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巡讲话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3-09
1

南巡讲话读后感(集合十三篇)

南巡讲话读后感

南巡讲话读后感 篇1

长期沉默的邓小平来到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时,几乎不停地讲话。最激动的一次,从深圳坐船到珠海一个小时,他整整讲了一个钟头。

官方文件:1992年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53层俯瞰深圳。指出:我们将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通过这一步,我们可以赶上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时间不多了!

1月23日从蛇口港乘快艇抵达珠海。离开深圳前,我再次对市委领导说:你们要加快速度。

1月25日,他视察了珠海亚洲**系统工程。在听取情况介绍时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吗?我相信这是正确的。

1月29日,邓小平来到珠江冰箱厂,当听说这个乡镇企业小厂在7年间,产量增加了16倍,排名全国第一,并出口到东南亚一些国家时,他高兴地说:“我们的国家一定要发展,不发展就会受人欺负,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巡的讲话摧毁了“左”倾思想的残余毒害,消除了人们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思想,冲击了小农经济思想和小农意识。人民思想进一步解放,认识进一步提高,改革进一步深化,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说:“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样一句布尔什维克式的话语,提醒了我们一个简单的事实:

如果无产阶级建立的政权不以“解放生产力”为其宗旨之一,那么无产和赤贫状态的延续,无疑将使得革命本身失去意义。不知道摧毁一个旧世界旧世建立一个新世界。贫瘠是一种需要的状态,而不是骄傲。

他还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摆脱了无谓的争论和清议,看清楚实际上我们生来不过是要求更快乐、自由和富足地生活时,我们才能走得从容些。这“三个有利于”一出,可能比经济学家和哲学家的长篇大论更为清晰地推动了中国,毕竟中国从穷困跃升为人均收入接近900美元的中低收入国家了。

1992年,由于南巡讲话,我们试图告别计划经济,这使中国在管艰的转折点上,尽管困难重重,但选择了正确的前进道路。1992年的讲话,使得我们走上了我们心存畏惧的前路,一条摆脱了计划经济,但却必须承受市场经济痛苦起伏的前路,并且此后一走就是义无反顾。

3.1992后的中国

十四大以前,我国商品的市场度,以**放开不放开为标志,以商品的价值量计算,大概只到一半左右;十四大以后不长的时间里,消费品95%进了市场,生产资料85%左右进了市场,基本解决了商品市场的问题。

南巡讲话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接催生了中国的知识经济,使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延安整风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

关于留学生“都可以回来”的表态,促使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