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秋兴八首读后感(通用3篇)
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1,巫山巫峡气萧森2。
江间波浪兼天涌3,塞上风云接地阴4。
丛菊两开他日泪5,孤舟一系故园心6。
寒衣处处催刀尺7,白帝城高急暮砧8。
注释
1、玉露:秋天的霜露,因其白,故以玉喻之。凋伤:使草木凋落衰败。
2、巫山巫峡:即指夔州(今奉节)一带的长江和峡谷。萧森:萧瑟阴森。
3、兼天涌:波浪滔天。
4、塞上:指巫山。接地阴:风云盖地。“接地”又作“匝地”。
5、丛菊两开:杜甫此前一年秋天在云安,此年秋天在夔州,从离开成都算起,已历两秋,故云“两开”。“开”字双关,一谓菊花开,又言泪眼开。他日:往日,指多年来的艰难岁月。
6、故园:此处当指长安。
7、催刀尺:指赶裁冬衣。“处处催”,见得家家如此。
8、白帝城:即今奉节城,在瞿塘峡上口北岸的山上,与夔门隔岸相对。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
翻译
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一组诗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艺术性最高的诗。杜甫自肃宗乾元二年(759)弃官,至今已历七载,战乱频仍,国无宁日,人无定所,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主题是/'故国之思/',第二首中/'每依北斗望京华/',第四首中/'故国平居有所思/'是八篇的纲领。诗中所写个人的悲哀也关乎国难。
《秋兴八首》的结构,从全诗来说,可分两部,而以第四首为过渡。前三首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首详长安而略夔州;前三首由夔州而思及长安,后五首则由思长安而归结到夔州;前三首由现实引发回忆,后五首则由回忆回到现实。至于各首之间,则亦首尾相衔,有一定次第,不能移易,八首只如一首。《秋兴八首》为杜甫惨淡经营之作,或即景含情,或借古喻今,或直斥无隐,或欲说还休,必须细心体会,方能领略诗的妙处。
《秋兴八首》为历代评家所重。当代学者叶嘉莹编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有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可参。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
查看详情>>《秋兴八首》教案(集锦十五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古诗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
2、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知本课的十三个认读字和六个会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
3、学习古诗《春晓》,感悟意境,练习背诵。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词卡,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谈话引入
1、学习了前面的几篇课文,同学们觉得春天怎么样?
2、古时候的人们也很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很多的诗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这节课俺们就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两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
看一看书,谁能读准确?
板书:春晓 村居(区分“春、村”的读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借助拼音自读古诗,画出本课的生字:
同桌之间互相认读。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同学认读:
开火车读。
指名读。
3、交流识字方法,记忆生字:
⑴ 加笔画、加偏旁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烟 口──知
⑵ 换笔画,换局部组字:
读──诗 对──树──村 睡──眠 闪──问──间──闻 屋──居
醒──醉 亲──童 外──处 岁──多 放──散
4、读词语巩固读音:
两首 古诗 冬眠 到处 见闻 乡村 居住 烟花 童话 散步
三、正确流利的.读古诗
1、自由读。
2、同桌互读,能背的可以背给同学听。
3、自愿到前面读或背,让大家欣赏。
四、重点理解《春晓》,感悟意境
1、许多同学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春晓》这首诗了;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唐代诗人:孟浩然)
2、再谈谈这首诗,说说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根据同学质疑可适当引导:
⑴ 晓:是天刚亮的时候。
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觉的意思。
⑶ 闻:就是听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请同学们看着课文中的图画,听老师范读古诗,听听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字音拖长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学自读,体会感悟。
⑵ 教师描述,引领大家读。
教师: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天就亮了,为什么?
同学:春眠不觉晓。
教师:刚一醒,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叫声,声音真好听。
同学:处处闻啼鸟。
教师: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又被风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学: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练习背诵。
⑷ 学做小诗人,到前面朗诵,教师为同学配上音乐。
⑸ 集体背诵。
五、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六、课堂作业设计
1、找朋友:
诗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读一读,说一说:
诗:诗人。
闻:见闻。
古:古往今来。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村居》,练...
查看详情>>《秋兴八首》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诗7首《秋兴7首》其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兴八首(其一)》原文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第一、说教材,其中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阐述;
第二、说教法和学法;
第三、说教学过程;
第四、说教学反思。
第一部分: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课文章节: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一首诗歌。
课文背景:这首诗在以前的中学教材中从未选过,这样一首全新的诗歌在教学中承载起新课改的任务与要求。《秋兴八首(其一)》对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也是全新的。在各类文学体裁中,诗歌是最难鉴赏的,尤其是靠情感化意象取胜的诗歌,而《秋兴八首(其一)》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且鉴赏这类的古典诗词又是历年来的高考热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同时学会从借景抒情的角度去鉴赏诗歌。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杜甫的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体会诗人深沉的感情。
3、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意象来掌握借景抒情的写法。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诗之美,领悟诗之情,学习诗之法。
2、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和忧思。
3、教学课时设计:一课时
第二部分: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1)朗读讨论法
(2)提问点拨法
(3)自主探究法
二、学法
(1)探究式学习法: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多读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自主探究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及时引导学生真正走入诗歌的意境。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作者及其创作背景导入)
利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关于杜甫的动画短片(四分钟),让学生自己全面的了解杜甫的生活背景和此诗的创作背景。古人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为人,可乎。”那肯定是不行的,这一导入的设置不但是为了激发学生鉴赏这首诗歌的兴趣,更是为了让学生“知人论世”,帮助学生更好的领会诗歌的诗意,体会感情。
二、读听结合,整体感知
(诗歌是精炼的语言,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旨趣,只有反复的诵读才能品出其中的韵味。据此,我设置了“三读”这个环节来让学生整体感知这首诗歌,)
1、听范读,学生默读。此教学设计目的在于进行诵读指导,让学生注意诗歌的字音、节奏、节拍、韵脚,此为音读。
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此教学设计本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宗旨,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领悟诗歌的大意,此为意读。
(中间穿插学生个别诵读,齐读等,...
查看详情>>搜索更多内容
推荐栏目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