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小学美术动物教案实用七篇#】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每位老师都应该他细设计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模式和教育思想的体现,我们需要从哪些角度来写教案课件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精选整理的“小学美术动物教案”内容,这份材料仅供参考实际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本册共设有22课,分别为:大家一起画、绕绕涂涂、田野的彩色、大眼睛、我的太阳、我跟月亮做朋友、七彩飞虹、奇妙的撕纸、撕纸添画、我的拼音卡片、数字变变变、变脸、请跟我来、营养早餐、我长高了、手拉手好朋友、简笔画人、画画火柴人、蚂蚁搬家、漂亮的铅笔头、鸟语花香、小小食品店。
本册是儿童进入小学学习绘画的开始,课程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为依据,通过不同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美的关注与欣赏,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结合,比如,有画画,有拓印,有制作卡片等;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养成,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在课目设计中注意到将观察力、想像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以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三、学情分析:
刚进入课堂的小朋友,在情感态度上老师要作很大的努力,而在思维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要好好把握机会,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发现美,有创造美的想法。
1、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
2、认识色彩,了解美术学习用具,掌握涂色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能使用工具进行简单的美术活动。
3、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品德情操。
五、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和材料,常和班主任沟通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2、运用讲故事、猜谜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多搜集资料,选择适合学生生活环境的形式和材料丰富课堂教学。根据美术课的自身特点,明确地向学生提出正确的学习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多示范、多鼓励、采用多元化评价手段。
第一周:大家一起画 第二周:绕绕涂涂 第三周:田野的彩色 第四周:大眼睛
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一节综合练习课,主要是以折纸为主,另外用剪、撕、贴,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制作小动物的练习。
2、以启发帮助学生抓住动物特点和形体比例折出动物成为本课的要点。
3、折出小动物之后,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教材给予的制作方法较简单,难度不是很大,留给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空间很大。另外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精神。
教学目的:
1、掌握折纸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此方法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动物形象。
2、学会把握动物的特点和比例结构进行制作。
3、能基本运用剪、撕、贴,画等方法进行完善,利用多种材料进行添加。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
5、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热情。
教学重点:
1、让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
2、学会利用多种材料和方法进行制作和添加。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外形特点和比例关系的能力。
教学用具:
动物娃娃、范画、课件、折纸作品、各色蜡光纸、音乐带、水彩笔、黄色塑板、双面胶,若干树叶和花布头等。
2、教师将若干个动物娃娃挂在教室里,并将一张淡黄色塑板放置幻灯幕布下。
一、导入:
1、老师手拿一只纸折的`千纸鹤入场。(用千纸鹤引出一个小故事)。
4、投影仪展示:范画(天空、陆地,水中的小动物代表比美)。
5、老师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哪个小动物最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6、深入:“小朋友,你们还认为什么小动物的体形和颜色很美?为什么?”(学生回答)
7、学生站出来,学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和动态。(学生进行声音和肢体模仿练习。)
9、老师提问:“图片中的是什么动物?它们有什么不同的特点?身体各个部分互相有什么比例特点?”(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回答。)
二、新授:
1、故事接下去:“动物王国里这么热闹,我们的纸动物也想来凑凑热闹。”(再次提起学生的兴趣。)
2、投影仪展示:出示不同颜色、形状、动态和种类的纸折小动物。
3、每出示一个后提问:“这个小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它的身体比例关系怎么样?”(学生回答,并进行鼓掌表扬。)
5、按学生意愿,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天上动物、陆地动物和水中动物),三组学生分别将自己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
6、老师讲解折剪小动物的三大要领:(1)要按照折纸的规律来折。(2)可以在折纸的基础上,用撕、剪、贴等方法进行完善作品。(3)用画笔添加小动物的各个部分。
三、练习:
1、开始引导学生采用各种方法进行折纸练习。(老师发放各色蜡光纸给学生。)
2、老师坐在地上和学生一起动手折纸,并轮流带学生做折纸小动物)(折纸过程中穿插音乐)
3、在折剪过程中,老师提醒学生可用多种方法进行制作。(老师发放小树叶和花布头给学生,让学生对折纸进行添加,并让学生对自己的折纸作品进行添画。)(老师提示学生可以采用合作和互助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将双面胶贴在学生作品后面。)
四、评议:
1、老师随堂进行评画,请折得快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品。(投影仪展示作品,讲出自己的想法和采用的方法),然后大家一起评议。(在学生制作过程中,老师将双面胶贴在所有学生的作品后。)
2、学生将自己好的作品按种类贴在黄色塑板上进行展示。
3、老师在三组中抽出最好的作品,描述作品的形状和特点,让学生猜是什么动物。(学生猜答)
4、老师请作者上来讲评自己的作品(特点和制作方法),其他学生也评议。
5、老师奖励学生,学生去拿自己喜欢的动物小娃娃,大家鼓掌表扬。
五、活动:
比赛结束,老师带学生放松小手。老师和学生一起跳舞。(音乐带《我有一双小小手》伴舞)。
六、延伸:
1、学生将自己的折纸作品贴在黄色塑板上,将作品全面展示。
3、老师和学生一起用水彩笔将折纸小动物四周美丽的风景进行添加。(天上、陆地和水中的风景)。
八、尾声:
2、老师带小朋友们向小动物们说再见。
3、老师和小朋友们互相说再见。
4、结束。
教学后记:
教材分析:《动物乐园》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教材中的课程,属于“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以“动物乐园”为课题强调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了用雕塑材料直接进行基本形体——球体、半球体等形体塑造;揉、捏、切、刻、划、粘接等泥塑技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立体造型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审美评价能力,给予他们成功的自信;创设的“送动物回归大自然”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在体验中提高了审美,在实践中得到激情创造,而且深刻地认识到人类要善待动物,要保护自然环境和谐的重要意义,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
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正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时期。本课教学中,卡通可爱的动物造型深受学生喜欢,学生动手欲望强烈,但他们受身心发展限制,不一定能捏造出新颖、生动的泥塑作品,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观察、欣赏、对比、拆装、合作等多个环节,扩充学生思维,鼓励其大胆创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拆装雕塑动物等活动,学生明白了立体泥塑动物的制作要从基本形体入手,要抓住动物特征,采用切割、揉捏等技法创作。
2、能力目标:
在共同探究中明白了泥塑动物的制作方法,通过参考、借鉴相关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采用揉、捏、粘、切、刻等技法,临摹或创作泥塑动物形象,增强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通过共同探究、共同创作,学生意识到要热爱生活,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抓住特征表现出立体动物,作品力争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教具准备:橡皮泥或泡泡泥、泥塑作品、剪刀、小棍、牙签等材料。
师:在上课之前,咱们先到动物乐园去转转(播放视频)。
动物乐园里真是太热闹了,老师把几位动物朋友请到了我们教室,猜猜他们是谁?(展台表演)
美羊羊:今天的天气真好啊,我要好好晒晒太阳??啊,不好了,灰太狼来了,他会吃了我的!
手偶:是啊,是啊,你别害怕,它不是真狼,它是我们捏出来的。我们是谁,你猜出来了吗?------我们就是老师的手指头,我们不光捏出了美羊羊和小灰灰,还有好多动物呢!(展示动物)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捏捏可爱的小动物?今天我们就用自己勤劳而又灵巧的小手捏捏小动物,创建一个动物乐园。
师:要想把动物捏好,我们要共同创四关,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羊、兔、乌龟、老虎、长颈鹿等动物的图片对比图,探究:捏制的动物与生活中的动物有什么不同?
师:捏出来的小白兔与生活中的小白兔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师 ;捏出来的小猪与生活中的小猪在外型上有什么不同?
生;外形更概括??
师;蛇与鸡各有什么不同之处?
色彩------更加丰富、图案装饰更漂亮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动物形象特征,引领学生感受自然的美与圆雕艺术
(1)以前我们捏过橡皮泥,你们都会哪些方法?
揉、搓、切、捏、刻------
还有很多方法等待我们大家去发现,大家一会儿制作时动动脑筋吧!
(2) 以前我们制作过橡皮泥太阳,它与动物泥塑有什么不同?
怎样去做立体的呢?我们进入下一关。
(1)小组比赛:拆一拆泥塑动物,再装一装泥塑动物,看谁动作最快?讨论一下完成泥塑动物需要几个步骤?
(2)老师按照学生总结出的步骤想做一个平面大象,请学生找毛病。
教师改正做法。
师:瞧,小马虎本来要做大象,可是鼻子做的'太短了,大象变成了小猪。 长鼻子是大象的什么?
师总结:所以我们在做小动物时,一定要把基本形做立体,抓住小动物的特征,可不要让你的动物立不起啦呀,或是让大家认不出来!
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小朋友的作品。小朋友们把自己的作品放入了动物乐园,你想做吗?我们进入第四关。
说一说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动物?想突出它的什么特点?
教师鼓励学生尽可能夸张动物的动作表情,让手中的动物更加完整、牢固、美观、生动、新颖。
作业要求:互帮互助捏塑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它到大自然中自由快乐的生活。相信在你灵巧的手下泥塑动物一定能跳起来,笑起来,活动起来。有没有信心?
学生进行泥塑制作,教师进行巡视辅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泥塑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你是否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师生质疑解惑。
(设计意图:发散学生思维,丰富创作,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学习,在实践中激发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
三、交流评价 感受成功。
2、教师小结:
动物乐园真热闹,各个动物来报道。
小朋友们手真巧,捏的动物真是妙。
朋友之间多友好,保护动物要记牢。
大家记牢了吗?
(设计意图:渗透环保意识,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审美评价能力,增强自信和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目标 :
1、初步了解各种小动物的特征,并运用各种材料将自己打扮成各种小动物。
2、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大胆创造和表现,充分展现自我,感受做中玩,玩中乐的愉悦。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学会同伴间合作互助,相互交流,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父母提供的参观条件,幼儿积累了有关常见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旧衣服、包装纸、雨披、树枝、吸管、无用的长布、雪碧瓶的盖子、软泡、果冻壳、毛线、一次性杯子、头箍、蛋糕盒、发夹、羊角球、独木桥等;工具:剪刀、透明胶、双面胶、强力胶。
3、环境:宽敞的活动室。
4、磁带《快乐的动物园》,录音机。
活动过程:
1、讨论孩子们心目中“可爱的小动物”。
由于我们在前一阶段进行了相关的主题活动,所以幼儿对小动物的印象极深。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
讨论各种小动物的特征,试想自己变成什么。
活动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大胆地畅所欲言。
如:路路想要变成一只可爱的小山羊;思思想变换成一头小猪;欣欣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惹人喜欢的小花猫。
3、幼儿自主选择各种各样材料,装扮自己。
幼儿七嘴八舌地讨论着:用毛线贴在白色衣服上可以当作绵羊身上的毛,在蛋糕盒上画格子,就成了乌龟背上的壳了,果冻壳做梅花鹿的角。
参与者、指导者的身份参与制作,为他们出谋划策。
活动中,波波小朋友帮助文文把毛线贴在背上做羊毛,宇宇帮助思思装上了“猪鼻子”,菲菲和佳佳合作共同制作了贝壳装在了背上,珊珊撕下透明胶把果冻壳“安装”在希希头上,一头梅花鹿出现了……
虽然幼儿是初次进行动物的装扮活动,可由于他们已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在此使他们也有了充分展示的舞台,就是利用一些废旧物品来表现自己对动物的喜爱。
相互欣赏。
波波通过装扮俨然成了一个“孙悟空”,他先是拿一块布围在身上,再拿一个女小朋友的头箍套在头上,眨眼间一个猴子显身了。
思思在一个雪碧瓶的盖子上挖了两个洞,然后装在鼻子上,一个猪鼻子出现了。
乐乐拿了两个一次性杯子,做成了山羊角。
欣欣用几根吸管分别装在脸上,装作了一只小花猫。
贝贝用两根开叉的树枝贴在头上,仿佛是一只梅花鹿的角。
幼儿在互相欣赏别人的作品后,欢快地唱起了歌曲:快乐的动物园。
6、布置运动会比赛场地,并介绍游戏规则。
幼儿分,高兴地跳起来,手握紧手把向前跳动,穿越“山洞”,走过独木桥,拿到水果后,按原路返回。
这时幼儿情绪高涨、积极求上进的心情顿时被调动起来。但随着一声“开始”,他们又纷纷投入到游戏中,紧接着的是一声声“加油!”、“加油!”。
7、幼儿进入游戏,教师作为裁判,指导幼儿游戏。
8、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收拾物品回家休息。
幼儿、教师一起拾的拾、背的背、抬的抬,将活动室场地收拾干净。
教学内容:
木刻版画以刀法、材质与印法的有效整合在版画家族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木刻版画对儿童来说,充满了神秘与挑战。儿童在制作木版画的过程中动脑又动手,不仅拓宽了艺术视野,丰富了创作手段,更多了一种审美的眼光!
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分三个页面对木版画作了全面的介绍:从木版画的工具介绍到制作方法;从黑白木刻到套色木版画的创作;从古今中外经典木版画的欣赏到木版画功能的开拓,与生活环境艺术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认知情境。
根据木版画操作性和创造性的特点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分3-4课时完成。
学生情况:
六年级儿童已初步掌握了纸版画的基本制作方法,有兴趣去追求新的版画表现语言。木版画以刀代笔的创作形式,对于儿童而言往往可用“惊奇”甚至“欣喜”来形容。儿童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在“边刻边想”中来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
知识与技能目标:儿童认识木版画,体会木刻版画特有的气质和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儿童形成细致、耐心的学习态度和审美感知能力。
教学重点:儿童初步了解木版画刻与印的制作特点,学会制作一幅木版画。
教学难点:儿童对刻刀的掌控,对不同形状的刻刀锋刃在木板上留下的视觉形态,在儿童内心滋生起丰富的想象。
同学们,这个教室的墙上挂满了画,你觉得它们与你平时看到的画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
在木版上涂上油墨再印下来的画,经印制以后所产生的印痕之美,很特别,是我们徒手绘画所不能替代的,这个就是印制的美丽。
(1)出课题:这样的绘画形式叫“版画”,以木版为底版的就是“木版画”。
(2)比较一下,纸版、木版印制过后的效果一样吗?
同为印制,但是因为材料的不同,印痕的美丽却绝然不同。
同学们,绘画的表现的形式很多,就版画而言,材料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美感!关键在于你是不是愿意去尝试,去改变!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木版画刻与印的制作特点及其艺术的美感。
想试试在木版上画画的感觉吗?(示范1)那我们今天就以刀代笔,在这块木版上画画。
这些木刻刀的刀口都不一样:刀口成三角形的为三角刀,它会在木版上留下怎样的痕迹呢?
握刀时,有没有谁注意老师两手在版上是怎么摆放的呢?想一想,是为什么?
(儿童尝试)同学们你们也来试试。
(反馈)练习中你有些什么困难吗?
(示范2)这刀口呈半圆形的为圆口刀,刀口平的为平口刀。圆口刀、平口刀在木版上又会留下怎样的痕迹呢?
(儿童尝试)我们一起再来感觉一下。
不同形状的刻刀锋刃在木版上留下有别于其他画种的一种肌理感。
下面我们来把这种肌理感印下来(示范)。
印制时先蘸油墨,再在旁边清油墨,待滚筒上均匀地滚上油墨后,再均匀地滚在版上。取吸油墨的纸覆在版上,用小纸团打小圈圈磨印下来。
(出图)同学们,将每一种刀痕组合在一起,它们也是画,每一刀都是同学们的激情!这就是木刻版画所特有的气质。
设计意图:让儿童动手实践体验一次,是对木版画学习与消化的过程。在切身体验中儿童增进了对木版画制作的.实践经验。
(出图)在版上以线来造形的是阳刻法,以面来造形的是阴刻法。而在创作中,很多的时候是阴阳刻结合着来运用的。
首先,将我们所要表现的形象画在版上。然后,在木板上用三角刀刻去铅笔线。接着,滚上油墨,注意油墨不能太多,要均匀。取一张容易吸油墨的纸,覆盖在版上。用一个小纸团,轻轻地打小圈圈,进行磨印。轻轻地掀开一角,看看效果。当然,在起稿的时候,你也可以用毛笔蘸上墨汁直接在版上画画。
设计意图:儿童每一种绘画语言的获得,都是在特定感受的诱导下逐渐实践产生的`,教学由浅入深,赏练结合,至此儿童转入对木版画的创作练习。
设计意图:儿童凭着对木版画这种“技”与“法”的切身体验,就能从感同身受出发,用心领会作品的审美意像!
(赏析)同学们,木版画源于我国古代的书籍插图。在雕版印刷术出现之前的懵懂阶段,印版多为石刻文字、图形等,一般图像较为粗犷、简洁,尺幅较小;战国时期“肖形印”可视为最初的版画的印版,印制的方式叫“捺印”,即印版由上而下捺印。
这是一枚古代的小小花款印章,仔细看看,上面刻画的人物,她的舞姿多么地舒展、飘逸。以后的汉代画像砖的“拓片”,无疑具有版画的性质。
这是一张中国明代的小说《西厢记》木版画书籍插图。中国古代木版画多以线描形式出现,在这幅插图中,中国绘画中的线条,笔法的运用表现,清晰可见。此图,陈洪绶绘,刻工项南州,施展绝技不失原作面貌,展现中国古典木刻画特有的意境美。
这是清代的一本画谱《芥子园画谱》,印版越多,画面色彩层次越丰富。
人类通过雕版印刷留存下来各类典籍、图画品种很多,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其用途还有专门的名称,如以春节祈福为主的叫“年画”,在民间祭祀用的叫“纸马”。
现代画家更是能够在一块木版上展现自己对生活对艺术美的追求。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着在木版上来画画,用刻好的版子来装饰我们教室的墙面,还可以营造教室里浓厚的艺术氛围!
儿童创作一幅木版画,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儿童在“边刻边想”中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
刻制木版画常见的刀具有三角刀、圆口刀、平口刀。儿童可以根据自已的习惯横握刀具或选择竖握,运刀时指实掌虚运用腕力将刀锋刻入木版,形成独特的点、线、面的性状。而这些是需要儿童对刻痕各异的刀具掌控来逐一体会的。
第一课时,我着力解决儿童对木版画的认知。教学手段侧重于儿童的直觉体验,以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来融合木版画较为理性的内容。其中教师演示与赏析相结合,儿童通过奏刀向木的感性实践,在“边刻边想”中来完成对木版画刻与印的认识。整个刻印过程,那种对于木版画形式语言的直观感受,对于儿童而言往往可用“惊奇”甚至“欣喜”来形容。尤其是木版画印制语言的美感,印制过程的“不确定性”,对儿童的思维方式也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儿童凭着对木版画这种“技”与“法”的切身体验,就能从感同身受出发,用心领会作品的审美意象!木版画虽体现的是技术与规则,但是无论怎样的技术,怎样的规则,使用何种工具材料都应和儿童的感受紧紧相连,与木版画整体的文化脉络相连接,反之,教学就是狭隘的、偏颇的。
教学内容:
“纸柱造型”就是把纸做成基本的形体——圆柱、方柱或三角柱……然后用铅笔在柱面上画出小图形,再用剪刀、小刀剪刻,接着翻转、卷曲某些部分,最后便可以创作出变化丰富的立体造型作品。通过学习,让学生感知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并选择自己喜欢的制作方法来表现纸柱造型,学会用自己的作品来美化生活,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意识。
学生情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创造能力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美术学习中,学生经常制作手工作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对于制作纸柱造型需要运用的技能技巧,学生在之前的各个学段中已基本掌握了。剪、刻、卷、折、贴这些基础的手工技法能灵活运用,对于几种常见纸张的特性也很了解。高年级的学生,其空间想象思维能力发展较强,富有创造精神,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
教学方式、手段:
1.将基本的几何柱体与变化的纸柱造型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差异,感受纸柱的造型之美,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欲望。
2.营造学习氛围,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看看、摸摸、想想、说说中主动探究纸柱造型的剪、刻、翻折、卷曲等基本技法。
3.通过师生合作共同示范,启发学生设计纸柱造型,了解其制作方法及步骤,激励学生创造出富有个性的纸柱造型作品。
4.引导学生了解纸柱造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美术教学中学以致用的特色。
教师准备:
彩纸或卡纸、剪刀、美工刀、双面胶、纸柱造型作品、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学生准备:
彩纸或卡纸、剪刀、美工刀、双面胶、直尺、铅笔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纸柱造型的艺术形式及特点,感受纸柱造型的变化之美,掌握纸柱造型的基本制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探究并掌握运用剪刻、翻折、卷曲等方法来设计和制作立体纸柱造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发展学生空间思维,培养学生审美和创新意识,关注纸柱造型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欣赏和探究,感受纸柱造型变化之美,运用剪、刻、翻折、卷曲等基本的手工制作方法来创作纸柱造型。
教学难点:根据基本柱体设计,创作出富有新意的纸柱造型作品。
请学生上来演示,发现卡纸卷不柔顺,折叠的痕迹很粗糙。
师生探究发现:
(1)分别从两头各卷一次,纸便自然弯曲,柔顺许多。
(2)将纸在桌边缘抽拉,这样纸便能自然卷曲。
(3)用美工刀在需要折叠处轻轻划一下(不要划断,仅仅划破卡纸的表皮),然后轻轻一折,笔直的折痕自然呈现。
师:刚才通过卷曲、粘贴的方式将纸变成圆柱体,谁能告诉大家如何做方柱、三角柱?
学生回答后,师生总结:(1)将圆柱体折叠两次变成方柱;也可将纸折成四份,变成方柱。(2)将纸折成三份(留粘贴边),就变成三角柱体。
小练习:学生尝试制作基本柱体,比一比,谁做得又好又快。
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不仅做了三种基本柱体,而且创造性地制作了爱心形、五角星形、六边形柱体……
出示PPT:三组纸柱造型(每一组有基本柱体和在其基础上变化的纸柱),学生欣赏。
师:比一比,每组左边的纸柱与右边的纸柱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一个?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右边纸柱造型变化之美。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玩纸,认识纸性,一系列小技巧让纸更柔顺、更听话,为下面的创作奠定基础;接着在学做三种基本柱体中,让学生创造性发挥,可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不仅做了三种基本柱体,而且别有新意地创作了爱心形、五角星形等纸柱。然后通过对比欣赏,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强烈感受到变化纸柱造型之美,教师自然导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带来四个纸柱造型实物,同学们想看吗?
师:你喜欢哪一个纸柱?说出你喜欢的理由,说好了这个漂亮的纸柱就送给你。
学生踊跃发言,每个小组都获得了一个变化纸柱造型。
师:将纸柱造型放在桌子中间,你们集体研究一下本组的漂亮纸柱是如何制作的?
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讨论纸柱造型的制作方法及步骤。
生1:我们组是小鸟纸柱,先做基本柱体——三角柱,然后在柱体的三角边上画小鸟,接着用刀刻出小鸟的外形,最后翻折而成。
生2:我们组的蝴蝶纸柱制作方法和他们一样,不同的是在圆柱上画蝴蝶、剪刻蝴蝶。
生3:我们组的方形纸柱,是在四个面上画菱形,然后在边上画线条剪刻、翻折而成。
教师总结:先确定纸柱的基本形体——圆柱、方柱或三角柱……用铅笔在柱面上画出小图形,再用剪刀、小刀剪刻,然后用手翻转、卷曲某些部分,单调的纸柱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变化。
教师板书步骤:1.做基本柱体;2.设计;3.剪刻;4.翻折、卷曲;5.调整。
师:我这里有一个基本纸柱,可以在上面设计什么图形呢?
师:大家不要急于回答,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变化纸柱造型作品,看看别人是怎么设计的?
出示三组纸柱造型作品,让学生欣赏和讨论这些作品是用什么元素来表现纸柱造型的。
教师出示各种纸柱造型作品,让学生看一看这些变化的纸柱是如何制作的。在欣赏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纸柱造型的节奏美、韵律美。
设计意图:纸柱造型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本课的重点。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分组观摩,主动探究,在观察、触摸、思考、讨论中得出结论,这样既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又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在纸柱上设计什么图形是本课要点之一,是制作好纸柱造型的先决条件,这一环节旨在让学生形成设计意识,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剪刻。最后欣赏纸柱造型作品,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视野,为下面创作做好准备。
教师做一圆形纸柱,先不要粘贴,将纸放平,用铅笔轻轻画上设计好图形,剪刻(简单的图形,可不画草图直接剪刻)、翻折、整理变成一个灯笼形纸柱造型。
教师出示方柱,让学生说说制作什么样的变化纸柱。
师生合作做卡通纸柱造型。
在四个柱面上先画上眼睛,在四个棱上画出嘴巴,然后请学生上来剪刻(在剪刻时,指导学生用刀方法)、翻转、整理成形,最后变成一个可爱的卡通纸柱造型。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教学中的重难点所在。通过师生合作,直观演示,让学生了解运用剪、刻、翻折、卷曲等技法来创作纸柱造型。此环节教师要注重示范的生成性、递进性,按照学生的设计要求来创作变化的纸柱造型作品,避免单一性示范。
教师提出作业要求:
运用剪、刻、翻折、卷曲等方法,设计并创作1-2件富有创意变化的纸柱造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点:
(1)制作基本纸柱时,先不要粘贴,便于制作环节时的剪刻;
(2)注意用刀、剪工具的安全;
(3)在剪、刻时,不要将整个图形全部切断,要有相连之处,这样便于翻折、卷曲。
学生作业时,大屏幕展示纸柱造型作品,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作品集中摆放在前面的展示台上。
(1)互评、自评:说说自己觉得有新意的纸柱造型,它有哪些闪光点,还有哪些不足,提出修改意见,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作品。
设计意图:学生创作时既要鼓励学生创新,又要提出注意点,让学生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关注细节,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展示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评价作品取长补短,不仅让学生在相互欣赏中,找到闪光点,而且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不足,起到相互评价、共同成长的作用。
1.展示台上这么多精美的纸柱造型,我们用它们来做什么呢?对了,美化我们的生活。
2.教师出示笔、鲜花等,放在适当的纸柱造型里。看它们变成了什么,变成了精致的笔筒、漂亮的花瓶。
3.请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纸柱造型作品:酒瓶的包装设计、灯笼、台灯的设计、建筑设计、服装设计等。
我们可以将精美的纸柱造型放在书桌上、陈列柜里,当作艺术品欣赏,一样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也可以利用纸柱造型的元素来包装、设计、美化我们的生活。
设计意图:用自己的作品装扮美化自己的生活,充分感受和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进一步意识到艺术为生活服务,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教学内容:
本课学习旨在通过对以往家人之间有趣、有益活动的回忆,引发对来自家人关怀的领悟和体会、对骨肉亲情的认识和思考。此外,还将在人物形象的勾勒、活动场景的描绘等艺术创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亲情的意义所在。
学生情况:
在苏少版美术教材中,学生在中年级段曾经接触过《亲昵》一课,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过初步了解,也尝试过具体的人物形象的表现。本课在以往的基础上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集中在家庭成员的细节中,使艺术表现的内容集中于一点,以此更深刻、更透彻地予以彰显。
教学方式、手段: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将视点聚焦于生活中的家人,关注生活中的点滴细节。
2.引导学生学会感悟。在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的经历中,体会到“温暖”“关爱”“亲密”等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探究。设置问题情境,在游戏中学习,在对话中感受,在活动中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动探究、积极尝试,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引导学生学会审美。激发创新精神,激活创新思想,使其形成独立的见解并创造性地予以呈现和表达。
教师准备:记号笔、彩色笔、画纸、PPT课件等,教室四周张贴相关作品,营造氛围。
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在一起的合影、经历的故事,彩色水笔等。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回忆、观察,进一步熟悉不同人物外形的表现方法,用线描或色彩等自己喜欢的绘画表现方式呈现家人的具体形象,再现与家人亲密无间的生活场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记忆中经历过的家庭趣事的回忆和交流,搜寻家人言行及有趣场景的动人一幕,定格并艺术地重组这一瞬间情境。注意表现个体之间大小、高矮、疏密和神态的对比与呼应关系,以相应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与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和体会到家人温暖包容的亲情,表现家庭和睦欢乐的场景。学会感恩,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
教学重点:充分感受、体验家庭的温暖,抓住人物特征进行刻画,表现家庭成员的亲密、和谐和幸福。
教学难点:
1.用线描或色彩等方法表现家庭成员,注重人物的体态、神态的刻画。
2.通过大小、高矮、疏密等对比,塑造出丰富、有趣、和谐的家庭人员群像。
3.描绘恰当的背景,增强画面的情境感、现场感。
(2)我们崇拜无所不能的爸爸妈妈,他们和我们朝夕相处,就像是老朋友一样。今天,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位新相识的朋友,他就是英国画家安东尼•布朗。(PPT简介《我爸爸》《我妈妈》的绘本作者)
(3)正如安东尼•布朗在图画书上描绘的那样,这些“相识的朋友”其实就是每天和我们朝夕相处的“熟悉的家人”。
(1)回忆。四人一小组,围绕“你熟悉和了解你的家人吗?”“他(她)的职业、性格、特长是怎样的?”“你们之间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等相关话题展开讨论。
(2)交流。将自己和家人之间发生的趣事晒一晒,讲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分享快乐和幸福。
(3)再现。欣赏一组家人活动的图片,重温与家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
(4)归纳。看了这些家人在一起的画面,你觉得用什么样的词语能够地表达我们与家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和谐美满?亲切温暖?快乐幸福?还是……
老师也想到一个词,那就是——心手相连!你看,家人之间多像我们的手,同根同生、同心同行!
看一看,自己的手上,哪个手指是爷爷或奶奶?哪个手指又是爸爸或妈妈?
说一说,为什么你会这样选?理由是什么?
选择合适的手指进行家人形象的涂画活动。
展示自己的指画家人形象,介绍人物特点以及自己的涂画思路。
这节课,我们学习《瞧这一家子》,共同回忆和家人在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分享快乐和幸福。(板书课题)
刚刚在练习时,我们都针对家人的外在形象特征进行了手指的选择性涂画,那么在手指上作画时,你是怎样利用手指的不同形态特征来表现家人的外形特征的?又是如何通过具体描画细节来凸显各种人物的身份的?
其实,想要通过家庭成员的外在形象来表现家人的生活情景,不外乎以下几点:
年龄——分析和比较各种年龄段人物的显著特征。
体态——通过人物的身材和动作表现其体态的特点。
表情——透过五官的特别变化,反映即时发生的有趣、有益的事。
试画,勾勒一位家人或自己的形象,注意表现人物的年龄、表情、体态。
简评,几位同学介绍自己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艺术表现手法。
从同学刻画的人物表情、体态中我们不难看出,和家人在一起总是快乐的。那么,当所有的家人、众多的快乐积聚在一起的时候又会是怎样的场景呢?
让我们再来重温前面我们曾经看过的几个画面。这些家庭虽然来自不同国度、不同种族,但在画面形式上却有着极大的相似处和共同点,你发现了吗?
这些家人在一起时,仿佛心有灵犀一般,自然又不约而同地形成了“一”字形排列。有横向,还有竖向。
就像我们的手一样,几根手指可以一字排开,指尖也可以聚拢合一。让我们再来欣赏这样几幅温馨的画面。
示图:教师请同学上台做小助手点击鼠标,播放PPT图片;全班同学边欣赏,边观看教师在黑板上利用圆形教具逐一拼摆出不同的构图图示。
日常生活中,我们的家人还会通过对视的眼神、依偎的肢体、相携的手足、投射的身影等其他方式,将彼此排列和勾连在一起,突出局部、放大细节,换一个角度看家人,显得更亲密、更温馨。
(1)大师作品。有许多大画家感动于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创作了许多经典的作品,塑造了让人耳熟能详的人物形象,如:德国漫画大师埃•奥•卜劳恩创作的《父与子》、国产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中的形象等等。
(2)同伴作品。我们的同龄人也感动于父母的关爱,体会到亲情的珍贵,用画笔记录了快乐时光。
想一想,你打算如何表现你和你的家人在一起的感人场景呢?同学相互说一说、议一议,通过彼此交流、互相启发,产生新的创作灵感。
(1)以2-3位家庭成员为主要表现对象,注意刻画人物的年龄、体态和表情;
(2)添画适当背景,表现家人在一起时有趣、有益的场景,凸显“我爱我家”的主题;
(3)工具和材料不限,单色与彩色均可。
(1)学生根据“创作建议”展开作业练习,想象实践,开始本课创作。
(2)教师巡视,针对学生的不同创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3)学生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将完成好的作业张贴至事先制作好的“我爱我家”相册中。
教师翻阅同学当场完成好的“相册”,师生共同欣赏“相册”中的“照片”,原创小作者介绍自己创作时所要表达的思想,其余同学也可以说说自己看画后的感想。
(1)同学们,有家人的家才是真正的家。从古代汉字“家”的结构中我们不难看出我们的祖先用于祭祀的猪的形象,因此,家是有生命的。
(2)除了人类社会,动物们也有着它们的情感世界。让我们来看一组别样的温馨画面:
枝头上,小鸟嗷嗷待哺;
水中央,小熊一一过河;
旷野中,小象缓缓散步;
同学们,不管是人类也好,动物也罢,生命的成长始终伴随着家人的照顾、亲情的呵护,这种美丽让许多人为之感动,也让许多人用各种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定格每一个美丽瞬间:有雕塑、陶艺和纸艺,还有布艺、指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进行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更深地体会亲情,对你爱的家人要学会感恩。
本课设计了两次主要练习环节,难度上呈梯度递进:
练习一:在指上作画,以游戏的方式解决人物个体形象塑造。
画一画,试一试——简单勾勒自己或其他一位家人的形象,注意表现人物的年龄、表情、体态。
练习二:在纸上作画,以探究的方式解决人物群体构图问题。
1.以两到三位家庭成员为主要表现对象,注意刻画人物的年龄、体态和表情;
2.添画适当的背景,表现家人在一起时有趣、有益的场景,凸显“我爱我家”的主题;
3.绘画工具、材料不限,单色、彩色均可。
在美术学习中对于儿童认识自我、了解他人、亲近经典、习得技能等方面,评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好的评价可以帮助儿童树立信心、体验成功、促进发展。课堂上,美术学习的评价分多层面、多角度地评价,多主体、多对象地评价,多目的、多手段地评价。本课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评价导引学习的深入,通过评价产生创作的共识。
从《我爸爸》《我妈妈》的欣赏开始,就将评价与导入糅合在一起,使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对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产生内在的隐形评价。其后的学习中,依次又对交流活动、游戏(创作)活动、归纳活动、尝试(创作)活动做了相应的评价——有的针对欣赏的作品,有的针对讨论的认知;有的针对个人的创作,有的针对同伴的学习……正因为有了不同环节的相应评价,学生得以以此为鉴,生发更多、更好的创作。
本课在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评价时,注重双方的互动评价和关联评价,即“师生互评”“生生互评”“个体自评”,甚至还包含着对作品、对活动的评价。这样的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贯穿全程、深入细节,对学习的持续性发展起着良好的推进作用,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习得的更多,与此同时体验家人亲情,感受家庭温暖,享受生活乐趣。
每个人都有亲密的家人:父母与子女、祖辈与孙儿,还有兄弟姐妹、叔侄甥舅、姑婆媳婿等等,互相之间有着浓浓的亲情。亲情是我们永远不能割舍的情感,中华民族崇尚亲情,血脉相连,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氏族文化。围绕相关的文化性学习和技能型训练,本课力图做到:
本课选取教材来自生活,学生对家庭生活十分熟悉,与家人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有着无数有趣、有益的事情,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美满,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孩子们在各方面也都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因此,孩子与父母之间依赖而依恋,亲近而亲密。鉴于此,本课的学习既忠实于教材,又不固守教材,在准确理解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科学而有意义地调整使用教材,提高本土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打开思路。如将学习过程整合为“相识的朋友”“亲密的家人”“懂你的知己”“我爱的你们”四个板块的教学,在深化了亲情主题的同时,分别接入“导入”“新授”“创作”“总结”的常态教学。其间还加入了“相连的心手——游戏活动”“熟悉的身影——形象分析”“可爱的亲人——画面构思”“搞笑一家人——经典品读”“我的一家子——创作设想”等富含人文性主题的学习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对生活中的家人、艺术中的家人有了全面立体的认识。
学生已升入六年级,经过多年的小学美术课堂训练,他们已经掌握了简单的人物基本造型能力,对线描、色彩等表现形式均有过尝试。因此,本课练习的重点不在人物形象的概念性描画,而旨在通过具体、生动、丰满的家人形象的塑造展现亲情。为此设计了两次主要练习环节,难度上呈梯度递进:
练习一:在指上作画,以游戏的方式解决人物个体形象塑造。这一环节的目的重在复习,通过儿童感兴趣的游戏活动,在手指上刻画家人的形象,让学生享受创作带来的乐趣,重拾人物创作的技法和已有经验。
练习二:在纸上作画,以探究的方式解决人物群体构图问题。这一环节的目的重在通过大量图片的展示,使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发现亲密家人在一起时的共同之处,为画面构图提供帮助,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此构图模式加以变化,创作出自己回忆或是想象中的欢聚场景。
1.本课还可选择以动物形象为创作主体,表现动物世界有趣的“家庭生活”现象,如儿童熟悉的“母狼育婴”“乌鸦反哺”“小蝌蚪找妈妈”“小马过河”等故事。
2.本课主题还可通过其他艺术表现形式予以展现,如剪纸、实物粘贴、泥塑等综合材料制作。
3.本课可尝试“欣赏•评述”领域的学习。以欣赏为主,适当切入少量技能练习。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3-12-07
栏目小编特别为您准备了一本名为“中班美术教案”的参考书。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老师需要提前准备教案。在编写教案课件时,老师需要花费时间和心思。教案可以说是完整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阅读下面的内容!...
发布时间:2023-11-26
教案是教师在上课之前需要准备好的教学材料,每位教师都需要认真制定教案。为了有效地实施教案,教师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下面是编写教案的一般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目标。2.梳理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整理出需要讲解和学习的知识点、技能和情感体验。3.选...
发布时间:2023-10-18
为了增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学案。在编写学案课件时,教师还需花费心思。编写出优秀的学案课件,也能让教师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情况。您是否为不擅长编写学案课件而感到困扰呢?经过周密筛选,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了“小学美术教案”,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了解更多相关信息!...
发布时间:2023-11-12
导师在新授课程时,通常会事先准备教案和课件,然而教案和课件中的知识点需要精心设计。教案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否能在网络上找到一些高质量的教案和课件来借鉴呢?我很荣幸向大家推荐一篇关于“年级湖南美术教案”的文章,相信这些指南将有助于您成为更优秀的团队领导者!...
发布时间:2024-04-19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编写教案来有效地组织课堂时间,以便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学习指导。下面是一份经过精心整理的《稻草人》优秀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美术稻草人教案 篇1 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
发布时间:2023-11-10
教案是在教师上课之前准备的教学材料,每位教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和备课。教案是课堂教学流程的规范化体现,那么如何编写优质的教案呢?希望这份"小学语文北京教案"能够为您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以下建议仅供参考,您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决策。...
发布时间:2023-12-15
活动目标1、体会故事表达的善良、美好的情感。2、理解故事的内容,能讲述每个小精灵飞到不同地方所发生的变化。3、能深刻体会故事中的角色形象。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5、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表达的善良、美好的情感;教...
发布时间:2024-04-18
作为教育工作者,经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这是成功进行说课的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我整理的一份小学美术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小学美术教案 篇1 教学反思:在上这节《画画叶子》一课时,教材要求学生能用长短、粗细、曲直、疏密的线条表现出不同的叶脉、叶纹,课前我让学生们捡来了各种形状和颜...
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