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比例问题教案

更新时间:2025-02-09
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锦集6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成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的量的意义。

2.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能正确地解答成正、 反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3.进一步培养同学们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确定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今天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板书课题:正反比例应用题)出示目标学生齐读。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正反比例意义及应用题的解题规律。

一、复习概念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2、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

3、正反比例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二、复习数量关系

1、判断下面每题里相关联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 )

2.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铺地面积。( )

3.挖一条水渠,参加的人数和所需要的.时间。( )

4.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和所行走的速度。( )

5.时间一定,速度和距离。( )

2、选择题:

1.如果a = c÷b ,那么当 c 一定时,a和b 两种量( )。 ① 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2.步测一段距离,每步的平均长度和步数( )。

① 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3、比的后项一定,比的前项和比值( )。

① 成正比例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4、c= πd 中,如果c一定,π和 d( )。

①成正比例 ② 成反比例③ 不成比例

5、化肥厂有一批煤,每天用15吨,可用40天,如果这批煤要用60天,每 天只能用几吨?下面等式( )对。

40:15= 60: ② 40=15×60 ③ 60=15×40

三、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1 一台抽水机5小时抽水40立方米,照 这样计算,9小时可抽水多少立方米?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c、题中“照这样计算”就是说 ( )一定,那么( )和( )成( )比例关系。学生独立解答。

2、总结 正 、反比例解比例应用题要抓的四个环节

3、判断下列各题中已知条件的两个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是成什么比例,把已知条件用等式表示出来。

①、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②、一列火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x小时。

③、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可行300千米。

④、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⑤、小敏买3枝铅笔花了1.5元,小聪买同样的铅笔5枝,要付给营业员多少钱?

⑥、甲种铅笔每支0.25元,乙种铅笔每支0.20元,买甲种铅笔32支的钱,可以买乙种铅笔多少支?

四、 巩固练习

1、用一批纸装订练习本,如果每本30页可装订500本,如果每本比原来...

查看详情>>
2

比例问题教案

比例教案
比例问题教案

教学课件的规划对于老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它帮助老师更好地设计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每个老师都需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案课件,以便顺利进行课堂教学。下文将简要地介绍和阐述“比例问题教案”,希望能给您带来新的体验和想法!

比例问题教案(篇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再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5和例6的教学应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所涉及到的基本问题的数量关系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并能运用算术法解答,本节课学习内容是再原有解法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参与,合作交流、发现归纳出一种用正、反比例关系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成正、反比例的量,再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学生再前两年的学习中,已接触过这种情况的问题,如归一、归总应用题,只不过那时是就题论题,没有上升到一般规律。这里主要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再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一般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再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申出新知识,再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用正、反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反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反比例,从而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过程与方法:

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二、说学情

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合作、交流、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定能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三、说教法学法:

1、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解决有关基本应用题的方法和比例关系的知识,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