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范文 >

事变心得体会(集合11篇)

事变心得体会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10

事变心得体会(集合11篇)

2023-12-10 08:13:13

【#心得体会范文# #事变心得体会(集合11篇)#】你是否仍然困扰于不知如何写心得体会而苦恼?当我们从某个事件中获得新的体验时,每个人都需要用心去记录心得体会。在心得体会中,我们应融入真实的感受。今天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大家推荐一篇有关“事变心得体会”的出色文章,建议您将此页面加入收藏以便复习之用!

事变心得体会 篇1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白山黑水之间,与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展开长达_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并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这生与死、血与火的磨砺中熔铸成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

抗联精神主要表现为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伟大的牺牲精神。抗联精神作为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是人类献身正义事业百折不挠的传奇和典范,是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在我国发展新阶段,回顾救亡图存的悲壮历史,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弘扬历久弥新的抗联精神,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抗联精神要有坚定的信仰信念。在长期的斗争中,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革命性是抗联将士强大的精神支柱。东北抗联队伍中,有的共产党员占20%—30%,多时达到40%—50%。这些用革命理论、科学信仰武装起来的抗联将士,成为抗联队伍的坚强核心。也正是凭借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东北抗联成为一支打不垮、困不死的钢铁队伍。

抗联精神要有高尚的爱国情操。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队伍中不仅有工农群众、青年学生,还有放弃劫掠生涯的绿林草莽、原东北军爱国官兵、一些毁家纾难的有产者和弃官不做的上层社会人士。他们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决心,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

抗联精神要有不怕牺牲精神。为了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抗联将士以超越人类极限的忍耐力克服了举世罕见的困难。部队因冻、饿、病而死的人数不亚于战斗减员,有的抗联部队一切战斗物资只能依靠战斗缴获,拿生命和鲜血换取,其处境之艰难、生活之艰苦、战斗之残酷难以用语言描述。即使如此,抗联指战员们也丝毫没有退缩,尽可能打击敌人、为后来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明知牺牲仍然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战斗。

我国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和矛盾凸显期。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弘扬抗联将士的奉献精神,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坚决反对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认真学习抗联将士的艰苦奋斗精神,将其作为一种品德来传承、作为一种修养来坚持、作为一种生活准则来倡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事变心得体会 篇2

当中国的历史翻到1931年9月18日那早已陈旧的一页时,谁能想到在那个黑暗罪恶的年代里,在那个让中国历史永远抹上屈辱的时刻,到底是什么让中国人民奋起抗敌,捍卫祖国?又是什么力量让中国人民冲破阴霾,迎向光明?

1931年,日本侵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不到半年时间,侵占整个东北;1932年日本侵略军袭击上海,制造一·二八事变;1932年3月日本人在东北建立伪满洲国;1935年制造“华北事变”……炮火纷飞的年代,中国的国土遭受着史无前例的践踏与侮辱,中国人的尊严也被日本人无情地踩在脚底!

当罪恶的阴霾侵袭大地,死亡的噩耗接踵而至时,沉睡的中国人终于清醒了,遍布于中国大地的阴沉气息,终于有一道光线穿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勇抗敌,斩杀日寇,许多爱国人士不惜牺牲生命,为国捐躯。——那是为国而战的决心,是团结一致的坚定,是驱除外侵的正义!

终于,在正义与邪恶的对决中,坚持八年浴血抗战的中国人民,赢来了光明,赢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赢来了中国翻身而起的光荣时刻!

黑暗的历史已然渐行渐远,如今摆在我们眼前的是崭新的一页——“神舟”飞船成功升天,“天宫一号”走向外太空,国际地位提升,综合实力增强……中国的现在是奋发向前的时刻,中国的未来是光明远大的未来。祖国在发展,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勇担责任为祖国的富强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历史的书页又翻一章,未来将属于我们……。

光明的未来指引着我们向前、向前、再向前,让我们与祖国一道向着光明,一路腾飞!

事变心得体会 篇3

西安事变是讲述了张学良将军在劝说司令无效的情况下,毅然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劫持了蒋司令,逼他抗日,并且最后在蒋司令同意抗日的情况下送他回南京,对此很多人不理解。对于这个问题他是这样解释的:我本来就没给他面子,我和他一起回南京就是要给他面子,使他没有反悔的理由。

看完了这部电影,我想到了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像张将军一样深明大义,为了祖国,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文谏不行的情况下直接用兵谏他的上司,让他不得不抗日。因为他意识到了他的敌人是日军。所以他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且不顾蒋司令的劝阻坚持抗日,总结起来,张学良少帅的特点就是敢作敢当,深明大义。他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选择了民族利益。

我的启发是明白了即使在很严峻的情况下也要坚持正确的做法,并且要果断,不要犹犹豫豫的。

总之,我看了这部电影,真是受益匪浅。

事变心得体会 篇4

1937年7月7日夜里,侵华日军在卢沟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到如今一转眼已经83年了。作为新时代的后浪,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以史鉴今、砥砺前行,我们奋发图强、汲取精神,用英勇无畏、用奔流不息铸就起新时代的钢铁长城。

铭记历史的教训,用抗战精神激励干事创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值此七七事变83周年之际,我们回顾抗战的历史,铭记历史的教训。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要心存历史的敬意,从艰苦的抗战中不断汲取精神,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求实创新,谋取伟大复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工作,在脱贫攻坚上拿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气魄,敢于啃深度贫困地区的硬骨头,敢于涉扶贫顽疾的险滩,保持战斗不息的精神,确保脱贫攻坚如期全面完成。

用好历史的教科书,要以史为鉴激发奋发图强。中国共产党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中国人民在抗日斗争中展现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党员干部要以史为镜、以史为鉴,牢记历史教科书的血泪,始终不渝坚守为民初心,坚持不懈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干事创业中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必胜决心。

缅怀英烈的功勋,从先烈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党员干部应以抗战精神作指引,珍惜好这当前来之不易的发展期遇,传承好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以英雄为楷模,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流血牺牲,坚定必胜的决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来告慰英烈,开创崭新的未来。

事变心得体会 篇5

说到西安,最先让你想到的是什么?大雁塔?兵马俑?羊肉泡馍?我最先想到的是西安事变,因为我小时候学过一篇课文,题目就是西安事变,那个时候年龄还比较小,学完课文,也不知道西安在什么地方?但是从那个时候就特别地敬佩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就想着,长大了,一定要来西安,长大了,一定要当兵,要做像张学良、杨虎城将军似的人物。今天来到西安,就急着要先去西安事变纪念馆。

现在的西安事变纪念馆就是张学良将军公馆和杨虎城总将军公馆,他们的公馆都是具有民族建筑风格的小楼。室内展出的张、杨将军的生平、史迹,从这些展品,足以表明他们是一位坚毅、自信、深沉、乐观的铮铮铁汉。

几十年过去了,西安事变纪念馆,已成为峥嵘岁月的历史见证,当年的一代风流,一个壮志未酬年轻爱国将军,在这里,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多少年过去了,人们并没有忘记张、杨二位将军,他们的名字将记录在千古功业的史册,将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自豪。

一个上午,我一直在激动、惊叹的情感交融之中,参观西安事变纪念馆,并在张学良、杨虎城二位将军的公馆拍照留念。只可惜西安事变纪念馆留言桌上的笔没有水了,我的留言,只在在电脑上写了。

事变心得体会 篇6

9月18日早上9点,防空警报在城市上空的拉响,9月18日,这是一个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日本关东军炮轰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大规模武装进攻,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14年的抗战,14年的屈辱,我们不能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说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虽然我们是出生在和平时期一代,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丑恶嘴脸、野蛮行径和对我国人民惨无人道的杀戮、对我国国土的疯狂侵占和宝贵资源的疯狂掠夺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是我们作为一名村官、一名党员,要了解、牢记这一段历史。我们作为在铭记历史的同时应该清醒看到,战争的阴云仍然游荡在地球的上空,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的阴魂仍然出现在爱好和平的人们梦中,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的生命财产仍然受到严重的武力威胁,一些地区的人民至今仍在温饱线上挣扎。

我们在由衷的感到幸运生活在一个和平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我们不应该忘记中华民族今天的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是无数的前辈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争取的,作为一名村官,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要牢记国家的历史,增强自身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心,立足实际,立足基层,为人民服务。

我们纪念“九一八”不仅仅是为了让每个人不忘国耻,也不仅仅是为了人不忘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我们纪念918事件更是为了坚定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感动,总有一种精神催我们奋进。历史的车轮依旧在前行,我们依旧需要努力。

事变心得体会 篇7

京剧《西安事变》以传统戏曲直接表现现代题材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曾多次在电影、电视、话剧等艺术形式中再现,登上京剧舞台尚属首次。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主创者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决定性作用,周恩来成为剧中重点,与张学良、杨虎城,以及蒋介石建起三方力量,共同推动剧情向前发展。在艺术呈现上,《西安事变》突破流派和行当限制,充分发挥剧种优势,进而塑造出血肉丰满、情感细腻的人物群像。

周恩来、张学良虽同由须生演绎,但流派不同,前者为马派须生朱强,后者为杨派须生于魁智。剧中杨虎城、蒋介石则归由花脸行当,前者是偏重做工的架子花脸胡斌,后者是偏重唱功的铜锤花脸王越。梅派青衣李胜素的挎刀配演也为此剧增加了不少光彩。全剧既挖掘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又给予不同行当、流派的唱腔与表演以充分发挥的平台,从而让全剧可观可听。

历经戏曲改革和样板戏的探索,观众对戏曲现代戏的艺术标准要求颇高,戏曲自身在表现今人生活时也有颇多掣肘之处。在此背景下,《西安事变》不仅勇于继续戏曲现代戏的探索,而且直接表现重大历史题材,其创作精神值得肯定。当然,作为一出新戏,还需要在演出实践中继续打磨。

事变心得体会 篇8

85年前,“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今天我们纪念“卢沟桥事变”,是为了不忘过去屈辱,铭记抗战先辈,升华爱国情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谨记“卢沟桥”,铸就与国共生桥,架起与民同心桥,筑牢便民服务桥,爱国爱民,国强民富。

不忘过去荣辱,历史底蕴铸就“共生桥”。国破家亡,无国何以为家?十九世纪外国列强的入侵使我国濒临破灭的边缘,承受百年屈辱,多幸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挽中国狂澜于既倒、扶中国大厦之将倾。近代百年的屈辱历史不会遗忘,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更是铭记在心,我国历史上曾有多次外族入侵,都在底蕴深厚的中华文明面前不值一说,文明古国屹立至今。如今我们纪念“卢沟桥事变”,在警醒世人的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无论荣辱,中国人民与国同祸福、共生死。

不忘与民同心,同心同德架起“连心桥”。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国梦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梦,需要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时代,这离不开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奋斗,这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团结图强,这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更不是单打独斗就能实现的。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与民同心,民之所向,党员干部所望,架起连心桥,同心同德实现中国梦。

不忘为民服务,全心全意筑牢“便民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从党成立之初到如今,都没有变过,人民利益始终是党员干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千古名言,更是当今党员干部的真实写照,雷锋把人生献给了为人民服务,黄文秀把青春献给了脱贫攻坚,一代代党员干部接力,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底。作为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以英雄先辈为榜样,牢记为民富国之心,付诸奋发图强之行,筑牢便民,给人民便利服务,建祖国繁荣富强。

事变心得体会 篇9

__年前的今天,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炮轰北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开启长达14年的浴血奋战,大半个中国被践踏,3500多万同胞伤亡。多少人间惨剧,多少家破人亡,多少山河破碎,不堪回首。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的巨大国耻,是中国人民心中一道深深的伤疤。一寸山河一寸血,硝烟远去,国殇难忘,“九一八”的警钟每年都会响起,这是为曾经的国耻家恨而鸣,是为今日军人的职责担当而鸣,也是为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鸣。

从北大营第一声枪响起的那一刻起,中国人的怒吼与反抗就从未停止过。就算明知自己孤立无援危险重重,就算明知敌强我弱必死无疑,但这批人依旧是不计生死、慷慨而行。

坚守上海,与敌血战33天的蔡廷锴曾说“卑军守土有则,尺地寸草,不得放弃;为救国保家而抗日,虽牺牲至一卒一弹,决不退缩。”时任第23师少将参谋长黄启东身受重伤,弥留之际还颤抖着留下豪言壮语:“何以对国家?何以对民族?宁作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七七事变之际,冯治安下令:“寸土都不许退,可采取武力自卫。国家存亡在此一举,设若冲突,卢沟桥即是你们的坟墓!”

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不愿意抛弃国土家园的士兵、工人、农民、猎户甚至土匪聚集在一起,制造出了简陋的机枪、步枪、子弹、手榴弹等武器,他们有一个共同称谓——抗联战士。他们年龄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党派不同,但他们拥有着一个相同信念:“四万万人齐蹈厉”,“誓死不当亡国奴”。在这个信念的支撑下,他们从来没有放弃。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擎起抗日救国的大旗,经过“十四年抗战”,以巨大的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

历史并没有走远,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如今,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以史为镜,居安思危,从那段悲壮历史中汲取强大的前进力量。我们勿忘“九一八”事变,就是要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历史不容假设,但可以警示未来!

事变心得体会 篇10

_年前,中华大地炮火连天、烽烟遍地,中国人民流离失所,受苦受难,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屠杀、迫害和摧残,惨绝人寰的暴行几乎遍及整个中国,中华民族陷入前所未有的民族灾难。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持续了_年的抗日战争。面对凶残的侵略者和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不甘屈辱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经过多年的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抗日胜利也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胜利。抗战期间军民伤亡3500余万人,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然而,有些人会把这个放假的日子变成欢乐和休闲旅游的时机,这并非不可接受,无论如何,人们因为这个假日的名字知道这个休息的日子所为何来。在卢沟桥的讲话中所提到的那样“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如今,国泰民安、人民安居乐业,为了让人民铭记历史、深刻体会,全国人大会作出决定,以立法形式将中华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确立为国家层面的纪念日,是要记住耻辱和灾难,让民众真切感知“那种撕心裂肺的痛”。

当务之急是要树立正确历史观。“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历史是前车之鉴,可勿蹈覆辙,经历过的耻辱让我们自省自强,更加清醒、更加警觉、更加坚韧。纪念日让我们更好的铭记历史,更深地锲入国人的生活,融入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

事变心得体会 篇11

今天是九月十八日,说起九月十八日,我就会想起那些令中华儿女痛彻心扉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我也在这一天,搜集了关于九一八事变的资料,让我们这些年轻的一代,更加了解这一事变: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1931年9月18日傍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日本修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

随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是由日本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同时,九一八事变也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起点,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

从1929年起,日军陆军参谋本部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三省先后秘密组织了四次"参谋旅行",侦察情况,制定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作战方案。1931年8月,()日本陆军大臣南次郎在日本全国师团长会议上叫嚷:满蒙问题只有用武力解决。随后进一步做了发动此次战争的各种准备。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张学良和南京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在民族大义和各爱国党派、人士的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出现了东北义勇军和各种抗日武装。

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

读了这些资料,我更了解了九一八事变,同时,作为中国未来的栋梁,我们也一定不能忘国耻,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要证明给世界,今天的中国已不是昨天的中国,中国会变得更加强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2023事变心得体会(精品六篇)

    发布时间:2023-11-19

    “九一八”事变带给中国人民的巨大灾难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历史,这是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应铭记在心中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虽已远去,但如何才能洗刷国耻,让悲恸的浓雾不再弥漫蔚蓝的天空呢?大量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兴衰成败,需要全国人民的人心支持,需要民心所向把人...

  • w
    最新事变心得体会(优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08-24

    为了加深自己的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用心得体会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是自我反思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人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好工具范文网为您推荐了一些关于“事变心得体会”的好文章,借鉴一下或许会有新的感悟!...

  • w
    作风转变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11-02

    所以,写好心得体会最关键的地方是什么呢?当我们从某个阶段有新的感悟时,我们会按照个人习惯写一篇心得体会。每一次心得体会都可以不断更新,进一步迭代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想了解“作风转变心得体会”的原理或相关技巧,考虑阅读这篇文章。如果你觉得本网页不错,请收藏它哦!...

  • w
    最新蜕变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4-03-17

    写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个阶段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真的能帮我们记录住内心的所思所想吗?想要了解“蜕变心得体会”的原理或者相关技巧考虑看看这篇文章,请您将此页面加入收藏夹以备不时之需!...

  • w
    作风转变心得体会九篇

    发布时间:2023-10-02

    心得体会要有一定的共鸣,你之前学过如何撰写心得体会吗?推荐一篇介绍“作风转变心得体会”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洞察和方向!...

  • w
    时代楷模心得体会(集合11篇)

    发布时间:2023-06-29

    人的观念随时间推移而变化,我们可以把这些心路历程写成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可以助于深入思考,推动个人发展。你懂得如何制定出一份优秀的工作计划吗?...

  • w
    孝的心得体会(集合11篇)

    发布时间:2024-03-06

    当我们有了新的看法和想法之后,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记录自己的想法。每一次的心得体会都是我们在享受自己生活的方式,心得体会主要由哪些内容组成的?...

  • w
    促进作风转变心得体会收藏

    发布时间:2024-05-02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写18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转作风提效率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促进作风转变心得体会 篇1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能不能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