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最新春风的课件

春风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24

最新春风的课件

2024-03-24 19:42:07

【#实用文# #最新春风的课件#】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应该是激发学生智力和学科兴趣的重要帮手,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包含哪些内容?经过精益求精好工具范文网为您呈现了“春风的课件”,以下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最终决策的唯一标准!

春风的课件(篇1)

《春风》是著名作家林斤澜的作品。作家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对比烘托,把他对北国春风别样的体会和哲思,抒写的淋漓尽致,描绘了北国春风的粗犷豪迈、猛烈迅疾、强劲有力的特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风北师大版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春风》教案

课前预习:

1. 了解作者林斤澜的情况。

2. 完成《助学》“预习积累”内容。

3. 有感情朗读课文,直至熟读。

相关课程标准: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教学目标:

1.赏析精彩的词句,体会本文拟声词的表达效果,领略北国春风不同凡响的美。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辩证地看问题。

3.理解作者先抑后扬地突出对北国春风的喜爱之情的表现作用。

4.与《春》比较阅读。

评价任务: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

2.北国春风究竟有什么特点让作者如此的怀念和热爱?

3.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4.与《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在朱自清先生的《春》中领略了江南春天的柔婉之美,诗情画意之美。在文中作者对春风进行了描绘,现在我们一起将它背诵一下,再一次感受那江南春风的轻柔与温暖!

我们北方的春风与江南春天是否一样美呢?生活在北方的你察觉到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跟随作家林斤澜去感受一下北国春风的魅力吧!

二、预习展示

1.查一查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作者林斤澜的情况,并予以展示。

林斤澜《春风》原文阅读

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样的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粱,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撤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嘎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间,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臂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麦苗在霜冰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毂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喜欢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牛角淡淡的阳光,牛尾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林斤澜《春风》阅读练习及答案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前三段,写北京春天时间段、风沙大,点明了北国春风的特点。

B.作者历经飞沙走石的北国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

C.作者“好不痛快人也”的感慨,源于对北国春风和人们在春风中劳作场景的感受。

D.对比是本文的主要写法,如南国春风与北国春风的对比,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的对比。

E.作者对北国春风欲抑先扬,把自己对北国春风的体会抒写的淋漓尽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A项、C项在文章的第一二段和第八段都有体现,并且分析准确。B项所说作者“感到北国春风不如南国春风”是错误的,和作者的观点正好相反;B项麦苗返青与山桃鼓苞不形成对比;E项对表现手法的说法是错误的,对北国春风不是欲抑先扬,而是使用了欲扬先抑。

误区警示:考生误答本题原因,一是对文章内容不把我,而是对写作手法“对比”“欲扬先抑”等不理解。

答案:AC

14. 为什么作者起初在北方怀念江南的春风,后来却说“能不忘记北国的春风”?请简析。(4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答题时要从全文着手,把握住江南春风和北国春风的特点,抓住作者的观点态度,特别是结合原文第一二段和倒数第三段作答。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考生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把握不到位,再就是表述不规范。

答案:北国的春天时间短,风沙大,使作者怀念的江南的春风。后来作者看到北国的春风吹开冰冻,催生万物,产生了痛快淋漓的深切感受,因此怀念北国的春风。(意思对即可)

15.文章倒数第二段,作者对江南春天中“看不见”的春风另有一番描述。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这样写好在哪里?(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对作品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解答时要审准题目,把握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另有一番描述”,这样就可以得到启发,和开始第三段结合起来分析前后对比表现手法的使用效果。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考生审题审不出答题角度,没有注意到“这样写好在哪里”是对手法或语言的鉴赏。另外,规范合理的表述也不容忽视。

答案:用另一种角度写南国看不见的春风,与开篇对南国春风的描述形成对比,表明感情的变化。用轻柔的南国春风,与强劲的北国春风对比,凸显北国春风的作用。从怀念南国的春风,突出文章主旨。

春风的课件(篇2)

20xx年5月2日,大雨。结束了五一小长假,一切又回到原点,调整好心态,她假装若无其事地来到教室,可尽管她那样的避而不谈,现实却又一次残酷地摆在她的面前。她如此向往的地方,如此向往的称号,就这样被成绩撕得粉碎。这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莫大的打击,在她还未愈合的伤口上再补一刀。她的眼中布满了鲜红的血丝,一双眼睛通红通红的。豆大的泪珠如流水一般在她的眼角滑过。霎那间,她觉得心里像熬过一副中药,翻滚着一股不可名状的苦味。

20xx年5月3日,暴雨。又是新的一天,她再次带着表里不一的心情来到教室,可老天似乎对这个女孩有偏见,再一次给她开了个玩笑。成绩,又是成绩,又是成绩将她的梦给打碎。她还能怎样?因为0。1分的差距,她再次与梦的航船失之交臂。她就那样愣愣地趴在桌上,浑身颤抖得很,眼帘上挂着晶莹的泪珠,泪水顺着脸颊流下来,颤抖的手试图拭去脸上的泪水。她不敢哭出声来,怕有人听见,紧接着,拭去泪水的手紧紧地捂住了嘴,泣不成声。

20xx年5月4日,风雨过后,静待彩虹出现。那天早晨,她早早来到学校。站在走廊上,她那双红肿的眼睛在面部格外显眼。迎着初春的朝阳,一阵春风拂过她的脸颊,她感到一股暖流流过心底,看着眼前铺满地面的绿油油的小草,她似乎参透了其中的道理。的确,这个世界上谁没有挫折?谁又敢在黑暗中,直面另一个脆弱的自己?人生是条单行道,无法回头。时间,在春天划下伤痕。我们必须在这里,重启征程。过去没什么了不起的。现在,才是最好的自己。五月的春风轻抚脸庞,她一直相信野火烧不尽,。

春风的课件(篇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4个词语,认识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创造条件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作出贡献。

教学重点

重点是抓住突出春天特点的词语,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读准字音,有些字形的字比较复杂。

课前准备

1.描绘春天美丽景色和小朋友参加种值活动的投影片。

2.带领学生到公园或郊外去春游。

3.生字词卡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点击放大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谁知道一年中有哪四个季节?春天和其他季节有什么不同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6课《春风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要看清楚拼音,读准每个字的音。先自己认真读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读、听,纠正读音。读过以后,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三、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读生词,再读生字,用齐读、开火车读的方法,检查生字的读音。提醒学生注意绿的声母是边音,树的声母是翘舌音,红和轻的韵母是后鼻音。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听课文朗读的录音。

四、理解课文,指导朗读

1.提问:春风吹来了,什么发生了变化?(学生一边轻声读课文,一边思考)

2.出示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投影片,启发学生结合看投影片,理解绿、红、来、醒的意思。

(1)绿是什么意思?(诗中的绿有变绿的意思。吹绿了柳树,就是和暖的春风吹来,柳树发芽了,长出了绿叶。)

(2)用同样的方法,启发学生理解红、来、醒的意思。(红有变红的意思,吹红了桃花,就是和暖的春风吹来,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燕子在南方度过了冬天又飞回来了;青蛙经过冬眠又醒过来了。)

3.指导朗读。

读第一行时轻一些,第二行可以读得稍重些,体现春天由冷逐渐变暖。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丽,要读出欢喜和兴奋的心情,注意停顿和重音。

春风/吹,

春风/吹,

吹绿了/柳树,

吹红了/桃花。

吹来了/燕子,

吹醒了/青蛙。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自由读、齐读、指名个别读)

五、指导背诵

1.按课文描写顺序指着投影片引导背诵,然后再指着板书引导背诵。

2.练习背诵(自由背、齐背、指名背)。

六、小结

春天来了,柳树发芽了,长出了绿叶,桃树上开满了桃花,燕子从南方飞回来尽情地飞舞,青蛙醒来,快乐地唱歌。

春风的课件(篇4)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散文诗,感受散文诗优美的意境;

2、理解词语:翩翩起舞、频频点头,进一步体验春风的特点;

3、培养幼儿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录音机、树、花、草场景(其中枝叶、花、草可拿下来)、风的头饰、香水。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春天到了,春风吹来了,我们一起去放风筝吧!(幼儿听着欢快的音乐,一起做放风筝的动作进教室。)提问:是谁让风筝飞上天的?春风在哪里?[评析:游戏能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活动开始,老师用放风筝的.形式导入,不仅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把整节课所蕴的春风扑面,带来勃勃生机的情感基调渲染得恰到好处。]

(二)学习散文诗:

1、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提问:散文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散文诗里说了什么?

散文诗里问春风在哪里?有谁回答了这个问题?它们是怎么说的?[评析:让幼儿听老师有感情地朗诵散文诗后,围绕几个小问题进行问答,使他们能较好地掌握好散文诗的简单内容,在孩子们的头脑中形成散文诗的“纲”。

2.分段理解、学习(观看多媒体课件)

(1)、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一部分。提问:

A、春风在哪里?树儿说了什么?理解:“翩翩起舞”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是谁让树儿的枝叶翩翩起舞的?

B、春风在哪里?花儿是怎么说的?理解:“频频点头”花儿是怎样频频点头的?(用动作表现)

C、春风在哪里?草儿是怎样说的?草儿是怎样轻轻晃动的?(用动作表现)

D、为什么说春风就在我们身边?把这一部分连起来朗诵一遍

(2)看画面理解学习第二部分。提问:

A、春风吹来,大地变得怎样了?

B、春风送来了什么?还有谁也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暖?

春风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一  学习愚公移山精神,用顽强的艰苦奋斗精神去战胜困难。

二  了解文言文表疑问的几种句式;正确解释下列词语:加、亡、且、焉、诸、以。

教学重点

一  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

二  从讨论思想内容,带动对词语句子的深入研究,解决词语句子的译释。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愚公移山

2.简介《愚公移山》的体裁、出处和作者:《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民间流传的寓言,保存在《列子汤问》篇里。《列子》相传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著。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寓言,就是把一定的道理寄托在故事之中,情节比较简单,篇幅较小,寓意深刻而含蓄。

二  指导预习。

1.对照注释阅读全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画出表疑问的句式。

2.理清全文脉络,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地方提出“移山”的问题?

(2)什么地方写“移山”斗争?

(3)什么地方写“移山”的结果?

三  研习新课。

1.教师朗读全文。

正音,将课文注释中的有关拼音读一遍。

重点词语:方:方圆,指面积。 本:原来。 之:的。 河:黄河。 阳: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

2.教师提问:

问:“方七百里,高万仞”,这两句写什么?其用意何在?(这两句写太行、王屋两座山异常高大。写此二句,用意在于说明要挖掉这两座山简直太难了,这件事非平常人所敢想、所敢为。这两句为后面写愚公作了铺垫。)

问:“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去掉行不行?为何要有此字?(有此“本”字,说明了这两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这就为山被移走打下伏笔。若无“本”字,这句就失去此意,无此作用。)

问:从寓言故事这个角度看,先写这段有什么作用?(这段是愚公移山故事的前奏,先写这段是要为故事制造一个“悬念”:这么高大的两座山已经不在原先的地方,这是怎么回事?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激起读者探求答案,乐读文章的兴趣。)

问:课文题目是“愚公移山”,为什么文章一开头不落笔在愚公身上,而是先写“太行、王屋二山”?

要求学生先理解第1段的两句话,明确:这两句话写了“山”的广度、高度和所处位置,在明确句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提出的问题:文章一开头写两座山的情况,实际上是交代了故事的背景,写了存在的困难,为写愚公作了铺垫。

3.学习第2段。教师启发提问:愚公为什么要发起移山呢?愚公召集的“家庭会议”开得怎么样?

(1)引导学生学习“北山愚公者……聚室而谋曰”,重点学习“且”(将)、“惩”(苦)、“之”(主谓之间助词)等词的解释。

(2)分析“家庭会议”。

①愚公提出的“移山”目标代表了“北山”人的共同愿望,首先就是“杂然相许”。

②愚公妻“献疑”是:第一,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学习“以君之力”句,重点掌握:“以”(凭)、“曾”(并)、“如……何?”(把……怎么样?)、“焉”(哪里);第二,提出“移山”的具体问题,完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移山”任务。

③意见一致,立即行动。重点掌握:“诸”(之于)、“遂”(于是,表示立即付之行动)、“箕畚”(用箕畚装石)。

(3)教师发问:参加“移山”的一共有几个人?启发学生回答。学生可能回答“四个人”(三夫加一“遗男”),把“愚公”漏掉了,说明:在“遂率子孙……”句的句首省略了主语,主语应该是“愚公”。

(4)教师继续发问: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孀妻弱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启发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明确:一、“遗男”“跳往助之”,表示得到了邻居的支持,连小孩都来了,说明移山是“北山”人的共同愿望;二、从表达上看,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跳往助之”四字,把孩子欣欣然的神态写出来了。(这一段文字中,着重掌握:龀,动词,换牙;始,才,说明路程之长;“反”同“返”)

(5)归纳第2段,回答预习时提出的问题。课文第2段一开头的两句话是故事的开端,提出了“移山”问题;第2段的最后三句话写了“移山”劳动,这是与自然界的斗争。至于“移山”中的与人斗争,则要在下面第3段讲到。

这一段写了愚公的什么思想精神?(这一段写了愚公具有崇高的思想、宏远的志向、坚强的决心。愚公要开山除障的打算是为了子孙后人着想,泽及后人,他的思想是崇高的;愚公要子孙们和他一起“毕力平险”,开出一条能豫南、达汉阴的道路,亲自领着子孙坚忍不拔地挖山运石,其志向之宏远、决心之坚强可知。)

四  布置练习、思考。

1.完成“朗读背诵”一、二。

2.思考:课文写了两场论争,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论争,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论争,说说这两场论争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  检查作业。

学生背诵课文第1、2段。

二  研习新课。

由检查上课时布置的思考题入手提问。

1.提问:课文写了两场论争,一场是愚公与家人的论争,一场是愚公与智叟的论争,比较这两场论争,说说有哪些不同?

2.转入读讲第3段,由两个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位读智叟的有关内容,一位读愚公的有关内容。要求读出语气,读出感情。

3.讨论,由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然后归纳:

(1)“其妻献疑”与“笑而止之”性质不同。愚公妻子,首先是同意(“杂然相许”当然包括“其妻”),智叟却首先是反对,他的“笑”是讥笑,特别是一个“止”字,它是“阻止”。智叟说话的语气也很强硬,“甚矣,汝之不惠”这个倒装句,充分表露了他的反对情绪。“甚矣”--“太过分了”,是脱口而出。

(2)“其妻献疑”与“笑而止之”的出发点根本不同。愚公的妻子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出于对完成移山任务的关心,重点是商讨移山的具体问题,句子的着重点在“且焉置土石”(回答时也着重在这一点)。智叟则不同,他是讥笑,压根儿反对。正因为这样,所以他的说话存在着不切实际的故意夸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还不能拔起山上的一根草),这与“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不同。

(3)与家人的论争气氛热烈和谐,与智叟的论争是理直气壮,针锋相对--气氛不同。反复朗读愚公的一席答话,要求读出气势。而愚公与家人的论争,实际上是一次“民主讨论会”,统一思想之后立即付之行动。

(4)这场论争反映了什么呢?讨论,然后引导学生回答:反映了对待困难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智叟是逃避困难。愚公呢?他具有:①艰苦奋斗精神;②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③发展变化的观点。(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提问:太行、王屋两座山究竟是给谁搬走的?

先理解、翻译第4段,掌握难词:厝、陇断。讨论,要求同学回答问题。

然后明确:从表面上看,两座山是由“夸娥氏二子”搬走的。但这仅仅是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实质上不是这么回事。要求学生抓住:“命”→“感”→“惧”三个词,“命”是谁“命”?主语是“帝”。“帝”为什么“命”?“帝”是“感其诚”,“诚”是诚心,也就是愚公的精神,所以这个“诚”的内涵就是“愚公移山精神”。“帝”为什么会“感”?是因为操蛇之神“告之”。操蛇之神为什么“告”?因为“惧其不已”。特别是这个“惧其不已”,说明了愚公的精神的威力在于长期坚持不断。所以根子在“其不已”上。由此可以得出:两座山的搬走,根本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最后一段既是写了事情的结果,同时也是着力写了愚公精神的伟大。从写作角度看,作者这样处理显得高明超脱,具有神话色彩,符合寓言文体的特点。

5.提问:作者把歌颂的人物称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称为“智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讨论,然后明确:这儿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就像社会上有些人说“雷锋傻”,雷锋在“智叟式”的人物眼里是“傻”,实际上他是崇高伟大,愚公也是如此。这儿的“愚”不但没有讽刺意味,还有“贬词褒用”的作用,从“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的“智”,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

6.总结归纳。

提问: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呢?可归纳为:它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要点有:(1)具有“挖山”的信心和勇气;(2)具有坚持不懈、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3)具有远大的目光和发展变化的观点。我们就是要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有人提出“移屋说”,意思是说愚公“移山”不合算,还是“移屋”合算。其实提出这个问题已经是一种诡辩,不合理的。我们知道寓言的设譬寄寓总是有其特定的范围和特定的含意。《愚公移山》中的“困难”有它的不可回避性。毛泽东同志曾引用这篇寓言作过类比,他在《愚公移山》一文中说:“现在也有两座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大山,一座叫做帝国主义,一座叫做封建主义。”面对两座大山怎么办?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并不是“移屋”。试问中国人民要回避这两座大山能搬到哪儿去呢?这是一样的道理。“移屋”的问题连智叟也不提。

三  课堂练习。

1.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子”“孙”的含义是否一样,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要求学生分析,然后回答:

第一个“子”是愚公儿子,与第二个“子”意思相同;第三个“子”是愚公孙子的儿子,与第四个“子”意义相同;第五个“子”是愚公孙子的儿子的儿子;第六个“子”是愚公后代的总称,直到现在,以至将来。其中的“孙”也跟“子”一样加以类推。

2.归纳疑问句。

(1)设问: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不为,……。

(2)反问:何苦而不平?

(3)疑问:且焉置土石?

3.注意古今词义的区别,解释带点词:

(1)虽我之死(即使)

(2)何苦而不平(愁)

(3)河曲智叟亡以应(无)

(4)而山不加增(再增)

(5)无陇断焉(山冈高地)

四  课后练习。

完成“理解积累”三、四。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最新春的课件10篇

    发布时间:2024-02-01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对于进步的教育工作者而言制定好的教案至关重要,好的教案课件怎么写?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根据您的要求为您整理了以下相关信息:“春的课件”,感谢你的留言和反馈我会不断完善为你带来更优质的作品!...

  • w
    春风课件(实用15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春天的特征。2.使学生知道春天是种植的季节,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创造条件开展种植活动,为班级、学校、祖国做贡献。3.学习本课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4.指导学生按课文内容填空,背诵课文。5.以春游看到的景物为内容,练习说话。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春天...

  • w
    最新春联课件10篇

    发布时间:2024-03-25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预先准备好的,而课件内容需要老师自己去设计完善。 教案课件的准备有助于新老师有更多的自信。栏目小编精挑细选的这篇文章名为“春联课件”非常值得一读,文中信息只供参考查看!...

  • w
    2024最新写春风的句子44句

    发布时间:2024-03-15

    梅西偷税案上诉被驳回将遭庭审巴萨前锋梅西带领巴萨获得了三冠王的荣誉,小跳蚤可谓是春风得意。~~你在找类似的句子吗?考虑到你的需要,编辑特地编辑了“2024最新写春风的句子44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w
    写春风的作文

    发布时间:2023-11-16

    创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创作磨练了我们的想象力以及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创作的时候要注意内容是否具有感染力。我制作这份“写春风的作文”是为了给您带来美味的享受,感谢您来到我们的网站并阅读我们的内容!...

  • w
    最新春节聚会的句子

    发布时间:2024-02-02

    音樂無分年齡,新年無分大小,心中有夢想,便有無限可能。溝通和交往可以改善人的情緒和心情,許多人喜歡相互分享一些短語。最好的句子正是那些能夠傳達情感的發自內心的言辭,有哪些句子令人難以忘懷?小編特意收集和整理了春节聚会的句子,這首歌曲的歌詞確實非常有意義,我們一起來談談吧!...

  • w
    最新春节开心的句子

    发布时间:2024-02-02

    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家人们聚在一起,享受着美味佳肴,展现出团结和幸福的景象。~~你对上面的句子感兴趣吗?经过搜索和整理,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呈上最新春节开心的句子,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收藏本页!...

  • w
    最新春节劳动的句子

    发布时间:2024-02-01

    五一小长假,游个山,玩个水,轻松愉快,才是劳动节该有的样子。好的句子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在一个信息更新迅速的时代,你身边的朋友也会把句子转发到朋友圈。哪些句子是经典的名句?"没有不劳而获的成功只有付出努力才能实现梦想",我们希望这些句子能给您一些实际可行的建议!...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