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原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5-03-27 浏览:32593

石钟山记原文(范文2篇)

2025-03-27 18:11:02

石钟山记原文 篇1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文中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审美鉴赏:掌握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思维发展:学习苏轼大胆质疑,重视实践的做法。

文化传承:背诵全文。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题目注解

石钟山,在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有南、北二山,在县城南边的叫上钟山,在县城北边的叫下钟山。明清时有人认为苏轼关于石钟山得名由来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说法是:“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今人经过考察,认为石钟山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具有钟之“声”,又具有钟之“形”。《石钟山记》是北宋文学家苏轼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游石钟山后所写的.一篇考察性的游记。二、文言知识梳理

(一)字音

蠡()枹()铿()磔磔()噌吰()罅()

窾坎()莫()镗鞳()识()无射()

(二)通假字

至莫夜月明()

(三)一词多义

1、鼓:

①微风鼓浪()②噌吰如钟鼓不绝()

③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殆:

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②郦元之所风闻,殆与余同()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莫:

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

③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④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4、发:

①而大声发于水上()②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④舜发于畎亩之中()

⑤发闾左征戍渔阳九百人()

5、何:

①不然,籍何以至此()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③水何澹澹()④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⑤豫州今欲何至()

(四)词类活用

1、下:郦元以为下临深潭()

2、鼓:微风鼓浪()

3、鸣: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4、名:而此独以钟名()

5、舟:余自齐安舟行适临安()

6、目、耳:事不目见耳闻()

7、夜: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其实:①古义:②今义:

2、空中:①古义:②今义:

六、句式

1、石之铿然有声者()

2、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3、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4、古之人不余欺也()

5、得双石于潭上()

第二课时

1、关于石钟山名字的由来的有那两种说法?人们有何质疑?(用原文回答)

2、苏轼的观点是什么?

3、作者依据这两件事提出了怎样的观点?

石钟山记原文 篇2

学习要点

1.了解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代表作;

2.掌握文中出现的基本文言知识;

3.了解和体会本文将议论、记叙、描写、抒情恰当结合及将情、景、理浑然融合的写法;

4.了解和体会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和主张。

重点讲解

课文简析

课文共三段。第一段,主要叙述关于“石钟山”命名由来的两种说法,然后分别提出质疑,为下文作者亲临其境进行探究提供了依据。第二段,写作者亲临石钟山和探究石钟山得名原因的经过,作者在这段里生动细致地叙写了亲自探究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对“石钟山”命名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第三段,写作者探访得实后的感想:凡事须亲历而不可主观臆断,点明了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

本文以石钟山得名由来作为线索。先“疑”,后“探”,再“断”,最后是“叹”。文章结构严谨,脉胳清楚,记叙、写景、议论紧密结合,是宋人游记常用的写作方法。本文的特点是记叙内容容量大而条理分明,写景奇特,真切动人,而通过对石钟山命名的探索,阐明了“臆断”有害于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臆断”的方式又是多么谬误和浅陋可笑。

写作特色简析

《石钟山记》的结构不同于一般的记游性散文那样,先记游,然后议论,而是先议论,由议论带出记叙,最后又以议论作结。

作者以“疑──察──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全文首尾呼应,逻辑严密,浑然一体。本文第一句就提郦道元的说法,提出别人对此说的怀疑,这种怀疑也不是没有根据,而是用钟磬作的实验为依据。这就为文章的第二段中作者所见的两处声源──石穴罅和大石当中流──作铺垫,从而发出“古之人不余欺也”的'慨叹。在文章最后又一次慨叹郦元所说虽对,但太简单了,让世人不能真正明白。而对李渤扣石聆之以此推石钟山得名原因的作法,作者在第一段就表示“余尤疑之”,第二段中寺僧使小童持斧,扣石,作者对此种验证方法仍是“笑而不信”。待实地考察,得出真相之后,在第三段中,作者又回扣前文“笑李渤之陋”。

全文由思而行,由感而发,夹叙、夹议,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是因事说理的千古名篇。

反馈练习

阅读唐代李渤《辨石钟山记》,完成文后各题。

《水经》云:“彭貂之口,有石钟山。”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响若洪钟,因受其称。有幽栖者(隐居的人,即李渤自称),寻纶(钓鱼)东湖,沿澜穷此。遂跻崖穿洞,访其遗踪。次(临时住宿)于南隅,忽遇双石,漱(倾斜)枕潭际,影沦(倒映)波中。询诸水滨,乃曰:“石钟也,有铜铁之异焉。”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徐歇。若非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不然,则安能产兹奇石子?乃知山仍石名,旧矣。如善长(郦道元字善长)之论,则濒(濒临)流(水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聊刊前谬,留遗将来。贞元戊寅岁七月八日白鹿先生(李渤的号)记。

1.解释加横线的词。

(1)山涵其英涵:

(2)山仍石名仍:

(3)安能产兹奇石乎兹;

(4)濒流庶峰庶:

2.写出《石钟山记》中与本段中下列语句意思相应的句子。

(1)枹止响腾余歇:(2)如善长论:

3.与“乃知山仍石名”中“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

a.有仙则名b.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c.名微而众寡d.而此独以钟名

4.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1)询诸水滨

(2)聊刊前谬,留遗将来

(3)有铜铁之异焉

5.用上文中的有关语句回答问题

(1)李渤探访石钟山遗踪所得的结论是什么?

(2)李渤对郦道元的观点持什么态度?文中是怎样说的?

6.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对李渤的观点是怎样评价的?(用原文语句回答)

参考答案:

1.(1)蕴含(2)沿袭(3)这(4)众多

2.“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3.d

4.(1)向住在水滨的人询问原因

(2)姑且修订前人的错误说法,以留给将来的人

(3)有铜铁那样的特异声音

5.(1)“潭滋其山,山涵其英,联气凝质,发为至灵”“山仍石名,旧矣。”

(2)否定。“如善长之论,则濒流庶峰,皆可以斯名贯之”

6.“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何哉?”“笑李渤之陋”。

  • 师范专业校内实习总结 篇1  想想过去一个多月的实习生活,每天早出晚归,是那么的充实而规律。实习美术教师之前,我只是个美术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我迷茫过,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理论知识要丰富之外,还一定要懂得说话的艺术,对于美术教师来说,绘画能力是重要的。在实习动员大会上,美术系系主任的话给我留下了...

  •   最初篮球游戏比较简单,场地大小和参加游戏的人数没有限制。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运动会篮球加油稿50字左右,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运动会篮球赛加油稿 篇1  老师们,大家!大家好!  倾听篮球赛场那激动人心是加油呐喊声,观看场上球员们精彩激烈的对抗。2010年天河学院新生杯篮球赛将于11月17日下...

  • 入团积极分子推优自我鉴定 篇1  本人自20xx年xx月16日经党组织批准成为中国共产党这一伟大组织中的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开始,我更加努力学习行业知识以及党建知识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各种精神,按党章要求办事。在思想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

  • w
    进沪就业通知单(集锦3篇)

    发布时间:2025-03-27

    进沪就业通知单 篇1  为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保障学校和学生的正当权益,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特签订如下合同:  一、甲方责任  1.负责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及完善的教学设施;  2.按国家相关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安排课程,并配置相关专业教师授课;  3.在乙方毕业前三个月或毕业后三个月,负责将毕业生...

  • 迎接新历年的广播稿 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广播的题目是《向新年献礼,做时间主人》。寒风料峭,冬意浓浓。踏着时光的脚步,我们走进了20__。新的一年,为我们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多么宝贵啊!  历史上,凡是有成就者都是少年立志,惜时如...

  • w
    学生军训日记(范本十七篇)

    发布时间:2025-03-27

      一天即将完结,想必大家都学习了不少新知识,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写17篇日记了。可是怎样写日记才能出彩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军训日记(通用1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学生军训日记 篇1  军训的艰苦让一些人畏而怯步,但作为时代栋梁的我们要认识到军训是培养自己意志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军训的...

  • w
    游戏公司规章制度(集锦12篇)

    发布时间:2025-03-27

    游戏公司规章制度 篇1  一、总则: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行标准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对于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发展品种,扩大产品销售,提高经济效益等都有重要作用,全公司各部门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公司的各类技术标准及管理标准。  二、本公司贯彻的标...

  • 美术动物花衣裳教学计划 篇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观察瓢虫,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并能用2-3种方法来制作瓢虫。教学重点是:能表现出瓢虫的外形基本特征。教学难点是:学舌感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表现瓢虫。从教学目标就可以看出本节课表现的方法比较多,是一节综合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加以想象设计...

  • w
    2025龟虽寿原文(范例4篇)

    发布时间:2025-03-27

    龟虽寿原文 篇1  《龟虽寿》是东汉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作品富于哲理,阐发了诗人的人生态度。笔调兴会淋漓,有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平定北方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龟虽寿》更可贵的价值在于它开辟了一个诗歌的新...

  • 爱的教育读后感300字 篇1  初见书名,“《爱的教育》”?难道是以老师的口吻,所写的一部日记型散文集吗?——第一次看见封面时,我便约莫是这个想法。然而,等我真正细细了解才发现,这是本以小学生口吻叙述、由他父亲“修改”过的意大利小说集。不仅如此,最早一本竟在1886年便出版了,译者亦是民国时期中国有...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