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猫老舍教案13篇

老舍教案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1-14

猫老舍教案13篇

2023-11-14 09:54:46

猫老舍教案 篇1

《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19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明确: 插入胡适家庭背景资料介绍(教师可让学生从收集来的有关胡适生平材料来交流介绍)。

提问: 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王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这是一首质朴动人的对母亲的赞歌,作者怀着深深的敬意和爱戴,记下了自己的母亲这可亲可敬的美好形象,唱出了一支深情的颂歌,“爱”的感情贯穿全文。

猫老舍教案 篇2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再现美)

孩子们,你们当中有谁去过大草原?草原美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播放电子课件,有草原美丽风光,有牛羊成群地走过草原的动感画面,有牛、羊、马的叫声,有《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的歌声。)

二、草原美吗?我们今天就学习小学课文《草原》。

1、板书课题。

2、全班集体读题。

三、朗读课文,感知大意。(感情朗读——体验美)

1、学生用快速阅读法读课文。

2、鼓励学生“读了以后就想说”。

草原的天空、草地、小丘、骏马、牛羊、人物,特别是自己读后心情、感受、想象等等。(板书:景美、人更美)

3、精读课文(学生自找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段落或全文均可:草原美景、风俗、人情等等。)大声读。

4、自主、合作、探究(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再全班交流。)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四、深入品读。(品词赏句——领悟美)

1、让学生自主挑选并品味文中的草原美景、风俗人情、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段落、句子以及词语。(分学习小组或学习小伙伴交流。)

品读方法:读一段或句子,再说说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

2、教师引导。播放电子课件。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轻轻流入云际。”

说说这句子美在哪里,或为什么美。(词语、色彩、具体、生动、准确、词语丰富、动静结合)

五、导游观光表演(表演想象——创造美)

学生即兴表演,外地旅游团去草原观光,小导游向游客介绍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六、播放电子课件,再次欣赏和体会草原的美景。

课件内容是:小学课文《草原》内容全过程的影片和小学课文《草原》课文同步朗读配音。

七、总结全文。

八、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附板书设计:

12草原

景美→入草原奇丽大、绿、静

人更美→热情远迎

激情会见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赞美草原风光歌颂民族团结

猫老舍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字词,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及文章蕴涵的深刻哲理。

3、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过程和方法目标]

在学生预习和教师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叙述故事——分析形象——探究主题——个性体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掌握分析形象和理解主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客观公正的待人处事方法;学习严于律己、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等,着重理解第三只猫的悲惨遭遇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感悟文章蕴涵的哲理。

[教学难点]

2、教师小结:同学们,猫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很多人因喜爱而养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家里也曾养过三只小猫,下面就让我们聆听他这段感人的养猫故事,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快乐与悲伤!

1、速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浑身黄色,很可爱毛色花白,并不好看,瘦,毛被烧脱了几块,更觉难看。

3、根据填写的内容,复述几只猫的故事,要求复述得简洁生动。

1、开展“断案”活动(依次出示幻灯5、6、7),了解第三只猫“受冤”的经过,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深入理解“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的原因。(依次出示幻灯5、6、7)

2、朗读第30——34段,深刻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并讨论: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出示幻灯9)

六、再次跳读课文,想一想,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2、首尾呼应和伏笔的设置。

3、描写细致生动。

本文以养猫为中心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主线来叙述,三起三落,构成一段家庭养猫悲剧史,表现作者的正义感、同情心、和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这哪里是写猫,分明是一幕事态人情的写真。学完此文,我想说对大家说,凡事要实事求是,对人对事都别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帮助弱小。

1、以“×××,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向文中人物的行为表述自己的看法。要求语言简洁,感情真挚,不少于200字。

2、课外阅读以“猫”为题的文学作品,如钱钟书的《猫》、周作人的《猫打架》、鲁迅的《狗、猫、鼠》等,并用课上学到的方法,分析理解所选作品表达的主题。

猫老舍教案 篇4

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词语,品味精美、富于表现力的的语句,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维习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完善自我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以及勇于自省的精神,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1.由作者入手,积累词语。

①“铎”读什么音?

②你在预习中还积累了哪些字、词?推荐给大家。(提示掌握:怂恿、怅然、妄下断语……)

2.由课题入手,整体把握。

课文围绕“猫”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括。

1.创设情境(欣赏一组可爱猫咪图)。

2.放声朗读第一、三两段,勾画出文中描写“猫之趣”的精彩语句。

3.在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认为哪些语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4.展示共享。

重点语句:

①“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台阳光里滚来滚去。”

②“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③“这只小猫较第一只更有趣,更活泼.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5.从字里行间中,你感受到作者对前两只小猫分别怀着怎样的感情?找出文中抒发这种感情的语句读一读。

重点语句:“我坐在藤椅上……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愉悦、温馨、悠然……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6.一旦产生了如此感情,那么前两只猫的死亡和丢失带给了我什么样的内心感受呢?

第二只:怅然、愤恨、诅骂。(难过之余为何又多一层“愤恨”呢?写猫同时更有批评小人、劝诫社会的深刻意蕴。)

1.回到课文中,浏览写第三只猫的有关内容,“我”与第三只猫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2.哪些语段直接抒发了“我”内心的伤痛?

3.为什么第三只猫会有如此遭遇呢?为什么会给“我”的内心带来如此重的伤痛呢?故事的背后有什么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①绝大多数学生可能先从“我”的所作所为这一角度思考,尽量给充分发言机会。

②这一事件的另一角色“猫”的身上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吗?

4.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经历过类似于第三只猫的遭遇吗?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像猫这样的小生命,错怪过别人?或者你也曾经被别人误解,蒙受冤屈?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解,有话要说吗?拿起笔,把你此刻最深的感受用一两句话集中表达出来。

1.口述或媒体显示对研讨的情况总结。

2.课堂结语:今天我们学习了《猫》这篇文章,用我们的目光,从不同的角度学到了为人处事的原则、方法,明白了做人的道理,这些不同的收获都是值得肯定的。

这样由物及人,读出物背后的人世,才是阅读的高境界。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中运用这些方法读懂作者、读出自我、读得真知。

猫老舍教案 篇5

母亲的一生充满了劳累与辛酸。3岁那年,一场重感冒几乎夺去了她年幼的生命。重感冒刚好,一位喝醉了酒的庸医又将活泼可爱的她治成了呆坐无语的'弱智幼童。

…………

在我的记忆中,重新获得喂养权的母亲十分地爱我们。每次上山劳动,她都要翻山越岭寻找可吃的野果,用鲜嫩的桑叶给我们包回来;每次到亲戚家做客,她也要揣回大包小包的糖果糕点,一一塞进我们的口袋中。现在我还记得当地有一种称为“屈丝袍”的野果,外形有点像野草莓,颜色红艳鲜亮,吃起来十分香甜,但长在满身挂刺的荆棘上。到了果实成熟的季节,母亲就天天上山为我们去采摘。采回“屈丝袍”的母亲十分难看,头发蓬松着沾满了树叶,干裂了的手背上鲜血直淌。不用说,这一定是挂刺的“功劳”。但母亲看着我们吃“屈丝袍”的神情却是我终身都难以忘记的──双眼微微眯着,嘴角挂着浅浅的笑容。这种微笑,也只有在纯真的儿童身上才能找到它的踪影。

除了“屈丝袍”,母亲上山掰玉米,也一定要给我们砍几根甜甜的玉米秆回来。玉米秆刮光了叶子,削了头,剪了尾,像一支箭羽,斜斜地插在母亲装满了玉米的背篓边上,随着母亲负重的颠簸而轻轻地左右摇晃。母亲老远地就会喊我们的小名:大姑儿,和儿,三儿,快来拿“甘甘”(家乡把甘蔗叫“甘甘”)……

猫老舍教案 篇6

学习目标:

1、正确、规范、美观书写“阁、衍、屠、樱、剃、亏、筹、籍、婚、倡、域、拆、嘱”13个生字,正确认读“衍、屠、樱、剃、亏、筹、倡、域、拆、寝”十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重点)

教学流程:

一、精彩一分钟

值日组长组织,今日话题:母爱

分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母爱的名言。

二、导入新课,明确目标

1.母爱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母爱,就像一首情歌,绵长悠远。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却永远的离去了,怎能不让人伤心?不让人怀念呢?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下了《我的母亲》来回忆自己的母亲,抒发自己对母亲的无限思念之情。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的《我的母亲》,去领略平凡的母亲,伟大的母爱。

2.指明读本课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课前·预习)

1.组内听写词语。(重点强调易错、难写的生字词的书写。)

2.交流自己弄懂的词语。例:出阁、敷衍、绞脸、刮痧等。

四、初读文章,整体感知

出示学习任务:

默读课文,弄懂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思考:文章围绕“我的母亲”写了哪些事情?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习方式:自学+小组合作

(注:课文篇幅较长,因此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组长分工,每人负责若干段落的阅读,最后汇总)

五、展示汇报,交流成果

1、围绕尝试探究问题一,找1-2组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交流,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交流预设:文章主要讲述了母亲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人家洗衣服挣钱养家,总是给亲友邻居帮忙,在兵变的年代,母亲从不慌不哭,为我上师范筹巨款,除夕夜母亲送我回校,过七十大寿时,因思念儿子而寝食不安。

2、尝试探究二: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叙述这些事情的?请你用跳读的方式,从文中找到体现写作顺序的相关词语?

3、点拨总结: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我们发现,《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写了许多关于母亲的事情,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就可以首先抓住每件事例,概括出各段意思,然后再连贯起来,采用段意合并的方法进行,这样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文章条理更清晰。

(意图:通过概括每段的主要事情,再到合并段意概括主要内容,让学生体验段意合并法的学习方法,通过点拨,让学生清楚什么时候使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六、实践感悟,巩固提升

跳读《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一文,在原文勾画出关于老舍的具体事例,再用关键词句概括每段的意思,运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自学:默读课文,勾画事例,批注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七、盘点收获,迁移运用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主要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与步骤)

迁移运用:(根据课堂时间自由调控,可课下完成)

默读《养花》,用段意合并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意图:《我的母亲》作为例中学,训练段意合并法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我了解的老舍先生》作为实践悟,进一步体验段意合并法的用法,最后以《养花》作为迁移用,巩固用段意合并法概括内容。)

八、拓展阅读:

阅读与母爱有关的诗文《游子吟》、《诗经》(节选)、《圣洁的母爱》

猫老舍教案 篇7

老舍(1899年~1966年),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予,字舍予,满族人。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xx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当过中小学教员。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他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讲学,并进行文学创作。1930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代表作、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问世。1946年赴美国讲学并进行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四世同堂》问世。1949年年底回到祖国,先后写了《龙须沟》、《西望长安》、《茶馆》、京剧《十五贯》等23个剧本。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草原》这篇课文摘自老舍写的访问记《内蒙风光》。

鄂温克鄂温克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两万多人口,牧区用蒙文,农区用汉文。

蒙古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三百多万人口,分布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宁夏、新疆、甘肃、青海、河北、河南等地。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从事农牧业

猫老舍教案 篇8

节选一:

母亲生在农家,所以勤俭诚实,身体也好。这一点事实却极重要,因为假若我没有这样的一位母亲,我以为我恐怕也就要大大的打个折扣了。母亲出嫁大概是很早,因为我的大姐现在已是六十多岁的老太婆,而我的大外甥女还长我一岁啊。我有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但能长大成人的,只有大姐,二姐,三姐,三哥与我。我是“老”儿子。生我的时候,母亲已有四十一岁,大姐二姐已都出了阁。

由大姐与二姐所嫁入的家庭来推断,在我生下之前,我的家里,大概还马马虎虎的过得去。那时候定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作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间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

可是,我,我给家庭带来了不幸:我生下来,母亲晕过去半夜,才睁眼看见她的老儿子——感谢大姐,把我揣在怀中,致未冻死。

节选二:

哥哥似乎没有同我玩耍过。有时候,他去读书;有时候,他去学徒;有时候,他也去卖花生或樱桃之类的.小东西。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我不明白这都是什么事,而只觉得与他很生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是我与三姐。因此,她们作事,我老在后面跟着。她们浇花,我也张罗着取水;她们扫地,我就撮土……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这些习惯至今还被我保存着。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舅父与表哥们往往是自己掏钱买酒肉食。这使她脸上羞得飞红,可是殷勤的给他们温酒作面,又结她一些喜悦。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到如今如我的好客的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儿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节选三:

儿女的生命是不依顺着父母所设下的轨道一直前进的,所以老人总免不了伤心。我廿三岁,母亲要我结了婚,我不要。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廿七岁,我上了英国。为了自己,我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以第二次打击。在她七十大寿的那一天,我还远在异域。那天,据姐姐们后来告诉我,老太太只喝了两口酒,很早的便睡下。她想念她的幼子,而不便说出来。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来。北平又象庚子那年似的被鬼子占据了,可是母亲日夜惦念的幼子却跑西南来。母亲怎样想念我,我可以想象得到,可是我不能回去。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人,即使活到八九十岁,有母亲便可以多少还有点孩子气。失了慈母便象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有母亲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我怕,怕,怕家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在这篇散文里,老舍是从母亲的身世谈起的.这样追本溯源,使文章富于情节的发展变化,虽是散文笔法,却像小说一样能引人入胜.作者沿着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的线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的种种优秀品质.同时作者在结尾用近乎排比的句式写下了母亲对于他的根本意义,这样就是人们自然地将对老舍的热爱转化为对母亲的崇仰和缅怀.

全文从平静的语调开始,感情愈来愈浓厚,情调愈来愈激动,句势愈来愈紧促,直至捶胸顿足的大声呼唤,“心痛!心痛!”赤子之心,溢于篇外;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猫老舍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研读赏析2—5小节。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 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④课堂小结:

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 景致,写山景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的远山,又绘水色,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明确]

a.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一淡雅。水色——绿。

①重点研读:薄雪覆盖下的山景 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②拓展延伸:设计济南的导游词

[问题]

a.第3小节和第5小节写景顺序有什么 不同之处?

b.第3小节和第5小节在抒发感情和修辞运用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c.找出你认为写得美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想想为什么写得好?

[明确]

a.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 山坡、山腰……

b.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过渡讲解):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巴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答案参考教参第104页)

二、体验反思: [提问] 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三、拓展延伸:

①比较《春》和《济南 的冬天》在写法上的异同。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②假如你 是一位导游,冬季带领游客来济南,追随老舍的足迹,请你设计一下导游词。

(此题是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以“济南的冬天”一文为参照,介绍冬季的美景、设计行程。)

指导:应先介绍济南的历史、地理位置、气候特点以及与其有联系的几位名人(李清 照、辛弃疾等)。游览千佛山、大明湖、趵突泉等,介 绍冬景。

②比较阅读:读郁达夫《故都的秋》。(比较在感情、写法、语言等方面的异同)

猫老舍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字。

2、学习第一自然段,通过语句的理解和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语句,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图片让学生欣赏,想想看到是什么地方?有什么感受?

二、提示课题,简介作者。

三、学生初读课文。

1、画出生字新词,认真拼读。

2、想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四、反馈

1、检查生字学习情况。指名学生拼读,纠正读音。

2、齐读生字。

3、让学生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用“——”画出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标出景物特点的词,用“()”标出写作者感受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的体会。

2、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一段。

3、反馈探究

抓住写景的四句话:“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下来,走在那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去际。”和最后两句写感受的句子。指导学生理解、朗读。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大自然的美。

4、指导朗读。

教师范读,要用高兴、赞美的语气读,学生练读,指名学生读。全班读。

六、课后作业。

1、背诵第一自然段。

2、搜集有关蒙古族的资料。

七、板书设计

1草原

天空可爱明朗

空气清鲜

草原(大美)小丘绿柔美像中国画)

平地绿辽阔

羊群美(像白色的大花)

骏马和大牛静立不动

教学反思:

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表现和听课老师的评价,我觉得这一堂课有以下几个闪光点。

一、教学手段“新”。

由于农村的孩子绝大多数没见过草原,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多媒体教学。导入时,通过用多媒体播放七幅草原风景图,再配上一首乐曲——《草原之夜》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学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乐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方法“活”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重点语句,如“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等,通过学生的朗读并结合图画让学生感悟、理解。

猫老舍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找出描写北方春风气势和力量的词句,体会北方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学习文中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赞美之情。

教学步骤与方法

一、导课

1、导语:

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江南的春风是那样的轻柔、清新、悦耳。北方的春风是不是与江南的春风不同的呢?今天,我们来读一读林斤澜的《春风》,来感受一下北方的春风粗犷、壮美的特点。

2、了解作者:

林斤澜,当代作家,浙江温州人。

二、读一读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圈点生字词:

冰砚冰溜冰碴乍暖还寒

粗犷大靸鞋刮折呜呜吹号

根据解释说出文中的词语:

():评论好坏。

():将养,休息和调养。

():消除心中的气愤。

2、你感觉作者对北国春风的感情是怎样的。是讨厌、还是喜爱?

3、找出文中具体描写北方春风的段落,反复朗读并画出其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三、议一议

齐读6、7、8段

①作者是怎样来表现北国的春风的特点的?勾画出直接描写春风的句子,体会一下北国的春风有什么特点?

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运用对比(第9、10段)衬托(第6、7段)的手法

“一夜之间,春风……如无数针扎”用响亮有力的短句,琅琅上口的对偶、排比句式,用一系列准确的词语,展现了北国春风雄健、宏大、粗犷、苍劲的、难以遏制的气势。

时间:“一夜之间”、“忽然”

范围:“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

动作:“扑”、“漫”、“插”“灌”

声音:“呜呜吹号”、“哄哄呼啸”、“撒拉撒拉

感觉:“如无数的针扎”

②北国春风来临之后自然界出现了哪些变化?

这些冰的家族只有当北国的春风来临了,一夜之间可以使他们降伏:他吹开了冰冻的河流,吹折了残枝病叶,吹醒了冬眠的生命。

人们开始走出温暖的家,“穿着老羊皮背心……把粪肥抛撒匀净”开始春耕了,人们规划着,忙碌着。

象声词的运用“轰的一声”,“嘎的一声”,渲染了氛围,使北国春风的气势更加有声有色。引导学生体会北国春风的巨大威力、气势,欣赏这种并不优雅,并不柔婉的、粗犷的美。

四、比一比

齐读课文3、4、9、10段。

1、比较一下江南的春风与北国的春风有什么不同。

北方的春风:强劲、粗犷。扫尽残冬,催生万物

南方的春风:温柔、温暖。柳絮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

北方的春风是力大无穷的好汉

南方的春风是柔情万般的姑娘

2、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

五、想一想

1、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态度有什么变化。

开篇就用北京人的话说“春脖子短”和觉得南方来的人觉得这个“脖子”有名无实,来说明北京春天之短暂,冬夏交接之迅速,人们无法感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美好,也无法欣赏百花斗艳的声景,有的只是淡淡的哀愁和心灵的缺憾。

第二段又举出北国春风带给人们的恶感——起风、刮土、让人睁不开眼睛,人们对它恨之入骨、骂之连天,怨声载道,叫苦不迭,似乎北国春风是那么的令人厌恶、令人生畏,令人可恨———这是抑、抑北国春风。

第3、4段,“我”相对怀念江南的春风,引用诗句“暮春三月,江南……”并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对江南春风温馨宜人,滋润万物进行大肆褒扬。与北国的春风形成对比,作者是一味的抑北国春风扬南国的春风吗?不是

第5段突然笔锋一转,用一个设问句,引出了北国春风的另一个方面,引出下文感情的变化,表达自己对北国春风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2、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3、第10、11段,作者再次和江南春风作对比,同时调动了视觉、触觉、嗅觉,使江南春天那霉腐湿闷之感更为具体可感,通过对比使北国的春风显得更加可爱,对北国春风的敬意也油然而生,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达到了扬的目的。抒写了怀念之情。

六、练一练

春天的雨与大夏天的雨肯定是不同的,你感觉到了吗?请写两个描写春雨与夏天的雨的片断。相信你一定能够写出你的喜好的。

猫老舍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表达方式。

3.会认文中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品词析句,感悟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挚爱深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文,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从而提升学生对亲情的珍视,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

4.教学重、难点:

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美好品质,体会作者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昨天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让大家浏览本单元的课文,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本单元全是老舍的文章,和以前的冰心文学单元一样,意在让大家读同一作家的不同作品,从而感受其语言特色和人格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浏览本单元文章,发现单元特点——老舍文学单元,在头脑中建立起初步的学习框架,并培养了学生浏览文章获取信息的能力。

师:关于老舍,你了解哪些?请结合预习作业中你搜集的资料,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设计意图:通过谈对老舍的初步认识,让孩子们走近作家,引起学文的兴趣。

师:在这个单元里,最先向我们走来的是老舍的母亲。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感受老舍笔下母亲的形象。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检测预习作业: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

1、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验收预习第一项。在小组内通读全文。教师相机板书学生遗留的问题。

容易读错的字:撮土供给提倡就寝

不易理解的词语:出阁敷衍铜活张罗刮痧筹划

2、抽查课文朗读情况。抽查每组一名同学在全班读一到两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合作精神,构建有效课堂。

三、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概括大意。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老舍母亲的形象。

2、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设计意图: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时间顺序,学习这种写作方法。并通过概括母亲形象,理清文章脉络,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猫老舍教案 篇13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的母亲》(出示题目)。谁的母亲?

师:假如你是胡适,你怎么向别人介绍母亲所处的这个大家庭的情况,试着来说一说。

师:你从家庭成员的角度进行了介绍。同学们对他的介绍有什么补充吗?

生2: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二哥在上海经营,大哥从小就是败家子,大嫂是最无能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能干但气量很小的人。五叔是个不务正业的浪人。

师:家中有一大堆儿女,大女儿大儿子都比母亲大好几岁,这样人家的后母可不容易做啊!母亲的生活确实不容易。我们不由得感叹:

(幻灯片出示)“母亲的命真    啊!”

师:母亲的命这么苦,她会跟人去诉苦吗?会还是不会?请用跳读法到文中去找找理由,并用笔划出关键词句。

生3:她不会诉苦,她会回避。第10自然段说“她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生4:我也认为不会。因为母亲从来不说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生4:(生犹豫了一下)说说家常事,她肯定不会数落儿子媳妇。

生5:她会去诉苦。因为“大哥从小就是败子,吸烟,赌博,钱到手就光,光了就回家打主意,见了香炉就拿出去卖,捞着锡茶壶就拿出去押。”家里全靠母亲一个人撑着。这么苦会出去诉苦。

生6:她会诉苦。11自然段第四行,“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会向丈夫诉苦。

师:是向已经过世的丈夫诉苦,更准确地说是哭诉。她哭的对象是谁?

生6:哭她自己,哭她自己命苦,留不住丈夫来照管她。

生6(不好意思地笑):呵,不算,她是怨自己,她连丈夫也不怨。如果诉苦应该是告诉别人家里的哥嫂待她如何如何不好。这不能算诉苦。

生7:我认为不会诉苦。因为过年时那么多人来要债,母亲也从不骂大哥一句,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所以我不同意生6的看法。

师:两种不同的意见,看来更倾向于不会诉苦,能不能从文中找出表现母亲性格的词来进一步证明。

师:很有眼力。刚才有同学是从“哭”中看出她是不会诉苦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写到的母亲的三次哭。(课件出示描写三次哭的语句)

1.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

2.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这一天的天明时,她就不起床,轻轻地哭一场。她不骂一个人,只哭她的丈夫,哭她自己苦命,留不住她丈夫来照管她。她刚哭时,声音很低,渐渐哭出声来。我醒了起来劝她,她不肯住。

3.这句话传到了我母亲耳朵里,她气得大哭,请了几位本家来,把五叔喊来,她当面质问他她给了某人什么好处。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

师: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其余同学听同学朗读的时候思考这三次哭有什么不同?

生9:第一次是哭我不争气,第二次是哭她的丈夫,自己苦命,第三次是哭五叔。

生10:我认为她第三次哭是因为五叔不尊重她,第二次哭是为了调解和嫂子的`矛盾。

师:也就是说,她是有目的地哭。你能把三次哭的目的更准确地都说一说吗?

生10:第一次哭是为了劝我好好读书,并对丈夫的去世感到伤心、怀念。

师:说得简洁一些就是对丈夫的怀念,对儿子的——

师: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清白。谁还有补充吗?

生11:第一次哭是因为还没有尝到生活的甜蜜,她丈夫就去世了。这么小小年纪就守寡,这是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自己的儿子又不是很争气,对他期待,要他好好学习。

师:所以我们看到她对自己的儿子不只是慈爱,还有——

生1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了房门,先责罚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都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师:确实,如果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也有些受不了,但是为了对丈夫有个交代,为了对儿子的期望,她对儿子是那么地——

师:她教导我时经常要说一句话,想想这句话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一起来读一读。

师:再揣摩一下,她说这话时,应该是怎样的语调。

师:也就是常常。这个哭只是无声地掉泪,这跟前面其实是一致的,也就是哭也不想让别人听到。这再一次证明,她有苦也不想让别人知道。你说她会去向别人诉苦吗?

师:有苦不能说,这才是真正的苦啊!母亲在对待哥嫂的时候,用得最多的一种方式是什么?

生15:11自然段。我母亲只忍耐着,忍到实在不可再忍的一天,她也有她的法子。

生8:第10段,“大哥的女儿比我只小一岁,她的饮食衣料总是和我的一样。我和她有小争执,总是我吃亏,母亲总是责备我,要我事事让她。”

生8: “总是”、“让”、。不仅自己忍,让孩子也忍。

师:总是让着她,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让啊!还有吗?

生16:第8自然段。“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也从不露出一点怒色。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

师:所以我们在读第二次哭时要读出她的忍,该怎么读?请你读一读第一句。

师:她的哭跟前面是不一样的。先是轻轻地哭,再是渐渐哭出声来,到最后不肯住。目的是解决问题,问题解决了吗?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忍耐啊!第三处哭,又是怎样的哭?

生18:抓住“当面”、“当众”、“直到……才”读出刚性。

师:这是怎样的一种刚气啊!这种刚气也是镇住大嫂二嫂、解决种种问题的重要因素。

师:(边说边板书“亲娘”、“后母后婆”、“寡妇”等)在我面前,作为亲娘,满怀对亡夫的思念和敬爱,满怀对“我”的慈爱和期望,她偷偷地哭;在哥嫂面前,作为后母,为了家庭的和睦,她轻轻地哭;然而在外人面前,作为寡妇,为了捍卫家庭的尊严和自己的名声,她大声地哭了。我们从她的泪和哭中,明白了她为什么对孩子那么慈爱而又那么严厉,对家人那么忍让,同时我们也读出了他的刚气。这正是仁慈而又刚毅的中国传统妇女的典范。

那么又是什么支撑着母亲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毫无怨言地走下去呢,作为一个寡妇,他最大的精神支柱是什么?

师:胡适到底有没有如母亲所愿成才呢?我们来读一读最后一段。你能从字里行间看出胡适成才了吗?

生19:“极大”说明他受母亲的影响极大,他像他母亲一样仁慈、温和。成才了。

生20:“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人管束过我”说明已经从母亲那里学到了如何待人,14岁就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事情,成才了。

师:两位同学从性格和待人处世方面认为胡适成才了。还有其它看法吗?

生21:不对。“混”说明日子过得并不好,可能并没有成才。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字适之。19考取官费赴美留学,一生共获取36个博士头衔。19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

师:有人说大陆有鲁迅,台湾有胡适。胡适深得的赏识。胡适在台湾去世时,亲手写下挽联:(出示)“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还有人为胡适写下了这样的的墓志铭,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生齐读)这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为思想和言论自由,为民族的尊荣,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形骸终会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

师:作为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个受了七年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又会怎样评价一个传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呢?(出示)请从文中找一找。

生24:“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对母亲充满感激。

生25:“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充满了对母亲的感谢和敬仰。

师:两位同学从字里行间读出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敬仰。让我们再回头思考一下刚才同学所提出的“混”字,该怎么来理解?

生18:这么有出息肯定不是真正的“混”,我觉得这与文中的“一丝一毫”、“一点点”一样,表明了作者的一种谦逊态度,这也应该是母亲对他的影响之一吧。可见母亲对他的影响之大。

师:我赞赏你的理解。看来大家已经读懂了胡适。但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出示)有人认为1-4段写“我”的童年生活的缺憾,正是为了体现母亲给“我”做人的训练的珍贵,更突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也有人认为1-4段隐含着胡适对母亲的些许不满。

生26:我认为有不满。因为胡适说“在我小时我不曾享过儿童生活的乐趣。”

生27:我认为不应该是不满,而是有些遗憾。在小时候,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如果没有母亲的严厉,就可能没有后来我的成就。

生28:幼年时的遗憾更体现了母亲对我的用心良苦。母亲不准我乱跑乱跳中的“不准”就是一个体现。

师:同学们已经学着从字里行间解读作者隐含其间的情感。我们来看看第四段,能从字里行间读出点什么来吗?(课件出示第四段语)

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儿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生29:“究竟”,它是毕竟、到底的意思。隐含着那么一点遗憾。

师:可见,胡适认为自己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其实,一个接受过西方新思想教育的大学者回首童年——失去了学习音乐的唯一机会,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连和小朋友一起跑跳都不行,这一些缺憾和母亲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关系。本文选自《胡适自传》,自传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成长经历。作者这样剪辑材料,既保证了真实,又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此我们可再一次感受到,母亲在“我”的心目中,没有对错,有的只是敬仰和感激之情。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句。(生齐读此句)

师:(配乐深情诉说)胡适有出息了,回国的第二年在北京买了房子,于是想接母亲到北京同住,母亲没有答应,其实,此时母亲已有病在身,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工作学习,瞒着儿子,于当年(19)去逝,时年45岁,临死未能见上一面,造成了终身的遗憾(师极悲伤)。在回家奔丧途中胡适写下了《先母行述》。(课件出示,生齐读)“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部分学生哽咽)

师:在母亲去逝后的一个深夜,年届40的胡适,整理自传,回忆起自己母亲,怀着感激和思念之情写下了《我的母亲》。

胡适对自己的母亲充满了感激、敬仰之情,那么你们对胡适的母亲又有怎样的评价呢?请大家为胡适的母亲写一段墓志铭,可以用老师提供的句式,也可以自由发挥。

(课件出示)这个         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

生30:这个为了儿子能够忍辱负重而又刚气的母亲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对儿子的严,对家人的忍,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里。她还为国家培养了这么优秀的胡适。这是她最大的功劳。

生31:这个坚强不息、永不低头的人在这里安息了,她为家付出了自己的青春,为孩子耗尽了自己的心血,为我们培养了一个为学术和文化进步作出贡献的伟人。

生H1:这个忙碌了一辈子,受了一辈子苦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但她那种刚毅、仁慈、温和的性格却永存。

生32:这个默默度过一生的人现在在这里安息了,不带一点怨恨,不带丝毫后悔,她的一生是苦的,但她也是坚强的,她把一切的苦都藏在了心里,把希望给了儿子,为我们培育了为民族奋斗的伟人。

师:如果母亲在天有灵,听到我们同学写的这些墓志铭,一定会非常欣慰的。当我们细细品读《我的母亲》,深入探究胡适对母亲敬爱、感激的情感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想一想,如何更好地理解我们自己的平凡但也一样伟大的母亲。

推荐同学们课外阅读几本描写母亲的优秀作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老舍《猫》教案

    发布时间:2023-11-08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老舍《猫》教案”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请您将本页添加到收藏夹中更方便地浏览网站。对于每个教师来说,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但教师也必须清楚教案课件不能随便草率地编写。只有编写好了教案,才能实现完整的课堂教学。...

  • w
    老舍《猫》教案内容14篇

    发布时间:2023-12-17

    我发现了一篇非常不错的“老舍《猫》教案”网络文章,推荐给大家,希望你会对这篇文章感到满意。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开始步骤,每位老师都应该按要求准备教案课件。教案可以有效监控教学过程。...

  • w
    老舍猫课件范本

    发布时间:2024-02-07

      教学目的:  1、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和体会草原的景及人的美。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课文优美的语言。  2、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 w
    老舍猫的课件汇集

    发布时间:2023-12-07

    教案课件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假如教师还没有完成写作,那么现在还来得及。编写教案是促进课堂和谐关系的重要方法。笔者通过这篇文章为您全面介绍了“老舍猫的课件”的相关信息,希望这些信息能对您有所裨益!...

  • w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七篇

    发布时间:2023-12-08

    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在开学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每个老师都要认真写教案课件。编写完整的教案是实现有效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需要。根据您的需求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收集整理了一篇“老舍我的母亲教案”,请添加本网页为您的常用链接以便日后使用!...

  • w
    狗猫鼠读后感13篇

    发布时间:2024-04-20

    狗猫鼠读后感 篇1  《狗、猫、鼠》这篇散文出自鲁讯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我曾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多次阅读,才基本明白了它之中的含意,希望我的理解能够正确。这篇文章主要通过对猫和鼠的一些秉性,行为的描写来比喻某些人。  鲁讯先生在文中阐述了他仇猫——即不喜欢猫的原因。其时这些原因与一类人的行为,性格很相...

  • w
    老舍名言警句

    发布时间:2023-11-24

    三姐是母亲的右手。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的走去。”~~你喜欢这些句子吗?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现在向你推荐老舍名言警句,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w
    设计教案13篇

    发布时间:2024-03-06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做的提前准备,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 构建出色的教案和课件是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写好教案课件的重点在哪里?栏目小编为您寻找到了这篇重量级的“设计教案”文章,如果您觉得本网页对您有帮助请不要忘记收藏它!...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