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扶老助残心得体会精选
品德科组在本学期开展了一系列的精品课研究活动,内容选取了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北师大版)第三单元其中的一个教学主题--友爱残疾人。在这个主题活动中,我们安排了三个课时进行教学。现就《天天助残日》这课谈谈我的一点感受。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人文学科,学生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的养成也是由多种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学校、家庭、社会的周围环境对他们有着深远的影响。教育的范围不仅有赖于课本资源,而且有赖于课外身边的资源,让学生从不同的层面通过各种感观去观察和体验,获得有关道德和社会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天天助残日》这一课的教学,我觉得开发课本教材资源是本节课最大的特色。作为农村镇区学校,学生认识到的事物往往只能局限于乡村生活。如何使学生在学习本课时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呢?科组的老师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结合课文内容在原有课程资源的基础上向课外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教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教科书提供的文本资源,还充分利用到社区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料进行了合理的整合。把学生的关注引向社会,引向身边生活的人和事,通过看新闻、回顾自己经历的事例、上网搜集资料等相关内容,把一切对学生发展有教育意义的材料引入到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残疾人的生活状况,形成对残疾人的正确认识和情感态度。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理解残疾人生活的难处和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懂得关爱残疾人是社会共同的责任,同时学习他们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一起去分享体会。一开始画面出现的是一班少先队员到社区一位残疾儿童家进行慰问活动的场景,接着是一班小学生到社区进行采访活动(第二课时安排的内容)同学们采访了社区萧主任,他们主要是了解社区有多少残疾人,这些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怎样,残疾人生活有哪些保障等。看过视频,执教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这时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就老师提出的问题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大家各抒己见,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课程的活动性决定了师生的教与学关系,教师不再是直接的传授者,只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研究者。
整节课,教师有条不紊地逐一展示其他相关的教学内容,视频出现了从镇区收集到的两则新闻,通过让学生阅读,使他们知道全社会对残疾人都非常关心,镇区成立了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还为残疾人提供了劳动就业的场所等,接着的一组镜头把学生带到残疾人在劳动的情景,他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取了一定的报酬。学生看后体会到残疾人和普通人一样在同一蓝天下,一样的生活,需要同样的关怀。课堂上进行了热烈的小组讨论:我可以为残疾人做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表了自己的不同见解,课堂充满了童真,孩子们想了许多如何帮助残疾人的做法,课堂气氛显得非常活跃。
本节课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学生...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