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美术荷塘教案

更新时间:2025-03-20
1

美术荷塘教案(经典八篇)

美术荷塘教案

美术荷塘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

1、背景音乐

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

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

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媒体显示:课题、背景音乐

今天,我们要学习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荷塘月色》,关于作者我们并不陌生,他的佳作,大家能说出哪些?

(生:《春》和《背影》)

大家知道,朱自清是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他还被誉为什么?

(生:民主战士)

对。朱自清是一位爱国知识分子,他积极参加民主运动。本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真实写照。朱自清不愧是一位诗人,他的散文具有诗一般的意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荷塘月色》的重点,即文中那静谧清幽的美流露出是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情与景在散文中达到完美的结合。

(二)讲授新课

让我们一起先阅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下文中作者的行踪。哪位同学能复述出作者出家门,去荷塘赏月的行踪。

(生:作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晚上在院子里乘凉,想起白天常经过的荷塘,决定去看一看。于是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经过一条小煤屑路,作者来到荷塘,观赏月下荷塘的美景,看完荷塘,作者又想起《西洲曲》。最后作者回家,推门进去,发现妻已熟睡好久了。)

刚才这位同学复述作者行踪,还有哪些细节遗漏了呢?

(生补充:作者观赏荷塘时,在荷塘边观赏荷塘里的荷叶、荷花等等,然后观赏的是月色,最后还观赏了荷塘四周的景色,这才引起联想,想到《西洲曲》,刚才没有把观赏四周的景物交待清楚。)

同学的发言很好,经过后几位的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

(三)细读课文

重点赏读4、5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在了解作者之后,我们要进一步知道,文章开头写了怎样的环境,创造出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体现一种什么心情?

(生:当时在晚上十分安静,作者感到孤独,心情“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的心情是文章的文眼,文章开头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交待了作者去荷塘的动机,也为全篇所体现的矛盾心理和思想感情定下了基调。与下文关联的如小路的“幽静”,夜晚的“寂寞”,路上的“阴深”,月光的“淡淡”,...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