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教案范文模板大全初中(热门十一篇)#】作为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它有助于学生理解系统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11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通过演示实验、分组讨论等方式,提高观察、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通过本节的学习,提高学习的兴趣,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内能的概念以及改变内能的两种途径。
【难点】利用内能知识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蒸汽机车工作的视频,请学生与同桌交流分析,尝试说出蒸汽机的工作原理,并进行补充。
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蒸气可以带动火车前进,其能量来自于哪里。进而引出课题《物体的内能》。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体的内能
教师首先提问学生什么是动能,什么是势能,学生通过回顾之前的`知识后可以快速给出结果。
接着教师多媒体出示运动着的足球和弹簧被拉伸的图片,提示学生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进而提问学生组成物质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两个问题。学生根据分子在不停的做热运动的知识,得出分子具有动能。通过类比弹簧的例子在交流探讨后得出分子之间具有势能。从而教师总结得出“分子动能”、“分子势能”以及内能的概念。
之后展示等质量的热水和冷水、通电前后的灯丝等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且如果体积变化不大,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内能越大。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途径
首先演示硝化棉燃烧的实验,并引导学生分析燃烧原因。再让学生自己动手反复弯折一根铁丝数十次后感受弯折处的温度变化。学生通过观察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出是因为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接着请学生结合生活事例思考还有没有其它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教师展示一些事例帮助学生分析。例如烧菜时锅热的烫手、棉被被晒热及暖风机使室温升高等。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热传递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环节三:巩固提高
用物体内能改变的方式说明“炙手可热”和“钻木取火”的含义,并重新理解课前蒸汽机车的工作原理。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自己来总结。
布置作业:课后查一查什么是温室效应,思考内能与人类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板书设计
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课文之前,指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中的相关片断,以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重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悟出赤壁一战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查找自己喜欢的《三国演义》中的小故事,开三国故事会。
教学难点: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构想:
在教学中重点理清课文的条理,抓好预习检查,使学生初步了解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然后引导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理顺课文条理,引导学生逐段深入学习。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学习《赤壁之战》,赤壁在今天的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大军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大军,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习了课文,我们就知道了。
二、初读课文,了解背景。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1)看看
(2)交战双方是哪些人?
(3)交战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2、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所知《三国演义》的故事进行回答)
3、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默读课文,想想赤壁一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然后给课文分段。
5、讨论分段。(按战役的起因、战前准备、战役经过及结果来划分段落。)
三、学习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理解“调兵遣将”,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3)让学生谈谈对“隔岸相对”的理解。
(4)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赤壁一战的起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示投影:说说你对周瑜说火攻是个好主意的看法?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默读五、六、七自然段,讨论了解:a、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划出有关的句子。b、指名读一读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c、读一读曹操的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学生默读思考。
(4)火攻一战的结局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读课文十、十一自然段。讨论理解:a、理解“锣鼓震天”“丢盔弃甲”。b、说说曹操逃跑的原因
(5)
四、读透课文,教师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
2、预习“思考、练习”第二题。
3、把今天学过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他们讨论孙权、曹操输赢的原因。
板书设计:
战役的起因:南下,夺取江南的地方
赤壁之战战役的准备:铁锁连船、准备火攻
战役的过程:假投降、火烧曹营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理清课文条理,领会作者是怎样围绕文章中心一层层表达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板书课题)
2、请学生简要说说火攻一战的过程。
二、领会文章的中心。
1、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以少胜多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讨论回答。
(1)周瑜: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2)曹操:骄傲轻敌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从这
三、开三国故事会。
1、分小组准备故事会材料。
2、组织小评委,推选主持人。
3、开三国故事会。
4、评委给每个小组打分,给优胜小组颁发奖状。
四、教师
作业设计:
1、把你今天在课堂上得到的知识讲给家长听。
2、联系实际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3、预习《田忌赛马》。
板书设计
赤壁之战
东吴: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胜败原因
曹操:骄傲轻敌
教学目标:
1、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场景,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感受人与自然、动物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从“陆续”“展示”“继续”“应接不暇”中任选两个词语造句。
3、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八、第十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的大榕树的奇特美丽以及众鸟纷飞的幸福欢乐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课文第8、12自然段,理解并体会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由衷赞美和留恋之情。
教学准备:大榕树、众鸟纷飞的图片和录像片;
有关巴金和大榕树的相关资料等。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自己解决。师生合作,明确下一步学习的内容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示课题:
自古以来,人们对幸福都充满着无限的憧憬,都渴望拥有天堂般的生活。(板书:天堂)
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天堂吗?
今天,我们要去鸟的天堂观光游览,这也就是第七课(板书:7、鸟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下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我请同学谈谈你进行了怎样的预习。(生可能谈及关于生字新词的解决,读书等)
2、对于“鸟的天堂”,你已经有了哪些了解?还希望了解一些什么呢?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并请同学评议他们读得怎么样?
(针对班级的具体情况,机动安排自由选读没有把握的段落)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自由读课文,思考: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美丽、榕树大,鸟儿多等;)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谈话:巴金先生用他清新流畅的语言向我们描述了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你们愿意再读读课文吗?
1、请默读课文,看看你从课文中又了解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分别在书上做上标记。(给时间学生自读自悟)
2、小组内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同学在小组内可以互相帮助交流解决简单的问题,也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读书自学的方法)
[此时应让学生理清:作者两次来到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一棵茂盛的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的鸟。初步理解原因是去的时间不同(注意使学生知道经过深入学习后还会有新的理解)。课文重点部分是写两次所见到的景象。鸟的天堂就是那棵大榕树等。如果学生没有谈及这些重点的内容,教师可以用一定的问题引导:如课后的思考题1、2]
3、以小组汇报形式,全班交流:小组内没解决的问题,也可以谈谈学生认为已经解决的但认为很有价值的问题。
课文写了作者 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只看到了 ,没有看到 ,所以他认为 ;但当他再次经过时却看到了 ,他感到 。
(1)(出示投影)填空:
(2)交流学生的质疑情况:
(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肯定那些能围绕重点内容提问的同学,对简单的问题生生之间交流解决;或者根据学生实际予以提示:课文介绍的是“鸟的天堂”,我们提问应该围绕重点内容:可以读一读书中描写大榕树的语句和关于“鸟的天堂”的语句,结合上下文来提出或设计问题)
(师生共同筛选较好的问题,教师将与课文重点部分密切相关的、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简要板书在黑板上。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为什么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
2、为什么“我”对鸟的天堂有一点留恋?
3、为什么作者说“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
4、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我的感受是什么?
5、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6、为什么说是“鸟的天堂”而不是鸟的乐园(或世界)?
7、“鸟的天堂”(或大榕树)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
四、全班共议明确学习方向:
师:同学们提出来的这些问题,就是我们进一步学习课文所要解决的,可以把它们作为进一步研读课文的一个学习目标。
1、谈话明确学习的途径: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必须抓住写大榕树和写鸟的这两部分重点内容,并将这两部分合在一起考虑。
2、鼓励学生试针对自己学习的需要自拟学习方案。
3、交流展示学生的自拟学案情况。(教师在巡视时注意把握学生情况,选择一份或几份学案,师生共同进行修改和补充(如果生有困难,师给予提示:我们要读懂课文,不外有这些办法:可以读一读,动笔画一画,然后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读一读,反复体会, 还可以边读边思考,边想象,与同学共同讨论、利用资料等))
4、(出示学案):
师:老师这里设计了两份学习方案:(假设:如果学生的学习情况较好则出示将学案2与学案1调换顺序的学案,逐步引导学生自拟。)
3、指名读学案,说明:你可以用自己拟定那份学习方案,继续研究你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方案,还可以参照老师的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但教师更欢迎同学自拟学案。如果你们需要老师提供帮助,随时可以向老师提出来。
4、自主选择喜欢的方式自学或自拟学案自学(师统计学案的选择或拟定情况,指导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伴共同学习。)
五、学生自主探究(机动):
六、课后提示:
多搜集一些资料,有助于我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练习把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读出来,也可以展示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问好)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
谈话: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内容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究。今天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深入学习这篇课文,追随巴金先生去鸟的天堂感受那里美丽和谐的景象。
二、生自主学习。师巡视,提供帮助。(时间依生实际确定)
三、统计学案情况,以大多数同学的选择组织交流。
㈠假设按学案(A)学习的同学占多数:(要求学生在汇报时先说明自己喜欢的景象,读找到的语句,并说明自己为什么喜欢,适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或介绍)
A:介绍大榕树
1 大:许多棵 窄
叶:多、密、绿 (堆、簇、缝隙)
枝干:枝上生根、数不清(投影,指出根、枝、干、叶联系生长特点)
生命盎然:全部展示、颤动(看录象)
2 有感情朗读相关的语句。
①叶多②枝干多③生命力强④作者由衷地赞叹(评价)怎样读好?(当学生谈到第8自然段时,可以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试背诵)
3、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投影)夕阳西下,灿烂的红霞染红了河水。我们的小船在宽宽的河面上静静地流动,远远地 小船渐渐前行,逼近了大榕树,这次我 望着这株奇特的大榕树,我不由得
B:导入介绍“鸟”
朋友告诉我这里是“鸟的天堂”,而我却没有看到一只鸟,我感到 ;而当我在第二天再次经过时,却感到
为什么这样说呢?请你仿照刚才我们叙述介绍大榕树的方法,试自己学习一下众鸟纷飞的情景。
1 、鸟多:到处、到处
大 小 花 黑 应接不暇
快乐:叫、飞、扑
(生谈到哪儿就练习读一读,可以背诵第12自然段)
提问:你觉得在这里鸟儿生活得怎么样?
(看录象)我们一起来看看众鸟纷飞的场面吧!
提问:你认为这个地方怎么样?
练习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叙述所喜欢的景象:
朝霞落在了树梢,朝阳照亮了河面,我们的小船又来到了“鸟的天堂”。起初 后来 接着 。我虽然注意地看着,但是 。忽然我看见了 鸟儿生活在这里,真是
若B A
导入:鸟儿幸福地生活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让我们感到了它们的幸福和快乐。而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却是感到 。谁学习的是这部分请先来汇报一下。
处理(一)以后,询问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处理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等问题)
※然后练习用因果关系的句式回答问题。
C:最后结语下课。
㈡假设按学案(二)学习的同学占多数:(汇报提出的问题,并说明自己是如何读书解决的。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
1、指名小组汇报
榕树 (同前)
鸟儿 (同前)
2、用因果句式,结合上面问题练习说话。(质疑)
※3、结合学案(一)的要求试介绍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
结语:(看板书)
树与鸟,鸟与水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多么生动活泼的画卷呀!这里不仅有树的奇美,有鸟的欢乐之美,更有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之美,所以这里才是真正的天堂。让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更多的人间天堂。
作业:1、搜集一些人与自然、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
2、有兴趣的同学读读巴金先生的原文。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描写大榕树和鸟的段落,有兴趣的同学练习说一篇解说词,介绍那里的美丽景象。
教学内容:动感生活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从贺卡的整体外形上来考虑,可以有哪些不同的创意构思?
教学重点 区别工笔花鸟画与写意花鸟画,初步了解花鸟画的发展。(第1课时)
区别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的特点,了解山水画发展的概况。(第2课时)
教学难点
对工笔花鸟精细逼真的写实与写意花鸟水墨酣畅的意境美的理解。(第1课时)
青绿山水画与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区别。(第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运用多媒体教学设计好相关的。风景名胜照片1~2张。
学生准备:收集山水画的印刷品。
教学活动
第一课时
一、引导阶段
问: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作用?
问:观看过鸟类活动的录像后,你喜欢哪几种鸟?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麻雀的照片,工笔画麻雀的艺术形象,写意画麻雀的艺术形象,请学生的讨论观察后讨论三者之间的异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笔墨中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于真实的自然。笔墨中的自然充满着画家的情感和审美理想,体现了画家对艺术美的追求。
2.播放画家在绘制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的创作录像,强化学生对两种技法的感知效果,讨论画家在不同技法创作活动中的情绪状态,画面效果。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及时总结。
重点语: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哦作画主体。
工笔花鸟画:是用笔工整细节明澈入微,用极细腻的笔触逼真地描绘花鸟。
写意花鸟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摒弃物象的细枝末节,大胆地概括、提炼、夸张物象的形神,用豪放简练的笔墨加以表现;它要求画家落笔准确,得心应手,意到笔随,达到物我相融的境界。
欣赏《写生珍禽图》、《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四个学习小组各选一幅画并结合所收集资料进行讨论。讨论它们是哪一种表现技法、画面构图、内容、艺术效果,并选代表在班级中交流。
三、感悟体验阶段
1. 《写生珍禽图》逼真精细地画出自然中的禽鸟龟虫等物,你佩服吗?你能画出吗?你怎样做才能最终画出来?
2. 从《墨葡萄图》中,你能体味到徐渭晚年的心态吗?
3. 《荷花小鸟》图中有哪些形象组成?画上题款“八大山人”四字看似“哭之”又似“笑之”,你能领悟朱耷的为人及性格吗?
4. 郑板桥的《竹石图》中,竹比石的墨色浓,为什么?你对瘦劲的竹和石有何视觉感受?
重点语:黄筌重视写生,并养了许多鸟,观察它们的动态,以便把鸟的形态状貌画得逼真生动,羽毛、翅翼、嘴爪刻画的质感很强,动态结构准确生动,自然真实。
水墨写意画画境平淡、自然、天真多趣。欣赏这些画,一方面观赏画家笔墨布局的形式美,更重要的是透过视觉形象去窥见形象画家借自然之物所蕴含的人的精神气质的人格美,品味画家的意境所在。
四、归纳巩固阶段
1.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有何区别?
2.说说《写生珍禽图》的技法特点和艺术效果。
3.谈谈对《墨葡萄图》、《荷花小鸟》、《竹石图》的感受。
五、课后拓展
1.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花鸟画作品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什么样的鸟?请画出它。请你为保护鸟类出个好主意。
第二课时
一、引导阶段
1.江苏是我国山水园林、名胜古迹高度集中的省份,你知道我们家乡有哪些著名的湖光山色。
2.你游览过祖国哪些名山大川?谈谈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合作探究阶段
1.投影显示,本地风景名胜照片,并出示教师据之所作的一幅山水画,通过比较讨论如下问题:
a、照片中的景与画中的景有什么不同?
b、照片中的景属何种美?画中的景又属何种美?
余音:景是现实,画是艺术。景是现实美,画是艺术美,现实美较之艺术美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但缺乏艺术美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理想性,所以才有“西湖风景美如画”。
散点透视即透视没有固定的视点,视向,视域,取景作画的局限于视点、视向的束缚。
2.比较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和倪赞《幽涧寒松图》,讨论两幅山水画表现方法有何不同?
余音:青绿山水画属中国画中工笔重彩画范畴之内的画种,是把石青、石绿、朱砂等矿物性颜料涂在经过勾皴的山峰与坡脚形成主色调,使山水处于浓郁的青翠之中。
水墨山水画的水墨为主进行勾、皴、擦、染、点来表现山石树木等,其中包括用不同的植物颜料渲染的设色山水画。
3.通过画家创作青绿山水的水墨山水的录像,强化学生对这两种山水画的感知效果。
4.分组讨论《溪山行旅图》、《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清凉环翠图》、《淮扬洁秋图》。对它们的技法特征,画面布局,艺术效果畅谈自己的感受,每组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教师小结并交代山水画发展的简要脉络,作者的师承关系,画家轶闻趣事等,让学生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品味我国古代山水画杰作。
三、感悟体验阶段
1.《溪山行旅图》与《富春山居图》主要区别是什么?
2.《清凉环翠图》表现的是何方水土?你知道该地现在变成了什么状况?
余音:宋初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师,写实为本,画家作画讲理法,布局严谨,使山水画更加浓厚而生气韵。元朝绘画主流是以表现性为特征的文人画兴起,他们追求绘画的文学性,强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四、归纳巩固阶段
1.青绿山水画和水墨山水画艺术美的表现有何不同?
2.北宋的绘画在谁的直接参与下有了很大发展?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3.元代的山水画更注重表现什么?他们的绘画称做什么绘画?
五、课后拓展
1.选择自己喜欢的山水画一幅写一篇赏析短文。
2.你喜欢哪一个地方的风光?能画出来吗?请你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出个好主意。
教学目标
1、通过讲解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结构。
2、通过典型事例加深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
骨骼、关节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教学难点:
骨骼、关节、肌肉如何相互协调完成运动过程。
教具:
人体骨骼、肌肉模型及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既然提到运动,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一下人体的运动系统。通过提问人体的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引入本课。[通过出示多媒体课件、播放动画片和提问与小组讨论]
二、授课:[总结学生的讨论,教师结合多媒体讲解]
(1)、认识骨骼和关节 [投影出示全身骨骼图片]
提问学生人体骨骼由多少块构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人体骨骼、肌肉模型简单介绍人体的骨骼。
介绍关节:球窝关节(肩关节)滑车关节(肘关节) 平面关节(脊椎)
自己动手并讨论:我们身上哪些是球窝关节、哪些是滑车关节、哪些是微动关节。
(2)、肌肉:[出示全身正反肌肉图片和肌肉类型图片]
肌肉分成三大类:骨骼肌(附着在骨骼上)
平滑肌(食道,胃壁)
心肌(心脏)具有律动性
重点讲解骨骼肌:人体是很很复杂的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也要很多肌肉协调配合完成。因此在运动生理学中我们又将肌肉分成这样几类:原动肌(使骨骼产生运动的一块或一组肌肉)对抗肌(在同一动作中与原动肌起相反作用的一块肌肉或一组肌肉)固定肌(了解)
中和肌(了解)
用屈肘动作来具体讲解原动肌与对抗肌。当我们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而肱三头肌舒张。他们正好是一对作用相反的肌肉组。所以,这时我们就将肱二头肌称为本动作的原动肌,而肱三头肌就称为对抗肌。
(3)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之间的关系[老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上臂结构解剖运动图]
自己动手并讨论: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4)小结:
A、我们说心肌有律动性,假设心肌每分钟跳60次,我们算一下它一小时、一天、一年分别能跳动多少次?并说说它的重要性!
B、踢足球时骨骼、关节、肌肉和运动的关系?
【三维目标】
1.了解罗马的兴起、由共和国向帝国的转变、罗马帝国衰落的基本脉络;描述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对外扩张和版图范围;概述古罗马的政治体制;掌握《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意义。
2.通过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的转化,分析罗马共和制崩溃、君主制建立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认识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奴隶制性质,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制作年代尺,进一步梳理罗马的兴衰史。
3.认识国家实行民主政治的意义,认识战争的本质,树立热爱和平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十二铜表法》;罗马的兴衰过程
难点:古代罗马的政治体制演变及原因;
【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
2.建构知识──合作探究;
3.深化主题──反思总结。
【课时数】
1、课时
【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有一句俗语叫“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你知道罗马是怎样兴起和发展的吗?
提示:条条大路通罗马:是指做成一件事的方法不只一种,人生的路也不止一条等着我们发现。条条大路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出自罗马典故。古罗马原是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邦。公元前3世纪罗马统一了整个亚平宁半岛。公元前1世纪,罗马城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罗马帝国为了加强其统治,修建了以罗马为中心,通向四面八方的大道。今天我就一起学习第5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一起领略古罗马的魅力。
设计意图:介结合熟知的谚语引出所学内容,引起学生好奇心,也为之后学习罗马帝国的发展做铺垫。
【教学过程】
一、罗马城邦
1.罗马的兴起、征服与扩张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古罗马兴衰时间,理清本课脉络。
提示:公元8世纪——罗马文明兴起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成文法;
公元前3世纪初——征服意大利半岛、战胜迦太基;
公元前2世纪——征服东地中海地区;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奴隶起义;
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元老院;
公元前31年——屋大维掌握最高统治实权;
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
2世纪——罗马帝国进去黄金时期;
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教师讲述:自公元前1000年,众多民族迁移到这里,聚居生活,形成了许多城邦。罗马城邦便是在这个时期逐渐从意大利半岛中部的台伯河畔兴起。公元前509年,罗马人建立起奴隶制共和国。罗马共和国建立之后,不断对外扩张,迅速统一意大利半岛,并最终称霸于地中海。
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史事”,了解共和国建立后对外扩张的情况,重点了解三次布匿战争。
提示:
第一次——公元前264——公元前241年——迦太基败
第二次——公元前218——公元前201年——迦太基丧失了独立地位
第三次——公元前149——公元前146年——迦太基城被夷为平地[
4.教师讲述:布匿战争是罗马对外扩张中发生的重大战役。迦太基是非洲北部腓尼基人建立的重要奴隶制国家,它垄断了地中海西部的运输贸易,逐渐富裕强大起来。当罗马人征服意大利南部后,一场与迦太基的残酷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注释解释全文大意,理清故事脉络;了解乐府民歌知识;理解文中所涉及的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朗读、阅读和品味语言等方法,结合教师解释和自主合作交流等方式,在理解故事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本文,领略到以木兰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的乐观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大家好,我们现在开始上课。在我们上课之前,先请大家来看一段动画片《木兰》的视频。(播放)介绍:这段表演截取自好莱坞卡通片《花木兰》。你们看到木兰说着英文是不是感到有些违和呢?花木兰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女性,在国际上产生了这么大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首关于木兰的.长诗《木兰诗》。
2.用PPT出示《木兰诗》相关知识如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作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
2.用PPT展示本文生词“唧唧、机杼、当户、可汗、鞍鞯、辔头、溅溅、胡骑”
3.请学生简述故事的脉络是怎样的。
(替父从军---征战沙场---辞官还乡---故事结局)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学生对故事已有了全局上的把握,本文故事是围绕人物展开,分析出人物的特色,故事的关键就把握住了。教师将下列问题用PPT出示,请学生默读,然后教师点名回答。
1.从第一部分可以看出,木兰有什么担忧?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家里没有男丁,父亲要去充军。木兰对长辈的关爱,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及勇敢果断的性格。)
2.从第二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身为女子,战场上奋勇杀敌,巾帼不让须眉。表现出木兰勇敢无畏爱国的英雄气概)
3.从第三部分,我们能看出木兰怎样的品质?(木兰请求辞官还乡,说明木兰不慕名利,情系故乡,热爱和平生活;同行十二年,战友未发现木兰是女子,说明木兰谨慎小心又机智。)
4.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木兰是一位深爱家人,热爱和平生活,同时又英勇果敢,谨慎机制,不慕名利又爱国的女性。)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木兰诗》是一首乐府长诗,既然是诗,就同样有很多诗的特点,诗歌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修辞,请同学们结合具体文本找找看,本文中都包含哪些修辞?(七年级的学生其中比喻、排比、对偶,七年级的学生应该可以正确找出;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作业:请学生结合课文中所提到的修辞,写一篇2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自定,要求用到文中提到的所有修辞。注意语言表述行文条理,逻辑清晰。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为简单,可以请同学们试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修辞,本文的修辞是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可比对以前所学文言文的修辞来进行讲解。
教学目标
1、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2、 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3、 《氓》的情节和主题。
重点难点
1、 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 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
3、 《氓》是一首叙事诗,理清诗歌的叙事情节是个重点。
教学过程
一、 简介《诗经》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乐》《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它和屈原的《离骚》后人经常把它们并称为“风骚”,本用来指两大文学流派,后人多用来指文人如“迁客骚人”。但是再后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风骚”其意却大相径庭,如“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卖弄风骚”等。 “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表现手法来分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指铺陈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即由此物引起他物。如《信天游》中的“羊群要有领头的.羊,共产党是我们的领路人。”兴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二、简介《氓》
《卫风氓》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叙事,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由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氓》在回忆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比兴手法的运用,激发了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
三、诵读诗歌,然后根据课后的注释来翻译课文。
诵读时要注意,《诗经》是典型的四言诗,它的节奏韵律非常明显,如“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注意一些重点字词的注音和解释。
四、情节和主题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来”叙事,采用回忆追述和对比手法,请一位同学说说故事情节。 全诗分六章,第章十句(十个分句,可分成五个复句)。
第一、二章追述恋爱生活。女主人公“送子涉淇”,又劝氓“无怒”;“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是一个热情、温柔的姑娘。 第三五章追述婚后生活。
第三章,以兴起,总述自己得出的生活经验:“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第四章,以兴起,概说“三岁食贫”,“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六章表示“躬自悼矣”后的感受和决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作者顺着“恋爱—婚变—决绝”的情节线索叙事。作者通过写女主人公被遗弃的遭遇,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下面是全诗叙事结构和感情基调: [板书]
氓
(情节)恋爱婚变决绝 (章句)第一、二章第三、五章第六章 (诗句)秋以为期无与士耽亦已焉战 载笑载言士贰其行 至于暴矣 (基调)热情、幸福怨恨、沉痛清醒、刚烈 诵读全诗,要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表现女主人公感情的基调。
五、鉴赏要点
1、回忆和对比 《氓》是女主人公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女主人公自身婚前婚后形成对比。婚前,“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我”纯真、热情。婚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辛苦而又蒙受耻辱。更突出的思想上起了深刻的变化:“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前后恋爱、生活的对比,思想感情的对比,表现了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变化。氓,婚前婚后也形成了对比。婚前,“氓之蚩蚩”,婚后,“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言既遂矣,至于暴矣”,他“二三其德”,甚至凶暴起来。在恋爱、生活的对比中,女主人公还认识到了有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从痛苦的经历中等到了教训:“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尤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她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
2、《诗经》开创比、兴手法 《氓》中第三四章用了兴的手法。 第三章,前四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桑叶鲜嫩,不要贪吃桑葚。这与后面六句劝说“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形成对照,诗意是相连的。 第四章,前四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叶由嫩绿变为枯黄,这与士“信誓旦旦”变为“士贰其行”相对照,含有隐喻。 第三四章起兴的诗句,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激发读者联想,增强意蕴,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用桑叶嫩绿而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更富有艺术魅力。
六、背诵本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朗诵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感受能力,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圈点勾画的比较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感悟自然的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
设计理念:
春是学生笔下的常客,但写的好的很少。朱自清的《春》是一篇好范文。本课着眼于感受、欣赏、品味朱自清美的语言,用听读、美读、赛读,画面再现文字,圈点勾画、旁比等多种多样的形式,体味朱自清的语言美丽。在充分领悟语言美的基础上,通过画面再先后的分别用自己的话和用朱自清的原文描述画面环节,让学生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认识到自身与名家在遣词造句上的差距,培养学生的鉴赏与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巩固并化课堂内容而设置了练笔、积累和美文推荐的课后作业。
此教学设计通过读带动学生悟,从而培养鉴赏与反思能力,自省精神,希望最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通过朗读培养语感,通过画画提倡创新,通过比较学着鉴赏通过作业引向课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你能用古人的诗句吟诵春天吗?你,作为新时期的诗人,又想对春天说点什么呢?
你写过春么?你笔下的春是怎样的呢?
朱自清先生也写过春,一起听听吧。
二、整体感知
1、听师范背,配乐《渔舟唱晚》。
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走进朱自清的《春》。
2、用一句话,一首诗,一段歌,来形容你听后的感受。
三、美读
1、如此美文,该如何读?你有什么好的建议么?能示范一下么?
2、综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并保留自己对文章的独特理解,大声地、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吧!
3、这么好的文章,真该多读几遍啊!大家打擂台吧,看看谁读得最有感情,有自告奋勇当擂主的吗?各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擂主和攻擂者的胜负取决于在座同学的举手表决,以支持人数多者为擂主。
四、想象画
1、听着大家优美的'读书,老师的眼前不时会浮动着一幅幅春天的画面,大家也有这样的体会吗?我们来一起画一画朱自清的《春》吧!记着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
2、画之前,可以再读读课文,作简单的圈点勾画,熟悉朱自清笔下的《春》。
3、动手绘一绘吧,任选文中的一处春景画一画,别忘了添上你的想象。
五、反思
1、一幅幅别具匠心的的春景图在我们同学的笔下诞生了,现在我们来看图说说春景吧。
分别用朱自清的《春》的原文和自己的语言描绘所画的春。
同学相说一说,评一评,代表全班说。
2、你发现了什么吗?朱自清的语言和你自己的语言各有什么特点吗?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六、研读品味
名家的语言是我们须去开掘的宝藏,怎么去开掘呢?不妨再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好好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做简单的旁批,可与小成员交流你的赏析成果。
七、欣赏美文
读完《春》,我们只想说一个字,那就是美!其实在朱自清的笔下,还有很多这样的美文,甚至比《春》更美。
1、 欣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的写景的经典片段。
2、 读中悟朱自清的语言特色。
八、布置作业
1、练笔
A、模仿《春》,写《秋》;B、通过朱自清语言的学习,写自己的不足,写《反思》;C、与《春》对话,写《春,我想对你说》;三者任选其一。
2、积累
摘抄你认为美的句子在积累本上。
3、美文推荐
《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绿》
教学后记:
本课重在感受、领悟朱自清《春》的语言美,从语言的角度切入课文,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走近课文,并且淡化了朱自清和写作背景,只留下《春》,突显《春》的语言。
在听师诵课文这一环节,随着古典的《渔舟唱晚》的响起,学生闭上了眼睛,陶醉于美的意境当中,也有学生发现了师的背诵,露出钦佩眼神。
师感情诵读这一环节的情境营造较为成功,较好地发挥了师的朗读优势,起到了正面的示范作用。生古诗吟诵《春》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致颇高,在课堂一开始就体会到了被欣赏的喜悦,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朗读擂台赛这一环节让学生真正做了一回主人,在不断地更新擂主和攻擂者的过程中,课堂掌声不断,激情飞扬,气氛推向了高潮,学生在竞争中学习了竞争并学着做人。
课堂在读上下足了功夫,学生读得充满激情,但课堂发言方面,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就比较薄弱。课堂一开始的用自己的语言咏春,画好春图后的描绘春,学生大多不敢说,小声说,没有底气说,说得无条理,不完整,更少流畅的,口头表达是该用心加强的。
课堂设置了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但遗憾的是学生拘泥于书本,想象毫无生气,更无新意,思维始终没有被打开,创新只是美好的愿望。
在圈点勾画中,学生进一步感知着课文内容和语言美,通过旁批,学生也学着鉴赏,学着反思,初步学会读书的方法。但相对而言,学生的兴致不高,反思显得无所适从,缺乏反思的意识。
美文推荐这一环节还是相当有意义的,不仅拓宽了知识面,增大了信息量,而且更深入地感受了朱自清的语言美。
学生练笔内容很丰富,并且都在有心地模仿朱自清的语言。安排积累好句,意在培养学生成积累的习惯,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积累之后的研读是关键,要落到实处。
课堂感悟语言美是到位的,反思尚无明显效应。有一点感触很深,学生做的每一件事师应事先做过,比如朗读中的范背,赏析前师的范例,事无巨细,师都得身体力行,做好学语文的示范,渗透读书方法,特别要注意细节,比如写黑板上的字要注意规范,写清楚,写工整,而不只会要求学生字写清楚,而自己却为节省时间而字迹潦草,课堂语言也得规范,这些都是学生的学习资源,努力做到“学高”、“身正”。
最大的不足是对学生发言后的点评不够精到,鼓励多但针对性不强,更没有对学生提出较有发展性的建议,课堂前后环节的衔接略显生硬,课堂语言不够艺术,不够美。
整节课充分还学生以课堂,感到困惑的是,调动了积极性,让学生跃跃欲试,热热闹闹新课改之后,课堂又有些难以掌控,难以把握平衡点,也不清楚学生收获如何。还存在两极分化的问题,有的学生的手总举着,有的学生一次也来不及举,在面向全体学生,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的问题上有于深思。
【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春秋时期晏子出使楚国,凭借自己的机智和辩才维护个人和国家的尊严,不辱使命的故事。课文通过三个小故事: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展示了晏子的一身正气和过人智慧,体现了晏子这位出色的政治家、外交家的机智灵活的论辩、反击技巧,和他处处以国家尊严为重的凛然气节。
全文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序,先交待了时代背景和事件的起因,中间叙述了晏子与楚王三个回合的斗智过程,最后以一句话交待出斗智的结果。
结构精巧,紧凑完整,故事情节有起有落,矛盾冲突合情合理,且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既干净利落又风趣幽默,具有极强的故事性。
课文叙述语言简洁生动,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
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描写楚王与晏子的对话,双方辩词的锋芒,都表现得准确而生动,恰当地体现了人物的身份特征。文中楚王的话不多,多为设问口气,但从“楚王见到了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中的“冷笑一声”和设问句“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就能体会出楚王的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神情。还有从“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这句话中的“打发”一词,可以看出楚王对晏子的不尊重,又一次让人体会到楚王的傲慢无礼。在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时,当楚王得知堂下的囚犯是齐国人时,他又借故侮辱齐国: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再一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目空一切、傲慢无礼的楚王形象。而全文重点抓住晏子对待楚王时动作、神态的描写,如:严肃、拱了拱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这些词语和语言的描写,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等语句,也让我们体会到了晏子的冷静、机智、灵活和能言善辩。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应该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达到上面的要求,教师就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自己读书,读出声,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读出神,读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本课我准备通过小声自由朗读全文,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默读全文,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晏子?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让学生深入探究课文;分角色朗读楚王与晏子的三次对话,帮助学生准确体会楚王侮辱晏子时蛮横霸气、盛气凌人的神情,领略到晏子反驳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的论辩、反击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并且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表演课本剧。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4、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5、激发学生为维护国家尊严而挺身而出,据理力争的爱国情感和懂得尊重他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理解晏子反驳的话,体会他的沉着睿智、机智灵活,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认识简单的推理。
【教学过程】
一、简介背景,揭题
距今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而齐国的强大离不开一个人,此人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许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子。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揭示课题,理解“使”、“楚”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⑴ 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
⑵ 根据课文内容,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都是什么事?
⑶ 将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以上问题:
⑴ 学生提出自己拿不准的字音,全班交流。
⑵ 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⑶ 提出不懂的词和句,师生一起讨论交流。
三、深入探究课文,突破重难点
1、默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
⑴ 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可启发学生联系课文有关句子与背景,作深入地探讨。楚国国势强盛,有吞并各国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显示国威,就是要吓倒齐国,使齐国臣服。
⑵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导学生把楚王三次对晏子的侮辱连起来,做比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绪的变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发难,这是抓住晏子体形弱点进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骂晏子无能,侮辱点由外而内,由晏子个人延伸到齐国,楚王心中已经恼怒。第三次,在前两次失败后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骂,采取迂回战术,不再直接对晏子,而是虚拟捉盗贼事件侮辱齐国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⑶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
晏子第一次对楚王侮辱的反驳: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钻洞,而是用无漏可击的推理判断让对方服输。“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先肯定两点:一是“这是狗洞”,二是“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进而依两个肯定的判断让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开城门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驳可由学生独立地领悟。要鼓励学生有创意地理解,以发展思维的独创性。比如阅读晏子第二次反驳,可能有的学生会领悟到,晏子反驳不仅有力,而且很艺术。楚王说齐国没有人,是指没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没听懂以及夸张和取笑的方法反驳楚王。当楚王更明确侮辱晏子和齐国时,晏子装作为难,提出撒谎和说实话的请求,然后用贬低自己为“最不中用”的人,鞭挞楚国为最下等国家。这中间有装傻、自贬、取笑、卖弄,在嘻笑之间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尴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驳更为艺术,采取将计就计的办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赃,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结不同果实为例,说出一个结论:水土不同,结果不同。再用这个事实去评价盗贼这件事,这是守中有攻:楚国是生养盗贼的国家。
2、小组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
(指定一个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
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对晏子毫无办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5、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6、小结:
楚王仗势欺人,想显示一下自己国家的威风,侮辱晏子,实质是侮辱与楚国平等的齐国,晏子每次都能因势利导,逼楚王于被动地位,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7、进一步理解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义,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8、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可以边讲课文,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可以学完三个小故事后,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学生分组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评价,可从语言、神态、动作等几方面评价。
【作业设计】
必做题:
1、生字组词。
2、把晏子使楚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选做题:
1、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
2、实践创新作业:
收集晏子的故事。
【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楚王 钻狗洞 下等人 押强盗 晏子
(失败) (胜利)
狗国 下等国 生盗之国
教学目标:
1.能独立学会不认识的字;能运用各种方法理解“仰慕、憨厚、赏识、志存高远、驰骋”等词语,并积累这些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能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3.能在简要说出课文记叙的两件事的基础上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能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研读对齐白石的人品有所了解感受。
教学过程:
一.补充了解齐白石、李苦禅,揭示课题
1.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两位国画大师之间发生的事情。
板书课题:齐白石与李苦禅(齐读)
2.观看齐白石、李苦禅的国画,阅读有关文字介绍(幻灯片播放)。
师:先来欣赏几幅画,在欣赏的同时请大家留意画面上的文字介绍。
师:从刚才的欣赏和阅读中,你了解到了些什么?
(齐白石与李苦禅都是国画大师,齐白石诗、书、画、印无所不精,作品具有纯真的民间气息,李苦禅原名李英杰,是齐白石的徒弟,擅长画鹰)。
二.初读文章,理清文脉
1.根据预习要求小组内进行交流反馈。
师:昨天请大家预习课文(同时出示预习的要求),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述了齐白石与李苦禅之间发生的哪两件事?四人一组交流。
2、集体反馈
指名交流师徒间发生的两件事:
(李英杰仰慕齐白石的人品、画品诚心拜师学画;齐白石教育李英杰正确对待拉洋车,李英杰从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三.抓住关键语段学习课文,深入感悟,指导朗读
(一)学习第一件事:收徒拜师
1.理解“人品、画品”这两个词。
出示句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
引读:当时李英杰正是因为……(同时“仰慕、人品、画品”变红)
师:对于“人品、画品”这两个词,你是怎样理解的。(指名学生回答)
师:李英杰仰慕齐白石高尚的品格和独特的作画格调,满怀诚意特来拜师学画。
同时出示板书:拜师
人品画品
2.感受李英杰拜师学艺的诚意,指导有感情朗读。
出示句子:“俺俩是国立艺专的学生,他叫王雪涛,俺叫李英杰。俺们都是从乡下来的穷孩子,因为仰慕先生的人品和画品,特来拜师的。请您收下俺们吧……”
师:带着仰慕的心情,来读好李英杰的这段话。
3.理解齐白石为何“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
出示句子:齐白石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艰难历程。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1)引读:显然齐白石被他俩的诚意所打动,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的青年,不禁回想起自己学画时的……
(2)师:其实,齐白石能成为一位国画大师是十分不容易的,他经历了种种坎坷,备受冷落。让我们了解他早年的那段艰难历程,感受一下。
出示补充材料:简介齐白石的艰难经历.
学生自由散读有关资料。师引读:出身贫寒的齐白石,在早年学画的历程中备受冷落。15岁开始学雕花木匠,27岁才拜师学画。由于白天要干活,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学画。那时他生活穷困,饥饿时常常只能饮水充饥。无钱买灯油,便点松火做灯。40岁之后,齐白石才在朋友的鼓励与资助下,远游南北各地,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多姿的风土人情,开阔了他的胸襟,提升了他的描绘境界。
(3)师:看着眼前这两个憨厚可爱、热爱艺术青年,此时此刻,自己年轻时放牛、木匠的生涯、伴着松油学画的艰难历程仿佛又浮现在齐白石的脑海中。他被两位青年的真诚所打动,他不想让这两位青年失望,他打心眼里地喜欢,他要尽力培养他俩,想到这,……(读句)他紧闭了一下双眼,两颗泪珠顺着眼角滚落下来:“好,我收下……”
师:就这样,齐白石收下了这两位出身贫寒、诚心学画的年轻人。
板书:收徒
(二)学习第二件事:教徒悟理
1.板书:教徒悟理
师:齐白石教作画更教人,风雪之夜发生的“拉洋车”的事情让李英杰悟出了做人的道理。现在我们就来重点了解师徒之间发生的第二件事情。
随即板书:教徒悟理
2.了解课文的第二件事主要写齐白石的人品。
师:课文讲述的这第二件事,主要是要介绍齐白石的人品还是画品?
———是让我们感受到的是齐白石老人高尚的人品。(板书点出)
3.过渡
出示句子:李英杰是山东高唐人氏,出生寒苦,考入艺专之后,不仅没钱交学费,甚至连穿衣吃饭的钱都没有,他下决心拉洋车,赚钱学画。
师引读:当时的李英杰,生活十分窘迫,考入艺专后,不仅……,甚至……,但是对画画的热爱,让他始终不曾放弃,于是他……(“不仅、甚至”变红)
4.指名一人读10—17节。
师:事由凑巧,在一个风雪之夜,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学生个别读课文)
5.师引读,出示三句句子
师:就在李英杰拉着洋车往前走时,却见白石老人站在面前,李英杰……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想调头就走。
师:尽管冬季里天黑得早,但是齐白石还是认出了自己的弟子,他要求李英杰拉他回家,无奈之下,李英杰只得……
出示: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
师:白石老人执意要求李英杰收下车钱,从那以后……
出示: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6.联系上下文,理解李英杰此时的心理感受。
师:一个人的心里想法会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李英杰当时会怎样
想?请你联系上下文,注意描写李英杰动作、语言的句子,选择其中的一句句子,想象他当时的内心想法。(同时将“急出一身冷汗、调头;低着头、跑;没敢、空荡荡、硬着头皮”点红)
四人一组根据提示交流学习
出示:李英杰当时急出一身冷汗,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想调头走开。
那青年把白石扶上洋车,李英杰低着头端起车把向前跑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那以后,李英杰好几天没敢登齐家的门,可是心里又感觉空荡荡的。他的心里十分矛盾: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去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终于硬着头皮走进了白石的画室。
组织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想象)
小结:就像你们刚才所写的那样,被师傅撞见自己在拉洋车,李英杰是十分得局促不安,所以他会对师傅说……(读句)
7.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感受齐白石的人品。
(1)师:可对于这件事,齐白石又是怎么说的呢?(个别读)
出示:“你胡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拉洋车是为了求学,自食其力,堂堂正正,有什么可丢人的?老夫幼时当过木匠,还特纂刻了一枚‘木人’印章揿在画幅之上!古人云‘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拉洋车有什么不好!”
(2)轻声读齐白石说的这段话,想想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组织交流(适时引导到齐白石早年的苦难经历)适时理解“君子必自重,人始重之”的意思(君子必须先尊重自己,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这句话在文中变红)
(3)有感情朗读这一节。
自由读。
引读:齐白石深知在困苦的时候,唯有自尊自爱才能走出困境,这样才能磨练出人的品性,使之成为一个受人敬重的人。齐白石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当李英杰觉得拉洋车很丢脸,齐白石生气地说……,白石停下手中的笔,目光直射英杰,随后他语气和缓了下来,语重心长地说……
(4)总结
师:堂堂正正地做人,做个自尊自爱的人,这不仅是齐白石在教育李英杰,这更是齐白石人品的体现呀。板书:自尊自爱
师:李英杰将师傅的教诲牢牢记在心中,白石也越发喜爱这志存高远,意趣不凡的年轻人。出示:志存高远,意趣不凡。志:志向存:心里怀着意趣:意味和兴趣
师:读读注释,你理解这两个词了吗?读好词语
8.补充拓展,理解“驰骋”在文中的意思。
师:李英杰的志存高远,意趣不凡正是齐白石所赏识的。白石老人曾这样盛赞李英杰……(齐读)出示补充材料:门下弟子数百人,英杰是最了解我心意的人,他的人品、画品堪称一绝,日后必将超过我的成就,驰名画坛。
师:白石老人还曾特意画一幅《不倒翁》送给他,鼓励他要……
师:从师傅身上学到的自尊自爱的品格让他受益匪浅。这位李英杰便是……
出示:这位李英杰便是日后驰骋画坛的大画家李苦禅。(“驰骋”两字红色)
师:“驰骋”原来指骑马奔驰,课文中的意思是……(指名回答)
9.了解“李苦禅”名字的含义。
师:李英杰学作画、学做人,为了牢记师傅的教诲,在好友的提议下,他将李英杰改名为“李苦禅”,“苦”意味苦难的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写意画正是他的擅长。
出示:李苦禅:苦——苦难历程;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
师:李苦禅继承了齐白石的人品与画品,摸索出自己的画风,同时他更悟出人品即画品的含义。于是,便有了他的这句话……
出示:必先有人格,才有画格
指导朗读这句话。
四.欣赏李苦禅的作品
师:李苦禅自尊自爱的人格影响着他的画风,最后让我们伴着悠悠的古琴声来欣赏李苦禅独具风格的国画作品。
板书:
齐白石与李苦禅
收徒 拜师
人品 画品
(自尊自爱)
教徒 悟理
发布时间:2024-09-13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教案范文(通用1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园教案完整范文模板大全 篇1 活动目标: 1. 通过大手找小手、大手摸小手活动,感受老...
发布时间:2024-09-30
作为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高效地进行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数学教案(精选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数学教案设计大全模板范文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经历探索三...
发布时间:2024-09-08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体育课教案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初中体育教案万能模板 篇1 教学目的: 1、运动技巧:能够完成后滚翻动作,具备模仿练习的能力。 2、心理健康:感兴趣于...
发布时间:2024-04-02
写教案的繁简程度通常取决于教师的经验水平和个人风格。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会将教案写得简洁明了;而新手教师可能会写得更加详细。以下是幼儿园识字教案的相关内容,供参考。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
发布时间:2024-09-07
通过国家安全教育日,可以加强国家安全的宣传教育,确保人民了解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维护国家安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年国家安全教育日教案(精选11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2024教案范文大全高中 篇1 一、班会目的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
发布时间:2024-09-04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优秀教案模板(精选14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初中语文教案通用模板范文大全 篇1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发布时间:2024-02-06
教师根据预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授课,每位教师都需仔细准备教案课件。如果教师制作的教案非常出色,也能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极力推荐一篇非常实用的“教案评语”,如果您希望再次查看此页面,请务必收藏!...
发布时间:2024-06-05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语言优秀教案《聪明的阿凡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阿凡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故事;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阿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