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盗梦空间观后感精选
对于一部被很多人公认为神作的电影,再怎么起笔去谈,都感觉有点生涩。相比《阿凡达》的视觉冲击而言,诺兰的《盗梦空间》更需要的是大脑。记得小时候,上课老师总说,喂某某某,怎么把大脑放在家里了。虽说个人看完后,不觉得有太多断层难懂之处,影迷们也普遍这么反映,但这绝对指的是比较热爱电影的观众们。他们时常进电影院,已经习惯了一种氛围;抑或是热衷于bt流量的宅男宅女们。剩下的那些几辈子不会想到进电影院的,觉得看电影是一种无聊奢侈的消遣的,为了大哭一场跑去看《大地震》的,如此林林种种连伪影迷都算不上的童鞋们,他们看《盗梦空间》那完全就基于当时的心情了。坐在我后排的mm一直在问男友,问得我都烦躁;隔一个位置的mm整场都在玩手机,散场前还不忘牢骚一句,这什么玩意儿。就冲她话,我当时就吼了一声,“fuck,神作”。
中国人观影的习惯与氛围是一点,但个人认为大多数原因在于进院线的影片就基本没需要大脑深入思考的。我承认去年的那部《狼灾记》硬是没看懂,从开头思维就混乱了,要不是gf指点迷津估计早睡着了。当我真正入戏的时候,却震惊地出现了字幕,汗颜。田壮壮大神,没有多少人会因为这部电影而先去拜读原著的,难道你磨出的一剑就这么意识流、印象派?中国电影的分级之路还遥遥无期,未来院线电影只能充斥着国产山寨片,党的先进性教育片,好莱坞流水线快餐大片等等。类似《盗梦空间》这种,不带大脑就看不懂,找不到节奏的电影,真不希望像石头记的广告词那样,“世上仅此一颗,今生与你结缘”。
评价一部电影的好坏,可以凭借影迷们讨论的声响去判断。《盗梦空间》从发布作品蓝图开始,印上“诺兰”这个耀眼的标签,对于制片人而言,就已经是票房成功的一半了。再到第一款预告片,光配乐就能使人欲死欲仙。更不用说强烈要求引进的呼声了,敲敲键盘发泄几句,比上信访局来得爽快。我甚至在想,这部片子是不是纯粹因为太多影迷期待而通过审核的,别的不说,至少是稳赚不赔,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盗梦空间》的梦境理念,在众多影评中都能得知,并不属于创新,模仿与升华居多。很多人联系到《*客帝国》,今敏的一系列作品等,但个人觉得跟《午夜凶铃》也貌合神离。当然,这指的是林木光司的小说四部曲。电影版,不论是日本,还是美国,那完全是瞎扯一气。小说就根本不在恐怖的范畴,当类属于科幻悬疑。更不用提及从电视机里爬出的贞子,午夜12点会响起的电话铃了,都是指虚乌有的。小说的原名“ring”,意为“指环(戒指)”,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由计算机构成的电子生态系统。外界的人们,就盯着计算机屏幕来观察电子世界里的人类生存状态,而山村贞子就是其中的一个计算机病毒。《盗梦空间》中,莱昂纳多将“想法”植入了妻子的大脑里,但没有料到“想法”却像计算机病毒一样扩散影响到整个生活。贞子也一样,她拥有病毒的所有特性,目的就是同化并复制一切元素,那造成的结果就是在“环(ring)”的...
查看详情>>与“盗梦空间观后感精选”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