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参观的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6-02
1

参观的心得体会模板

参观的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马上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参观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1

九月底,在教育部门的领导下,我和几位老师有幸到孙柏中心小学参观学习,在历时1天的参观学习中,我们实地参观了孙柏中心小学特色作业及文化氛围。观看了孙柏中心小学的作业展板,听了中心小学老师的讲解展示。虽然这次学习活动很快结束了,但所参观的学校的校容校貌、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风采无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次参观学习的一点感受和体会。

一、学会布置特色作业

我们所参观的孙柏中心小学,集中优势教育资源,办优质教育,把作业办出了特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着眼于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五育并举,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兼顾,不仅仅把作业固定在书面,还设置了许许多多手工制作及创意性作业。例如:学生的手工制作地膜覆盖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能把制作应用于实践当中,为广大百姓服务,使学生成为关心群众的人。相比之下,我以前在潜意识之中还是只看重学生的书面作业,在布置作业方面缺少创新和实践。

二、教育的成功源自教育细节的成功,作业的成功也在于细节。

作为一名品社老师,我特别看了一下孙柏中心小学老师们怎么布置品社作业?我发现:为了使学生通过做作业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老师在布置作业时让学生自己当成一名设计师,每次作业就是一次新创作,让学生自己设计版面,并根据内容配图。这些做法对我们都是一种启发和提醒,如果我们在这些方面进一步鼓励学生的话,那么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才能的展现无疑是一种促进。

三、提高自身基本素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对作业进行评价时,孙柏中心学校的老师们真正做到了一名良师益友。例如:在语文作文批阅时,老师们设置了“回音壁”“老师我要对你说”“心灵之约”“老师的建议”等等,具有人性化,又像是孩子们的朋友在对话。

四、教师要有责任心

教师肩负着即教书又育人的重任。首先,教师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设计作业、布置作业和批阅作业老师们都精心投入,字体相当工整,这就充分说明老师们在用心。这样学生也会更加热爱学习,把作业当做于老师沟通的桥梁。

总之,此次参观学习是一次难忘的学习经历。对我来说是受了一次极好的教育,也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鞭策!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作井底之蛙,在反思中调整自己,努力践行设计有意义的特色作业,才能不虚此行!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布置作业的方式方法,力争让自己的学生作业更好。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2

5月6日至12日,在区教育局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53人从xx出发奔赴全国教育名市——山东省xx市实行了为期四天的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

查看详情>>
2

最新参观的心得体会系列

参观心得体会

不知道是否有适用于总结感悟的心得体会模板呢?在我们参与社会实践后,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感悟。当我们获得一些心得体会后,应该及时记录下来。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要求写下自己的学习心得。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了一篇与“参观的心得体会”相关的非常优秀的文章,请大家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参观的心得体会 篇1

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27日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该标准将于20xx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准由12个章节组成,基本框架分为总则、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基层组织、长效管理等9个部分。田世宏认为,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鼓励各地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创新发展。

美丽乡村是个啥样?用啥来衡量“美丽”?需要有个参照的标准,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国家标准(下称“美丽标准”),给出了个边框四至,让各地有所遵循。初步打量这个有12个章节的“美丽标准”,有量化指标,有形象概念,谋划得比较周全,设置得比较细致,是个好标准。笔者更看重的是标准对乡村个性化发展预留了自由发挥空间,不搞“一刀切”,也不要求“齐步走”,这是科学性的体现。在我看来,美丽乡村有“个性”才有“活力”,“个性化”是亮点,是特色。美丽乡村建设就要体现特色,有特色才有亮点,有活力。

美丽乡村的“个性”,应体现在与本地实际结合上。跟“全国文明城市”相类似,美丽乡村是个笼统的概念,“美丽”体现在不同地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个性就是区别于他地的特色,个性是自己的标志。如果“一刀切”,“齐步走”,搞“千村一面”,一个模式,美丽乡村建设就走入了误区,这样的美丽乡村就缺乏鲜活的生气,难称得上“美丽”。

美丽乡村的“个性”,应体现在生态文明上。美丽乡村是生态化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是“美丽”的内核,没有生态环境的优良,就没有美丽可言;没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常态,也难以称得上生态文明。对乡村来说,生态环境既是重点,也是薄弱点。“美丽标准”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规定了11项量化指标,涉及到气、声、土、水等环境质量,农业、工业、生活等污染防治,森林、植被、河道等生态保护,以及村容维护、环境绿化、厕所改造等环境整治,等等,项项都是硬任务,项项都关乎居民生活质量,需要突破陈旧的观念意识,理清工作思路,落实有针对性的保障措施,统筹谋划,协调动作,各个击破。

美丽乡村的“个性”,更应体现在内涵上。美丽乡村需要硬件基础,打造漂亮的外貌,比如公路硬化,房屋亮堂,里外干净,等等。仅有这些物质基础称不上“美丽”,还需要在文化的滋养,文明的浸润,提升乡村文明的内涵,塑造村民的精神家园,以此展示美丽乡村的美丽形象,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大众的精神家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就是要通过优秀文化的力量,全面提升农民...

查看详情>>
3

参观的心得体会(锦集六篇)

参观心得体会

一些收获,是在经历之后产生的,此时最好能编写一篇简单明了的心得体会。学习心得体会可以将知识条理化、加深印象。您需要的“参观的心得体会”已经备好了,本文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参观的心得体会【篇1】

我生在矿区,长在煤矿,父亲生前就是一名矿工。从小就经常听父亲讲井下的事情,在我的记忆深处,记得最多就是大巷、工作面、采煤机、矿车和矿工。煤矿工人所从事的工作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职业。他们常年在地下深处作业,工作场所也是最不安全的地方。过惯了舒适的生活,常常使我们忘记了艰辛,20xx年2月24日,是我工作与生活中最难忘的一天。在厂领导的安排下我们一行30余人到金能煤业分公司井下参观学习,体验井下工人的工作环境和原煤生产情况。

一大早我们就坐车来到了金能煤业分公司,根据矿上的安排,我们将从一区乘坐提升罐笼,到井下四水平4321综采工作面参观学习。说实话,第一次下井我是很紧张的。下车到了一区工业广场,金能公司领导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安排我们到更易楼换上工作服。戴上安全帽,腰间挂着沉甸甸的自救器与矿灯,大家彼此看了看,都觉得自己也神气起来“我们也是一名矿工了”!金能公司的领导不放心的一遍遍交代着我们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我们也都很认真的听着,记着,生怕由于自己的疏忽在安全上发生什么过错。来到井口,我们按顺序踏上罐笼,伴随着耳边轰隆隆的声音,我的心变得很紧张,手不由得紧紧握住了扶手,紧张的都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声,罐笼快速的下降,只听见淅淅沥沥的滴水声,加上耳边的风声,让人感觉到紧张而压抑。

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井下,同事们排着队走出了罐笼,随着领导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时而宽敞明亮的大巷,时而凸凹的不平的巷道。每踏下一步,都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灵——这都是工人一滴心血一滴汗水挖掘出来的井巷啊。从罐口到一区四水平4321工作面,大约有六七公里的路程,我们打着矿灯,在黑暗的大巷中艰难的行走,大约经过40多分钟的艰难跋涉,终于来到了4321综采工作面,好宽阔的工作面阿,一排排整齐的液压支架支撑起平直的工作面,员工们在液压支架间紧张的操作着设备,采煤机欢快的割着煤,镏子哗啦啦的把煤炭拉到皮带机上。很少有人顾及到我们的到来,只是低头忙碌着。我在想:煤炭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啊!望着这一张张黝黑而又可敬的脸,我被一种力量感动着,在当今社会,你若问谁是最可爱的人,而我要说: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采撷光和热的人,追逐太阳的人。

我们从综采面底部向工作面上部爬去,我们紧紧跟着领导的后面,综采工作面很长,大概有好几百米把,没有人喊一声累,看到这眼前的一切,我们不由得心生敬畏。三个多小时的井下之旅,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新奇的体验和心灵的震撼,更是对工作态度、对人生追求的良久思考使我体会。

到了煤矿工人们的辛苦。比一比他们的工作条件,看一看我们优越的工作环境,我们更应该加倍努力工作。

现在,我又像往常一样坐在了办公...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