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最新教海漫记读后感

教海漫记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29

最新教海漫记读后感

2023-12-29 14:19:39

【#实用文# #最新教海漫记读后感#】特别为大家准备的“教海漫记读后感”,这篇文章的内容仅供参考使用。阅读是一个逐步攀登知识高峰的过程,当我们阅读完这篇作品后,内心受到了启发,变得勇敢起来,感觉仿佛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无法将我们击倒。思维的灵光只是一闪而过,很难再次出现,因此写下读后感显得格外重要。

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1

[原创]《教海漫记》读后感

翻开《教海漫记》,第一页很醒目的题目是:崇拜思考。

于永正老师崇拜思考,并勤于也善于思考,我们也崇拜思考,但却不想也善于思考。这就是差距。如果从开始教书那一天起就对一个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又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不断总结与提升,也许,我们中也会出现某一位或某几位于永正似的教育大师。

我们习惯了走老路:这也许是经验作祟或是惯性思维。我们一直认为树林的树叶都是一样的树叶。所教的学生都是一般的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是觉得以往教的学生长大了,自己老了,但仍然在教书,其余没有任何改变。而于老师却能够运用他的智慧,把琐碎的教学演绎成艺术人生,淳朴恬淡,本色天然。从事着同样的工作,我们,跟于老师的天壤差距仅仅在于——他善于思考,我们不善于思考。有人说,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力量的人。我们说,在教学上,于老师是一个真正有力量的人。

细品于老师的文章,则共鸣,则享受,则博爱。文风之质朴,如陶氏之史,恬静闲适。言语之醇厚,如老酒深巷,其味芬芳。读之,感同身受。思之,焉莫能复。善捕捉微小之点滴,映教育之大理。一篇篇锦绣文章之巧,把一份心境、一种情怀,演绎得朗然明澈,淋漓尽致。

请看:《露一手》:于老师说“本事越大,赢得学生崇拜的砝码越有分量”。这是显而易见的,有能力的老师一般是能受到学生尊重的,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的老师最优秀,最有本领。相反,如果觉得自己的老师能力平平,好像这也不行那也不会,又怎能乐意服从老师的指挥呢?显然,这露一手就成了树立并提高威信的催化剂。

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2

很早就听说于永正老师的大名,本学期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味着一杯浓浓的香茶,《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袒露,其中蕴涵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

于老师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热爱,我很欣赏于老师的不少做法,这些做法让我体会到,原来教育的魅力,也就在这些小的细节上。

“老师,请翘起你的大拇指。”

本书中写道,于老师在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语文老师在他的一篇作文后面批了这样两句话“有老舍风格,此文可以试投《中国青年报》”,就为了这两句话,他把作文在怀里揣了两三天,虽然于老师把作文投寄过去,直到现在也没有发表,但那句话却启发了他对作文的兴趣,激励了他一辈子,这位老师从不吝啬他的表扬,象春天不吝啬他的风,不吝啬他的雨。他用表扬扬起了学生理想的风帆,并把它鼓的`饱饱的,不容你松弛。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于老师在作文课上从不吝惜自己的鼓励,当学生读自己的作文时,教师边听边评,既评价了学生的文章,又通过评价指导了学生如何能把文章写好,如当一个学生读到,我对他笑了笑,她也冲我笑了笑,好象在说:“应该的”时,于老师插话说:“这就叫具体,细腻。”这句话既是对学生的肯定,又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告诉学生什么叫具体、细腻。如何做到这一点,当孩子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写出文章时,于老师给他得了130分的高分,试想这个孩子是怎样的欣喜,其他学生会怎样挖空心思去做到这份“与众不同”呢?于老师的做法不比我们天天苦口婆心的讲“要把内容写具体,写新颖”高明得多吗?而且加之老师鼓励的评价,哪个孩子能不欢欣雀跃,哪个孩子能不对作文充满兴趣呢?

“没有优点,制造优点”,这才能更加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有了内容可写,知道如何去写,再加上老师的鼓励,当然会想写,要写,爱写了,所以,我们作为语文老师也应该在写作教学上,为孩子制造优点,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为学生的点滴进步翘起你的大拇指。

让“我”的学生有个金色的童年。

在《教海漫记》中,让我最为感动的是贯穿本书68篇文章中的一个爱字,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儿童的爱,于老师常常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他和孩子同乐同悲,有感情的交流,有心灵的沟通,他能敏锐的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懂得用最美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当老师难,当小学老师更难,难就难在一个“小”上,因为孩子们小,很稚嫩,需要细心呵护,因为“小”容易受熏陶感染,因此要尽可能地给予正面积极的影响。于老师50多岁了,依然童心未泯。在课堂上,有时“装猫扮狗”,逗孩子在乐中学,在课外引孩子玩,让孩子在社会交往中感受人生,在感受别人爱的过程中,学会爱别人。

“让我的学生有个金色的童年”回忆起来一辈子难忘。这是我读了于永正《教海漫记》后,始终在脑海中回旋的一句话,使我不断地思考,怎样让我的学生也拥有金色的童年。

同这位特级教师相比,我自身的文化底蕴及教学机智还相差甚远,但我会努力的,因为我还年轻!

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3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要知道这种笑不是硬从嘴角和皱纹里挤出来的,不是硬装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老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地、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气度、开朗的性格、丰厚的知识,诙谐的谈吐以及端正的教学思想做支柱。微笑是教师的美德、知识和能力。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和艰辛。

有人说:“于永正教学上的成功,多半归功于他的微笑。”的确,我真切地涌起了相形见绌之感,不由深思自己的教育状况,深思自己的内在品质……也许,我不仅仅遇事缺乏耐心,还缺乏宽容心,无法容忍我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错,无法容忍他们触犯我观念中的“原则性”错误,也许,这正是我所欠缺的耐心与宽容心!

今后,我会调整心态,对学生微笑,包括那些经常让老师生气的学生。我要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用微笑教育孩子,用微笑帮助孩子成长,成就他们的未来!

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4

赵莹说,教师是一个非常神圣的职业,但很多人并不知到教师的责任和背后的艰辛。读了《教海漫记》我感触颇深,才知道名师的背后都有着非同一般的付出和代价,这也正印证了另一位优秀教师的话:名师是干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

于老师是一个崇尚思考的人。他思考如何走进孩子的生活,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他的思考从未间断过,因此他一直在进步着,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于老师终于在思考中战胜了自己,战胜了他人,从一个无知的新老师,成为教育部在跨世纪名师工程中,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这就是思考所取得的成绩。

教学篇是我感触最深的。通过这部分学习,我学到了很多关于教学方法的知识。我就其中的一个方面**一下自己的感受。

微笑教学。诗人说:微笑是阳光。

教育心理学家说:微笑是激活课堂气氛的润滑剂;当教师微笑着出现在课堂上时,会在教与学之间架起一座情感沟通的桥梁。有人说:

于永正之所以能在教学上取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的笑容。这并不是夸大其词。于老师非常爱他的学生,很少对他们发脾气。

在教学中于老师总是微笑着讲课,微笑着引导,就连学生犯错误时也是用微笑来做提示。这样,学生就不再把老师当成外人,而是当作一起学习的好朋友。当然,孩子们敢于在这样和谐的氛围中思考和创新,他们对语言和文学会有浓厚的兴趣。

如果你喜欢学习,如果你愿意学习,并开始主动学习,那么学习就会显著提高。所以微笑教学是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学习的。

于老师建议我们在教学中微笑。我想扩大它。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妨用微笑教育。学生们还很年轻。在这个年龄,学生难免犯一些小错误。我们需要了解学生。我相信学生也会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其实小孩子是很容易受感化的,当老师以一种微笑的姿态对待他们的错误时,孩子们好像迅速地长大了一样,很诚恳地向老师承认错误。

如果把严厉的批评和这种批评相比较,效果会很明显。经过严厉的批评,表面上,学生们低头承认错误。但批评背后隐藏着一个很大的隐患,即学生会对老师产生叛逆心理,甚至对老师教的科目失去兴趣。

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就不再是积极的,成绩自然会下降,我们的教育教学就会失去应有的效果。相反,老师总是对学生微笑,包括他们的错误。学生会被老师的宽容所感动,由衷地感谢老师。我认为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纸上谈兵是再容易不过的了,如果落到实处可就难了。我们应该知道,这种微笑不是逼出来的嘴角和皱纹,不是逼出来的。微笑的背后,需要有教师宽容的品格、善良的心、宽广的胸怀、豁达的态度和正确的教学思想为支柱。微笑是教师美德、知识和能力的结晶。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和艰辛。

于老师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年轻一代也应该以于老师为榜样,努力提高自己,微笑教育孩子,微笑帮助孩子成长。

于老师的《教海漫记》真的是饱含着他对教育的真知灼见。对我们年轻的老师来说,这本书的出现就像在雪地里送炭。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已经在老师的书中提到了;我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在老师的书中有很多案例。

总之,于老师的书就是一本经验之学,一本成功之作。于老师是我们教学团队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我们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可一颗服任何困难,快速成长!

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5

近日来,我拜读了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就像细细地品着一杯浓浓的香茶。

《教海漫记》是于永正老师几年教育的经验集粹,是于老师教学生涯的记录,也是于老师内心情感的真实坦露。其中蕴含着理论的活力和人格的魅力。我开卷一读,竟不忍释手。

书中每篇文章不长,都有一个中心,几十篇文章又贯穿一个大的中心。内容平实,文笔流畅,像是跟读者娓娓谈心,又像是讲故事。许多生动的事例,不少幽默的话语,能让你忍不住笑出声来。掩卷沉思,又感到在幽默风趣的行文中,有一种历尽人生沧桑的凝重感。

贯穿本书68篇文章中的,是一个"此文来源于范文先生网"字,即于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此文来源于范文先生网,对儿童的此文来源于范文先生网。有正是这种此文来源于范文先生网,使于老师在几十年的教育生涯中,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以教为荣,以教为乐。

于老师认为,在教学中,教案应烂熟于心,应将百分之八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要"目中有人".于老师眼里的学生,不仅有共性,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就某一个学生而言,在教学活动中的每个阶段的心理特点都不尽相同,时而高兴,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顿悟。教师的任务是伺机诱导,巧于点拨,学生思维堵塞时疏导之,心理困惑时开导之,精神倦怠时激励之。上课时,于老师或注目,或颔首,或微笑,或抚摸学生的头,或给学生讲悄悄话……总之,言语的,非言语的,明示的,暗示的,都是在准确地传达某种信息,给学生注入兴奋剂。

于老师说:"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学会"用眼睛说话,可以少费口舌,使课堂干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既有活泼的心灵飞跃,又有凝神寄照的内心体验。他认为,什么艺术都在一个"心"字上。教学作为一种艺术,对学生情感的催发,心弦的拨动,教学节奏的调控以及对学生及时反馈的变通处理等等,全都"乎存一心".

于老师说,教师也是一本教科书。我认为,他更值得我们所有的老师去读。

《教海漫记》读后感

盼盼中学王兴丽

《教海漫记》按"教育篇、教学篇、修养篇、其他篇"的顺序编写,共计68篇文章,从他参加工作一直写到退休。每一篇文章都那么朴实,没有理论的说教,有的只是用心对教育教学成败的总结,很多地方,于老师还勇敢地把自己的短处披露出来了,让我觉得他就生活在我们中间,没有特级教师"特殊"、"不易接近"、"不可学习"的感觉。

读《教海漫谈》有感感受之一: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一、观点:课堂上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老师配合学生,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二、比方:如果在篮球课上,学生能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那还要教师干什么?要老师配合学生,就像练教教初学打篮球的人打篮球一样,递球不能用力太猛,他一旦接到了球,就必须掩护他,让他投篮;他投篮的那一刹那,教练就要设想到他可能投不中,赶快跑到篮下准备抢篮板球,好再传给他……只有这样才能让初学者练好,倘若要初学者配合教练,那他无论如何也是跟不上教练的节奏的,久而久之,初学者也会丧失学习打篮球的兴趣

感受之二:"开窗户"的启示 一、 现象:如果你带领一帮人对一个人说:"喂,赶快扒掉你的房子!"那人势必不肯,当他乞求你不要扒掉时,你说:"好吧,不扒也可以,但必须在墙上开一扇窗户。"他准会满口答应。其实这种心理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普遍的, "开窗户"其实就是"退一步"的意思。而如果把这种心理特点用到教学活动中来,它的意义是非常积极的,也是极为有效的。二、案例:过程一:小诚是个极不用功的孩子。于永正老师让全班同学背诵《三字经》上的二十五史时,其他人都背得滚瓜烂熟了,可他不会。思考:如果是我来处理这种情况时,我肯定是大声责难,说不定还会把本子摔打到他的头上。因为我觉得作为学生就应该无条件地、不打任何折扣在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岂容他还在那里转悠转悠!这样做的结果有可能是小诚也能熟练地背出来,但这一过程给他带来的影响恐怕不仅仅是把规定的内容背熟这么简单,还有可能是很负面的心理阴影;当然这样做的结果也可能是小诚永远也没有把这部分内容背出来,后面是一次又一次的严厉责备,甚至出现恶性循环,越骂越背不出来,越是背不出越是挨骂。那么,小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必然会随着这一过程的不断重复而丧失殆尽,一个缺少了热情的小诚,将来还能做什么事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只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过程二:于老师心平气和地说:"我再给你一天时间,必须流利地背下来。"只见小诚的眉毛、眼睛、鼻子、嘴,顿时聚拢在一起,罩上了一层愁云。思考:我们的老师如果遇到这种表情会作何感想呢?也许是:我倒已经给了你一天的时间,你好像还有困难,你是不是真的不想背了,这还了得;也许是如果你一天再背不出来的话,我就要好好惩罚你了;也许还会说上一些嘲讽的话,好像在我们的心里,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的确是这样吗?我们有没有发自内心地问一问自己的理智,这样做的效果倒底有多好?这样做所带来的结果是不是真的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些问题如果我们不加以认真、仔细地思考,我们的教育只能在不断地重复着自己的过去,而且是永远没有任何意义的过去,我们的教育前进的步伐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脚下停滞不前。过程三:于老师又连续说了两句话:"有困难?减三分之一。"由于小诚的表情依然如故,于老师又接着说:"好吧,背一半,怎么样?""行"!小诚答应地非常爽快,一丝笑意散了满脸的愁云。思考:也许我们大家都这样认为,我只要严格要求,只要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小诚身上,我规定他一天背出来,他就不折不扣的完成,是这样吗?也许是,但是不是我们以后每一天都能死死地盯住小诚,第二个小诚出现怎么办?类似于小诚的同学长大以后该怎么办?他们又能怎么办?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一些科学的理论、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呢?用人的发展的眼光来培养人?我想这个答案就不需要赘述了。过程四:第二天检查,顺利通过,接着又布置了后面一部分,第三天全部熟练地背了出来。思考:孩子的积极性就这样燃烧起来了。通过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激发孩子内心的自主性来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应该是我们所有老师追求的目标,"开窗户"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学习任务形成一个阶梯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让我们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一种乐观的、向上的学习态度,以此帮助我们的孩子完成一生的学习任务。感受之三:蹲下来看学生一、实例:在日本一所幼儿园的美术课上,有一位小朋友画得乱七八糟,横一道、竖一道的,可是日本的老师居然能从中找出优点。老师举起一幅画,问全班小朋友:"大家数一数,他在这幅画中用了多少颜色?"每个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睛,认真地数了起来,一数,24种。原来,这位小朋友把彩笔盒里的24支彩笔全用了。老师高兴地说:"这位小朋友是全班颜色用得最多的一位。"这位小朋友激动得不得了二、观点:以上教学实例充分说明:我们应该蹲下来看孩子,不要总以大人的眼光、大人的要求去要求我们的学生,不要无情地去要求小孩子做大人应该做的事。孩子就是孩子。孩子就会有孩子的想法,正如张光鉴教授所讲的那样:以学生为本应该怎样理解呢?其实很简单,就是老师要和学生相似。亦如于永正老师所理解的那样:蹲下来看孩子就是要求我们在要求学生做什么的时候,在处理我们的学生所发生的错误的时候,在理解学生们的所做所言所想所感之时,在和我们的学生进行促膝谈心、交流沟通之时,想一想孩提时代的自己,想过些什么,做过些什么,让孩提时代的自己与自己现在的学生在一起。那么你就会在面对他们的时候,会采取学生能够接受的效果较好的处理方式和方法来真诚地对待学生,因为他们就是昨天的自己,我当时犯同样的错误的时候,我当时有这样的言行的时候,我希望老师怎样进行处理的,那么,我今天就会怎样处理我的学生,因为我相信:他们会和年少的我有一样的想法的。感受之四:老师,请翘起你的大拇指一、观点:表扬和鼓励是伟大的教育法宝。因为小的时候成功了某一件事受到表扬而使其立下志向并最终成为专家学者的,也不乏其人。想一想我们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非常希望老师来表扬自己呢?梦想着老师能对着自己竖起大拇指呢?有的从事教育的同志认为:过分的表扬能滋长学生的骄傲情绪,从教育心理学上来讲,这无疑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但我们应该有这样的体验:老师鼓励了自己,表扬了自己的优点,我们想的是明天我一定要做得比今天还要好,要赢得老师更多的表扬,而说到表扬之后就会骄傲,就会在别人面前趾高气扬,那是不会发生的事,除非你不想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依我看来,似乎还没有一个老师把表扬用到了过分的程度,用到了足以使我们的孩子翘起小尾巴的程度上,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情况是我们老师的大拇指还竖得太少了。说得更确切一些就是:我们为优等生竖起大拇指的机会太多了,而为需要努力的学生竖起大拇指的时候又少得可怜,或者说几乎没有;我们多数情况下是为学生的成功而竖起大拇指,在学生失败的时候竖大拇指的时候几乎没有;我们为讨老师喜欢的同学竖大拇指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为比较有个性的学生竖大拇指的时候却非常少;甚至,我们为和自己相处地非常好的家长的孩子竖大拇指的机会比那些和自己相处地很淡然的家长的孩子总要多得多;……我们应该问一问自己这是为什么?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很清楚教师也是人,人就有感情,分个彼此、亲远,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我们不必作过多的深究,但关键是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我们不能和其他职业一样势利,关键是我们的工作与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宁联系在一起;关键是我们的职业可能关系于孩子的一生,他们将来的发展,而他们的发展又和祖国的未来紧密相连,与我们个人感情相比,轻重之分,不言自明,利害关系,人人皆知。如果有人认为,上面所言纯粹是大话,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例子吧,事实胜于雄辩。思考:有人说:教育是一门艺术。我想:竖竖大拇指应该是对这句话的最好的诠释。仅管他们离老师心目中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我想:你竖起了大拇指意味着他的进步老师已经心中有数,并及时给予了恰当的评价,让他看到了希望,让他明白他在老师心中是有一定位置的,让他了解他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会记在心中的,让他树立起自信心,让他时刻注入不断进步的动力,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们不应该再怀疑他能不能进步了,因为他的进步只是时间问题。我想以上两个事例都形象地说明了:老师要及时地给予学生与"竖起大拇指"类似的鼓励,让学生时刻切身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呵护,让我们的学生不断地从成功走向成功,从而树立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良好的、平和的心态,以迎接未来更加激励的挑战。感受之五:忍耐与宽容一、观点:我认为:忍耐与宽容是老师认真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前提条件。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教师这门职业要求于一个人的东西很多,其中一条要求就是自制。在你叫喊以前,先忍耐几秒钟,想一下:你是教师。这样会帮助你压制一下当时就要发作的脾气,转而心平气和地跟你的学生谈话。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全新的模式去培养人,如果我们还以一种"叫、喊、打、骂"的高压政策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真正意义已经失去了一大半我想:一个没有爱心的人,一个对教育事业缺乏信仰的人,他是无论如何也不

教海漫记读后感 篇6

有人说,爱是一种能宽容别人的`感情。于老师认为,宽容更是一种美德,更能使学生取得进步。在这一方面,我深有体会。我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叫L的,他从来不写家庭作业,要么完成也是敷衍了事。刚一开始,我对他可真是绞尽脑汁,严厉批评,他一脸虔诚;让他课下补作业,他忙得不亦乐乎;请家长来,更是无济于事。别的老师都戏称他是不折不扣的不完成作业的老顽固。怎么办?难道让他继续"逍遥"?这可不行!晚上,空闲的时候,我又翻阅《教海漫记》,深深地被于老师那种对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感动不已,他谈到了对学生的爱,对学生的宽容,我恍然大悟,要不我也试着宽容滕琳一回?一次课堂我发现他在课后记录笔记时,抄写的很认真,书写也有很大的进步,我要以此为契机,试着"改变"他。第二天,我把他叫进了办公室,只字不提他不写作业的事,一改往日对他的严厉像,对他说:"L,你看,你的书写多有进步啊,这说明你是一个上进心很强的学生。如果,你的各方面都像写字一样,你必成大器。好,你回去吧。"只见L一脸疑惑地看着我,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我依旧笑着,拍拍她的肩膀让她回去。

这一招果然奏效,第二天,L竟然按时、按量、按质地完成了作业。虽然在后来的日子里,L也有过不完成作业的`反复,但是,相比以前确实进步多了。

仔细想想,面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我们的严厉换来的是敬而远之,我们的苛刻换来的是冷漠敌视,我们的批评换来的可能是自暴自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的学生是成长中的青少年,希冀他们不犯一点错误,希冀他们完全按照我们的意愿发展,那永远只是一种理想。生命需要提醒,也需要呵护与尊重,正如于老师那样,当我们用一种宽容乃至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有失误的学生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学生的与众不同之处,才能发现每个学生生命的亮点。

总之,再次拜读《教海漫记》,我再次被于老师对教育的热爱之情所感动,也被他对于问题处理方式的精妙所折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长,我会一如既往地吸取于老师的教育教学精华,做一位时刻为学生着想、爱学生一切的教师。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最新烟台的海读后感精品

    发布时间:2024-02-16

    阅读能够拓展我们的眼界,读完一部作品后,我们对它往往会拥有独特的感受。撰写读后感时,我们不能仅仅就事论事或者泛泛而谈。栏目小编特别为你推荐了“烟台的海读后感”,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帮助,希望你能够和需要的人分享!...

  • w
    最新教育著作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0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可以让我们更接近真理,生活的苦难似乎永无止境。这是我读完《这本书》时最大的感受。如何将所有的感悟和启示转化成一篇读后感呢?为了帮助大家,编辑挑选了一篇题为“教育著作读后感”的推荐读物。...

  • w
    西行漫记读后感(合集14篇)

    发布时间:2024-01-07

    阅读完作品后,我们可以考虑用笔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读后感有助于整理和梳理我们在心里所感受到的启示。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决定与大家分享一篇非常有用的“西行漫记读后感”,建议大家收藏本页以便随时复习!...

  • w
    老人与海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16

    奉化市居敬小学603班王斯捷读完《老人与海》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书上写着一个老渔夫出海钓了一条大马林鱼。渔夫欣喜若狂。就在这时,一条鲨鱼闻到血腥味,追了过来,渔夫在恶劣的环境下,和鲨鱼搏斗,坚持不懈,取得了胜利,但马林鱼却成了一副骨架。有人认为这样非常好玩、刺激,其实作者海明威并不是因好玩刺激...

  • w
    机智的海娃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05

    您是否清楚如何撰写出色的作品读后感呢?这本书是大家公认的佳作。真正的读后感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而要深刻地理解书中的核心思想。好工具范文网给您准备了一篇关于“机智的海娃读后感”的文章,非常值得一读。请不要错过,简单学习,愉快分享,并将这篇文章分享给您的朋友们吧!...

  • w
    《老人与海》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29

    通过阅读,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和经验。其中一本对我收获最大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读后感》。在写读后感时,我一定要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在含义。为了与大家分享这篇非常有价值的文章,我特意选择了《《老人与海》读后感》。非常感谢你们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这篇文章!...

  • w
    2024老人与海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4-13

    观看完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后,我们常常会有很多感想和收获。这时候,写17篇观后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思考和体会。那么,如何写出17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老人与海》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老人与海读后感 篇1  《老人与海》塑造了一个经典的硬汉形象。古巴的一个名叫...

  • w
    小天使海蒂读后感集合

    发布时间:2024-02-16

    感动是爱的声音,是阳光的味道,是生命的强音……感恩是一种责任,是为人处世的哲学,是生活的智慧.感动生活的点点滴滴,收获快乐与微笑;在生活中学会感恩,领悟大智慧,开创大未来!今天,我带着这样一颗感恩的心,是因阅读了这本《小天使海蒂》,小海蒂那纯真、善良的身影仿佛在我眼前闪现……这是一个和阿尔卑斯山...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