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顿悟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04
1

顿悟读后感(集合13篇)

顿悟读后感

任何一本知名的书籍都有它值得称赞之处。当我阅读这些作品时,我对作者所描述的生活深感向往。用文字记录下内心的思考和想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问题。我相信您也会关注作品的读后感。在本文中,我会耐心为您整合有关“顿悟读后感”的内容,请您仔细阅读并作为参考!

顿悟读后感【篇1】

很久都不读小说了。因为事情太多,时间太少。成年人的阅读,多数时候是“功利”的。

因为心有困惑,想要快速寻找答案或者解决方案。基于这样的需求,显然阅读小说的“性价比”不高。花费时间,耐着性子,终于把长长的故事看完了,回头细想,get到了什么?除了感叹一番“造化弄人”,似乎再无其它。所以,我从来不敢说自己是读书人。

我知道,真正的读书人,一定会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而最专业的读书人,大概非作家莫属了。

如果你和我一样,平时都不怎么涉略文学类书籍,又有意拓宽一下自己的阅读视野,读一读作家的文学评论,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张悦然的这本《顿悟的时刻》。

《顿悟的时刻》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重点梳理了作者本人的小说写作心得,后半部分细致剖析了村上春树、波拉尼奥、艾丽丝·门罗、伊恩·麦克尤恩和珍妮弗·伊根这当代五位作家的作品和写作风格。

《顿悟的时刻》充分展示了作家张悦然专业的“写”与“读”的功力,文字却非常平实,论述深入浅出,普通的阅读者能够读得懂,更能够得到不少读书方法的启示。

比如,我一直不太喜欢读小说,读完《顿悟的时刻》,我对阅读文学作品的目的和方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一、为什么要阅读文学作品?

小说都会讲述一个或长或短、或简单或复杂的故事,然而,讲故事绝不是小说的目的。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文学即人学”。而关于“人学”一词的含义,从作着到读者,大家共同经历了一场文化和个人意识的演进。

19世纪及以前的小说,承担着教化的功能——惩恶扬善、精华心灵,作者将这些意图强加在故事情节之上,重要的不是故事,而是“意义”和“道理”。

20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多元化和个人意志的崛起,读者不再轻易接受他人给出的观点,文学作品也不再单纯宣扬“意义”和“道理”,而是转向对人内心世界的呈现和探索,让读者跟随主人公的经历去思考和领悟,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这种思考和领悟,张悦然称之为“顿悟”——顿悟正是精神世界被照亮的某个时刻,一次顿悟是一个人物、一种形势或一样物体的本质的‘一次突如其来的精神显现’。”

而顿悟的内容,除了主人公对自身处境的一种发现和认识,常常还会超远个体局限,指向更广泛、更本质的事物,比如更广阔意义上的、人类的共同命运,人和自然的共生关系等等。

由此,“人学”的意义从静态的、个性化的人物性格命运,拓展为动态的、普适的人生历程和人心人性。

所以,阅读文学的意义,就是模拟形形色色的人生经历,体验千差万别的人生况味,然后在不断的思考和调整中,让自己活得更洒脱更通透。

二、怎样阅读文学作品?

一部文学作品的起点和本质,仍然是讲好一个故事。

怎样...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