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饮用水应急预案

饮用水应急预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02

饮用水应急预案

2023-12-02 13:19:08

【#实用文# #饮用水应急预案#】对于我们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而言,提升自然灾害防范措施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注意在制定应急预案时注重人性化和科学性,你是否思考过如何制定一份全面的应急预案和危机应对措施呢?接下来,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将分享关于“饮用水应急预案”的方法,建议您将此页面标记为收藏,以便复习!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1

1、第七十六条 引水、截(蓄)水、排水,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三)进入被检查单位的生产场所进行调查;

3、第八十二条 本法自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

4、治坡工程,根据不同地面坡度和作物及不同的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地采用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反坡梯田、地埂、水平沟、水平阶、地坎沟、水簸箕、卧牛坑、鱼鳞坑等。此外还有坡面蓄水工程,例如,水窖、涝地等。

5、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雾工作;

6、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应急能力建设。在陕西省14个较大的地表水源地建设23套水质常规项目自动监测水站,12套水质自动监测综合预警站和14套水源地取水口视频监控系统,实现陕西省地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实时监测和预警。

7、采用覆盖耕作、免耕法或少耕法来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

8、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经批准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执行。

9、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10、第二十八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引水、截(蓄)水、排水,不得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11、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以及其他有关部门在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调度水资源时,应当注意维持江河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库以及地下水的合理水位,维护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

12、第三十三条 国家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源枯竭和水体污染,保证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

13、第六十二条 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应当向被检查单位或者个人出示执法证件。

14、第三十四条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

15、第八十条 海水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执行。

16、三、工程措施

17、对食物中毒者采取紧急处理

18、很多村民都会在水土流失的位置种上一排小树,容易滑坡或流失严重的地方加砌石体结构,就是所谓的梯田型!

19、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拟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20、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21、因建设前款工程设施,需要扩建、改建、拆除或者损坏原有水工程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负担扩建、改建的费用和损失补偿。但是,原有工程设施属于违法工程的除外。

22、(二)未依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条件取水的。

23、第五十六条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的,应当协商处理;协商不成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裁决,有关各方必须遵照执行。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在行政区域交界线两侧一定范围内,任何一方不得修建排水、阻水、取水和截(蓄)水工程,不得单方面改变水的现状。

24、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建立节约用水技术开发推广体系,培育和发展节约用水产业。

25、启动饮用水水源地非点源污染治理和水源涵养及生态环境修复试点工作。通过实施控制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禁止垃圾、废物堆放,取缔养殖及旅游等可能影响水质的活动等措施,逐步改善非点源污染加重的现状。同时,通过在湖库周边建设生态屏障,养殖或种植合适的生物物种,在湖库内放置生物净化装置等,促进水体生态健康,改善水体水质状况。

26、第五十五条 使用水工程供应的水,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供水单位缴纳水费。供水价格应当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确定。具体办法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供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据职权制定。

27、第四十条 禁止围湖造地。已经围垦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有计划地退地还湖。

28、第五十一条 工业用水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增加循环用水次数,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29、在水事纠纷解决前,当事人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

30、防御指南:

31、第五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违反本法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查处。

32、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办公室成员单位在落实10月26日市大气办《关于继续实施不利气象条件强化管控措施的紧急通知》基础上,按照本地、本部门2020年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和2020年的《保定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行业减排措施》Ⅱ级响应措施立即开展工作,并将此通知传达到各企业、施工工地。

33、(3)组织好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  (4)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进行治疗;  (5)对中毒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性措施;

34、小时前·郑州浩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维修工三农领域创作者

35、第六十七条 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恢复原状,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36、第三章 水资源开发利用

37、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权限,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38、本法所称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

39、在河道管理范围内采砂,影响河势稳定或者危及堤防安全的,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划定禁采区和规定禁采期,并予以公告。

40、第四十一条 单位和个人有保护水工程的义务,不得侵占、毁坏堤防、护岸、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等工程设施。

41、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运资源。在水生生物洄游通道、通航或者竹木流放的河流上修建永久性拦河闸坝,建设单位应当同时修建过鱼、过船、过木设施,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批准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妥善安排施工和蓄水期间的水生生物保护、航运和竹木流放,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42、(二)拒不服从水量统一调度的;

43、结合耕作,改变小地形,增加地面粗糙度,以拦蓄地面径流、减轻冲刷、保持水土,例如,等高耕作、带状间作、沟垄种植、区田、圳区、水平犁沟等;

44、第三条 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45、第十一条 在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46、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应当经过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该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批。

47、第六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及其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履行本法规定的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48、第六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补救措施,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取水许可证:

49、第十八条 规划一经批准,必须严格执行。

50、第三十五条 从事工程建设,占用农业灌溉水源、灌排工程设施,或者对原有灌溉用水、供水水源有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51、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禁止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

52、(三)拒不执行上一级人民政府的裁决的;

53、第三十九条 国家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河道采砂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54、供水企业和自建供水设施的单位应当加强供水设施的维护管理,减少水的漏失。

55、第七十九条 本法所称水工程,是指在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源上开发、利用、控制、调配和保护水资源的各类工程。

56、一、耕作措施

57、环境处理组。由职能部门牵头快速查明主要污染源、污染种类以及污染影响,在职责范围内及时控制污染的扩建,消除危害,并对潜在危害继续监控。

58、护岸工程,可分成护岸堤和导流堤两类。

59、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审查同意,擅自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污口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60、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重大建设项目的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防洪要求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在水资源不足的地区,应当对城市规模和建设耗水量大的工业、农业和服务业项目加以限制。

61、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但未按照要求修建前款所列工程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按照情节轻重,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62、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防治水害,适用本法。

6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制订本行政区域内行业用水定额,报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并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质量监督检验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64、开采矿藏或者建设地下工程,因疏干排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水源枯竭或者地面塌陷,采矿单位或者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补救措施;对他人生活和生产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补偿。

65、第七十一条 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没有建成或者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擅自投入使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使用,限期改正,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66、通知食堂留有证据,等待做化验分析,通知企业安全环保部门,如果吃了自己带的饭菜,也要留存做化验分析,看看是何种物质中毒,报告救护人员,好对症用药。

67、水污染防治,依照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执行。

68、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由流域管理机构商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订,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后执行。其他跨行政区域的水量分配方案和旱情紧急情况下的水量调度预案,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69、第二十一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并兼顾农业、工业、生态环境用水以及航运等需要。

70、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以及与土地利用关系密切的专业规划,应当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相协调,兼顾各地区、各行业的需要。

71、第九条 国家保护水资源,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被,植树种草,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72、第四十九条 用水应当计量,并按照批准的用水计划用水。

73、第六十八条 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74、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水库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75、(2)对微生物食物中毒,要彻底清洗、消毒接触过引起中毒食物的餐具、容器以及存储过程中的冰箱、设备,加工人员的手也要进行消毒处理,对餐具、用具、抹布最简单的方法是采取煮沸办法,煮沸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对不能进行热力消毒的物品,可用75%的酒精擦拭或用化学消毒剂浸泡。

76、(四)责令被检查单位停止违反本法的行为,履行法定义务。

77、日前,经陕西省政府批准,陕西省环境保护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厅五部门联合印发了《陕西省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实施意见(2010—2020年)》。《意见》将陕西43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和111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纳入监管范围,通过实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应急能力建设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及污染防治建设工程共3大类15项工程建设项目,使陕西省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质量状况得到改善,饮用水水源环境污染状况得到全面控制,水质将得到有效保障。

78、禁止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

79、因地制宜地安排各业用地。土地利用应以土地评价为基础,作出科学的利用规划,因地制宜地安排土地利用类型。凡是违背自然法则利用土地,都将受到自然的报复。

80、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用水需要。

81、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有那些?

82、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和征收管理水资源费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83、第五十七条 单位之间、个人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发生的水事纠纷,应当协商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申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84、第一章 总则

85、第七十条 拒不缴纳、拖延缴纳或者拖欠水资源费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从滞纳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部分千分之二的滞纳金,并处应缴或者补缴水资源费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86、第七条 国家对水资源依法实行取水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水库中的水的除外。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组织实施。

87、马上了解是否是吃了厂内食堂的饭菜,是何种类。

88、应用生物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技术措施不断丰富和发展。如营造防护林、抗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农田小气候;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害虫,利用生物农药捕杀病虫害和草害,逐步取代化学农药,是发展无公害农业,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的重要措施。此外,种植绿肥,开发生物肥料,扩大肥源,改良土地,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和发展的潜力。

89、第二十二条 跨流域调水,应当进行全面规划和科学论证,统筹兼顾调出和调入流域的用水需要,防止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90、另外,将全面加强水源地环境监管、监测能力建设,启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技术及方法体系研究工作。力争到2015年,11个设区市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项目达标率达到90%以上,重点县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常规监测项目达标率达到98%以上。

91、适宜的土地开发和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既受土地自然特性的制约,也同时受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对土地开发利用要适度,才能用一定的投入,获取相应搞的收益。草场的超载放牧,招致草场退化,就是土地超负荷利用很有代表性的例子。

92、(1)保护现场,封存剩余的食物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原材料;  (2)为控制食品中毒事故扩散,责令商家和生产经营者回收已出售的造成食物中毒的食品或者证据证明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食品;

93、移民安置应当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安置地区的环境容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经依法批准后,由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所需移民经费列入工程建设投资计划。

94、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95、第十六条 制定规划,必须进行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水资源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组织进行。

96、第七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97、第十四条 国家制定全国水资源战略规划。

98、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灌溉、排涝、水土保持工作的领导,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在容易发生盐碱化和渍害的地区,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和降低地下水的水位。

99、第三十六条 在地下水超采地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在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划定地下水禁止开采或者限制开采区。在沿海地区开采地下水,应当经过科学论证,并采取措施,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入侵。

100、蛋鸭育雏的饲养管理与肉鸭基本相同,在育成期应采取轻度的限制饲养,适当多喂些青、粗饲料,或在原来的混合粉料中,掺进一部分稻谷后拌湿喂,每日饲喂两次,保证每个鸭子都能同时吃到饲料,避免饥饱不匀。同时要加强运动,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防止过肥。夜间弱光照明30~40平方米的鸭舍用1盏15瓦的电灯照明,白天用自然光照。要根据鸭子的生活习性,定时作息,制定操作规程,尽量保持稳定,不要经常变更。蛋鸭开产以后各阶段的管理有所不同,因此把开产以后到300日龄分为产蛋前期,此后到400日龄为产蛋中期,400日龄以后到500日龄为产蛋后期。产蛋前期应尽快把产蛋推向高峰,在营养方面应根据产蛋上升的趋势,增加日粮的营养浓度,适当增加饲喂餐数,除白天继续喂3餐外,在夜间关灯以前增喂一餐,每只鸭平均精料采食量150克左右。光照时间应达到17小时,人工光照时,开灯关灯的时间应该稳定,不能随意变更。此段时间的管理是否恰当,应从下列几个方面去观察:初产蛋蛋重较轻,但随着日龄的增加,蛋重增加,到230~250日龄时蛋重应达到本品种的标准蛋重;而且产蛋率也是不断上升的,在230日龄时,产蛋率应达到90%左右;210~300日龄时,每月随机抽取10%的母鸭测定体重若是维持原来的体重,说明饲养管理是恰当然。相反的,若蛋重增加不快或者又低下来;产蛋率时高时低,甚至出现持续下降;母鸭体重较大幅度的增加或下降都说明饲养管理有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加以改进。经过100多天的连续产蛋后,进入产蛋中期,此时体力消耗较大,健康状况已不如产蛋前期,在饲养管理上稍有不慎,产蛋量就要下降,甚至出现换羽,这是比较难养的阶段。此阶段的饲养力求保高产,使产蛋高峰期尽可能延长,在这一阶段首先是在营养上保证满足高产的需要,营养水平较上一阶段略有提高,配合饲料的粗蛋白质19.5%~20%。随着日龄增加,蛋鸭对钙的利用率略有下降,应适当增加钙的喂量,在配合饲料中添加1%~2%、直径为1~2毫米的颗粒状石灰石(或贝壳),或在鸭舍内单独放盆,装有上述规格的贝壳或石灰石颗粒,任其自由采食。气温在5℃以下时要保温升温,超过30℃时要防暑降温。此阶段管理是否洽当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如壳蛋光滑厚实,有光泽;产量时间集中,在早晨2~4时产蛋;鸭子精力充沛,下水后潜水时间长,出水后羽毛光滑不湿。说明饲养管理得当。相反的,若是蛋形变长,蛋壳薄,有沙点,甚

101、第五章 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使用

102、第七十三条 侵占、盗窃或者抢夺防汛物资,防洪排涝、农田水利、水文监测和测量以及其他水工程设备和器材,贪污或者挪用国家救灾、抢险、防汛、移民安置和补偿及其他水利建设款物,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103、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在处理水事纠纷时,有权采取临时处置措施,有关各方或者当事人必须服从。

104、第三十七条 禁止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

105、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其成员依法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集体土地或者承包土地上投资兴建水工程设施的,按照谁投资建设谁管理和谁受益的原则,对水工程设施及其蓄水进行管理和合理使用。

106、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流域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拟定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报国务院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由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江河、湖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拟定,分别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107、第二十九条 国家对水工程建设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的方针,按照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妥善安排移民的生产和生活,保护移民的合法权益。

108、第四十五条 调蓄径流和分配水量,应当依据流域规划和水中长期供求规划,以流域为单元制定水量分配方案。

109、第十五条 流域范围内的区域规划应当服从流域规划,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

1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按照水功能区对水质的要求和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核定该水域的纳污能力,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该水域的限制排污总量意见。

111、(二)围湖造地或者未经批准围垦河道的。

112、在我们农村,种地的几乎都会考虑的问题!

113、第六十四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以及水工程管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取他人财物、其他好处或者玩忽职守,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单位或者个人核发许可证、签署审查同意意见,不按照水量分配方案分配水量,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水资源费,不履行监督职责,或者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14、第六十五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妨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从事影响河势稳定、危害河岸堤防安全和其他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恢复原状;逾期不拆除、不恢复原状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15、对相关用品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  (1)封存被污染的食品用具及工具,并进行清洗消毒。

116、第二十四条 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国家鼓励对雨水和微咸水的收集、开发、利用和对海水的利用、淡化。

117、第十条 国家鼓励和支持开发、利用、节约、保护、管理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先进科学技术的研究、推广和应用。

118、(一)要求被检查单位提供有关文件、证照、资料;

119、第八十一条 从事防洪活动,依照防洪法的规定执行。

120、(3)经检验,属于被污染的食品予以销毁或监督销毁;

121、食物中毒紧急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和接受食物中毒事故的报告应及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报告登记表》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说明发生食物中毒的单位、地址、时间,中毒人数,以及食物中毒等有关内容。

122、(3)对化学性食物中毒要用热碱水彻底清洁接触过的容器、餐具、用具等,并对剩余的食物彻底清理,杜绝中毒隐患。

123、第十九条 建设水工程,必须符合流域综合规划。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未取得有关流域管理机构签署的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在其他江河、湖泊上建设水工程,未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签署的符合流域综合规划要求的规划同意书的,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水工程建设涉及防洪的,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执行;涉及其他地区和行业的,建设单位应当事先征求有关地区和部门的意见。

124、(一)在江河、湖泊、水库、运河、渠道内弃置、堆放阻碍行洪的物体和种植阻碍行洪的林木及高秆作物的;

125、气象台2021年10月30日07时50分发布大雾橙色预警信号:目前我县已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大雾天气,预计今天上午大雾仍将持续,请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防范准备。

126、第七十五条 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发生水事纠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127、(四)在水事纠纷解决前,未经各方达成协议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单方面违反本法规定改变水的现状的。

128、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预测来水量,制定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调度计划,实施水量统一调度;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必须服从。

129、建设水力发电站,应当保护生态环境,兼顾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竹木流放和渔业等方面的需要。

130、第四章 水资源、水域和水工程的保护

131、第六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本级或者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工作中有违法或者失职行为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132、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133、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应当纳入国家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134、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应当依据水的供求现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流域规划、区域规划,按照水资源供需协调、综合平衡、保护生态、厉行节约、合理开源的原则制定。

135、第十七条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由有关流域管理机构会同江河、湖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编制,分别经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提出意见后,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意见后,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136、采用增加地面覆盖度的耕作方式、栽培方法,以改良土壤,保持水土,例如,宽行密植、间作套种、增施肥料、草田轮作等;

137、第六十一条 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水政监督检查人员的监督检查工作应当给予配合,不得拒绝或者阻碍水政监督检查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138、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水资源的动态监测。

139、根据省大气办《关于加强管控积极应对本轮污染过程的提醒函》(冀气领办函〔2021〕96号),预计10月28-30日,我市高空受脊区控制,地面为均压,风力偏弱、湿度升高,大气扩散条件整体转差,我市可能出现中度至重度污染天气过程。经市政府批准,于10月28日14:00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措施。本次预警解除时间另行通知。

140、第四十四条 国务院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宏观调配。全国的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由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订,经国务院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地方的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依据上一级水中长期供求规划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订,经本级人民政府发展计划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执行。

141、基本水文资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公开。

142、第二章 水资源规划

143、第七章 法律责任

144、第十三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有关工作。

145、二、采取多种措施综合、集中和持续治理

146、如果是企业人员食物中毒,马上打120电话,请求救援,进行洗胃,抢救中毒人员。

147、(二)在水工程保护范围内,从事影响水工程运行和危害水工程安全的爆破、打井、采石、取土等活动的。

148、国家逐步淘汰落后的、耗水量高的工艺、设备和产品,具体名录由国务院经济综合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制定并公布。生产者、销售者或者生产经营中的使用者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或者使用列入名录的工艺、设备和产品。

14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水功能区的水质状况进行监测,发现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控制指标的,或者水功能区的水质未达到水域使用功能对水质的要求的,应当及时报告有关人民政府采取治理措施,并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

150、第四十八条 直接从江河、湖泊或者地下取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取水许可制度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规定,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申请领取取水许可证,并缴纳水资源费,取得取水权。但是,家庭生活和零星散养、圈养畜禽饮用等少量取水的除外。

151、经批准的规划需要修改时,必须按照规划编制程序经原批准机关批准。

152、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同意,擅自修建水工程,或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补办有关手续;逾期不补办或者补办未被批准的,责令限期拆除违法建筑物、构筑物;逾期不拆除的,强行拆除,所需费用由违法单位或者个人负担,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153、第二十三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本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按照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调度开发、开源与节流相结合、节流优先和污水处理再利用的原则,合理组织开发、综合利用水资源。

154、(一)拒不执行水量分配方案和水量调度预案的;

155、第五十三条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应当制订节水措施方案,配套建设节水设施。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56、第五十二条 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提高生活用水效率;加强城市污水集中处理,鼓励使用再生水,提高污水再生利用率。

157、你好人员食物中毒应该马上打电话120或者马上去医院检查抢救。并且打电话通知领导或者家人。在人清醒的情况下询问中毒者所吃了什么食物以及时间和食入量观察局部,观察中毒性的精神状态如果中毒者意识不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158、第八章 附则

159、第六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且防洪法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依据职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清除障碍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160、植树种草可增加地面植被,有保护坡面土壤不受暴雨径流冲刷,改变小气候的作用。水土保持林大致可分为防风固沙林、峁顶防护林、坡面防护林和沟底防护林等。防风固沙林主要应用于风沙地区,峁顶防护林、坡面防护林和沟底防护林主要用于丘陵山区。水土保持草亦可依据具体实施方法的不同分为种草和育草两种。种草主要用于原来无草的荒山、荒坡上或耕地上的草田轮作,草田带状耕作;育草主要用于原有草地遭到破坏或退化了的残存草地。

161、在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边界河流上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应当符合该流域经批准的水量分配方案,由有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报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流域管理机构批准。

162、前款所称综合规划,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编制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的总体部署。前款所称专业规划,是指防洪、治涝、灌溉、航运、供水、水力发电、竹木流放、渔业、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防沙治沙、节约用水等规划。

163、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64、专业规划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编制,征求同级其他有关部门意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防洪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的编制、批准,依照防洪法、水土保持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165、第十二条 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66、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发展计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用水定额、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水量分配方案确定的可供本行政区域使用的水量,制定年度用水计划,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

167、第二十六条 国家鼓励开发、利用水能资源。在水能丰富的河流,应当有计划地进行多目标梯级开发。

168、第六条 国家鼓励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并保护其合法权益。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有依法保护水资源的义务。

169、第七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与国际或者国境边界河流、湖泊有关的国际条约、协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协定的规定。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170、在不通航的河流或者人工水道上修建闸坝后可以通航的,闸坝建设单位应当同时修建过船设施或者预留过船设施位置。

171、二、林草措施

172、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水工程,应当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规定,划定工程保护范围和保护职责。

173、根据《意见》,2010—2015年,陕西省将优先治理存在安全隐患及水质不达标,特别是重金属超标的水源地。同时,综合采取经济、技术、工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施建筑物清拆、人口搬迁、排污口关闭及限制种养殖等。到2015年,市级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拆率达到100%,县级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违章建筑清拆率达到90%以上。

174、第四条 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发挥水资源的多种功能,协调好生活、生产经营和生态环境用水。

175、第一条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水资源,防治水害,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本法。

176、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本行政区域内水工程,特别是水坝和堤防的安全,限期消除险情。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水工程安全的监督管理。

177、第四十七条 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

178、第六章 水事纠纷处理与执法监督检查

179、第五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城乡居民的饮用水条件。

180、(一)未经批准擅自取水的;

181、第二十条 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坚持兴利与除害相结合,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和有关地区之间的利益,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并服从防洪的总体安排。

182、(二)要求被检查单位就执行本法的有关问题作出说明;

183、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设立的流域管理机构(以下简称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

184、第八条 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

185、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水资源和防治水害,应当按照流域、区域统一制定规划。规划分为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

186、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江河、湖泊的流域综合规划和区域综合规划,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和有关地方人民政府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并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187、第四十三条 国家对水工程实施保护。国家所有的水工程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划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

188、(一)减少坡面径流量,减缓径流速度,提高土壤吸水能力和坡面抗冲能力,并尽可能抬高侵蚀基准面。

189、对中毒食品控制处理

190、水政监督检查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执法。

191、水土流失地综合治理中,各项措施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功用和适用条件。因此必须区别不同的治理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情况、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科学地组合和布局,合理安排农、林、牧业生产用地,使治沟与治坡相结合,耕作、林草、工程等措施相互结合,骨干工程与一般工程结合,治上游与治下游有机地结合,建立综合防治体系,发挥群体作用,才能使它们在水土流失地综合治理系统中充分发挥综合功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192、第七十七条 对违反本法第三十九条有关河道采砂许可制度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国务院规定。

193、企业突发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一般没有有效期的具体规定。只要企业的环境、设施及有关法律、法规没有重大变化,一般就可以继续使用。

194、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

195、在采取防治措施时,应从地表径流形成地段开始,沿径流运动路线,因地制宜,步步设防治理,实行预防和治理相结合,以预防为主;冶坡与冶沟相结合,以冶坡为主;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以生物措施为主,采取各种措施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生态的自然修复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示范引导,实施分区防治战略,加强管理,突出保护,依靠深化改革,实行机制创新,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196、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管理的水工程,由主管部门或者流域管理机构商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划定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

197、第三十八条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桥梁、码头和其他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构筑物,铺设跨河管道、电缆,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防洪标准和其他有关的技术要求,工程建设方案应当依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经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

198、(二)强化造林治理。

199、治沟工程,沟蚀是面蚀的发展和继续,因此,要在治坡工程的基础上实施治沟工程,按其作用可分为谷坊、淤地坝和小水库3种。

200、一、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群众认识

201、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

202、(一)侵占、毁坏水工程及堤防、护岸等有关设施,毁坏防汛、水文监测、水文地质监测设施的;

203、第五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和节水技术,对农业蓄水、输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204、禁止围垦河道。确需围垦的,应当经过科学论证,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205、第七十四条 在水事纠纷发生及其处理过程中煽动闹事、结伙斗殴、抢夺或者损坏公私财物、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20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已于1991年颁布实施,这为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为依法防治水土流失提供了法律依据。为此,各行各业都必须依法制定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治理,防治水土流失。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坚决遏制新增人为水土流失。要坚决杜绝一方治理,多方破坏,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发生。各部门、各单位都应严格执行“谁造成水土流失、谁负责治理”的规定。对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坚决实行“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消除新的水土流失根源。

207、第三十一条 从事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防治水害等水事活动,应当遵守经批准的规划;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治理责任。

208、(1)停止使用中毒食品(饭菜);  (2)采集病人排泄物和可疑食品等标本,以备检验;

209、尽量种植一些比较深根的农作物,减少化学肥料!多用农家肥,减少水土流失。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2

根据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特制定我校生活饮用水污染应急预案。

二、活饮用水日常管理:

1、幼儿园生活饮用水及自备水源,应经当地疾控中心水源水质监测合格后,方可作为供水水源。

2、由专人负责抽水、烧水、供水、消毒及管理设备设施。抽水房上锁,对学校饮用水设施进行必要的保养,以确保供水设施的完好正常使用。定时对饮水设施进行卫生清理和消毒。学校的自来水供水蓄水池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清洗,每年至少采水样送疾控中心检测一次。

3、开水房锅灶每次使用前必须进行清洗,保温桶每日使用前进行清洗和消毒方能使用,并做好记录。开水须烧开达到100℃,提供给学生直接饮用的开水应降温到50-60℃后才提供饮用,开水桶应上锁,确保学生安全。

4、饮用水管理员负责每日对自备水质进行监测:通过目测、鼻嗅、口尝和简单的化学试纸测定等手段,监测学校水质是否有变化。

三、事故报告:

学校疑似饮用水污染事故突发后,饮用水管理员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阻止其他任何人使用),立即报告校长并保留水样。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3

为了提高我校预防和控制变发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和水平,指导和规学校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减轻或者消除突发饮用水污染事件的危害,保障全体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校园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1、普及各种发生学校饮用水卫生事件的防治知识,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信息监测报告网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确保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不在校园内蔓延。

宣传普及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师生员工的防护意识和校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监测和维修,发现问题及时果断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预防。疫情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成立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防治小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与落实学校的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的防治工作。

建立预警和医疗救治快速反应机制,强化人力、物力、财力储备,增强应急处理能力,按照“四早”要求,保证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等环节紧密街接,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及时准确处置。

饮用水污染应急处理领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

成员:负责污染情况的报告和饮用水的切换工作。如遇到污染事件,应严格落实报告制度,负责及时向总务负责人或安全保卫科负责人报告,再由学校负责人向教育主管部门和县卫生防疫部门报告,并及时通知制水生产厂家。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4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提高应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及时有效地处理对饮用水源构成威胁或造成污染的各类突发环境事件,减轻事故造成的危害,保障公众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第二条、本预案所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是指在辖区内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周边突然发生或者可能造成重大水污染事件、严重影响城镇居民饮水安全和对本地区社会稳定、政治安定构成重大威胁,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

第三条、任何公民和单位都有义务通过各种途径向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报告涉及饮用水源的突发环境事件。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成立小河区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领导小组,指挥长由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区环保局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区内有关部门和单位有关领导担任。

第五条、各成员单位职责

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局,主要负责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负责联系并协调联络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日常工作;受理饮用水源环境污染投诉;信息收集汇总等工作;遇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时,及时了解情况,向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按照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下达的命令和指示,组织协调、落实全区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

区公安局负责对区内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涉嫌刑事犯罪的侦查,应急救援的交通管制,危险区域实施治安警戒,维护社会治安,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和群众疏散工作;区消防部门负责应对饮用水源突发事件中的抢险处置工作。

区财政局根据有关规定安排应急工作所必需的通讯和信息化设备、监测仪器、防护用具、应急交通工具等经费,确保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预防、监测、处置等工作的正常进行,并监督资金的使用。

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或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

区城管局负责配合相关部门完成涉及饮用水源重、特大突发环境事件的相关工作。

区交通局负责保障便捷畅通的应急交通运输渠道,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

区水利局负责配合区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涉及地表水和生活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工作,确保生活用水水源安全。

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重、特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

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协调和配合开展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期间的食品、药品安全。

第六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队伍主要由环境监察、环境监测、水利部门、卫生防疫部门、区消防部门组成。

第三章、预测预报

第七条、小河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及办公室要会同有关成员单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对发生在辖区境外和辖区内有可能对我区饮用水源造成环境影响事件信息的收集与上报。

第四章、应急响应

第八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及时上报相关领导部门,以争取市级相关部门根据情况给予协调支援。

第九条、小河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保持良好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指定联络员、值班电话,并报市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的手机要24小时开机,保证能随时联系。

第十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要求报送,并抄送同级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级划分标准

(一)Ⅰ级(特大):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贮运中发生泄漏或补给水源严重污染,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100人以上的污染事故;因环境突发事件使城区主要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严重影响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污染事故。

(二)Ⅱ级(重大):因环境突发事件造成饮用水源污染,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污染事故;因重要河流、水库大面积污染使主要城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使当地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的污染事故。

(三)Ⅲ级(较大):因饮用水源污染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50人以下,使主要乡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四)Ⅳ级(一般):因饮用水源污染造成3人以下死亡,使村镇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的污染事故。

第十三条、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已经发生,达到Ⅳ级预警标准时,由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Ⅲ级预警标准时,由区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Ⅱ级预警标准时,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发布预警公告;达到Ⅰ级预警标准时,由省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预警公告。

第十四条、按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应急响应分为特大(Ⅰ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一般(Ⅳ级响应)四级。超出本级应急处置能力时,应及时请求上一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启动上一级应急预案。Ⅰ级应急响应由省应急指挥部请求全国环境保护部际联席会议启动国家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第十五条、应急响应程序

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得到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应初步确定事件性质、级别,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启动预案级别的建议,逐级上报,并请示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后,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要尽快组织实施,并成立由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和区人民政府领导参加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协调应急行动。

(一)应急准备工作

开通区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与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及时向小河区政府应急办和区应急指挥办公室报告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基本情况和应急救援的进展情况,同时上报省环保局;成立相关专家组分析研究情况,为现场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随时待命;派出相关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指导现场应急救援。

(二)应急救援工作

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接到事件信息通报后,应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队伍赶赴事发现场,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的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共同实施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当地政府和事发单位的协调指挥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先期处置,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件态势,严防事件扩大。

应急状态时,专家组应迅速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并根据事件污染程度、危害范围、事件等级、发展趋势和形势动态,作出科学预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意见,为应急领导机构的决策和指挥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应急队伍进行应急处理与处置;指导环境应急工作的评价和事件中长期环境影响评估。

(三)应急终止条件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满足应急终止条件:

1、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现场得到控制,污染已经消除;

2、污染源的泄露或释放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所造成的危害已彻底消除,无继发可能;

3、各种专业应急处置行动已无继续的必要。

(四)应急终止的程序

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的终止程序,执行《小河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应急终止程序。

第十六条、应急终止后的行动

(一)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各级饮用水源应急指挥部要指导有关部门及时查找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原因,防止类似问题的重复出现。

(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于15天内负责编制特大、重大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总结报告,并按程序上报相关部门。

(三)应急过程评价。涉及饮用水源一般环境事件由区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各成员单位组织实施。涉及较大环境事件由省环保局组织有关专家,会同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涉及饮用水源特大、重大环境事件按程序上报。

第五章、后期处置

第十七条、区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对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范围进行科学评估,提出生态环境恢复的建议。

第十八条、发生涉及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后,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阻碍他人报告,或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援和调查处理,或对调查工作不负责任,致使调查工作有重大疏漏,应急决策、应急指挥失当,索贿受贿、包庇事件责任者等将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第二十条、饮用水源突发环境事件速报制度执行《小河区集中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应急预案》速报制度。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5

幼儿园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幼儿园师生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幼儿园制定了一份详细具体且生动的应急预案。该预案旨在预防和应对可能出现的饮用水突发事件,确保幼儿园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高效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一、预案目标与原则:

1. 预案目标:保障幼儿园师生饮用水的安全和健康。

2. 预案原则:科学、及时、高效、公正、合理。

二、预案内容:

1. 突发事件类别:

(1)饮用水源污染:如自来水质量发生异常、管道破裂等。

(2)饮用水供应中断:如停水、水压不稳定等。

2. 预案组织与指挥:

(1)总指挥:由幼儿园园长任命,负责整个应急预案的指挥和协调工作。

(2)办公室:负责信息收集、汇总以及举办应急预案培训。

(3)教师组:协助实施预案,负责带领幼儿撤离和组织应急演练。

3. 应急预案流程:

(1)发现突发事件:一旦发现饮用水问题,立即报告幼儿园总指挥。

(2)启动应急预案:总指挥协同办公室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教师组做好准备。

(3)信息发布:及时向师生和家长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并告知相关预防措施。

(4)应急演练:定期进行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应急反应和自救能力。

(5)解决问题:总指挥协调相关部门解决饮用水问题,直至恢复正常。

4. 应急物资准备:

(1)备用水源:在幼儿园备有足够的食用水,以备应对饮用水中断的情况。

(2)应急工具:备有急救箱、灭火器等应急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3)应急食品:备有非常规食品供应,确保师生有充足的食品补充。

5. 师生安全疏散:

(1)组织师生迅速疏散到安全地点,确保他们的人身安全。

(2)由教师组负责点名、携带饮用水、执行疏散程序。

6. 家长沟通与配合:

(1)及时向家长发布突发事件信息,并告知相关预防措施,保持沟通畅通。

(2)协助家长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家长对突发事件应对的意识和能力。

7. 应急预案评估与更新:

(1)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演练,发现不足之处及时更新预案。

(2)总结应急预案实施情况,总结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预案执行与演练:

为了确保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幼儿园定期举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预案组织机构的职责和预案流程被严格执行,以保证幼儿园师生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够进行有效的应对和自救。

在应急演练中,幼儿园教师组负责组织师生撤离,并进行点名确认,以确保每个人员的安全。幼儿园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应急处置示范,提高他们的应急反应和处理能力。

四、总结:

建立幼儿园饮用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了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确保幼儿园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制定预案、培训教师和定期演练应急预案,幼儿园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应对饮用水突发事件。预案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将不断提高幼儿园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能力,保障每位师生的安全。

饮用水应急预案 篇6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切实做好我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以下简称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建立健全应急机制,高效、有序组织预防、控制,提高应对处置能力,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

1.2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山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青岛市突发事件应对条例》,《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山东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山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青岛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青岛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青岛市打好饮用水水源水质保护攻坚战作战方案》,《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指南(试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指南(试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影响及可能影响青岛市跨区(市)的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但尚未实质造成取水中断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区(市)政府应参照本预案针对辖区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以及省定贫困村饮用水水源地,编制相应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纳入辖区应急体系管理。

当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水源地取水中断等情形,符合《青岛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相关事件分级的,应直接启动《青岛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适用的地域范围,包括水源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边界向上游连接水体及周边汇水区域上溯24小时流程范围内的水域和分水岭内的陆域,最大不超过汇水区域范围。

1.4 预案衔接

1.4.1本预案是《青岛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专项预案,各区(市)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是各辖区突发事件总体预案的专项预案。当跨区(市)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相关区(市)应先期启动辖区应急预案。

1.4.2当发生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造成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时,本预案与相关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同时启动。

1.4.3当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公共供水等突发事件造成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时,本预案与相关事故灾难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同时启动。

1.4.4当本市界外发生的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到本市饮用水水源地时,本预案与区(市)相关预案视情启动。

1.5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做好安全隐患排查,防范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建立健全环境风险防范体系,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能力。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政府作用,分级建立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形成上下联动的应急处置体系,落实应急责任机制。

属地为主,先期处置。坚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区(市)政府负责本辖区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处置工作,发生涉及饮用水水源地的突发环境事件时,均应进行先期处置。

平战结合,注重实效。建立饮用水水源地风险源信息库、应急专家库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充分利用应急资源,加强应急培训,定期进行演练,落实保障措施,提升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能力和水平。

2.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2.1 市级组织指挥机构

成立青岛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指挥部),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任总指挥,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生态环境局局长任副总指挥。成员单位包括市生态环境局、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局、消防救援支队、市气象局、市水文局、市通信管理局、青岛银保监局、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青岛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有关职责详见附件。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主任由市生态环境局分管副局长担任。

2.2 区市级组织指挥机构

区(市)政府是本行政区域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先期处置、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等。

2.3 现场应急组织指挥机构

当信息研判和会商判断水源地水质可能受影响时,市指挥部应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确定现场总指挥,原则上可由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或总指挥指定人员担任。

现场应急指挥部视情成立若干应急工作组,并建立现场应急指挥部相关运行工作制度,分工协作有序开展现场处置和救援工作。

综合协调组: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由现场应急指挥部抽调事发地区(市)政府有关单位组成。负责综合协调、公文运转、会议组织、信息汇总、资料管理、抢险救援证件印制发放、与上级工作组协调联络等工作。

应急处置组:市应急局牵头,由事发地区(市)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及社会救援队伍组成。负责组织制定应急处置方案;负责现场污染物消除、围堵和削减,以及污染物收集、转运和异地处置等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态恶化。

应急监测组: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由市水务管理局、市卫生健康委、事发地区(市)政府组成。负责制定应急监测方案;负责在污染带上游、下游分别设置断面进行应急监测;负责应急期间的水源地、供水单位和管网末梢水质监测,明确污染物性质、浓度和数量,会同专家组确定污染程度、范围、污染扩散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

事件调查组:市生态环境局牵头,由事发地区(市)政府、市水务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应急局组成。负责深入调查事件发生原因,作出调查结论,评估事件影响,提出防范意见。

应急供水保障组:市水务管理局牵头,由青岛水务集团、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青岛分中心、市生态环境局、市卫生健康委、事发地区(市)政府组成。负责制定应急供水保障方案;负责指导供水单位启动深度处理设施或备用水源、应急供水车等,保障居民用水。

应急保障组:事发地区(市)政府牵头,由市应急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生态环境局、市通信管理局、市发展改革委组成。负责制定应急物资保障方案;调配应急物资,协调运输车辆;提供应急救援资金;为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人员提供食宿等基本生活保障,以及必要的交通、通讯、防护等工具器材。

应急专家组:由水源地管理、水体修复、环境保护和饮水卫生安全等方面专家组成,为现场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根据各单位上报和现场收集掌握的信息,对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和发展趋势、污染区划定等进行评估研判,向市指挥部提出应急处置建议,视情向社会公众解答有关专业技术问题。

医疗救护组:由市卫生健康委牵头,事发地区(市)政府参与。负责做好伤员救治和相关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治安警戒组:由市公安局牵头,事发地区(市)政府参与。负责事发地周边安全警戒,维护事发地现场治安秩序,协助事发地区(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疏散突发事件发生区域的人员;维护事发地现场道路交通秩序,必要时依法实施交通管制;保障救援道路畅通,依法查处公安机关管辖的环境违法犯罪案件,对已死亡人员进行身份核查、验证。

新闻宣传组:事发区(市)政府或市指挥部确定牵头单位,由市委宣传部、市生态环境局、市委网信办组成。负责研究制定新闻发布方案,协调新闻报道,赴现场媒体记者的接待、管理,网络信息引导,公众自救防护知识宣传等工作。

工作组设置、组成和职责可根据工作需要作相应调整。

3.预警和信息报告

3.1 信息收集和研判

3.1.1信息收集。

(1)市生态环境局负责通过流域、水源地水质监督性监测、在线监测等日常监管渠道获取水质异常信息;通过水源地上游及周边主要风险源监控获取异常排放信息;通过12345热线、“两微一端”等途径获取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2)市水务管理局负责通过供水单位水质监督性监测等日常监管渠道获取水质异常信息;通过对水库藻密度变化情况监测,获取水华事件信息。

(3)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负责通过交通事故报警获取流动源事故信息。

(4)市卫生健康委负责通过水质卫生监督性监测等日常监管渠道获取水质异常信息。

(5)市应急局负责通过危险源的日常监管,获取危险源异常信息。

(6)市气象局负责通过降水量等气象信息监控,获取异常气象信息。

(7)市水文局负责通过流域水文信息监控,获取异常水文信息。

(8)水源地所属区(市)政府部门之间、上下游相邻行政区域政府之间建立信息收集和共享渠道,获取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

3.1.2信息研判与会商。通过日常监管渠道首次发现水质异常或群众举报、责任单位报告等获取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部门及区(市)政府,应第一时间开展以下工作:

(1)核实信息真实性。

(2)进一步收集信息,必要时通报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信息收集工作。

(3)将有关信息报告市指挥部。

市指挥部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及应急专家进行会商,研判水质变化趋势。若判断可能对饮用水水源地水质造成超标影响,应立即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

3.2 预警

发生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后,需明确预警级别,发布预警信息,并开展预警行动。后续根据事态发展调整预警级别,并在危险解除后,解除预警。

3.2.1预警分级。为提高效率、简化程序,根据饮用水水源地重要性、污染物危害性、事态紧急程度、采取响应措施以及对取水可能造成的影响等实际情况,预警级别分为橙色、红色两级。各区(市)非跨行政区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预警也应分为橙色、红色两级。

当污染物迁移至本预案适用的地域范围,但水源保护区或其连接水体尚未受到污染,或是污染物已进入水源保护区上游连接水体,但应急专家组研判认为对水源地水质影响可能较小、可能不影响取水时,为橙色预警;当污染物已进入(或出现在)水源保护区或其上游连接水体,且应急专家组研判认为对水源地水质影响可能较大、可能影响取水时,为红色预警。

一般发布橙色预警时,采取预警行动;发布红色预警时,在采取预警行动的同时,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3.2.2预警发布与预警级别调整。

制作、发布主体:由事发地区(市)政府会同市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制作,报请市指挥部批准后,由市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发布,并报市政府和市应急局。区(市)政府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适用范围内的预警信息由事发区(市)政府组织制作、发布。

发布内容:基本情况、事件类别、预警级别、预警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可能污染后果、警示事项、应采取措施、发布机关、发布时间等。

发布方式: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微博、微信、短信、电子显示屏等,及时向社会发布应对工作提示。

市指挥部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根据事态发展和采取措施效果,按照有关规定适时调整并发布预警级别,将预警信息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政府或生态环境部门通报。

3.2.3预警行动。发布预警后,宣布进入预警期,开展以下预警行动:

(1)总指挥下达启动应急预案的命令。

(2)市指挥部办公室通知现场应急指挥部有关单位和人员做好应急准备,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到达现场开展相关工作。

(3)应急供水保障组牵头单位通知水源地对应的供水单位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停止取水、深度处理、低压供水或启动备用水源等准备。

(4)事发地区(市)政府加强信息监控,核实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污染来源、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种类和总量、污染扩散范围等信息。

(5)应急监测组牵头单位组织开展事发地、污染源入口、水源地下游、取水口等位置的应急监测,或做好应急监测准备。

(6)事发地区(市)政府做好事件信息上报和通报。

(7)物资保障组牵头单位组织调集所需应急物资和设备,做好应急保障。

(8)治安警戒组牵头单位组织在危险区域设置提示或警告标志。

(9)必要时,市指挥部及时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信息。

(10)新闻宣传组牵头单位组织加强舆情监测、引导和应对。

3.2.4预警解除。有事实证明不可能发生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或者风险已经解除的,发布预警的政府或有关部门要立即宣布终止预警,解除已采取措施。

3.3 信息报告与通报

3.3.1信息报告。

(1)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或者出现重大风险、隐患后,有关社区、企业、社会组织及相关专业机构、监测网点等要按照规定,及时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必要时可以越级上报。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接报电话:市生态环境局值班电话82875110。

(2)发现或得知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后,事件责任单位、事发地区(市)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应立即核实,将初步情况向市指挥部报告,市指挥部接报并组织调查核实后,1小时内先电话后书面向市政府报告(书面报告时间最迟不得晚于突发事件发生后1.5小时),并抄报市应急局。

(3)紧急信息边处置、边核实、边报告,最新处置进展情况要及时续报,事件处置结束后要尽快提供书面终报。报送、报告突发事件信息,应当做到及时、客观、真实,不得迟报、谎报、瞒报和漏报。

(4)上级人民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先于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获悉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信息的,可主动要求下级人民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核实并报告相应信息。

3.3.2信息通报。对经核实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接报部门应向本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通报。因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等导致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公安、交通运输等有关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同级生态环境部门。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已经或者可能涉及相邻行政区域的,事发地生态环境部门应当及时通报给相邻区域同级生态环境部门,并向本级政府提出向相邻区域政府通报的建议。

各级政府应及时向可能受到危害的毗邻或者相关政府通报。

3.3.3报告内容与方式。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初报是发现或得知事件后的首次报告;续报是查清有关基本情况、事件发展情况后的报告,可随时报告;处理结果报告是事件处理完毕后的报告。

初报应报告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和数量、监测结果、人员伤亡情况、水源地受影响情况、事件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初步情况,并提供可能受到事件影响的环境敏感点分布示意图。

续报应在初报基础上,报告事件及有关处置措施进展情况。

处理结果报告应在初报、续报基础上,报告事件处置措施、过程和结果,事件潜在危害或者间接危害以及损失、社会影响、处理后遗留问题、责任追究等详细情况。

事件信息应当采用传真、网络、邮寄和面呈等方式书面报告;情况紧急时,初报可通过电话报告,但应当及时补报书面报告。书面报告中应当载明报告单位、报告签发人、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提供地图、图片及相关多媒体资料。

4.事态研判

发布预警后,各应急工作组应跟踪开展事态研判。

4.1 橙色预警研判

发布橙色预警后,事态研判应包括以下内容:

4.1.1污染物进入水体数量及种类性质;

4.1.2距离水源地取水口距离和可能对水源地造成的危害;

4.1.3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4.2 红色预警研判

发布红色预警后,事态研判应包括以下内容:

4.2.1污染物进入水体数量及种类性质;

4.2.2事故点下游沿河水利设施工程及应急工程情况;

4.2.3事故点下游水系分布(包括清洁水情况);

4.2.4距离水源地取水口距离和可能对水源地造成的危害;

4.2.5备用水源地情况;

4.2.6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研判结果作为制定和动态调整应急响应有关方案、实施应急监测、污染源排查与处置和应急处置的重要依据。

5.应急响应

5.1 指挥与协调

发布橙色预警后,市指挥部副总指挥指挥开展预警行动,区(市)政府相关部门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赶赴现场指挥协调处置。根据事态研判,必要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发布红色预警后,市指挥部总指挥或委派副总指挥赶赴现场指挥处置,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响应措施。

5.2 响应措施

5.2.1应急监测。发布预警后,应急监测组负责开展应急监测。

事件处置初期,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命令,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监测方案、设置监测点位(断面)、确定监测频次、组织开展监测、形成监测报告,第一时间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监测结果和污染浓度变化态势图,并安排人员对事件监测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

事件处置中期,根据事态发展情况,如上游来水量、应急处置效果等,适时调整监测点位(断面)和监测频次。

事件处置末期,按照现场应急指挥部命令,停止应急监测,并向指挥部提交应急监测总结报告。

应急监测方案包括依据的技术规范、实施人员、布点原则、采样频次和注意事项、监测结果记录和报告方式等。

应急监测重点是抓住污染带前锋、峰值位置和浓度变化,对污染带移动过程形成动态监控。当污染来源不明时,应先通过应急监测确定特征污染物成份,再进行污染源排查和先期处置。

(1)监测范围。包括污染范围,事件可能影响区域和污染物本底浓度监测区域。

(2)监测布点和频次。以事件发生地点为中心或源头,结合水文和气象条件,在其扩散方向及可能受到影响的水源地位置合理布点,必要时在事故影响区域内水源取水口、农灌区取水口处设置监测点位(断面)。采取不同点位(断面)相同间隔时间(一般为1小时)同步采样监测方式,动态监控污染带移动过程。

①固定源突发环境事件:对固定源排放口附近水域、下游水源地附近水域进行加密跟踪监测。

②流动源、非点源突发环境事件:对事发区域下游水域、下游水源地附近进行加密跟踪监测。

③水华灾害突发事件:发生在一级、二级保护区范围,需对取水口不同水层进行加密跟踪监测。

(3)现场采样。制定采样计划和准备采样器材。采样量需同时满足快速监测、实验室监测和留样需要。采样频次需考虑污染程度和现场水文条件,按照应急专家组意见确定。

(4)监测项目。通过现场信息收集、信息研判、代表性样品分析等途径,确定主要污染物及监测项目。监测项目需考虑主要污染物在环境中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及衍生成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可同时开展水生生物指标的监测,为后期损害评估提供资料。

(5)分析方法。优先选用污染物现场快速检测法,当不具备快速监测条件、监测技术或需对污染程度、污染范围进行精确判断时,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内进行分析检测。

(6)监测结果与数据报告。按照有关监测技术规范进行数据处理。监测结果可用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方式报出,采用电话、传真、快报、简报、监测报告等形式第一时间报告现场应急指挥部。

(7)监测数据的质量保证。应急监测过程中的样品采集、现场监测、实验室监测、数据统计等环节,需有质量控制措施,并对应急监测报告实行三级审核。

5.2.2污染源排查与处置。

(1)明确排查对象。当水质监测发现异常、污染物来源不确定时,由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应急局等相关责任部门开展溯源分析,根据特征污染物种类、浓度变化、释放总量、释放路径、释放时间,以及水文和气象条件,迅速组织开展污染源排查。

①有机类污染:重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尾水排放的异常情况。

②营养盐类污染:重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工业企业、畜禽养殖场(户)、农田种植户、农村居民点、医疗场所等,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养殖废物处理处置、农药化肥施用、农村生活污染、医疗废水处理及消毒设施的异常情况。

③细菌类污染:重点排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畜禽养殖场(户)、农村居民点,调查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养殖废物处理处置、医疗场所安全防护、农村生活污染的异常情况。

④农药类污染:重点排查农药制造相关工业企业、果园种植园(户)、农田种植户、农灌退水排放口,调查农药施用和流失的异常情况。

⑤石油类污染:重点排查加油站、运输车辆、洗舱基地、油气管线、石油加工和存贮的工业企业,调查上述企业和单位的异常情况。

⑥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重点排查采矿及选矿工业企业(含化工园区)、尾矿库、危险废物储存单位、危险品仓库和装卸码头、危化品运输船舶、危化品运输车辆等,调查上述企业和单位的异常情况。

(2)切断污染源。根据应急处置方案组织应急人力物力,由相关责任部门和单位迅速采取切断污染源、收集和围堵污染物等措施。

①发生非正常排放或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的固定源突发环境事件,采取关闭、封堵、收集、转移、导流、疏浚等措施,切断污染源或泄漏源。

②对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发生的流动源突发环境事件,启动路面系统的导流槽、应急池或紧急设置围堰、闸坝等,对污染源进行围堵并收集污染物。

③启动应急收集系统集中收集陆域污染物,设立拦截设施,防止污染物蔓延,组织有关部门对污染物进行回收处置。

④根据现场事态发展对扩散至水体的污染物进行打捞、吸附、拦截及处置。

5.2.3先期处置。发生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后,事发水源地及其辖区的相关应急预案要先行启动,水源地管理机构及事发地区(市)政府要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先行处置,根据事件严重程度和污染物性质,采取关闭、停产、封堵、围挡、吸附、稀释、转移等措施,迅速切断和控制污染源,防止污染蔓延扩散。做好有毒有害物质和消防废水、废液等的收集、清理和安全处置。加强对现场监视、控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的单位和居民,按规定向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5.2.4现场处置。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性质、污染物特性、波及范围、受影响人员分布等,组织有关部门、环境应急专家组、责任单位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经现场应急指挥部确认后实施。污染处置措施如下:

(1)水体内污染物治理及总量、浓度削减,一般采取隔离、吸附、打捞、扰动等物理方法,氧化、沉淀等化学方法,利用湿地生物群消解等生物方法和上游调水等稀释方法,可以采取一种或多种方式,力争短时间内削减污染物浓度。现场应急指挥部可根据需要,对水源地汇水区域内污染物排放企业实施停产、减产、限产等措施,削减水域污染物总量或浓度。

(2)利用应急工程设施拦截污染水体。在河道内启用拦截坝、节制闸等工程设施拦截污染水体;通过导流渠将未受污染水体导流至污染水体下游,通过分流沟将污染水体分流至水源保护区外进行收集处置;利用前置库、缓冲池等工程设施,降低污染水体污染物浓度,为应急处置争取时间。

(3)对一级、二级水源保护区的水华发生区域,采取使用增氧机、藻类打捞等方式减少和控制藻类生长和扩散;有条件的,可采用生态调水方式,通过增加水体扰动控制水华灾害。

适用于处理不同超标项目的推荐技术超标项目推荐技术浊度快速砂滤池、絮凝、沉淀、过滤色度快速砂滤池、絮凝;活性碳吸附;化学氧化预处理:臭氧、氯、高锰酸钾、二氧化氯嗅味化学氧化预处理:臭氧、氯、高锰酸钾、二氧化氯、活性碳氟化物吸附法:氧化铝、磷酸二钙;混凝沉淀法: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氨氮化学氧化预处理:氯、高锰酸钾;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碳铁、锰锰砂;化学氧化预处理:氯、高锰酸钾;深度处理:臭氧-生物活性碳挥发性有机物生物活性碳吸附三氯甲烷和腐殖酸前驱物的去除:强化混凝、粒状活性碳、生物活性碳;氯化副产物的去除:粒状活性碳有机化合物生物活性碳、膜处理细菌和病毒过滤(部分去除);消毒处理:氯、二氧化氯、臭氧、膜处理、紫外消毒汞、铬等部分重金属

(应急状态)氧化法:高锰酸钾;生物活性碳吸附(部分去除)藻类及藻毒素化学氧化预处理:除藻剂法、高锰酸钾、氯;微滤法;气浮法;臭氧氧化法5.2.5供水安全保障。建立向供水单位通报应急监测信息制度,并在启动预警时第一时间通知供水单位,加强出厂水水质监测,做好水源和清水储备工作。

供水单位根据污染物种类、浓度、可能影响取水口的时间,及时采取深度处理、低压供水、改路供水或启动备用水源等应急措施,发动群众储备饮用水,加强污染物监测,待水质满足取水要求时恢复取水和供水。

供水系统按照应急预案,加快降低污染物浓度和影响程度,将受污染水体疏导排放至安全区域,对技术可控的水体污染实行二级或三级强化处理手段;动员用水量大生产企业,采取轮产、限产、停产等手段,减少自来水消耗,优先满足居民用水需求,必要时,通知下游水厂停水或采取保护措施。

无备用水源的,应使用应急供水车、跨流域调水、加大自备取水、对用水大户实行限制性供水、派送供水等应急供水措施保障居民用水。

5.2.6物资调集及应急设施启用。按照分级处置、就近调用原则,启用应急储备救援物资和设备、应急专项资金,必要时征收、征用急需物资、设备,或者组织有关企业生产、提供应急物资。各水源地管理机构应加强以下应急物资储备:

(1)对水体内污染物进行打捞和拦截的物资、装备和设施,如救援打捞设备、油毡、围油栏、筑坝材料、溢出控制装备等。

(2)控制和消除污染物的物资、装备和设施,如中和剂、灭火剂、解毒剂、吸收剂等。

(3)移除和拦截移动源的装备和设施,如吊车、临时围堰、导流槽、应急池等。

(4)雨水口垃圾清运和拦截的装备和设施,如格栅、清运车、临时设置的导流槽等。

(5)针对水华灾害,消除有毒有害物质产生条件、清除藻类的物资、装备和设施,如增氧机、除草船等。

(6)对污染物进行拦截、导流、分流及降解的应急工程设施,如拦截坝、节制闸、导流渠、分流沟、前置库等。

5.2.7舆情监测与信息发布。遵循依法、及时、准确、客观原则,在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微博、电视、广播、网络等向社会发布基本情况,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事态进展、政府应对措施和公众安全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

市指挥部负责事件信息发布,发布形式按照《山东省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执行。事发地区(市)政府、市指挥部要组织做好舆情分析和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5.3 响应终止

5.3.1终止条件。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终止应急响应。

(1)已成功围堵进入水源保护区陆域范围的污染物,且清运至水源保护区外,未向水域扩散的;

(2)已成功拦截进入水源保护区水域范围的污染团,或导流至水源保护区外,没有向取水口扩散的风险,且水质监测结果稳定达标的;

(3)水质监测结果尚未稳定达标,但根据应急专家组建议可恢复正常取水的。

5.3.2终止程序。

(1)现场应急指挥部上报市指挥部决定终止应急响应;

(2)现场应急指挥部向组织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下达应急响应终止命令。

应急状态终止后,市指挥部组成部门应根据市政府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进行环境监测和评价工作。

6.后期工作

6.1 后期防控

应急响应终止后,事发地区(市)政府相关部门应在本级政府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后期防控工作。针对泄漏的油品、化学品进行回收;进行后期污染监测和治理,消除投放药剂的残留毒性和后期效应,防止次生突发环境事件;清除导流到水源地下游或其他区域的部分污染物;事故场地及漫延区域的污染物清除完成后,对土壤或水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等。

6.2 事件调查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结束后,市指挥部会同事发地区(市)政府组成调查组,及时对事件起因、性质、影响、责任、经验教训和恢复重建等问题进行调查评估,提出防范和改进措施,并于应急响应终止后15个工作日内报市政府。

6.3 损害评估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终止后,要及时组织开展污染损害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评估结论作为事件调查处理、损害赔偿、环境修复费和生态恢复重建的依据。

6.4 善后处置

事发地区(市)政府要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风险源整改和污染场地修复等善后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受害人员安置等善后处置工作,妥善解决因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保险机构要及时开展相关理赔工作。

7.应急保障

7.1 通讯与信息保障

充分发挥“12345”环境举报电话和应急指挥平台作用,做好系统运行维护,确保信息畅通;通信管理部门要及时组织有关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保障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通信畅通,必要时在现场开通应急通讯设施。

市指挥部办公室及各成员单位至少要保证1部专用值班电话,并确保24小时有人值守、通信畅通。

7.2 应急队伍保障

市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规定组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

鼓励环境风险企业间建立应急救援联动机制。鼓励发展和引进特种专业救援队伍。鼓励发展多元化社会应急救援服务,建立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

应急队伍每年至少培训1次,包括信息报告、个体防护、应急资源使用、应急监测布点及监测方法、应急处置方法等科目。

7.3 应急资源保障

市指挥部成员单位在现有装备基础上,根据应急处置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配置应急指挥、应急监测、应急防护、应急处置等应急设备。加强危险化学品检验、鉴定和监测设施建设,增加应急处置、快速机动和自身防护装备储备,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和现场处置能力。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区(市)政府要建立环境应急物资数据库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立环境应急通信网络及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保障应急处置和恢复治理工作需要。对危险化学品运输可能途经的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区域加强活性碳等应急物资储备,确保应急所需物资及时供应。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在突发环境应急物资生产和储备方面作用,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有机结合。环境风险企业要配置环境应急设施、设备,储备相应的环境应急救援物资。应急资源需存放规范,并进行定期养护和更新,同时持续改进提高药剂、物资、装备的存放规范、应急设施的建设要求,确保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高效使用应急资源。加强事件应急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和有关技术资料、历史资料等的收集管理,实现资源共享。

7.4 经费保障

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费用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由市、区(市)政府分级负担。市、区(市)政府审计、财政及资金使用部门要加强对应急保障资金使用和效果的审计、监管和评估,确保专款专用。

鼓励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开展捐赠和援助。建立健全风险保障体系。

7.5 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交通等部门要根据处置需要,对事发现场及相关通道实行交通管制、开辟高速公路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障应急救援顺利开展,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交通设施受损时,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要迅速组织专业队伍进行抢修,尽快恢复,确保运输安全。

7.6 技术保障

建立健全全市应急指挥体系,配置移动指挥系统,建立上下联通的应急指挥平台,满足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值守应急、信息汇总与发布、视频会商、综合研判、辅助决策等。

7.7 应急车辆保障

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要做好应急车辆保障工作,市生态环境局应配备环境应急指挥车和环境应急监测车,确保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时,生态环境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赶赴事件现场。

8.附则

8.1 名词术语

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进入输水管网送到用户和具有一定供水规模(供水人口一般大于1000人)的饮用水水源。

风险源:对水源地环境安全造成威胁的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来源,包括固定风险源、流动风险源、非点源。

固定源:即固定风险源,指排放有毒有害物质造成或可能因突发污染事件对水源地造成严重环境危害的固定风险源,包括工矿企业事业单位、石油化工企业及运输石化、化工产品的管线、污(废)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危险品仓库、装卸码头等。

流动源:即流动风险源,亦为流动污染源,指运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及其他影响饮用水安全物质的车辆、船舶等交通工具。

8.2 预案解释权归属

本预案由市生态环境局负责解释。

8.3 预案演练和修订

市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制定年度应急演练计划,围绕情景模拟构建针对性演练方案、演练脚本,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桌面推演、实战演练,按规定做好演练量化指标评估。对本预案每年至少组织1次实战演练、2次桌面推演,区(市)政府及环境风险企业要积极配合应急演练。

演练内容主要包括通讯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信息报送流程是否畅通、各应急工作组配合是否协调、应急人员能力是否满足需要等。演练结束后,应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并根据演练结果及时修订完善。

演练计划、演练方案、演练脚本、演练评估和演练音像资料要及时归档备查。

市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结合应急处置和演练总结评估情况,适时组织对本预案进行修订,实现预案持续改进。

8.4 预案实施日期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附件:青岛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部及其成员单位职责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饮用水应急预案推荐4篇

    发布时间:2023-10-22

    你是否认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会引发一些困惑和疑虑?我们致力于为受灾地区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对于重要的财产资源,必须制定特别详尽的应急预案来确保其安全。今天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向大家推荐一篇关于“饮用水应急预案”的精选好文,我们将深入分析该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供您学习!...

  • w
    饮用水销售工作总结精选

    发布时间:2024-04-28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来水公司工作总...

  • w
    饮用水方案(实用7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在工作中想要达到某一要求时。我们要编写好几套用以应对的方案,您知道一份详细的工作方案要怎么去撰写呢?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有关“饮用水方案”的知识点,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提高您的学习效率!...

  • w
    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15篇

    发布时间:2024-04-29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如何把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活饮用水监督检查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生活饮用水卫生工作总结 篇1  学校环境卫...

  • w
    饮用水调查报告范文汇总4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绝大多数成功的人都离不开辛苦付出的实践,毕业踏上工作岗位以后。我们都需要书写报告,通过报告可以减少工作的方向性错误。好工具范文网编辑选取了一篇极具参考价值的“饮用水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对本话题有兴趣请关注我们的网页!...

  • w
    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3-10-12

    如果您对“应急预案”感到好奇,请看下面经过精心准备的资料。无论是家庭事务、国家大事还是世界大事,防灾减灾都是重要的事情。制定并做好应急预防方案可以提高危机意识。您是否认为定期评估和更新应急预案是一项必要的保障措施呢?如果您觉得我的分享有意义,请动动手指将其收藏起来吧!...

  • w
    地震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3-10-20

    想要更全面地了解“地震应急预案”好工具范文网特别为您推荐这篇文章,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请记得收藏并分享给你的朋友们。我们要全面加强防灾减灾工作,提高公众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来消除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后果,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的应急预案需要充分考虑急需时的反应速度。...

  • w
    火灾应急预案

    发布时间:2023-10-23

    协同合作,防止地震灾害的发生,共同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要做好事前准备,提高应急抢险的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对于应急预案,需要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和模拟演练,以提升应急响应的效力。同时,应急预案也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和需求。我们的网站提供了与“火灾应急预案”相关的参考资料,欢迎...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