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2024狂人日记读后感推荐6篇

狂人日记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1-25

2024狂人日记读后感推荐6篇

2024-01-25 08:56:14

【#实用文# #2024狂人日记读后感推荐6篇#】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激发无数读者的阅读热情。而撰写一篇出色的读后感关键在于选择我们内心深处最为感动的元素进行描写。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向大家呈现一篇关于“狂人日记读后感”的精彩文章。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请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

狂人日记读后感【篇1】

《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一个狂人的口吻讲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吃人的历史,对于新时代解放群众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

《狂人日记》最主要的艺术成就就在于其深刻的思想蕴意。

20世纪初的中国,旧思想与新思潮激烈的争斗着。

鲁迅用“吃人”二字赤裸裸的勾绘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然而,毫无疑问的是封建礼教束缚人的时代必将走向没落,而自由民主的精神必将走向永恒。

可是随着各朝各代的思想束缚,人们的精神已逐渐麻木不仁,各种危害正在侵蚀着未来一代们,所以,弃医从文的鲁迅喊出了最为惊心动魄的一句:

“救救孩子们吧!”孩子蕴含着新生的力量,是祖国的未来,请救救他们,让他们在自由与民主中壮大起来吧!

狂人日记读后感【篇2】

一本日记,掀开了白话小说运动的序幕;一个病人,抖出了前人不敢想更不敢说的狂言;一位作家,宕开笔锋,芒刺直向守旧者、伪善者。所以鲁迅的《狂人日记》从开拓文学新领域的角度来说,确是一座丰碑。

《日记》是一部意欲在混沌时代拨云见日,意欲摆脱封建枷锁及形式桎梏的小说。内容上它是以疯人之疯语抨击旧社会;形式上它开创了现代白话小说先例——这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块文坛奇石从天而降,不仅空前震动了中华大地,还震撼了大地上的人们,因为读《日记》的人随鲁迅的笔或多或少地触见自己一些不洁的本质。

鲁迅在序中写道:“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记中语误,一字不易。”,似有推卸责任、明哲保身之感。在这两句的护卫下,作者利用狂人指出社会内质上恐怖的一面。而狂人本身也是鲁迅要讽刺的对象,在狂人身上,我们看到病态心理和怀疑主义的根植与泛滥,看到一个小国民醒而不悟的可怜,察觉一个弱国民反而不抗的可悲。然则如何悟,怎样抗,作者并未多言。且鲁迅确实现实了点儿,退了一步:“狂人”的结局并非死,却是“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矣”。

《日记》形式上文白兼有。正文采用白话,序是文言形式。在当时确实掀起惊涛骇浪,有裂云穿石的效果。与以往小说相比,《日记》是心理独白而非有情节的故事:全篇都是昆仲之弟心中所想,只两字“日记”才将十三部分串接起来,这种成篇方法稍显单调。总体看来,《日记》在鲁迅所有作品里属于较简单的一类。

《日记》的一、二部分归结起来就一个“怕”字。“狂人”“怕”的缘由,无非是赵家的狗“看我两眼”、“赵贵翁的眼色便怪”、街头的人在议论、小孩子在议论——“狂人”就多情地将这些活动都解释为“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的信条在脑海中不断暗示自己。别人最平常不过的动作在他看来便是针对自己的。用现代的话来讲,“狂人”太self-consciousness。“狂人”是如何找寻“怕”的根源的?他的答案就是一个“仇”字。“仇”来自何处?也就是“廿年以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然而“狂人”自己也不知道应如何把古久先生与赵贵翁及路人、小孩联系起来,于是就自作孽地假想了一段关系,还把孩子们对他的“仇”归结成“是他们娘老子教的”。总之,他感到自己“怕”,就认定别人和自己有“仇”;认定别人和自己有“仇”,就认定“别人睁着怪眼睛,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可以得出结论:“狂人”的逻辑就是反逻辑;“狂人”的主义便是极端个人主义;“狂人”的心态就是极端自私的心态。是什么造成“狂人”这般的扭曲呢?;作者还有下文。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终于通过“狂人”之口说出了“吃人”二字。该部分大体与第二部分一致,更进一层就是讲出了“人要吃人,历史吃人”的惊世之语。鲁迅在这儿似乎想将中国历史社会全面否定,再来个重生。这个有如霹雳的“吃人”的确是给人们的当头一棒。即便如今,只要听见“吃人”一词,我们便会耳鸣,意识到民族的某些劣根性在自己身上仍根存。

四、五部分告知读者“吃人的是我哥哥”、“医生是吃人的人”,不论是治病时、议论时、讲书讲道理时都想着“吃人”。至亲的人要吃“我”,每时每刻都想吃“我”,甚至畜生,也要“吃人”(第六部分)。七、八、九部分便谈了“他们”“吃人”的办法:不是“直截杀了”,而是“逼我自戕”;不是一问一答就能揭穿“吃人”之人的真面目,而是多次相逼他们才会露出狐狸尾巴。

十至十二部分,鲁迅终于说了让我们永远忘不了的话:“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狂人”竟是位思想者: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是“狂人”认为社会的本源仍是善的;“将来”“容不得”既是对现在的失望,又是对未来人不再“吃人”、社会不再“吃人”的憧憬。可见“狂人”背后的鲁迅不仅是刚烈冷峻的批判者,也是位充满希望、信念坚定的先觉者。至少我们在《日记》的结尾可以看出,“狂人”意识到孩子也许还并未陷入(自己已深陷的)成年人间的利益争夺、勾心斗角、势利拍马、自私自贱的泥潭中——这泥潭是被守旧顽固、自命清高、虚伪做作的封建势力保护着的,二者同流,便媾生了《日记》绝对批判的封建“吃人”观念。具有“吃人”本质的封建主义严重禁锢了新世纪(20世纪)人的心灵,毒害了青年,令青年遭受挫折后处处怀疑自己、怀疑他人、怀疑社会、怀疑真挚善良的存在与否及其正确性,使他们最终相信唯有虚伪这副面具才能保护自己,只有浑浑噩噩这外套才能保暖,不受外界寒风侵袭——《日记》要批判的正是这种观念。鲁迅宣扬的是光明磊落、真诚豁达的处世态度,批驳的是矫情自闭、外热内冷的处世态度。然而那一套封建处世套路已部分根植于全社会的基础上,有人说,那是民族劣根性。

不过“狂人”也有小人物无奈的一面,反抗不成只得自甘堕落;也有愚昧自私的一面,吃人不成便恐惧被吃。他是偏激的,也是被蒙蔽的,突出体现在他“无知者无畏”的心理独白中。在一个蒙昧将开而未开的时代,现出这么个异类是可能的——他是旧体系与新体系冲突的产物,可能象征曙光将至前的混沌状态。

鲁迅对“狂人”也许又爱又恨又悯。爱他是源自同袍之情;恨他缘于他的猥琐自利;怜悯只因在整个大社会下,“狂人”也无奈。

笔者第一次读《日记》,记了句:我看着他的自白苦笑,如同对着哈哈镜苦笑一般。我们心中何尝没有闪现过“狂人”所说的惧怕呢?

也是初读《日记》时,笔者就想起卡夫卡的《变形记》——一个保险公司小职员看自身、他人、社会时那种莫名的不安,被卡夫卡自己运用表现主义手法绘成人变甲虫的荒诞画。鲁迅同卡夫卡一样,向内挖掘的力度和深度惊人。不同的是卡夫卡写自己却充当了旁观者,鲁迅写别人却站在了自白者的角度。性格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问题不同,所以作品角度不同,这无可厚非。

上文提到:《日记》是鲁迅较为简单直白的作品,虽然比后起之秀冰心的问题小说深刻,却比不上他后来的诸如《阿Q正传》等颇圆熟的作品。所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士”,笔者认为,这勇士(《日记》)不一定是强者。

可不管姜子牙的渔具有否鱼钩,总归他是钓到了周文王。即使《狂人日记》不那么成熟,鲁迅也以大无畏的开山精神,为后来者辟出一片新天地。他是斗士,也是旗手,还是守护者。

狂人日记读后感【篇3】

“狂人”出生于封建士大夫家庭,身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造成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定现在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他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吃人”的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狂人日记读后感【篇4】

真正用心读完《狂人日记》之后我十分庆幸自我生活的是一个开明的新时代,20年代的旧中国,,文化环境也是极其的复杂,既有传统文化的束缚又有西方工业礼貌的冲击文学观念也深受时代的呼唤要求破旧立新。

那样的一个黑暗、动荡的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用自我手中的笔来换性思想愚昧的国人。用文字来表达对现实的的不满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完美憧憬和梦想的渴望、不懈的追求。

狂人日记读后感【篇5】

读了鲁迅先生写的《狂人日记后》,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整天担惊受怕的人。他每天都觉得别人要害他,其实他自己也有想害别人的心,我觉得鲁迅先生把他的形象、语音、动作、心理活动都描写得活灵活现的,好像我就站在你面前一样。有种让人身临其境的感觉。

《鲁迅小说集》里还有一些好的作品,比如《药》这篇文章反映了封建时候的愚昧的思想同时又钩起人们对以前那些英雄的怀念,字里行间透出一种苍凉和绝望。我觉得,一篇好的文章不需要太华丽的词糟,不需要刻意的去修饰,只要写出自己的本意就可以了。英雄被人害死了,愚昧的百姓还用他的鲜血来做药真是另人悲哀啊!

狂人日记读后感【篇6】

《狂人日记》的主题,据鲁迅说,是“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弊害”何在?乃在“吃人”。鲁迅以其长期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深刻观察,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封建主义吃人。作者通过狂人的内心表白这样一种角度,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社会病态,并且在文章末发出了对社会的深切忧虑和期盼。

《狂人日记》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直指中国封建主义文化的核心,同时对现实社会中的黑暗又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作者通过对狂人形象的描写,尖锐地揭示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狂人日记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28

    以下是笔者为您精心挑选的“狂人日记读后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为您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建议您将其保存下来。书籍就像是阳光,它有能力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然而,由于每个人的个体差异,我们对于同一本作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撰写读后感就成为了激发我们对书中内容进行思考和联系的好机会。...

  • w
    狂人日记读后感范本

    发布时间:2023-12-16

    我根据您的指导为您准备了一份“狂人日记读后感”的解决方案,如果您认为这个网站很有价值,请节约用纸,动手收藏起来。当我们阅读好书时,会改变我们的气质,读完一部作品后,内心对作者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记录阅读时的主要思想,能让我们真切地领略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意义。...

  • w
    狂人日记读后感集合11篇

    发布时间:2024-03-02

    小编很喜欢这篇有思考的“狂人日记读后感”向大家推荐,感谢您对本页的关注我们会用最好的内容来回报您。当同一本书被不同的人阅读时,每个人心中的所想都是不一样的,看过作品之后,我有很多启发。写读后感时,我们可以对作品内容进行一番评析。...

  • w
    2024狂人日记读后感(精品9篇)

    发布时间:2024-02-25

    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每次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都可以尝试写一些读书笔记或读后感,特别是当某个小情节给我们带来启发的时候。那么如何收集一些有启发性的作品读后感呢?今天我们为大家精选了一篇文章主题是“狂人日记读后感”来进行讨论。...

  • w
    狂人日记读后感(范例15篇)

    发布时间:2024-03-25

    最近读了作品,感受颇多。 读后感是让我们在书籍与自己之间建立联系的一种方式,这篇文章将带您领略“狂人日记读后感”的不同角度和方面,本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 w
    2024狂人日记读后感经典十二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在这个吃人的社会,我们命不由衷,早已不是自己原来的模样,我们早已被这社会染得面目全非。知道狂人日记吗,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鲁迅先生比较出名的一篇代表作。狂人日记里所讲的;是借用一个我,讽刺当时社会现状,表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时社会的厌恶……更多的是希望能用这篇文章来打醒那些麻木的人。其中一个...

  • w
    最新狂人日记读后感十七篇

    发布时间:2024-05-03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作品,这篇小说作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中国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狂人日记读后感(精选1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狂人日记读后感 篇1  我是极其推崇鲁迅的,很大程度上,我的个人性格形成其实和鲁...

  • w
    狂人日记读后感收藏七篇

    发布时间:2023-10-26

    当我们努力学习,最终掌握了广泛的知识,这些知识将会相互融合,形成我们独特的见解。在我们读完一本书之后,我们的思绪常常会飘到各种幻想的世界中去。认真阅读一篇文章,我们可以写出更深入的读后感。编辑为大家精选了一本名为“狂人日记读后感”的书,相信它一定不会让您失望。如果您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请继续关注我...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