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10-10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实用9篇

2024-10-10 12:26:41

【#心得体会范文#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实用9篇#】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不妨将其写成9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要如何写呢?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的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精选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3月24日,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能源金融与风险管理博士尚永庆在辽东学院临江校区1#楼405教室举办并主讲了“关于楼宇经济的思考分享”学术讲座。该讲座的交流目标是:一、探索新兴商务区快速成长的有效模式。二、分享企业需求。三、如何系统制定高标准的楼宇经济发展方案,推动商务区开发建设、产业招商与项目落地。四、如何快速打造集群型产业、商务发展的平台,尽快形成产业集聚、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五、研究借力民营资本介入园区开发建设的投资、运营管理适宜路径,探索“政府支持、市场机制、企业主导”的园区开发建设、产业培育模式。

讲座内容主要围绕商务区经验分享,现在流行什么、企业发展趋势、企业需求分析与互动、关于效应的思考、时间与考察展开。

楼宇经济是近年来中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它是以商务楼、功能性板块和区域性设施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出租楼宇引进各种企业,从而引进税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的,以体现集约型、高密度为特点的一种经济形态。主要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和公司。在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凡是利用城区新开发楼盘和闲置用房,通过出租、售卖、合作等形式,招商引进现代服务企业和都市型工业,从而培植新税源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经济活动,通称为楼宇经济。

楼宇经济的特征:

一、依托性:楼宇经济是城市经济与空间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一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集中,形成一定商圈的基础之上产生的。楼宇经济不会独立存在,它必然存在于城市商圈之中,以商务楼宇为最基本载体,并依托于周边其他产业的配套或服务设施的配套。

二、聚焦性:楼宇经济是与信息、科技等第三产业关联度很高的新型经济形态,楼宇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产业的支撑。楼宇内人气、财气、商气的攀升,不仅仅会促进商务楼宇本身的高速发展,而且也会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楼宇周边的金融、旅游、会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以及各类中介服务等产业联动发展。

三、辐射性:楼宇经济是与信息、科技等第三产业关联度很高的新型经济形态,楼宇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相关产业的支撑。楼宇内人气、财气、商气的攀升,不仅仅会促进商务楼宇本身的高速发展,而且也会辐射到周边地区,带动楼宇周边的金融、旅游、会展、餐饮、娱乐、休闲、购物以及各类中介服务等产业联动发展。

四、环保性:支撑楼宇经济的产业非常广泛,但主要是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业、各种咨询业、广告策划、影视制作、网络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中介公司、高科技企业、娱乐服务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旅游服务企业、交通通讯企业等国内外各类企业、公司。

五、高效率: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商务活动中越来越讲求效率和速度,楼宇经济作为城市中商务活动高度汇集之地,需要时刻维持楼宇的高效率运转,这决定了楼宇经济对载体具有较高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信息获取的快捷性、内外部交通联系的便捷性乃至楼宇内部联系的通畅性等。六、高效益:楼宇经济在空间上高度集聚,以优质的办公环境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大批高品质的企业入驻,决定了其在有限的空间里能够创造巨大的税收和经济效益,其财富效应远远高于一般的城市功能空间。

首先,尚永庆博士引进上海商务区域分布的实例,图文并茂,形象的展示了一个完整的商务区(CBD)的构成以及商务区演进和升级方式,即中心型商务区—区域商务中心—近郊大型产业园区。使我对商务区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接着,举出了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案例,分析其发展目标,区位优势如交通优势,环境优势、产业优势等等。充分展示了一个先进发达的经济园区的成功因素。这使我对一个商务区如何快速高效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体会。

其次,从微观角度切入,进行企业需求分析。

一、楼宇经济的发展将给企业带来更多便利及实际收益。包括: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降低企业成本,优质的人力资源储备及科研氛围、成熟的商务环境和配套服务、完善的金融服务系统、更有效目标市场覆盖等。

二、总部地产需求企业的分类。

1.超常规大面积,主要关注点:价格,交通、环境、优惠政策。2.租赁型客户,主要关注点:价格,交通、优惠政策、商业配套。3.购买型客户,主要关注点:价格,环境、交通、优惠政策、投资性。三、企业心里推进探索即使用需求—资源配给—利益获得—提升效应。其中重点说明企业不是基于现状,而是结合自身提出对片区潜力的预期。四、企业迁址趋势,1.综合竞争力逐渐成为客户选择根本2.产业优势,园区个性成为重要竞争力。

再次,从宏观角度切入,进行产业分析以及政府的推动作用。一、建议操作方式:政府规划推动地区或产业—企业升级带动需求—推动办公物业的发展和成熟。二、运营良性循环构想。

最后,通过矩阵模型来分析商务区的不足之处和自身优势。哪些是急需跟进的,哪些是潜在改进的;哪些是竞争优势,哪些是潜在优势。明确招商引资重点:1.以楼招商2.以商招商3.腾笼换鸟。由集约型向高密度过渡,形成以工促商格局,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着力加强规划引导,增强城区承载能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

由此可见,无论从微观角度还是从宏观角度考虑,要想发展楼宇经济必须从企业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于新建楼宇要有重点,有特色、重引导;已建楼宇要扬长避短,包装推荐、二次招商;拟建楼宇要有特色,上档次、保入驻。建立完整的硬件配套设施以及软件服务,打造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趋势的高端商务区。不但要让企业有利可图,更要让企业看到区域发展的潜力。因为只有建好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二者应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关系。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2

开学前学校组织老师们听取魏书生老师的教育报告,魏书生是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有机会听他的报告,真正认识一下这位被外界传得像神一样的教育大家。这次终于如愿以偿,通过观看“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报告会”录像,我感觉那真的是一位名人。感受颇深,受益匪浅。

魏书生的演讲深入浅出,平实幽默。让听众在感觉和思考中领悟“教育与人生”的奥秘,是为人父母,求学励志、为人从教,经商从政不得不听的演讲报告。

从魏老师的精彩演讲中,我深深感受到魏老师的教育艺术的深刻内涵和独有魅力,我不敢从浩瀚的宇宙到生命的运动,去评说魏老师的哲学眼光和教育思想,我更多的是汲取了对我的教育教学滋润的雨露。

1、以人为本的科学手段:在魏老师的教育思想中科学与民主是制胜的法宝,曾深深的牵动过我的心迹,但曾一时还不能消化吸收,可这次听完报告,在我心底好像豁然开朗,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就贯穿在魏老师的教育理念始终。科学的手段是以人为本,魏老师做的是人师而不是经师,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魏老师是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育能力放在教育的第一位,重视学生的学习和参与过程,这就是科学,并且是最最普通而朴实的科学。

2、以人为本的民主管理:在魏老师庞大的管理系统中处处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相信每一个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班级管理中,学生能做的事,班委不要做,班委能做的事,班长不要做,班长能做的事,班主任不要做;在单位上,科长能做的事,副局长不要做,副局长能做的事,局长不要做。看似多么简淡的道理,但在大多数人身上却不能做到,由此也不难看出魏老师的宏观调控艺术,管理艺术背后深含的人格魅力。

他在教学上的科学和民主思想,深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他心里只有学生,教书是为育人,育人是为民族的伟大振兴。他在育人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他用他的智慧和旷达,去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和启蒙学生。开启学生未知的内心世界,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具备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具有思想品德高尚、具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的高素质多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学生在这样一位老师的启蒙教育下,身心愉悦,学习及其它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可不言而喻了。

而这一些需要一种平和的心态,需要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联系自己,而我缺乏的正是这种心态,这种精神。

魏老师还让我佩服的是他对待后进生的态度。无论学生底子多薄,基础多差:无论学生的表现让人看来多么“恶劣”,他都能彻底地做到“尊重”。我经常教育学生说:“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重,其次要先尊重别人。”其实,老师和学生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学生如果真正从心底尊重一个教师,那他一定会为了老师而努力改变自己的缺点。所以,我佩服!这是我努力的方向。

这次报告让我们感受较深的一点就是魏书生老师的那颗平常心。他的格言:“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是呀,生活是琐碎的,平凡的,工作也如此。如果我们不是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去对待生活,去对待工作,那么生活和工作给我们的便是无尽的烦恼。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3

11月23日至26日,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首届人教杯全国英语教学论文大赛颁奖会暨教师发展学术会议,获益匪浅。

我所撰写的论文《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运用的探索与实践》有幸在本次比赛中荣获全国二等奖,人民教育出版社及全国课程教材研究所把本次会议内容安排的很充实。颁奖典礼上,我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与自豪,学术讲座中我收获了很多英语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获奖教师晚宴上我结识了全国各地的教育精英及教育界名人,这些都将是我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

颁奖典礼过后,人教社安排了很多精彩的讲座。有人民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王定华的《面向20xx年的我国基础教育:公平与质量》,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委会主任刘道义的《教师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程晓棠的《关于论文写作》,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导师屠蓓的《英语语音——重音》,美国汤姆森出版集团教师培训师Justin Kaley 的Practical Ideas for Teaching Reading with GFI,全国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杭州培训基地讲师顾老师的《教学感悟》。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形成自己独特的课堂风格,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在课堂上表现出自信、激情与活力。课堂语言做到示范性强、解释精辟、指令清楚、音调优美、速度自然、亲切幽默、有感染力。课堂行为方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巡视全班、思维敏捷、转换角色真诚热情。学科专业方面不断学习,做到掌握英语基础语音知识,正确朗读字母和国际音标,正确朗读单词和所教的语言材料;能听懂看懂与教材难度相当和较高的英语材料;能用英语就日常生活和工作进行交流;能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能较好的掌握阅读技能;能有较好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具有用英语进行教学的能力;能熟练有效的使用几种常规词典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掌握基础语法,能就教材中的语言进行语法分析;掌握英语三千到六千词,并掌握英语词汇的特点。育人方面多了解学生心理及思想动态,关爱学生,关注学生良好人格及意志品质的培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思路,多向他人学习。

如果有人问我是想“教一辈子的书”还是“用一辈子的时间研究教书”,我当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把本次会议所得学以致用,以求不断成长,做一名称职的英语教师。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4

为落实教育部关于研究生立德树人各项工作部署,南京大学“强化价值引领,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会于5月25日下午在杜厦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王振林参会,党委常委、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周济林主持交流会。

以建党百年为契机,此次交流会立足新时期研究生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力行实际、学用结合,将研究生党史的学习教育落实到人才培养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中。为深化落实研究生“三全育人”协同机制,推动“党委领导、研工指导、院系负责、导师育人”四级责任体系,此次会议特别邀请了相关院系的党政领导、导师代表和辅导员代表做专题报告,交流研究生立德树人价值引领和人才培养高质量提升的方法与举措,探讨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新路径。

在交流会上,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闵建洪以《担当时代使命,健全育人体系,培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电子信息创新人才》为题,从学院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出发,就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打造一流科研平台、推进实践育人和创新管理模式四个方面,探讨了如何构建从思想品德到科研创新和技术创造的全方位育人体系,加快培养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化学化工学院院长黎书华围绕博士生“四三三”制、硕士生“二三三”制重点介绍了学院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思路与举措,强调在院系层面建立健全协同育人体系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辅导员、行政管理等育人队伍的积极性,形成育人合力。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魏桂红介绍了学院研究生党建工作的特色,提出要党政带头,师德引领,充分发挥高水平师资队伍在育人中的作用,用教师党建的先进性辐射学生党建,强化立德树人主体保障。把握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季教育等关键节点,夯实育人根基,以思政引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王孝磊以新时期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为导向,介绍了学院在推进研究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管理中的经验做法,提出要把好入口关、当好引路人、守好出口关;构建以管理组织为经度、思政育人为纬度的“三纵三横”研究生网格化育人体系;通过开设思政课程、学党史悟思想、加强基层党建、深化师承教育等举措加强研究生立德树人价值引领。

研究生导师在人才培养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在交流会上,导师代表信息管理学院苏新宁结合自身培养研究生20多年来的经验体会,分享了如何在师生关系中以长辈身份关心学生,以学生的视角换位思考,让学生由“怕”到“拜”再到“爱”;在学业指导中做传授科研方法的授渔人,注重能力培养,展现南大学科优势;在思想引领方面,立德树人守初心,为学为人做表率,树立社会责任感。导师代表物理学院刘辉向大家分享了所在课题组团队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经验和体会,探讨如何积极应对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变化,响应国家对研究生培养提出的更高、更多元化的要求,将“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贯穿到整个培养过程中来。导师代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路通从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在当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如何正视师生矛盾,解读育人内涵,帮助研究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多元化的培养模式,鼓励研究生自由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强化研究生科研任务的外在约束力,根据个性化特点育人,把握好人才培养的“进”与“退”。

哲学系辅导员郭明姬则从辅导员的职责定位出发,提出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工作中面临的复杂问题,介绍了院系在研究生网格化管理方面的特色做法,提出了“面-线-点”结合的日常工作思路,分析了在网格化管理模式下的学生骨干职责分配与能力培养,就如何强化研究生育人价值引领进行了深入探讨。

王振林副校长听取了与会领导和老师们的发言,并做总结讲话。他强调,面对新形势下研究生立德树人工作的新挑战,需要在院系层面强化协同育人效应,由院系党政班子领导形成联动机制,定期召开党委会,建立分管领导汇报交流的常态化机制。把好人才培养入口关,做好新生入学教育,将价值引领和质量内涵提升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明确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导师培训,要求院系党政领导主动与新入职导师进行谈心谈话,帮助新入职导师尽快掌握指导研究生的方法技巧,提升导师团队立德树人工作水平。同时,提出院系要注重对延期学生的关心关爱,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在学业、经济、心理和就业等方面有困难的研究生进行重点关注,采取有效的专项帮扶措施。

此次交流会面向全校研究生教育工作战线,各院系(含公共教学单位)党委书记、院长(主任)、学生工作副书记、研究生副院长、研究生秘书、研究生教务员、研究生辅导员近150人参会。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5

5月8日上午我们小博士幼儿园周秀琴、仵霞、高晓影、王丽四位老师在区教体局教研室杨淑丽老师的组织下观摩了金水区省直一幼和中原区汝河一幼、郑煤机集团幼儿园、管城区商城幼儿园的区角活动,通过对几个不同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观摩,我们的感触非常深,这几所幼儿园的老师在区域环境的创设和材料的投放中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心思,效果很好,有很多创新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昨天周四教研的时候,我们安排参加活动的老师把此次参加活动的感受和带回来的照片与全体教师做了分享,希望各位老师在今后的区域活动创设和活动中不断提高和改进,争取把我们本园的区域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越来越好!

这次区角活动观摩,我很荣幸被杨老师安排为省直一幼区角活动观摩的负责人,8:45分我按时赶到了省直一幼。在这次活动中,我接到过5个其他幼儿园老师的电话,后来回电查证是田园的贾朝霞园长、弓寨的李玲老师、大河的马倩和王清阁老师、鹤立的白莲蒂园长,还有一位13733157057的打通一次后说正忙着(旁边有孩子)听不清楚,让我晚一会再打,但后来又打过几次不接就没有再联系,不知道是哪个园的老师,所以,当杨淑丽老师让我报参加活动教师名单的时候,我按杨老师的要求,把现场签到和电话报到的老师用表格的形式报的很清楚,同时,把为什么大家没有统一签到的“理由”也向杨老师做了汇报,但工作严格、认真的杨老师在公布签到情况的时候还是以实际现场亲笔签到为依据,杨老师的“签到情况”公布以后,有老师我打电话,查证为什么她打过电话签到而“签到情况”里没有她,园长批评了她什么的。从签到这件事我觉得:我们区教体局的领导工作是认真负责的,我们各个幼儿园的老师大部分是认真积极的,希望个别纪律性相对“自由”的老师以后要多加注意,一定要配合做好区教体局领导对各项工作的安排,并认真执行和落实。

本次区角活动观摩是开放性的,组织和安排比较周密,流程比较清晰、合理,但由于同时去的人比较多,座位和空间有限,到会场晚一点的老师就没有座位,只能在后边站着。另外,教研时由于话筒的缘故,讲话的老师声音听不太清楚,尽管我坐到了门口,离圆桌近一点,但听得也不是很清楚。我本来抢座第一排想把省直一幼老师们现场教研的精彩瞬间和于老师的总结性发言“完美”的录下来与各位汇集幼教群里的老师们分享的,但由于要给后来入场的领导让座位,我坐到了门口比较偏的地方,所以后来录的效果不好,不是很理想。虽然,我没有录到教研的理想场景,但还是从“我需要”的角度,拍下好多环境创设的精美的可以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图片,我把这些图片在昨天教研的时候已经与我园全体老师做了分享和讲述,相信在以后的环境创设和区域活动中我们会用到一部分,也会成为我们幼儿园下次环境创设和今后区域活动的一个参考标准,我们会把我们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更加有童趣,更加主题鲜明突出,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创意!当然,我也会把它们放到群分享里,让其他园的老师们共同欣赏和学习。非常感谢上级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观摩的机会,通过本次的观摩活动使我真的受益匪浅,在以后的在区域活动中,我会引导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尽量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地选择游戏材料,选择活动内容和合作伙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愿实现以操作摆弄、交流互动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游戏,要求教师在活动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创造性地、主动地活动,推动和激励幼儿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在今后的区域活动中,不管是从环境的创设还是在材料的投放和活动中,我都要以更高的标志要求自己,使本园的区域活动更上一个层次。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6

为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在学校《关于开展新时代南航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工作的通知》精神指导下,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工作方案》,围绕“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题以多种形式开展了深入的学习和研讨。

多维度学习,充分领会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

7月29日,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计算机学院第一时间组织了师生开展线上学习,热议会议精神,结合自身工作、学习畅谈感受与体会。

11月10日至11月25日,学院组织全体研究生导师系统学习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进一步严格规范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管理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

11月12日起,学院“五所一中心”分别开展了专题研讨会,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围绕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作用、如何更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如何进一步提高生源质量等议题进行了研讨交流。

多层面调研,深入了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需求

11月26日,学院组织召开了研究生代表座谈会,调研研究生的发展需求以及学生对学院研究生教育培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围绕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现状的意见和新时代学院研究生教育的建议等议题,来自各年级的16名硕、博研究生畅所欲言,将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学院。

11月30日至12月1日,学院党委书记刘健荣、院长陈兵等一行8人先后赴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阿里巴巴集团、中电52所、海康威视等四家单位开展研究生高质量发展调研。

在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双方针对新时代下如何高质量培养研究生进行了深入探讨,包括吸引优质生源的方法措施、培养方案的优化、立德树人和师德师风建设措施、课堂教学质量保障措施、论文质量保障措施、研究生培养破“五唯”措施等等。

在阿里巴巴集团、中电52所、海康威视,双方针对互联网企业、国防科研院所和上市公司等不同类型的用人单位需求,对研究生课程建设、培养目标、校企联合培养、学生科研实习开展深入交流,并在研究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党建合作、科研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等方面达成了合作意向。调研过程中还与各单位校友进行了座谈,听取他们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多举措落实,扎实推进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院系统梳理学习和调研的成果,开展专题会议研讨研究生高质量培养工作改进方案。12月7日,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学位委员会分别召开了研讨会,针对调研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如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难、课程资源不足、研究生机位紧张等进行了深入交流研讨,并从深化思政教育改革、深化培养机制改革、推进招生制度改革三个维度提出了后期的落实举措。

计算机学院历来重视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工作,此次系列研讨工作中,动员全体研究生师生力量积极参与,共提出意见、建议、解决思路举措200多条次,参与各类调研、座谈100余人次,深入总结了学院研究生教育取得的成果,分析了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挑战,梳理了研究生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形成了推动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后期,学院将以此次系列研讨工作为新起点,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师生实际发展需求,落实学院各项工作改革举措,推动学院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7

20xx年6月6日,研究生教育治理与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受疫情影响采用线上会议形式,京外的报告人也是线上报告,但听众超过2000人,可以说远超普通的现场会议。本人听会学习报告后有如下几点认知:

一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将有大动作。

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司唐继卫二级巡视员预告了今年研究生教育即将发生的几件大事。6月下旬即将召开全国研究生教育工作会议。这将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国务院相关领导将会出席。一系列有关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文件即将发布,如三部委将共同发布《关于深化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意见》。还有若干配套文件,如《专业学位发展方案》、《有关博士生导师岗位设置的意见》、《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等。他还指出了有关研究生核心课程指南、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研究生教育发展中的新改革举措。研究生司还会于8月开展有关研究生就业情况的相关调研。

二是研究生教育发展应有新思路。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教授提出“从大到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发展新思路。他认为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一定是为建设“创新型的强大国家”提供服务和支撑的。国家在创新上不仅要大(在总量上大后,在人均上也要上去),还要强大(不能仅仅在产业链上一个或某个阶段上强,还需要全产业链上都要强)。在研究生教育中,创新既包括学术型博士生的原创知识创新,也包括专业型硕士博士生的实践知识创新,同时还包括原创知识的应用与扩散。他认为,研究生教育从大到强大,在发展思路上一定是一种“范式转换”。在“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中,外部统一的布局力量即宏观管理产生了重大贡献,但在“从大到强大”的发展过程中,原有的外部统一布局与规模扩张做加法就起不到很大作用了。如何真正提升创新的内生动力成为关键。需要警惕“失去热爱的勤奋”,需要“痛恨平庸”、需要“跟过得去过不去”。研究生教育从招生、培养、学风建设、学位授予等各个方面和环节都需要体现“激发内生创新动力”这个新思路。我国要做研究生教育的强大国家,就需要成为全球研究生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者、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确立者、以及完整原创的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输出者。他还在报告中指出导学思政、学位授予从0/1解到连续体、创新是一种生态、服从与追随的差别、Great的敌人是Best、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养人才、”人口红利→人才红利→人文红利“等新颖的概念与看法。

三是研究生教育数据有了新表征。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刘惠琴教授报告了其牵头编制的《2018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年度报告》。清晰的结构、详实的数据、多角度全方位的发现自不必说,单是其中一些数据就很能说明当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在这里列举一些:发表的国际高水平论文中在校研究生贡献率达23.6%,国内高水平论文在校研究生贡献率达24%。博导生师比3.68:1,硕导生师比4.87:1。自科项目参与人员一半以上为在学研究生。直属高校博士生去党政机关和企业就业占比为4成。全国就业人员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占比为0.8%。千人注册研究生仅1.9,只有美英法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在学博士生中留学生占比为5.3%,远低于欧美的30%+。数据告诉了我们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现状,但数据呈现的仍然是碎片。团队精心构建的研究教育发展指数则能看出整体面貌和长期趋势,让数据有了新的表征。从2009年到2018年,团队基于十年的学术积累,挖掘了数据的价值,探寻了发展的规律。指数分析发现,自2010年,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态势可圈可点,是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全方位良性发展的综合体现,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显著贡献。当然,研究生教育也存在结构协调性、过程满意度有待提升等问题。

四是研究生教育实践有些新举措。

江苏省学位办的杨树兵主任从高水平大学的评价、优势学科的评价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三个方面介绍了各种评价创新举措。在介绍优势学科评价时,他展示了学科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几个案例。这说明通过案例展示是可以实现学科服务社会能力的评价的。这与THE排名中通过案例展示高校是如何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介绍研究生教育评价时,他指出高校综合评价得分由省外专家网络评分(60%)+高校相互现场评分(40%)而得。这就使评价的总结性和形成性能够兼顾,因为现场交流起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升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张静副院长则介绍了该校导师培训的创新举措。她指出全程化、系统化、个性化、拓展化是其导师培训体系的特征,特别是将导师成批选送至顶尖大学开展培训起到了很好效果。

作为研究生教育研究的新兵,本人认真学习了每场报告,结合自身的认识,有如下两点感悟:

一、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国家竞争中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充分认识到。

5月29号,美国发布禁令,禁止中国实施或支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实体资助、雇佣或就读的中国学生学者进入美国。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禁令并不阻止中国学生来美国读本科。早些时候,一位共和党参议员说,“如果中国学生想来这里学习莎士比亚和《联邦党人文集》,这才是他们在美国需要学习的内容,他们不需要学习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可见,美国政府是把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与STEM、国防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当成了战略资产进行管理,对中国实施新形式的“禁运”。那么在高精尖专业的研究生教育方面是否也需要有这种底线思维呢?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虽然中国是被动应对、禁止这些学生学者赴美也禁绝不了学术交流、技术扩散有无数的台面上以及台面下途径、美国这样做自身也会受损等等因素,但如果回顾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学生能大批赴美留学其实是美国需要中国共同对抗苏联的“交易筹码”之一。没有什么政策是不能改变的,只要利益关系和竞争态势变化了,一切都可能变化。因此,我认为要从更加战略的角度去看待研究生教育。具体到当下,需要盘点当前我国在高精尖专业研究生教育方面的存量,估算水平和能力。同时,这些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单位需要适度扩大教育资源供给能力,为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质量观和评价观也需要改变:不能再将有多少学生出国读研读博深造当成一种本科教育结果质量的评价指标了。毕竟,美国政府将“去美国送学费和消费”的专业和这些高精尖专业还是分得很清的;而当前的部分评价指标有助推brain drain之嫌。

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远未形成各培养机构充分自主、百花齐放的生动格局。

总体而言,我国研究生教育和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一样,还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在发挥极大的作用,正如报告中杨斌副校长所提的“外部统一的布局力量发挥重大作用”。我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研究生教育的实践更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实践”。学校、院系所、导师自主性的发挥是研究生教育多样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应该呵护并鼓励这种自主性,而不是动辄以“程序公正”、“严格规范”等口号、名义去消解甚至破坏这种自主性。很多时候,基层学术组织有足够的智慧、动力以及依据去开展包括研究生培养改革在内的所有改革。张应强教授曾指出,我国高等教育治理应该从“类市场化”治理向“准市场化”治理转变,建立多元主体基于信任的高等教育合作治理机制。“信任”二字将政府与高校、高校与院系教师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精髓传神地表达出来。试想一下,在研究生教育领域,有多少“不信任”基层学术组织的管理行为?有多少导致层层加码让基层疲倦不已乃至偏离初心的“问责”?前几天我院刘献君教授在介绍其举办“大学校长班”的经历时说,当时有一位校长班学员论文的题目就是“为什么我们学校的科研搞不上去?”。这种题目其实非常适合EdD.来做,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好题目。刘老师说,这个题目放在今天可能过不了关哦。闫光才教授曾在“破五唯”主题的一次会议上直言:“对于高等教育领域各种各类外部评价特别是优选评价,有必要慎之又慎,需对其风险与负效应做充分的预估,如果存在潜在的风险,宁可缓评、少评甚至不评”。须知,这些外部评价大多数是“外部统一的布局力量在发挥作用”哦。笔者浅见,在研究生教育领域,重点不在于要搞宏观主题式的“大改革”,而是要保障培养单位和导师自主开展“小改革”的条件。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8

正如我以前说的那样,我的确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中等身材,只是稍显文雅而已。我是在一个小学校读的博士。正如我在博士论文致谢中所说的那样:导师给实验室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平台和宽松的研究氛围,使我能够在广阔的科研天地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句话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很少得到导师的指导。

从入学的第一个月开始,我就埋头于课程的学习中(专业有点改)。小学校的一个主要的弊端就是带有色眼镜的人太多。课题组的几个老师,尤其是自己的导师和某位学术造诣较深的老教授,总认为我的水平不过如此,做出来的东西没有什么价值。每次轮到我汇报研究进展时(导师业务很忙,一般很少参加),某教授说得最多的总是“没有什么价值,前途堪忧”,让我郁闷的要死。

由于自己拼命学习,几乎没有节假日,身体终于垮了。在课题还没有明显进展的时候(20xx年底),就查出有慢性病。在20xx年2月底,刚过完春节就住进了医院2周。以前从没有住过院。

就在我上个月刚拿到学位时,去医院检查身体,又发现自己的腰椎有问题。终于这一次我下定决心:不走学术的道路了。虽然内心很是遗憾,但为了家庭和健康,这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我在这3年中的学术研究所得,可以很欣慰的说出许多。就论文而言,在国内外顶级刊物发表和录用论文10余篇(学校要求一篇就行),在IETJournal(原来的IEEProc.)发表一篇,在IEEETrans.投稿2篇(一篇已经修改待二审),在EI核心检索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这些学术成果,可以申请国内很多院校的博士学位了。所以,小学校也是能够成材的。

三年来我总的感觉,就是如果要想博士学位拿的坦然的话,必须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因为时间太少,三年多的时间,在一个领域里面要有所收获,必须全力以赴。硕士研究的背景,对于博士期间非常有帮助。所以如果立志攻博的话,就要从硕士做起。此外,个人觉得攻读博士学位就是一个逐步爬山的过程。如果前期不努力的话,很难爬到山顶。尽管有很多水货博士,但真正的博士,是那些靠自己的双脚爬到山顶的人。爬到山顶的标志之一,就是在顶级刊物发表论文。爬到山顶之后的心态、视野,远非那些水货可比。而博士学位真正的、或者说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这个爬山的过程。

培养博士生的心得体会 篇9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每天都跟同学们在一起工作、学习、生活。攻读博士学位的有50多岁的博士生导师,还有一直从校门到校门的二十四五的小博士。身边的博士生有近三分之一是工作后又考入校门的,这部分大多来自大学老师和研究机构,也有政府部门来读博镀金的。其中有的来读博士前,就是副教授,放弃了原来的好待遇而全身心投入到攻博大潮之中。总而言之,大家都是奔着一个目标-拿学位、丰满羽翼。

绝大部分的博士学生确实非常优秀。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优点和特点。他们敬业、善良、乐观。团队中充满了理解尊重、乐于助人的风气。记得读博士的时候,大家每天都要集体工作到晚上10点多,有的做实验、有的查文献、有的分析数据、有的写论文。每当还剩5分钟回寝室的时候,大家就共同听听时尚的歌曲。大家互相帮助,经常互相讨教科研问题,有时候讨论数理统计、有时候讨论计算机应用。博士们经常用的词汇就是“牛”。每当对某些人赞赏不已的时候,就用一个“牛”字COVER了。

大家攻博期间讨论最多的就是发表SCI。记得我们上届毕业了30左右个博士,有10个没有拿到博士学位。而我们这届35个博士,有5个没有拿到学位。没有拿到学位的都是因为没有发SCI或者没有被国际索引的刊物所接受。大家有时候大骂SCI,有时候还要迫不得已的为发SCI或者拿到学位而大动干戈。回味起来,研究生有时造假的确有被逼上梁山的嫌疑。

攻读博士期间,还有个感受是一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互相较劲,谁都不甘示弱。经常可以听到学者背后相互嘲讽,当然这在科研领域未必是件坏事。尤其是处于一个问题两种看法的时候,学生们对老师也是极端不服气,背后发表不愤的言论,弄得师生之间刀光剑影。

至于生活方面,象我们中国科学院所属的博士不必为生活发愁,因为每个月至少可以领到1千几百元的补贴,而有些大学的博士就很难生活了,有的才4-5百元钱。每天早上起来,都会听到VOA和BBC的广播,男生的体育生活就是足球,女生基本就没什么运动了。

博士们的生活三点一线,寝室-办公室-食堂。很少有出院大门的时候,更别提喝酒泡吧了。现在很多人反映博士很多都是混出来的,其实并不是这样,至少理科博士不是这样。我想90%的理学博士都是经过辛苦努力获得的学位,但不乏有些在职的博士获得的学位水分还是很大的,这与目前我国的博士攻读的体制有关系。

有小部分博士同学脾气很怪。可能是由于长期在校门里,接触社会较少,对人际关系的理解很淡漠。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经常做出让别人难以理解的行为,过分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导致他人信任的多米诺骨牌一个一个倒下,游离于群体组成的团队之外。

  • w
    博士生培训申请书分享

    发布时间:2024-05-17

      当下市场经济活跃,交易频繁,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要用到申请书,写申请书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为了让您不再为写申请书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进修申请书,欢迎阅读与收藏。博士生培训申请书 篇1  Dear xxx,  Since a very young age I have always enj...

  • 在我们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需要写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你知道如何规范地写自我评价吗?接下来,为大家整理了研究生求职简历自我评价的例子,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博士生简历自我评价 篇1  本人乐观向上,态度积极,工作认真,有很强的责任感,大学两年,我...

  • w
    博士生自我鉴定通用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9-21

      研究生是一种高等教育学历,此类课程一般由拥有硕士点、博士点的高等院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开展。攻读研究生的人毕业拿证后,可称为研究生。小编整理了研究生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欢迎阅读!博士生自我鉴定 篇1  首先感谢院领导给我这么好的进修机会,我知道这次机会实属难得,感谢各位领导的信任和期望。进...

  • w
    信贷心得体会(实用9篇)

    发布时间:2024-02-08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一些触动内心的事件,大家有许多方法来记录它们。透过分享心得,我们能够发现更多问题并引导未来的方向。这份精心选取的“信贷心得体会”肯定值得您一试,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我们的官方网站!...

  • w
    培养孩子心得体会范本10篇

    发布时间:2023-10-24

    就算是微小的蚂蚁都会有自己的思维,更何况我们这些人。一旦有了新的想法,我们应该尽快将其写下并分享。为了更好地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我们需要学会直截了当、简洁明了地写心得体会。那么,要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呢?...

  • w
    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经典

    发布时间:2023-11-20

    每一次的挑战都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面对各种挑战,我们能够不断成长、学习和启发自己。而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则是对这些挑战和经历的一个很好的归纳和总结。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包括读后感、观后感等不同形式。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感染读者。首先,我们要真实表达自己对于挑战的感受...

  • w
    研究生心得体会(推荐9篇)

    发布时间:2023-10-17

    每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学习,并获得新的领悟时,我们可以选择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记录下来。写下我们的心得和体会可以帮助我们不断修正和更新我们的观念和认知。您一定也对写下优秀的心得和体会非常感兴趣吧?在经过多次筛选后,我们为您精选出了一篇题为“研究生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

  • w
    植物组织培养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4-18

    植物组织培养心得体会 篇1  20xx年暑假开始了新课程改革,所有高中任课教师就参加了高中新课程的通识培训,主要学习新课标。20xx年暑期又参加了新课改通识培训以及各学科教材教法的培训,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关于课改的许多信息。新课程改革不只是课程的改革、教法的改革,课程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它在给老师教...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