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认识米课件

更新时间:2025-02-11
1

认识米课件(热门十二篇)

认识米课件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设计是辅助教学的重要工具,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编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认识米》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认识米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4、会用学生尺画线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米尺、卷尺、剪刀、绸带、胶带、标签纸等。

学生按小组准备:米尺、卷尺、学生尺、剪刀、绸带、标签纸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目标。

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测量自己的身高,都量了吗?谁来说一说,你的身高是多少?(学生交流自己的身高)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用了同一个字“米”。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米(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有: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学生尺画线段。

二、展示学习成果。

(一)初步认识米

1、估计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老师的身高是1米55厘米,你能估计一下,从地面到老师身上的哪儿大约是1米高呢?(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估计)

谈话:大家都想估计,那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请两个同学把这卷绳子慢慢地拉开,其他同学认真观察拉开的绳子,如果你觉得拉开的绳子的长够1米了,就立即喊“停”。(学生活动)

启发:(指拉开的绳子)这段绳子的长正好是1米吗?怎样才能知道它到底有多长?(可以用尺量一量)

2、认识1米。

出示米尺。

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米尺,看一看1米有多长。

看一看、数一数米尺上的刻度,你能发现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3.、用米尺量。

怎样用米尺量出刚才绳子的'长度是不是1米呢?谁来试一试?

指名量出一根1米的绳子,再让每个小组照样子量出1米长的绳子。

老师想知道到底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谁来帮老师量一量?(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讨论:标签离地面都是1米,为什么贴的位置各不一样呢?

谈话: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大家张开双臂,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一些,还是短一些?

小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提问:你能用两手比画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

学生用手比画1米的实际长度。

谈话:请每个小组在教室里任意选一样东西,量一量,看从哪儿到哪儿的长正好是1米。

小组活动后,交流汇报。

(二)深化对1米的认识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

查看详情>>
2

最新认识米课件

认识米课件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课堂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米的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认识米课件 篇1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公顷这个土地面积单位后进行学习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1平方千米,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发现平方米、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材利用实物图片,呈现了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和我国2004年完成的造林面积等一组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直接指出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以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为基础,告诉学生其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然后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平方千米、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基于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五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和教师与学生的探究,使学生形成1平方千米的表象

2、建立空间观念,知道平方千米与公顷及平方米之间的进率。

3、培养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的习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更加关注自然与社会.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1平方千米,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了老师启发引导,师生交谈,图像信号法,课堂讨论、交流等手段通过组织学生感悟、探究让学生建立1平方千米的表象知道平方米与公顷以及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并利用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学习新知、巩固新知。

三、说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形成的有效途径,为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实际,以 “联系生活,提炼新知——学习新知,建立表象——应用巩固,深化拓展——全课总结、深化认识”的四大教学流程展开教学,这样能给学生更多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空间,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发展,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具体的教学程序是这样的:

一)、联系生活,感受新知

二)、 学习新知,建立表象

(一)猜想1平方千米有多大:

(二)认识1平方千米:

(三)结合实际,进行估算

我们学校的面积大约是5公顷,想一想,多少个这样的面积才是1平方千米呢?

(这样的教学安排,可以促进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和空间观念的发展)

(四)学习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1平方千米的土地有多少公顷?你能推算出来吗?

学生尝试,小组交流,说出推算过程。

2、交流,完成板书: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同桌交流自己对土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认识与掌握情况

四、应用巩固,深化拓展

(1、运动场面积、居民小区占地面积、我们市的面积、江苏省面积以及我国的领土面积用哪个土地面积单位较合适...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