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归纳这一类怀才不遇的文学作品的共同特点,做一点初步的文学探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古今异义词。
如:然后有千里马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虚词也的用法,另有其、之、而、以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对照注释初读课文,也可以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2.学生查找有关马的成语,并作解释。
3.教师准备一个关于千里马的故事,有关伯乐相马知己等词的来历。
设计思路
把诵读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环节,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明确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进一步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鼓励学生自读,认真看注释,弄清大意。疏通文意只限于难词难句,学生理解就行,不搞机械的串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汇报查找到的有关马字的成语。就其中的伯乐相马,给学生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
《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带读全文,要求学生注意难字的读音。
2.学生读课文,并且讨论、了解全文大意。
3.思考讨论:
(1)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人才。
(2)伯乐指的是什么?
要点提示:比喻识人才的人。
(3)归纳:本文就是通过千里马和伯乐,隐喻人才和识人才的人的。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世上到底是先有马还是先有对马的认识?
要点提示: ' (1)无识马者则名马无名。
(2)先有马,再有对马的认识。就一般的马来说,应该是这样的情况。然而对千里马来说,情形便有所不同。如果不能把它从普通的马群中识别出来,只有一般对待,发挥不出它的特长来,那就等于它不是千里马,就没有千里马。在这里,识马就成为前提了。 、
3.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跟常马一样都达不到,岂不是千里马不如常马了吗?
要点提示:
(1)无识马者则千里马无法日行千里。
(2)通常数量的喂养,常马吃饱了而千里马远没有吃饱;没吃饱的当然比不上吃饱的,本领自然发挥不出来。这正是说明,千里马喂养不得法,便无法显示它的本领。
3.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请一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讨论:
(1)概括本段内容。
(2)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3)三个之字,用法是否一样?
(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要点提示:
(1)妄言无千里马者,恰是不识千里马者。
(2)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3)前两个之,代词,指千里马,分别作动词策(驱使)、食(喂)的宾语。第三个之却不同:它可以不用,用了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如同我们在第一册中读到的久之的之一样。(见蒲松龄的《狼》)这里鸣是(马)鸣,而不是鸣(马)。这样用使句式整齐而又灵活富于变化。
(4)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3.齐读第三自然段。
(四)归纳课文。. 1.读了本文请你谈谈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
要点提示:
1.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心情。
2.阅读本文的现实教育意义:读了本文能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统治者埋没、扼杀人才的可恶,深感生在新社会的幸福。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幸福,要努力磨炼自己,使自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有用之才。
五、拓展探究
1.你还知道哪些怀才不遇的古代文人?写了些什么作品?
2.他们作品大多写些什么内容?
3.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哪一位古代文人?
把你的探究结果,写成
一篇小短文,下节课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拓展探究中的三项作业。
2.背诵课文。
资料链接
一、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跟《马说》同期的作品还有《龙说》(即《杂说一》)。文章以龙喻圣君,以云喻贤臣,借龙嘘气成云,然后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宇宙间)的传说,阐明贤臣离不开圣君任用,圣君也离不开贤臣辅佐的道理,可以视为《马说》的姊妹篇。
二、关于韩愈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韩愈在政治上反对藩镇割据,思想上尊儒排佛。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气势雄健,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马说》教学教案的设计
[教学目的]
1、 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2、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来自榕江一所农村初中,很高兴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虽然乐里到凯里只有100多公里,但如果要骑马来这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咱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关于“马”的文章吧。请翻开书第174页《马说》。(大屏幕显示)
二、释题及作者简介
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现在的杂文相似。课题可简单地理解为“说马”。(大屏幕显示)
2、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29岁才初登仕途,但为官路上受挫颇多,怀才不遇的思想极为强烈。(大屏幕显示)
三、研读课文
1、教师范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气,初步感知大意。)
2、学生齐读(目是让学生熟悉文句,进一步感知大意。)
3、学生思读,讨论理解
⑴ 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观点,看哪小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巡视备问)。(大屏幕显示)
明确:作者在课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论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接着提出自己观点:因“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却“不以千里称也”是不可避免的。(即“千里马”常被埋没。)
⑵ 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说说论题中“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关系?
明确:“伯乐”决定着“千里马”的命运, “千里马”依靠 “伯乐”生存。
⑶ 教师引语及提问:明白了论题中两者的关系,也找到了作者的观点,同学们继续以同桌为小组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
明确:作者举例论述了“千里马”被埋没。作者认为,“千里马”没能表现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于“食马者”不知马,因为他只用对待普通马的方式喂养千里马,千里马因“食不饱,力不足”,才能才被埋没。由此可知,“食马者”平庸浅薄。流露出作者的谴责之意。
⑷ 教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明白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的无知。现在,我们把第三段齐读一遍,想一想,作者又作了怎样的论述?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还是继续写了“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而且还刻画了一个特写镜头──“食马者”“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更进一步地指出:“千里马”被埋没是由“食马者”的不知马造成的。在这个镜头中,我们可以看到,“食马者”的不知马简直到了让人难以接受的地步,他不只平庸浅薄,还狂妄无耻!作者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于是发出质问:“其真无马邪?”同时还作了肯定的回答:“其真不知马也。”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知马”的强烈愤慨。
⑸ 教师引语及提问:第二、三段都是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由“食马者”“不知马”造成的,这些内容是否重复了?
明确:没有。第二段是从千里马的角度论述的,而第三段是从“食马者”的角度论述的。
⑹ 教师引语及提问:谁能说说课文的思路是怎样的?
明确:先提出观点,“千里马”常“不以千里称也”,指出其命运的悲哀;接着从从千里马的角度论述的“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最后,又从“食马者”的角度论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同时,斥责了食马者的愚妄,并以“其真不知马也”归结全文主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不知马”的强烈愤慨。
4、学生齐读
目的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综合理解
讨论理解下列问题:
1、课文通篇不离千里马,是否只是就“马”说“马”?(大屏幕显示)
明确:不是。文章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现象,揭露了埋没人才的社会现状。
2、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样的人?
明确:“伯乐”比喻善于发现人才的贤士,“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摧残人才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大屏幕显示)
五、明确: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摧残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强烈愤慨和怀才不遇的思想。
六、课堂收束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学习之旅只能到此为止了,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把这篇课文背诵下来。在这即将分别的时刻,我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学习中收获多多、快乐多多!
《马说》正是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
教学目标
1、复习“说”的文体特点,了解韩愈及其生平。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能正确翻译重点语句,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理解托物寓意、比喻论证的好处。
4、通过学习韩愈的作品了解韩愈的人生遭遇,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能正确翻译重点语句,
2、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理解托物寓意、比喻论证的好处。
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韩愈的作品了解韩愈的人生遭遇,并能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人生观。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预习检查。
1、说。
(幻灯)“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可以先叙后说,也可夹叙夹议。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往往是托物寓意。
2、作者生平简介。
(幻灯)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3、读文译马。学生读课文,注意重点字音及句读。根据高亮红色显示翻译重点句。
(幻灯显示原文加高亮字句)
三、新课讲授。
1、品文问“马”。
(幻灯1)1)、文章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的?没有遇到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的遭遇?
2)、请从文中找出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并说说被埋没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幻灯2)1、《战国策·楚策》中记述:当伯乐路遇遭受虐待的千里马时,“攀而哭之,解纻衣以羃之”,这匹已经老去的千里马“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
秦牧《比喻之花》
3)、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
4)韩愈为什么要采用曲笔来议论人才?
(幻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里的比喻是语言艺术中的艺术。精警的'比喻真是奇妙!它具有一种奇特的力量,可以使事物突然清晰起来,复杂的道理突然简洁明了起来,而且形象生动,耐人寻味。美妙的比喻简直是一朵朵色彩艳丽的花,照耀着文学。它又像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产生奇特的变化。它也像是一种什么化学试剂,把它投进浊水里面,顷刻之间,一切杂质都沉淀了,水也澄清了。
《马说》——运用比喻艺术说理的典范,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人才论。
2、品文赏“马”。
韩愈是一匹怎样的“马”?(幻灯:补充材料,分析总结。)
(幻灯1)、赴江陵 韩愈
……
中使临门遣,顷刻不得留。病妹卧床褥,分知隔明幽。
悲啼乞就别,百请不颔头。弱妻抱稚子,出拜忘惭羞。
黾勉不回顾,行行诣连州。朝为青云士,暮作白头囚。
……
(幻灯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幻灯3)
韩愈到潮州后多有政绩——
1)、驱鳄鱼,为民除害;2、)请教师,创办学校;
3)、计庸抵债,释放奴隶;
4)兴修水利,排涝抗旱。
潮州人民为纪念他建“韩文公祠”,并将流经潮州的一条江改名“韩江”。
3、涉世论“马”。
如果你是一匹被埋没的千里马,你将怎样改变自己的命运?
四、课文小结。
五、练习巩固。
1、掩卷记“马”。
(幻灯):1、韩愈字 , 家之列,与柳宗元并称 。 是 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有 的美誉。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描述千里马遭遇的具体情形句子是:
4、全面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的句子是:
5、本文的主旨句是:
6、写出“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7、表现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8、表现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是: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六、总结。践行做“马”。
(幻灯)马在中华民族中的地位极高,龙马精神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正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的化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无论是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壮,还是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洒脱,不论是“古道西风瘦马”的惆怅,还是“萧萧班马鸣”的缱绻。都让我们深深眷恋,默默怀想。今天,愿我们驾着由中华民族精神魂魄所生造的龙马,展现刚健、明亮、热烈、高昂,追月逐日,披星跨斗,乘风御雨,不舍昼夜。
生活不是一马平川,我们马不停蹄地前进,可是谁也不敢说自己就能马到成功,有的人混得香车宝马,可是有些时候,我们可能盲人瞎马,不懂得什么时候应该悬崖勒马,更没有体会过什么叫塞翁失马,为了我们最后的人生理想不会是非驴非马,请不要在学习的时候走马观花,时间如白驹过隙,老师就是陪伴着你们的识途老马,让我们远离害群之马,在学习上快马加鞭发扬龙马精神,最后我们一定会成为时代的千里马!
1..知识教学点
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理解本文寓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的口译能力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
3美育渗透点
讨论对人才的看法,树立价值观观念,争做千里马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介绍作者、文体
1.以伯乐相马导入。(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
2.作者介绍。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
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
幻灯片展示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马说马---人托物寓意
二.正音(学生听,注音 划出通假字)
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
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
听录音
三.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
四.疏通文意
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
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然后翻译
翻译采用分组开火车的方式,比如第一组,一人翻译一短句,负责第一段。二组,负责第二段。三组负责第三段以达到比较大的活动面积
完成后,教师评价,再读课文
可能遇到的字词障碍
马之千里者(马中能日行千里的,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马也(是,这也,表判断)才美(才华和美好的素质)鸣之(之,语助词,延长音节同《狼》久之)其
五.把握结构,疏通文意
1.说是一种说明议论的文体。作者要借马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请同学们在结尾处找找,哪句话最等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那么作者何以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呢?我们一起回过头来看看前面的课文。
2.先看第一段,我们请女生先把第一段齐读一遍,声音要洪亮
作者以开篇就亮出了一个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真的是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吗?那么没有伯乐,千里马就怎么样了呢?我们继续往后读
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第一段写了千里马和伯乐的关系,(展示幻灯无伯乐则名马不名)
看看第一段还有什么问题,自由读
3.第一段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无伯乐则名马不名。为什么说没有伯乐,千里马就不能千里了呢?看看韩愈是如何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的。男生读第二段,找出体现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堂堂千里马,怎么会食不饱,力不足啊?因为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结果就是: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反问,把责任归结到食马者不知马。读的时候要读出愤慨的感情。
这段写无伯乐,千里马被埋没(幻灯)
散读
4.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总结,齐读
第一句的句式很有特点,是什么句式?(三个不连用构成排比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还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把不识马者的虚妄无知的嘴脸刻画的入木三分。最后发出感慨。
最后写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不知马
齐读
四,背景介绍
根据文意,你觉得韩愈是在什么背景下写这篇文章的?
韩愈当时初登仕途,恨不得志,写下此文(幻灯片)
五.迁移
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1.千里马和伯乐究竟谁更重要
2.如果你怀才不遇 你学哪位古人?
A韩愈怀才不遇写文学 B苏秦悬梁刺股发愤
C董邵南另寻高就发展 D.陶渊明归隐田园乐悠悠
关于字词方面,《马说》一文,课下注释已经较为详尽,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讲文中没给注释的,而学生又提出不懂的。有的学生不会看注释,那是方法上的问题,要在学习中培养。但是教师一定要敢于放手。《马说》篇幅不长,当然是整体解决字词。建议言用25分钟,文用15分钟。
字词可以让学生先预习,对照课文中的注解,自行翻译,然后划记好自己弄不懂的地方,上课的时候提出来,这样比较轻松一点,字词也能落实下去。
关键在后面,如何把文章的深层的内涵讲清楚,可以先让学生提问,然后老师归纳问题,在学生提问基础上去解决文章疑难,可能比老师的牵着走更好,关键在老师的引导,如此老师的主导作用就出来了。
一、自读作业 。
1.给加黑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奴隶人
A.做奴隶的人
B.农奴、家奴
C. 隶人(职位低微的`吏役)
D.仆役(既含B又含C)
答(D)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A.等候
B.等同、一样
C. 等于
D.等级
答(B)
(3)策之不以其道
A.道理
B. 规律
C. 方法
D. 道德
答(C)
(4)执策而临之
A.面对
B.驾驭
C.到达
D.光临
答(A)
2.选出加黑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句(一组)。
(1)一食或尽粟一石
A.或得日或否
B.而或长烟一空
C.或异二者之为
D.或曰,此东海也
答(B)
(2)①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②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③骈死于槽枥之间
④策之不以其道
⑤山之僧智仙也
⑥越长城之限
⑦愿陛下亲之信之
⑧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⑨杜少府之任蜀州
⑩甚矣。汝
发布时间:2025-04-12
回寝室写检讨书 篇1 尊敬的老师: 今天,我怀着十二万分的愧疚以及十二万分的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顶撞老师这种恶劣行为的深痛恶绝及打死也不再犯的决心。 古人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一旦出现了错误,要是不及时地做自我反省,就会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古人又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发布时间:2025-04-12
在学校广播站锻炼的学生都知道,大家广播前一般都会提前做好广播稿,广播稿写得漂亮才会有好的节目效果,那么应当如何写广播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预防春季传染病广播稿,欢迎阅读与收藏。预防登革热广播稿 篇1同学们: 早上好! 我是xx年xx班的老师。今天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预防传染病,要从我们...
发布时间:2025-04-12
金工实习报告总结3000字 篇1 金工实习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基础课,是高等院校工科学生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它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了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了解了机械制造的一般操作,提高了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
发布时间:2025-04-12
我的消防日记 篇1 今天,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消防演习。首先,一位消防警官为我们讲了一些关于消防以及安全方面的重要知识。 消防员叔叔讲了关于火灾时应该怎样逃生,煤气泄漏首先要做什么,燃放烟花 爆竹所造成的损失与伤害……叔叔利用这几件事向我们举了一个又一个真实的示例。在这次演讲中,还真让我懂得了不少...
发布时间:2025-04-12
商务文员转正总结 篇1 时间过的很快,三个月的试用期转眼间就见底了。作为一名毕业生,能在__公司工作,并且进入办公室,成为一名试用文员,这对我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一件事。在这段试用期的工作,给我带来了许多的感受。尤其是和之前的实习期相比,这次的工作给我的收获更加的丰富,也更加的深刻。当然,作为员工,我...
发布时间:2025-04-12
中华孝道舞蹈主持词 篇1 1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 2亲爱的爷爷奶奶 3叔叔阿姨 4小朋友们 (合):大家晚上好! 我是主持人xx 1美丽的夜空,灿烂的星星在微笑。 2温馨的夏日,将我们暖暖地拥抱。 3今晚我们欢聚在一起。 4为我们的成长舞蹈。 (合):xx舞蹈艺术中心,第xx届...
发布时间:2025-04-12
奇葩加油稿 篇1 1、面对艰苦的征程,你们毫不畏惧,接力棒在你们手中传递着集体的力量,听,我们在为你呐喊,你们诠释着奥运的精神,你们是我们心中的骄傲,深深的呼吸,等待你的是艰难的800米。相信胜利会属于你们,但在这征途上,需要你勇敢的心去面对。我们在为你加油,你是否听到了我们发自内心的呐喊,困难和...
发布时间:2025-04-12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我们用到讲话稿的地方越来越多,讲话稿的作用是辅助讲话者集中有效地围绕会议议题把话讲好,不至于走题或者把话讲错。那要怎么写好讲话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新结婚庆典领导讲话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结婚讲话稿 篇1尊敬的xx女士们、先生们: 大...
发布时间:2025-04-12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因此我们要做好归纳,写好总结。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益性岗位工作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公益性岗位工作转正总结 篇1 20xx年2月16日爱心公益协会南安站、爱心公益协会...
发布时间:2025-04-12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方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停车场运营管理方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系统实现方案 篇1 一、活动主题: 保护湿地、爱护鸟类、走近菜子湖湿...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