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的意境,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的草原……真是江山如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2.首先让我们到安徽省宣州市郊去游览"敬亭山"
(二)、学习课文:
1、老师引导学生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想象,浮画面;多诵读,悟诗情。
2、学习《独坐敬亭山》
a、解诗题,知作者
1.独:独自一人独自一人坐着看敬亭山
2.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b、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众鸟:鸟儿们;高飞尽:都飞远了(孤帆远影碧空尽)
孤云:孤独的白云(孤帆远影碧空尽);独去闲:独自飘来飘去悠闲自在
③师小结:从这两句诗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李白很孤单、孤独)
④介绍背景:这首诗是李白被迫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飘泊生活,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对看;厌:满足只有"我"和敬亭山对看总不感到满足
⑤指名完整叙述古诗概意:天上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天上的那片云也悠闲地飘向远方。此时此刻,只有敬亭山和我互相看着,怎么看也不觉得满足。
⑥师小结:其实,这首试诗不只是表达了李白孤独的感情,同时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定和乐观。为什么呢?当世界上的一切都远离李白的时候,他不是颓废痛苦地生活,而是乐观、坚定地和敬亭山悠闲地"相看"。
c、多想象,浮画面
让学生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在大脑中想象诗中的意境。
d、多诵读,悟诗情
①过渡:学了这首诗歌,让我们进行下一个步骤:多诵读,悟诗情
②自己带着感情读
③四人小组读古诗
④汇报:指名读、小组自选方式读
⑤全班再齐读古诗
板书: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高飞尽
独去闲 孤独寂寞
两不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刘禹锡的《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学生初读古诗,再指名读,老师正音,然后全班齐读。 2.复习上节课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按这些方法学习:
a 、解题:
①望洞庭:望着洞庭山水。洞庭湖: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b、 抓字眼,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
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③指名小结: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远远地看;翠:苍翠
青螺: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④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
⑤指名复述: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⑥师小结: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轻松、自然)
⑦朗读想象诗歌画面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c、多诵读,悟诗情
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
三、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本诗。
板书
望洞庭
唐:刘禹锡
和、镜、翠、螺
山光水色
古诗词三首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这首词。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句意,体会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指名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大家欣赏。
二、初步理解词与诗的区别:
1、自读"预习"。读后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2、谁能找到诗与词的区别?
三、自读词,提出疑问。
四、细读《忆江南》理解词意
1、《忆江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带点字的意思。
(1)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互相质疑,互相解决。
(2) 学生汇报:
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忆:想念、想起。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如诗如画的江南,风景还是以前熟悉的那样。太阳光下,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春光里,江水碧绿如蓝。如此美丽的江南,教人怎能不想起它!
4、学生朗读本词,要读出感情。
(1)在组内读。
(2)在班上汇报读。
五、总结升华
1、进一步读《忆江南》(边读边想江南美景的画面)
2、讨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念江南的美丽景色)
板书
唐:白居易
红胜火
绿如蓝
怀念江南美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势规范.
2,正确认读9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仔细聆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多种形式,熟读诗歌;大胆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多方互动,解决问题,深入感悟诗歌内容;形式多样,感情诵读,赞美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快乐;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合作探究,识记,学写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江南,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策略方法:
播放课文录音,鼓励孩子们仔细倾听,畅谈所得,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引领他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时的快乐;提供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优美乐曲,促使孩子们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鼓励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学准备: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计算机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
5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乐曲.
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录音美读,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歌,听完后,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 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听得最认真,听懂的内容最多.(播放课文录音)
生听,边听边想.
全班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自己听录音,就能听懂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可真了不起!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写江南采莲时的景色的诗.师边说边板书:江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生齐读课题.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出示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
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 (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 (结合图理解)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 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 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 (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3假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了美丽的江南,亲眼看到了这种景象,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1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
2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3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
3讨论:"东,西,南,北"四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六课外实践,明辨方向.
1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动)
2将亲身实践所得的结果,填写在书中.
3全班交流.
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既可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锻炼他们的听力;又能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同时,加之教师热情洋溢的激励,促使孩子们信心十足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活动意图:
《汉乐府·江南》一首汉代乐府诗,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领略采莲人内心的欢乐。激发幼儿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活动目标:
1. 学古诗《汉乐府·江南》,理解 “可采莲”、“何田田”、“东西南北”诗句。
2. 诵读古诗,感受古诗韵律之美。
3. 喜欢诗中美景,激发对江南美景的热爱。
4. 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 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1. 古诗《江南》课件。
2. 自制教学挂图。
3. 表演道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赏荷塘美景。
1. 第一幅画面,理解诗词“何田田”。
看到了什么美丽的景象?
2. 欣赏第二幅画面,理解诗词“可采莲”。
这么多、这么美的莲叶引来了谁?你见过采莲吗?
3. 欣赏第三幅画面。
还引来了……?鱼儿在干什么?
(二)学习诗歌,用多种形式诵读。
1.教师诵读诗歌。
有位诗人把这江南荷塘的美景写成了一首诗。
2.介绍作者,理解诗句中“东、西、南、北”。
3.多形式诵读方法
除了集体朗诵还可以怎样来朗诵?一起试一试。
(三)表演古诗。
1. 创设荷塘情境。
2. 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
(四)欣赏歌曲《江南》,感受古诗表现的多种形式。
活动延伸:
1. 投放描写江南美景的诗词供幼儿对比诵读。
2. 投放《江南》背景墙及表演道具供幼儿表演。
活动反思:
古诗描绘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
不足之处:
个别幼儿不能很好的理解诗中意思,课堂时间安排过于紧凑。
小百科:江南,是指地理区域,顾名思义,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里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先秦时期,江南属汉地九州,江南以才子佳人、富庶水乡、繁荣发达等著称。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现在已经是阳春三月,但是我们却看不到花红柳绿、春意盎然。在我们祖国有一个地方,那里一年四季都是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景色,你们想去看一看吗?我们一起来欣赏吧。课件播放《江南风景》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这就是风景如画的江南,(板书江南)诗人白居易就曾经在江南的苏州和杭州做过官,江南风景之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他在回到洛阳后写下了,《忆江南》。(板书忆)
二、感悟诗意,随文识字。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忆字的?家族识字:找一找竖心旁的字,学生组词,随机出示字卡“回忆”“记忆”。你认为课题里的忆字是回忆,还是记忆,说说理由。忆江南是什么意思?
2、师配乐范读课文,课件出示幻灯片,学生欣赏
3、自由读,想这首词共有几句?
4、指生读第一句
(1)指导读,语速慢,“好”字重读。指生读,评价读。
(2)有一个字可以概括江南美景给白居易留下的印象,是那个字?“好”你能给“好”换一个字吗?
(3)出示字卡“景色”,说说怎样记住景的?贴词卡“风景”,任选其一说句话。
(4)白居易怎么知道这里风景这么美啊?第一句中有一个字说的就是熟悉的意思,你们猜猜是哪个字?出示“谙”字,说说识记方法,老师会编一句儿歌:用语音沟通会让我们更熟悉。
过渡:江南的哪些景色给白居易留下了这么好的印象呢?指生读第二句诗。
(1)指导读,指生读。
(2)同桌读,加上动作读。
(3)在这句诗里,你看到了什么?还仿佛听到了什么?(师生共同画简笔画)看简笔画读古诗。
过渡:看到这令人陶醉的美景,诗人白居易由衷的赞叹:齐读最后一句诗。
(1)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这句的意思是?
三、整体感悟,品味诗境。
(1)让我们做小诗人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朗读这首词,好吗?
(2)欣赏过江南的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3)白居易把江南写得这么美,你能体会到她对江南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4)江南太美了,所以白居易认为写一首词不足以表达他对江南的热爱,这只是其一,还有两首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幻灯片出示)
四、升华总结:
真的不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你爱我们的祖国吗?爱就大声说出来。祖国我爱你。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舒缓优美的特点,联想乐曲所表现的江南春天的美景。
2.尝试听辨乐句,并用身体动作表现对乐曲的理解。
3.在讨论与操作的过程中相互合作表现乐曲,共同解决困难。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音乐《春绿江南》片段、ppt《春绿江南》。
2.图谱、纱巾。
3.五种颜色的椭圆形彩纸,背后贴有双面胶,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赏春欣赏ppt春景图,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江南是哪里吗?江南是指长江以南,我们张家港也属于江南地区,我们江南的景色很美,特别是春天这个季节。现在就请你们跟着镜头、跟着音乐去感受江南的春景吧!
二、听春
1.再次欣赏,听辨乐句。
师:刚才我们感受春天的时候播放了一首好听的曲子,叫《春绿江南》。那这首曲子有几个乐句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可以在每一句的第一拍拍一下手。
2.出示图谱,感受乐句的不同。
师:刚才的每个乐句都一样长吗?原来前面两句短,后面三句长,第二段也是这样。
3.随图谱起伏,画波浪线,感受长短乐句。
4.认识乐器,模仿弹琵琶的动作。
5.游戏"传纱巾",感受乐句。
三、舞春
1.随音乐自由起舞,想象春景,表现乐曲的柔美。
2.画下心中的春景,激发想象力。
3.扮演春景物,随乐句用相应的动作表现。
4.五人为一组,尝试设计图谱,合作春景图。
5.分小组展示创编结果,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
四、探春师:你们展现的春景图可真美,那让我们再到大自然里去寻找更多绚丽多彩的春姿吧!
活动延伸:
1.欣赏完整版的琵琶曲《春绿江南》,并用多种方式尝试表现乐曲。
2.欣赏其他民乐,增进对民乐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景,一处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古诗,可以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诗句语言的精炼,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教师通过各种方法,如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情景表演等,指导学生感悟、理解,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在教学中,为了让孩子们体会到鱼儿的快乐,我请几个孩子,分别扮演“田田”的莲叶,位于“(中)间”“东”“ 西”“ 南”“ 北”方向,再请几个孩子体验鱼儿嬉戏时的愉快心情。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孩子们又正确地掌握了“东西南北中”几个方向。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 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 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 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忆江南 )
二、简介词的基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回答问题:(略)
师归纳:
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朵奇葩。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维情感。词有不同的“词牌”,如“忆江南”、“西江月”、“渔歌子”、“浣溪纱”等。词牌与音乐曲谱有关,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作词者只是依谱填词。
三、了解作者及作品
师:你知道这首词的作者是谁吗?以前我们学过他的什么诗?你能向大家对他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吗?
生1:这首词的作者是白居易,我们学过他的诗有《赋得古草原离别》。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师介绍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五、进一步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
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才的读,大部分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
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才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生1:这两句是这首词中写景的句子,作者描写了“江花”和“江水”这两种主要景物,概括地反映了江南春天景物的特征。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生4:我们都生活在江南,江南的春天很美,可以赞美和歌颂景物很多很多。而作者受篇幅的限制只选取了江花和江水,我认为景选得好。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彩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师:你觉得作者选用这个词牌好在哪里?
生5:老师前面说了,词牌与词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联系。而作者白居易恰恰选了“忆江南”这个词牌,题目刚好与内容吻合,从题目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的无限眷恋和思念。
七、引导学生打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师:你很会思考问题,也说得很好。刚才前面的同学都是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来谈的,而你却能从词牌联系到词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上来。希望其他的同学也能像你一样把思维的大门敞开,把思维的触角伸到作品的每一角落,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呼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生7:我觉得首句“江南好”这一句好。这一句既回应了标题“为什么要忆江南”,又很自然地引出了后面作者对江南春天美景的回忆与描述。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生8:这一句说明了江南美景对作者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也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以致引起作者在十多年后还对它难以忘记,思念不已。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
生9:我觉得词的末句“能不忆江南?”句式用得好。作者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气,体现作者对江南美景的赞扬与无尽的思念,而运用疑问句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与上期所学的《海上日出》的结尾“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你真不简单,不仅能体会这首词的妙处,还能联系到前面所学的知识。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教学十几年,教白居易的《忆江南》这首词也有五六次了,真可谓“风景旧曾谙”。刚开学,学生的课本还没来,我就想先让学生学习自认为我比较熟悉的《忆江南》这首词,结果孩子们给了我一份不曾预约的精彩,让我感慨,让我欣喜,让我“能不忆课改”?
【教学片断】
(投影出示《忆江南》这首词,指导学生读通,读正确,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自己以前理解诗词意思的方法,来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生1:江南风景优美,都是我很熟悉的。太阳初升,把江中的浪花照得比火还要红,春天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一样绿。我怎能不思念江南呢?
生2:江南山青水秀,风景优美,都是我过去就很熟悉的。太阳出来,把江边的花朵照得比正在燃烧的火焰还要红,春天到了,绿绿的江水像蓝天一样。我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面对出现的这两种理解,这是我未曾预设到的。也许以前学生手中有课本,根据课后注释没有出现过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如果是以前,我会按参考书的解释一一给孩子们订正,但是这次我没有马上判断谁是谁非,受新课改理念的影响,我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资源。
师:同学们的理解都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暂且不评说这两种理解哪一种更合理,那么,“江花”到底是“江中的浪花”?,还是“江边的花朵”?;“蓝”到底是“蓝天”?,还是“蓝草”?我们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研究性课题,给你们一天的时间去探究好吗?
第二天的语文课上,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看来他们的收获真不少:
生1:我在网上查到了这样一段话说明了“江花”指的是“江水”而不是“江边的花朵”。这段话是这样说的:“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以“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
生2:我借了一本去年的课本,课本上的注释是:蓝:蓝草,一种植物,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制作青色的颜料,所以这里的“蓝”应该是蓝草。
生3:白居易还有一首诗《暮江吟》,其中有这样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从这句诗看,白居易善于写江水的“红”,所以我认为这首词中的“江花红胜火”应该指的是“江中的浪花”。
生4:我觉得这首词中的“江水绿如蓝”,这个“蓝”的意思是“绿”。如果把它说成颜色,显然又是不合理的,所以我认为“蓝”应该是一种绿颜色的事物,但是不一定就是“蓝草”这种植物。
生5:我回家和爷爷探讨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把“蓝”解释成“蓝天”是不合理的,因为诗人在这里皆在点明江水的“绿”,而蓝天代表的是“蓝”,所以我认为这里的“蓝”应该是一种能代表“深绿色”的物体,到底是不是“蓝草”,爷爷说只有问问白居易本人了。
生6:我爸爸是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认为这里的“江花”应该是指“江边的花朵”。因为下一句写的是“江水绿如蓝”,如果这一句还是写江水,不就重复了吗?古诗很讲究对称,注意不同事物的相映和相衬。
生7:我从《小学生必背古诗》本上查到的是这样的注释:“这首词抓住早晨红艳艳的鲜花及春天绿得发蓝的江水来概括江南地区的美丽风景,诱发读者对其它景色的想象,并道出了不忘江南的原因。句子浅白顺畅,概括力强。”这段话把“蓝”说成了“蓝色”,也不无道理。
生8:老师,对不起,我没有查到能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料。但是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了一篇写江南的很优美的文章,我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我喜欢江南的山,我陶醉江南的雨,我享受江南的河湾;我愿意读柳永词中的江南‘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我愿意和张致和一起享受‘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似乎更愿意和白居易一起在记忆深处留一个美好的回忆:一个宁宁静静,清清爽爽的江南;一个杨柳春风,杏花烟雨的江南;一个小桥流水,玉人吹箫的江南;一个诗一般灵秀,梦一般瑰丽的江南。”
【我的反思】
一样的内容,一样的孩子,一样的教师,为什么以前没出现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学习?这样的精彩?
1、教辅资料课后用:
如果说这次学生课前手中有课本,有其他工具书,我感觉不会出现这样的课堂现象,因为孩子和老师都相信课本,相信权威。所以给我们的启发是:一些教辅资料,我们应该用在出现问题时,需要探究时,用在课后。在课前查阅资料有时有必要,但是更多地会形成孩子们思维的惰性,在课堂上就很难听到他们来自心灵深处的声音,更多的是复制拷贝课前看到的资料上的东西。
2、允许差异,注重生成: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谁是谁非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探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查阅资料,求教爷爷,上网浏览,和爸爸一起分析研究等等,我相信每个孩子在这一过程中都会享受到语文学习的美好。如果我在课堂上和以前一样,以课本和参考书为准,一棍子把学生“砸死”,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学习过程。所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每位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感悟,允许差异,善于捕捉生成性的学习资源。
3、课堂是“问题生成器”:
如果把语文学习说成是一座“冰山”的话,我感觉课堂学习只是“冰山一角”。大量的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的获得都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我认为40分钟的语文课堂只能当作“问题的生成器”,更多的问题需要孩子们课下去探究,去弄明白,甚至需要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研究。所以我感觉以前的“堂堂清”已经不适合新的课改形势和精神,我们应该让每个孩子带着问题下课,带着问题回家,带着问题生活。做一个“问题意识”的教师,培养一个个“问题意识”的学生。
一.导入
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古代文人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赞美春天的诗词,谁愿意背一背?(配乐)
(如《春晓》、《咏柳》、《绝句》、《春夜喜雨》、《村居》、《游园不值》、《春日》等)
二.揭题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季最美在江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春天美景的词《忆江南》。(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忆”这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还有哪些字带“忄”(偏旁归类识字法)
写“忆”字。看屏幕(“忆”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说说应该注意什么?(左窄右宽)范写。(强调“忄”的笔顺。)练写三个“忆”字,最好的圈上圈,同桌互评。
三.学词
1.读正确
a.对照拼音朗读全首词,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想办法学会。
b.汇报识字方法
有三个生字从词里跳出来了,看谁能准确迅速地读出字音,说一说你记住这三个生字的好办法,或者提醒大家注意什么。(曾、谙、蓝)
c.检查读词
①指名读。(共同评价)
②同桌互相听,纠正字音。
③指同桌汇报读,群体评价。
④齐读
2.读懂意
a.知词人。(说说你对白居易的了解)
b.解词题。
师:这是一首词,词是为乐曲所填写的,是用来歌唱的。不一样的乐曲有不同的名字,就是词牌。“忆江南”就是词牌名,恰恰也是这首词所写的内容。
c.学习前两句
①读,根据注释说词意。
②诗人曾在江南做官三年,这是作者离开江南十二年后的回忆,用一个字概括他对江南的感觉是——好(齐答)
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小队间赛读)
d.学习三、四句
①江南好,好在哪儿?自由读,根据注释说词意。(同桌一组)
②老师带来了一些江南的图片,静静观赏,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要说完整话。
③练习有感情读。指名读、男女生交叉读、引读(江南好!——)
e.学习最后一句
①说一说“能不忆江南?”的意思。
②作者怀念江南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千里莺啼绿映红、江南可采莲、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白居易虽然在江南做官只有三年,但他是个深受百姓爱戴的好官。当他因病离任时,百姓痛哭流涕,十里相送。他怀念的绝不仅是江南风光的秀丽明艳,更是在江南的那段岁月。此刻,已经六十七岁的白居易,(加入动作)
他深深怀念江南如画的风光,读——(能不忆江南?)
怀念江南质朴的人民,读——(能不忆江南?)
怀念在江南度过的那段最美的时光,读——(能不忆江南?)
3.读出韵味。
大家也想去江南看看,是不是?下面让我们一同走进水墨江南,走进白居易对江南的记忆。
倾听、朗诵、试背、合作倾听。
检查:指名、女生、男生、齐背。
4.延伸
a.《忆江南》是一首词,是用来唱的,想不想听一听?
(听歌曲《忆江南》)
b.白居易的《忆江南》共有三篇,我们学的是第一篇。还有其二、其三,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搜集,背诵。
附其二、其三: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c.诗词画乐原本一家,就让我们轻轻学唱这曲《忆江南》,用这优美的旋律感谢、欢送所有陪我们上课的领导与老师!
教学课件
教学挂图、小黑板、识字卡片
教学目标
1.会认“江、南”等八个生字,会写“可、东、西”三个字和竖钩、竖弯两个基本笔画,认识“氵、十、艹”三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让学生通过诵读体验诗人的感情,大胆发挥想象。在说说、演演、画画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说话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所描绘的鱼儿在莲叶间嬉戏的画面,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课前知识
准备
1.认识笔画
2.下载图片,制作课件。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情景教学法等。
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ppt展示
1.美景图激趣导入
教师略带神秘地对学生说:
“小朋友们,快闭上眼睛,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欣赏那儿迷人的风景。这儿的景色美吗?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看看美景。这是哪里呢?(江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开课:这里的江指长江,江南就是是我国的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就像孩子们看到的那样,江南有着风景秀丽的水乡景色,还有着碧绿的、层层叠叠的荷叶,荷塘里还有快乐的游来游去的小鱼,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其实,这样的景色,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古代的诗人也看到了,所以呢,就写下了这一首流传千古的汉乐府歌辞《江南》。为什么叫汉乐府歌辞呢,因为是诗歌流传之后,由汉朝的乐府官员收集起来的,所以称为汉乐府歌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这幅美景的诗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读,生听准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识字。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8页,自由指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也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3.同桌互读互评,师巡视指导。
4.出示生字词检查认字情况:(字卡)
(1)带拼音的字:抽生拼读,他生跟读。
请一个孩子当小老师拼读,其他孩子跟着读,如果读错了,另外的孩子改正,并换老师。特别提示易错音节。
注意: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南”是前鼻音、鼻音,“连”是前鼻音、边音,“江”是三拼音节。
(2)去掉拼音的字:开火车读(个人开,全班跟读)。
(3)带拼音的词:游戏。
(4)去拼音的词:组词。
给生字组词。先和同桌交流,你想选哪几个字组词,你能组几个?
再全班交流。注意让孩子说的时候说出:我选谁?组词。
三、再读课文。
1.现在你能把整首民歌读准确吗?小朋友们打开书自己再读一读。
2.抽生读文,他生评价: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流利?应该怎样读?
3.小组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
1.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两个生字:“可、东”。
2.仔细观察,看看该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可:横要稍长一些。东:撇折与竖勾交叉。
4.教师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5.学生描红,练习书写,师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6.展示优秀书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活动。
上节课学的生字词还会读吗?(开火车读。)
2.课文会读吗?(指名朗读。)
二、谈话揭题。
1.字、词会读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江南》。
2.这节课的要求提高了,除了读准确课文外,还要把课文读美,让听的人眼前仿佛一下就出现了江南的美景。你能行吗?
3.为了把课文读美,我们得看图帮助弄清楚文章中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边读边在自己的脑中勾画出一幅江南的美景图。
三、品读课文。
1.教学第一行。
(1)课文第一行句子告诉我们,江南一带是采莲的好地方。“莲”就是荷花,你们能看图说说“采莲”是什么意思吗?(采莲子。)
(2)指导朗读。
谁能自豪地读第一行诗句。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的?把江南这一采莲的好地方介绍给大家。(练习读。指2读。)指导停顿:江南/可采莲
2.教学第二行。
1)江南水乡的美,还美在荷叶。看图说说莲叶是什么样子的?(碧绿的,像小钟的。层层叠叠的)(指名回答。)
(2)这荷叶不光多,而且还很美。“何”:表示感叹,惊讶;“田田”: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3)谁来读出荷叶可爱的语气呢?(指明读,试着读好第二行句子。)指导停顿:莲叶/何田田
(4)齐读前两行,感受荷叶茂盛鲜亮、非常可爱的样子。
3.教学第三至第七行。
过渡:在荷塘里除了荷叶、荷花、莲蓬之外,还有什么?(鱼儿)鱼儿在干什么?(游水嬉戏)
(1)是啊,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连鱼儿也似乎特别高兴。瞧,它们在莲叶中间欢快地游着,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书上为什么不用“游”而用“戏”呢?(鱼儿就像在欢快地做游戏,可高兴啦!)
(2)指导朗读。(边读边想像鱼儿嬉戏的情景。)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条快活的游来游去的小鱼,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把你的心情送入你的朗读中。(反复练习、指明朗读、齐读。)
指导停顿: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评价:小朋友们通过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鱼儿在荷叶间欢快地嬉戏的情景。小朋友们真棒!
四、背诵课文
1.尝试背诵。(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练习背诵课文。)
2.抽生背诵,说说你用的什么方法背诵课文。(看图记、根据重点字词记、想象记)
五、教学生字词。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会写“西”两个字。
2.自学观察,看看这个字如何写。
3.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西:下面边的部分应写得上宽下窄。
4.教师示范写生字,生书空。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诵读描写江南的诗句,这两句诗都写了哪个地方的景色?
出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简介江南,播放江南春景图。
3、揭题,读题,理解“忆”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边读边看注解,想想白居易忆的是江南的什么?
2、诗词对比巧识词牌:这首《忆江南》和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一样?
3、指读,指正读音。(注意“谙”字。)
4、齐读。
5、诗人为什么忆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忆的呢?学生自读自悟,理解诗意。
三、品词赏句想象悟情
(一)忆江南之美景
1、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指名读。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理解“胜”和“蓝”的意思。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3)看到这么美的画面,你的脑子里浮现出了哪些词语?
(4)学生结合想象诵读。
(5)体会江花和春水就这样互相映衬的美。男女生合作读。
(6)春天的景物很多,但诗人只抓住了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两种对比最强烈的颜色,把一个亮丽、美妙的江南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体会词句的对仗美。
2、江南的这些风景诗人曾经是多么熟悉啊!教学“风景旧曾谙”。
(1)哪个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旧”的意思。简单渗透背景。理解“风景旧曾谙”。
3、除了江花、江水,还有什么风景词人也是那样的熟悉?
4、这许许多多的景物,用语言又怎能描述得尽?所有的赞叹都浓缩成简单的三个字——江南好。师引读全词。
5、赏析反问句“能不忆江南“?从这个反问句中你还体会到了什么?理解读。
(二)忆江南之故人
1、诗人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吗?出示资料,创设情境。
2、诗人忆的还有江南的什么?板书:景 人)
3、千言万语道不尽诗人对江南人的留恋和怀念,只浓缩成最最朴素的三个字——江南好!(指生个性化诵读)
4、一首《忆江南》,寥寥27个字,却一唱三叹,字字浸满了诗人对江南景、人深深眷恋的情。走进诗人的内心深处,深情诵读全词。(配乐)
5、闭上眼睛,让我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回忆里。(背诵)
(三)忆江南之往事
1、江南为官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年,但值得回忆的事情却太多太多,我们刚才学的只是《忆江南》其一,还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迁移学法:我们分组学习这两首词,用刚才学习第一首词的方法来自学。
3、指读。
4、从这两首词中你看出了词人还忆江南的什么?
5、何日又去月中寻桂?何日重到钱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赏吴娃优美的舞姿?——(引读)江南忆,最忆是杭州——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生接读)
6、那抹不掉、忘不了的江南情啊!诵读三首词。(配乐诵读)
四、欣赏歌曲拓展延情
1、词有曲调,可以用来吟唱。想听吗?
2、播放《忆江南》曲子听吟唱。
板书:
忆江南
词牌名
景
情
人
发布时间:2024-03-01
经过栏目小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最终完成了最新的“忆江南课件”。老师会根据课本中的主要教学内容整理成教案课件,需要我们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件。教案的编写要按照教学内容贯穿教学整个过程。有需要的群众请前来筛选!...
浮力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我是第一次上这部分内容,所以在备课时我特地找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来看,发现学生比较难以理解浮力的方向和浮力产生的原因。针对这两个难点,我准备了一个实验、一段视频,效果很好,学生很容易接受。本节课我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学生已经积累了有关浮力的体验,如木块能漂浮在水...
写教案的繁简程度通常取决于教师的经验水平和个人风格。经验丰富的教师可能会将教案写得简洁明了;而新手教师可能会写得更加详细。以下是幼儿园识字教案的相关内容,供参考。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感知5以内数与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 2.发展比较、概括能力。 教学准备: 动物头饰:猫、狗、猪...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自我认知,自我意识已经初步形成,他们对自己的身体和身边的事物特别关注。小手是幼儿最常用、最熟悉的一部分,他们每天用小手做许多事情。但是中班幼儿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知道怎样保护小手,我想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 掌握一些安全保健常识...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素描教案,欢迎大家分享。素描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通过石膏像写生,了解人物造型的特点与规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认识形体、整体与...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早早准备好教案课件,因此老师最好能认真写好每个教案课件。写好教案课件,可以避免老师遗漏重中之重。小编已经为您准备好了一篇对应的“大班教案”文章,敬请您详细了解此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防灾减灾》优秀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防灾减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防灾减灾知识,增长避灾自救技能,运用造型表现形式,创作以防灾...
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编辑为您准备的与您相关的“幼儿舞蹈教案”,如果您对某个问题需要解答可以先查阅本文。老师的部分工作内容就有制作自己教案课件,因此我们老师需要认认真真去写。教案是落实教育部门教学要求的必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