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国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03
1

诗词中国观后感十四篇

诗词中国观后感

诗词中国观后感 篇1

这两天,央视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又被刷屏。2月1日晚上,来自上海复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登上《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这位00后美少女,让人依稀看到了古代才女的风采,成为新晋“网红”和中小学生的偶像。据说,许多小朋友看完节目后,自发自觉地开始背古诗词了。

引起大家关注的不仅是她的颜值,还有才情。年仅16岁的她,凭借强劲的实力和淡定的心态,强势攻擂成功,成为最新擂主,这位名字和长相一样古色古香的00后小姑娘,诗词储备量绝对完胜绝大多数人。

在第一环节的个人追逐战中,武亦姝9道题全部答对,战胜百人团中的308人,因为战胜一人获一分,她也成为了诗词大会第二季播出以来,在这个环节里的最高分的获得者。而主持人董卿表示,在这个环节里,一般获得200分就算很厉害了。

在争夺攻擂资格的飞花令环节中,小姑娘的表现更是出色。

飞花令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的一种游戏,是中国古代酒令之一。“飞花”一词则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7个字。

举个例子,主题字是“花”——

甲:花开堪折直须折。(花在第一字位置上)

乙:落花人独立。(花在第二字位置上)

丙:感时花溅泪。(花在第三字位置上)

……

以此类推,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

当期飞花令的主题字是“月”,武亦姝说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需要再说一句带“月”的诗时,她脱口而出《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而在最后与博士生陈更的对擂中,武亦姝也毫不怯场,最后率先拿到5分,攻擂成功。

不得不说,武亦姝真是满满的古代才女风范——喜爱读诗词和穿汉服,不仅随身携带一本苏轼的诗集,更奉陆游为自己的'男神,言谈间尽是对古诗词的喜爱。她说,陆游有诗云“我与狸奴不出门”,“天气不好,这么大风大雨,我就不出门了,在家摸猫,多可爱的一个人!”

武亦姝就读复旦附中,这可是上海数一数二的名校,妥妥的学霸一枚。

诗词中国观后感 篇2

韩亚轩虽然惜败获得亚军,但诗词储备量惊人,反应快,临场沉着冷静丝毫不亚于中青年人,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而且还特别有礼貌,他在每个选手被淘汰后都会向对手鞠躬说“谢谢”,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放眼整个诗词大会,从专家评审到各个团体都散发着一股诗词的儒雅气息。少年团带有韵味的朝气,青年团勇于拼搏进取的蓬勃气息,百行团表现出的谦谦君子气息。上至90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子都一同汇集在这里感受中国文化的精髓,我深深的被他们的才情和学识所折服。

我虽然文学基础有限,但我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后,我感受到了诗词中李白《侠客行》中的英姿飒爽,也能让我切实感受到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悲惨和窘迫,也有武官的文韬武略更有清官的清正廉洁。更是从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诗句中感受到诗人忧...

查看详情>>
2

最新诗词中国观后感(系列6篇)

诗词中国观后感

诗词中国观后感 篇1

最近一段时间,我非常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对它非常着迷,于是我找到了前几年的诗词大会观看。

这档节目是中央电视台举办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它弘扬和推广了中国的诗词文化。这个节目不论年龄,不论职业,不论国籍,只要热爱古诗词的人,都能参加。它是以诗词答题比拼的方式进行,它不像别的比赛那样严肃,更多的是以轻松的方式去品味诗词。

我看了一期节目以后,发现自己只答对了几道题,还有很多都不会,不得不说,这个诗词大会引起了我对诗词的兴趣。以前背诗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现在觉得中国的诗词很有魅力。让我感受到了诗人的意境和古人的智慧,仔细的去品味诗中的意境。

这里面我最欣赏的选手是殷怡航,她是那一期的一匹黑马,她答题的速度不仅快,而且正确率还很高。还是第一次上台的她就把四期擂主的李子琳给打败了,真是让人佩服!

中国的古诗词浩瀚如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她们的满腹诗书,淡定自如,为我们坚立了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也要多读诗书,把中华的传统美德传承下去。

诗词中国观后感 篇2

说起中国古典诗词,我总是忘不了董卿在《中国诗词大会》上对诗词的信手拈来,以及和嘉宾、选手的无缝对接,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董卿让我领略了中国古典诗词时而温婉时而豪放,时而伤感时而尽兴的美。当捧起这本《中国古典诗词感发》,第一眼就被封面的素雅所吸引,它是叶嘉莹先生40年代听顾随先生课的课堂笔记,书中从顺着历史时间讲述中国诗词,点评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因为一开始对古典诗词的畏惧,我就当做闲暇阅读,看的很随意,可以说是随看随忘,但读着读着却很享受,过程很开心,好像回到大学课堂,老师讲得开心,兴致勃勃随心引发,而我们跟着春游一样,他看见什么就说点什么,满心愉悦。

书中把作诗与做人、诗词与人生相提并论,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中,领会中国传统人生的妙义,感悟现实生活的哲理。正如一开始所说,诗歌根本不教人,它是感动人的。诗是要人能欣赏其文,不是要了解其意思。

读着读着,就想起我们读书时候就是这样,总是死记硬背诗词,往往忽略了他们的美;再者,反思起自己的教学行为,好像在古诗词教学时总是拘泥于诗句的含义,而忘记了带领孩子走进古诗词的意蕴之美,忘记了欣赏“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一起一落之态,忘记了感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茫茫之感,忘记了去攀登唐诗宋词这两座中国古典文学的高峰,忘记了领略“一览众山小”的开阔视野。其实长大了,不读书了,看到一处风景,心生一处感慨,曾经背过的诗从这样,自然而然地从脑海出来了,这才映了景,这才懂得了诗中之意,理解了诗中的情,当然这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而会意还需要此情此景的恰当出现!

文如其人,读文章、诗词跟作者一生联系起来看才更有味道。这也是在读这本书时最深刻的体会。古典诗歌是中国语言文化的瑰宝。它不仅在写作技巧、节奏和节奏上是最好的,在思想观念上也是最好的。

我们会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