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人事迹素材

发布时间:2024-03-21
1

中国名人事迹素材(精选7篇)

中国名人事迹素材
名人事迹素材
名人素材

我们可参考的范文有哪些呢?范文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专家学者们的热门课题。借鉴范文的构思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从多个角度来看“中国名人事迹素材”都有着引人深思的意义,请相信自己的能力这篇文章会给您一些启示!

中国名人事迹素材(篇1)

一场绵绵春雨,南京便浸润在淡淡的烟云中。大江东去,钟山巍峨,如一幅静默淡雅的山水画卷。

钟山脚下,王安石静静地伫立在他修葺完毕的半山园内,风吹过,丝丝雨意萦绕着他的白发。天色渐晚,墙角边疏落的几株梅花,让半山园显得更为孤寂苍凉。

担任宰相,被罢相;再次担任,再一次被罢相。在一片声讨中,从京城回到南京,回到自己曾经担任江宁知府的故地,王安石感觉到一种宁静和亲切的同时,更多的是对人生的感慨和无奈。

回到南京后,王安石在府城东门和钟山之间结庐筑屋,“所居之地,四无人家,其宅但庇风雨,又不设垣墙,望之若逆旅之舍”,取名“半山园”。此后很多年,王安石便在南京过着他的半隐居生活,潜心于学术,聚徒讲学。

处江湖之远,居偏僻之所,王安石最喜欢的是登高远眺,他的目光总是投向远方,他的心中总在牵挂天下苍生。

半山园边,庭前花开花落,飘落的是春色,但王安石那为国担忧的忠诚没有丝毫减弱。

王安石,字介甫,江西抚州临川人,21岁考中进士,先后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群牧判官,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常州府知府,提点江东刑狱,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等职。

虽跻身官场,但从不钻营,王安石更喜欢的是坦荡安然地做一名地方官。从中第开始,直到46岁位居宰相推行变法为止,他多次拒绝朝廷授予高位之意,对入朝为官的诱惑毫无所动,长期留在做具体工作或地方官的任上,从县令一路做到太守。

做富民强国的大事,做有利天下苍生的大事,而不是做大官。在地方官任上,王安石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他的各种创新实践也大获成功,深受百姓爱戴,成为具有崇高官声与民望的地方官。其间,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他改革学校,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他实验推行农民贷款之法,也就是后来的青苗法的雏形,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

王安石骨子里有一种高贵精神,他没有别人那种强烈的升官欲望,而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严格要求自己,淡泊物欲,不以金钱萦心,不为名利牵绊。王安石的率真和性情,在他的《清平乐》一词中可见一斑:“云垂平野。掩映竹篱茅舍。阒寂幽居实潇洒。是处绿娇红冶。丈夫运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张。若有一卮芳酒,逍遥自在无妨。”

钟山之上,天空云卷云舒,流逝的是时间,但王安石那拗宰相的铮铮铁骨没有些许褪色。

才华出众的王安石,性格独特。他为人刚正,处事敢于坚持己见,百折不挠,人称“拗相公”。他曾经在包拯手下担任群牧司判官,有一次,群牧司衙门里的牡丹花盛开,包公置酒赏花,众人轮番敬酒,兴致甚高。在包公劝酒时,他不管包公如何劝,始终滴酒不沾,硬是不给自己长官面子。

这就是王...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