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分析:
1、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欣赏《十面埋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的欣赏曲目。《大纲》要求音乐教育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而《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曲目,因此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该册第四课中,学生已学习过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组,认识了包括琵琶在内的几件弹拨乐器的知识,在第七课又出现了琵琶独奏曲的欣赏,很明显地显示出承接的作用。
3、教学目标:《大纲》指出:“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根据这个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①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②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③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其中目标1、2为普通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标;目标3为提高目标,只要求部分优生达标。
4、教学重点:《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较大。根据欣赏课中精赏与泛听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5、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在选择教法时,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是首先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以下教法:
1、情景创设法: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经常到山间海边观赏风光,清泉与波涛会使他产生许多灵感和创作欲望。这就是情景发挥的作用。乐曲《十面埋伏》是展示古战场上铁马金戈的战斗场面,这些场面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让学生去感受一些陌生的东西,容易产生隔膜,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样的存在问题,我为学生创设情景。具体的做法在下文有详细的说明。
⒉主题辅助欣赏: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弹奏或播放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聆听并熟悉,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有很大的作用。
⒊分段欣赏法:乐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作品。对于这一作品我采用了分段欣赏法,按乐曲的顺序逐段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欣赏,使学生能掌握每段的音乐特点和表现的内容。
三、说学法指导:
《音乐教学法》指出:“欣赏教学要尽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欣赏:
1、指导节奏律动辅助欣赏:儿童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如果欣赏课只是单纯的听就显得单调,难以奏效。因此我引导学生将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用身体的节奏律动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在三个重点乐段的欣赏时就运用了这一方法,不但有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其他的音乐感觉。
2、指导自由想象: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例如在欣赏一段音乐,它是表现什么的?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目标教学法对实施素质教育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本课使用了目标教学法的四个环节: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来进行教学设计。
附教学流程图:
前提测评
认定目标
导学达标
初听分段全曲
全曲欣赏欣赏
达标测评
环节教学过程方法意图
前提测评:
⒈下面乐器哪些属于弹拨乐器
⒉听辩哪段音乐是琵琶演奏的用多媒体出示测评题目。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为导学达标做好准备。
认定目标:
⒈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⒉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⒊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教师借助讲台设计、大屏幕演示和讲故事引导学生进入乐曲的情景。然后在学生阅览课本并提出问题后教师小结时自然地导出学习目标。既让学生进入欣赏情景又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导学达标:初次全曲欣赏要求:根据课本中的提示进行,并初步感受乐曲表现古战场的壮烈情景。欣赏后小组讨论在播发乐曲时,大屏幕只出现古战场的静止画面。这次的欣赏让学生初次感性去认识乐曲,目的是培养感受音乐和独立欣赏的能力。
分段欣赏:
⑴泛听1―5乐段
⑵欣赏“埋伏”
①播放主题句让学生用“啦”模唱
②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模唱主题句让学生分辨哪种能更好地表现“埋伏”
⑶欣赏“小战”“大战”
①播发“小战”“大战”的'视频让学生先简单了解古战。
②播发“小战”“大战”中最有代表性的乐句,让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一段是表现“小战”,哪一段是表现“大战”。再让学生对比:哪一段的力度更强?哪一段的节奏更紧凑?听后讨论,教师小结。
⑷将“埋伏”“小战”“大战”三个重点乐段用大屏幕演示一次让学生欣赏。
⑸根据乐曲填空(见附表)
⑹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音乐创作。
活动目标:
1.知道《十面埋伏》是著名的琵琶曲,感受乐曲所表达的紧张、激烈的气氛。
2.通过绘画、语言描述等方法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
音乐、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笔、纸
活动过程:
一、第一次欣赏——讲述
1.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曲子(选段),我们一起来听一下。听完后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
2.欣赏乐曲,并鼓励幼儿交流:“这首曲子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老师介绍曲子:名称以及乐曲表达的内容。这首曲子叫《十面埋伏》,是用丝竹乐里的琵琶演奏的,讲的是古代军人打仗的事。(出示画有古代战争场面的图片)
二、第二次欣赏——绘画
1.老师:这是一首江南丝竹乐里非常有名的乐曲,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然后把你感受到的画面画出来。
2.幼儿边音乐边绘画。
3.交流:“你画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画?”
三、第三次欣赏——表演
1.讨论表演动作。
老师根据幼儿的创编将一些简单、典型的动作确定下来,并引导幼儿练习。
2.动作表演。
3.老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变化,听音乐表演战斗动作。
活动反思:
孩子们对古筝和琵琶的音色还是不能很好的区分,很多人都以为是古筝,于是老师介绍了两种乐器的演奏技法不同和音色差异。有的孩子能根据看到的曲子名字从而联想到战斗,我把介绍乐曲的内容移至第一环节,这样使幼儿在作画时更明确。画面都很准确地表达了乐曲内容,想象力丰富,可能是有电视电影等的经验所至吧。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的音乐风格。
2、使学生从音乐中重温历史、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3、通过赏析,能结合音乐讲述楚汉之争的这一段历史,初步知晓音乐描述历史事件的一些表现手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相关知识。
2、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
教学难点
抽象的音乐和历史事件完美的结合并进行欣赏,感受音乐的表现力。
教具
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教室。
教法
演示、体验、讲授。
教学目标
组织教学开发右脑了解弹拨乐器琵琶的构造及其音色特点。音乐的情感体验了解音乐体裁中的叙事曲重温历史,音乐与历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唱)。
“一边倒”。
二、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并提问。)
1、大屏幕上的乐器叫什么?
2、观看大屏幕,了解琵琶的基本构造。
3、播放一首琵琶独奏曲的片段。
4、听乐曲,试回答琵琶的音色。
举例:你知道此乐器独奏的乐曲有哪些?
5、欣赏乐曲片段,感受一下这首乐曲,使你想到了什么?(《十面埋伏》。)
三、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1、叙事曲。
2、讲述和十面埋伏相关的历史楚汉之争。
3、乐曲取材。
4、播放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
(师)跟随音乐进行讲解,每一段音乐情绪的变化,描写场景的变化等。
四、《十面埋伏》不仅是我国琵琶武曲中的精品,也是人类音乐文化的瑰宝。并被誉为我国十大名曲之一。
中国十大名曲有哪十首?(试回答。)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琵琶的结构;音乐体裁叙事曲的风格;重温了历史楚汉之争;历史与音乐相结合,感受了音乐的表现力。
六、作业
1、课下重新欣赏音乐《十面埋伏》。
2、通读《史记》中的《项羽本记》。
一、《十面埋伏》教材分析:
1、乐曲简析:《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大套武曲,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相争在垓下决战,汉军的刘邦用十面埋伏的阵法击败项羽的楚军这个历史故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乐曲欣赏《十面埋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第十册的欣赏曲目。《大纲》要求音乐教育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而《十面埋伏》是一首的琵琶传统曲目,因此在教材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该册第四课中,学生已学习过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组,认识了包括琵琶在内的几件弹拨乐器的知识,在第七课又出现了琵琶独奏曲的欣赏,很明显地显示出承接的作用。
3、教学目标:《大纲》指出:“欣赏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初步感受速度、力度、节奏等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根据这个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①能感受乐曲《十面埋伏》描绘古战场上的壮烈情景。
②懂得用乐曲的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十面埋伏》
③会用“埋伏”“小战”“大战”为标题进行创作
其中目标1、2为普通目标,要求全体学生达标;目标3为提高目标,只要求部分优生达标。
4、教学重点:《十面埋伏》是一首大套武曲,篇幅较大。根据欣赏课中精赏与泛听结合的教学原则,本课重点欣赏“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三个重要乐段。
5、教学难点:根据速度、力度、节奏等要素去欣赏乐曲《十面埋伏》,大略理解乐曲表现的内容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一书指出:在选择教法时,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是首先考虑的。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选择了以下教法:
1、情景创设法: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经常到山间海边观赏风光,清泉与波涛会使他产生许多灵感和创作欲望。这就是情景发挥的作用。乐曲《十面埋伏》是展示古战场上铁马金戈的战斗场面,这些场面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如果让学生去感受一些陌生的东西,容易产生隔膜,难以调动学习的主动性。针对这样的存在问题,我为学生创设情景。具体的做法在下文有详细的说明。
⒉主题辅助欣赏:乐曲的主题是音乐的精华,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弹奏或播放音乐的主题让学生聆听并熟悉,对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有很大的作用。
⒊分段欣赏法:乐曲《十面埋伏》是一首情节性很强的作品。对于这一作品我采用了分段欣赏法,按乐曲的顺序逐段指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欣赏,使学生能掌握每段的音乐特点和表现的内容。
三、说学法指导:
《音乐教学法》指出:“欣赏教学要尽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下面的方法进行欣赏:
1、指导节奏律动辅助欣赏:儿童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如果欣赏课只是单纯的听就显得单调,难以奏效。因此我引导学生将身体的各种感官都充分调动起来,用身体的节奏律动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在三个重点乐段的欣赏时就运用了这一方法,不但有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其他的音乐感觉。
2、指导自由想象:艺术是没有定格的,尤其是音乐的欣赏,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因此我提倡自由想象。例如在欣赏一段音乐,它是表现什么的?让学生大胆地想,想到什么说什么,并敢于发表不同于一般的独特见解。这样能很好地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四、说教学程序:
我认为目标教学法对实施素质教育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本课使用了目标教学法的四个环节:前提测评、认定目标、导学达标、达标测评来进行教学设计。
附教学流程图:
前提测评
认定目标
导学达标
初听分段全曲
全曲欣赏欣赏
达标测评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2-21
阅读展示了伟人思想中的精华,研习作者的作品能让人感受到其独特的文采,深深地被其所吸引。在写读后感时,应该注意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理解,尽量避免模板化的表达。若想找到优质文章,不妨关注“十面埋伏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05
寻找优质文章可尝试浏览“交通安全教案”,请您收藏此页以备不时之需。教师会将课本主要教学内容整理到教案课件中,因此编写教案时需谨慎对待。学生的反馈能够反映教师课程安排的条理性和合理性。...
发布时间:2024-01-06
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编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草率行事,因为教案是评价教师学识水平的重要工具。有没有一些好的教案课件可以借鉴呢?如果你正在寻找与“苏州园林教案”相关的文章,小编推荐给你这篇,希望以下提供的信息能够解答你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2-16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音版小学第7册音乐教材第4课歌曲《哦,十分钟》。这首歌是一首2/4拍,两段体结构的儿童歌曲。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对孩子平日课间十分钟的描写,表现了孩子们在紧张的学习后自由欢乐的心情。从音乐形式和知识深浅来讲,整堂课属于小学音乐中级水平,首先在本堂课中有两个最...
发布时间:2023-11-28
在给学生上课之前,老师应该提前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这样,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认真地撰写每个教案和课件对于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案可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式。我推荐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优秀教案”,希望它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您仔细阅读本文,并将它深深地铭记在心。...
发布时间:2024-01-15
活动名称:青蛙唱歌(中班)活动目标:1、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用不同的声音、表情、肢体动作等大胆表现所体验到的动物(青蛙)与事物(风、荷叶)。2、大胆想象青蛙的叫声,乐意用语言节奏创造性的表现。活动过程:一、感受音乐的高低、快慢变化,尝试韵律游戏:荷叶和风。1、发现荷叶:荷叶长在什么地方?如...
发布时间:2023-12-22
【目的】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边读边想的阅读能力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语文国家课程标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
发布时间:2024-03-24
您在寻找好文章不妨看看“优秀教案”。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的部分工作,因此每天老师都会按质按时去写好教案课件。 良好的教案和课件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保障。如果您在阅读本文时感觉到一些力量那就是我最大的鼓励!...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