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教学流程:
一、 导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
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二、 定
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
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
(驳论文)
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 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 破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
(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
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
(消灭敌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占领了阵地;破除错误的观点,正确的观点才能站住脚)
四、 立
1、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巩固自己的论点,使之更有说服力?
(第五、六段运用举例论证,事实论据)
2、本文在举例论证上有怎样的特点?其益处何在?
(古今、中外、正反、不同角度:态度、方法)
3、反对马马虎虎的读书态度对于巩固本文论点是否必要?
(弥补可能留下的逻辑漏洞,使论证更为严密)
4、“攻取阵地”(破)难还是“守住阵地”(立)难?谈谈巩固阵地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多种论证方法科学搭配(火力强劲)
全面思考,弥补逻辑漏洞(不留活力死角)
五、 思
1、画出文中表现作者对“不求甚解”态度的语句,体会其中语言的微妙变化。说说其中原因。
第一段“也不尽然”、“不必提倡”、“没有充分理由”——语气委婉、态度暧昧
第二段“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语气肯定、态度鲜明
(先婉转指出似有值得商榷之处,避免形成心理的抵触,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2、揣摩第八段,作者的愿望似乎是“求甚解”,岂不是与前文“不求甚解”自相矛盾?说说作者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究竟如何?
(以“不求甚解”的手段、方法追求“甚解”的目的、境界)
3、回顾本文论证思路,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如:作者先:---------------再:------------进一步分几点讨论了:--------分别举了:---------------的例子。最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懂得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要努力追求知识的广博。
2.学习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
3.理解论证思路,了解文艺随笔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预习】
1.导入
不求甚解这个词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只求知道个大概。这个词带有批评和贬义。今天,我们来听听作者邓拓对这个词的理解,看看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2.阅读课文
仔细阅读课文,读懂每个句子,勾画疑难。
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相关的语句加以概括。
课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了什么?
一、领会文章主旨
1.不求甚解的出处。
2.给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句加上标点并翻译。
3.作者认为不求甚解包含哪两层意思?据此提炼出作者的主要观点(即主旨)。(第4段)
主旨:读书要虚心,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4.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是不是说读书不需要认真,马马虎虎,粗知大意即可?作者在哪一段对此进行了补充论述?
第7段作了补充论述,使论证严密。
二、学习论证方法
1. 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论证观点?
(1)举例论证
A.举普列汉诺夫的例子,说明他读书不虚心,从反面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B.举诸葛亮的例子,论证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是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注意:作者运用举例论证时,是否只是列举事例?第5段的句和第6段的句能否删除?
这些语句紧扣作者观点对事例加以分析论证。写议论文,不可只列举事例。
(2)道理论证
第8段引用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话,论证不求甚解的态度。除引用外,仍有分析论证。
三、理解论证思路
1.梳理思路
竖靶子:开门见山,摆出要批驳的靶子。
引出处:介绍不求甚解一词的出处。
释新义:正面阐述陶渊明不求甚解的本义。
援例子:举例论证观点。
引语录:引用名家的话论证观点。
结上文:总结全文,重要的书反复读,方能会意。
2.《燕山夜话》的写作
写的时候,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思维过程,用文字表达出来。邓拓
《燕山夜话》是作者(时任北京市市委书记)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的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
3.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是一种形式灵活、笔调轻松、富有趣味性的批评样式,不像规范的论文那样,注重逻辑和理论论证。文艺随笔属于杂文的范畴。
四、拓展延伸
1.《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你更认同哪一种观点?
2.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对于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一句,你是如何理解的?结合你的阅读体会谈一谈。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指导学生整理文章的结构提纲
教学重点: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
1、理解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
2、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难点:初步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介绍文体
1、从平常人们对不求甚解的看法导入。
2、题解: 不求:不追求。 甚解:比较深刻的理解。不求甚解是陶渊明的一句名言,作者以它为题意在要真正理解陶渊明的本义。
3、杂文是散文的一种,它题材多样,形式灵活,有很强的针对性。
二、作者介绍
三、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四、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①作者针对什么说法进行论述?
②作者对此持什么态度?作者为什么要说的这样委婉?
五、问题讨论
①不求甚解最早是谁说的?那些持批评态度的人是完整地来理解这句话吗?
②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③想一下子完全读懂所有的书容易吗?那么真正的会意容易吗?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
④作者认为不求甚解的含义是什么?
六、小结
板书设计
不 求 甚 解
马南村
作者:原名邓拓,笔名马南村,当代作家,著作有《燕山夜话》。
好读书(前提)不求甚解(要诀)会意
①要虚心
不求甚解
②不要固执一点,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2、理清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写作思路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内容。
二、问题讨论
1、列宁为什么要批评普列汉诺夫?这个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有什么关系?对马列主义著作我们应该抱什么态度?
2、这些著作我们读不懂的地方有很多,就要求我们不断努力学习,要怎样才能学得好?
3、诸葛亮是不是这样做的呢?这个事例与不求甚解的真正含义又有什么关系?
4、此处作者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为什么单单要选这两个例子呢?
5、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6、引用陆象山的话有什么用意?
7、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本文主要讨论了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的问题。主要用了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
三、学生自主整理结构提纲
四、拓展延伸。
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竽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 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 的新意。滥竽充数 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 的新意。)
五、作业 1、复习:抄写字词。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结构提纲:
驳 立
提出错误观点引原文 阐释关系揭示正确含义举例说明引例子进一步说明
该怎样正确理解不求甚解的含义。
1、导入新课
师:(放《孙悟空大闹天宫》电视剧的一个片断)同学们曾经喜欢看《西游记》这部电视剧吗?(连问三个学生)
生1:曾经喜欢看,但现在我更喜欢看一些情感丰富的作品。
生2:这个电视剧可以说百看不厌,我现在还喜欢。
生3:我小时候喜欢过。
师:喜欢看是应该的。我们来听唐僧念的一段佛经:(投影)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无物。若知无物又无心,便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涵万象。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请一个学生读一遍)
师:读懂了吗?
生1:有些读不懂。
生2:曲折的情节,神奇的想像。
生3:孙悟空的神通广大、猪八戒的憨厚可爱都值得欣赏。
生4:还有唐僧的可怜兮兮。
师:这些正是《西游记》的精华。只要我们略过我们不想看且不必要看的部分,我们仍然能够把整本《西游记》读得津津有味。这中间包含着一种读书方法,这就是“不求甚解”。(板书)
师:“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有没有人查过字典?
生:不求甚解,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理解。
师:这个词在这篇课文中是“原指”的意思还是“现指”的意思?
(学生有的说是“原指”,有的说是“现指”)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快速阅读文章,为文章标上段落号,并找到这个词最早的出处。
师:请同学们读出自己找到的句子。
(学生读“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重其前提
师: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是好(hǎo)读书还是好(hào)读书?
生:应当是好(hào)读书。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下文不是有吗?
师:那请你读一读好吗?
生:“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 那末,无论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 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
师:你读的这一段话说的是喜不喜欢读书的问题,于是你推断“好读书”中的“好”字读hào,是吧。这一段是强调“好读书”很重要,文章说“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为什么这么说呢?有同学能根据本段内容作出解释吗?
生:因为“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 那末,无论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 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
师:你找得很准确。这几句话都是从反面来说的,用的是“如果不……,就……”。有没有同学能从正面来说,即用“只有喜欢读书,才……”(投影)句式来说呢?
(学生思考了大约2分钟)
生1:只有喜欢读书,才能用心去理解书中的道理,才有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才能去理解一篇文章,才能谈“甚解”,才能谈是否读每一篇文章都要全面深刻理解。
师:还有没有人补充?
生2:只有喜欢读书,才能谈读书的方法。所以作者说“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
3、学其方法
师:我真心希望大家都是喜欢读书的,因为你如果喜欢读书,读书就成了一种享受,而且多读一点书,就多一分学识,多一分学识就多一份力量。那我们该怎么读书呢?这一段作者明确地认为读书的要诀是什么呢?
【教学目标】
1、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精神。
2、引导学生掌握运用论据论证观点的方法。
【教学媒体】
投影仪。
【其他】
熟读课文,自学字词;思考“研讨练习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读书有千般乐趣,万种读法。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全新的读书方法──不求甚解。(板书课题)那么,对这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请大家带着思考来学习《不求甚解》这篇课文。
2、陶渊明在谈到自己读书的快乐体验时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我们应当如何正确评价这种读书的态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著名作家马南写的一篇谈读书的文章,看一看作者对“不求甚解”一词的全新阐释是什么。
二、学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点拨字词。
2、理解文章内容:
提问:(学生小组研讨,思考作答)
⑴作者是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一词的含义的?
明确:作者认为“不求甚解”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虚心;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
⑵学生研读课文,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
①“好读书”讲的是一个人要养成好的读书习惯;“不求甚解”则强调的是读书的谦虚态度和正确的方法。
②学生自己探究领悟,结合文章倒数第三和第二段理解回答。
③主要谈读书的态度和方法问题;用了引用名言(说理)和举例论证的方法。
3、小结文章立意和写法特点(略)。
三、拓展训练(可选做)
1、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⑴“见风使舵”新解
⑵“班门弄斧”辩
⑶“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就大有文章可做。“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入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辨析并作小结。
2、圈画并熟读文中举例论证的相关句子,说说这些例子论证了什么道理?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例如:文中列举了列宁指导普列汉诺夫读书的例子和诸葛亮读书所用的方法,并加以具体的分析,从而论证了“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所包含的精髓和实质意义。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据典型,确凿具体,有很强的说服力。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人新课
2、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3、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4、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和“不求甚解”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5、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明确:成语新解,重在从不同的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人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们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者规律,我们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社会主义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滥竿充数”这个成语,也可以从故事人手,翻出“滥竿之所以能充数,在于欣赏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不求甚解》知识点
一、字音词义
怡yí情:使心情愉快。
傅fù彩:涂上色彩
文采藻饰:修饰文辞,使之富有文采。
诘jié难:诘问,为难。
寻章摘句:搜寻、摘取文章的片段词句。指读书时仅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味同嚼jiáo蜡:形容写文章或说话枯燥无味。
滞zhì碍ài:不通畅。
吹毛求疵cī:可以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狡黠xiá:狡猾,刁诈。
开卷有益:指打开书本读书总会有所收获。
二、主题概述
《谈读书》:这篇随笔采用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述了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正确方法以及读书的重要作用,告诉人们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读书,指出了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弥补精神上的缺陷,激励人们认真读书、完善自我,对青少年读书学习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此篇需背诵。
《不求甚解》: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原话,揭示了其中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曲解“不求甚解”的观点进行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才能真正领会其实质的正面主张。
三、技法品析
《谈读书》
1、说理透彻,方法多样。作者综合运用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使文章显得更有说服力。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运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读书的作用,让深奥的哲理显得通俗易懂。又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举了读书的三种偏向,运用正反对比论证,使论证更严密。
2、排比句式,富有文采。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鱼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就运用了排比句式,是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有气势,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求甚解》
1、破立结合,思路清晰。作者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所持的观点,边破边立,破立结合。文章主要是为了论证“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这个道理。首先提出论题,指出现在人们对“不求甚解”的曲解;然后分析问题,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意;最后解决问题,进一步强调不能仅仅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而要“活”读,理解其精神实质。
2、巧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引用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来引出论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论点;引用陆象山的语录,强调不能因小失大,再次论证“不求甚解”。举例论证: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从反面论证读书一定要虚心,不要死抠字句,要理解其精神实质;以诸葛亮为例,证明古代就有“不求甚解”的读书人。对比论证:普列汉诺夫和诸葛亮就是正反对比。
四、思考探究
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
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不求甚解”的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要了解大意。
3、这两篇短文谈的都是读书。比较阅读两篇短文,分别概括其主要内容,然后说说它们在论述角度、写作方法等方面有哪些异同。
《谈读书》围绕读书的话题,探讨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态度和方法、读书的价值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观点;《不求甚解》通过对“不求甚解”语源的回溯分析,推求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的本质,引导读者认真体会“不求甚解”的含义,树立正确的读书态度,选择正确的读书方法。
从论述角度看,《谈读书》论述较为全面,侧重对读书方方面面问题的探讨;《不求甚解》则选取一个角度,侧重对具体读书方法的探讨。二者也有相同之处,比如都谈及读书方法。
从写作方法看,《谈读书》往往先提出观点,再做阐释说明;《不求甚解》则顺着思考的路径,一步步提出观点,做出阐释,得出结论。
4、通过对两篇短文的学习,你对读书有了什么认识?谈一谈你的看法。
示例:①读书要仔细推敲、认真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书方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不求甚解》教学反思
《不求甚解》在第一个班级上得不理想,甚至可以说有些举步维艰。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未能以清晰的逻辑将作者的论证思路理清。《不求甚解》这篇文章作者的论证思路是重点突出且清晰严谨的,不带着学生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学生势必云里雾里,不明所以。而写作思路的重点应为文章前四节中作者如何直击世人“不求甚解”错误理解之要害,以及作者如何进而一步一步推演出自己的观点。
作者首先反驳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错误理解,进而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理解。世人与作者都是谈“不求甚解”,那么阐释对错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作者认为,标准应当是“不求甚解”在出处中的含义。谁的理解与陶渊明原文中“不求甚解”的含义更相符,谁的理解就更具有合法性。作者后文的论证即在原文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地证明对方的理解何以错,自己的理解何以正确。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务必将着眼点聚焦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遍欣然忘食。”这一基点。之所以在第一个班上的时候不得要领,就在于没有抓住这个要害。
在第二个班上《不求甚解》时,对于教学作出了较大的调整。首先引导学生意识到陶渊明的原文是作者驳论与立论的关键,是本文的基础。然后在黑板上写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句话。接着擦去“便欣然忘食”这句修饰性的语言。只保留下“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突出关键部分,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世人对于陶渊明原文中“不求甚解”的理解与作者的理解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能够很快的意识到关键不在于“不求甚解”,而在于世人忽略“好读书”与“会意”,世人所犯的是断章取义的错误。再以此为基础梳理文章第三段,学生能够很快明白第三段作者阐释“好读书”与“会意”的看似脱离的“不求甚解”,其实正是紧扣了矛盾的关键(不同的关键在此二者而不在“不求甚解”)。
引导学生领悟“好读书”、“会意”之所以成为“不求甚解”的关键(即解读课文第二段与第三段)后。请学生思考“好读书”、“不求甚解”、“会意”之间的关系,明确“好读书”是前提,“不求甚解”是方法,“会意”是目的。从而也就明白了世人因为断章取义而导致误将手段当成了目的,而作者经过正本清源后,还原了“不求甚解”在上下文中的实际意义,准确把握了“不求甚解”的精神内涵,从而将之提炼为“虚心”与“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也就顺理成章了。文章之后的解读可以顺流而下。
第二个班虽然程度相较第一个班弱不少,但因为教学思路做了更合理的调整,课堂的效果远比在第一个班上时来得好。也算是亡羊补牢的一丝慰藉。
总之,上好议论文要有掐紧要害的意识,不可不慎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2-28
根据教学要求,老师在上课前需要准备教案和课件。教案课件的内容需要老师自行完善。制定教案需要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对于写教案课件,您可能会有一些疑问。不过,好工具范文网已经根据您的需求找到了一篇适合的“不求甚解教案”文章。建议您多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资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发布时间:2024-02-10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将为您整理一些与“不求甚解教案”相关的重要信息,希望这些知识能够给您以新的启发。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必要准备,因此在编写时不应敷衍了事。只有准备充分的教案,才能为成功的教学打下基础。...
发布时间:2023-11-2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要诀、不求甚解、咬文嚼字、开卷有益”等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知道作者是怎样水到渠成的确立自己的主张,达到反驳对方的目的。 3、了解驳论文的特点,会写一般的小驳论文。 情感价值态度:学会根据不同的文章选择不同的读书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熟读...
发布时间:2024-02-03
“一个安逸的环境,是扼杀一个人进取动力的最好毒药。”我们将向您提供有关“不求上进的句子”的一切所需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说着简单的话。好的句子像是一股暖流,能够温暖我们的心灵。,你有特别喜欢又有影响力的句子吗?...
发布时间:2023-10-28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事物特征仔细观察来组织材料的方法。2、根据事物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3、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说明事物。4、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设想:1、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特点,富有情趣,引人入胜,在阅读中要重点感受本文语...
发布时间:2023-11-30
以下内容为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精心收集的“大班做客教案”相关资料,敬请查阅。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位教师都需要编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同时,编写优秀的教案课件也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意图。希望这些资料能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信息和建议!...
发布时间:2024-03-05
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教案是教学中进行有效沟通的媒介。小编为您推荐的“幼儿厨房教案”或许能够帮助您打开新的视野,请您认真阅读本文并考虑收藏保存!...
发布时间:2024-04-30
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中的3个生字。 2.朗读《渔歌子》。 3.理解《渔歌子》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渔歌子》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检查《江南春》背诵情况。 二、学习《渔歌子》 1.简介作者。(可以播放视频) 2.解题。渔歌...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