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集锦9篇

李清照感受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11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集锦9篇

2023-12-11 14:37:18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1

宋代:李清照

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

坐上客来,尊前酒满。歌声共、水流云断。南枝可插,更须频剪。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

译文

细细的梅枝,浓浓的梅香,馨香一直持续到雪化。想起赏梅,发现已经过了赏梅时节,只剩下遗憾。寄居在外,路途漫漫。白日如此漫长,倚栏望去。

宴上客人来来去去,杯中满是美酒。歌声唱合,如行云流水。那些最早开花的梅枝要在它们还没开败时,就要多采剪。人身的聚散本是匆匆,独上西楼,听那幽怨的羌笛声。

注释

①殢人娇:一名《恣逍遥》。

②玉瘦:比喻梅花的清秀之姿。

③檀:比喻花的香味。

④恨:遗憾。探:观赏。

⑤江楼楚馆:泛指旅舍。

⑥云闲水远:形容行程遥远。

⑦坐上两句:《三国志·崔琰传》注引张璠《汉纪》:孔融“爱才乐酒,常叹曰‘坐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⑧南枝:向阳梅枝,最先发花。

⑨西楼:指思妇住处。

⑩羌管:即羌笛。笛曲中有《梅花落》,甚为凄凉。

赏析

上片开门见山,吟咏梅花且叹悔此次赏梅又迟来了一步。梅花,以其寒冬腊月发花,且有坚贞耐寒之志而深受爱重,在我国历来有“国花”之称誉;其花五瓣,花色有白、亦有红;古人赏梅讲究“四贵”,除贵曲不贵直,贵疏不贵密之外,也贵梅花之瘦不贵其肥,贵梅花之合(含苞)而不贵其开(盛放)。“玉瘦香浓,檀深雪散,今年恨探梅又晚”是说:玉色的白梅花清瘦飘逸,浅红色的梅中上品檀香梅相形之下显得色泽浓艳,它们散发着袭人的香气;白雪正在消融,那雪压梅枝的美景已不见;真真令人遗憾,没想到赏梅竟然又来晚了。一个“又”字,表达了词中主人年年探梅、年年叹晚的心情;当然只有面对爱之甚深的对象,才会发出“恨晚”的叹息。此处也足见作者遣词匠心之一斑。

“江楼楚馆,云闲水远。清昼永,凭栏翠帘低卷”之句,交待了赏梅的环境地点、写出了远眺近俯的自然景色,也刻划出了一种闲适恬淡的心境。句中“楚馆”的“楚”字,本指春秋战国时的楚地,即今之湖南、湖北一带,此处泛指江南。在长江之滨的楚地南天,错落矗立着无数亭台楼馆,这里梅花竞放,又是赏梅的好去处;仰望白云闲散依蓝天而飘浮,俯视碧波涟漪逐江水而流逝;清凉的白昼是这样漫长,沉醉在阵阵梅香中的探梅人,凭倚着雕栏放眼远望,信手卷弄着低垂着的翠绿色的帷帘。上片至此而止,主要是侧重写景的幽深、人的安闲,为下片不平静心情的抒发埋下伏笔,达到以静衬动的效果;当然,如果说此处静中伏有波澜的活,便是“清昼永”中的“永”字撩起的。“永”是长的意思,人物感觉上的时间是长还是短,随人的心情而变:欢乐嫌短,愁苦恨长,这是人之常情。那么词中人“清昼永”之说,内里是否包含着几分惆怅。

下片“坐上客来,尊中酒满”两句写的是良友相聚、举杯飞觞、开怀畅饮、纵歌抒怀的场面。“歌声共,水流云断”,充满诗兴豪情的文人雅士对酒自是高歌,面对着象征高雅气节又令人心神陶醉的梅花。于是,群情激动,纵情引吭,你唱我和,这歌声充塞天地、嘹亮悠扬,上遏白云、下断流水。该词至此,欢乐之情已达顶巅,激越的情绪随着歌声止歇渐渐平静下来,另一种心态便代之而起,词人的笔触也宕然转开,回到赏梅的现场“南枝可插,更须频剪”,然后便在“莫直待,西楼数声羌管”的颇怀伤感的声中戛然止住。从字面意思看这几句是指点着眼前的梅树;那南边向阳枝头上的花儿令人喜爱,可以攀折供插,需趁着它方开未残,快多些采剪,或簪在鬓边,或插放几案,把梅的疏姿倩影和梅的寒香冷艳尽多的留在身边;千万不要等到花瓣残落、随风化泥的时刻再惆怅留连。弦外之音却是借物抒情,感伤光阴流逝,花开花落,容颜易老,聚少离多,人生得意与相聚之时需尽情欢畅,待到《梅花落》的曲调已经奏起,羌笛声声泣诉别离的时候,离愁别怨便会铺天盖地地袭来了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2

靖康之难,金人砸破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玉苑琼楼。山河破碎,国破家亡,李清照携手佳人,被迫远离了家乡——“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一家人开始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南渡时期,夫妻相依为命。然而,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丈夫赵明诚得症病故,命运多舛的李清照天涯孤旅,孤苦伶仃颠沛流离。失夫之痛,清照变得更加多愁善感。自然界的春去秋来,花开花谢,甚至几滴催花雨、一缕袭花风都可能引发她伤春悲秋,江颜易老,相思怀远之类的深悄背感。孤舟嫠妇的她漂泊异地,看“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却叹“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人”。庭院深深,月色蒙蒙,人欲寐之,却叹“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至武陵源,见物是人非,欲雨泪先流,然“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俯拾深秋的落叶黄花,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感;无奈叹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呀,国愁,家愁,情愁,把一个邻水照玉的乱世美神折磨德容颜憔悴,花容渐损。心灵的寂寞,国家的颓败,爱情的失落,让清照的身心倍感孤独,长夜如磐,风雨如晦,把酒问天,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家不幸词家幸,词到沧桑句便工”,晚年的李清照作品博采众长,称得上是“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真参片玉之般”。清照的的词近承二晏之高雅,秦观之妩媚,苏轼之清雄,周邦彦之丽密,陶铸熔冶,取精用弘,成为别具一格的“易安体”。她晚年的作品更致力于她成为“婉约以易安为宗”的一代词人。李清照,乱世的女神,在中国的文坛里,她堪称女性文人中最璀璨夺目的耀眼明珠。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3

最早知道李清照,是从初一课本上的那首《如梦令》里,:“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短短三十三个字,便将酒醉回家的欢乐心情展现在我们面前。随着自己渐渐长大,一下子爱上她那首《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无疑是她的代表作,于是,因为这首词,李清照成了“愁”的化身。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有诗句:“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而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做鬼雄”,都有着同样的心情。活要活得精彩,死要死的壮烈。一静一动,一柔一刚,无不体现出一种生命的高贵和力量……蚕不知道自己会化成蛹,蛹不知道自己会化成蝶,李清照也不知道自己会成为李清照。岁月在无情的流逝,经历饱暖人生坎坷生活的她,该如一枚磨平了的石子殆尽了锋芒,但她却出人意料的胆识和行为,反衬出了她生命的真和人性的奇。李清照的一生,的确如夏花般绚烂多姿。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4

只是,还因记得,那情窦初开的妙龄少女,玉似凝脂,朱唇微启,耳边却再也听不见“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惊喜与闲适,人生于她而言,不过是浮生一梦,梦醒时分,却是满目疮痍。

惟有含冤忍恨。在天,无法比翼双飞,在地,亦无法连理共枝,如此,不过是孤枕冷衾,望断天涯路,如此,亦不过是玉檀香残,相思与谁言,昨夜下楼听雨。丁香暗结,雨打芭蕉,是声声入耳之痛,亦是寸寸肝肠之裂,只怨不是男儿只身,要忍耐着离情杳杳,只怪不是将相之材,要目睹着山河破碎。

回廊一寸愁满地,花开花谢,日升月沉,于她,换来的却是寂寞梧桐锁清秋的怅然与无奈,跟随风雨飘摇的大宋一路颠簸,是一位文人的清高,亦是对丈夫的申诉。

在世人的眼里,她是一位清高的诗人,而在我的眼中,她却是终其一生追求真爱的女子。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只是无不随愿,造化弄人,在让她浅尝爱情甜蜜之后,却给了她最致命的打击,让她潦倒余生,郁郁而终,让她在顿失爱情的同时也失去了家园,终于成了一无所有的罪人。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的伤痛巨大,亦非凡夫肉体所能承受,然而那只载不动许多愁的舴艋舟,却偏偏伴她穿行往来于回忆之间,泪是湿罗衫愁满襟,已是东风暗换年华,漠然寻他千,却不见灯火阑珊之处。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5

(一)梦寻

— 低回的情路

走在时间的深处,眼泪成了记忆的两行。

遥想当年,李家有女初长成。亭亭玉立,攻于文墨,爱煞旁人。名清照,字易安。轻狂年少,无限娇。

“绿肥红瘦”“海棠依旧”匿名入殿朝,惊起一片艳羡。后来,专攻金石书画的赵明诚说,他突破了女儿的身体,可以说是无限的。更是被念念不忘,悠然向往。

于是有了初相遇,有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掩不住的娇羞女儿态。博学博学的**也显示出小女儿的好奇心和收敛性。

家学渊源,浸染书卷的她此时更多是清高自傲的,甚为轻狂。爱以梅自赏自喻“香脸半开娇旖旎”“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且以“清疏迹远只香留”的桂花描写自己的美好心性,“梅定妒,菊应羞”。更是含蓄比下屈原的少年意气“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清新脱俗,孤傲洒脱。确实要悠然向往,怦然心动了。

那年十八、二十,共结伉俪,琴瑟之谐,却是不足为外人道。词作甚少。但仍有迹可寻“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一个沉浸在爱河的女子,那藏也藏不住的娇嗔柔媚。“归来堂”处处迹存:斗茶、猜书,相从赋诗,共治金石之学,有撰《词论》之文。

内心的甜蜜和满足,幸福和幸福。早已无所求、无所憾,无须宣泄,怎会提笔来说愁?只道是一头栽进去了。

(二)梦醒

— 坎坷的凉秋

十余年,悠哉而过,离别在所难免。

一支烛光玫瑰,轻轻地打开了夜幕的一角:思念的忧愁之情。

一身清高优雅的女词人也为能免于在红尘中清唱:花自飘零水自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在摇曳的烛光中,咀嚼着自己的名字,一点点泪水打湿了绿袖子。

“东篱把酒黄昏后”“想离情,别恨难穷”“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是绵绵浓愁。

纵是相会又奈何?亦是意薄情淡。犹是他南下任职,执意独行,走的决绝,而她的婕妤之叹声声怨,思念与悲怨在黑暗中开花,痛苦落地有声。

孤傲洒脱的人被爱怨绊住亦只能叹,叹在词中化为酒,亦或许此时她需要的只是一个梦,一个迷离虚幻的梦。

经过太多的变故,凉了。这时,秋天最适合她。春天太闲,夏天太干,冬天太萧,杀不了一些。秋刚刚好,秋凉如水。

心脏一点一点地变的凉爽,眼睛凉爽,一波凉水,淡淡的秋风,一阵寒冷的秋雨。那种渐进的,轻雾的秋天笼罩着凉意,充满了单词的意术意味。“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而心的凉更甚,“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谁怜憔悴更凋零”“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自怜自艾的悲哀,渗入骨髓。

一生的一生,已有过夏的曼丽,秋的瑟瑟,亦算是无悔无憾,一生的一生,亦像是那散乱的青藤,斑驳成了一袭幽雅的流韵。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6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了宋代有这么一位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似乎是从那首《如梦令》开始的吧!西亭日暮下,藕花幽深处,一切都显得那么闲暇、惬意;沉醉失归路,兴尽乃回舟,让人丝毫感觉不到古代女子所特有的矜持,此时,我眼中的她是个率真开朗、未受世俗束缚的女子。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字里行间满载李清照对新婚不久便外出求学的丈夫的无尽思念。空中有雁飞过,左等右盼,始终等不到她朝思暮想的人捎来的书信。孤孤单单的她只能望着园中的花朵在风中渐渐凋零。独上兰舟,回忆起昔日与丈夫相处的点点滴滴,心中惆怅更是无穷无尽。初为人妇的她,在我眼中是一个心思细腻、情感丰富的女子。

南北两宋历史巨变,让李清照经受了颠沛流离之苦、夫亡家散之痛。命运的无情捉弄令她将个人遭遇与亡国之痛交织在一起,从此,她所作之词不再如早期那样充满闲情雅致,更多的是对故国、故人的思念和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仅这一句便道出了她心中无限的苦闷孤寂。梧桐更兼细雨,夕阳西下,伤感的季节,伤心的人,一片凄凉。惨遇不幸的她,在我眼中是一个无依无靠、孤独寂寞的女子。

这样一个女子,才华洋溢却命运坎坷。我同情她,为她不幸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时常有这样一个想法:假如李清照活在当下,活在国泰民安的现代,那么,她也许会写出更多更好的词。不过,后来一想,这样一来也许她会什么也写不出来,或者写出的词再也无法与以前一样好了。

生活的磨难让李清照饱受煎熬,也让她的心志、情感越来越成熟,我们才能够读到这么多这么好的词。她在我的眼中无疑是一个传奇,在中国的历史上也是一个不朽的传奇。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7

清人沈谦在《填词杂说》中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行本色。确实如此,李煜、李清照二人词作都是我手写我心,感情真挚、语言明白,都呈现悲愁美。

二人的亡国之音更为显著,打动了无数读者,这都同二人同样经历国破家亡的深悲剧痛人生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同是写亡国之音,但是有着不同,从人生经历、词的意象、词的表现形式、词的表达技巧我们可以发现它们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

一、亡国之音中的异中之同

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号码钟隐。时称李后主,25岁(961年)即位。做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的李后主,的确生不逢时。

即位时的南唐已经奉宋朝正朔,国势倾危。李煜所能做的,就是向宋朝进贡,寻欢作乐,过上奢侈的宫廷生活。

从前期词《玉楼春》可以得知:晚装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生与箫吹过水云,重唱霓裳之歌。临春水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上片描写了宫廷舞会情景。刚刚化了妆的宫女们,各个肌肤雪白,靓丽耀眼。她们舞动着衣裙,鱼贯而入,在大殿上载歌载舞。

舞会上笙箫齐奏,声音响彻天宇。下一部电影描绘了跳舞后看月亮的场景。李煜不顾君主制的命令,吹灭了红烛,在明媚的月光下驰骋春晚。

975年,宋灭南唐。李煜肉袒投降,被俘到宋都汴京,封违命候。此时,作为国君,李煜的词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用王国维的话说,从词初到***,视野开始开阔,感情开始深厚,于是伶工词成为士大夫词。也就是说李煜词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

这个时期,词风从清新唯美变得沉痛苍凉。悼念亡国之声的创作达到了顶峰。林花谢了春红,太急了,却朝着冷雨晚风走去。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逢,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相见欢》)通过伤春来抒发亡国亡家之痛,一切景语皆情语。他恨国破家亡,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

而我们的易安居民,几百年后,也有了类似的生活,这是先甜后苦。她也经历了征服的痛苦。

李清照(1084-1155)宋朝生于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其父李格非是北宋著名的文人散文家;其母也善文,工词翰,在封建时代她给李清照树立的绝不是三从四德的规范,因此在诗词方面她给李清照带来了一定深刻的影响。18岁与赵明诚结婚,夫妻相敬如宾,十分恩爱,可以说的上幸福美满。

我们可以从她前期的《减字木兰花》中可见: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它描绘了**的迷人面容,反映了婚姻早期的闲适和幸福生活。

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以及赵明诚病故,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驱走了平静安逸,也给她的心境蒙上了一层阴影。再加上流离,被窃,大病使她的词风渐变沉痛忧郁,甚至凄凉惨恻。她前期的词写的是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题材,表现的是女词人多愁伤感的个性,而后期则充满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浓重伤情调,上升到蕴荡着国仇家恨的深重感慨。

一曲《武陵春》为例: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

亡国之音中的同中之异

(一)意象

在李煜的38首诗中,梦意象出现14次,占总数的1/3。有春天的梦,闲暇的梦,醉酒的梦,归来的梦,无梦的梦。可以说,梦的书写贯穿于李煜的创作之中。

弗洛依德在《释梦》中说:无论如何,梦总有一种意义,即使是一种隐意;做梦是为了取代一些其他的思维过程。又说:

梦的内容是欲望的满足,梦的动机是欲望。李后主以梦写自己的悲哀,寄托故国之思,正是他的愿望的满足。他曾做过一些美丽的梦,有时梦见南国的芳春,有时梦游热闹非凡的上苑,在梦中求得暂时的心理平静,而梦醒后则是更深的痛苦。

他慨叹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更为痛断愁肠的是,他有时想梦归故国也未能如愿。李煜后期的梦境书写是对亡国之痛的一种精神补偿,充满了辛酸的泪水和鲜血,常常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在梦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有着帝王般美好生活的贪恋,有着浮生如梦,及时享乐的感叹,有着对现状无奈的挣扎,有着一颗赤子之心,有着血、泪交织的哀痛,有着对故国的思念和悔恨。且看【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将阑。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前3句听雨声,伤春意,感寒重,这种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凄凉与孤寂,无限悲苦溢于胸中。正是寒意难忍之时,急转笔锋,梦里竟不识趣地贪恋着过去的帝王欢快的生活,这种截然相反的苦乐的鲜明对比益发思念故国的种种欢乐,痛恨现在的无能为力,无所事事的囚禁生活,正如俞平伯《读词偶得》中说:夫后主之情之深,生活变化之骤,与处境之非人所堪,凡此种种,或非我辈所能想象体会者也。

自古以来,就有一种说法,女儿就像一朵花。花与女人有着不解之缘。一代词家李清照在他的延安词中写了很多花卉作品。在《李清照全集》里共收易安词65首,论者统计一下,其中直接或间接写花的竟然有54首,在词篇里直接用到花字38次。

看到易安词中的花就像看到她一样。花开花谢,香气谢,光彩照人。这也让一代才女李清照的写意生活感到惬意。

前期词中描绘的是赏花的乐趣,后期则是以花自喻,表现在国破家亡动荡时世如风吹雨打,她饱受晚来风急如花一样的年华与生命消散凋谢了,一去不返了。

且看她亡国之音中有关花的词句: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菩萨蛮】)

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

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蝶恋花】)

这些词中对花的描绘都没有早期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的闲情吟花弄叶,而是把家恨国仇与一个人的凄凉与悲痛借花来消散。

在易安词中常见的花有菊、梅、桂、芍药,而咏梅尤为惊叹。

且看《清平乐》一词: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花还是昔日的花,而花相似,然而物是人非。南渡前,夫妇志同道合,抗礼相待,生活幸福美满,可是如今国破家亡,哪有闲情逸致赏梅,寄寓自己今昔之感和亡国之忧。

(二)表现形式

李煜词中的亡国之声主要表现在对故乡的追忆上。其在位期间,不修政事,屈辱苟安,沉湎于奢靡娱乐的宫廷生活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谙声色,不恤国事的统治者。然而成为阶下囚时,唯有追忆往事,怀念故土,无限惆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悔恨自己拱手将江山送给他人,只能感叹:

独上西塔无言,月如钩,孤寂梧桐深院锁秋。

一国之君成阶下之囚,凄惨绝伦。往日种种盛世繁华,一旦国破家亡,弃国远走的仓皇,亡国之君的感怀,平白写来,仍是酸楚难抑,不只是相对垂泪能解。且看他的【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与霄汉有联系,玉树、琼枝为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李煜在亡国之声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是遗憾的。他作为一国之君,最大的痛苦与悲哀莫过于失去江山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最大的耻辱是把一个国家的国王变成囚犯。以前的呼风唤雨、恣意而为,如今身为囚徒失去自由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通过写梦境的美好,反衬出后主的亡国之恨,对过去治国无术之恨,对过去荒唐的生活的悔恨。

李清照词中亡国之音主要表现在怀念故乡,思念家乡及悼念亡夫、对亡夫的思念之上。易安最初是个女人,后来是个诗人。她既有普通女性的情怀,也有非凡女性的豪情和才华。

靖康之变让她漂泊流浪30余年,她居无定所。丈夫逝世,膝下无子,孤身一人,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这一切无疑会激发她对故乡的思念,对丈夫的思念。

一首【临江仙】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叹,而且道出了成千上万想恢复中原人的心情,貌似闺情,实蕴国恨。国破家亡,奸人当道,个人愁苦,对故土怀念,对亡夫的悼念只能用曲笔婉达: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

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薄檀香轻无限恨,南塔羌管停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李清照亡国之声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是悲愤。靖康之乱打乱了她原本的宁静与美好的生活,孤身一人四处飘泊,这一切激起了她丧夫亡国之恨,漂泊之哀。且看她亡国之作【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千里风鹏起,风息,船吹三山。

此词表明自己所处的时代与屈原相同。南宋统治集团一味求和不图恢复,直把杭州作汴州,丈夫去世,自己颠沛流离,居无定所因而内心积郁着对南宋统治集团的无比幽愤,而这无比的幽愤将以满腹经纶,以诗词写出学诗谩有惊人句对国破家亡的悲愤宣泄出来。

(三)表达技巧

李煜的词不是金彩镶嵌,而是风格感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又典雅的艺术特色。他摒弃了花间词过分地辞藻修饰,而变为平民化、口语化、本色化的语言。使文字清新自然,朗朗上口,让读者感觉特别贴近口味。

一句人生愁恨何能免?理解晓畅,大家都理解,在这华丽的文风盛行的五代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李煜词中白描手法比比皆是。【破阵子】、【虞美人】等词作,都是用白描手法写就,字字含血,句句有泪,以平凡的语言表达不平凡的情感。作为一名囚虏,他无心对词精雕细琢,然而正是这份感情的真情流露,才使得李煜的词具有如此之高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浪淘沙”(窗外,雨声潺潺)中,春天,流水落下,花儿凋零。天地看似正常,却表达了作者无限的哀伤。春天已经开满了鲜花,只有流水不停。繁华已逝,一句天地的话,表达了作者与世界的快乐告别,悲伤无限。

李清照善于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创造生动的外部形象,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如【凤凰台上忆**】(香冷金猊)中所塑造的凝眸楼头望归舟的思妇形象。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人都走了,只留下自己的影子,相思病很难解决。此种相思之情,只有楼前无情的流水,知道我终日凝眸远方,盼望着亲人回来。借物言情,把别时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惟妙惟肖,凄哀感人。

这二句写出了一个如呆如痴、望眼欲穿的主人公形象。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8

中华民族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能体现出中华特点的便是唐诗宋词了。唐诗格式千篇一律,却朗朗上口;但我更偏爱词,宋词曲调悠扬,刚柔相应。自古及今,词人数不胜数,好词更是琳琅满目,而我却独爱“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的词。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出进于书香门第,生活优越,其父亲藏书甚富,使她从小受到熏陶,这也为她打下了极好的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其丈夫致力于集金石书画。后来金军入侵被迫居于境南一处,中年丧夫,而后孤独至终。

丈夫走后,之前那个漫卷诗书、气宇不凡的花季少女,被这俗世凡尘的琐事所伤,孤独坚强地走完一生。或许正是因为生活的情感色彩的各不相同,而又或许是因为前后变故的突然,才让她写出了这么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清新别致,“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空虚无助,破影残花。或许这就是她的一生。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 篇9

当那条路的尽头被染成金黄时,等待的人亦还没有归来。

秋意乍凉雨打樵,青玉白案幽灯照。

帘卷疑是故人来,却道冷风孤独笑。

你已离去很久,但仿佛从未离开。因为就算走的再远,却也始终走不出我牵挂的视线。我把你的声音,挂在我的脖颈,时刻萦绕在耳迹。抹不去你的容颜,忘不掉你的笑颜。时光如练,有些东西被它越洗越淡,有的却被它越刻越深——比如,回忆和思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般快乐,而令却只能在梦境中出现。从前一点一滴的涌起,在我难过的心里。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叫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去经年,那般残花败柳,日复一日的冷落我的孤单。

想念可不可以投递,我可不可以飞檐走壁找到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寻觅的乃是我至爱的你,你的爱照亮了一千条一万条的路,我只选了一条就跟你义无返顾的奔向幸福,希望这长久的思念与等待能换来属于我们的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雁南飞,不见故人归。夜深悲,空房独徘徊。

黄铜镜,闲置落尘灰。冷雨下,相思离人泪。

似乎是很久没梳妆了。女为悦已者容,你不在,梳妆也无意。铜镜上落了厚厚的灰尘,但是那铜镜仍能清晰的照出一脸人比黄花还瘦的憔悴。

秋意有些凉了,带来燕子南归的消息,我问大雁,可否知道你的归期,大雁不语,我又低声问自己,回答却是长久的叹息。

“易安,我回来了。”我,听得见你的呼唤。

清风纨素,我听见流逝的年华清澈如洗,所有的呼唤凛冽来去,和穿山越海让人悲怆的欣喜。

我一直都在等你,却还是没有等到你。

如若今生都不能等到你,只愿来生得菩提时,心似琉璃!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9篇

    发布时间:2024-03-10

    这篇“读李清照的诗的感受”好工具范文网小编独家推荐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运用好文档处理技巧可以提高我们的信息管理能力,对于新人来说,范文就是最好的助手,范文是我们学习写作的创意源泉。阅读后还请您收藏本网页网址以便将来需要时能够快速找到!...

  • w
    读什么书的感受作文600字

    发布时间:2024-03-30

    在现代职场文档处理技能是基本的工作技能之一,如今我们不用花费多少力气就能找到优秀范文。我们读范文的目的是学习其逻辑合理之处,要想快速掌握范文对象,就多借鉴学习吧?根据您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整理整理了一些有用的信息“读什么书的感受作文”,希望本文能够为您提供一些启示让您掌握新的技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 w
    读迟到的理由有感9篇

    发布时间:2024-05-17

    读迟到的理由有感 篇1  前几天,我阅读了一本很有教育好处的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部自传性的长篇小说。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对自己一生的经历加以概括和提炼,以自己为原型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英雄形象。  保尔·柯察金是十月革命后苏维埃第一代共青团员的代表,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作...

  • w
    新学期的感受日记(汇编9篇)

    发布时间:2024-04-01

    从一开始学习或参加工作,我们就经常处理文档,撰写途中遇到困难,不妨去参考优秀范文。我们都知道模仿是学习的基础,优秀的范文重点会突出什么?希望推荐的这本书“新学期的感受日记”对您有所帮助。...

  • w
    生命生命的读后感受集锦4篇

    发布时间:2023-10-21

    栏目小编根据您的需求承诺提供一篇符合您要求的“生命生命的读后感受”,我会尽我所能地为您提供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文档处理是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动笔写作前,我们都会先搜索相关范文作为参考,范文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不同时代和社会的文学和艺术。...

  • w
    圆明园观后感受9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常常要了解一下文档,范文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改善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语言表达。你肯定在找范文的优秀模板吧?我们将从各个角度来剖析和深入分析“圆明园观后感受”,请务必关注我们网站的最新动向确保不会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 w
    读童年秘密有感9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在科学研究和商业活动中文档写作是必备的技能,范文模板是写作学习过程中的参照标准。学习范文的思路与文笔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要途径之一,分享一些好的范围类型给大家好吗?小编觉得“读童年秘密有感”是一个值得您关注的话题不妨一读。...

  • w
    描写秋天的感受作文集锦

    发布时间:2024-03-29

    范文要注意有什么事项呢?范文在现今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正在逐渐引发人们的兴趣。 熟悉范文可以让我们在处理各种文书时更加得心应手,提高工作效率,我给大家推荐一篇优秀的“描写秋天的感受作文”文章,我们会持续更新和改进网站为您提供更多值得关注的内容!...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