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高中生物教案推荐#】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等。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一个人、一棵松树或一只草履虫为例,用不同生物研究生命系统各个层次的关系,以便理解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答案和提示
(一)问题探讨
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
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
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2、提示:细胞层次;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的,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另一方面,生物体中的`每个细胞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能独立完成一系列的生命活动,某些生物体还是由单细胞构成的。
3、提示: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一个系统,但不是生命系统,因为生命系统能完成一定的生命活动,单靠一个分子或一个原子是不可能完成生命活动的。
(四)练习基础题
1、(1)活细胞:A、D、G、I;
(2)死细胞:B、E;
(3)细胞的产物:C、F、H。
2、(1)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因为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
(2)种群层次;
(3)群落层次。
拓展题
1、提示:不是。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因此,尽管人工合成脊髓灰质炎病毒,但不意味着人工制造了生命。
2、提示: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其意义具有两面性,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态度都是不全面的。从肯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可以使人类更好地认识病毒,例如,研制抵抗病毒的药物和疫苗,从而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从否定的角度看,人工合成病毒的研究也可能会合成某些对人类有害的病毒,如果这些病毒传播开来,或者被某些人用做生物武器,将给人类带来灾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减数的概念;能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模拟出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通过观察图片、动画,提高识图、绘图能力以及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减数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过程。
难点:模拟减数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有丝各时期的特点并播放有丝多媒体课件,教师总结出有丝重要的特点是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结果是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一样。
Ppt展示三口之家的图片,图示有性生殖的过程。设疑:正常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6条(23对),由学生尝试把图中受精卵、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情况标出。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归纳:生物体是保证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必须减少一半,即通过减数而非有丝。
(二)动画演示,共同探究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减数的相关信息(以精子的生成为例)。
问题:减数的概念,场所和结果;产生精子的原始细胞即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之后继续设疑:精原细胞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是怎样减少一半的?又是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学生根据有丝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猜想。
教师肯定学生的猜想,动画演示精子形成的全过程。
设疑:减数是怎样进行的,染色体数目是如何减少的呢?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
1、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过程。
学生观察分析减数次间期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了解染色体数量和DNA含量变化情况。
2、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提问:减数次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点拔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
3、动画演示:减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后期同源体分离。
提问:减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同源染色体能否有另一种分离情况?学生总结归纳表述。
4、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教师点拔: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发生其中的一种形成二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5、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初级精母细胞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学生预测减数第二次。
6、动画演示: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
提问:精细胞中染色体数目,DNA含量,染色体特征与精原细胞相比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精子寿命很短?精子还能再吗?
总结:精子形成需要经过变形,丢弃大量细胞质,仅保留了细胞核和极少量细胞质,所以精子寿命短,精子不再,因此减数无细胞周期。
7、再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全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减数过程:提问:减数两次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三)动手体验,形成概念
引导学生用橡皮泥模拟减数全过程,加深对减数过程的理解。
之后提问:什么是减数?学生分析进行减数的生物、细胞、时期、过程、结果,从而总结出减数的概念。
(四)小结作业,课外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本节所学。课下请学生归纳形成配子的细胞(减数)的过程与特点。
知识目标
1、说出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各器官的主要功能,知道人工呼吸和肺活量。
2、说明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解释肺通气的原理和过程。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人体呼吸系统的挂图或模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结合归纳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现场表演,让学生掌握人工呼吸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学会测定胸围差。
4、通过将呼吸频率及胸围差测定结果量化、处理,培养学生数据处理能力。
5、各小组通过课后测量的胸围差报告,做一个小报告并讨论锻炼身体增加胸围差的日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肺的结构和气体交换相适应的教学,使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辨证观点。
2、通过人工呼吸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和助人为乐的教育,通过测定胸围差和学习肺活量的知识,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3、在分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相互协作。
教学建议
知识体系图解
教材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以及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
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是本节学习呼吸运动的基础,也是本章学习呼吸的全过程的基础。打好这个基础不仅可以使后面学习比较容易,还能使学生体会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普遍现象,有利于学生建立生物学观点。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既是基础知识的难点,又是培养能力的难点。该原理需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后经过推理、判断等思维过程来理解,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讲解肺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可利用挂图结合模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观察猪肺或其他动物的肺(看实物),也可以让学生观察显微镜下哺乳动物肺的永久切片,使学生对肺和肺泡的结构有感性认识。
呼吸运动的过程和原理的授课可以采用让学生自制教具,在课上演示、交流,使学生对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再让学生亲自验证呼吸运动,这样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可演示有关人体呼吸运动的动画型电脑软件,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此外,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呼吸的频率,可安排学生实习活动:测试平静时与运动后的呼吸频率,来获得知识,同时也加强对口对口人工呼吸时为什么每分钟吹气的次数为16~18次的理解。人工呼吸让学生在课上练习,提高学生的救护能力。
另外创造条件作好测定肺活量和胸围差的实验。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是20xx版新人教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的第2章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本节知识主要从水和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两个方面展开。整体难度不大,但教材新增内容水的组成和性质,学生理解时有一定困难,应结合水分子模型和化学相关知识,予以重点突破。
2、和旧教材相比,20xx版教材在知识结构、教材内容变化都较大,具体调整如下:
教材知识结构调整:
新教材先讲水的作用,再讲水的存在形式(和老教材正好反过来)
教材新增添内容:
1、水为什么能成为良好的溶剂。
2、水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3、细胞代谢、抗逆性和自由水与结合水比例关系和相关实例。
4、P22思考与讨论,新增资料2,关于N、P、K对植物的作用。
5、课后习题,新增火星探索,推测生命存在的相关资料。
新教材删减内容:
1、水在不同年龄段、性别中含量的差别。
2、原教材P36多种元素和化合物共同构成了细胞这个生命系统中的基本层次
3、原教材P36 《与生活的联系》中补充淡盐水的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知识。
4、原教材P36 《技能训练》中的实验设计内容。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步入高中,还未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针对上述问题,本节课在教学过程设计上更多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出结论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决定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形成结构决定功能。(生命观念)
2、运用资料分析法,推理无机盐生理功能,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3、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
【教学重、难点】
1、水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2、无机盐的存在形式和作用。
3、水是良好的溶剂和水的流动性。
【教学方法】
1、多媒体展示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3、模型展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人类探索火星的照片,显示资料:据探测,火星上有固态水,也有流动水的痕迹,土壤中含有生命必需的Mg、Na、K等元素。科学家据此推测,火星上曾经或者现在存在生命。
教师设问:科学家的推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水和无机盐对于生命的存在至关重要。(水是生命之源)
教师:水和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具体有哪些作用呢?那我们今天一块来学习水和无机盐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以火星探索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同时在学生心底埋下进行科学探索的种子。
教师:展示本节的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展示本节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我们要学习那些内容,掌握到什么程度。
一、细胞中的水:
教师:自主学习教材第20页第1、2段,概括水的五大生理作用。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归纳出水作用的相关要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根据有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水为什么能成为良好的溶剂?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0页相关知识,结合老师提供的水分子的比例模型。小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结合水的组成及特性,尝试解释水为什么能成为良好的溶剂。(水分子电荷模型水分子比例模型)
2、结合氢键的形成及特点,说明水分子为什么具有流动性?
3、水的那一特性,对于维持生命系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
教师:先阅读课本知识,结合老师提供的水分子模型及课件上的水分子电荷模型。小组讨论结束,安排学生上讲台解释下水为什么能成为良好的溶剂,水具有流动性的原因。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提取信息能力,观察水分子电荷模型和水分子比例模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讲台讲解,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展示:心肌和血液含水量的表格,心肌和血液含水量基本相同,为什么二者状态不同?
组织器官——含水量
心肌——79%
血液——83%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表格,提取信息能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水的存在形式、特点及含量。
教师展示: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出答案。
一、水的存在形式及特点。
水特点
自由水:自由流动、游离状态
结合水特点:失去流动性和溶解性
二、水的含量和细胞代谢的关系:自由水比例越高,其新陈代谢越旺盛。结合水越多,植物抵抗干旱、寒冷的'能力越强。
教师:展示资料,引导学生根据水和细胞代谢及抗逆性关系,小组讨论解释下列现象。
资料1:秋天农民收获玉米和花生种子后,要晒干储存,为什么?
资料2:寒冷的冬天,农民较少灌溉,以利于小麦过冬?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现象,通过一些简单的生活实例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件展示习题:
联系生活,判断以下哪些是结合水,哪些是自由水?
(A)切西瓜时流出的瓜汁水
(B)鸡蛋清里的水
(C)新鲜小麦种子晒干时丢失的水?
(D)晒干的花生、稻谷中主要含有的水
(E)晒干后的种子再烘干,失去的水
教师:安排一名学生到讲台展示答案,如果答案不对,可以安排其他学生予以补充。
设计意图:检验学生对自由水、结合水的掌握情况。
教师总结:有C说明花生种子失去自由水,还能萌发,有DE说明植物失去结合水,种子死亡,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教师课件展示:阅读教材P21“细胞中的无机盐”,并填空。
1、含量:很少,占细胞鲜重的。
2、存在形式:大多数以形式存在如:Na+、K+、Ca2+、Fe2+、Fe3+、Cl-等。
教师课件展示资料:小组讨论,阅读资料,总结出无机盐的作用。
资料1:右图是一种叶绿素分子和血红素分子结构简图。
资料2:哺乳动物钙离子含量太低,动物出现抽搐,番茄缺少钾,叶片会失去绿色导致干枯死亡。(叶绿素血红素)
资料3:K+可以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Na+可以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
资料4:血液中含有HCO-3和H2CO3,可以维持酸碱平衡。
设计意图:
1、学生阅读资料获取信息,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推理出无机盐的功能。注重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认同无机盐对生物体的重要性。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教师课件展示:无机盐的功能,并要求学生背诵一遍,以加强记忆。
功能一:无机盐是一些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功能二:可以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功能三:无机盐调节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
功能四:无机盐可以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设计意图:展示无机盐的功能,要求学生背诵,以加强记忆,强化落实。
【联系生活,回答问题】
资料1:对病人进行输液时,一般用0.9%的NaCl溶液作为药物的载体,原因是什么?
资料2:贫血患者除了补铁以外,还应该多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为什么?
资料3:人长期缺钙会导致抽搐,缺碘会导致甲状腺会肿大,那么,无机盐的摄入是否是越多越好那?
设计意图:及时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实例。同时,让学生认清无机盐不是补充越多越好。
教师: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生命活动离不开水,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无机盐,这样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水和无机盐的痕迹,就推测火星上有生命的结论。
水对生命如此重要,那么我们现在水资源状况怎样呢?教师展示水资源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与讨论,面对现状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学生激烈讨论后,提出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等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对细胞中水的重要作用的学习,了解目前水资源的状况,形成保护水资源的社会责任。
【构建思维导图,进行知识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必修1第2章第2节,包括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两大块教学内容。针对整个教学过程,现总结反思如下:
火星的研究是当下的热点,通过展示一组火星探索图片,提问:“科学家的推测说明了什么?”来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下来引导学生回答给出的问题,学习细胞中的水和无机盐的作用,并进行合作探究及适当。
参与听课的老师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本节课有如下优点:
课件制作精美,图片素材丰富,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普通话标准,语言表达准确、简练,富有亲和力,教态自然。
充分发挥学生自学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备课充分,课堂应变能力强,思路清晰,连贯性强。
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注重了学生的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不足之处有:
学生回答问题后,可以让其他同学提问和补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考虑减少陈述讲解的内容,更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在听取了其他教师的意见后,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
上课前认真备课,尤其是在备学生方面。
课堂上引导学生提问和补充,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目标要求】
1.学习目标
⑴.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⑵.知道人体内血管的分布。
⑶.描述三种血管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2.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血管结构与功能的教学。
【预习导学】
1.血液循环系统由、和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和尿素等废物。
2.二千年前,我国最早用“切脉”诊病的医学家是。
3.人体有3种血管:、和。
4.识图:右图a、b、c分别是哪种血管?有脉搏现象的是哪一个?
5.动脉粥样硬化症是由于脂类物质过多的堆积在血管壁上引起的。
【问题探究】
1.感受血管跳动
⑴找一找:自己的脉搏
①对照图14-1,在自己身体上寻找血管跳动的部位。
②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它能跳动吗?
⑵测量脉搏
①同桌同学配合测量,并将结果记录在下表
脉搏(次/min)测量1脉搏量2脉搏测量3平均值
你本人
你的同桌
②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什么关系?
2.观察血管的类型
仔细观察三种血管图片(图14-3),并结合动画和书本内容,尝试完成下列问题:
⑴设计一个表格,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入表中。
⑵总结出三种血管的概念和区分它们的方法?
⑶列举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
【目标检测】
1.在人体中,哪种血管最细最多()
a.动脉血管b.毛细血管c.静脉血管d.前三者都是
2.下列有关动脉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脉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b.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动脉,如桡动脉
c.动脉血管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d.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动脉
3.医生给病人验血时,用针把手指戳破,挤出血来,再用吸管吸取。这种血来自于()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以上三种血管都可以
4.下列有关静脉血管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血液从全身各部位送回到心脏的血管b.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就是静脉c.管壁薄,管腔大d.血细胞在管腔内单行通过
5.毛细血管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是( )
a.管壁薄,血流最慢,分布广b.管壁厚,管腔细,分布广
c.管壁薄,血流速度快,分布浅d.管壁厚,管腔大,分布较深
6.某人创伤后出血,根据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判断受伤血管:
受伤后血流和血液情况受伤的血管
1血液少量渗出,不久即自行凝固
2血液喷射而出,颜色鲜红
3血液产断缓慢流出,血液暗红色
【课后训练】
归纳三种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填写下表:
血管种类功能分布管壁管腔血流速度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质疑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简述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说出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尝试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探讨细胞中主要化合物的种类。
3.认同生命的物质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教学难点
(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三、课时安排
2(上课1和实验1)
四、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让学生以初中的知识来思考,回答。
〔问题〕以“本节聚焦”再次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
〔板书〕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大量元素:C、H、O、N、P、S、K、、Mg等
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基本元素:C、H、O、N、S(Ca)P、
主要元素:C
二、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思考与讨论〕生思考师提示。
1.提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别主要看它们的分子组成中是否有碳元素,如糖类是有机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水是无机化合物,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当然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区别。对这两类化合物的严格区分,请参照化学教科书。
2.提示:细胞中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无机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水是生命之源,离开水,生命活动就无法进行。
3.提示:植物的叶肉细胞、果实细胞和种子的细胞中通常含有较多的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如禾谷类的果实、种子中含淀粉(多糖)较多;甘蔗的茎和甜菜的根含蔗糖多;花生、芝麻种子中含脂质多;大豆种子中含蛋白质多,等等。要想从植物的果实、种子中获得糖类、脂质和蛋白质,就要设法使细胞破碎,再将这些物质提取出来。
三、实验
〔到实验室做实验〕
3.生物材料中有机化合物的种类、含量不同。因此,我们应选择多种多样的食物,保证获得全面的营养。
〔小结〕略。
〔作业〕一二题。生思考师提示
〔提示〕1.(1)迹唬2)√拧
3.B。
拓展题
1.提示:细胞是有生命的,它可以主动地从环境中获取生命活动需要的元素。这是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之一。
2.提示:不能。生命系统内部有严谨有序的结构,不是物质随意堆砌而成的
教案示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通过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细胞结构的兴趣→引导学生认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 设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总结细胞概念→将静止的内容变为动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生物生长的奥秘
通过步步设疑,引导学生由外向内、由平面到立体、由结构到功能,不断深入地认识细胞,从中总结出细胞的概念,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联系起来,并认识生物体生长的奥秘。
2.教学过程说明
(1)通过学生们复习、回忆、观察——细胞结构简图,引出教学主题。首先展示上节课由学生完成的细胞结构简图,引发学生思考:细胞是平面结构吗?动植物细胞的结构有区别吗?这些结构都叫什么?激发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索细胞结构的兴趣。
(2)教师适时展示细胞的立体结构模型,目的是:一方面让学生知道细胞不是平面的而是立体的;另一方面借助于模型讲解动、植物细胞结构。
首先介绍植物细胞的结构。在介绍过程中渗透研究结构的方法——由外向内,同时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在讲到细胞膜的时候,应提出问题:在观察过程中谁看到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膜?目的是,一方面讲清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极薄且紧贴细胞壁,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讲到液泡时,由于学生容易将它与细胞质看成是两个并列结构,所以教师要强调液泡是细胞质的一部分。
然后介绍动物细胞的结构。这时也采用边画图边讲解的方法,同时用对比学习的方法:先找出动植物细胞的相同之处,即都有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再找出不同之处,即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里没有液泡。实施对比学习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记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通过观察,了解细胞的功能。教师进一步设疑:细胞有生命吗?并带着这个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
这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动动手”改为演示实验“利用高倍镜观察黑藻(或苦草)细胞的细胞质流动”。最好将视野中的物像通过显微摄影仪投射于屏幕上(没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多摆几台示范镜供学生观察),使每一个学生都亲眼看到细胞质的流动。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从这些现象看到本质:细胞质正在不停地流动着,说明细胞是活细胞,是有生命的。细胞质的流动可以加速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生物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最后教师应指明:
①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②细胞膜可控制物质的进出。
③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对细胞的遗传有控制作用,这一点以后会详细介绍。
这时,教师再总结细胞的概念,学生就容易接受了。同时教师应指出:
①经过科学家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可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
②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比如病毒就没有细胞结构。从而加深学生对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结构的理解。
(4)关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是教学的难点 。
这时可以通过制作课件体现细胞分裂和生长的过程,课件主要体现两个内容:
①通过细胞分裂产生多个细胞。
②分裂后的部分细胞体积增大,说明细胞生长。
通过课件使微观、动态的知识变为直观的感性材料,便于学生的观察与理解;同时也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达到了识记细胞分裂和生长基本过程的目的。
发布时间:2024-03-30
以下内容是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为您整理的与您需求相关的信息:“高中生物教案”,希望这些信息可以对你的工作有所启发。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需要老师把每份课件都要设计更完善。 学生的反馈可以反映教学的成功与否。...
发布时间:2024-09-04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生物教案模板范文必修一 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在实验前介绍了消化系统的组成,学生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感性认识...
发布时间:2024-09-20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中生物教案详案大全人教版 篇1 知识目标: 1、理解感觉器官的概念和意义,以及耳的结构和功...
发布时间:2024-09-28
作为一位出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来科学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板(通用12篇),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来认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
发布时间:2023-07-05
您需要什么主题的内容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份“高中生物老师工作总结”,优质的范文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呢?建议大家先找到一些可供参考的范文模板。通过阅读范文,我们能够提高写作的表达能力,希望这些范文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发布时间:2024-03-21
为了提高高一生物教学质量,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本备课组努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引,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南,努力推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构建有科组特色的新课程体系,改变原有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乐于合作的精神,使生物教学科研上一个新台阶。根...
发布时间:2024-09-27
作为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有助于合理规划课堂时间,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教学设计模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高中生物教案模板精品版 篇1 一、教材分析及课时安排 高中生物必修1模块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部分...
发布时间:2024-09-10
高中生物优秀教案模板人教版 篇1 知识目标: 1)了解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 2)掌握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3)理解和掌握主要化学元素的作用; 4)通过生物体组成元素与非生物的对比,理解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认识生物界与...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