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马的课件(模板十二篇)

马的课件(模板十二篇)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2-05

马的课件(模板十二篇)

2024-02-05 14:45:08

【#实用文# #马的课件(模板十二篇)#】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马的课件”经验分享。为了让教学更加顺利,老师在准备教案课件时需要更加完善的设计。教案是有效管理知识传授过程的工具。建议您将本页收藏,以备后续查阅!

马的课件 篇1

教案描述

《香菱学诗》选自《红楼梦》,小说详细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并苦心写诗的经过。教学本文,力求从内容、写法两方面突破。

内容上,着重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既要考虑到香菱的“苦志”,也要考虑到黛玉的深厚学识和教育艺术,同时也要联系大观园优越宽松的环境。联类引申,联系实际,思考香菱学诗会对中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帮助。体味作者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倾注的思想感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写法上,通过涵咏品味描写香菱的有关语句,引导学生体会细节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通过揣摩宝钗、宝玉的话,理解侧面烘托的表达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生字词,丰富语言积累。

⑵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

2、能力目标:

⑴讨论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⑵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学习精神,好学、乐学、善学、苦学。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探讨怎样的诗算是一首好诗。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启示。

教学方法

1、讨论法。

2、跳读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简介香菱身世:

小说中出场最早的薄命女,自幼被拐,十几岁时被呆霸王薛蟠强买为妾;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就更为不堪,很快就被折磨致死了。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知道这首判词说的就是香菱。

和本文相关联的故事情节:

香菱被人贩子卖与呆霸王薛蟠为妾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国府的梨香院。平日里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环境的变化激发了香菱学写诗的愿望,宝钗笑她是“得陇望蜀”,劝她“且缓一缓”,可她急切得很,于是去找黛玉。课文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二、积累

腻烦

诌(zhōu):编造。

怔怔(zhèng):形容发愣的样子。

笑吟吟:形容微笑的样子。

茶饭无心:没有心思饮食。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不知疲倦。

挖心搜胆:形容挖苦心思,想尽一切办法。

精血诚聚:形容非常刻苦用心。

大观园、潇湘馆、衡芜苑、怡红院、藕香榭

建安七子、竹林七贤、王维、杜甫、李白、陆游

三、研习课文

1、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香菱学诗的情节。

⑴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让学生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香菱学诗可分三个步骤:先是拜黛玉为师,并在黛玉的指导下细细品味王维诗;其次是一边读杜甫诗,一边尝试作诗;其三是经历了两次失败,终于成功。

如“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她数次睡觉,她也不睡。”“如此茶饭无心,坐卧不定。”“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至三更以后上床卧,两眼鳏鳏,直到五更方才朦胧睡去了。”

⑵分析林黛玉的教学方式。

⑶香菱的个人资质和大观园的美丽环境。

2、你认为怎样的诗算是一首好诗?

比较分析香菱写的三首诗。第三首是: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简析:她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如果说离愁,思绪这种深沉的感情,在第一首是肤泛的,在第二首是游离的,到第三首就变成实在的,意趣真切,余韵悠长。

四、延伸

香菱学诗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做有心人,提高兴趣;

拜师请教,潜心钻研;

大胆创作,敢于想象;

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总结:香菱学诗的过程,可用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古今成就大事业者所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来概括: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蓦然回首,那人在灯火阑珊处。”

五、作业

1、曹雪芹为什么要津津乐道地描写香菱学诗?

2、试着分析一下林黛玉在本文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马的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难点

1、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2、难点:

体会古诗蕴含的情感;“篱、疏”的识记,“追、烧”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想象体会、编故事。

教学准备

投影仪、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正音。

2、个别读,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五、畅谈发现

1、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有什么要对小草说的吗?

3、小结:

小草虽然毫不起眼,但是它有着多么顽强的生命力呀!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自主试写“未、店、枯、荣、菜”,评价再写。

3、教师指导书写“追、烧”。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词语:

枯木逢春枯树光荣

2、听写:

未来追赶枯树烧火光荣洗菜青菜店门

3、背诵古诗《草》。

4、我们接着来学习另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介绍杨万里。

二、自由朗读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1、个别读:

正音。

2、个别读:

比比谁读得好。

3、小组齐读。

4、组内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

疏疏、未、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1、认读生字:

住宿徐徐篱笆稀疏未来

2、赛读古诗:

师读──生读──小组读

五、畅谈发现

1、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

2、你对春天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3、小结:

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六、比赛背诵

七、指导书写

1、观察字型及结构特点。

2、教师指导书写:

徐宿

3、学生抄写生字。

八、迁移使用

拓展想象读了《宿新市徐公店》,看了插图,我能编个故事。

教师作业布置:

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

课后反思

古诗教学重在入情入境赏读,不在解释词句的意思。

第一首古诗首先以问题带学生入境,通过看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小草生命力的顽强,再在学生的自读自悟、组内讨论、全班交流中入情。朗读从读通──读懂──读美──背诵体现层次的递进性,特别是背诵这一环节,用口语交际情景表演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兴趣浓,课堂气氛活跃,效果显然是一举多得。

绘画是低段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第二则古诗意境优美,画面生动,让学生给诗配画,把古诗教学形象化生动化了。在赏读环节上设计了让学生给课件配乐朗诵,让学生对诗歌的节奏、韵律、快慢、语调、情趣等有了充分的练习,学生喜欢。

马的课件 篇3

师: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

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旬,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旬。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

(1)积累词语:

马的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书信的写法,继续完成词语、名言警句和文学常识的积累。

⑵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品味语言的深刻含义。

⑶体会作者匠心独运的行文思路,了解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这种写法的好处。

2、过程与方法:

⑴倡导学生课前查找相关资料,收集生活中和文学作品中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

⑵课堂中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以读为本,在读中感知内容要点,领悟故事寓意。

⑶鼓励学生能提出自己的心得、看法、疑问,尤其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多角度的阅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了解“爱情的真谛,感受伟大爱情的美好”。

⑵进行爱情教育,帮助学生走好青春第一步,正确把握萌动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利用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一次爱情教育,让学生明白只有懂得爱的真谛,才会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教学难点

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教学准备

1、查找关于作者苏霍姆林斯基的介绍;

2、搜集有关爱情的名言警句、诗词、歌曲、故事、影视片断;

3、可以向身边的长辈询问他们的爱情观是什么。

教学方法

文献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多媒体播放“泰坦尼克号”主题曲、经典画面。)

人类自有史以来,爱情一直被传唱不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关于爱情的成语;牛郎织女、天仙配,这是关于爱情的传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是关于爱情的诗句;还有爱情的俗语: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同学们,人在花季,多彩的心事正困扰着你,那些令人魂牵梦萦的情思正等着你长大,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

2、学生讲述生活中或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爱情故事:

如:

4、问一问,爸爸妈妈的爱情观;说一说,爸爸妈妈的爱情故事。

八、扩充阅读

老师深情讲述:(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最浪漫的事》。)

爱情,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爱情的真谛,我们再读下面一篇文章:

三个故事很复杂,其实也很简单。爱情是什么?朋友给我讲了这样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很凄美:在医院病房的一隅,躺着一位奄奄一息的病人,在世间弥留的最后一刻,他把苍老的手伸给浊泪涟涟的老妻,感谢他半个世纪以来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他深知自己不久就要踏上黄泉之路了,为了报答他的真情,也为了安抚自己的心灵,他决定告诉她一个深埋在心底的秘密。但是,没等他把这个秘密说出口,他的老妻就把手轻轻按到了他的嘴上,她说:“我不需要听什么爱的秘密,在我看来,最大的爱的秘密就是我们在茫茫人海中相识、相爱,手牵着手一道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丈夫感动得涌出了热泪,最后带着那永远的秘密平静地离开了人间。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很久以前。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结果可想而知,洼地的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喜欢的一样东西。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在那次水患中惟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朋友讲的第三个故事是一家电视台的综艺游戏节目──摸手认妻。这个游戏由6对夫妻参加,要求把6位男士的眼睛蒙上,让他们依次去摸6位女士的手,从而摸出自己的妻子。前3位都摸错了,惹得现场观众哈哈大笑。第四位上场了,主持人依然是一丝不苟地将那位男士双眼蒙上,接着原地转了三圈,同时又示意六位女士互相调了一下位置,过后搀着那位男士来到一字排开的六位女士面前说:开始。那位男士伸出手抓住第一位女士的手,也就三四秒的时间,对身边的主持人说这不是我的妻子,接着摸第二位女士,当他抓住第二位女士的手后,比第一次时间稍长一点,大概有十来秒时间,他对主持人说,“她是我妻子。”说后,主持人将那位男士眼睛上的纱布去掉,这期间,现场的观众已经向这位男土报以热烈的掌声了。无疑这位男土猜对了。主持人不失时机地问那位男土:“你摸得这么准,其中有什么秘密?”那位男士对着话筒,郑重其事地说:“没有什么秘密,我凭的是手感,是结婚十多年来培养出来的手感。”这时画面上出现了那位男士妻子的脸,此时那位幸福的妻子已是热泪滚滚。

“爱你一生一世足矣,我想,这就是爱情。”朋友最后说道。

九、讨论早恋现象

同学们至此应该明白了,爱情是人类最炽热的情感,最美好的情愫,每个人都渴望幸福,向往爱情。然而过早摘取爱情的果实,我们能收获甜美吗?可以就早恋现象谈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自由讨论、交流。

老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小结:早恋如同一枚青橄榄,品尝到的只是羞涩,要想收获甜美,那就等着成熟的时候再品尝。只有以高尚的人品、成功的事业乃至雄厚的经济作为基石,才能达到美好圣洁的爱情殿堂。

十、课堂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童话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的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审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受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十一、布置作业

1、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根据自己的理解,你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说说什么是爱情。可以是一句箴言,也可以是一段随笔,更可以是一篇文章。

2、收看古今中外的经典爱情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魂断蓝桥》《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廊桥遗梦》《乱世佳人》等等。

板书设计

第一次:爱情

致女儿的信第二次:忠诚美和力量(人性的光辉)

第三次:心灵的追念

马的课件 篇5

四年级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比较弱,初读课文后,我着重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课文,并通过练习告诉学生如何抓课文重点。学生标画感悟之后在交流中让学生深入挖掘聋哑青年形象。并了解青年学画,做画过程。通过入情入境地朗读,引导学生领悟:青年人虽然聋哑但专注勤奋,这是他的画赢得大家齐声赞叹的原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我对以下两点处理比较满意:

1、理解“忘我的境界”:

那位青年人看鱼如醉如痴,忘却了周围的一切,从而引出“忘我的境界”。再让学生联系后文青年的看鱼表现,从四个“忘了”感悟青年的“忘我”,这样对“忘我的境界”一词的理解就不空洞了。而且学生还自然地想到了胸有成竹,鱼先游到了青年的心里。难点迎刃而解。

2、青年画鱼“工笔细描”“挥笔速写”从句中找答案:

教师范读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朗读热情,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本堂课最后环节学生想象练笔没有来得及进行。

马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知识,并在实践中理解“引力”一词。

教学重点

通过桃子落地的事,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让他们爱科学、学科学。

教学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理解“地心引力”一词。

教具、课件磁铁、金属片、地球仪、立体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生字,正确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地心引力”的科学常识。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1、老师将自己的手贴在黑板上,用粉笔勾勒出手的轮廓。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小手也画在黑板上?”

师指着黑板上的小手问:“这些小手都能做些什么呢?”(生自由回答)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学习一双特殊的手──(师板书:地球爷爷的手)

“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它能做什么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2、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交流收获。(教师鼓励学生说认识的字、词、句,也可以谈自己的新发现。)

4、教师检查字词情况:利用小组比赛形式。

三、读中生思、读中感悟

1、同学们刚才谈了自己的收获。老师相信,只要再认真读,你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老师看看谁又有了新收获?(鼓励学生再次朗读)

2、讨论交流,领会文本。

⑴地球爷爷的手看得见吗?

⑵地球爷爷的手指的是什么?

⑶借助实验,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地心引力”。

3、实践活动:

⑴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领取磁铁、金属片。

⑵小组实验:请你拿着金属片慢慢靠近磁铁,你会发现什么?(通过实验让学生理解“引力”)

4、在课文里,找出“地心引力”的例子。

地球爷爷就是靠“地心引力”来给小兔和小猴摘桃子的。我们地球爷爷的心脏就像这些磁铁一样具有引力,而且它的引力要比磁铁的不知大多少,能吸引住地球上的一切,它的这种引力就叫“地心引力”。现在你们能明白为什么纸飞机不管多轻,最后总是会掉下来了吗?(板书:地心引力)

5、演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的动画。

四、拓展与巩固

1、你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有“手”──也就是“地心引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师生共同评议。)

2、展示:我们的地球爷爷,它用那双有着很大很大力气的“手”──“地心引力”,牢牢地抓住了地球上的一切。看──(在地球仪上粘贴高楼、人等立体模型。)大家想想:如果地球爷爷没有“手”了,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自由想像说。)

五、作业设计

1、努力把课文读得更好。朗读全文给家人听,说说自己学到的新知识。

2、找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刊读一读,并带到学校来和同学交换着读,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指导写字,分角色朗读课文,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交流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通过咱们帮助小兔、小猴的忙,咱们从中知道了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它的手就是“地心引力”

1、汇报、交流。

2、小组擂台赛:谁还知道有关地球爷爷的知识。(鼓励学生说说自己了解或感觉到的地心引力。)

二、趣味朗读,深入领会

1、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角色,自己读一读,注意读出角色的语气。

如:小猴子──欢快、有礼貌、奇怪;

小兔──有礼貌、惊奇;

猴爸爸──慈祥、和蔼;

地球爷爷──稳重、有力。

2、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

3、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写字指导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字,数数它们的笔画及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教师范写,学生评价。

3、学生描红,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四、拓展实践

试验:

跳一跳,看自己能跳多高。课件播放宇航员在月球上“跳”的画面,讨论:在月球上为什么宇航员能跳这么高呢?

马的课件 篇7

课文简析

这是“朦胧诗”的一首重要诗作。它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现实与理想的背离,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它以情境的变换来丰富“星星”的意象和深化追求光明的主题,这正如音乐中主题与变奏的关系,因而是一首名副其实的“星星变奏曲”。全诗意象丰富,构成理想与现实的相互反衬,意境幽深而又冷峻。情感强烈而又含蓄。这首诗的深刻主题和“朦胧”风格,是与它的创作背景和反映的社会时代状况分不开的。

创意说明

这首诗的学习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在两个诗节的比较中感受朦胧诗意象化、象征化、立体化和隐喻性的特点,通过语言、句式,内容的比较领会诗人的理想。

教学预设

一、整体感知

1、读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觉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

2、出示创作背景资料:

江河,原名于友泽,1949年生,北京人。1968年高中毕业。1980年在《上海文学》发表处女作《星星变奏曲》,著有诗集《从这里开始》《太阳和他的反光》等,是新时期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他在诗作当中灌注了厚重的历史感,以《纪念碑》等政治抒情诗和古代神话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他的《星星变奏曲》是新时期的“火把”,却更感受着时代的脉搏,它是真正的对于光明的呼唤。

二、引领发现

1、作者的这种感情,在第一节诗中是通过哪些意象来体现的?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2、品味词句:

⑴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⑵“鸟落满枝头”与“星星落满天空”的联想与类比,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⑶“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与“一团团白丁香胧胧”这两句诗在语意上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3、有感情朗读:

读出一系列美好的意象,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一个如夏夜般柔软的世界,一个像春天般温馨迷人的世界。

三、比较探究

1、自主阅读第二节诗,探究一下,第二节与第一节有什么变化?

句式由肯定变为否定。

内容由对光明的向往转向对现实的否定。

情境有温馨美好转向寒冷严酷。

2、这些“变奏“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如:寂寞地燃烧颤抖地星星瘦小的星……

四、提升领悟

思考:诗中的星星象征着什么?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内心怎样的渴望?

马的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议论文的常识;

4、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整体上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比较两篇短文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在自读中质疑、提问、主动探究;强调学生在比较阅读和拓展学习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时数

总计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谈读书》课文内容理解。

一、导入:名言导入

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知道是谁说的吗?(培根)而知识又从何而来?现在我们看看,在《谈读书》一文中,培根给我们谈了些什么?

二、课文研讨:整体把握《谈读书》内容理解

这篇随笔的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但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就是一个观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的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读书的好处。而后从反面指出读书中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第二,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指出读书要仔细思考,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主张对不同的书采用不同的读法,或选读,或浏览,或通读,或精读,有的书可只读摘要。在分析读书、讨论和作文的不同作用后,提倡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第三,从“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先说明各种学科的书籍,阅读后都有塑造性格的作用;再说明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三、再读课文,研究本文的写法特点

培根是著名的散文家,他的随笔对英国以至世界影响都很大。培根的随笔,风格平易流畅,笔法灵活,语言警辟。全文好似一篇谈话,富于针对性,是一位洞察世事人情的饱学之士,对世人的谆谆告诫。

作者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来说明读书对人的天赋的作用。这样写,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作者运用排比说理。例如,“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又如,“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这样写,所说的道理十分显豁,读起来富于气势,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

作者运用对比说理。正面说了以后,再从反面来说,使说理更加全面、有力。例如,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的目的,接着又从反面说了读书的三种偏向。又如,文章的最后一个层次,先从正面说读书可以塑造人的性格,又从反面说读书可以弥补性格、精神上的缺陷。

四、用同样的方法,自学课文《不求甚解》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不求甚解》,作业练习。

一、导入新课

二、课文研讨:整体把握《不求甚解》内容理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

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在第二段,从“不求甚解”的出处入手,说明人们曲解了“不求甚解”的意思。陶渊明的读书态度是正确的,值得我们学习。

第三段,全面分析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首先,要养成“好读书”这个习惯。只有“好读书”,才能谈到“求甚解”这个问题。其次,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而“会意”十分不易。所以陶渊明每有“会意”,就十分高兴。

第四段,说明因为“会意”不易,所以陶渊明只好说“不求甚解”。指出“不求甚解”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虚心,因为书不一定都能读懂,就承认“不求甚解”。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固执一点,而是了解大意。

第五段,提倡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以普列汉诺夫为例,他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今天我们读经典著作,一定要虚心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

第六段,介绍古人就是以“不求甚解”态度读书的。举了诸葛亮的例子。诸葛亮读书是“观其大略”,比徐庶等人“多于精熟”高明,知识面更广,了解问题更全面。

第七段,全面解释“不求甚解”,从反面说,“不求甚解”不是马马虎虎,很不认真。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

第八段,紧接上一段的意思,说明陆象山的语录的意思,也是不因小失大,与“不求甚解”的意思相似。

最后一段,强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因为书籍不是一下子就能读懂的。

总之,这篇杂文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面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三、课后问题探究

2~1、观点:读书能够塑造人的性格。用归纳法证明观点。先列举六门学科的作用,最后加以归纳。

2~2、观点: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用比喻证明观点。

4、《谈读书》中名言警句迭出,让学生积累下来,好处多多。这些名言警句一般都没有进行论证,但都是从生活中来的,着实可信。

四、小结

五、作业练习

1、本文生字词听写积累。

2、加横线的字注音,再解释词语。

狡黠():

滞碍():

文采藻饰):

吹毛求疵():

3、摘抄《谈读书》一文中你最喜爱的名言警句,并试着给它配上一两个论据。

马的课件 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等4个生字,会写“乞、巧”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的含义,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

2、板书课题,理解“乞巧”。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宵”。

3、读出古诗的韵味。

三、再读感悟,品味诗意

小组合作,自读自悟,然后交流。

四、识字写字

1、仔细观察字形。

2、范写“乞、宵”,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乞巧》。

2、听写生字。

3、讲述《嫦娥》的故事。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质疑问难。

3、小组合作理解古诗。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三、背诵古诗,学生展看比赛

四、识写生字

1、认读生字。

2、指导书写“屏”字。

五、拓展练习

请用“广寒宫、嫦娥、神舟五号”编写一个想象故事。

马的课件 篇10

采用实测的单多普勒雷达速度资料,通过对比分析,重点讨论了非均匀分布VAD计算方法和均匀分布VAD计算方法的`异同,以了解非均匀分布VAD计算方法业务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多普勒速度场缺测值较少情况下,两者计算结果接近;在多普勒速度场缺测值较多时,两者计算的平均风向和风速有较大的差别,均匀分布VAD计算的风速偏小,而非均匀分布VAD计算结果比较合理.

作 者:杜晓勇 张鹏 胡明宝  作者单位: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江苏,南京,211101 刊 名: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TIC EI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3(3) 分类号:P412.25 关键词:多普勒速度   风场反演   VAD技术  

马的课件 篇11

1、学会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镇早晨的特点。

一、联系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早晨几点到学校?每天上学的路上,都能听到些什么声音?看到些什么景象?

总结:这些都是我们北方地区早晨特有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领略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早晨。(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猜这篇课文会写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范读课文,听读识字,初步领略课文内容。

1、放伴奏带,范读课文。

2、你觉得小镇怎么样?有什么特点?

3、愿意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吗?那就读一读吧!你们觉得怎么读好呢?给自己提提要求。

4、教师巡视,随时指导学生的读书习惯,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教给学法。

1、仔细读读这一段,想想从哪儿能体会到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为什么你能体会到小镇早晨恬静的特点?

怎样读才能把小镇早晨的安静表达出来?怎样能读好?

四、自主选择,小组合作学习3、4自然段。

1、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教师巡视指导过程中,注意随时树立榜样,教给合作方法。

五、总结,合作读全文,升华对课文的领悟。

同学们刚才游览了小镇的早晨,淡淡的霞光,净得透明的小河,热闹的街市,忙碌的人群,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多美的小镇的早晨!我们合作来表达对小镇的赞美之情吧。

五、布置作业。

1、抄一抄,写一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自己的语言,丰富词汇。

2、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齐读课题《小镇的早晨》。

学生谈听读后的感受。

说一说。(轻声读)指名读,评一评再读。听老师读一读,谈体会。再自己试一试。齐读有关句子。

2、回顾学法,加以总结。读一读课文,画一画重点词语,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三段、第四段。

3、展示合作成果。说一说,读一读。注意关键词句的理解和训练。

女生读第一自然段,男生读第二自然段。教师读每段的第一句话。

1、读懂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小镇早晨的特点。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水乡小镇在改革开放春风沐浴下欣欣向荣的气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小镇早晨三个不同方面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镇的冒早晨》。

1、师说词义,生写词语。投影校对。

2、说说小镇早晨的三个特点。

二、明确教学目标。

三、理清写作方法。

1、快速浏览1-3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相同之处?

3. 投影学习先总起后分述段落的方法:

四、这节课,我们将用这种方法自己学懂课文。四人小组任选其中一个特点合作学习,可采用以下的汇报形式。

第1自然段。“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3、指导写“河水”的句子。

A如果你就是小镇上的居民,每天清晨推开窗,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一幅美景,你觉得怎样呢?请你读一下,将你的感受表现出来。

B如果你是一名游客,面对这样的画面,有何感想?谁愿来读一读?

C如果你是摄影爱好者,当你将镜头对准这一条小河时,你又如何呢?也请你读一读。

学习第2自然段“小镇的早晨是热闹的。”

2.出示人多的句子,指名读,特别是哪一个词最能体现人多?

3.你就在这人群中,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5.告诉我,你们为什么面带微笑?又在甜甜地诉说着什么呢?

6、请你们再来甜甜地读一读这句话,好吗?

学习第3自然段“小镇的早晨更是紧张的。”

师板书:孩子们、姑娘、小伙子们、渔民们以及脚步声、自行车声、摩托车声

2、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紧张”呢?

3、对呀,她们正在为着自己幸福的生活而忙碌,奔波,虽然紧张,却充满了美好的希望!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1) 划出总起句。

(2) 分几个方面把总起句写具体。

(2) 列出图表;

(3) 感情朗读;

(4) 绘画表示;

(5) 语言表达……

1、根据学习方法汇报。分几个方面写具体。

2、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恬静呢?选择表达方式汇报。

尝试在情境中练习朗读,激发自身的情感体验,强化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提高朗读水平,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指名读、齐读。

小      恬静    霞光、河水、小船、拱形石桥、小舟     真

的      热闹    人很多、摆满土特产                   美

晨      紧张    孩子们、姑娘、小伙子们、渔民们       呀

[小镇的早晨 教案教学设计]

马的课件 篇12

1、会认10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屏”,会写8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层层深入地理解科考队员面临的处境和他们表现。

出示实物火柴。在老师板书时跟着书写“柴”字。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问题。

1、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标记出生字词。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遇到这种情况你可以想什么办法解决?

(……无人区……突然遇到暴风雪,迷失了方向。天渐渐黑下来……营救的队伍无法到达这里……这里夜间温度将达零下37°c……在野外熬过一个晚上几乎是不可能的。)

1、齐读第二自然段。我们在遇到这种恶劣的天气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2、他们发现一块上部(凸出)、下部(凹入)约一米的巨岩。

3、B、干枯的灌木。

6、那这几根火柴到底给他们带来生的希望(板书)了吗?从哪里看出?(默读3—5小节,适当地在书上写上旁批。)

齐读第一段。

四、总结

在这样的环境下这样的取暖方法有用吗?科考队员到底是怎样渡过难关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1、学生练习描红、写字。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论语十二章课件模板十三篇

    发布时间:2024-01-08

    1.启发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言行。2.了解《论语》一书和孔子及其思想。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1)《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涵盖哲学、历史、政治、经...

  • w
    小动物过冬课件模板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3-26

    《小动物过冬》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动物过冬》。我将从教材、目标、学情、教法学法、教具学具、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小动物过冬》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讲的是青蛙、小燕子、小蜜蜂一起商量过冬的事。...

  • w
    李时珍的课件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了解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学习李时珍为了能够解除病人痛苦,不畏艰险,坚持实践,行医著书的高尚精神。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通过读课文想象画面,感受当时的情景进行读懂自然段的训练。  教学重点  1、着重理解李时珍为什么要重新编写一部完善的药物书...

  • w
    天上的街市课件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10-2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联想与想象的作用,初步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当你...

  • w
    销售的课件(范文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3-20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案规范的编写能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有没有好的教案课件可资借鉴呢?如果您想更好地理解这个话题可以试试阅读一下“销售的课件”,想了解更多细节请查看我们的官方网站!...

  • w
    美丽的秋天课件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4-01-14

    依据您的要求,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备选了以下的“美丽的秋天课件”技巧推荐,希望您对文中的写作技巧能够满意。在教师日常的工作中,教案和课件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教师在撰写教案和制作课件时务必认真细致,不可敷衍了事。对于教案和课件的重要性决不能轻视。...

  • w
    春联的课件模板

    发布时间:2024-01-14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精挑细选了这篇瑰宝级的“春联的课件”,希望能引发读者深入思考。教案和课件对于老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工作任务之一,每天都要进行写作。而教案的实施则是展现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标志。相信这篇文章对您的职业发展会有所助益,希望您会喜欢!...

  • w
    想象的课件模板

    发布时间:2023-12-22

    好工具范文网小编费尽心思为大家推荐这篇具有参考价值的“想象的课件”,如有问题请随时告知,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教案和课件是老师工作中常见的部分,每位教师对写作教案和课件都已经熟悉。教案是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平台。...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