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9-19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2024-09-19 10:30:13

【#实用文#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喜欢的儿童诗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将导读前三句改成一行行诗一样的排列形式)。投影出示这三句,指名读,师生配乐读这三句。让学生谈谈读后感受。师:这短短一组排比句就像一首诗,描绘了童年生活的美好与快乐。这节课我们一起读几首描写童年的诗。

二、学习《我想》

1.自读感知。师:初读诗歌,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用心去感受。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可以从诗中的某个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丫”(这个字形像什么?怎么记住它?)“汲”(给这个字换个偏旁,比较“汲”和“吸”)。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在美好的春天里,作者有哪些愿望呢?你觉得“我”的想法美吗?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安在、带着、牵着、悠;接、伸进、汲取、长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像感悟。)

(3)感情朗读

师:从这首简短的小诗中,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孩子神奇的幻想和美好的向往,感受到了儿童诗语言的美妙,怎样才能读出我们的感受呢?我们也要边读边想像,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作者美好的愿望,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赛读时老师读最后一节。师:读了这两句诗,我有一种疑惑,你们看这首诗的前几节都写想像,而且句式也基本一致,这两句却写回了现实,写法上也与前面不同,放在这里好像与整首诗显得不和谐,你们觉得呢?

3.领悟写法:默读诗歌,看看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生谈自己的发现,师引导小结:(1)每一小结的结构基本相同,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读起来琅琅上口。(结构一致)(2)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双音词,如“悠呀,悠――”“长呀,长――”这样的语句。(句式相同)(3)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所以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4.尝试创写:想象一下“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师:是春天的桃花、柳树、风筝,还有充满绿意的大地启发了作者的想象。春天的细雨、燕子,夏天的小溪、鸣蝉,秋天的桂花飘香,冬天的雪,都可以启发我们想象。请同学们选择一个事物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写一节小诗,可以不严格遵照课文的写法,提倡创造哦!)

三、学习《童年水墨画》

1.自读提示:(1)边读边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借助文后注释或互相讨论解决。用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2)边读边想像:读《童年的水墨画》这组诗,你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这个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2.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自悟。

3.交流点拔:

(1)指名读并概括主要内容(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学生提出疑问,讨论解决;指名说说:如果这首诗是一幅画,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根据学生讲的画面,抓住一些有特色的句子进行引导,让学生发现语言里的画面: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水战‘浪里白条’”。

“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2)师:同学们用心去读书、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出情趣,我们一起读一读。

四、比较鉴赏,尝试创写

(一)这两首诗的比较

1.比较本课中的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2.生探究、发现。

3.交流小结。

(1)《我想》是一首诗歌,《童年的水墨画》是组诗。(组诗围绕一个主题写的一组内容不尽相同的小诗,组诗根据内容可以有独立的小标题。)

(2)《我想》是押韵的,《童年的水墨画》不押韵。(引导学生朗读这两首诗,体会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了解儿童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3)《我想》描写的是幻想,《童年的水墨画》描写的是童年生活的真实情景。(儿童诗在内容上可以是想像也可以是真实的,非常广泛)

(二)扩展鉴赏:读下面两首小诗,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我是一条比目鱼

作业本下/藏着一本书/我悄悄地看/轻轻地翻/老师走过来/我赶紧提起笔//我是一条比目鱼/一只眼睛看老师/一只眼睛看书。

长和短

星期一很长/星期天很短/上课很长/看动画片很短/家里吃饭很长/吃肯德基很短/奇怪/为什么时间也有长有短?

(三)尝试写诗:

读了这些诗,你有没有想写首诗的冲动呢?那就写一写吧。

学习提纲

1.以自己的认识说说什么是儿童诗?

2.用“3”和“O”说一首儿童诗?

3.用“小手十桃树枝”、“脚丫十柳树根”、“眼睛十风筝”“我+春天的土地”学说儿童诗?

4.自读《我想》,这首儿童诗表达了( )思想感情。

5.用“马路边+阳光+《水浒传》”“垂柳+山溪+钓竿+渔童”、“小河+刚出水的‘鸭子’”学写儿童诗。

6.自读《童年的水墨画》,《街头》《溪边》《江上》各写出了儿童的( )特点。

7.选背《街头》《溪边》《江上》。

一、以儿童诗《湖》为例,告诉学生什么是儿童诗?什么是儿童诗的“意”和“境”。

1.大人或儿童写的适合儿童阅读的诗叫儿童诗。

2.儿童诗的“意境”中的“意”指诗中的感情、道理、想法;“境”指诗中的“画面”。

二、抓住“3”和“O”的形态特点,启发学生想象意境,学写数字儿童诗。

三、指导学生以“小手、桃树枝,眼睛、风筝,我、春天的土地”为依据,想象《我想》这首诗的意境,学写儿童诗。

四、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我想》,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启发学生以“马路、阳光、《水浒传》,垂柳、钓竿、渔童,小河、小孩”为凭借,想象《童年的水墨画》意境,学写儿童诗。

六、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童年的水墨画》,与学生诗作比较,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练习提纲

8.以《青蛙=蝌蚪》、《W=飞行的雁群》。《田园-收获=大地睡了》为题,学写一首儿童诗。

七、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附:《湖》

好大的一面镜子╱蝴蝶飞过来╱照一照╱看看衣服美不美╱看看身材好不好╱一只青蛙跳过来╱打破了镜子╱蝴蝶急得大叫╱我的衣服破了╱我的衣服破了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1.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2.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3.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5.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6.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六、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七、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老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老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六、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七、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

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

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课前准备:

1、找几首儿童诗读一读;2、了解《水浒传》里面的英雄人物。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孩子的愿望是那么多,又那么美好,教师从中更真切地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练习设计:

1.我的梦想是

2.仿照课文尝试写首诗歌。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5

五下第二单元以“永远的童年”为专题,安排了三首古诗词,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阅读中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词句,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丰富语言积累、开拓视野、增进了解、激励自我。学生便可从“主题”的需要出发,积淀“主题”知识,丰富“主题”情感,提升“主题”精神。选编《儿童诗两首》的目的,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琅琅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因此,一是通过朗读儿童诗,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一是进行语言的积累,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情分析: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要充分注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领会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

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配合电教媒体,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学习《我想》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

2.是啊,美好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赶紧去读读吧。(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

(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

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

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师随机板书)

(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

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

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

每一小节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一)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二)理解大意

1.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2.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3.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4.学生质疑,释疑。

(三)赏析诗句

1.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2.欣赏交流佳句。如:“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感情朗读。

(四)鉴赏写法

1.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2.交流感悟。

3.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4.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5.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6.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板书设计:

想:

儿童诗两首

街头阅读

童年的水墨画

溪边钓鱼、

江上戏水

教学反思:

本文是略读课文。课堂中,我在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再拓展学生的思路,交流自己童年生活的快乐的事。课后让学生模仿《我想》写出自己美妙的想象,或画出童年生活时的图画。这样做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读写儿童诗的兴趣。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6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过程与方法: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方法

导学法。朗读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按一定的方法欣赏儿童诗,激发学生阅读儿童诗的兴趣,并能进行简单的模仿创编。

教学重点

欣赏诗歌的语言美、画面美,感受童年的快乐。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采蜜本(摘录本)

课前分发印有《童年的水墨画》的纸张,让学生自己预习,并进行一定的摘抄。

教学过程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二、交流摘录笔记,感知大意

《童年的水墨画》:

(1)简简单单的诗句却给我们展示了三幅有声有色的画面。这都归功于作家那富有动感的语言。请你再读读诗,画出诗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读,说说你的感受。

(2)欣赏交流佳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3、赏析诗歌,领悟写法

(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感悟诗句优美,欣赏画面

体会诗的意境,入情入境地朗读

师:读了《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觉作者写的真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师: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你在画上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澄澈的碧绿的小溪,小溪中映出溪边的垂柳,映出了钓鱼孩子的影子。

生:我看见了孩子钓竿上的红蜻蜓。

生:我看见了当鱼钓上来时,那溪里的涟漪和碎了的人影、树影,以及在草地上蹦跳的鱼和手忙脚乱的孩子。

师:对,就这样边读边想象,你才能真正地走进诗境。如果溪边是一幅画的话,不知这幅画给你怎样的感觉?

生:这是一幅有静有动的画。小溪、垂柳、人影、钓竿、蜻蜓都是静止不动的,因为它们都在等待水里鱼儿上钩;当鱼儿上钩后,这种静被鱼的挣扎、人的欢笑打破了,溪边热闹起来了。

生:这是一幅色彩艳丽的画。这里有绿色的柳树,有绿色的溪水,连人影都被这溪水染绿了,并且有红色的蜻蜓点缀,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多美的画面啊!

生:这是一幅充满快乐的画。柳树是快乐的,它快乐地照着溪水这面镜子,山溪是快乐的,因为它美得像绿色的玉带,蜻蜓是快乐的,因为它觉得钓竿真是有趣的地方,更快乐的是孩子,因为他钓上了活蹦乱跳的鱼。

师:你们真的是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了,把这样的体会,融入我们的朗读中,一定会读得很美很美。

学习《童年的水墨画》

1、自由读诗:

生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的打上“?”。

2、理解大意:

⑴指名生读诗,其余生边听边试着在每节的标题后加上动词,概括主要内容。

⑵生个别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⑶分组读诗,生概括全诗大意。

⑷学生质疑,释疑。

3、赏析诗句:

⑴画出文中精彩的语句,反复诵读、体会。

⑵欣赏交流佳句,如: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像刚下水的鸭群,扇动翅膀拍水戏耍”等语句,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天真有趣。

⑶感情朗读。

4、鉴赏写法:

⑴默读两首诗,比较这两首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区别?

⑵交流感悟。

⑶小结:

第一首,每小节的结构基本相同,并且都围绕“梦想”这一主题,语言比较跳跃。

第二首,主要通过捕捉镜头来记录童年生活场景,有一种动态的美,还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性。

⑷模仿这两首诗中的其中一首,记录下自己的童年梦想与童年趣事。

⑸生动笔习作,教师巡视。

⑹交流作品,师生互动点评。

三、总结延伸

童年,有太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请大家课外多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或者仿照课文写法,记录下自己童年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

四、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五、总结,布置作业

五、我们来作诗。

1、同学们,我们读了诗,赏了诗,还诵了诗,那么,何不让我们自己创作一首诗呢?

2、请大声地有感情地把自己写的童诗读给大家听。(教师随机点评)

六、总结延伸,升华情感。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老师有幸当了同学们的知音,分享大家童年生活的美好。是啊,童年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然而,童年生活又是短暂的,所以我们要珍惜童年的美好时光,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自由读诗歌《童年的水墨画》,你有什么感觉?

(预设学生回答:我感觉到作者写的是一幅幅画,是童年生活的一个个镜头。)

(1)师:你在画上都看到了哪些镜头?

(师板书: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

(2)再读诗歌,感受诗意。

(3)品一品:欣赏交流佳句,体会使用打比方手法的妙处。如:

①“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盖,/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

②“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③“是那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对虎牙。”

(4)画一画:

师:把你最喜欢的`其中一个镜头简单地画下来,画完后,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设计意图〕

诗人的创作是即景生情,缘情成诗。要体悟诗情画意,其方法之一就是诗配画。所以根据本诗的特点,在学生熟读诗歌的前提下,要求学生作画,能更好地理解诗的意境。

(5)展一展,读一读:要求学生作画完毕后,面向全班展示出来。并读一读对应的诗歌,体会诗句所包含的生动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学写染、碎等10个生字。指导写好碎的“十”字部分、爽的笔顺。

2.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4.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生活的欢乐。

教学重点:

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一词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诗歌。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孩子们回忆童年中的趣事,讲给大家听听,一起分享快乐。

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童年的水墨画》,分享童年的快乐?。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回忆童年趣事激发学生对童年诗歌的兴趣,调动课堂积极性。】

(1)生书空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师随机指导“墨”的写法。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里,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3名学生接读课文,每人一节。师随机正音。

预设点:

(1)染,出示演变过程,字本义:用取自草木的色汁浸泡丝帛绢布,使之着色。读句子,于文中识字,组词:染绿、耳濡目染。

(2)碎:造字本义:岩石经过多次爆破最后形成的小石块。形近字:翠、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知晓汉字的意义来识记生字。加深学生的印象,拓宽学生知识宽度。】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2.生字组词,巩固识字。

3.指导书写“碎”。提示最后一笔出头,但不要写到从字上。

指导书写“爽”。注意笔顺,长横要像房顶一样盖住下面部分。

第二课时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兴趣

播放歌曲《童年》。

师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就如一幅幅水墨画,或浓或淡,意境优美,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读一读著名儿童文学家张继楼的诗歌—《童年的水墨画》。

二、整体感知:

本课包括三首小诗,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板书)

看到这三个题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随便发言

师:是的,都写出了童年生活发生的场景,在这些场景里究竟发生了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学习《溪边》

1.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2.个别读。

3.默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什么?那些不懂的?

4.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不懂得?

预设1:为什么说“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呢?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是啊,这是为什么呢?大多数学生同样不明白。

老师点拨:我们如果联系上文读一读,也许某个词语或者某个句子会给你灵感呢!自己试着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老师:我从这句话“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一个小孩在这里钓鱼。从“忽然扑通一声人影碎了”知道小孩钓上鱼来了,特别高兴。所以“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师: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欢乐。指导学生有感情读好最后一句话。

预设2:生:老师,我不明白“溪水给人影染绿了”这句话。平时我们的人影都是黑色的,为什么这里溪水给人影染绿了呢?

师:这位同学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来思考,很值得大家学习。刚才我们采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读懂了最后一句话,现在大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联系上文读一读,思考一下。

生:默读、思考

生:老师,我从“溪水像绿玉带一样平静,知道了溪水很绿,所以人影倒映在溪水里也变成绿色的了。

师:为什么说溪水染绿了人影呢?你觉得这里哪个字用的最好?好在哪里?同桌交流。

【设计意图:体会诗歌用词的精妙。】

生:“染”字最好。这样把溪水当成人来写,就把溪水写活了。

生:这样写就让人感觉溪水好像魔法师一样,特别神奇!谁给大家读出这美丽深的景色?个别生读。

师:多美的想像啊!大家体会得真不错。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老师,我从“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知道了前面写溪水和人影是绿色的`,这里写蜻蜓是红色的,颜色特别漂亮!

5.多么富有生机的画面啊!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景色的美丽,儿童的快乐?自由读、个别读。

6.师范读:生闭眼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

思考一下,作者写孩子们快乐钓鱼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景呢?

师总结:写景色突出了“平静”,为什么要突出平静呢?联系《小儿垂钓》体会儿童钓鱼的专注。也更能体现钓上鱼后的欢乐。

四、学习《江上》

1.如果说《溪边》是写儿童溪边钓鱼,那么《江上》是写什么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自学《江上》。

2.出示自学提示,自学。

思考《江上》是写什么?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设计意图:巩固诗歌的学习方法,发现写法上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交流:

师:《江上》是写什么?

生:游泳

生:戏水

师:你们觉得哪个词更好?

生(异口同声):戏水!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写儿童的。

生:都写童年的快乐的。

生:都运用了比喻的方法。

师:《江上》与《溪边》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江上》没有写景色的美丽,只是写了儿童的戏水的情景。

师:如果说《溪边》是一幅动静结合的画作,那么《江上》就是一幅活脱脱的动态图画了,读过之后,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呢?想象一下,孩子们会怎样戏水?你仿佛还听见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4.感情朗读。读出儿童的游泳水平高、戏水的快乐。

五、学习《林中》

5.总结学法:刚才大家运用什么方法学习了前两小节?读诗,找到不理解的地方,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学过的知识等方法读懂。

6.请大家利用刚才学过的方法继续学习《林中》

7.交流:文中有两个斗笠“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和“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意思一样吗?

生畅所欲言:第一个斗笠指“蘑菇”,第二个斗笠指“儿童”

8.小蘑菇和儿童有什么相似之处呢?都戴着斗笠,很卡爱。除了可爱,还能读出什么呢?儿童的欢乐。在哪里能读出来?

9.谁给大家读一读,读出儿童的可爱和欢乐。齐读并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五、动笔仿诗,抒发情感

1.诗里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欢乐片断,你的童年生活一定更有趣味。说说童年生活的还可能发生在哪些地方?

2.续编诗歌的第四小节,体现儿童的欢乐。

【设计意图:争当小诗人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学习写诗。】

3.共同交流,师当堂点播。

六、总结谈话,结束教学

师:童年的生活是一幅连绵不断的水墨画,里面有许多值得我们记忆、收藏的场景,我们以往阅读了许多描写童年生活的文学作品,今天又学习了这首儿童诗,

的大门,请大家课外阅读其他儿童诗,丰富我们对童年生活的记忆。

板书设计:

溪边

.童年的水墨画江上

林中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8

课前预习

朗读课文,完成练习册一至三题

易错字:溅的注音jiàn;竿的注音gān,注意与杆区分。

染是xxxxx结构,九上千万不要xxxxx。

爽的笔顺:横、撇、点、撇、点、撇、点、撇、点、撇、捺。

单元导入

单元主题:多彩童年

语文阅读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告诉我们,理解难懂的句子和理解难懂的词语,方法相近。有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查阅资料;向别人请教,此外,借助插图发挥想象也是不错的理解句子方法。

落实语文要素

接下来我们以《童年的水墨画》为例来落实“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这一语文要素。

1.了解主要内容——读薄

自学提示: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主要内容:谁+在哪里+做什么)

预设:

主要内容:《溪边》一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垂钓的场景。

阅读感受:整首诗的描写既有色彩的点染,又有动静的转换,给读者带来视觉和听觉的美好感受。

主要内容:《江上》描摹了一群水乡孩子江中嬉戏的欢乐画面。

阅读感受:整首诗充满儿童的思维与想象,充满童趣,将童年的烂漫和欢乐展现得淋漓尽致。

主要内容:《林中》描写了雨后的树林里孩子们采蘑菇的欢乐情形。

阅读感受:诗人将“小蘑菇”和“斗笠”互为比喻,妙趣横生,无论是雨后的小蘑菇还是采蘑菇的小孩子,都使整个画面充满生命灵动的美感。

2.落实语文要素——读厚

自学提示:用“xxxx”画出你不理解的诗句,试着运用“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发挥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等多种方法理解。

3.绘制思维导图——读清

可以从“字词、主要内容、理解难懂句子的方法”三方面来绘制。

4.自主作业

完成《主题阅读》87页《童年回忆录》,文章批注及课后题。

《童年的水墨画》教学案例 篇9

教材分析:

《童年的水墨画》一课选取的是张继楼写的三首儿童诗:《溪边》《江上》《林中》,分别摄取了“钓鱼”“游泳”“拾蘑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活泼、可爱、俏皮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课文构思新巧、想象丰富,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充满童真童趣、耐人寻味。教学时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句。边读边想象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字里行间流动的童真和童趣,读懂意思,读活画面,读出意境。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墨、染、碎、浪、溅、爽”6个生字,会写“墨、染、竿、腾、碎、碎、拨、浪、葫、爽、蘑、菇”11个生字,学习积累词语“水墨画、浪花、葫芦、清爽、松针、蘑菇”。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体会童年的快乐,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溪边》。

3.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如:从“染”字体会溪水的绿;从“蹦跳”体会儿童钓鱼的欢乐;比较小蘑菇和儿童的相似之处体会采蘑菇儿童的可爱。

一、教学重点:

1.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画面。

二、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儿童生活的快乐。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及关于“水墨画”的微课;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写“墨”字,揭示课题。

导语:孩子们,老师考考你们,文房四宝是什么?(笔墨纸砚)

1.介绍“墨”字的构字特点:

看“墨”字(课件出示:墨),墨是由松树的油和其他材料制成的,是书写、绘画的黑色材料,所以上边是——黑字,下边是——土。

2.指导书写“墨”:(范写)“墨”写的时候,四点底是四兄弟,中间两点比较小,两边比较大。大家在写字本上写一写。(巡视指导)

谁来给“墨”字组词?

3.微课介绍,初识“水墨画”:水墨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用水墨或以水墨为主略施淡彩的绘画,那浓淡干湿的墨,那远近虚实的景,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无穷的意境,像诗,像词,像梦,像故事,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播放微课)

【教学意图:关于“水墨画”学生了解不多,通过微课介绍有关水墨画的特点,一方面带领学生欣赏水墨画,感受水墨画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诗歌时学生能自然地走进诗境做好铺垫。】

4.揭示课题,读好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继楼用文字记录的一组水墨画,齐读课题:18《童年的水墨画》,再读课题。(在“的”字后面稍微停顿,读出节奏)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这组用文字记录的诗歌水墨画共三首,分别是《溪边》、《江上》、《林中》。这些地方是诗人在童年时最喜欢去的地方,他和小伙伴在这儿做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1.读通课文,随机识字。

谁能把诗读流利?(指名读三首诗,师相机正音,并读出诗的节奏。“碎”平舌音;“染”翘舌音;“浪”“爽”后鼻音;如“当作”“扑腾”;指导“爽”的笔画笔顺。)

2.概括事件:每首诗写了小朋友在做什么?(溪边钓鱼、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教学意图:通过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认读生字,读通课文,顺应“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理念,既能突出重难点,又能关注学生的需要。】

三、品读《溪边》,探究学法。

诗人童年的生活是那么丰富多彩,我们先走进《溪边》这首诗。

(一)听读录音,感知事物

1.听读想象:

请听录音读这首诗,边听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了什么?

2.交流印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充分地说,老师随机点拨,并在书上划出相应的景物。)

(垂柳、溪水、山溪、人影、钓竿、红蜻蜓、草地、鱼儿……)

(二)品读诗文,理解诗句

1.自读诗文,感悟画面:

如果说溪边是一幅画的话,到底是一幅怎样的水墨画吗?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溪边》,边读边想:这是一幅怎样的水墨画,批注在旁边。有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打上问号。

3.交流分享,理解诗意。

同学们认真品读了这首诗,觉得溪边这首诗写出的是平静、欢快而又美丽的'画面,为什么?

(1)分享阅读收获,点拨学习方法。

感悟平静、欢快、美丽的画面,相机指导、点拨孩子通过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品读诗意,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重点理解: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a.联系上下文理解“染绿”: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b.展开想象理解“染绿”:还会把什么染绿了?c.借助图画理解“染绿”(出示绿玉带般的山溪图)

(2)提出疑问,合作学习。

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的呢?(学生提出来,相互帮助)

3.指导背诵,走进诗境。

《溪边》这首诗,寥寥几笔,勾勒出一静一动,生机盎然,充满童趣的画面,让我们牢牢地把这首小诗记在脑海里。

【教学意图:诗的语言清新,意境优美,但大部分三年级的孩子对抽象性的诗歌比较难以理解,他们走马观花地读后,在诗句的理解上是存在一定困难的,诗歌的情感更是难以深入体会。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主体,了解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现场质疑问难,聚焦难懂的语句。如,“人影给山水染绿了”是比较难理解的,人影平常是黑的,但由于溪水是绿的,人影倒映在溪水中才会被“染绿”。学生如果只是单单关注“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这个句子,是比较难以理解的。这里让学生质疑、思辩,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去理解难懂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小结学法(播放录音——学法指导)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溪边》这首小诗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我们先——读诗歌,再想画面,最后品诗意。那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品读诗歌的呢?我们是通过——(手指板书)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读懂了诗歌的。

先自由朗读,想象画面;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并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等方法走进了文本,读懂意思,读活画面,走进意境。接下来咱们就用这些方法继续感受《江上》、《林中》这两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意图: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借助图片等方法是理解难懂句子的好方法,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这些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进行自主学习,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四、学法迁移,学习《江上》《林中》。

(一)学习单。

第一关:自由读《江上》《林中》两首诗,想一想,各写了怎样的画面,在旁边作上批注。

第二关:用横线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旁边打上“?”,试着用刚才的学习方法理解,再和同桌交流分享。

(二)读后交流《江上》

我们先看看《江上》。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说画面

2.理解“水葫芦”“银牙”

(1)水葫芦加了引号,说明它不是真的水葫芦,而是游泳本领好的小朋友。

(2)大家看课文插图,一个个小脑袋,就是一个个——水葫芦。

(3)银牙就是“孩子笑了,露出了白白的牙齿呀!”写出的欢乐的画面。

3.指导朗读

(三)读后交流《林中》

1.说画面。

2.理解“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这句话。

(1)借助图画对比理解“斗笠”“蘑菇”。

(2)联系上文理解句子。

3.指导朗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在课堂学习只能够拥有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时间,这里运用“学法迁移”模式教学,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读书,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课堂教学活动,先让学生独立阅读活动,再同桌交流分享,就变以“教”为核心为以“学”为核心,形成教与学的同步推进、教为学服务的局面,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五、总结延伸

《童年的水墨画》里的这三首小诗,寥寥几笔,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的欢乐画面,就像画家用简单的线条勾画出的一幅幅水墨画。这组儿童诗共有6首,课后请大家读读另外三首诗,你也可以用小诗描画出你们自己的童年水墨画。

(作业:

1.抄写词语:垂柳葫芦松树松针蘑菇

扑腾扇动戏耍拨动

2.背诵《溪边》;

3.读读其他的三首小诗;

4.有兴趣的同学试着用小诗描画出你们的童年水墨画。

板书设计:

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菇)

18童年的水墨画

联系上下文

结合生活溪边(钓鱼)

想象画面

借助插图平静欢快美丽

教后反思:

《童年的水墨画》分别摄取了“钓鱼”“游泳”“拾蘑菇”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展现了儿童活泼、可爱、俏皮的生活场景,构成了令人向往的纯真童年画面。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和句子。所以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想象诗境,读中感悟,积累语言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正道,好的儿童诗,字字句句都蕴藏着作者的匠心,

包含着作者浓烈的情感,我们尽可能帮助孩子在情感的带动下,体会诗中的妙趣,走进诗的意境,由此带孩子们进入诗的美妙境界。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品读《溪边》后,学生有了各种不同的感受,他们充分交流所看到的画面,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最后让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比如:品味了“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和“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溪水的那份绿和活力,已经牢牢地记在心里;“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我通过情境设置,让孩子把自己当成溪边钓鱼的小伙伴,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体验,快乐之情溢于言表,朗读也就充满激情。因为有了前期的情感铺垫,所以学完这首诗,让学生背诵,也就容易许多。同样,通过交流,也体会到擅长水性的伙伴们在江上戏水的快乐,在林中采蘑菇的开心,三幅充满童趣的水墨画由此展现在孩子们面前。那些美妙的诗句,更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淀。

习得方法,迁移运用,发展思维

本单元的学习要素是:能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难懂的句子,所以,在学习《溪边》这首诗时,大部分学生对“人影给溪水染绿了”比较难理解,我紧扣“染”字,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让学生走进溪边绿意浓浓、生机盎然的诗意情境,理解了这个句子。学完第一首诗,我和孩子一起回顾欣赏诗歌的学习过程:读诗歌——想画面——品诗意,品诗意主要的方法是结合生活、想象画面,继而激励学生迁移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江上》《林中》两首诗,这样,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三、微课进课堂,培养审美力

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关于“水墨画”学生了解不多,上课伊始,我通过微课介绍有关水墨画的特点,一方面带领学生欣赏水墨画,感受水墨画的意境美,另一方面也为后面学习诗歌时学生能自然地走进诗境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绿玉带般的山溪,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为了让学生更快理解,也为了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山溪的绿,我在学生充分品读这句话后

出示了长长的、弯弯曲曲的碧绿的山溪图片,学生马上发出“哇”的惊叹声,他们为这样美丽的山溪而震撼,老师趁此机会让学生感情朗读,水到渠成。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课堂是灵动的,老师在课堂中能把握生成,机智与学生对话,如果语言再干净一些,思维性强一些,课堂就更精彩了。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13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溪边》。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几个画面中描绘的景象,体会儿童快乐的心情。1.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掌握字词,把课文读通顺,初步了解课文大意。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描绘的场...

  • w
    2024童年的水墨画教案范例6篇

    发布时间:2024-03-29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就需要老师用心去设计好教案课件了。一份精心制作的教案是教师教育教学正确方法的反映,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本文是栏目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篇关于“童年的水墨画教案”的文章,如果你有朋友需要这个信息欢迎把它分享给他们!...

  • w
    水墨画宇教学设计汇总4篇

    发布时间:2024-03-30

    教学信息量大,美感强,视觉刺激强是每个优秀教案的前提,当老师面对教学难点的时候,可以详细的将一份教案做好准备。编写规范的教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写教案真的不难吗?好工具范文网为大家精心推荐了一篇“水墨画宇教学设计”优秀文章,欢迎大家阅读本文但请注意仅供参考之用!...

  • w
    三年级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发布时间:2024-09-08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年的水墨画》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三年级童年的水墨画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染、笠等13个生字,...

  • w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集锦5篇)

    发布时间:2024-09-07

    童年水墨画课文三年级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

  • w
    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11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课程,语文课是所有学科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强化小学语文知识,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为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语文课教学案例有哪些呢?下面是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精选10篇),欢迎阅读。小学语文优秀教学案例范文 篇1  【教材简析】  《从现在开始...

  • w
    2024小学语文的教学案例(分享七篇)

    发布时间:2024-09-13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发展,做好计划,让自己成为更有竞争力的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4特岗教师研修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2024小学语文的教学案例 篇1  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21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

  • w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汇集8篇)

    发布时间:2024-09-07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的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中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篇1  一、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优势所在、存在问题等  本班学生学习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