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集合九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勾股定理》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 说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华师大版八年级上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是学生在学习数的开方和整式的乘除后的一段内容,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揭示了一个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为后面解直角三角形的作好铺垫,它也是几何中最重要的定理,它将形和数密切联系起来,在数学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的教育教学价值就具体体现在如下三维目标中:
知识与技能:
1、经历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会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一系列过程,体会数学定理发现的过程,由特殊到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在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等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然所精神。
3、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体验研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逐步养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助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八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分析能力,但活动经验不足,所以
本节课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并掌握和运用它。
教学难点:分割,补全法证面积相等,探索勾股定理。
二、说教法学法分析:
要上好一堂课,就是要把所确定的三维目标有机地溶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所以我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先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实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图形数学化,然后由特殊到一般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同时也真正体现了数学课堂是学生自己的课堂。
学法:我想通过“操作+思考”这样方式,有效地让学生在动手、动脑、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来发现新知,同时让学生感悟到: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去探究。
三、 说教学程序设计
1、 故事引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牛顿,瓦特的故事,让学生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毕达哥拉斯的发现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
在这里我设计了四个内容:
①探索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②边长为3、4、5为边长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③学生画两直角边为2,6的直角三角形,探索三边的关系
④三边为a、b、c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的关系,(证明)
⑤勾股定理历史介绍,让学生体会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现问题的过程。
3、新知运用:
①举出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老师讲解勾股定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②在直角三角形中,已知∠ B=90° ,AB=6,BC=8,求AC.
③要做一个人字梯,要求人字梯的跨度为6米,高为4米,请问怎么做?
④如图,学校有一块长方形花铺,有极少数人为了避开拐角走“捷径”,在花铺内走出了一条“路”.他们仅仅少走了X步路(假设2步为1米),却踩伤了花草.
4、小结本课:
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补充:科学家的伟大成就多数都是在看似平淡无奇的现象中发现和研究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应该学会观察、思考,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是多样性的,我们要多思考。勾股定是数学史上的明珠,证明方法有很多种,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它。
反思:
教学设计主要是体现从特殊到一般的知识形成过程,探索问题的设计上有点难,第二个问题应加个3,3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让学生分割或者补全,这样过度,降低3,4为直角边的探索探索;在2,6为直角边时,这个问题可以不用设计进去,就为后面的练习留足时间。探索时间较长,整个课程推行进度较慢,练习较少。
对学生的启发不够,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不能及时想出来,没有及时很好的引导,启发,应让学生多一些思考的空间,并及时交给思考的方法。学生反应不是太好,能力差,也或许是因为问题设计的较难,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探究。
预期的目标没有很好的达成,学生虽然掌握了勾股定理,但探索热情没有点燃,思维能力,动手能力,探索精神没有很好的得到发展。
一、教案背景概述: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它把三角形有一个直角的"形"的特点,转化为三边之间的"数"的关系,它是数形结合的典范。它可以解决许多直角三角形中的计算问题,它是直角三角形特有的性质,是初中数学教学内容重点之一。本节课的重点是发现勾股定理,难点是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学生分析:
1、考虑到三角尺学生天天在用,较为熟悉,但真正能仔细研究过三角尺的同学并不多,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能非常简单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本质。
2、以与勾股定理有关的人文历史知识为背景展开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讨论,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理念:
本教案以学生手中舞动的三角尺为知识背景展开,以勾股定理在古今中外的发展史为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发展过程有所了解,让他们感受勾股定理的丰富文化内涵,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和运用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通过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和运用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探究创新的精神。
教学目标:
1、经历用面积割、补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发展合理推理能力,体现数形结合思想。
2、经历用多种割、补图形的方法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和有条理地思考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等,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
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国热情。
4、欣赏设计图形美。
二、教案运行描述:
教学准备阶段:
学生准备:正方形网格纸若干,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干,彩笔、直角三角尺、铅笔等。
老师准备:毕达哥拉斯、赵爽、刘徽等证明勾股定理的图片以及其它有关人物历史资料等投影图片。
三、教学流程:
(一)引入
同学们,当你每天手握三角尺绘制自己的宏伟蓝图时,你是否想过:他们的边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来探索这一小秘密。(板书课题:探索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二)实验探究
取方格纸片,在上面先设计任意格点直角三角形,再以它们的每一边分别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设网格正方形的边长为1,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b ,斜边为c ,观察并计算每个正方形的面积。
(三)探索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当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 、b,斜边为c时, 是否一定成立?
1、指导学生运用拼图、或正方形网格纸构造或设计合理分割(或补全)图形,去探索本结论的正确性:(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在学生所创作图形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割、补图,展示出来交流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说理。
师介绍:(出示图片)毕达哥拉斯,公元前约500年左右,古西腊一位哲学家、数学家。一天,他应邀到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一进朋友家门就被朋友家的豪华的方形大理石地砖的形状深深吸引住了,于是他立刻找来尺子和笔又量又画,他发现以每块大理石地砖的相邻两直角边向三角形外作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和等于以这块大理石地砖的对角线为边向形外作正方形的面积。于是他回到家里立刻对他的这一发现进行了探究证明……,终获成功。后来西方人们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发现,将这一定理命名为"毕达哥拉斯定理"。1952年,希腊政府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数学家,特别选用他设计的这种图形为主图发行了一枚纪念邮票。
师介绍: (出示图片) 中国古代数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并运用这个结论。早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大禹治水时期,就曾经用过此方法测量土地的`等高差,公元前1100年左右,西周的数学家商高就曾用"勾三、股四、弦五"测量土地,他们对这一结论的运用至少比古希腊人早500多年。公元200年左右,三国时期吴国数学家赵爽曾构造此图验证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他的这个证明,可谓别具匠心,极富创新意识,他用几何图形的割、来证明代数式之间的相等关系,既严密,又直观,为中国古代以"形"证"数",形、数统一的独特风格树立了一个典范。他是我国有记载以来第一个证明这一结论的数学家。我国数学家们为了纪念我国在这方面的数学成就,将这一结论命名为"勾股定理"。
师介绍:(出示图片)勾股定理是数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证明在数学史上屡创奇迹,从毕达哥拉斯到现在,吸引着世界上无数的数学家、物理学家、数学爱好者对它的探究,甚至政界要人——美国第20任总统加菲尔德,也加入到对它的探索证明中,如图是他当年设计的证明方法。据说至今已经找到的证明方法有四百多种,且每年还会有所增加。(若有时间可以继续出示学生中有价值的图片进行讨论),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探索……
四、总结:
本节课学习的勾股定理用语言叙说为:
五、作业:
1、继续收集、整理有关勾股定理的证明方的探索问题并交流。
2、探索勾股定理的运用。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
应用勾股定理及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内容解析
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以从三角形边的数量关系来识别三角形的形状,它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图形,也是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很好素材。综合运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灵活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进一步加深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之间关系的认识。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动手实践等方式,在应用题中建立数学模型,准确画出几何图形,再熟练运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断三角形状及求边长、面积、角度等;
目标(2)能先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再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对于大部分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应用,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注意启发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出发,鼓励学生以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知识为载体建立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灵活运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反思,引出课题
问题1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对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请说出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内容。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勾股定理的内容“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斜边长为,那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追问:你能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哪些问题?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举手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来引入本课时的学习任务——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2。 点击范例,以练促思
问题2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一个半小时后相距30海里。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师生活动: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需解决的问题,教师通过梯次性问题的展示,适时点拨,学生尝试画图、估测、交流中分化难点完成解答。
追问1:请同学们认真审题,弄清已知是什么?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思考举手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已知两种船的航速,它们的航行时间以及相距的路程, “远航”号的航向——东北方向;解决的问题是“海天”号的航向。
追问2:你能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吗?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在黑板上或多媒体中画出示意图。
追问3:在所画的图中哪个角可以表示“海天”号的航向?图中知道哪个角的度数?
师生活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海天”号的航向只要能确定∠QPR的大小即可。组内讨论解答,小组代表展示解答过程,教师适时点评,多媒体展示规范解答过程。
解:根据题意,
因为
,即
,所以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
。因此
,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课堂练习1。 课本33页练习第3题。
课堂练习2。 在
港有甲、乙两艘渔船,若甲船沿北偏东
方向以每小时8海里速度前进,乙船沿南偏东某方向以每小时15海里速度前进,1小时后甲船到达
岛,乙船到达
岛,且
岛与
岛相距17海里,你能知道乙船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设计意图】学生在规范化的解答过程及练习中,提升对勾股定理逆定理的认识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
3。 补充训练,巩固新知
问题3 实验中学有一块四边形的空地
若每平方米草皮需要200元,问学校需要投入多少资金购买草皮?
师生活动:先由学生独立思考。若学生有想法,则由学生先说思路,然后教师追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对学生思路中的合理成分进行总结;若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从所要求的结果出发是要知道四边形的面积,而四边形被它的一条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求出两个三角形的面积和即可。启发学生形成思路,最后由学生演板完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辅助线解决问题,进一步养成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4。 反思小结,观点提炼
教师引导学生参照下面两个方面,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相互交流:
(1)知识总结:勾股定理以及逆定理的实际应用;
(2)方法归纳:数学建模的思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梳理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方法,体会思想。
5。布置作业
教科书34页习题17。2第3题,第4题,第5题,第6题。
五、目标检测设计
1。小明在学校运动会上负责联络,他先从检录处走了75米到达起点,又从起点向东走了100米到达终点,最后从终点走了125米,回到检录处,则他开始走的方向是(假设小明走的每段都是直线) ( )
A。南北 B。东西 C。东北 D。西北
【设计意图】考查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2。甲、乙两船同时从
港出发,甲船沿北偏东
的方向,以每小时9海里的速度向
岛驶去,乙船沿另一个方向,以每小时12海里的速度向
岛驶去,3小时后两船同时到达了目的地。如果两船航行的速度不变,且
两岛相距45海里,那么乙船航行的方向是南偏东多少度?
【设计意图】考查建立数学模型,准确画出几何图形,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如图是一块四边形的菜地,已知
求这块菜地的面积。
【设计意图】考查利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将不规则图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巧妙地求解。
教学 目标:
(1)理解通分的意义,理解最简公分母的意义;
(2)掌握分式的通分法则,能熟练掌握通分运算。
教学 重点:
分式通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 难点:
分式通分中最简公分母的确定。
教学 工具:
投影仪
教学 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 过程 :
(一)引入
(1)如何计算:
由此让学生复习分数通分的意义、通分的根据、通分的法则以及最简公分母的概念。
(2)如何计算:
(3)何计算:
引导学生思考,猜想如何求解?
(二)新课
1、类比分数的通分得到分式的通分:
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 通分 .
注意:通分保证
(1)各分式与原分式相等;
(2)各分式分母相等。
2.通分的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3.通分的关键:确定几个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通常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最简公分母,这样的公分母叫做 最简公分母 .
根据分式通分和最简公分母的定义,将分式xx ,xx,xx 通分:
最简公分母为:xx ,然后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别对原来的各分式的分子和分母乘一个适当的整式,使各分式的分母都化为xx。通分如下:
通过本例使学生对于分式的通分大致过程和思路有所了解。让学生归纳通分的思路过程。
例1 通分:
(1)xx,xx,xx ;
分析:让学生找分式的公分母,可设问“分母的系数各不相同如何解决?”,依据分数的通分找最小公倍数。
解:∵ 最简公分母是12xy 2
小结:各分母的系数都是整数时,通常取它们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系数.
解:∵最简公分母是10a 2 b 2 c 2
由学生归纳最简公分母的思路。
分式通分中求最简公分母概括为:
(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2)凡出现的字母为底的幂的因式都要取;
(3)相同字母的幂的因式取指数最大的。
取这些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探索并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探究能够发现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和。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用测量和数格子的办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并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勾股定理的由来,并能用它来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难点
勾股定理的探究以及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首先出示:投影1(章前的图文)并介绍我国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贡献,结合课本第六页谈一谈我国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介绍商高(三千多年前周期的数学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贡献。
出示课件观察后回答:
1、观察图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A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B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个小方格,即C的面积为______个单位。
2、你是怎样得出上面的结果的?
3、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进一步设问:图1—2中,A,B,C面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交流后得到结论:A+B=C。
二、层层深入、探究新知
1、做一做
出示投影3(书中P3图1—3)
提问:(1)图1—3中,A,B,C之间有什么关系?(2)从图1—2,1—3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以三角形两直角边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
2、议一议
图1—2、1—3中,你能用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
(1)你能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吗?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共同探讨得出: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就是著名的“勾股定理”。也就是说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a,b,斜边为c那么。我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的较短的直角边为勾,较长的为股,斜边为弦,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来。
(2)分别以5厘米和12厘米为直角边做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测量斜边的长度(学生测量后回答斜边长为13)请大家想一想(2)中的规律,对这个三角形仍然成立吗?
3、想一想
我们常见的电视的尺寸:29英寸(74厘米)的电视机,指的是屏幕的长吗?还是指的是屏幕的宽?那他指什么呢?能否运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检验一下电视剧的尺寸是否合格?
三、巩固练习。
1、在图1—1的问题中,折断之前旗杆有多高?
2、错例辨析:△ABC的两边为3和4,求第三边
解:由于三角形的两边为3、4
所以它的第三边的c应满足
=25即:c=5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题,首先应具备直角三角形这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本题三角形ABC并未说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没有依据。(2)若告诉△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边C也不一定是满足,题目中并未交待C是斜边。
综上所述这个题目条件不足,第三边无法求得
四、课堂小结
鼓励学生自己总结、谈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以及自己对勾股定理的理解,老师加以纠正和补充。
五、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由特例猜想勾股定理,再由特例验证勾股定理。
2、会利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学生充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及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难点: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
三、教学方法
交流探索猜想。
在方格纸上,同学们通过计算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比较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由此猜想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教具准备
1、学生每人课前准备若干张方格纸。
2、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填空(记作1.1.1 A);
第二张:问题串(记作1.1.1 B);
第三张:做一做(记作1.1.1 C)。
五、教学过程
Ⅰ、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1.1.1 A)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来说,判断它们全等的条件有哪些?对于直角三角形呢?
(3)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果有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教学目标:
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其证明。 在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归纳—验证”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通过对勾股定理历史的了解,感受数学文化,激发学习兴趣;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重点
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
用拼图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准备: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具
剪刀和边长分别为a、b的两个连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流程安排
活动流程图 活动内容和目的
活动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对赵爽弦图的了解,激发起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活动2 观察特例→发现新知 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好奇、探究和主动学习的欲望。
活动3 深入探究→交流归纳 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活动4 拼图验证→加深理解 通过剪拼赵爽弦图证明勾股定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索精神。
活动5 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初步应用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活动6 回顾小结→整体感知 回顾、反思、交流。
活动7 布置作业→巩固加深 巩固、发展提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点
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由特例猜想勾股定理,再由特例验证勾股定理。
2、会利用勾股定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在学生充分观察、归纳、猜想、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归纳、概括和有条理地表达活动过程及结论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快乐,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和验证勾股定理。
难点:在方格纸上通过计算面积的方法探索勾股定理。
三、教学方法
交流探索猜想。
在方格纸上,同学们通过计算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长的三个正方形的面积,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比较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由此猜想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四、教具准备
1、学生每人课前准备若干张方格纸。
2、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填空(记作1.1.1 A);
第二张:问题串(记作1.1.1 B);
第三张:做一做(记作1.1.1 C)。
五、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1.1.1 A)
(1)三角形按角分类,可分为几类?
(2)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来说,判断它们全等的条件有哪些?对于直角三角形呢?
(3)有两个直角三角形,如果有两条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一定全等吗?
学习目标
1、通过拼图,用面积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性.
2.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体会数型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或学习建议学习重点:用面积的方法说明勾股定理的正确.
学习难点: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习过程教师
二次备课栏
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
这是1955年希腊为纪念一位数学家曾经发行的邮票。
邮票上的图案是根据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设计的。
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
1、探索
问题:分别以图中的直角三角形三边为边向三角形外
作正方形,小方格的面积看做1,求这三个正方形的面积?
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
发现:
2、实验
在下面的方格纸上,任意画几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并分别以这个三角形的各边为一边向三角形外做正方形并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请完成下表:
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S正方形BCED、S正方形ACFG、S正方形ABHI的关系
112
145
41620
91625
发现:
如何用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来表示这个结论?
这个结论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勾股定理:
如图: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叫做“勾”,较长的直角边叫做“股”,斜边叫做“弦”,所以勾股定理可表示为:弦股还可以表示为:或勾
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练习1、求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
练习2、下列各图中所示的线段的长度或正方形的面积为多少。
(注:下列各图中的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
例1、如图,在四边形中,∠,∠,,求.
检测:
1、在Rt△ABC中,∠C=90°(1)若a=5,b=12,则c=________;
(2)b=8,c=17,则S△ABC=________。
2、在Rt△ABC中,∠C=90,周长为60,斜边与一条直角边之比为13∶5,则这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
A、5、4、3、;B、13、12、5;C、10、8、6;D、26、24、10
3、若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长为10cm,第三边长为16cm,那么第三边上的高为()
A.12cmB.10cmC.8cmD.6cm
4、要登上8m高的建筑物,为了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6m,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画出示意图)
5、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头顶正上方4千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5千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
1、什么叫勾股定理;
2、什么样的三角形的三边满足勾股定理;
3、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3-24
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 教案和课件的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小编精心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勾股定理教案”供大家参考,我们希望这些信息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向!...
发布时间:2023-11-13
一般提供课程给学生之前,教师会早早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所以他们需要花一些时间来编写。教案可以应用于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素质教育,你是否担心无法写好教案和课件呢?如果你想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可以试试阅读一下“勾股定理的课件”,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的工作和生活增添更多品质!...
发布时间:2024-07-01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勾股定理》优秀教案(精选12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勾股定理的应用课件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第...
发布时间:2024-01-05
笔者发掘到“初中数学教案”这篇文章颇具价值,期望您经常光临我们的网站,以及时获知最新动向。学生们能够享受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亦需老师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教案是指引教学的不可或缺的准则。...
发布时间:2024-01-17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一数学必修4(苏教版)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第一节的内容,重点放在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和证明上,其次是利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问题。 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及向量的有关知识,从而为沟通代数、几何与三角函数的联系提供了重要的工具。本章我们将使用这...
发布时间:2023-12-02
为了促进学生掌握上课知识点,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老师在写教案课件时还需要花点心思去写。完整的教案有助于促进教师的创新和探索精神,课件教案应该怎么做?在这里栏目小编为您准备了一篇令您满意的“初中数学教案”,如需更多产品介绍请继续浏览我们的网站!...
发布时间:2024-04-07
作为一个老师,可能需要准备教案来更好地组织教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你知道怎么写一个规范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9篇小学四年级数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数学环保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多比少”的实际问题。 2.在学具的操作中,能正确列...
发布时间:2024-06-23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中数学详细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方程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的区别。 2.掌握:代数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