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

四年级运算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2-15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

2024-02-15 11:54:05

【#实用文#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教师在撰写教案课件时必须认真对待,不能草率应付。只有提前准备好教案课件,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编写一份高质量的教案呢?编辑特为您收集了关于“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的详细信息,以满足您的需求。请注意,本文仅供您参考。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重点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一、复习公式。

师:想一想你都学习过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脳b=b脳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脳b)脳c=a脳(b脳c)或a脳b脳c=a脳(b脳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脳c=a脳c+b脳c或(a-b)脳c=a脳c-b脳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脳c+a脳b=(a+b)脳c或a脳c-b脳c=(a-b)脳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梅b=(a脳c)梅(b脳c)=(a梅c)梅(b梅c)(c鈮?)(b鈮?)

8.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9.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二、总结

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请同学们再记一下公式。

三、解题思路。

公式记熟了,遇到简算题,选择合适的方法是关键。(板书:方法是关键)

一般来说,连加算式中,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连乘算式中;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津;在除法算式中,应用商不变性质;连减或加减混合算式中,应用减法的性质。

四、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简算各题是否正确。

(1)99脳4.4(2)45梅2.5

=(100+1)脳4.4=(45脳4)脳(2.5脳4)

=100脳4.4+1脳4.4=180脳10

=440+4.4=1800

=444.4

(3)25脳(0.4脳9)

=25脳0.4+25脳9

=10+225

=235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1)13梅2.5(2)3.2脳12.5脳25

(3)(44脳4)脳25(4)999脳9

教学反思:

这堂课我设计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放手给学生,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相互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全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辅助性的导,包括后面例题的教学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本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都充分地得到了激发。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2】

教学内容:巩固练习--教材第4-5页练习一7-11题及12*-14*。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这种混合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一些比较复杂的三步式题,下面我们大家一起来复习一下。出示复习题:

1.230-(64+123)

2.630与120的和,除以110与80的差,商是多少?

先让学生做第1题。提问:

这一题应该先算什么?小括号里面有哪些运算?要先算什么?得多少?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一个式题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小括号里面如果有两级运算,要先算第二级运算。

再做第2题,先让学生自己做,核对时教师提问:

这道文字题最后求的是什么?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你是怎样列式的?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明确题目求的是什么,然后再确定哪部分是直接给出的,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列出算式后要检查一下是否符合题意。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8题。

先让学生说出每道题的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教师注意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核对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

2.做练习一的第9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核对每一道题时教师可以提问:这道题最后求的是什么?你是怎样列式的?如果式中有括号可以问为什么要加括号?

3.做练习一的第11题。

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核对。

提前做完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做练习一的第12*-14*题。

三、作业

练习一的第7题和第10题。

2.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3】

以下是四年级数学教案-3.1加法法北京版,(一)人民教育版四年级加法法教案,范文编辑收藏。 com。欢迎参考。

加法运算的教学目标法学教学设计:

< p> 知识与技能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法律。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习使用加法原理进行简单计算,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运用加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计算,并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

多媒体练习册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提问(1)介绍说话者:学生,你喜欢旅行 ?你想走哪条路? 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非常热爱旅行的李叔叔。旅途中,李叔还给大家带来了两道数学题。他想测试每个人。你敢接受他的挑战吗? 3. 展示课件 4. 指定阅读问题 5. 获取信息。

问题: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向全班汇报。)

(3)解决问题。

师:列式计算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回答。)

2. 自我探索,寻找规律(1)教学实例1(1)解决实例1中的问题。

根据学生黑板答案:

40+56=96(公里)

56+40=96(公里)

(2) 交换律教学加法法则 a.观察者:观察这两个方程,你发现了什么? ??????40+56○56+40(两个相同的加数位置发生了变化,保持不变)

即:40+56=56+40 b.示例验证器:这两个等式中的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并且它们的和不变。任意两个数相加有这样的规则吗?谁能举个例子? (一个学生的例子,其他学生验证是否正确)

老师:这两个数字相加符合这个规则。其余的数字是否也遵循此规则?请先在练习册中引用它们。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然后在群里交流,好吗?小组交流和报告。老师黑板。

c.法师启蒙:刚才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发现无论两个加数是什么,只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它们的总和就不变。我们称这个定律为加法交换律。

d.学会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达。

老师:刚才同学们发现了这个重要的加法定律。你能用你最喜欢的字母或符号来表达加法交换律吗?学生报告,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A+B=B+A + = + a+b=b+a 老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通常我们用字母来表示。这两个字母可以代表任意两个数字。

(2)

教学实例2 老师:同学们很棒,他们成功解决了李叔提出的第一个问题,那么,我们来看看李叔提出的问题李大叔第二个问题是什么。

(1)

课件提供样题解决问题。

老师:说清楚题意,列式计算 学生:

88+104+96=288(公里)

老师:做什么您认为?学生:计算第一天和第二天的距离之和,加上第三天的距离。

师:有不同的算法吗?同学们:可以先算出第二天和第三天的距离,再加上第一天的距离。

板书:88+(104+96)=288(公里)

老师:观察这两个公式,想想这两个公式的异同点。

(同点:计算结果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

老师:可以用什么符号表示这两个表达式的结果相同吗?同学们:(88+104)+96=88+(104+96)

(2)

总结课件展示:三个数相加,先加( )加,再加( ),或先加( ),再加( ),它们的( )不变。这称为加法结合律。

按名字回答。

(3)

抽象概括 如果用字母a、b、c来表示三个加数,那么如何用字母来表示加法的结合律?按名字回答。

板书:(a+b)+c=a+(b+c) 3. 课堂练习(展示课件)

4. 总结,问学生讨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以及如何用字母表示它。希望大家能更好地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让数学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板书设计:

2018-2019学年小学数学教育版四年级第二卷加法运算法则同步练习

2019-2020学年小学学校数学教育版四年级第2卷加法同步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教案,编码,北京版,(二)

四年级数学教案,重叠题,北京版,(二)

四年级数学教案-8,条形图,北京版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4】

第三单元混合运算姓名____

一、在○里填上﹥、﹤、﹦。

909+1○90(9+1)540615○540(615)

770-(530-230)○770-(530+230)

308+12○30(8+12)18+9018○(18+90)18

二、在下面每组算式合并成综合算式。

1、67-25=422、58-37=213、832=166

4214=390-21=69200-166=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下面算式的括号,有的去掉后并不改变计算结果,在这样的算式后面的□中打

1、(60+40)+1□2、(36-20)2□3、28(105)□

4、80(45)□5、70-(50-15)□6、(21070)3□

四、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0-202=3014-4=6045=

7+18-8=560702=80-(40-19)=

50+503=10020+5=(29+61)15=

61-45+5=90-47-13=20(36-6)=

2、用递等式计算,看谁都能算对。

254-120xx199-69+31(55-26)17

615(24+17)22(71-58)203-(43-29)

五、列综合算式解答下面各题。

1、玉米糖、花生糖、水果糖和奶糖组成的什锦糖有152粒。已知奶糖有32粒,其余三种糖果的粒数相同,那么这些什锦糖中有花生糖多少粒?

2、阅览室新购进300本图书,现在只有3个空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每层能放24本书。这300本书能全部上架吗?

3、学校组织六一游园活动。在猜谜游戏中发出奖品80份,其余12个娱乐项目平均每项发出奖品35份,奖品正好全部发完。学校共准备了多少份奖品?

4、6个羽毛球装一袋,每4袋装一盒。600个羽毛球要装多少盒?(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5、马虎在计算800-□5时,先算减法,后算除法,得到结果是40。你能帮他算出这道题的正确的得数吗?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

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简析

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索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策略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习的迁移。

2、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促进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3、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个性化的数学课程改革精神,培养学生灵活、合理选择算法的能力。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6】

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加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乘法运算定律: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运算定律简单的运用。具体内容结构显示如下:

教学目的

1.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中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正确和适当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真正体验到数学源自生活,生活折射数学。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五大运算定律;

2.熟练运用五大运算定律。

编排特点

1.五大定律集中,认知结构完整。

原省编教材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分别置于第七册的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本单元突破了以往的面面俱到,点到为止的格局。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这些小学中普遍运用到的运算定律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并结合现实情景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在这样完整的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并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2.情景抽取定律,背景感知强烈。

原省编教材通过一个个零散的情景,再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进行概括。而我们的新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熟悉的连贯性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这是本单元最大特色。如:加法运算定律教材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轻轻松松地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加法分配律贯穿成线。再如:乘法运算定律则安排了同学们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就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连成一片,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每种运算定律都要解决一个与相应的情境有关的问题,解决问题有不同的方法,通过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如加法交换律解决的就是李叔叔一天一共骑多少千米,其中所需的信息在主题图中,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列式,由此得到加法交换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由此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其他运算定律也按同样的思路编排。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P35做一做第2题每瓶2元。买这些矿泉水,一共要花多少元?。

3.重视定律活用,有利能力培养。

原省编义务教材注重让学生结合具体式题说明如何运用所学运算知识进行简便计算,是一种纯数学的应用。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是将简便计算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运算知识进行简便计算。充分重视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连加运算中常通过凑整使计算简便,教材不是单独出式题进行说明,而是在解决问题中体现。P40买书左边一问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就是运用连加计算解决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方法不止一种,教材呈现了两种,第一种是从四本中取三本看哪三本的价钱在100元左右,有四种情况,在计算每一种情况的三本书的价钱时,都用了凑整的方法,实际上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

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既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又使学生体会到了所学知识的作用,从而养成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具体编排

本单元分为三小节。

1.加法运算定律

教材主要创设了李叔叔骑车旅行一周的情境,分别安排了3个解决相关问题的连贯性的例题。主要用意是教学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其在连加计算中的应用。

例1:教学加法交换律。求李叔叔上下午的路程和,解答这个问题所需要的条件,都在主题图中。解决这个问题有两种列式,由此得到加法交换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教材让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从中能发现什么。同时让学生试着说出这个规律,明确这个规律叫加法交换律。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有不同的方式:......这样编排,一方面有利于符号感的培养,且方便记忆;另一方面提高了知识的抽象概括程度,也为以后正式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例2:教学加法结合律。求李叔叔前三天的路程和(前三天每天的路程在李叔叔放大的笔记本上可以看到),从解决这个问题的两种算法中,可以得到加法结合律的一个实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概括、表示出结合律,整个过程同例1。

例3:是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连加计算中的综合运用。仍然是由主题图引出的,它是在例2已经计算了李叔叔前3天所行路程和的基础上,给出李叔叔后4天的计划,让学生求4天计划行程的和。教材设计的四个加数,其中两个可以凑成整百数,另两个可以凑成整十数,旨在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条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这里教材没有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而是适当留白,并提出......

2.乘法运算定律

教材以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的情境为载体设置主题图,主要用意是教学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别安排了3个例题。由图引出例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例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和例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为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提供具体的事例。这样编排,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感悟、描述规律。三个例题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与教学加法运算定律的两个例题类似。这一节,虽然没有专设例题讲解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但在得出乘法运算定律的例题中已有所孕伏,在练习中也有所体现,使学生初步体验乘法运算定律的运用。到下一节,再集中学习运算定律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的应用。

3.简便计算

在理解和掌握了五条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本节进一步学习整数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简便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五道例题。例1和例2讨论加减法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计算,例3和例4讨论乘除法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计算,例5主要讨论乘加运算中的常用简便运算。也就是说,例1至例4只涉及同级运算,例5则涉及两级运算。连减、连除常见的简便运算,是一个数连续减去或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改为减去两个数的和或除以两个数的积,义务教材也有,主要是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两种不同方法来说明,实验教材继承了这一编排方式。但连减比原来灵活性更大了,还有根据数据特点进行简算。

其它三道例题,研究的不是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而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计算是为解决问题服务。它们的情境较为新颖,解决问题的策略较为灵活,它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比较少见。

例1:以李叔叔看书为题材,讨论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几种常用算法。教材以三位同学正在板演的插图,展示了上述三种算法:依次减去两个数,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先减去第二个数再减去第一个数。至于哪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以小精灵提问的方式给出两个问题:他们都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显然,前一个问题是让学生思考、理解三种算法的计算过程和其中的算理;后一个问题是引导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特点,思考它们的适用范围。如有必要,还可以把这本书的总页数改成266,使学生看到这时依次计算也比较简便,而第三种方法(先减第二个减数的算法)就不合适了。做一做第2题是反映人民代表大会表决场景的实际问题,是典型的连减运算题目。有必要先介绍照片中的内容,简要说明有效票共有三种情况,以及赞成、反对、弃权的主要含义。也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理解,教师再适当加以修正或补充。理解了题意,列式计算一般不会再有困难。

例2是书店一角的画面。题中包含两个问题:左边呈现了4本书的价钱,让学生算算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右边给出了两套书的价钱,让学生算算这两套书买一套,付100元,应找回多少元?显然,这是需要综合应用加减计算的实践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策略具有较大的灵活性。P40买书左边的问题这四本书中,哪三本的总价在100元左右?,教材提示了两种算法。一种是把每三本书的价钱相加。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思路,但学生遇到的困难是,四本书取三本共有几种情况?这是一个组合问题,回答这个问题,如果直接从四本书中每次取三本,要做到不重不漏,思考难度较大。学生一般只想出满足条件的一种情况就不考虑其他情况了,对此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找出所有的情况。如果反过来思考,四本取三本,也就是从四本书中每次去掉一本,就很容易得出共有四种情况。这种反过来思考的间接思路,用于计算三本书总价,就是教材提示的第二种算法。右边的问题,学生容易想到的算法是连减与减去两个价钱的和。因此,教材只提示了比较巧妙的方法,把100分成两个50。由于两套书的价钱都略小于50,所以这种方法显得比较简便、巧妙。

如果没有学生想到教材提示的算法,可以让学生看书,再完整说出计算过程。也可以出示两张50元钞票加以启发:如果付出的100元是两张50元的,买48元、47元的两套书,怎样口算比较简便。考虑到这些算法,即解题策略,都具有一定的思维难度,所以教材提示的教学方法是开展小组讨论。

例3以本单元第2节主题图的内容为载体,讨论可用连除计算解答的实际问题。教材给出了两种解法,即连续除以两个数与除以两个数的积。同时通过两位同学提问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两种解法分别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通过小精灵的提示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说出其中的运算规律。与例1比较,例3只给出了两种解法。这是因为第三种解法先除以后一个数(12505),联系实际作出解释较为困难,对学生来说比较费解,所以有意回避。

例4以王老师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为题材,提出了三个问题。其中前两个问题,用乘法解答。计算时可以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或者把因数25用1004代换,使计算简便。第三个问题与例3类似。可见整个例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教材给出了第一个问题的部分解答,留白部分让学生接着完成。而后,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答方法。别名两个问题,让学生尝试完成。

例5画面是几位科学家在野外考察的情景,图下有3~7月份的月历,并标出了科考队的出发日期、计划返回日期和实际返回日期,然后提出问题这次科学考察一共花了多少时间?教材介绍了按月计算、按周计算的两种思路,以及相应的列式计算过程。在按月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然后通过小精灵,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算法,和同学交流。最后让学生根据例题的内容,继续提出其他问题,作为练习题。

教学建议

1.利用感性认识,促进学习迁移。

本单元主要是概念运算定律,但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概括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好在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对加法和乘法的一些运算规律已经有所了解,这是搞好本单元教学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本单元的教学应着重帮助学生把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加强生活联系,促进知识内化。

前面介绍编排特点和具体编排时,已谈到本单元运算定律的概念主要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简便计算也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的。其目的就是借助数学知识的现实原型,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并看到数学的作用。因此教学时除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外,也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选取现实素材,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知识。

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例1、做一做、例2、练习五1--3...............[P27、28、29、P31]

第二课时例3、练习五4--7、你知道吗?........................[P30、31、32]

第三课时例1、例2、做一做、练习六1、2............[P33、P34、P35、P37]

第四课时例3、做一做、练习六5、6....................................[P36、P38]

第五课时练习六3、4、7、8、9..........................................[P37、P38]

第六课时例1、做一做、练习七1、2、3、4、5...............[P39、P41、P42]

第七课时例2、练习七6、7、8、思考题..............................[P40、P42]

第八课时例3、练习八1、2、3.............................................[P43、46]

第九课时例4、练习八4、5、6.................................[P44、46、P47]

第十课时例5、练习八6、7、8、思考题...........................[P45、P47]

第十一课时营养午餐...................................................[P48、P49]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了解算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新授:

某生活小区计划新建8栋楼房,每栋5个单元,每单元可住12户居民。这个小区可以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交流算法。

(1)125=60(户)(2)1258

608=480(户)=608

=480(户)

(3)85=40(个)(4)5812

1240=480(户)=4012

=480(户)

答:可以解决480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二、练一练:

书上47页的练一练。

第1题: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列综合算式的情况。

第2题:交流时,可以让分步解答的学生尝试列一列综合算式。

第3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三、作业

课本47页第3、5题。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篇8】

第1教时(总第1教时)

教学内容:三步式题--教材第1页例1,做一做题目及练习一1-2题。

教学目的:

1.初步掌握括号内含有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2.能够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式题。

3.培养学生类推能力及计算能力。

4.教育学生计算和做事要仔细认真。

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准确计算三步运算式题。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练习(卡片)

32+3034238016+12

125-602851012045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卡片或投影)

130-10053

(43+57)(28-21)

同桌各选一题,互相说一说:题中含有哪些运算,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并说出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进行计算?

订正并强调: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含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3.计算:32+54018100-(32+30)

同桌互说运算顺序,并口算出结果。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课

观察刚才的两道题,能不能把这两道题合并成一道式题呢?(教师边提问边用色笔在30和54018下面划上线。)

学生组题,教师板书:100-(32+54018)

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混合运算的例题1。

板书课题:混合运算例1

2.对照例1与复习题,讨论:例1与以前我们学习过的混合运算题有什么不同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例1的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

教师引导:这道题中的小括号内含有除法和加法两级运算,应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3.学生自己直接试做例题,做完后同桌对照,并互相订正。

4.指名学生汇报自己的计算过程,形成板书:

例1100-(32+54018)

=100-(32+30)

=100-62

=38

5.讨论,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汇报,进一步明确: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式题,先算括号内的乘除法,再算括号内的加减法,最后算括号外的运算。

6.教师指出:像这样的题目,计算时可以把括号内的两步计算省略一步,直接写出括号内的计算结果即可。教师在100-(32+30)外围画上虚框,表示计算时可以省略。

7.反馈练习(第1页做一做)

同桌同学每人选一题,先用铅笔在第一步运算的算式下画横线,再与同桌互相说一下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计算。集体订正。

三、巩固发展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2.判断下列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改正过来。(投影逐一出示)

72(6+32)72(6+32)72(6+32)

=7292=726+6=7212

=7218=12+6=5

=4=18

通过订正,强调:在计算时,除要注意运算顺序外,还要注意计算的准确性。

3.变式练习: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投影出示)

484+24

然后利用抽拉投影片在式子的不同部位加上括号,分别形成:

(484+2)4

48(4+2)4

48(4+24)

[通过变式练习,使同学们进一步强化三步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体会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什么?注意什么问题?

五、布置课堂作业:练习一第1题,左右两组中任选一组,课堂内完成。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四年级体育教案

    发布时间:2023-12-15

    学习阶段:水平二学习目标:在自主的练习中提高跳绳的成绩学习内容:游戏短绳重点:在合作中掌握短绳的技能难点:在合作中提高短绳技能学习步骤:一、有趣的小游戏教师活动:1.提出队列练习的要求2.组织队列练习.3.提出游戏练习的要求、讲解游戏的方法4.组织游戏学生活动:1.积极的投入到游戏中去.2.大胆的为...

  • w
    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

    发布时间:2024-02-07

    如果你对“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案”感兴趣,建议你看看这篇网络文章。在给学生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因此,教师最好能认真编写每个教案和课件,这样可以避免忽略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些可以供参考的建议和想法!...

  • w
    美术四年级教案范本

    发布时间:2024-03-14

    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与“美术四年级教案”相关的十个知识点。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教案是为推动教育现代化和终身教育提供的必要手段。我们致力于为您提供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资源!...

  • w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发布时间:2023-10-28

    这篇文章是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的内容,请相信您会从这篇文章中获得解决方案。教案和课件是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对待。教案是促进学生全面能力发展的有效方式。...

  • w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9篇)

    发布时间:2023-10-27

    您需要的“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分配律教案”已经准备就绪了。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只要我们老师在写的时候认真负责就可以了。 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案能够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良好互动。点击收藏按钮将此页面存储起来以便下次查看!...

  • w
    四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范例

    发布时间:2024-03-06

    每个老师都需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本学期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教案的具体实施是体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对于“四年级语文苏教版教案”相关的知识点小编为您推荐了这篇文章,建议你将这个链接分享给你身边的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它!...

  • w
    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

    发布时间:2024-01-11

    或许,通过阅读“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您可以找到一些答案。我们建议您收藏本网页,以便随时学习。在上课之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每位教师都必须撰写教案和课件,这是学科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 w
    四年级作文

    发布时间:2024-03-13

    今天,谭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这让我们非常震撼的故事。这个故事讲了主人公小女孩两岁的悦悦,在10月13日 广东佛山市被两辆汽车先后辗压三次,有18个目击者亲眼目睹这残忍一幕,却没有一个人向悦悦伸出援手,最后是一个捡破烂的老奶奶把悦悦扶起,送往医院。但是已经太迟了,在10月22日0点几分时悦悦离开了...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