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制取氧气课件范例十五篇

制取氧气课件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24

制取氧气课件范例十五篇

2023-12-24 13:19:32

教案课件是教师需要仔细准备的东西,所以可能需要每天都去编写。只有提前做好教案课件的工作计划,才能避免在实际教学中准备不足的情况。阅读本文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制取氧气课件”非常有帮助,我们要一起努力使自己越来越出色!

制取氧气课件【篇1】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微型课教学设计

大华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及实验的注意事项。初步学会思考问题决问题。【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步骤和方法

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 →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设问: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你会用到什么仪器?这些仪器如何组装成装置?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学生活动】1.观看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视频。问题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1)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2)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固定在铁架台上(3)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将导管移出水面6)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问题2:为什么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如何检查?

(1)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反应都要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怕漏气影响实验目的或效果,如果中间有毒性气体会造成可想象的后果。若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当装置漏气时,生成的气体难以收集,达不到制气的目的。

(2)将试管用橡胶塞插好导管后将导管的另一端插入水槽中(盛水的),用手紧握试管,若水中有气泡,松开手是看到有一段上升的水柱,则装置气密性好。

问题3:为什么要先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均匀受热?

:酒精灯来回移动使试管受热均匀,防止它炸裂。由于外焰温度最高,为使分解反应易于发生,故要用外焰加热。问题4:为什么要有连续气泡时才能收集? 因为开始逸出的气体主要是空气

问题5:停止制取氧气时,为什么要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然后再移去酒精灯?

答:先移去酒精灯,试管温度降低,试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冷水沿导管倒吸到热的试管里,使试管破裂。

问题(6)气体的收集方法有那几种?为什么? 收集方法

(1)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与水不反应)(2)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问题(7)怎样检验和验满氧气?

(1)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复燃,则是氧气;(2)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瓶口,木条复燃,则已满。问题(7)(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

(2)排水法收集气体结束后,先拿出导管,后移开酒精灯(原因)

(3)加热高锰酸钾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原因)

制取氧气课件【篇2】

各位考官大家好,我是今天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制取氧气》。

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教材是在课堂中是架起师生之间关系的桥梁,在课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我先谈一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制取氧气》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三的内容,主要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种方法,高锰酸钾加热,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加热。本节课将主要对高锰酸钾加热的方法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实验中仪器装置的注意事项以及氧气的收集方法。制取氧气是初中学生接触的第一个很重要的实验,在中考中也是常见考点之一,所以在整个初中化学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二、说学情

新课改指出,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教师要对学生充分的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本节课我所面对的学生具有以下特点: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的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也是刚开始接触化学,所以对化学的好奇心还是很重,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兴趣,这也对我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学生还是初步学习化学,所以在实验的注意事项上还需要教师重点讲解。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逐步认 知用实验验证化学原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的确定,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重点: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掌握实验装置实验时的注意事项,以及气体收集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一堂好课离不开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以就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本节课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堂课中最重要的还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所以接下来我将主要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我将以四个环节来展开我的教学:

(一)设疑导入

首先是导入环节,我将采用设疑导入的方法,具体来说: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过了氧气的性质,氧气在生活中非常重要,工业中大量制取氧气,是通过分离空气,利用不同的气体沸点不同的原理来获得大量氧气,属于物理变化。那么在实验室中,我们是如何获得纯净的氧气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实验室中制取氧气的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内容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设置疑问,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顺利地引入我的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接下来就进入到我的新课教学环节,在本环节中我将主要讲解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并按照以下三个环节依次展开:

1.制取原理讲解

我会先让学生观察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并进行讲解高锰酸钾是暗紫色固体,在加热时会分解产生氧气,同时板书文字表达式。

1.实验装置介绍

让学生先通过教材上的插图来观察,并且提问实验中需要用到的实验器材都有哪些?我会适时点拨并总结出试验中需要的装置有铁架台、酒精灯、大试管(带塞子)、导管、棉花、水槽,集气瓶。并且我会演示实验装置的连接,并让学生指出哪一部分是实验发生装置,哪一部分是收集装置。进而引导学生联系药品的状态和选用实验发生装置的关系,由于高锰酸钾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所以可以选择直接加热并且便于防止固体药品的装置。收集装置部分,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以选择排水集气法。本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气体一般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选择规律。

2.演示实验过程

实验制取的过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制取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所以我选择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看完我演示完该制取实验之后,我会找学生来复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回想来描述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为后边的讨论打下基础。演示实验完成之后,我会指名学生来上前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具体问题为:

为什么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为什么试管口要装一团棉花?

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等冒出均匀的气泡后才开始收集?

④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⑤收集完成后,如何验证气体是否集满?

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我会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在加热时凝结在试管口温度较低的小水珠倒流回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发生试管破裂或爆炸。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不纯,因为混有试管中的空气,所以要等待气泡均匀后再开始收集。

④防止先拿走酒精灯,温度降低,产生压强,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中发生爆炸。

⑤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满。

(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环节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动手亲自操作并且积极思考,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制取过程的印象。

(三)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环节,我会通过播放一段有错误的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观看,并且指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巩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指名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最后我布置课后任务,课后预习另外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且总结出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把课堂还原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总结的方式,一方面顺利地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课后任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与自学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再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实验简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制取氧气课件【篇3】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评论(0)新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实验是学生学完第一、二单元后的实验活动,在学习了氧气的制法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后亲身经历的一次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实验课,是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氧气的实验制取和氧气性质等实验的综合应用,将以上各部分知识的学习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在教材的知识体系中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既是对前面的基本操作、氧气的相关知识的一个小结性的实践活动也为以后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高中学习氨气等气体的制取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课程,学习热情很高。学生通过课题2的学习与探究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本实验活动是学生第一次进行气体的制备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应用还处于初级模仿阶段需要教师加以引导。通过预习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已经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3)能进行固体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固体等基本操作。

(4)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需要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模仿进行制取氧气及其性质检验的探究活动,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

(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

四、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难点: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操作

五、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实验探究→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六、实验用品

大试管、试管夹、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2、如何证明一瓶气体是氧气?

[导入]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提问]实验室采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呢?

[学生思考]

[ppt]展示P45图2—17

[学生看图并进行如下讨论]

1、在图2—17,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讨论]……

[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教师]知道了氧气的制取以及它的性质,接下来在我们亲自动手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它的性质之前先看段视频来概括一下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视频]播放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性质实验视频

(分析)抽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药品、固定试管

3、集气瓶装满水

4、加热试管

5、收集气体

6、停止加热,移导管

[归纳总结]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右。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物质加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均匀”指先预热,“集中”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这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实验方可进行。除了用手紧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放出的水蒸气冷凝成水,回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位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

7、木炭在氧气中燃烧这个实验,应用坩埚钳夹住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思考:为什么?)

8、如果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下面大家开始动手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到我刚才强调的几个事项,同时对我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注意观察木炭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实验要求]收集两瓶氧气,且其中一瓶底部要有少许水。请同学们合理分工,认真操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生:分工,动手实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并填写实验报告。

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发现学生操作中的一些错误及时指出并纠正。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行灰水变浑浊。

[回答]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继续陈述]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教师]接下来把这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出来。

[可让学生板演]

[板演如下]

1、碳+氧气二氧化碳

2、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过渡]实验前,我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1、5、6、7、8中的问题),接下来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

[答案]

1、除了用手握的方法外,还可以用热毛巾捂住试管等方法。

2、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导管中排出来的空气,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收集到的氧气不纯,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3、实验完毕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可能会倒吸入试管,使试管因骤然冷却而炸裂,所以实验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中下部,则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易使集气瓶中的氧气逸出损失,会迅速使瓶中氧气的含量降低,影响实验现象。

5、氧气不纯的原因,有没等装置中的空气排净便开始收集氧气;排水法收集时,集气瓶中的水没有完全充满,还留有气泡;收集完气体后,玻璃片与集气瓶口之间密封不好。

九、本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质奠定了基础。

十、布置作业

完成实验报告

十一、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活动与探究课,学生动手又动脑,参与实验的积极性高,动手能力较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更加浓厚。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通过实验活动熟悉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加深了学生对实验室制氧气原理的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制取氧气课件【篇4】

说课

本课题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第二部分是活动与探究。为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教材还特意介绍了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本课题是学生学化学以来遇到的第一种气体的制取。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是本课题的重点,如何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做好实验便成了重中之重。而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则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

2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⒊采用边实验、边讲解、边讨沦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⑵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⑶认识分解反应。

⑶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⑴学习反应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⑵学会边实验、边讨论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从而提高对实验进行分析、思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实验装置的美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⑵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⑶逐步认知用实验去验证化学理论,从而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学化学离不开做实验。

教学重点

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

1催化剂的概念。

2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演示实验→讨沦归纳→实验探究→对比总结→得出结论→拓展视野→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

⑴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⑵大试管(3支)、木条、酒精灯、天平、火柴。

2学生用具:

⑴高锰酸钾、木炭、细铁丝、澄清石灰水;

⑵大试管、棉花、塞子(带导管)、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水槽、铁架台、坩埚钳、小烧杯、火柴。

课时安排

2课时

制取氧气课件【篇5】

实验制取的过程,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制取实验,防止意外发生,所以我选择进行演示实验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观看。学生看完我演示完该制取实验之后,我会找学生来复述整个实验过程。学生通过回想来描述实验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制取氧气的过程,为后边的讨论打下基础。

演示实验完成之后,我会指名学生来上前进行操作,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

(一)具体问题为:

①为什么试管要略向下倾斜?

②为什么试管口要装一团棉花?

③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为什么要等冒出均匀的气泡后才开始收集?

④收集完毕后,为什么先将导管移出再熄灭酒精灯?

⑤收集完成后,如何验证气体是否集满?

(二)学生通过讨论之后,我会结合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①防止药品中的水蒸气在加热时凝结在试管口温度较低的小水珠倒流回温度很高的试管底部发生试管破裂或爆炸。

②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③刚开始产生的气体不纯,因为混有试管中的空气,所以要等待气泡均匀后再开始收集。

④防止先拿走酒精灯,温度降低,产生压强,水槽里的水进入试管中发生爆炸。

⑤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处,如果木条复燃,说明集满。

(设计意图)整个新课环节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让学生观察与动手亲自操作并且积极思考,真正的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并且可以加深学生对整个制取过程的印象。

(三)巩固延伸

巩固延伸环节,我会通过播放一段有错误的制取氧气的过程,让学生进行观看,并且指出错误之处。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了巩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并且可以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小结作业

接下来是小结作业环节,我会指名学生站到讲台上来,带领全班同学进行本节课的总结。最后我布置课后任务,课后预习另外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并且总结出三种方法的异同点。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课堂上我时刻注意把课堂还原给学生,通过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总结的方式,一方面顺利地把课堂充分的还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课后任务,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预习与自学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再来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主要围绕着实验展开,通过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以及实验简图,让学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出本节课的重难点。

制取氧气课件【篇6】

初三化学 李爽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 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的实验,这一课题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将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二、教案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2.了解工业制法制取氧气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2.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陶冶化学审美情趣。

2.逐步认识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进一步认识到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重 点】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方法 【难 点】

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和仪器 【仪器与药品】

大试管、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夹)、导管、橡皮塞、集气瓶、水槽、火柴、高锰酸钾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观后谈感受】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氧气工业制法。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给学生自主看视频和教材的时间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小组内交流】

学生按视频内容做好实验的相关现象、实验步骤、记录、分析。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发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设问: 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对学生的讨论适时赞许和激励性评价

得出初步结论: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引导发现】

设问: 为什么先撤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 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深入探究】

设问: 整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练习】

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

一、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法: 2.高锰酸钾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制取氧气课件【篇7】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实验室制取新物质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分解反应、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3)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4)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氧气制法的探究

2、难点 : 催化剂的概念的理解

教学工具:PPT、投影仪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氧气的性质。氧气除了能供人呼吸外,你 还能说出氧气有哪些用途吗?(切割金属、登山、潜水、航天、炼钢)既然氧气 有那么重要的用途,那我们怎样才能制取氧气呢?这一节课我们就这个问题来进 行学习和探究。

新课教学:

1、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先把空气变成液态,然后控温蒸发,得到氮气和氧气 特点:量大,设备要求高,成本高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演示【实验2-5】:根据现象填写表格(见PPT),得出“在实验室里,常用过氧化氢来制取氧气”的结论。

思考:在第3个实验中,是不是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了氧气呢?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氧气+?

剩余的还能不能二氧化锰再次使用呢?用什么方法来证明?(演示实验2-6。)结论:在这个实验变化的过程中,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一直都没有改变 补充: 在这个实验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是没有发生改变的。(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课堂练习(见PPT)(2)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水

①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说明:此反应中,二氧化锰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只是一种催化剂,应算作一个反应条件,所以二氧化锰写在箭头的上方。

②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③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加热思考:三个反应在形式上有何特点?(3)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特点:一变多

AB→ A+B 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区别(见PPT)课堂练习(见PPT)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外作业:制取氧气文本 板书设计:

课题三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取氧气: 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的沸点不同加以分离(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取氧气:

1、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定义: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特点:一变(化学反应速率)二不变(质量、化学性质)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制取氧气的原理

氧气+水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

加热氯酸钾

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加热高锰酸钾

高锰酸钾加热

3、分解反应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2011年9月26日

制取氧气课件【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初中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单元所学知识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其中“性质活泼的氧气”就是我们要仔细学习的内容,本课题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也是学生初次通过化学实验来获得新物质,初次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氧气的性质等内容,这就为我们学习氧气的制备作好了的准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也为今后学习制取其他气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药品、反应原理、仪器组装、收集方法、验满、检验方法及操作注意事项。

(2)掌握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室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的探讨。

二、说学情

九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化学,特别对于化学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了简单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所以对于氧气的制取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

小组探究合作法;

集体讨论法;

4、多媒体教学。

四、说学法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培养动手能力。

2、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五、说实验器材

药品:高锰酸钾。

仪器:大试管、酒精灯、单孔橡胶塞、导气管、集气瓶、水槽、玻璃片等。

六、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上课前,我会用PPT向学生展示几张人类在特殊环境下,人们是怎样呼吸的?如果在实验室,我们又会怎样制取氧气,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进行探讨。

2、实验探究,引入新知

我会向学生系统的说明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该遵循的方法和步骤。

(1)实验探究第一步:药品的选择。播放视频:提供三组药品的名称和化学式,以及三种能制取氧气的药品从用量、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三方面进行比较,让学生讨论实验室制氧气选择药品的依据。

(2)实验探究第二步:仪器的选择与组装。学生分组选择组装,并说出选择的理由,以及每种仪器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在自己动手中掌握装置选择的依据。最后教师课件展示,并归纳选择装置需考虑的因素,让知识进一步得到升华。

(3)实验探究第三步:收集方法。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对气体收集方法进行归纳。然后让学生组内分工合作展开竞赛。实验后由每个小组的学生代表提出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讨论。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课件读出);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方法(通过课件读出)。这样做能进一步补充在制取氧气中要注意的事项。

3、科学探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实验步骤(多媒体展示实验步骤),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并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4、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我特别设计了几道题,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5、布置作业

课后作业可以巩固所学知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得到不同的发展。

七、说教学反思

虽然这节课是用多媒体教学,但板书是不可少的,因为它可以明确这节课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对于重点内容,我通过板书表达出来,一个号的板书,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易懂。我认为本节课的设计特点是:力图体现,学习方式探究化,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新知。授课后我还将反思: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发展,探究活动的设计是否合理,学生认知还存在哪些问题等。

八、说板书

1、药品:高锰酸钾(KMnO4)

2、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实验步骤:查、装、定、点、收、撤、熄

4、注意事项:

5、氧气的检验与验满:

制取氧气课件【篇9】

一、学习目标

1、掌握实验室和工业上获得氧气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操作过程,练习仪器的装配、物质的加热、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收集气体和检验气体等基本操作。

3、了解氧气的性质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用品:锥形瓶、带导管的双孔橡皮塞、长颈漏斗、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集气瓶、玻璃片、水槽、燃烧匙、棉花、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木炭、铁丝

三、预习感知

1、要获得氧气,你知道有什么方法?

2、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两种方法)

3、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主要根据和来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来选择。

4、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5、给试管加热时,有哪些不正确的操作会使试管炸裂?

6、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你能用什么方法将氧气装在集气瓶中?

7、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怎样使收集到的气体基本不含氮气?

8、如何检验气体?

四、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获得

1、阅读课本P36三、氧气的获得第一自然段,回答下列2个问题:

(1)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2)工业上获得氧气的原理依据

方法步骤

2、预习课本P36活动与探究,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个问题:

方法:

药品:

原理:

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及仪器:

步骤:

收集方法及原因:

验满方法:

检验方法:

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注意事项:

①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

②加热时要先预热试管再集中在有药品的部位加热

③收集时,开始排出的是空气,不宜立即收集

④实验完毕,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3、预习课本P34,用收集到的氧气分别做木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根据实验填写实验

反应物

生成物

化学反应表达式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木炭及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实验现象?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要在末端系一根火柴?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在集气瓶低部铺少量沙子或加少量水?

④有哪些可能会使铁丝不能燃烧?

五、轻松课堂

1、一瓶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

A、向集气瓶中加入澄清石灰水B、观察气体的颜色

C、闻气体的气味D、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瓶中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A、防止水倒吸入试管B、防止产生氧气太快无法收集

C、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带入集气瓶D、防止试管破裂

3、、实验室制取氧气,主要有下面几项操作:①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可以收集;②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把导管移出水面;④把药品装入试管,并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先均匀加热,然后再固定在盛药品的部分加热。正确的操作程序是

A、②④⑥①③⑤ B、④②⑥①⑤③

C、④②⑥①③⑤ D、②④⑥①⑤③

4、收集氧气可用()

A、排水法和向上排气法B、排水法和向下排气法

C、向下排气法D、都来可以

5、植物光合作用,可以把和转变成淀粉和其文字表达式为:

6、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不同分离出氧气。首先将空气除尘净化,然后在条件下,使空气液化,接着控制温度液态空气,先跑出来,余下的是再储存在淡蓝色的钢瓶里。

六、回顾:

1、与实验前比较,你对氧气的制取收集有哪些新认识?

2、查阅资料,制取氧气还有哪些方法?哪些方法可在实验室进行?

3、可燃物(能燃烧的物质,如木炭、蜡烛等)在氧气中燃烧和在空气中燃烧哪个更剧烈?

4、在一定的条件下,氧气能与炭、铁等发生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如何?

制取氧气课件【篇10】

尊敬的各位评委:

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七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学生实验活动1。从教材编排体系来看,《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放在了单元之后,专门作为一个课题,符合新课标注重学生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宗旨;此外,它是在学生对氧气的制取、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后,对氧气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很想自己动手操作制取氧气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知识运用来看,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必须掌握的八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第一个。因此,上好本节实验课可以为今后学习气体的制取提供范例,由此看来,《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在整个初中化学中都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情分析

在对氧气的制取、性质的学习中,教师已经对基本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演示、讲解。并且学生对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已有了一定的印象。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知识,通过分析、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同时我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动手能力相对较弱,我在上课时充分做好引导,调动学生积极性,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性,使他们能够正确的完成实验,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

三、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初步掌握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装置、步骤、操作要领,进一步训练规范实验操作。

2.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实验现象,进一步加深对氧气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3.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进一步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4.通过对氧气制取及性质的探究学习,让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形成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

[教学重点确定依据]:氧气的性质、制法是新课标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而学生第一次进实验室做制取气体的实验,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只有掌握了氧气的制法、性质及其实验操作要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教学难点:制取氧气的注意事项及操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操作及现象的描述。

[教学难点确定依据]:实验过程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只有突破了它们,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才能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操作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制取氧气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认识催化剂及催化作用,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

2、通过对碳、铁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进一步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采用分析——对比的方法,认识分解反应的特点。

3、通过催化剂和氧气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催化剂的概念

实验准备

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维]

氧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具有广泛的用途,如急救病人、电氧焊、炼钢等都需要较为纯净的氧气,如何制取氧气?

[学生猜想]

学生们畅所欲言,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33-34,分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出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

[实验探究,引导观察]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

气生成。

(演示实验)探究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2-5];[实验2-6];取少许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并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

观察[实验2-5],[实验2-6],加热二氧化锰,教师的操作方法

及实验现象,并作详实的实验记录。

[学生交流展示]

汇报实验记录及结果;交流讨论二氧化锰在反应中的作用,得出二氧化锰是催化剂的结论。正确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引导学生分析归纳]

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验现象;写出过氧化氢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二氧化锰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归纳出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分析对比,发现规律]

实验室除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外,还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引导学生看书P35 。引导学生分析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特点,并与化合反应相对比。

[学生活动]

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铁和磷分别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物、生成种类,对比化合反应的特点,通过讨论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结论。

[媒体展示,激发兴趣]

(化学、技术、社会)催化剂的作用图片;资料:如何大量制取氧气。

通过观看多媒体展示图片,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分析比较得出氧气的工业制法与实验室制法具有本质区别。

[归纳与反思]

本节课你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学生通过反思,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

[知识应用,提高]

布置课堂作业并及时点评,P401、2。

第二课时

[回忆与再现]

(分小组竞赛)看谁写得又快又准,写出实验室制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两个)。

[学生活动]

写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制氧气文字表达式

[设计实验装置]

要求学生对比过氧化氢制氧气的特点,分组设计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

学生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所需条件和生成气体的性质,设计

实验装置,自主选择仪器,对装置进行组装。

[设疑激趣,讨论交流]

展示某一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巧设疑问: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怎样给试管加热?实验结束后是先把导管从水中移出来还是先移走酒精灯?进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要注意什么?

[分组讨论,获取信息]

学生分组活动,对每一问题进行仔细探讨,教师作适当点评。

[我探究,我快乐]

(学生分组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讨论交流,归纳反思]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引导学生通过反思得出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试管口要稍微向下倾斜;气泡连续了才能收集氧气等结论。

学生:实验探究收获、体会或想法。

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装置。

[信息反馈]

布置练习1、P404;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大致可分为下列步骤:(1)点燃

酒精灯,加热试管;(2)检查装置气密性;(3)装入药品并将装置

固定在铁架台上;(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5)停止加热;(6)把

试管从水中移出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学生独立作业]

检验能力,巩固知识。

总评

本课题教学让学生把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融为一体,使许多原来先由教师讲解示范的工作变成由学生来完成,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促进者。如:通过回忆氧气的用途,联想如何制得氧气,猜想氧气的制法;再通过阅读、讨论、交流,明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分析反应特点,自主选择仪器制取氧气等探究活动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题教学还根据新课标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意识。如: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中的许多注意事项,一部分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思考,获取正确信息,一部分留给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后,反思得出正确结论。此教学设计在如何活用教科书而不拘泥于教科书方面也下了一定的功夫。如为说明二氧化锰只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在教科书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添加单独给二氧化锰加热,检验是否有氧气生成的实验,从而使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的结论更具说服力。

当然,本课也略有不足,教师的“讲”还略有偏重,还可继续放“权”,大胆让学生去闯。

制取氧气课件【篇12】

目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认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掌握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

重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及催化作用。

实验准备:

1、药品: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高锰酸钾

2、仪器:大试管,酒精灯、木条、火柴,集气瓶、水槽。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旧识回顾:

根据氧气的性质说明氧气有什么性质?如何检验一瓶无色气体是氧气?

2、情景导入:

出示氧气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指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纯净的氧气,那如何制得纯净的氧气呢?

3、探究新课

[实验2—5]:过氧化氢制氧气

目的: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室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现象:

结论:

过氧化氢 氧气+水

讨论:1、用过的二氧化锰能否再用?

[实验2—6]:在用过的二氧化锰中再次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能否再次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结论:1、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又叫触媒)(一变二不变)

2、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做催化作用。

3、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出具有催化作用。

探究: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现象:高锰酸钾是暗紫色的固体,加热后能产生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加热

结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讨论:用加热过氧化氢与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的反应与化合反有什么不同?

明确: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分解反应,一变多

第二课时:实验室制氧气

1、旧识回顾:

实验室用什么药品制氧气?

2、探究新课:

思考:实验室采用什么装置来制取氧气?

出示:图2-17和图2-18

讨论:

1、在图2-17和图2-18中,使用了哪些仪器?

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

3、如何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4、为什么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学生陈述:略

教师演示:实验室制氧气的过程

强调注意事项:

1、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密性良好,方可进行实验。

2、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4、先对试管进行预热,然后对准有药品的部分集中加热。

5、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思考:为什么?),等有大量、均匀、连续的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6、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思考:如果先熄灭酒精灯会造成什么后果?)

课堂练习:课后习题

总结:略

作业:

课后反思:

制取氧气课件【篇13】

课题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系统的、综合的气体制取实验,是学生具体地从化学的角度出发,学习和研究制备物质的开始。通过制取氧气的原理和思路的分析,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很好的作用,也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教学中通过对气体制取一般方法予以介绍,让学生对制取气体的方法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的研究”打下基础。

本教学设计为此课题的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内容主要有:

1、研究实验室中如何制取氧气,在实验室里常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用到催化剂,

2、介绍了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3、分解反应的概念。

学情分析:

1、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和鼓励;

2、学生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氧气的性质”等,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如何得到氧气,特别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地认识。

3、通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对科学探究已有一些体验。在本课题的探究学习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后加以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认识催化剂、催化作用和分解反应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的制法,初步学习实验探究过程。

(2)、通过对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异同点的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催化剂的探究和阅读有关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难点: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

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演示教学法”和“实验探究法”,要注意引导,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具准备

过氧化氢、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木条、火柴;药匙、试管、铁架台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交流]氧气可供给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师:既然氧气的作用这么大,那么同学们一定很想知道氧气是如何制得的,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制取氧气的方法

师:通过哪些方法可以获得氧气呢?

生:(学生思考、猜想,有的学生提出):空气中存在较多的氧气,能否从空气中获得氧气?

师:这个问题非常好,在工业上往往需要大量的氧气,这些氧气就是通过分离液态空气获得的,这就是氧气的工业制法。我们有时候需要少量的氧气,这要通过实验室来制取,我们现在来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用什么方法获氧气,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活动2: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师:演示实验:[实验2-5]给学生提供合作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相互启迪,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师:在上述产生氧气的实验中,哪一种方法比较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理由是什么?

生:(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后一种)

师: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遇到二氧化锰时会产生氧气,那么二氧化锰是不是一种反应物?同学们讨论一下。

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已有的知识确定二氧化锰不是反应物。

师:二氧化锰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在这里起什么作用?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进行探讨,大家注意观察现象并进行思考。

师:教师进行演示实验:[实验2-6]

生:学生观察、思考,教师引导学生由现象得出:在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可以重复使用,说明在反应前后它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最后教师再补充说明:在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也不变。

师: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至此引出催化剂的概念和催化作用,教师可对催化剂的概念进行一定的解释,要求学生阅读有关催化剂部分的内容,加深认识。多给学生探究的`机会,由实验解疑,获取新知识,从而得知学化学离不开实验:(板书反应原理)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是否仅此一种?

生:还可以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

师:对,大家对于高锰酸钾其实并不陌生,医院里常用的紫药水就是高锰酸钾和水形成的溶液,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高锰酸钾在加热的过程中,能分解出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这个实验下一节课再进行实验探究。(板书反应原理)

活动3:学习分解反应的概念

师: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什么变化?这两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区别?

生:进行讨论思考得出结论。

师:板书分解反应的概念

活动4:课堂练习:课课练相应习题。

三、课堂总结

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可让一至两名学生到讲台前面来进行知识的总结)

四、作业布置:教师小结并布置一定的作业。

制取氧气课件【篇14】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教案及说课稿 【课题】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

2、学会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学会利用双氧水制取氧气;初步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氧气的装置,会用排水集气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3、通过实验探究氧气的一些化学性质。【教学过程】

(复习)氧气实验制法的原理、步骤、装置类型、收集方法(学生)思考后并回答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实际看一下,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及了解氧气的性质(教师)边做边讲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学生)参照课本中的图及注意事项,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思考)

1、刚冒出的气泡能不能马上收集?

2、如何鉴定氧气?(学生)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小结)

1、不能马上收集因为一开始产生的气泡为原来试管中的空气;

2、氧气的鉴定: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瓶气体为氧气。(思考)那么如何对氧气是否收集满进行验证呢?(学生)学生进行交流与讨论

(小结)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学生)观察并回答现象

(总结)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氧气的性质(练习与实践)38页5-7

板书设计

5、注意事项:

6、氧气的鉴定: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该瓶气体为氧气

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集气瓶的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上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性质活泼的氧气的第二课时,在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与用途及氧气实验室制法的部会内容:原理、装置、实验步骤、收集方法,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氧气的性质基础上学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通过实验确实了解氧气的性质。学生深入学习氧气的相关知识后,进行一些综合的实验操作。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亲身体验相结合,基本操作与

具体实验相结合,正确、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并得出相关的结论。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巩固氧气的性质 知

3、道催化剂的概念。能力目标: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氧气制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氧气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难点:催化剂的概念。

二、说教法: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

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设疑 —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体验实验的过程。教给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

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抢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3、质疑释疑

通过质疑释疑,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三、说学法:

1、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实验来理解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对其实验现象的准确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2、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催化剂的性质,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3、合作学习: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在合作中获得新知。

四、说教学过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这节课我是这样安排的。1.复习知识

氧气实验制法的原理、步骤、装置类型、收集方法,可以让几个学生来完成 这一过程既为了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为下面的新课知识打下埋伏。2.新课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实际看一下,如何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及了解氧气的性质 3.组装仪器

在组装的过程中,提问学生如何来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思考课本中的注意事项,并积极交流能得出一定的结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交流分析能力。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并小结。

4、制取氧气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思考:刚冒出来的气泡,能不能马上收集?如何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收集到的气体,如何鉴定是氧气?铁丝实验中,与其他实验有何不同?收集的气体应该如何放置?让学生在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查找课本等手段,能加深印象,煅炼思考,分析能力。

5、演示氧气的化学性质

分别演示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燃烧、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在这个过程让学生对照课本中的图片,及以前对这个现象的想象来观察结果,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多动手。

6、总结

仪器的组装、反应的原理、气体的收集、氧气的鉴定、氧气的性质

7、布置作业

制取氧气课件【篇15】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新屯子镇中学

姓名:张玉美

初中化学

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1.课题分析

“实验室制取氧气” 这一课题是学生练习了实验基本操作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气体制取的实验,这一课题的设计,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常见仪器的使用。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的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更为今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策略本课题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能够自己动手探究,练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因而将演示实验变为随堂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得出制取氧气的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了解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由此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相互合作、交流的环境中去学习新知识,掌握并运用新知识。

二、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理解催化剂和分解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让学生初步学习实验探究方法和运用比较学习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合作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重 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的探究 【难 点】

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分组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该课内容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相应教学图片和仪器 【仪器与药品】

分组提供:试管5支、酒精灯、铁架台、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砖粉、香、火柴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屏住呼吸,看谁坚持的时间长? 全体同学参与并谈感受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氧气用于动植物呼吸、医疗急救、金属切割等图片。【观后谈感受】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问:氧气如何获取呢? 明确:有工业制法和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探究】

课件展示:工业上需要的大量氧气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利用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氧气工业制法。提问:实验室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 学生思考回答

给学生自主看教材的时间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引导: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探究这一问题。参照教材P37图2—14,说出仪器名称和用途,观察药品颜色及状态。【学生小组内交流】

与已学知识相衔接,为探究新知识作准备。实验探究教材P37实验。实验编号 ①过氧化氢溶液 ②单独加热二氧化锰

③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学生按表格内容做好实验并观察、记录、分析。

培养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提高小组的团结协作精神。【引导发现】

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实验结果。设问: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为什么总要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 【小组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评价:对学生的讨论适时赞许和激励性评价

得出初步结论: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制取氧气的速度。学生相互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引导发现】

设问:二氧化锰是一种不溶于水的固体物质,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的性质是否改变了呢?让我们一起做下面的实验 先预测,后实验并认真观察,做好实验记录 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归纳:从实验结果分析得出 催化剂的概念以及在反应中表示方法

表述实验现象,找出催化剂概念的关键词加以理解领悟。分析归纳出科学的结论。【深入探究】

设问:砖粉是否也能做此反应的催化剂呢?请同学们自己去验证它。学生猜想并动手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验证猜想,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件展示】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的作用。例举生活中使化学反应 减慢的催化剂。【观看思考】

引导学生探究,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设问:实验室还有其它方法制取氧气吗? 学生看教材回答

使学生知道实验室可通过多种方法来制取氧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件展示】化合反应实例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文字表达 式进行对比。

由化合反应特点引出分解反应的学习,由实践体验上升到理论思考。分析得出分解反应的概念。

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比较,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练习】

1.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硫+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水 B.石蜡+氧气C.氧化汞D.铁+氧气加热 点燃

氧气+汞 四氧化三铁 点燃

2.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对吗?(学生合作交流完成)【小结】 学生自我小结本堂课的主要收获和学习体验,明确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板书设计】

一、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 分离液态空气法

二、实验室制法: 1.过氧化氢2.高锰酸钾

三、催化剂

反思:

优点:本节课在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实验为主线,本节课将探究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将演示实验变为学生探究实验,学生兴趣很大,积极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基本完成学习目标。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因此本节课安排实验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使观察和描述尽量全面。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的探究意识还未建立,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等能力都很低,但为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生成过程,二氧化锰加热

水+氧气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我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侧重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感知化学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初步体验探究过程,为今后的探究实验学习打下基础。不足: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明显体现出师生互动的过程。在跟学生一起进行探究的时候,老师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在这方面自己有时放手放的还不够,今后多加努力。在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见解,对他们提出的见解应给予激励性评价,自己在对学生评价上还做的不够好。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适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进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挫折课件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29

    每位教师都需要在上课之前准备一份完整的教案和课件,而课件的内容需要教师自己设计和完善。编写好教案和课件可以避免遗漏重要的内容,你对编写教案和课件有哪些疑问呢?如果你对“挫折课件”这个话题感兴趣,我建议你阅读一下相关内容,希望我的建议能够让你在职场上得到更充实的收获!...

  • w
    利率课件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25

    教学过程中,教案和课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个老师都需要每天为自己的课程写教案和准备课件。一个出色的教案和课件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接下来,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您挑选了一篇名为“利率课件”的文章,希望您可以将它分享给您的朋友,让他们也能够体会其中的价值!...

  • w
    嫦娥的课件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17

    教案课件是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我们每天都会按时按质地编写教案课件。教案对于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至关重要,那么一个好的教案课件应该具备哪些特点呢?期望本"嫦娥的课件"能够让您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内容,如有需要随时查看,请务必收藏!...

  • w
    肌肉课件(集锦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教材分析《骨骼、关节和肌肉》是教科版四年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课内容。在本课的前面是《身体结构》,学生已经会用系统的眼光看待人体结构组成,认识到人体的各种生命活动都是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完成的结果。在本课探究中,学生不但会知道骨骼对身体的支撑与保护功能、肌肉的运动功能以及关节的连接功能;还会在...

  • w
    祈使句课件范例

    发布时间:2023-12-23

    老师上课前准备教案课件是体现工作责任的一种方式,现在正是写课件的时候了。备齐一份完整的教案课件,对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大有裨益。下面栏目小编为您整理了“祈使句课件”,欢迎您加入我们的阅读圈子,让我们一起分享和交流!...

  • w
    绿色蝈蝈课件十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21

    导学案 PowerPoint 定制|教师上课必备|教学质量控制和提升的利器...

  • w
    莲叶课件(范例8篇)

    发布时间:2023-11-24

    每个老师都需要教案课件,但需要明白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的。设计教案需要关注课堂氛围的建立和调动,写教案课件时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大家选出了一篇非常实用的“莲叶课件”,供参考。建议大家收藏起来以便复习!...

  • w
    法语课件(范例9篇)

    发布时间:2023-11-30

    学生们需要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这是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的。因此,每份教案课件都需要大家认真编写。学生的反应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教师更准确地调整教学策略。那么,你认为好的教案课件应该是怎么样的呢?经过认真挑选,我们为您精心制作了“法语课件”,希望通过本文,您能够获取到有益的信息和技...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