你们啊!他不想你们和所有的印度女孩一样,14岁就嫁给一个从未蒙面的男人,从此以后相夫教子,有做不完的家务。只有成为摔跤手,你们的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此她们认真、刻苦、无怨无悔的训练,在大家的质疑和嘲讽中,用自己的努力和实力,赢得了大家的认可和尊重,成为村里的骄傲。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让你笑着哭、哭着笑的电影!

吉塔获得全国冠军之后,被送到了国家训练中心,被父亲约束限制这么多年的她,来到一个崭新的城市,认识了不同的人,在同学的影响下,处于青春期爱美的吉塔开始留长发,看电影、涂指甲,学校的教学方式,让她觉得爸爸的方式太陈旧了,一度和爸爸的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直到参加世界锦标赛被淘汰,妹妹巴比塔也因全国冠军的身份进入学院,在妹妹的劝说下,她给爸爸打了一通电话,痛哭之后!吉塔便剪了长发,重新找回了自己,在爸爸的帮助和指导下,一举进入世界锦标赛,并成功进入了总决赛!

决赛之前吉塔和爸爸坐在路边,吉塔问爸爸,明天决赛应该用什么技巧呢?父亲沉默了一会说:你要做的,就是让人们记住你。如果你拿到了银牌,你很快就会被忘记,只有成为冠军,才能是榜样,而榜样,永远不会被遗忘。

《摔跤吧!爸爸》一部能让你笑着哭、哭着笑的电影!

说完,指着不远处嬉戏的小女孩说:你看,如果你没有拿到金牌,印度乃至整个世界的女孩子,都只能是一如既往的洗衣做饭,相夫教子。所以你不止是比赛,你是为所有女性赢得生存的主动权。

此时,吉塔明白,她这场仗,不仅仅是为自己而战,更是为千千万万女性的命运而战!

吉塔的教练为了不让她爸爸抢了自己的风头,在决赛时,使计把马哈维亚辛格珀尕锁在了一个房间里,吉塔在比赛中几次会同意看向观众席都没看到父亲的身影,而现在的父亲是她的精神支柱和最大的动力,也因此影响了她的发挥,但是最后她想到了小时候爸爸把她们丢在水里说过的一句话:你要自己想办法吉塔,爸爸不是每次都会站在旁边救你的,能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她沉淀了下自己,最后奇迹的完成了一个5分的高难度动作,一举拿下世界冠军,全场欢呼!吉塔失声痛哭并跪下亲吻脚下的舞台,观众席上的妹妹和堂哥以及电视机前的妈妈和全村人也几近崩溃大哭,为梦想而哭,更是为了不谙世俗追寻梦想的人!

而这时,被关在小房间内的爸爸,听到了国歌奏起,才知道自己的女儿做到了,赢得了世界冠军,热泪再一次盈框而出!最后她跑到赛场,看到女儿,四目相对,说了一句:你,是我的骄傲!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蕴含了很深的寓意!这么多年的努力和坚持,在这一刻,什么都是值得的。

父亲教育心得【篇8】

别太相信学习是快乐的。

高端学习都是枯燥的,不讨厌就是兴趣。认为学习是快乐的很少,如果真有快乐,那也是通过学习考出高分的快乐。如果一个人能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那就很可能成为大师级人物。绝大多数人是不会的。绝大多数人是不得不学,是为了某种目的去学。所以,品质和意志才是真正的好老师。

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属于大多数人中的某一个吧。凭什么学习是快乐的?学习里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这是不言而喻的。好成绩基本上都来自学生的好习惯,什么时间专注的做什么事,日积月累,某一天不小心他成了第一名,他自己都想不到。

而我们教育总是想给孩子更多的快乐,给孩子更多的游戏时间,不停的对孩子让步。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教育?不要纠结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应试教育。应试是最基本的素质。

父亲教育心得【篇9】

一个周六的上午,听了一场“有图有真相”的讲座。主讲老师讲了几个事例,令我印象深刻:

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儿子哭闹着让母亲买玩具,母亲不买,任性气大的儿子就抓母亲头发。母亲央求道:“快放手,好痛。”一个20来岁的女孩赶来解围,忽被他一声“你滚”喝退。男孩更加疯狂,开始伸手掐住母亲的脖子,母亲被掐得面色通红,有气无力,只好向儿子妥协。

事例二:“14岁的小女孩当着众人的面,连扇父亲十余个耳光”。

南京,14岁的小女孩当着众人的面,连扇父亲十余个耳光,拳打脚踢,飞起来踹。父亲一直没有还手,也没有生气。原来女孩父母离异,父亲过度“关爱”女儿,女孩没了自由,于是痛恨父亲,出现大打出手的一幕。

讲座临末了,主讲老师总结了一句话:“孩子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子不孝,父之过,母之过。父母自己作贱了自己。”个人觉得话虽刺耳,但一语中的。

最近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在中国影院卖得大火,听说主演曾被称为“印度的良心”,是印度最出名的演员之一。连大名鼎鼎的中国导演冯小刚都憋了两个小时的尿看完影片;刘国梁带着中国乒乓球队看完影片后,马上打电话要求妻子带孩子去看。受此影响,我和妻子也去了电影院观看此片。

在电影院中,我觉得有些尴尬,因为我发现大多是父母带孩子一起观看影片,而我居然没带孩子。影片给我带来了很大触动,看完影片,回到家,马上带儿子去电影院,让儿子也看了一遍。

社会在进步,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都需要成长。作为家长,如果你一味地抱怨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就要反思一下:你自己跑得够快吗?现在,虽然有许多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并且有很多有效的方法,但也有不少家长说一套做一套,教育孩子头头是道,到自己身上就一塌糊涂了。作为家长,如果你不懂得自我升级,那么落后的将不只是孩子自己。

我希望,每一个父母在凝神瞩目看着孩子的眼睛说“你是我的骄傲”的同时,孩子也能对我们来一句:“爸爸妈妈,你们也是我的骄傲!”而这一句简单的话语,需要我们家长真正成长起来才能得到。

父亲教育心得【篇10】

我赞成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的观点:我不相信教育是快乐的,请别再以爱的名义对孩子让步。

独生子女是自地球上有人类这个物种以来所出现的一个从来没有过的“亚种”,在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没有兄弟姐妹的人在那么短时间内,有计划地出现在一个国家。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和我们是一样的,他们和我们不一样,甚至可能完全不一样。

现在很多家庭的伦理是倒过来的,在家里不是老子说了算而是儿子说了算。我的学生中,在家里父母说了算的孩子学习成绩一般都很优秀,品行修养更高。“你吃我的喝我的用我的,凭什么不听我的”!霸父经常这样训斥孩子,最终,这位家长就成了学霸之父。事实证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中一个人说了算的家庭中,孩子成才率是极高的。

家庭中的民主,要慢慢培养,当孩子的认知水平和家长接近的时候,才可以通过商量,达成一致,让孩子明白,民主来之不易。很多家长以民主的幌子打着爱的旗帜去教育孩子,这是放纵,一个未成年人打败了成年人,结果相当可怕。

父亲教育心得【篇11】

《我的爸爸》作品张贴后

说到我们的主题环境,我想的最重要的实如何让我们的环境更加美丽。快速看一下,我们就会知道它的效果。于是,每次把主题的东西挖掘出来,花很多心思把它转化为孩子所能接受的**进行张贴,再将幼儿的作品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在得到家长的好评后,我觉得这样的主题环境得到了最大的效益。然而,我们忽略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当我们的环境遇到语言时?

开学第二周,我们的主题是《我的爸爸》。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爸爸有更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设计了美术活动《我的爸爸》。这是我们第一次画人物画。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我知道人物画仍然很难。

所以,我不知道孩子们能完成多少。《我的爸爸》请幼儿画画爸爸的脑袋,让幼儿对自己的爸爸有更深地了解。

作品第一次呈现后……

当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作品一一呈现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很兴奋,开始的时候只是在寻找哪张是自己画的。

“我的那个是绿色的。”彤彤说到。

“我的爸爸在最上面。”多多满足地跟同伴说到。

“我的爸爸是红颜色的,妈妈说我把爸爸画得像只熊。”媛媛把妈妈的想法也说出来了。

“你看,我的爸爸是粉红色的那张。”年年在向同伴炫耀自己为爸爸精心图画的颜色……

我发现孩子们更愿意谈论自己的作品,与同龄人有更多的交流,虽然这很简单。我认为孩子愿意与别人交流是一种收获。

孩子评价起了“爸爸”……

有一次离开幼儿园时,老师正在整理孩子们的衣服,发现孩子们在爸爸的画下谈论着什么。所以我进去听了这段对话--

“哪个是你的爸爸啊?”

“我的爸爸就是那个。”豆叮指着自己画的告诉畅畅,“我爸爸不生气的时候就是这样的。”

很多孩子都在问同龄人哪幅作品是自己画的。听了这样的对话,我也加入了孩子们的讨论。看着雯雯目不转睛地盯着同伴的作品,我问雯雯,“你觉得哪个爸爸画得最好啊?”雯雯仔细想了想:

“聪聪的那张最好。”“为什么啊?”“因为他是紫色的。

”我想雯雯是觉得这样的颜色比较引人注目,而且在孩子眼中这样的“爸爸”确实比较直观。接着我又问了其他几个孩子“你觉得那张爸爸画得好啊。天天:

“我觉得我画得最好。”比较自信的天天。“多多,你觉得呢?

”“我觉得天天的好。”“为什么?”我追问到。

“因为它是这个颜色的。”(烟灰色,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多多笑了笑:“烟灰色。

”(是不是在暗自庆幸自己又认识了一种颜色呢?)我发现孩子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且每个孩子的想法都不一样。因此,我们有这样一个对话活动:

评评谁的爸爸最好看。

谈话开始了,孩子们开始发表意见--

“我觉得还是聪聪画得好看。”→“为什么?”→“他的眼镜和脸蛋的颜色都涂得很好看。”媛媛得意地说到。

“我觉得悠悠的好看,因为她画的爸爸是五颜六色的。生气的嘴巴也没有了,脚也长了。”这是兜兜的回答。

“我觉得还是那个大树爸爸好看。”“哪个是大树爸爸?”“就是那个。

”我一看才明白原来是有一位小朋友把爸爸的身体画得是绿颜色的,所以悠悠觉得是大树爸爸,幼儿已经丰富作品的形象,会用比喻了。

“我觉得还是天天画得好看,因为天天画得像豆子。”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彤彤发表了她的意见。

“我喜欢悠悠的爸爸,我觉得他的爸爸的头发像毛毛虫。”

还有很多有幼儿都觉得橘黄色的好看,小班孩子本身就喜好颜色亮丽的作品,还有的幼儿

我在思考这样的谈话内容是不是应该多赋予孩子多一些呢?新《纲要》指出:“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那么让孩子参与到作品的评价中是不是也会从另一层面上增加孩子的语言水平呢?

我的反思:作为课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题环境借助各种主题内容丰富了儿童对主题的理解。通过这个主题环境,我也发现儿童的语言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选择自己的作品——询问同龄人的作品——评价自己心中的好作品,这是孩子们在主题环境中所提高的。我认为这只是我发现的初步进展。今后,我们会在我们的主题环境中提炼出更多的儿童语言元素。主题环境不仅给我们的班级环境带来美观,我们更需要借助主题环境让幼儿在看一看、说一说、获得知识与技能。

父亲教育心得【篇12】

一次语言活动过后,我问孩子:“小蜗牛把自己的微笑当做礼物送给了别人,大伙儿都很开心,你们想不想把自己的微笑也送给别人呢?”孩子们纷纷回答:“想。”于是我给每位幼儿分发了一张白纸,请幼儿在白纸上画上自己的笑脸,送给同伴。孩子们拿到白纸以后,都开始兴致勃勃地画上自己的笑脸,我在孩子中间走动,感到非常的满意。不可否认,我们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群体的中心,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但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个新教师,这却是大忌!许多教师,就常常这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不自觉。譬如现在,我看见孩子们都按照我的思路在活动,满足感不由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很快,在不起眼的方位,我发现了他——李锦涛。涛涛是我班一个个性十足的孩子,他天性好动,又调皮,是个让我特别头疼的孩子。这不,刚看到涛涛的画,我就来气了:明明就他们画笑脸的,可涛涛倒好,好好的一张白纸给画了一堆“乱草堆”,根本看不出一点笑脸的存在。一怒之下,我一把抓过涛涛的画……其实,我也知道,教师是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不是主导者,可是往往一看到孩子没按我的意思来办事,心里就别扭:明明叫你这样,你偏偏那样,这不跟我较劲吗?这大概也是观念的转变还没有到灵魂深处吧!我们在工作中,还是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能理智地对待教学中的突法事件。比如现在,如果我不及时调整,或许会对孩子造成伤害。涛涛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怒气,有点畏惧的望着我。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涛涛,你画的是什么呀?”见我和颜悦色,涛涛也松了口气:“老师,我画的是微笑呀!”“可是我怎么看不出来呢?”我不解的问。他笑了笑说:“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我画的是我爸爸的笑脸。”“爸爸的笑脸?为什么你要画爸爸的笑脸呢?”我很疑惑,觉得他是在狡辩。涛涛接着说:“因为我觉得我爸爸的笑脸看,你看,这是他的胡子。”他指着那堆看似很像“乱草堆”的东西说道。“可是我看不到你爸爸的笑脸呀?”我接着问。这时他突然站了起来,比划着说道:“因为我爸爸的脸上长满了胡子,嘴巴都给胡子遮住了,所以你是看不到他在笑。”“原来是这样啊!”这在我看来乱七八糟的画,却有着这么深刻的内涵,孩子的作品真的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真庆幸我刚才没有简单粗暴的否定涛涛的画,如果那样,我也许就扼杀了一个未来的毕加索。但是,涛涛在绘画技巧方面还需要帮助,该怎样用一个孩子能够愉快接受的办法呢?一听到涛涛画的是爸爸的笑脸,很多孩子都围了过来:“涛涛,你爸爸的嘴巴给胡子遮住看不见,眼睛、眉毛也给遮住了吗?怎么都没有呀?”“对呀,还有鼻子和耳朵呢!都给遮住了吗?”……很快,孩子们发现了问题:“老师,我知道了,涛涛画的不是笑脸,是爸爸的胡子!”“嗯!一点都看不出来哪里在笑,这样的笑脸我可不要。”……孩子们的话语让涛涛若有所思,他对着自己画皱起了眉头。其实,孩子也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规则,孩子的批评能够达到让涛涛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又不伤害其自尊的效果,这种尺度教师往往很难把握,但孩子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涛涛走到了我的身边:“老师,你教我画爸爸的笑脸好不好?”“好!来,告诉老师,爸爸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当然是圆形的!”“好,来,我们先画一个圆形。”我边说边重新递给涛涛一张画纸。涛涛接过画纸,在上边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爸爸笑起来眉毛是怎样的呢?”“弯弯的。”……在我的指导帮助下,涛涛爸爸的笑脸画好了,涛涛很开心。有时,孩子的一些思考,成人是无法理解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唯有耐心询问,多一个甜甜的微笑,这样,才更利于幼儿的成长。孩子快乐的成长是我们老师的幸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2023-06-27

    不断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是成长的关键,但是我们应该关注哪些值得参考的心得体会呢?笔者通过反复推敲和修改,终于打造出了今天的“教育心得”,推荐大家收藏并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 w
    教育心得模板

    发布时间:2024-02-23

    当我们对新事物有了新的看法,为了不遗忘这种感悟,我们应该将其写进心得体会里。心得体会应该从切实经验出发以体现自己的理解和反思,关于“教育心得”栏目小编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介绍下面请看,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 w
    教育心得汇编

    发布时间:2023-12-30

    小x同学是我当班主任以来遇到的最让我头痛又让我获得满满成功感的一个孩子。我记得七年级报名那天,穿得整洁,瘦瘦的,中等个头,和他交流时,他显得有点害羞,看起来很诚恳的样子。他爸爸给我说到他和他妈妈在他小学三年级就离婚了,可能由于家庭的原因他小学成绩比较差还有点小调皮,这和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有点差距。没想...

  • w
    教育心得发言

    发布时间:2023-10-24

      “五项教育、五项反思”、心得体会  机电工程系——龙明海  “五项教育,五项反思”、是我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讨论会的重要规定动作之一。开展专题讨论活动是我系党员教师履行职责和自身建设的目标要求,它集中体现了对党的事业负责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员教师工作的本质特征。开展党的...

  • w
    亲子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2023-10-06

      今天是女儿上小学的第一天,心情很激动,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心情。女儿6点钟就醒了,睁开眼就问:“妈妈,我不会迟到吧?”我摸着她的小脑袋说:“小丫头,多睡会,不急。”呵呵,其实我的心可能比她激动呢。  中午孩子回来很神秘地对我说:“妈妈,给你猜一个谜语,你肯定不会。”说完还得意地甩甩她的羊角辫...

  • w
    高中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2023-10-17

    您了解如何写好心得体会的诀窍吗?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很多想法。如果能够及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那就是一篇非常出色的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采用书信的形式来写,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选取了一篇关于“高中教育心得”的文章,继续阅读以获取更多信息!...

  • w
    教育培训心得

    发布时间:2023-06-11

    好工具范文网已经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撰写了一篇名为“教育培训心得”的文章。生活中,我们应该对一些事情进行思考和反省,发掘内心的真实想法并写下自己的感悟。通常,这个过程就是将已经学到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运用。我们将会继续为您提供相关内容!...

  • w
    交通教育心得

    发布时间:2023-11-10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许多不同的事情和问题。而每个人对同一件事情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动笔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心得体会是对于某种经历或书籍的总结和反思,它可以评价这本书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所带来的收获和意义。一篇高质量的心得体会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一篇高质量的...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