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张桂梅事迹材料精选

张桂梅事迹材料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0-28

张桂梅事迹材料精选

2023-10-28 18:27:26

【#实用文# #张桂梅事迹材料精选#】写范文的标准格式是怎样的呢?范文就可以让我们的写作更有方向感。范文的框架可以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个实用的模板,经过筛选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发现“张桂梅事迹材料”是值得一看的文章之一,请注意这篇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张桂梅事迹材料(篇1)

韦思浩,男,1938年出生,浙江省东阳市六石街道康厦村人。韦思浩老先生生前是一名退休教师,退休后生活俭朴,经常出去收捡垃圾,一个月5000多的退休工资舍不得用,经常化名资助寒门学子,结对希望工程等等,而自己却住在没有装修、不通水电的房子里。他还很爱读书学习,退休后每周都要去图书馆三四次,每次借阅前都自觉洗手,为了防止把书弄花。近期,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微博、中央人民广播电视台微博等大量媒体都纷纷报道、转载了这位“拾荒老人”的先进事迹。

2015年12月13日,东阳市六石街道康厦村77岁的韦思浩因车祸抢救无效死亡。韦思浩老人生前爱读书,捡拾垃圾,住不通水电的房子,而他的身后却留下一叠助学凭证和寒门学子的感谢信。

生活俭朴,长年匿名捐资助学

上世纪60年代,韦思浩从老杭大中文系毕业,走上三尺讲台。退休前,他是中学一级教师。在任教期间,有些学生家境贫困,韦思浩就会拿出一些钱来资助他们。在上世纪90年代,教师每月的工资不高,但他还是经常拿出几百元资助学生。退休后,每月有5600多元退休金,却每天省吃俭用,把钱都用于扶贫助学等公益事业。生前,韦思浩住在杭州天城路的万家花园小区,是教育系统统一分配的房子。房子没有装修,是交付时的毛坯房,除了一张木板床外,没有任何家具。

女儿吴女士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只小包,里面装着身份证和一叠证书、票据、信件,其中有浙江省社会团体收费专用票据(捐款360元,1994年)、希望工程结对救助卡、扶贫公益助学金证书……

吴女士说,包中的信件是一些学生写给“魏丁兆”的,虽然时间已久,但字迹依然清晰。直到那一刻,她才知道,这么多年来,父亲一直化名资助寒门学子。这些信中,有的学生表达了收到捐款后的感谢之情,有的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成绩……

“父亲从未在我们面前提起过这些事,他为人低调,不喜欢张扬。”吴女士说,她在江西工作,到杭州的机会不多,每次到杭州,也是匆匆回程。当时,有人跟她说,父亲在捡垃圾,她怎么也不相信。这几天,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墙角堆着可乐瓶等瓶瓶罐罐,这些是父亲从外面捡回来的。父亲平时过得很节俭,他把钱省下来,捐给寒门学子。

热爱学习,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

一根竹竿,一双被泥染黑的白色运动鞋,两个口袋挑于肩后,透过塑料袋,塑料瓶和罐子隐约可见,这就是韦老师生前给大家的印象。直到韦老师离开,身边的人都感叹,退休后,有钱有房,他应该可以过得很好。但是,他的晚年一直过得很清贫。

韦思浩老师特别看重学习。1996年,韦老师还自学获得了浙江大学外贸经济专科学历证书。除此之外,他几乎每周都会在杭州图书馆“泡”上两天。“他对我们的要求也是学习,我大姐都退休了,他还要求她继续读书,因为我是自考的本科,他常提醒我说没有三妹的全日制本科硬,提醒我要继续学习。”二女儿吴女士说。

韦思浩老师的三个女儿都生活在外地,女儿们劝了很多次,希望他搬过去跟她们住,但他就是不愿意。单位分的房子,女儿们想给他装修一下,但他说那样太浪费了,就是不肯。因为父亲脾气倔,她们也不能强硬。韦老师退休后,从不使用手机,所以每次女儿们来看他,都是守在门口等着老人回家,隔三差五,小区保安都熟悉了。“他身体一直不错,因为他就是不要我们照顾,我就加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微信,请他们帮忙多多照应一下爸爸,有事马上给我们打电话。”

2014年11月26日,一篇题为《杭州图书馆向流浪汉开放 拾荒者借阅前自觉洗手》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发,这名“拾荒老人”就是韦思浩。

女儿吴女士还从父亲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张志愿捐献遗体登记表,上面签名写着“韦思浩”,本人意愿一栏写着:本人十几年前就决定身后捐献遗体及所有可用器官,骨灰撒江河。

张桂梅事迹材料(篇2)

朱彦夫对张家泉村的感情非常深厚。

1957年,朱彦夫担任了张家泉村党支部书记,只有24岁的他,扛起带领乡里乡亲过上好日子的重担。他用25年的艰苦奋斗,把张家泉村当成了战场,带领着村民发起了棚沟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电的“三大战役”,张家泉村从一个落后的小山村,一跃成为全县第一个有拖拉机、最早实现水浇田过半、全镇最早通上电的村,村民人均收入始终保持全镇第一。

在张家泉,一首首不断改编的民谣“三慌慌”唱出了60多年来三代人的变化:一唱“三慌慌”,春天闹粮荒,夏天忙得慌,秋冬无衣愁得慌;二唱“三慌慌”,春天有粮不慌慌,集体生产喜得慌,秋冬不再闹饥荒;三唱“三慌慌”,春天花草美得慌,夏天瓜果甜得慌,秋冬腰包鼓得慌。如今,张家泉村早已是“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环绕”的富裕村。

朱向峰作为朱彦夫唯一的儿子,不仅目前照顾着朱彦夫的日常起居生活,还从朱彦夫手中接过了接力棒,要继续带领张家泉村人发家致富。“我父亲曾经说过,他是党的人,这一生都在为党干事,一生都在为老百姓干事。”朱向峰告诉记者,“回村里之后,父亲叮嘱了我两件事:管住手,管住嘴。其实他当年也是这样做的。”

朱彦夫用右臂支撑,挥动左臂用自制的工具写字

朱向峰回村后,也给老百姓许下了承诺:清清楚楚地来,清清白白地走。每花一分钱,都让村民知道是怎么花的,让村集体全部在阳光下运行,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直到今天,朱彦夫还关心着家乡的发展。他经常看书看到带领乡亲们致富的好点子、好经验,就会记在笔记本上,等朱向峰回家后告诉他,让他不断学习农村工作的经验做法。

今年过年时,朱向峰给乡亲们拍了照片和小视频,回家之后拿给父亲看,朱彦夫看到熟悉的面孔很是激动,因为他一直放不下的就是张家泉村。

张桂梅事迹材料(篇3)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先进模范事迹,充分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和忠诚。

她没有生儿育女,却是女子高中近500名学生和华坪儿童福利院50多名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中央、省、市、县表彰,但是她没有骄傲自满,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铭刻在了平凡的工作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孤儿的“校园妈妈”、她30年如一日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平凡事业中,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坚守三尺讲台。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尽职尽责的精神,钻研学校教学和管理,身体力行,教学成绩突出。

张桂梅同志是边疆民族贫困地区教师的优秀代表,她的事迹平凡而伟大,思想朴实而闪光,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和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

张桂梅同志的精神充分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一名普通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具体落实到了自己的事业和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和执着追求。她不是英雄,但是她用朴实、真实、感人的事迹赢得了人们对她的敬重。她在以下几个方面所彰显的精神内涵,深刻地感动了我。

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她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她热爱党,热爱人民,更热爱贫困山区的人民,为了办好女子高中,她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但始终坚信,依靠共产党就能办成事,就能成就她的梦,办一所女子高中的梦,让无数个贫穷的女孩子圆大学的梦,她要通过培养女大学生来促进我们贫困山区脱贫,促进现代文明建设,让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改变人生。

她不仅是一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她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奉献给了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和学生。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2021张桂梅个人教师事迹材料5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桂梅数十年如一日,坚韧执着励精图治,勤俭节约无私忘我,不忘初心献身扶贫,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坚韧执着励精图治。丈夫去世后,张桂梅只身去了祖国西南边陲的贫困山区从事教育工作,并选择了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在任教期间,她全身心投入教学,为贫困的学生和简陋的学校出钱出力,又当老师又当母亲,不留余力的细心照顾着学生们的学习状态和生活起居,为了学生们能够走出大山,她励精图治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免费女子高中,她主动带头免费为学生们补课,因操劳过度导致身体状况越来越差,长期拖着病体就算腹部长了肌瘤,也忍痛站在讲台上,只为孩子们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除此之外,她还义务担任华坪县“儿童之家”的院长,成为了54名孤儿的母亲。她十年如一日,从未退缩,从不言弃。天道酬勤,在她的不断努力和坚持下,孩子们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也得到了大大地提升。她的到来改变了许多孩子的一生。

勤俭节约无私忘我。张桂梅在贫困山区任教期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和慈善事业中。在学校里,学生没有钱吃饭,她拿自己的钱给学生;学生没有衣服穿,她拿自己的衣服给学生;学生生病需要看病,她带学生看病并自己掏医药费。总之,只要学生们缺什么只要她有,她都能解决。在儿童之家,她义务成了众多孩子的“妈妈”,一把屎一把尿不分昼夜的照顾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为了维持儿童之家,她把自己有的能用的都拿出来给孩子们用,并利用空余时间到处筹措资金。然而她不是万能的,她自己并不富裕,她只舍得吃馒头青菜面条,衣服也是好心人给的,她省下来的钱都用到了教育和慈善事业中,自己未留下一分一毫。

不忘初心献身扶贫。张桂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她深知教育在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她曾说:“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她不忘自己的初心,并积极响应国家扶贫号召,扶贫先扶智,为了贫困山区的教育,她心系群众,勤俭节约,帮助困难学生,带学生看病,给学生添置衣物,对贫困家庭进行家访,为孩子们争取学习机会。她前前后后为山区的孩子们为慈善和教育事业投入了100多万元,其中包括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给她治病的钱,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并无怨无悔。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实现我们的目标,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张桂梅巾帼不让须眉,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尽显巾帼英雄本色。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此也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真正把坚定的理想信念化作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实际行动。

张桂梅事迹材料(篇4)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 年 12 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 200 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 10 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张桂梅事迹材料(篇5)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让学生们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触摸信仰的温度,懂得将个人的前途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张桂梅老师把共产主义信仰教育放到学校教育的首要位置,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报告会上,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予波同志作了发言,他说,《张桂梅思政大讲堂》将作为全省上下办好、教好、学好思政课的最生动材料。去引导学生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通过邀请先进模范人物、知名专家学者上讲台,以先进事例感染学生,以透彻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打造全省思政教育第一金课,使大讲堂成为一个导向、一个标杆、一种激励。

张桂梅事迹材料(篇6)

最近,我校号召全党员教师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掀起了学习张桂梅先进事迹热潮。张桂梅同志先进典型的事迹在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她的崇高情怀、奉献精神、工作作风和优秀品格就像那金灿灿的党旗一样熠熠生辉,她用行动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在党旗面前宣誓时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的庄严承诺。

张桂梅同志作为党的十七大代表,集“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女杰”等荣誉于一身,多次受到中央、省、市、县的表彰奖励,但她没有因此而自满骄傲,而是始终视自己为一个平凡的人,把崇高的人生理想留在平凡的岗位和繁琐的工作中,留在对山里孩子和孤儿的母亲般的慈爱里,抛弃名利、不求回报。她不受外界影响,爱岗尽业,无私奉献,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 张桂梅同志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她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云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业的同时,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她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精心研究,积极探索教育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进行素质教育,总结出一套适合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突出,在教育同行中享有盛誉,这是她多年来热爱学习、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的结果。

我要以以张桂梅同志为榜样,学习她无私奉献,不懈追求,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牢固的群众意识,坚持不懈地无私奉献,以火炉般的工作热情赢得群众认可,树立清廉正直、淡泊名利的观念,努力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张桂梅事迹材料(篇7)

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中共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

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

,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

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

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张桂梅的事迹材料通用

    发布时间:2023-11-09

    拥有出色的文档处理能力能够促进职业进阶和更高效的工作表现,优秀的范文总是受到很多学者和专家的青睐和下载。范文的用词精辟,值得我们模仿,如何让自己的范文在很多人中间亮眼?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为大家整理的“张桂梅的事迹材料”类希望能帮助到您。...

  • w
    张桂梅的事迹材料合集

    发布时间:2023-11-18

    大家都有过文档撰写的经历吧,人们对于范文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重视。优秀范文能够让我们主动思考文章新的创作方向,请阅读由小编为你编辑的“张桂梅的事迹材料”,欢迎加入我们的粉丝团收藏我们的网站获取最新资讯!...

  • w
    张桂梅事迹材料集锦(10篇)

    发布时间:2023-10-31

    想必你也需要找范文类的范文进行参考吧?处理撰写经常是办公的主要工作内容,人们开始认识到范文在写作中的重要性,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张桂梅事迹材料”相关信息。...

  • w
    张桂梅先进事迹材料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3-13

    张桂梅在她收养的孩子们身上,看到了太多的不幸。不少孩子由于父母缺乏文化,从小接受不到应有的教育,家庭也无法摆脱贫困。这使张桂梅悟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解决偏远山区的贫困问题,要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因此,她一直十分关注偏远贫困山区女童教育问题。她认为,偏远贫困地区的落后,主要是教育的落后,而教育...

  • w
    张桂梅先进事迹素材通用

    发布时间:2024-03-24

    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为了建一所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花了她很大的心思,她首先是想到找教育局局长,但因为投资太大,没有成功。她就想到筹款,于是她放下颜面,但人们却并不理解,几年间,才筹借到1万多元。刚招生时,只要来就收,当时还收了一个数学只...

  • w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1-15

    我们需要持续地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其中选择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也是一种不错的做法。在撰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你对这篇文章的要求是什么呢?...

  • w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汇集

    发布时间:2024-03-15

      家徒四壁的贫困场景,黄诗燕也经历过。他出生在攸县农家,“再也不能贫困下去”的愿景,打小就在心底发芽,他对贫困百姓始终抱着拳拳之心。  20__年4月,他到霞阳镇大源村走访。村里有条大坑河,建档立卡贫困户钟建军的家就在河边。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土坯房,正遭遇洪水,房顶漏水,父母带着小孩借住在县城。...

  • w
    张桂梅事迹的心得体会模板

    发布时间:2023-12-12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很平凡,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富有,但却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了一方人;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自己的生活不是坦途,但却帮助了很多家庭迎来阳光。他们是雷锋、袁隆平、王进喜、张桂梅……当然,也可能会是我们身边的你、我、他。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妈妈”...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