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精选#】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是教学创新的必要手段,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认真阅读多篇文章后选出了“小学语文草船借箭教案”作为精品,此文提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妒、督、鲁”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督等14生字,会写商议、推却、探听等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
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
3、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查找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三国演义》人物资料。
2、准备《三国演义》草船借箭影视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里面人物或机智,或勇猛,人物塑造特别成功,其中诸葛亮这个人物尤其生动。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
2、揭题、读题。
3、审题:
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
4、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回答问题。
(理清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
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
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
草船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草船借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
一(1、2自然段)、二(3~5自然段)、三(6~9自然段)、四(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第一段
1、齐读第1段:
什么叫“妒忌”?
(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2、从第二自然段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
⑴指名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
大家听2个学生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
⑵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
3、学习第一轮对话:
⑴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
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
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
⑵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
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
生:“最好你答是弓箭这样就落入了我的陷阱。”
生:“你一定会说是弓箭,那样就正合我意”……
⑶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
4、学习第二轮对话:
⑴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
“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
(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
⑵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
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
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
⑴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
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里军令状、白酒招待。
⑵讨论、交流:
6、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
7、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
⑴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
⑵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
①(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
②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四、小结
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
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
(全文第一句。)指名回答。
师:课文开头就点明了原因,齐读此句。
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全文末尾一句。)
二、学习二~四段
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
师生配合(师首句,生尾句)读,体会首尾呼应。
2、理解词语神机妙算。(板书:神机妙算)
问:用词素合成的方法如何解释?
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3、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
4、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胸有成竹,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
交流出示小黑板:
⑴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⑵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⑶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⑷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⑸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⑹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
1、默读小黑板上第⑵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
⑴指名读第三节。
⑵口头完成填空。
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两人一组讨论填空、交流。齐读。
板书:
知周瑜心
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⑴比较句子:
①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
②希望你借给我一些船,“每只船上要有军士与许多草把子。
问:两句句子有什么区别?用哪句好?为什么?
(第一句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用第一句好,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
⑵齐读此句:
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
四、学习“知鲁肃”
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
齐读小黑板上第⑶句。
2、理解这句句子:
⑴“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小黑板:事实与所说或所料想的相符。)
⑵“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
(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
问:相符合吗?(符合)用上“果然”表现事实与诸葛亮所预料完全相符。
⑶齐读句子体会。
3、师介绍:
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鲁肃人
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
五、学习“识天象”
1、师:(指小黑板上⑴⑷句)。
2、指名读6~7自然段,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
板书:
四更时候,因为这时候江上大雾弥漫。
⑴板:大雾弥漫。
⑵这时候江上大多弥漫到了什么程度?(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
⑴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
⑵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
(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
⑴诸葛亮是什么时候决定这一时间出发的?(三天前立军令状时。)为什么?
⑵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书:识天象
⑶齐读小黑板上第⑴、⑷句,体会诸葛亮识天象的神机妙算。
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
⑴看示意。(显示出船头朝西,船尾朝东。)
这样布船的目的是什么?(准备受箭)
⑵引读,可这样布船,船队离曹太近了,鲁肃不禁吃惊他说:(引)“……”,可诸葛亮却笑着说:(引)“……”。
第三课时
一、温故
二、继续学习2~4部分
学习“知曹操”:
1、这是诸葛亮的预料,事实又是怎样的呢?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
2、“虚实”是指什么?
(“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
3、文中指哪一方面看不清哪一方的虚实?(用波浪线划出诸葛亮一方的内部实际情况。)
“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自然段)
4、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
出示:
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
板书:
知曹操性
5、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
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写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
6、看示意:船头朝东,船尾朝西。
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
学习“晓地利”:
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引)小黑板上第6句。
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是怎么回去的呢?默读第9节,找出一个词来概括。
板:顺风顺水。
3、第三次出示图片投影1:
⑴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
⑵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
⑶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这表现了诸葛亮知晓地理的优势,并能利用它。
板书:
晓地利
4、齐读第9自然段。
三、学习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结合课文说感受。
四、朗读全文(分组朗读)思考概括各段段意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思考
1、全文用什么形式来到划人物的性格?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周瑜是个怎样的人?而诸葛亮呢?
2、引导归纳中心,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有胆有识,神机妙算。)
六、完成课后练习
一、推理反馈法。采用分线索顺思路进行推理,适时反馈,完成教学要求。
1、顺周瑜的线索推理。
令亮造箭立军令状迟交材料虚达到除亮的目的
不要推却很高兴定罪实疑惑长叹折服
2、顺诸葛亮的线索推理。
答应造箭立军令状准备船只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委托照办甘受惩罚自有妙用神机妙算挺有才干
3、适时反馈,明察中心。
周瑜:造箭妒忌、为难、陷害
诸葛亮:借箭智慧、才干。
二、提纲挈领法。抓住重点,提纲挈领,弄清借箭的实质。
1、解题入文,突破重点。
先抓住借字解题:谁借箭?文章在哪一部分写借箭?再转入重点段(借箭经过),读读议议,弄清为什么会借到箭。复述借箭经过。最后体会诸葛亮在借箭过程中的智慧、才干。
2、抓住两头,落实要求。
突破重点段后,围绕为什么要去借箭?事情的最后结尾怎样?等问题读议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弄清借箭的前因后果,渗透重点训练项目的要求。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2.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委托轻易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发展过程。
2.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让学生初读课文,标清自然段序号,把不认识的字画出来。
(二)借助字典和生字表自学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2.指导区分字的结构。
本课的生字有几个也比较难记,教师可以用以下的方法教学生进行识记。
(1)加一加,用同学们所熟悉的两个字相加,组成一个新字。
(2)换一换。
(3)组一组。
3.指导理解词意:
(1)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理解词意,要使学生掌握:
(三)再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是否能读准字音,对生词是否理解词意。
(四)三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五)四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启发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讨论分段结果:
第一段(1~2自然段)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想用短期内造十万支箭来刁难诸葛亮,以便借机杀害他。这是事情的起因。
第二段(3~5自然段)写周瑜派鲁肃探听诸葛亮造箭的消息,诸葛亮要鲁肃瞒着周瑜借给他二十条快船和六百名军士。
第三段(6~9自然段)写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具体经过。
第四段(第10自然段)写诸葛亮借箭成功,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检查读生词:
妒忌商议负责推却都督委托既然迟延胶漆疑惑调度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漫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
2.了解分段掌握情况。
(二)导入新课。
(三)交待学习目标。
(四)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大段。
(1)指名读这段,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以下的问题。
①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要他负责造箭的?他的真实的企图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②诸葛亮知不知道这是周瑜的阴谋?为什么不当面揭穿他,反而主动立下军令状?
(2)分角色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请同学们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并且思考:
(1)从周瑜对鲁肃说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2)诸葛亮请鲁肃帮哪些忙?他还特别要求鲁肃怎样做?联系上文,课文中哪些词语表明诸葛亮对完成造箭的任务挫败周瑜的阴谋胸有成竹?
(3)鲁肃是怎样向周瑜报告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3.学习课文第三大段。
(1)诸葛亮在什么时间才去开船借箭的?为什么要等到这个时候才去?
(2)诸葛亮把船停在哪儿?为什么?
(3)船是怎样停在那里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船停下来,诸葛亮让兵士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他与鲁肃各有什么不同反应?说明什么?
(5)曹操是怎么做的?你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你又看出诸葛亮是个怎样的人?
(6)诸葛亮在船队刚到时是怎样布置的?后来又怎样调动的?这样安排为什么?
(7)总结诸葛亮能成功借到箭的原因。
(8)教师小结。文章的第三段是全文的重点。课文通过诸葛亮巧妙使用草船向曹军借箭的经过,突出反映了诸葛亮确实是足智多谋,具有非凡的才干。
4.学习课文第四大段。
教师可以安排同学们齐读这一段。同时思考:
(1)诸葛亮按规定期限超前完成造箭任务以后,本可以讽刺挖苦周瑜一番,但他却不露一面,好像什么也不知道似的,这是为什么?
(2)课文最后以周瑜叹服的话作结尾,起了哪些作用?
(五)分清前因后果,把握故事情节整体。
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第三课时
一、练习按提纲说出事情的原因和结果。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我们知道,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会有原因,也必然会有结果,只有了解了前因和后果,才能更深入地理解内容。
这篇文章重点教会学生分清文章的前因与后果,课后也安排了这样的小练习:说出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原因与后果。
由于对课文有了深入的理解,因此我们就知道了这件事的原因是由于周瑜妒忌诸葛亮,所以想用这件事来刁难他。结果是诸葛亮如期交箭。
说出诸葛亮只要三天这句话的前因,后果。联系上文,我们得知这话是在周瑜说出要求十天造好箭的情况下说的,结果他真的在三天之内完成了任务。
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这件事的前因和后果是什么?仔细读书,我们会发现,不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雾大,看不清敌人的虚实,结果是曹操上了诸葛亮的当。
本课思考练习还有一道要求造句的练习。首先,我们得让学生理解造句用的词是什么意思。委托就是请人代办的意思,但它又不同于嘱咐,委托更加郑重其事,要别人必须办到,而嘱咐则不一样。了解了词意,下面让同学思考这个词的适用范围,它一般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最后再让学生进行造句,这样就容易得多了。
轻易一词,要先结合课文理解,即随随便便的意思,然后再查字典了解它的另外的意思,简单容易。最后,教师可以让同学练习造句。两种词意造的句子都应是正确的。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草船借箭》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学生将开始接触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草船借箭》改编自《三国演义》,这个片段故事精彩,人物形象突出,学习本课,能让学生对《三国演义》的两个代表性人物诸葛亮和周瑜的人物形象有初步的了解。课文语言是现代文,对于学生初步接触四大古典名著来说,难度适宜,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1.会认“瑜、忌”等9个生字,会写“妒、忌”等11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感悟人物形象,从“草船借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难点:
通过具体语句感受人物特点,读出人物个性。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篇幅比较长,因此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默读。通过默读,让学生学会快速了解课文内容,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了解故事情节。
2.拓展阅读法
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中的主要人物和情节。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三国演义》以及作者罗贯中简介,还包括课文生字、词语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了解名著《三国演义》。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我国的“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同学们你们指导四大名著指哪些书吗?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就是来自《三国演义》,提起这本书,你最先想到谁?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文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课件出示生字。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生字:妒 忌 曹 督 委 鲁 遮 寨 擂 呐 插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提示易错:“曹、督、鲁”下边部分不要多写一横或少写一横。
三、再读课文,了解起因
1.课件出示《三国演义》相关资料。
2.理解题目,想一想,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重点写了什么内容。
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引导学生关注“借”的前因后果。
3.指名读第1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发生的前因。
4.读第2-5自然段,讨论交流周瑜的真正目的、诸葛亮不拆穿的原因。
5.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课文大意,知道了借箭的起因,结果是(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使周瑜自叹不如的是诸葛亮的什么?(板书神机妙算)
二、探究课文,感悟“神妙”
默读第6-10自然段,找出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说出理由。
1.知天时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鲁肃与诸葛亮的反应、心情。
“第一天,不见……请到船里。”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
2.懂地利。算准借箭的距离、懂得两面受箭保持平衡、算准顺风顺水而回。
3.识人心。了解鲁肃、曹操的性格,算准时机。
4.字句斟酌,分析人物性格,分角色朗读。
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做事想要成功,都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诸葛亮算准了天时,地理条件也对他有利,又看准了人心,这样的神机妙算,怎么会不成功呢!
三、总结对比,扩展文本
1.速度全文,说说周瑜哪些地方比不上诸葛亮。(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精通天文地理,了解曹操的性格特点,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3.用四字词语形容故事中的人物。
4.课件展示赞美诸葛亮的诗,学生自由说说关于诸葛亮、周瑜等人的故事。出示真实历史,培养辩证思维。
5.读读阅读链接,体会白话文字的不同。
课文总结
这篇课文讲的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设计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巧妙地取得胜利,使周瑜自叹不如,突出表现了诸葛亮接触的才干。
板书设计:
起因→周瑜妒忌诸葛亮
经过→神机妙算:天时、地利、人心
结果→周瑜长叹
【设计理念】
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教《草船借箭》这课,教师不读《三国演义》,特别是第42回至第46回,就很难把课文讲清。而如果教师不仅自己读,还组织学生读,教学就会事半功倍,收到意思不到的效果。
【设计特色】
课内课外结合,自读自悟结合。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课前准备。
读《三国演义》第42回至第46回。想一想:
1.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是怎样的?
2.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他说过哪些要加害诸葛亮的话?
3.草船借箭是在什么季节进行的?经过是怎样的?(季节对于草船借箭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二、请学生介绍当时形势。
介绍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诸葛亮的表现。
三、展开谈话,理解历史背景,学习部分生字新词。
四、阅读全文,分清过程。
1.读全文,将草船借箭这一事件分为几个部分,然后用自己的话复述。(以学生自己分段、自列段意为主,不强求统一,但要注意纠错,激励学生创造。教师选取其一作为教例。)
2.借分段的机会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自读第2至第5自然段,指导感情朗读。
1.找出这几段的特点。(以对话形式出现,且无提示语。)
2.根据人物对话内容,揣摩人物思想状况、性格特点,自加提示语。
3.分角色朗读。在朗读中注意读出语气,探究人物特点。(通过感情朗读,感受人物形象。)
六、读第6至第9自然段,了解借箭经过。
1.先说经过。出示示意图(图略),自己读书,自己画图,说明理由(也就是因果关系。)
2.分析保证借箭成功的因素。
(1)雾的作用。(冬季,雾在四更最浓。)
(2)船的作用。(草人雾中似人;相连空隙较小,易于受箭,正反都可受箭。)
(3)曹操多疑之心。(不仅不轻易出动,令弓弩手射箭,不调六千名弓弩手,使箭更多。)
(4)士兵作用。(擂露呐喊,虚造声势,引敌射箭。)
(5)水的作用。(冬季刮西北风,使船回去时顺风顺水。这时文章第二次提冬季;等到曹军发觉时,船已飞一样驶出二十多里。)
总结:天时、地利、人和等各方面的因素,诸葛亮都考虑到了,基于这些周全的考虑,诸葛亮作出了巧妙的安排,这就叫神机妙算。而周瑜都没想到,当他知道这一切时,一定是自叹不如。
七、深究借字,再塑诸葛亮形象。
八、听写字词,准备复述。
【评点】
按系统论的观点,开放系统是与外界有能量、信息和物质交换的系统。本案以大语文观为指导,把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第42至第46回)结合起来,实行大阅读策略,是很有教学价值的设计。这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草船借箭》的理解,而且从根本上激发了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开拓了阅读视界,使他们终身获益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边默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3、了解草船借箭的故事梗概,以及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知道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诸葛亮借箭成功的原因,从而体会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才智超群的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一起读课题。
2、昨天,我们初读课文了,还记得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出示投影1:
课文先写了________接着写了_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_。
浏览课文回忆。看来初读课文读得不错,我还想考考你们
3、初读课文以后诸葛亮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们说得挺好的,不过课文只用了一个词就概括了你们说的内容。哪个词?找找--(板书:神机妙算)
4、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的思考作业吗?
二、要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深入。默读课文,用心想,这篇课文哪个问题最有研究价值?
1、大多数同学认为神机妙算最有研究价值,那提出了问题到哪里找答案啊?
2、投影--下面就请大家找出文章中能充分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地方读书体会,读懂的地方用!作标记,不懂的地方用?作标记。
3、汇报交流你们的读书收获吧
(1)围绕神机妙算先说说在阅读中产生的问题?
(2)围绕神机妙算谈谈读书的收获吧!
(3)*大雾漫天--这是场什么样的雾?这么大的雾怎么读出来呀?
*诸葛亮早就算定三天之后必有这场大雾漫天,你说神不神?妙不妙?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出示投影2: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看到诸葛亮如此神机妙算,周瑜是自叹不如啊!
(4)再和前面的内容联系起来,更能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书思考。
*诸葛亮几次说话,会是()说?能想象出来吗?真好,要把这种语气读出来。
*找三人分角色读。
*去掉提示语,2人组练读,小组展示。
早有安排,早有谋划,所以才胸有成竹地立下军令状。这就是超人的智慧,惊人的才干,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5)前后联系的方法继续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再读7、8自然段。
*在这篇文章中前后有11处诸葛亮说话,只有这一处与众不同,发现了吗?你能想象出这是诸葛亮在笑谁吗?
*曹操,笑他什么?--笑曹操的多疑和猜忌。
还在笑谁?--周瑜,笑他什么?笑周郎嫉妒贤能,气量狭小。
再读:
*诸葛亮早就算定曹操不敢派兵;早就算定曹兵会放箭如雨;这就是神机妙算。
*难怪周瑜会长叹一声--发现自己的智慧才能远远不如诸葛亮,
(6)继续研究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顺风顺水--图示说明
看图示,你能发现什么?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水水流方向向东,风向向东--了解风向和水流方向,因此船受箭归来才会顺风顺水。这就是神机妙算。
诸葛亮早就算定天亮之前定能如期交箭;早就算定周瑜会败在他手下-。难怪周瑜长叹一声
2、随着研究的才步步深入,我们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那诸葛亮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智慧过人,他的本事是天上掉下来的?是地上长出来的?那是怎么来的?想知道吗?真想知道吗?--〈诸葛亮全传〉、三国演义46回。
重点难点疑点解析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称为魏、蜀、吴三国。当时曹操刚刚打败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就是在孙、刘联合抗曹的时候发生的。课文写周瑜由于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例1】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船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排在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第三天管保有十万支箭。鲁肃答应了。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析这里讲的是诸葛亮请鲁肃帮他的忙,并要鲁肃不要把借船的事告诉周瑜。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还要一千多个草把子我自有妙用。造箭不用竹子、翎毛、胶漆等物,借船只、军士、草把子干什么呢?自有妙用表明诸葛亮成竹在胸。诸葛亮请鲁肃帮忙,并要求他保密。鲁肃果然没有把这事告诉周瑜。说明诸葛亮深知鲁肃为人忠厚,可以信赖。诸葛亮不让周瑜知道借船的事,说明他了解周瑜,如果让周瑜知道,他必定设法阻挠,计划就可能落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计谋、有胆略、知人、了解人。
【例2】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一万多名弓努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去受箭。
析这里讲的是诸葛亮巧妙地向曹操借箭,突出表现了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了解曹操。抓住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考虑周全,安排巧妙,利用有雾的天气,借箭成功。大雾漫天,到处都是雾,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预测准确。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曹操才不敢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把船只用绳索连接起来,一字儿摆开,即便于统一行动,避免走散,又不留空档,使受箭面积大。军士擂鼓呐喊,既造声势,又提示射箭方向。箭好像下雨一样,又下令把船掉过来,两面受箭,既能多受箭,又可保持船体平衡。方方面面考虑周密,安排巧妙。曹操让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射箭,说明诸葛亮深知曹操疑心重,用兵谨慎,在看不清虚实的情况下,不会轻易出动。
2.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的发展过程。
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关键。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的,不但整件事情有个前因后果,事件中的一些具体情节都有自己的前因后果。
例如,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的部分就有个前因后果。因为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所以要他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结果诸葛亮立下军令状,答应三天内造好十万支箭。因为诸葛亮关照鲁肃,借船一事不能让周瑜知道,所以鲁肃向周瑜报告时,不提诸葛亮借船的事,结果草船借箭的计划得以实施。因为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所以才选择了大雾漫天去借箭。因为诸葛亮了解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江上雾很大,看不清虚实,所以曹操下令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射箭,结果二十条船两边草把子上插满了十万多支箭。
3.从草船借箭这件具体事情,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神机妙算是指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根据客观形势决定策略。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前后后,的确说明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从借箭前的准备船只、军士、草把子,到借箭时的大雾漫天、曹操不敢轻易出动,到掉转船头,两面受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都说明诸葛亮神机妙算,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了解人,考虑周全巧妙安排。与课文开头说诸葛亮挺有才干照应。课文最后从周瑜的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的慨叹,也反衬出诸葛亮的过人才干和神机妙算。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五年级上册的14课《草船借箭》。我打算从以下方面进行说课:一、分析教材和学生;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设计;五、说板书设计。
一、分析教材和学生
1、首先我们来分析教材,《草船借箭》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组教材的一篇重点讲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文章讲述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十天内选出十万支箭,以此来陷害他。诸葛亮为顾全大局,与周瑜斗智,用妙计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暗算的故事。说明诸葛亮有胆有识、谋划周密、才智过人。课文结构严谨,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第四组教材以“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阅读名著对于增益智慧,提升素养,特别是语文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编写本组教材的意图就是让学生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以上是分析的教材,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课前通过各种媒介,对“草船借箭”有了一些了解,特别是我们学校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小学生阅读经典教与学方法的研究,因此,学生对四大名著比较熟悉。这样我摸清了学生的现状,才能少走弯路,提高课堂的实效性。
2、教学目标:
我依据《新课标》对高段语文阅读教学及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我根据三个维度将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使学生领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总结出草船借箭成功的原因。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从故事中具体的人和事中得到启示,体会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而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是“诸葛亮是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让学生通过对故事情节的了解,感受鲜明的人物形象,从而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教学难点是“了解诸葛亮借箭为什么能成功,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全面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要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启发诱导,变“教”’为“导”,变为学生探索、发现的过程。针对训练的重点项目和课文的特点,设计富有思考价值的重点项目,和符合课文特点、富有思考价值的、多层次、多梯度的问题来导读课文,引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充分发挥朗读、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操的作用,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感受力的培养。
二、说教法
随着课改的深入,现在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一直在默默的思考:怎样教才能有效,怎样教才会有效呢?通过实践、反思,我慢慢的明白:语文教学要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本课时的教学方法为:
1.采用启发式教学。即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弄懂弄通课文的内容。
2.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3.采用实物演示法教学。实物演示起着直观的作用,有助于突破教材的难点。此外,运用讲读法、板书法等,多法并举,目的在于变阅读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为“清清楚楚一条线”。
三、说学法:
学情分析: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质。
设计理念: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充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读而思,思而疑,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四、说课堂教学程序
一、交流资料,走近名著
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三国演义》的人物、歇后语、故事。然后教师小结并简单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设计任务型的初读方法,要求学生带着“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草船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的任务进行初读。目的是落实字音教学,在此基础上概括课文内容,这样,既降低了难度,也提高了环节操作的实效性。
三、品读课文,理解感悟
这一部分教学,我打算抓一个关键词“神机妙算”来展开。因为崔峦老师说:“提高课堂教学,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问题要提在课文内容、形式的特点上,提在语文训练的重点上,最好能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钻研教材,我发现“神机妙算”就是这一课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
因此,我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能从哪些地方感受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划出有关句子并写体会。我并以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作为教学主线,组织教学。此时我让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再小组合作,这样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开阔了学生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了解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领会,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生在思考、探究、交流中才会对问题有更深入的认识,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通过自主阅读,合作交流,同学们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有的同学说:我觉的'这个句子能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如“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时,我给他投去了赞许的眼神,示意他接着说,“为什么你认为这就是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呢?”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有时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位同学信心十足的说:“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而且预测准确,正因为大雾漫天,面对面都看不清,诸葛亮的妙计才得以实施。”接着,我又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碰巧遇上大雾天气呢?我请同学们结合上文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观的渗透。诸葛亮不是神,不是能掐会算,而是凭着对事物的观察,进行推理预测(识天文)。这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其实是价值观的培养。我让同学们试着读,比赛读,全班齐读这几句话,因为文章的内容是由语言表情达意的,其意境是读出来的,学生能在读中悟情,悟义,悟理,在反复的朗读,体会到了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当同学们说到“诸葛亮把船一字排开,一边擂鼓,一边呐喊”时,教师及时充当质疑者,以谦逊的口气说:“诸葛亮怎么敢这样呢?他不担心曹操向他进攻吗?他应该有自己的原因吧?”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这个问题,犹如向学生的心海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的探究欲望被激发起来了,他们就会更主动,更细致地研读语言文字,深入理解诸葛亮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知人心)。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对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已经有了充分的理解。
五、说板书设计
14、草船借箭
诸葛亮 周瑜
知天文
神机妙算 晓地理 自叹不如
知人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0-26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五个生字。掌握“商议、都督、委托、水寨、轻易、支援、甘受惩罚、大雾满天、饮酒取乐、神机妙算”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知识、有计谋、有肚量、有胆略,更重要的是有创新精神。(2)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
发布时间:2023-11-24
我们强烈推荐“草船借箭的感悟”它是一篇好文章,请记得将本网页的URL保存到您的收藏夹中。 人生中的感言,都是唯一不可复制的,当我们经历过某些撼动人心灵的事情时。都需要我们去表达一些最真挚的感言,感言让每一次拥抱都更加深情。...
发布时间:2024-04-23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草船借箭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一)课文内容:这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课文主要写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来为难...
发布时间:2024-05-07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草船借箭》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草船借箭教学反思日记 篇1 《草船借箭》是小学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
发布时间:2024-05-06
草船借箭听课报告 篇1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最优秀的古典名著之一,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它的故事也不断地被拍成各种电影、电视剧。趁着暑假,我从书架上抽出了《三国演义》,趴在床上静静地看着,去了解那一段刀光剑影的动荡岁月,去体会书中所描述的爱恨情仇。 其中草船借箭的那一部分让我觉得特别精彩。当时...
发布时间:2024-04-27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如何写13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草船借箭改写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草船借箭改写作文 篇1 自从上次被孔明草船借箭之后,曹操气的火冒三丈,发下重誓一定要把箭讨回...
发布时间:2023-10-22
实际上,写观后感和写读后感有相似之处,观后感是需要在观看后的基础上才能抒发感想的,写起作品名观后感来就毫无头绪?下面的“草船借箭的观后感”是编辑收集整理供你借鉴的内容,谢谢你的支持希望你继续关注我的创作!...
发布时间:2023-11-10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老师还没有写的话现在也来得及。编写完整的教案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这份“教学指南”是我用心准备的期待您能够满意,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新的思考方式和视角!...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