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本节所讲的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一册的第25————26页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的教学内容。
2、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在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本单元前几课时已经基本上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性质,学习了表面积的计算,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这节课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认识体积公式的来源,掌握公式的意义和用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今后继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②能力目标:通过动手操作,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公式,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以及归纳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④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二、说教法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操作发现法、自学讨论法等方法有机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活动 ,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起来,由感知—到表象—再到本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丰富表象、提升经验、形成思考。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动态化,抽象的教学材料直观化,力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组合,促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索新知的学习进程。
三、说学法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一个有目的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为此,我十分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本节课中,我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为: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让他们在说一说、摆一摆、填一填、做一做、想一想等一系列活动中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我力求以"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发现结论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
四、说教学流程
教学时。我安排了情景引入。揭示课题,自主探究。推导公式,利用关系。类推公式,巩固练习。运用公式,全课总结。交流评价五个环节。
(一)、激情引趣。揭示课题。
首先,通过比较生活中一些物体的`大小,复习体积概念。
然后课件出示图,让学生说出他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并指出数一数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是由多少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体积就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
通过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达到课始趣生的效果。
(二)、自主探究。推导公式。
探究是数学学习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理念。引导学生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重难点,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首先组织学生进行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想一想",是让学生观察一组长方体,发现长。宽相等时高的值越大体积越大,高的值越小体积越小。接着。在观察第二。三组。再让学生自己叙说发现的问题。通过比较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关系。 由于受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制作水平的限制,要想让学生准备这些长方体是很困难的。因此,我在这里设计三组图演示,既减轻学生制作的困难,又直观、形象地认识了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第二个活动"做一做",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根据这一特点,先利用直观学具,引导学生进行直观操作、思考,并且将具体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地结合起来,然后逐步脱离操作直观,利用表象逐步抽象化。在活动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动手操作,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具体的过程是:
(1)每两人一组做实验并记录
请学生小组合作用12个相同的小正方体 (棱长1厘米 )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摆的时候思考:1、每排摆了几个?2、每层摆了几排?3、摆了几层?4。一共摆了多少个?5。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很快算出总个数?然后把数字记录在表格里面。
(2)研究数字间关系。
让学生观察、分组讨论:从这些数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①体积与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的关系。
长方体体积=每排个数×排数×层数
②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长方体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所含体积单位的个数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3)概括体积公式。
引导学生观看课件,由学生自己总结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 b 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可以写成V=a b h。进一步让学生在理解基础上记住了公式。指名说一说求长方体的体积。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
(三)。利用关系。类推公式。
根据长方体积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以及长方体练习题过渡到正方体,推出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吗?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用字母a表示棱长,V=a×a×a。也可以写成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不要误认为a与3相乘。写a3时3写在a的右上角要写小些。所以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一般写成:V=a3
这样的教学是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直接迁移过来,让学生独立地得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加强新旧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觉新知识不新,新知识不难,实现平稳过渡,使学生树立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信心,
(四)。巩固练习。运用公式。
练习是数学中教学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强学生的理解。使学生能正确运用公式。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
1、课本48页"练一练"的第一题,通过让学生完成看图求体积。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的关系。记住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填表。让学生综合运用长方体长、宽、高,体积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解决实际问题。我安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题目。目的是让学生用所学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游戏。通过课本48页第三题,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意义。
(五)。全课总结。交流评价
1、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
2、教师总结。
课堂总结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通过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及学生之间的评价使学生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得以提升。
目标
通过总复习中最后几道题的综合复习,检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解方程
1、完成教材第134页期末复习第28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解方程的依据。
2、解下列方程
x--=x++=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1、完成课本第134页期末复习第29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一练:
一块长方形铁皮,长28厘米,宽22厘米,在这块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铁盒,这个铁盒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三、复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完成教材第123页期末复习第30题。
(1)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说说的解题思路,如有错解,则分析错误原因。
2、练一练:
修路队第一天修路4/5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2/15千米,两天一共修路多少千米?
四、作业:
教材第134页期末复习第31题。
1.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或操作学具,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1.学生在低年级时虽然接触过正方体,但只是直观形象地认识。
2.多数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很薄弱。
3.部分学生在探究“面的大小关系”和“棱的长短关系”时,可能出现迷茫状况,需要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时,不断参与和观察学生活动情况,及时给予恰当的补充。
1.强调知识迁移。
让学生把学习长方体的特征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学习正方体的特征上来,使他们快速准确地达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学生利用认识长方体的已有经验,自主探索并归纳正方体面、棱和顶点的特征,体会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联系与区别,比较完整地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3.老师引导学生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整理成表格。
正方体,立体型,6面8顶12条棱;
12条棱,共一组,它们的长度都相等;
6个面都是正方形,它们的面积都相等。
教学目的:
通过观察和比较,使学生正确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
①盛有红色水的大玻璃杯一个,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沙土一堆;
②长方体、立方体积木各一块;
③体积是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各12块;
④用木条制成的1立方米的棱架一个;
⑤投影仪。
2、学生准备:12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如白色的奎逊耐木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来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体积单位。(板书:体积和体积单位)
二、新课
1、教学体积概念。
教师: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周长,什么叫面积,那么什么叫体积呢?让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大家要注意观察看谁观察得仔细,能发现新知识。
教师拿出盛有半杯红色水的玻璃杯和用绳子捆着的石头一块,用手提绳子将石头浸人玻璃杯的水中。
教师:注意观察放入石头后水面有什么变化。
教师将石头提起,再放入水中一次。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观察的结果。
学生:放入石头,水面上升。
教师:把石头放入水里后,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呢?
请几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石头占有一定的空间,放入水里后,使得石头和水所占的空间变大了,所以水面就上升了。
教师:我们再做一个实验,大家还要仔细观察,动脑筋思考。
教师把玻璃杯里的水倒掉,装入满满一杯沙子。然后把沙子倒出,放入一块长方体积木,请一位同学来再将沙子装入玻璃杯,然后让学生说出实验的结果。
学生:沙子多出来了。
教师: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沙子会多出来呢?
让几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概括。
教师:因为这块积木占有一定的空间,积木放到杯子里就占据了杯子的一部分空间,所以沙土就装不下了。
让学生理解了上述的话以后,教师再进一步讲解。
教师:所有的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比如教室占据了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又占据了教室里的一部分空间;课本、文具盒占据了书包里的一部分空间;等等。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11页中间的图:一个墨水盒,一个电冰箱和一只水果盒。
教师:观察这幅图,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大一些?哪一个物体所占的空间小一些?
指名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那么,这幅图里的三个物体,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大?哪个物体的体积最小?
让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要求:你能说出身边的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大,哪些物体的体积比较小吗?让几名学生说一说。
然后教师总结:物体所占的空间越大,它的体积就越大。这两堆木块的每一块都是同样大的,因此哪一堆的木块多,哪一堆占的空间就大,体积也就大。因此我们说,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教学体积的单位。
教师: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物体的体积,那么怎样计量体积呢?用什么计量单位呢?我们学习过计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计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谁能说一说常用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各有哪些?
指名让学生回答,教师把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分别板书在黑板的左侧,并分别标上长度单位、面积单位。
教师:同样,计量体积时要用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教师一边叙述,一边把体积单位板书在黑板的右侧,与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对应处,并标上体积单位。
教师:我们来看看这些体积单位的大小是怎样的。
教师让学生每人拿出一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用直尺量出它的棱长是多少。教师也举起一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
教师:大家手里拿着的都是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我们的手指头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
教师要求学生用自己手指比试一下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
接着,教师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教具。
教师:这是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谁知道它的体积是多少?(1立方分米。)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1立方分米。(用1立方分米教具与粉笔盒比较。)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比试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小。(用两手空抱拳,取1分米高度,其体积大约是1立方分米。)
教师拿出1立方米的棱架教具。
教师:这是棱长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1立方米。)对!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1立方米。
教师把棱架放到教室的一角,让学生看一看1立方米的体积有多大。
教师:1立方米的空间大约可以容纳8名小学生。
教师请8名学生钻进架子里,半蹲着,充满棱架。让全班同学体会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
教师小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和立方米。立方米是较大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是较小的体积单位。
教师:我们知道了常用的体积单位。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右图:
教师:右图中的长方体是由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它的体积是多少?
指名让学生回答。
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教科书第31页做一做第2题的图。
教师:这两个图形都是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谁能说出它们的体积各是多少?
让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图形的体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的第5题。
让学生拿出24个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长方体。摆完以后,请几名摆的长方体形状不同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所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教师提问。
教师:他们摆的长方体的长、宽、高一样吗?他们摆的长方体的体积是相同的吗?
(启发学生发现大家所摆出的长方体的形状不同,长、宽、高也就不同,但是体积都是相同的。)
教师再提问:这是为什么?(因为这些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所含有的体积单位是一样的。)
四、小结(略)
五、作业
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材29页30页。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其他一些常见多边形的特征,并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一次飞跃。对常见平面图形特征及其周长、面积计算方法的探索,既为进一步探索长方体、正方体这样的立体图形的特征以及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奠定了知识基础,同时也积累了探索的经验,准备了研究的方法。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以数学的眼光观察、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同时也能为进一步学习其它立体图形打好基础。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初步学会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若干个1立方厘米小正方块 学具准备: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16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体积单位,谁来说说什么是物体的体积?请同学们用合适的体积单位填空。
2、昨天的知识大家掌握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这些知识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相信同学们能运用手中的学具,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快乐合作,获得新知识。
二、民主导学
师:可见要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大家请看大屏幕,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学情欲设)
生
1、可以分割成以立方厘米的小块,看看一共有多少块,就有多少立方厘米。生
2、可以量一量。
生
3、这些方法都有局限性,我们可以像以前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想办法找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老师认为这个提议不错,你们认为呢?
师:谁来猜一猜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这个猜想对吗?我们来一起验证。好,请同学们看今天的第一个学习任务。任务呈现:
用一些体积是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不同长方体,并完成下表: 出示表格。学生四人一小组,每组一张表格。(厘米)宽(厘米)高(厘米)小正方体的数量 长方体的体积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4个不同的长方体,观察摆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把上面的表格填写完整。并在小组中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自主学习
学生活动,师巡视。展示交流
师:同学们摆出了许多不同的长方体,并且填好了表格。哪一组来汇报? 学生黑板前展示表格,并做详细汇报。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师: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呢?
师:通过观察比较,同学们有了很大的发现: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它的长、宽、高的乘积。(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任务
2、继续验证
课件出示: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摆出下面的长方体,各需要多少个?先想一想,再摆一摆。请一个同学上台操作。
1、长4厘米,宽1厘米,高1厘米。
2、长4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
3、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
师:这是三个不同的长方体,根据刚才的发现你能说出它们的体积吗?生回答:4×1×1=4立方厘米 4×3×1=12立方厘米 4×3×2=24立方厘米 师:那究竟对不对呢?让我们再来摆一摆。
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指名一生上台操作。师巡视。师:和我们之前的猜想一样吗?
师:根据刚才的验证,得出之前这个结论是正确的。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用V表示长方体的体积,用a、b、h分别表示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
V=abh 师:那如果再给你一个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一共要用多少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呢?出示例1 课件出示:
师:7×4×3=84立方厘米,所以它的体积就是84立方厘米。
师: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就是什么图形?你能直接写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汇报:
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在正方体中长,宽,高都相等,所以公式中长、宽、高都叫棱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变换后,虽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写出来不相同,但计算方法的实质是一样的,都是长×宽×高。课件出示正方体,出示公式。
师: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也可以用字母来表示。但用字母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还有一些特殊的地方,书上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请大家打开课本看一看。学生阅读课本。课件出示
正方体的体积:V=a³
师:写的时候,3要写在a的右上角,并且要写的小一些。小训练:完成例2,在练习本上完成,集体订正。
三、巩固应用,1、口答题
2、判断题
3、解答题
四、拓展延伸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生活中运用的很多,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呢? 出示:
品名:正方体收纳凳
尺寸:30×30×30 材质:涤纶+PP不织布+纤维板
颜色:黑白
师:你能看懂这个说明书吗?
师:如果要往这里放一个长40cm宽20cm高10cm的玩具箱,能放入到收纳凳里吗? 师:看来不能光比较体积的大小,还要联系实际情况,看看长宽高是否都符合要求。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你都有哪些收获?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统一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一步认识两种几何体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会应用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统一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让学生知道我国古代数学家在两千多年前就掌握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勇超先贤的信心和决心。重点难点:
掌握并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布置要求,引导预学
1、计算下面物体的体积。
二、预习反馈,诊断查学
课中进行预习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
三、目标引领,探究导学
(一)、以史料引入新课
1.古代数学家求长方体体积的方法.
课件展示:西汉末年我国古代数学家编撰了一本不朽的传世名著《九章算术》.这本书共九章,其中一章叫商功章,它收集的都是一些有关体积计算的问题.书中是这样叙述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方自乘,以高乘之即积尺.”就是说,先用边长乘边长得底面积,再乘高就得到长方体的体积. 2.提出探究性问题.
(1)看完这段叙述,你想到什么?
(2)这段文字中描述的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底面积指的是哪一个面的面积?
(3)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它与我们今天掌握的计算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4)怎样将这个长方体变成一个最大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怎样计算?
(二)、推导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 1.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让每个学生先独立思考上面4个问题,然后讨论(或同桌或小组)最后全班讨论、交流、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1)第(1)个问题是开放的,学生的回答会是多角度的.如,有的会从数学本身的角度出发,想到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有的会感受到数学是一种悠久的文化;有的会感受到数学是有的会仰慕祖先的睿智,从而激发自己努力寻探数学宝库的信心等等。(2)弄清“底面”、“底面积”的含义.
当学生知道图中长方体的特征之一是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后,让他们指出图中哪一个面是底面,说说这个底面积怎样求.学生回答后,课件将这个底面涂上颜色.并标上底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积=长×宽=边长×边长.
告诉学生,一个长方体的6个面中,任何一个面都可以做底面,不一定要以水平放置的面做底面.应根据问题中的需要来决定,哪一个面利于问题的解决,就确定那个面为底面.(3)推出长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提问:“你们掌握的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再问:“古代数学家是怎样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学生回答后在上面计算公式的下方对着写: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引导学生对照两个公式,找出它们的异同点及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古人和今人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方法是一致的,两个公式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 =底面积×高 2.推出正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1)课件展示学生讨论前面第(4)个探究性问题的答案:将长方体的高减少到和底面边长相等时,这个长方体就变成了一个最大的正方体.
(2)让学生说出这个正方体的底面(课件随即涂上颜色),然后推出这个正方体体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 ↓
= 底面积 × 高
3.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统一的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教师指着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提问:“这两个公式能统一起来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写上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的统一公式,并用字母表示出来.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三)、应用统一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1.做书上“练一练”第1、2题。
学生独立作业,对正时用课件显示答案.提醒学生正确书写体积单位“立方厘米”。
2、练习六第4题
结合教室实物讲解占地面积的含义后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六第5题
课件展示:什么叫“横截面”?
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一个长方体,所得的截面叫横截面,这个横截面的形状大小与底面是相同的。
学生在理解了什么是“横截面”后,让其独立完成第5题。
4、练习六第8题
课件展示题意:一个长方形的操场──在上面铺上10厘米厚的三合土形成一个扁扁的长方体情境──再铺上4厘米厚的煤渣形成一个更薄一些的长方体的情境。课件展示后让学生独立作业,集体订正。
四、巩固练习,反馈练学 A类练习:
1、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分米,宽是6分米,高是5分米,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
2、一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15平方米,高是7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3、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16平方米,高是9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
4、把一瓶1500毫升的果汁倒进一只底面边长是10厘米的方杯,方杯内果汁高()厘米。
5、计算下列形体的体积。
(1)长方体长9米,宽和高都是4米。(2)正方体的底面积是36平方厘米。B类练习:
1、棱长11分米的正方体占地面积是多大?所占空间多大?
2、张明把一个石块浸没在有水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的玻璃容器中,容器中的水面由原来的高6厘米上升到高8厘米,这个石块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棱长是9分米的正方体水池,水面低于池口3分米,水的容量是多少升?
4、把一根长6米的长方体木料截成相等的两段,表面积增加了16平方分米,每段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C类练习:
书第29页“思考题”。
五、课堂总结,拓展思学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受到了那些启发?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立方体的特征,进一步理解表面积、体积(容积)的意义。
2、进一步认识体积(容积)单位,以及这些单位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
3、能比较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并能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体积(容积)单位间的进率,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化聚;熟练地计算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容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概念
1、长方体的特征和立方体的特征。
2、体积、容积、体积单位以及进率和化聚、容积单位以及进率和化聚。
3、长方体和立方体的棱长和的计算方法。
4、表面积、长方体和立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5、长方体和立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判断题
(1)计算容积或体积都是从容器外面量长、宽、高。()
(2)冰箱的容积就是冰箱的体积。()
(3)游泳池注满水,水的体积就是游泳池的容积。()
(4)钢笔吸一次墨水,大约能吸1至2升墨水。()
2、在括号里填数。
820立方分米=()立方米
10.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7.5立方分米=()升=()毫升
3090毫升=()生=()立方分米
0.14立方米=()立方分米=()升
3、求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书上27页3、4
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4、解答实际问题。
(1)一个长方体木箱,长1.2米,宽0.8米,高0.5米。做这个木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木板?
(2)一种立方体硬纸盒,棱长6厘米。做2000个这样的硬纸盒,至少
教学过程
备注
要用纸板多少平方米?
(3)一个长方体玻璃缸,底面积是32平方分米,水面高5分米。这个玻璃缸能盛水多少升?
(4)用铁皮做一个长6分米,宽5分米,高4分米没盖的长方体水槽,至少需要多少铁皮?这个水槽能盛水多少升?
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说出解题思路。
三、学生总结
四、完成作业本
课后反思: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学习新知,学生在合作中交流,理解题意。其次我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采用分层训练,形式多样,力求在练习过程中,既巩固新知,又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页至第34页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六第1题至第3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
2.根据长方体展开图,能说出每个面的长、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我探索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况能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的关系。
媒体准备
课件、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剪刀、牙膏盒。
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重建表象
师: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谁来说说长方体、正方体有哪些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正方体6个面都是完全相等的正方形……)
二、实物导入、揭示课题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长方体、正方体纸盒(如牙膏盒、粉笔盒等),工人师傅在制作这些纸盒时至少要用多少纸板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提问:当你看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三、演示操作、建立概念
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表面积。
大家拿出长方体纸盒摸一摸,你能摸到几个面?(6个)
师:把这个长方体的纸盒沿着棱剪开是什么形状的呢?大家想看看吗?教师示范操作。
沿着棱把长方体展开,你有什么发现?
1、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2、长方体的外表展开后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
在标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
2.初步认识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师出示正方体粉笔盒实物图,把剪好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展示给学生看,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谁知道什么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课件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四、学习新知,探索规律
1、明确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的关系
问:既然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那么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同学们观察长方体然后讨论: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2、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件,师:做这样一个牙膏盒至少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什么呢?(求牙膏盒的表面积)
请大家独立完成,如有困难可合作完成。
找学生把不同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并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哪个面的面积?
比较几种方法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出示: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 +长×高 +宽×高)×2
小结:我们在求长方体的表面积时,一定要求6个面的面积,方法有多种,用喜欢方法做就可以了。
师:要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我们必须知道它的什么?(长、宽、高)
五、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如右图),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引导学生求微波炉包装的面积,实际上是求包装盒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大家注意到“至少”二字了吗?谁能说说为什么要加上这两个字?
(做纸板箱的时候要有粘合处,这里的“至少”指的是粘合处不算,就光算六个面的面积之和就好了。)
2、亮亮家要给一个长0.75米,宽0.5米,高1.6米的简易衣柜换布罩(如右图,没有底面)至少需要用布多少平方米?
六、课堂小结 想象延伸
小结: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采取正确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比如说有的时候需要求6个面,有的时候只要求5个面、甚至只要求其中的4个面。
板书设计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上、下:长×宽
前、后:长×高
左、右:宽×高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8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实物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含义,在操作、理解的基础上初步学会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操作和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表面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请大家观察信息窗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看到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我想知道这两个盒子民开各是什么形状?我想知道盒子展开后6个面共多少平方厘米?等等)
二、探究研讨、学习新知
1、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盒子,将它的6个面展开,看看各是什么形状?
[学生动力操作,提示学生对照实物,并充分发挥想象来完成。]
注意展开前长方体纸盒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筻于对照,可以在展开前的每个面上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请大家试试看。(选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纸盒展开图巾在黑板上。用课件进一步动态展示长方体的展开过程。)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
展开的这个图形的所有面的大小就是盒子的表面积。通过观察课件和动手操作实物模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吗?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2、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怎样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请你借助长方体模型,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完成后,在小组内互相交流方法。
[学生测量、计算、小组交流。教师要关注学生对算式的解释和对表面积认识的深度。]
[全班交流。]
可能的方法
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
65+63+53+63+65+53
解法(二):652+632+532
解法(三):因为长方体6个面中分别有3组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所以是先算出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
(65+63+53)2
[学生评议,注意学生选择能力的培养]
刚才几位同学想到了多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我们会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了,那么正方体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尝试计算,注意引导学生用合理方法求出正方体的表面积]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自主练习1、2、3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课堂总结,谈一谈自己的收获,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8月26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换算。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数的整除,掌握有关概念;进一步掌握分数的一些概念,能应用分数的一些概念进行约分和把分数化成小数。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有关概念正确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整除的有关概念,并能应用有关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的模型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题
二、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三、复习数的整除
四、复习分数
1、直接引入: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
复习数的整除及分数的一些概念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各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图形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2、表面积和体积
问: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分别如何计算?什么是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如何计算?体积和容积又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何时求一个物体的面积、体积、容积?
3、完成书本练习1、2、3
1、整理概念
问:什么是数的整除?ab=c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说这个算式整除?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问:什么叫质数?你能说出几个质数吗?
什么是合数?你能说出几个合数吗?
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有什么关系?
如果将自然数按照约数的个数的分类可以怎么分?
问:质数、互质数、质因数有什么区别?
2、做第4题
1、复习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请你举一个分数,并说一下表示什么意思?
问: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有哪些应用?
2、什么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
怎样把分子比分母大的分数化成带分数?
3、做第5、6题
4、复习除法与分数的关系
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怎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
5、做第7题
6、作业
说明长方体表面积的两种方法
搞清谁能整除谁?谁能被谁整除?
两种意思
课后感受
学生对于整除的很多概念都遗忘较多,重点可放在概念之间的联系上。
授课日期9月2日
教案(序号2)
课题
复习分数加、减法和应用题
课型
1
本课题教时数:1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8月27日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地进行加、减两步以上的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进一步理解分数的一些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地进行加、减两步以上的简便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揭题
二、复习分数加、减法
三、复习应用题
四、作业
1、引入:复习分数加、减法及简便计算
复习分数应用题
1、复习计算法则
(1)出示习题
问:分数的加、减法要怎样计算?
(2)做书本练习第8题。
2、复习分数简便计算
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简便计算?
完成书本练习第9题。
3、小结
能用简便方法的计算题尽量用简便方法。
(1)题目:期初复习第11题
学生读题,比较两个问题的不同点,在列式的时候该注意些什么?分别把谁看作除数?
(2)看情况补充例题
期初复习第9、12题
分两种情况:
同分母--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通分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情况。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样,都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来计算结果。
课后感受
简便运算仍然是学生一直要做错的题型,说说容易,做做常有问题。
授课日期9月3日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2-24
关于“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大家一定要深入了解,下面我们为您进行解说。每位教师为了授课效果都需要编写教案和课件,只要我们的老师在撰写时认真负责,就能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教案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方式。如果您在阅读本文时感到满意和获益,这也是我最大的梦想!...
发布时间:2024-03-19
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教案课件,但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可以的。 教案课件会对老师在课堂上的表现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您是否好奇“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的故事 接下来请阅读,感谢您的鼓励和支持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被更多人分享!...
发布时间:2024-05-22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长方体表面积》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 篇1 教学内容: 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目标: 1.利用...
发布时间:2023-12-23
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编写教案和课件,只要我们的教师在编写时认真负责,就能够上好课。上课时,老师需要按照教案和课件来实施教学。今天,栏目小编分享了一篇在网络上选出的“长方体的表面积课件”的文章,请您收藏这个页面和网站,以便随时查看!...
发布时间:2024-03-30
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在准备教案课件。制定好教案有助于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满意度,如何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你整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课件”类内容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示,以下资料仅供参考希望大家注意查阅!...
发布时间:2023-11-28
今天栏目小编要向大家介绍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老师需要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来授课,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准备教案课件。在上课时,老师需要以教案课件为基础进行教学。每个人都有责任成为更好的自己!...
发布时间:2024-01-29
建昌中学第四届体育艺术节活动策划为促进我校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师生的课外生活,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提供展示体育艺术才华的舞台,现决定在12月份举行第四届体育艺术节,本届活动的主题是“我参与,我快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组委会组长:朱春平副组长:周云峰吴金贤周小平组员:丁金亮、陈伟华...
发布时间:2024-01-07
在一个黑暗的时代,地球文明中的一个女人拿起了一根火柴,点燃了一堆篝火来寻找温暖和光明;而在这个森林深处的某一个角落有着另一个文明,这个文明正苦于挣扎,同样也在寻找着属于它们的光明和希望。而这束光,在一时刻同时成为了这两个文明的希望之光。前者等待着后者来拯救自己,而后者也派出了自己的“使者”来追寻这束...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