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更多内容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11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反应生成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
(1)六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元素质量总和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两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三个可能改变宏观:物质的状态可能变;元素的化合价可能变
微观:分子个数(化学计量数)可能变
二、化学方程式
1、含义: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能直接反映质量守恒定律。2、表示的意义:
⑴质的意义: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⑵量的意义:a表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质量比=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积的比)
b表示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即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比)点燃例如:以2h2+o22h2o为例
①表示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表示氢气、氧气与水的质量比为4:32:36
③表示氢分子、氧分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为2:1:2
点燃3、化学方程式的读法以2h2+o22h2o为例
①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角度:氢气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水
②从各物质的质量比角度:每4份质量的氢气与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③从各物质的微粒个数比(化学计量数之比)角度:每2个氢分子与1个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个水分子。
课题2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一、书写原则:
1、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尊重客观事实
2、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标准:两边原子的种类和数目相等)二、方程式的配平
1、标准: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即配平了
2、配平的原则:在化学式前面加上适当的系数来保证方程式两边原子种类和数目相等。3、方法:观察法、奇偶法、最小公倍数法三最小公倍数法配平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⑴、确定配平的起点元素:横线两边出现次数最少,且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最大的元素作为起点元素。
⑵、确定起点元素原子个数的最小公倍数。⑶、确定含有起点元素的化学式的系数:用最小公倍数除以化学式中起点元素原子的个数的商作为该化学式前面的系数。
⑷、确定其它化学式前面的系数的顺序:依次确定含有除起点元素以外,横线两边出现次数由少到多的元素的化学式前面的系数。⑸、最后将各系数调整为最简整数比。
举例:配平化学方...
查看详情>>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八篇)
创建文档可能需要更多的心力时间和精力,写作的开始往往需要借鉴优秀范文的。 学习优秀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拓展格局,写范文的标准格式是怎样的?栏目小编阅读了大量文章最终选出“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为最好的一篇,为方便日后访问请收藏此页面!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化合反应)
1、镁在氧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铜在氧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铝在氧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4p + 5o2 点燃 2p2o5
7、硫在氧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甲烷在氧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酒精在氧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3)氧气的
13、拉瓦锡研究空气的成分实验 2hgo 加热 2hg+ o2 ↑
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实验室制氧气原理1)
15、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2kclo3 =加热 mno2= 2kcl+3o2 ↑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
1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条件下分解反应: 2h2o2 =mno2= 2h2o+ o2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3)
植物的光合作用:6co2+6h2o 阳光/叶绿素 6o2+c6h12o6
一、基本概念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 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
查看详情>>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6篇)
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特意给您推荐了一篇名为“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及必背知识点”的文章,这篇文章在文档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一些工具和技巧来提高效率。范文的价值和意义已逐渐被大家广泛认可和接受,经常学习优秀的范文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质和修养。希望以下信息能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
16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山西省;
17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
18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
19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① 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 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① 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③ 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鸣气及各种溶液。
① 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 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 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