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日记

发布时间:2023-11-05
1

驻村民情日记必备

村民日记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情境进行文档处理,范文的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写范文需要注意什么?请你阅读好工具范文网辑为你编辑整理的“驻村民情日记”,如果您需要再次阅读此页请尽快收藏方便查找!

驻村民情日记【篇1】

今天我村支部书记扎西、副支部书记旦增、驻村副队长顿珠等一行3人,前往尼木县拉日铁路护路总队,参加了尼木县拉日铁路联防管理座谈会,大会由尼木县拉日铁路护路主要负责人强巴主持召开。

此次大会强巴同志着重讲解了以下几点:一是尼木县拉日铁路护路以“三级联动”形式开展管控工作;二是尼木县拉日铁路管理工作原则以“属地原则”;三是坚强组织领导,及时成立本区域段拉日铁路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四是加强敏感时期的督导巡逻工作,确保本辖区内护路各点巡逻情况如实记录同时汇报于上级部门;五是加强正确引导本村村民,让农牧民群众明白铁路护路所有村民的义务;六是加强本辖区内重点人员(精神病人)的管控管教,不得随便晃荡在铁路轨道上。

卡如乡党委书记谈了以下几点:一是尼木县拉日铁路负责人加强下属护路人员工作纪律和政治纪律;二是按照上级要求加强本辖区内村民的宣传引导工作同时,铭感节点铁路铭感部位吃的督查工作;三是本辖区内村民违反铁路条约进行统计同时通报

吞巴乡乡长谈了以下几点:一是本辖区内村民违规铁路条例的及时反映于乡政府;二是借用开展村民大会时机,对农牧民群众宣讲护路精神。

驻村民情日记【篇2】

民情日记来源于日常工作而又超越于日常工作之上,它是在真实地反映社情民意的基础上,以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感受和经验为主,结合实际去分析和研究下派工作中的问题,是下派工作中的现象和问题的升华,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精准扶贫驻村民情日记一:

按照县里的部署,我院决定对长潭河乡中间河村经筛选出来的40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按照每名干警联系一户的原则进行定期脱贫帮扶。

早上,我带领所分管的部门十余名干警前往中间河村认穷亲,结对子。由于修路,车子在宣恩到万寨的公路上颠簸前行,同事们久坐机关,看一路的茶园风光、闻扑鼻的稻花香气,远近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劳作的人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加之平常办案总感到枯燥,又因此次扶贫任务是县里安排的重要任务,所以都有一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之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议论怎么帮困的问题,有的讲是不是要干警自己掏钱接济?有的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还有的讲现在农村日子应该好过,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多,有的讲洞坪水库大得很,打鱼卖都可以过得很好。我悠悠的说了一句:到了你们就清楚了,至于怎么帮扶,你们入户调查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了。车过张家垭,一片高峡平湖的风光呈现在同事们的眼中,一阵惊叹和拍照后,车在湖两岸的壁挂公路上蜿蜒前行,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来到了中间河小镇。

中间河小镇是个移民村,二三十户人家围绕着盘山公路而建,由于移民大多外迁和在外打工,小镇上显得冷清而又萧条,早已闻讯的工作队书记和村干部在小镇...

查看详情>>
2

驻村民情日记十一篇

村民日记

以下是我从网络上搜寻到的一篇题为“驻村民情日记”的文章,一篇合格的范文应该具备哪些优点呢?在我们开始写作之前,可以借鉴一些优秀范文的方法。学习范文中合理运用连接词的技巧,我相信这篇文章能够提高您的学习效果!

驻村民情日记 篇1

7月24日 周三 晴间多云

今天是农历六月六日,在xx当地是传统节日,相当于半年。每逢这天,当地有吃水饺、吃羊肉并且回家给已故长辈上坟的习俗。今天还恰逢县里在薛庄镇召开“第一书记”工作推进会,早8:30,车一出镇政府大院,马上就看见了几只被剥了皮的羊赤条条地在街上挂着,越往东去越多,连平日不卖羊肉的地方都挂了羊。过了县城,在车驶往薛庄镇的农村道路两侧,随处可见被杀好的羊很张扬地挂在铁钩子上,果然是个不同往昔的日子!

推进会开的倒是很成功,很多县市下来挂职的介绍了他们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很开眼界。因为有很多县领导和省里重要部门的“第一书记”参加会议,午饭安排的很是不错。饭店就安排在薛庄风景秀丽的山上一个就做白石屋的有名的农家宴饭店。薛庄镇也下了血本,一下子宰了四只纯正的黑山羊,据说镇领导很老练地安排专人看守着,生怕他们把羊肉给偷偷换了! 用山泉水煮的羊肉味道果然不同!坐在山上树荫下的石凳上,听泉水叮咚,呼吸着清新爽肺的空气,大快朵颐地吃着纯正的羊肉再享受着山风拂面的那份柔情!呜呼!我都不好意思说快哉了!真是一个难忘的六月六啊!

7月9日 周一 大雨

昨天下了一天的大雨,虽说晚了一个时节,不是当春下的,在极度干旱的山区仍然不失为一场好雨。今早起来晨练,沿乾xx岸西行。往日清凉、透明、温柔的乾河明显没了昔日的风采,黄泥汤一样的河水夹杂着柴草和树枝象惨遭蹂躏后的少妇,披头散发而又惊慌失措地向东匆匆而去。乾xx岸有山,地势较高。原本修整一新的北岸的河堤,在顺势而下的雨水的冲刷下也已经面目全非了。越往西行越感受到了水的力量,在放眼能看到的不足千米的河堤上,已经被雨水冲出了大大小小四五个豁口。看到此情此景,我脑海中蹦出的第一个词是“洪水猛兽”,不对,尽管大水冲了河堤,还应该是“上善若水”。正是因为雨水面对崭新的河堤丝毫没有退让,面对领导的政绩也丝毫没有留面子,不知阿谀奉承、不懂潜规则才是水的善,冲出的豁口正是要告诉河堤的设计者:万事要按规律办事,那个地方是必须要下管子留排水口的,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想想为什么各行各业在民国和建国初期那么多大师?为什么现阶段鲜有大师呢?唯严谨和敬业尔!呵呵,不说了,越说越沉重了!还是看景吧,雨后的残景也是景呢!河里已经冲来了卡车和挖掘机呢!不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哎,还是发图给您看看吧!

驻村民情日记 篇2

早晨7:00起床,洗漱完毕,站在窗口,看着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已然变亮,感受着微风吹动枝条的动静之美,空气是那样地清新凉爽,人也感觉特别轻松。草草吃过早饭,我便领着副部长冯树田和政工科几个干事来到下喇叭乡冻牛坡村进行...

查看详情>>
3

最新驻村民情日记

村民日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驻村民情日记”类,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希望您阅读完本文后能够将其收藏起来。文档处理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组织目标的必经之路。很多时候,我们会找一些范文来参考,因为范文的框架很有逻辑,能够将文章的主要内容依次呈现出来。

驻村民情日记【篇1】

长假没法休息。今天由我组织召开在建村委办公楼缺口资金自筹问题的会议。该建筑今年8月开工,当时我还没到村里任指导员,工程从设计到施工,由镇政府安排。县里对此工程拔款8万元,但工程投资预算高达20.5万元,从中缺口12万余元需村委自行解决。现在,由于没有钱,工程到了60%左右,承建方便停工了。

会议没有任何结果,村里除了指望我向上级组织协调资金以外没有其它办法。

思考:前些年,媒体相继暴光一些乡镇政府负债惊人,负债主因是接待费开支。我看未必,负债中还有一个大项,即基础建设工程款的拖欠。小平同志说“思想再开放些,步子再大些”指的并不是这种工程建设上的大胆恶性超支,把政府责任转嫁于企业法人(包工头)身上或农民工身上。古人说,有多大锅下多 少米,而部份地方政府上演的却是“有多少米就下多少米,无需考虑锅的问题,反正不是私人欠款,是公家欠款”的荒唐剧。

驻村民情日记【篇2】

时间如同白驹过隙,转眼间,我来到这里――肇源县大兴乡支前村任“第一书记”已经有6个月的时间了。这半年的时间里,我付出了辛劳和汗水,努力把自己历练成为村民的贴心人。

做好村民的贴心人,脑子要认得上去。记得刚刚接受这个任务时,部领导就要求我,努力当群众的贴心人,为群众办好事。在我驻村不到一个月时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向国同志就来到我们村,听取我们的汇报,指出下步工作重点。他还在百忙之中多次给我指方向、出招法、谋举措,并鼓励我背靠市委宣传部这个集体,做出实事、做出实绩。领导和组织的殷殷教诲让我更加明白,必须只有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了,才有可能把工作“干明白”了,才有可能被村民真正认同,不再视自己为“城里人”,成为村民的“自己人”。

做好村民的贴心人,身子要沉得下去。怎么带领村民共同发展?我未做“教员”先做“学员”和“调研员”。上任伊始,我就开展入户调查。经深入了解,我们村总人口338户1510人;旱田面积5351亩,林地1513亩,水面2200亩,草原30100亩,其他用途土地1333亩;全村共有党员23名,积极分子16名,村民代表35名;农户中种植大户5户,养殖大户3户,外出务工45户;在本村居住的五保户有12人,低保户55户,优抚家庭3户,残疾人口54人,家中无劳动力的老年人220人。了解之后,心中沉甸甸的,因我们村离肇源县城较远,没有发展第三产业的地缘优势,加之人多地少,所以很多青壮年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村中老人多、病弱多、贫困人员比例大。以明志臣为例,今年74岁的他,2011年患上胃癌,而他的老伴更是于7年前查出肺癌,治病的开销让这个本算是富裕的家庭陷入了窘境...

查看详情>>
4

驻村民情日记

村民日记

编辑为网友们搜集和分享了“驻村民情日记”,学习文档处理技能可以更好地利用现有的法律和政策资源,写作中应用最多就是网络范文了。我们应该掌握一些范文技巧,提高应对能力。你了解一篇优秀范文的写作要点吗?希望您能一直关注并收藏我们的网站!

驻村民情日记 篇1

在村委会听取了村支书段长斌书记对全村情况的简要介绍。该村现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467户,人口1691人,劳动力918人,耕地5002亩,人均2.96亩。村党支部共有9个党小组,党员64名。其中女党员14名,45岁以下的中青年党员23名,60岁以上的老党员23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6名,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40名。全村主导产业以玉米制种、养殖、劳务为主,2011年全村农户纯收入达到1257.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509元。

在了解清楚小庄村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区统计局局班子和村班子进行了座谈。从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思路、党员带头示范、设施农业、种、养殖品种、致富门路、致富信息等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摸清了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帮助村上明确了种植、养殖结构调整的方向,制定了具体的项目建设,进一步理清了发展思路。区统计局局班子和村班子座谈座谈会完后,我深入到我的联系户2组的贾生有家中,听他亮家底、说困难、谈打算,较为详细的掌握了他的基本情况。结合他个人的实际情况,帮助他分析贫困原因,制定年度帮扶计划,积极开展帮扶活动,送去价值200元的春播用化肥2袋。

贾生有,70岁,户主,长期患有气管炎病,家庭现有3口人;妻子63岁,身患肺气肿重病;儿子40岁,在铁通公司打工。家中只有1个劳动力,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养业和外出务工,20**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

通过几次的走访,并与村干部深入交谈,我认为,造成贾生有家贫困的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妻子身患重病,自己也有病,两人长期看病,花去了家中多年的积蓄。二是家中耕地面积少,加之劳动力缺乏,家庭收入比较单一。帮助贾生有制定致富规划

针对以上致贫原因,结合金佛寺镇小庄村发展总体规划,经与贾生有本人沟通,自己为该户制定了年度家庭增收计划,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四季豆种植面积,改良羊养殖品种,针对小庄村离****近的实际,扩大养殖数量,增加家庭收入。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能够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困难群众理清发展思路、扩宽眼界视野,最终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也决心以这次行动为契机,抓紧抓好当前工作,帮助贾生有谋划好长远出路,使这次行动真正做到联村联户联心、为民富民惠民。对民情日记的思考2012年3月10日星期六晴一篇篇民情日记中的三言两语震颤心尖,让心灵得到洗礼。那种力量感和带给我们的厚重思考,是再华丽的文字也无法给予的。

当一场如火如荼的活动宣告一段落时,我们的目光却无法从那一篇篇饱含深情的“民情日记”中移开。“屋内昏暗,家徒四壁,大家眼圈立刻红了,眼泪在眼眶中打转,不忍多待。”这是一名干部民情日记中的...

查看详情>>
5

驻村民情日记八篇

村民日记

相信大家都会被要求写周记吧,发现写周记可以让我们更加珍惜和享受生活中的每个重要时刻。那么,在写周记时我们需要注意什么呢?编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驻村民情日记”的精彩文章,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或方法,为大家提供帮助!

驻村民情日记 篇1

20xx年5月16日星期一中雨

找“穷根”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

驻村民情日记 篇2

10月28日星期一 天晴

昨天接到县委组织部通知说今天省委督查组要到xx乡检查指导驻村帮扶工作。为此,我们帮扶组全体成员放弃周末休息,从昨天就到村上,对近期所做的工作进行了进一步完善。据我中青班同学、民和县委组织部张玺副部长说督查组到xx乡召开座谈会,是因为我们xx驻村帮扶组的近期工作比较扎实,是县上专门确定的。这个消息无异对我们工作是一个很大的鼓励和鞭策。说句实话,近一时期我们帮扶组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真心帮扶,也做了很多工作。特别是我们走访农户,访贫问寒,得到了村民们的普遍好评。

按照通知要求,督查组说先到乡上召开汇报暨座谈会,然后去村里,所以我们帮扶组成员和村“两委”干部早早赶到了乡上。到上午十点多的时候...

查看详情>>
6

驻村民情日记精品14篇

村民日记

笔者根据您的要求为您准备了一篇充分内容的“驻村民情日记”,经过阅读后能更加深入思考。写周记是一种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思维的新方式,相信大家都有过写周记的经历。周记是对自己心路历程和反思的总结和提炼。

驻村民情日记【篇1】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20xx年5月16日星期一中雨

找“穷根”开“良方”

农忙,白天,田间地头与农户交流,早晚,入户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

我们到熊绍支家,他以核桃待客,笑容羞涩。刚从地里回来,泥土和雨滴的芳香尚存,他神采飞扬。

熊绍支38岁,熊家6人。住房由土墙砌成,为更宽敞,他加宽客厅。农闲,他外出务工,因无技能,体力活,低收入。农忙,回家种地,亩产不高,尚能自给自足。

我们鼓励他,为他谋划。

“按凤塔村现有条件,你认为适合种植什么作物?”

“从今年开始,我摸索种植魔芋,但我不懂技术,只能参照图片资料进行模仿。”

“我们会努力协调政府开展种植培训,提供技术保障。”

“省交通厅来村里扶贫,为我们修致富路,地里的粮食不愁运不出去了。”

“路通了,要送孩子出去读书,走出大山。只要不等靠要,一定能脱贫致富奔小康。”

……

熊绍支一直想方设法变家境,他勤劳朴实,我们印象深刻。让老人颐养天年,让孩子外出求学,让家人吃饱穿暖——依靠这方世代养育自己的水土,才是他最长远的生计。

老党员刘海全,46岁,因贫至今未娶,与母亲、二弟、三弟和侄子共处一室。走访发现,凤塔村三代同居不分家、大龄单身汉等不鲜见,因病返贫、因残致贫等突出。部分贫困户住木楞房,人畜共居,防火能力差。有的“赘婿”因贫而走,留下妻儿成单亲。村民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足,意外伤害、亚健康、离婚等问题凸显。

夜深人静,工作队员结伴返回村委会。手电筒的光束照亮泥泞崎岖的山路,一把雨伞、一顶草帽、一个背包、一本笔记本、一份调查表、一双沾满泥巴的胶靴,蚊虫叮咬的一身“红包”止不住地痒,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浸湿了衣服。大家一边交流进村入户的收获,一边相互鼓励克服恐惧、消除疲惫。村民或许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仍然历历在目,恳切的请求始终萦绕耳畔。脱贫攻坚,我们在路上。

扶贫工作驻村民情日记按照市委精准扶贫工作的统一部署,10月28-30日,中心“三访三化”工作队来到三眼塘镇黄茅新村,开展“一进二访、精准扶贫”工作。

二组青年村民金洪波,1998年在参加本村水利建设劳动中,被电排设备轧断了2个手指,落下了伤残。村领导向我们介绍,小金身残志不残,这些年来,没有向集体伸过手,要待遇要救助,而是自强不息、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残疾,许多事不能做,家庭生活较为困难。

我们约见了金洪波,只见他身体瘦弱,个头不高。伤残的左手失去了大拇指和食指,仿佛让我们看到当年那受伤断指、血染工地的惨痛一幕。从他与我们初次见面的交谈中,我们知道这是个很有头脑、办事精明的年轻人。金洪波告诉我们,因为承包的田土不多,农闲时节在益阳、沅江两地贩运农产品。家里买了1台三轮摩托车...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