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社区日记十四篇

社区日记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27

社区日记十四篇

2024-03-27 10:03:07

【#实用文# #社区日记十四篇#】想知道快速寻找范文的捷径?现代办公室中工作人员需要有文档处理的能力,要求的范文数量正在增加,我们花时间专门编辑了“社区日记”。

社区日记【篇1】

按照xx市委“十万干部百乡千村万户大走访”活动的要求,市财政局工作组深入xx镇xx村开展大走访活动。几天来,工作组白天走田间地头,下村组屋场,探访学校,看望老党员、困难群众、空巢老人、留守儿童,与党员干部进行座谈;晚上和群众聊家常,谈生产、算收成、促增收。通过几天的走访,我们真正倾听了群众的心声、感受了百姓的疾苦,基本摸清了村情、知晓了群众的期盼。

小天地放飞大梦想

3月7日,工作组来到xx小学,这是一所普通而又特殊的农村小学,全校7个教学班级,280名学生,其中还含一个幼儿班,基本上都是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怎样才能让学校承担起必要的责任,进行有效的监护和管理,给予留守儿童家庭般的温暖,是我们走访的一个重点。在交谈的过程中,工作组建议学校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和归属感,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同时,工作组了解到学校拥有一个幼儿班,存在幼儿娱乐设施缺失问题,并将通过全局党员干部献爱心解决这一问题。

集思广益、谋发展、献计献策、促和谐

X月X日,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春风中带有丝丝寒意。一大早,工作组组织50余党员干部进行座谈。“我们不是来做客的,这次来就是要听取父老乡亲的想法和需求,听取大家对发走访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说真话、说心里话”,开门见山的这番话让刚开始有些拘谨的村民一下子轻松了,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大家纷纷踊跃发言,积极献言献策。72岁的老党员、老支书邹兴高说:4—6组的农网改造未完全实施到位,部分电杆电线未更新,是一个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现任支书曾太山谈到:xx村一直没有村级办公活动场所,村支两委的战斗堡垒作用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14组组长邹钢讲:现在党的政策好,富民惠民力度大,但xx村最大的问题是山塘需加固维修。这些意见和建议,为我们下一步通过大走访活动,促进xx村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思路。

关心走访老党员

X月X日,我们顶风冒雨继续开展大走访活动。我们来到七组村民邹礼善家中,82岁老人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聊了起来。当我们问到:邹老您在生活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帮助解决的吗?这位1972年入党的老党员笑着说“现在党的政策越来越好,交了几千年的‘皇粮’取消了,种地还给钱了,购买良种农机农具都有补贴,我没有什么困难需要组织解决的。”但我们看到他住的土砖房,已出现裂缝存在倒塌的安全隐患,揭开锅盖,仅有些剩饭素菜。后与村会计邹高尚了解到邹老与老伴独自生活,从来不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并教育后代树立多为群众服务的理念,我们感触很深,找到其三儿子邹忠云,叮嘱他下雨时将父母接到他家住。工作组初步确定邹老为下一批爱心走访的'对象之一。

社区日记【篇2】

今天一早,村委会驻地来了一辆小卡车,车上装着两幅字画,车停稳后,大家纷纷上前观赏字画,镇级驻村工作队员李永泽老师把字画的内容读了一遍,字画的内容是这样的:国策英明百姓乐、公路修通暖万家,新寨梦想得实现、千年花朵开不败;人无诗书不成气、山无名树不成阴,若如山开地灵时、山谷也会开好花。

仔细一看,原来是专门为新寨村民小组提的,我好奇的问“是谁这么有心”,大家告诉我是村委会副主任张扬发的父亲张庚虞老人用心提并自己出钱做成字画送给新寨新建活动室。这一说,让我们在场的驻村人员都对张庚虞老人敬佩不已,并决定和张副主任他们一起前往新寨活动室挂字画,感受一下群众文化生活的氛围。

现在水泥路全通,我们驱车绕过几个弯便到了新寨村民小组,整个寨子平房占多数,寨子脚下烤烟长势喜人,村口边上一口刚打出的地下水井建设完毕。我们的车停在活动室边的水泥地面广场上,旁边一棵大青树用它的大树枝“拥抱”着这个寨子,仿佛一个母亲守护着她的孩子。一辆满载着各种蔬菜、水果、家庭日常用品的'小卡车也停在那里,围着三五群众在购买着自己所需,一位大姐告诉我们,寨子距小卖铺还有一段距离,这里水泥路修通后,隔三差五的就会有商贩开着小卡车来卖这些东西,小喇叭一喊,我们就可以出门来这里选购自己所需的用品,很是方便。那边,工人们开始在活动室的墙面上悬挂字画,活动室门前摆着几盆漂亮的小花,为活动室增添了几分生气。张副主任告诉我,这几盆小花也是他的父亲自己栽的,说摆在这里很合适,正说着,一个老人从边上路过,他朝我们看了看,腼腆的笑了笑便往卖东西的小卡车方向走去,张副主任告诉我这个老人就是他的父亲。我看着老人,虽然头发花白,但是精神抖擞,老人买了香蕉和豆子再返回时,满脸慈祥的邀请我们到他家里坐坐。

活动室整理完毕,我们跟随张副主任到老人家里,一进门,老人热情招呼我们坐下,刚买回的香蕉和豆子已经摆上桌面,热茶也给我们倒上,家里收拾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我瞬间明白了老人为什么能够提出那么有意境的两首诗。老人话不多,但句句朴实而真诚,眼前这些已经充分说明老人对生活的感恩、热爱、积极、乐观。在他看来,字画写的是他的心声,同时也是新寨村民小组群众的心声。

我想,现在的新农村建设中,不仅要帮助农村改善基础设施,也要在宣传新的思想观念和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上下功夫,在不断提高群众物质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情操,共筑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

社区日记【篇3】

今天我们在社区辖区里的大世界商场前的小广场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社区厨艺比赛活动。在活动中我作为一名活动的安全员协助社区工作人员做好活动的安全工作,主要是负责看好活动中用到的刀具、煤气炉等一些有危险性的物品。

在活动中,由于工作人员的缺少社区主任还联系了我们学校计算机系的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同学担当我们活动的志愿工作人员,他们主要是负责着活动舞台的设置以及活动的宣传工作。

比赛的场地里我们还设置了一个宣传区域,主要是宣传各种科普知识,最值得一说的就是免费发放安全套,以前我也参加过这样的发放安全套的义务活动,相比于以前现在的人们羞涩的行为,现在的人们已经不再把这个放得很隐秘,更加坦然面对,这对有效的预防艾滋病的蔓延会有更好的效果。今天的工作虽然很多,工作也很累,但是今天的工作非常开心,收获也很多。

社区日记【篇4】

工作中最幸福的时刻,不是你拥有了多少,而是你学到了多少,领悟了多少。第一天给自己一份自信更多了一点力量。

在居委会实习去了小镇上的家里走访了两次,社区的工作人员说,她们经常走访这些单身老人的家庭或者子女很少回家的家庭,可以为他们做到上门的服务,我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是否真的能让他们感到不孤单,还是感谢政府的政策,只是这时社区给他们的任务。

社区日记【篇5】

7月9日星期三晴

今天,我们安康社区组织“创卫进社区,你我争第一”社区一日小主人活动。我奶奶给我准备了一块抹布和一个塑料袋,到小区草坪、树丛等地方去清理垃圾,老师叫我们集中到一个地方排小队,然后我们分组开始捡垃圾了。

期间,我捡了很多很多,有香烟、香烟壳、香蕉皮、棒冰吃下的棒子、牛奶壳子、脱落的花等等,还有一件更有趣的事,当我看见不远处有一团黑乎乎的东西,我走近刚要伸手去拿时,一看:“嘿!那不是一团狗屎吗?我怎么可能去捡狗屎呢?笑话!”这时,老师叫我们回到一个地方,我们小组到得最快,老师还给我们拍了个照,然后我们把捡来的垃圾一一扔进了垃圾箱里。

忙碌了一天,该回家了,我带着快乐的心情走出了小区的大门。

社区日记【篇6】

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速,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为了加强对社区老年人的服务和照顾能力,我报名参加了社区养老实习。

第一天,我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见到了我的导师老陈,他是一位资深的社区养老工作人员,介绍了我这个实习的细节和实习内容。他告诉我,社区养老工作需要注重细节和耐心,需要关注老年人的情感和日常生活的细节,因此我的实习过程中需要贴近老年人的生活,切实体验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第二天,我被分配到了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负责开展一些文艺活动和体育健身项目。我发现参加活动的老年人们非常喜欢唱歌和跳舞,特别是一些老夫妻们,他们跳起舞来非常有默契,让我忍不住为他们鼓掌。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位身体不太好的老人在参加跳广场舞的时候摔了一跤,立刻有附近的老年志愿者及时地去帮助他,提醒他休息。

第三天,我换了一个角色,到一位老太太家中照顾她的日常生活。她的儿子已经去了外地工作,家里只有她一个人,她非常需要别人的照顾和关心。我们一起分享了早餐,然后擦拭了家里的家具和地面。老太太告诉我,她喜欢看电视,我们一起观看了一些老电影和电视剧,我发现她的眼神非常专注,对电视中的情节非常感兴趣。

第四天,我开展了一次养老健身体验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一些简单的健身运动。在运动过程中,我发现一位老人身体不舒服,便立刻引导他进行适当的放松和按摩。这位老人的身体状况并不是很好,因此我在活动后及时与社区工作人员和他的子女进行联系,告知他们老人现在的身体状况。

第五天,我搭乘社区养老巴士,为老年人提供打卡服务,协助他们上车和下车。我发现部分老年人身上背着一个背包,里面塞满了各种药品和保健品,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车上,我同老年人谈起了天气、家人、健康等话题,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个养老实习过程让我更好地了解了社区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和希望。我也更加感受到,社区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心理和情感上的关怀和支持。因此,我要继续努力,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关心。

社区日记【篇7】

近几天滨河第三网格的居民不顾严寒,积极主动的到社区配合我们进行登记信息,工作能顺利地开展,真心感到快乐!回想起刚上班时入户走访的艰难,居民对我们的工作冷言冷语,到现在能主动配合我们工作,闲下来还能坐在一起拉家常,心里那叫一个字“美”。

20xx年11月16日,我们到所负责网格张贴通知,对转业、退伍、复原、现役军人等进行排查,看到闻讯来登记的许多人都年过七旬,我们细心提醒他们,天气不好不要出门,资料不全的等天晴了再过来,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更是一一耐心解答。

由于填写的内容较多,老人们都细心的一一说明,有的居民带的资料不全,他们都会主动地说:“我回家去取,一会儿送来,就当锻炼身体了。”听到这些支持网格工作的话干起工作也更有劲儿了!

短短几天的忙碌已登记有70余人,居民们热情的配合网格工作,听到他们句句的贴心话,心里真叫一个暖和。

想想这段时间来天天帮他们跑腿、办身份证、换煤气罐,没有白干。看来只有多为居民们办实事,把网格各项工作做扎实,得到大多数居民的认可,相信一定能换来居民们的信任与理解!

社区日记【篇8】

20xx年2月3日 星期五 睛

今天,我在社区当了一回社区小义工。

我穿好鞋,手上拿着一个垃圾袋出发了。先从我家那栋楼开始。刚下楼,就看到地上有两个香烟头,我立刻把它扔进垃圾袋,然后我又一栋楼一栋楼的找垃圾,那些垃圾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塑料袋、饮料瓶、花生壳、瓜子壳、破碎的小玩具,真是多得数不胜数。每次捡垃圾都要弯腰,就这样1个小时不到就感觉到腰酸背疼,回到家,往沙发一躺,整个人像散了架一样,妈妈说我缺少运动。

我一共捡了1个多小时的垃圾就累的不行了,而环卫工人,他们要打扫一条街、一个广场、一个公园、一个小区,那些地方可是人来人往呀,所以还要反复地打扫,每天要劳动8个小时以上,基本上都没有休息的时间,那该有多辛苦啊!

通过这次活动,我体会到了环卫工人们的艰辛。我以后会提醒自己和家人、朋友不要再乱扔垃圾,一定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让我们的城市更加美好!

社区日记【篇9】

在霍城县清水河镇最艰苦偏远的地方,有一所村级小学。由于地处两条大沟之间,取名叫双沟小学。在这里有一位朴实无华的教师,他的教龄与学校同龄,他的名字叫刘俊杰。有着30年教龄的他,在今年第32个教师表彰会上,获得霍城县第xx届“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

1980年6月,双沟小学刚建好,学校非常简陋,没有围墙,在空荡荡的一座土坡上,盖几间房,就算是一所学校,办公桌是从外校要来的旧课桌,学生只能趴在土台搭的木板上学习。由于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又偏远,没有老师愿意来这里任教。刚刚高中毕业的刘俊杰,听到这一消息后,出于对教师这个崇高职业的向往和教学工作的热爱,毅然来到双沟小学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因为缺少老师,他一个人就要带好几个班的课,还要带领学生参加繁重的建校劳动,这一干就是三十三年。三十多年来,他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校,热爱学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无论任务有多重,条件有多艰苦,困难有多大,他都坚守在这里,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和学生身上,以一个人民教师的崇高精神和模范行动诠释了自己的神圣职责,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家长师生的普遍赞誉。

条件虽然艰苦,但他感到很快乐,也许他天生性格就是勤奋朴实,吃苦耐劳。从他第一次真正站在讲台那天起,就下定决心,要在自己所钟爱的岗位上用心耕耘,无悔奉献。他一面认真教学,一面积极投入到建校劳动中。学校建设初期,百业待兴,全校师生必须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无论什么时候,何时何地,学校安排的劳动,他都带领学生认真超量完成,学生小,他怕累着孩子,就自己动手干,一节课干不完,他就利用下午放学或早到学校自己干,无论干什么事情,他总是干得最出色,每次教师会议上他总是受到表扬,让其他人有些嫉妒,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操心,学校校园哪里该平整,怎样规划,有啥活他都积极向校长建议。有一年八月份,教育局送来了一车煤,当时正值放假,学校没人,几天后,他看到煤有些风化了,刘俊杰就找到校长说要赶快将煤摸一层麦草泥,校长正苦于找不到人干,刘俊杰就说:“这点活,我干吧!”就这样,他从早一直干到天黑,十吨煤完全用麦草泥抹得严严实实,校长看后非常高兴,赞不绝口,而他拖着沾满泥巴和疲惫的身子悄悄地离开了校园,像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几经磨难不改初衷

他在教学工作方面更是认真负责,教育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非常好学,喜欢读书,钻研业务,他所教的班每次抽考成绩在全镇都是名列前茅,他每次参加代课教师考试成绩都在前列,由于工作认真,踏实肯干,文化素质较高,教学成绩显著,1984年9月,他被清水教管会调到清水四校教初三数学并兼班主任,清水四校也是一所比较偏远的村级学校,既是民汉合校,又是中小学合校,他调到清水四校工作的几年里,是他教学生涯中最辉煌的时光,他所教的数学连续三年在全县中考中名列第一,他的名声也从此大振,他之所以能教出这么好的成绩,原因就是他的责任心极强,教学抓得非常严。他曾说过:“四校点名要我,上级把我调到四校教初中数学,这是对我多么大的信任和厚望,如果教不好学生,出不了成绩,我无颜面对寄我于希望的人,也无颜面对所有人,包括我自己。”有人要他介绍经验时问:你是如何教出这么好的成绩来的,他笑笑说:“其实没什么,只要方法得当,功夫下到,责任尽到就行。还有不少人向他问着同样一个问题:你当代课教师快十年了吧?干出了这么好的成绩,工资还是‘四十四’,你这么出力卖命干,究竟图个啥?刘俊杰只是笑笑说:不图啥,只要看到学生出成绩,我就满足了。他们哪里知道,在他的精神世界里,学生的成绩才是他的追求和心理准则。

老师教育学生,关爱学生,学生是懂得感恩的。1989年的一天上午,教育局到四校检查教学工作,听完刘俊杰的一节数学课后,这个班的学生一起找到检查组,对检查组说,刘老师工作太认真负责了,数学教得那么好,班级管理的那么好,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校,最后一个回家,年年都被评为先进教师,可每月的工资还是44元,为什么不给他转正或长工资?教育局领导听后感到很吃惊,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在向学生解释后,还心生疑惑,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望和真切的请求,他们对当前代课老师生活处境和低微待遇深感同情,更为刘俊杰老师由于工作认真负责,教育有方而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关心深深感动。

1989年,当了近十年代课教师的刘俊杰,终于有了一次带指标进修的机会,这个机会来的确实不易,当初和他一起代课的教师都不干了,而他却坚持了下来。这一次,他在全县300多名代课教师考试中以第三名优异成绩考上了伊犁二师范,1991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清水镇一中教学,当学校将一个初三班的班主任和数学课安排给他时,有几位教师纷纷表示要将子女转入他所教的班级里,可见他教学水平和管理学生的能力得到了人们的肯定和信赖。镇一中是多少人向往的地方,很多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想进都进不去,而他一年后却积极响应镇党委和教管会“扎根边远学校,投身村小教育事业”的号召,毅然向镇党委和教管会提出到当时条件最艰苦的双沟小学去任教的请求,镇党委和教管会立即同意了他的意愿,将他调到了清水双沟小学任教。当时,有多少人对他这一举动都很不理解,说什么话的都有,至今还都有人提及这事,可他却不以为然。他说:“我将一辈子坚持当初的选择。村小也需教师,而且更需尽职尽责的教师,村小也有大事可做,大事可为。只有在艰苦环境中磨炼才能催人进步,才能体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艰苦创业的实干家

来到双沟小学后,刘俊杰由于敬业精神强,政治思想觉悟高,1998年被镇党委任命为校长职务。他上任的那天,镇党委书记徐杰领着一班人来到学校,在全体教师会议上说:“我来清水听很多人说,在清水教育上干工作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刘俊杰,一个是乔世军,我说,难道这么大的清水只能是他们两个人。”双沟小学属霍城县一类艰苦边远学校,经费非常紧张,校舍都是80年代初修建的,已破烂不堪,面临着修修补补的重任。而根据”两基“达标要求,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变化,不断发展。可以说,他担任校长可谓受任与艰难之际。一些好心人劝过他:“一个小学校长有啥当头,看你成天忙的,出力不讨好。”也有人说:“你看人家调出去的老师,混的都比你好,你现在还在村里住着平房。”还有人在观望:“看他有多大本事,能干出什么名堂,不挨批评就是好事了。”刘俊杰却说:“我是一名党员,我有我的追求,既然选择了,我要尽心尽力的干好。”于是他日夜奔走于各部门,找领导找工头,出去一天没有吃饭是常事,多方筹措资金完成建设任务。

学校大大小小的维修活很多,他凭着多年的摸索实践,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技术活,他会些木工,从家中找来锯、刨、锤、钉子,自己修理,修理时一面给学生做示范,一面教育学生要爱护公物,珍惜劳动成果;他会些泥瓦工,学校修房顶修围墙,他带领男教师干,校园四周地面坑洼不平,他带领师生平整,节假日里他跑村委会,找村干部要砖,然后带领师生再拉沙铺地,教师铺,学生搬,校长当师傅,那个场面真是热火朝天,师生干劲十足,看到自己铺的砖地又平又整,一点也不比专业工人铺的差,他们脸上都笑开了花,心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现在,双沟小学近1000平米的砖地都是他带着老师和学生铺的。其它如种草、种花、修树、打药、浇水、粉刷、上房泥、平整校园操场、拆房、装煤等都是自己干,为的是给学校节省资金,干些大事。另外,学校还有十五亩勤工俭学基地,说起这十五亩地,刘俊杰感人的故事真是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他为了这块地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付出了多少汗水,吃了多少苦。值班老师都说,我们什么时候在学校都能看到校长独自忙碌的影子,真是勤奋的人,但他的爱人却说:“所有的家务事他全然不顾,是家事懒,外事勤。”

他勤俭节约、精打细算也是出了名的,他常说:“学校经费这么困难,要搞建设,改变校园育人环境,改善办学条件,不开源节流能行吗?”所以,自己能干的不找人,自己能做的不请人,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做起。在他担任校长的十五年中,通过节约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资金达30余万元。这对一所不足百人的村级小学校来说,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质量兴校的奋斗者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接班人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为了这份荣誉和责任感,刘俊杰爱学生如同爱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他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看到有些教师大声训斥学生,没有耐心,他经常教育教师说,每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很不容易。孩子他们太弱小,我们要倍加爱护,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爱。在教育工作中,他注重将情感融入教学当中,以“情”字架起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一直以来,他把每个学生的性格、年龄、爱好和身体状况,父母的年龄、性格、职业,甚至家里有几间房子、学生喜欢吃什么,全装在脑子里。他常对老师说:“什么是爱生,爱生就是了解孩子的一切”。以此拉近师生的距离,与学生形成亲密、和谐的关系。

20xx年的秋天,三年级有一学生得了过敏性紫癜,这个学生是回族,由于家庭困难,拖了几天,结果病情加重,已危及到生命,刘俊杰校长听说后立即骑车去看望该生,劝孩子家长赶快到州友谊医院看病,并给他1000元钱。第二天刘俊杰仍不放心孩子情况,一早就打电话询问,孩子家长接到电话后感动的泣不成声,连声说谢谢,并说:“医生说了如果再晚来一天,孩子就不行了。”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每到暑假开学后,经常有个别学生不来报到。刘俊杰总是同班主任一次次劝学,到家里了解情况,得知是因家庭困难,刘俊杰当即表示,孩子的一切费用由学校解决,家里只供应吃的穿的就行。使即将失学的孩子转悲为喜又回到学校。

在刘俊杰的办公室显眼处,记录着全校学生的各种信息,午休时,老师大都午睡了,刘俊杰却在校园到处转,看不回家的学生在干什么?回家的学生有没有晚回早到,滞留在校园。在上放学的路上他又密切关注每一个学生骑车走路遵守交通情况,最感人的是有一年初冬的早晨,路非常滑,三年级有一个女生在路上很吃力地推车走着,刘俊杰来到跟前,下车陪着这个学生一直走到学校,结果迟到了。后来他在会上向老师说明原由,虽然当时已告诉学生不要再骑了,迟到了不要紧,校长会给班主任说一声,但他还是不放心,生怕校长走远了,该生还会骑,当时路上不时有各种机动车来往,路又很窄,多危险啊!可见,刘俊杰对学生的爱是多细微深刻啊!

他不但是一名好教师,更是一名好校长。“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刘俊杰的口头禅。他经常告诫老师们,咱们的家长勒紧裤带建学校,目的是为了培养子女,让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为此,学校建好了,我们只有努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培育更多更好的人才,才能回报群众。

多年来刘俊杰呕心沥血抓学校管理,明确了办学思想,规范了教学行为,提高了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学校相继被评为:县级先进学校、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镇级“先进学校、先进党支部、平安学校、优秀体育学校”等荣誉称号。他个人也被评为县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师和三育人先进管理者、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管理者。

在他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双小学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如今的校园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全稳定;教师勤于工作、乐于奉献;学生有礼貌、爱学习,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每一次成功都是新的起点,每一次挫折都是过去的结束。30余年峥嵘岁月,30余年的不平凡历程。作为一名长期在艰苦边远学校工作的老教师和老校长,作为一名党员,他将继续在这块沃土上扎根下去,像一条无限延伸的直线,努力工作,顽强拼搏,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和昂扬的姿态,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事业大发展的热潮中,认真践行不悔的理想和选择,争取为边远学校的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社区日记【篇10】

上午,我们走进了海勒派尔社区退休老党员买买提·吾斯曼的家,一进家门,老人就热情地将我们迎了进去。小小的客厅里两张沙发,一个茶几几乎占据了所有的空间,也充斥了我几乎全部的视野。沙发上凌乱地铺着厚厚的一层层的东西,是棉被还是垫子,还是各种衣物?似乎什么都有。茶几很乱,盖着厚厚的一层灰,除了一些瓶瓶罐罐,还有一堆被掰碎的,颜色深浅不一的干干的馕。这些馕,到底已放了有多久呢?茶几的脚上放着一个白色的碗,里面除了有一块干馕之外,还有一根干干净净的羊骨头,我不知道,这个碗里曾经盛放的是老人今天的早餐,还是几天前的午饭或者晚餐?

老人很健谈,不停地向我们叙说着他的历史与个人情况,因为语言不通,我只能通过同去的维吾尔族同事的翻译,才了解到老人的一些情况。老人曾经当过兵,部队退役后在铁路上工作,是一名道班班长。他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每每说到这句话时,我能感到他的骄傲和自豪。老人没有家人,独居的他又是怎样熬过那些有病痛的日子?又是怎样打发着生活中的孤独和寂寞?

虽然老人的身体很硬朗,虽然他的笑容很灿烂慈祥,可我的心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过几天,我们还会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帮他整理整理凌乱的房间,打扫打扫厚积的尘埃。也许,我们无法带给他永久的快乐,但至少,我们能让他的心温暖并幸福过。

社区日记【篇11】

现在已是网格员上门登记的第二周了,天天和居民打交道,看了很多,也感触了很多。这次工作体验也让我真切看到了这座繁华城市的另外一面。

走在喧闹的商业步行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叫卖的商贩,各式各样的商品,无一不刺激着我的任何一根神经。就在这临街的商铺后面,就是我所管辖的网格区域:六十年代的老式居民楼,可以想象一下,与现在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比,它显得太古老与久远。斑驳的水泥外墙,错综复杂的电线像蜘蛛网缠在上面,居民外窗改造得参差不齐,晾晒的衣物时而滴几点水,有的厨房的排气扇排出来的黑油滴在外墙上以及下面摇摇欲坠的挡雨塑料棚上……

走进低矮的单元楼,敲了敲我今天要调查的第一户居民的门。老式的铁防盗门开着,里面刷着米黄色漆的木门锁着。开门的是一位背稍微有点驼头发花白走路颤颤巍巍的老大爷。说明了我的来历,大爷热心的把我请进屋。我环顾室内,除了简陋还是简陋。刷着绿色的墙漆早已剥落得斑斑点点,带着窗户的黄色木门,也因年代太久而显得暗淡。透过门道,我看到里面卧室是挤着张木床,旁边放着八十年代老式的五斗柜……

经过了解,胡大爷已经八十多了,退休多年,老伴早年去世,大女儿也六十多了,却因身体残疾一直未成家,和老父亲住一起。儿子媳妇孙子也住在这边。给我反映情况的是他的儿媳,可能是大爷耳背,每当我问一个问题,她都会俯首贴着大爷的耳朵再说一遍,从她的耐心与说话的语气,我可以知道,这是一个孝顺的儿媳,这也定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当我问及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朴实地摇摇头:我有退休金,我的女儿有残疾证,有低保,能享受国家和政府很多关照和优惠政策……

我感慨万千,我被他们的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以及和谐相处的氛围所感动。在这样的条件下他们仍然能保持乐观与豁然,独立与自强。突然之间,我觉得自己好渺小,幸福并不是外在环境所决定,而是人的内心的幸福体验,是。

我不知道我是怎样走出这户人家,又是怎样和他们道别。只知道,这栋楼如同一个时空隧道,将我从一个时尚、便捷、现代、人与人淡漠的二十一世纪带入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让我体验了一回淳朴、自然、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坦诚。同时,我愈发感觉到作为一名社区网格管理员的责任之大与使命之重。

社区日记【篇12】

“刘主任,我房子的问题解决了,谢谢你们!”昨下午,江北区石马河街道瑜康社区,居民王月森专程向工作人员致谢。原来,困扰老王家几年的下水道问题被写进社区“民情日记”,经社区努力很快得到解决。

王月森家住明瑜恒康小区,两年前开始,下水道常被堵,后来发现是房子下水管太小需更换。但要从楼上向下换水管,涉及家庭多,十分麻烦,问题一直也没能解决。

前几天,水管又堵了。老王听说社区有个“民情日记本”,专门记录生活中的事情,便去社区反映。没过两天,社区就派人上门把困扰许久的问题解决了。

从20xx年9月开始实行的“民情日记”,已记下厚厚一本,本子已翻得脱页。第一项是明瑜恒康127-2-1的低保户王婆婆反映的记录。她认为水电费几个月累积收取,单次缴费过高,难以承受,希望按月收取。不久她的建议得到采纳。

“民情日记”大多记录居民们咨询政策、法律知识,反映家庭矛盾或邻里纠纷,以及生活困难寻求帮助等内容。刘主任介绍,社区工作者每天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及时阅读这些意见,尽快为居民解决。同时社区还推出焦点公示栏,把居民需要了解,或得到解决的信息,及时公布在社区的公共宣传栏内。

昨下午,社区居民吕子玉和一位朋友来到公示栏前查看信息。她说:“我们反映的很多问题都能解决,比较实在。”

社区日记【篇13】

阳春时节,万物蓬发。

今晨七点三十分,省外侨办机关干部和省外服中心干部职工准时出发,赴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张新湾村开展献爱心慰问、环境整治、走访调研等活动。工作组一行抵达驻点村张新湾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后,省外侨办副主任、党组成员章笑梅同志对此次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了解村情民情、增进群众感情,做一些亲民、惠民、助民、富民的事情。张新湾村近几年来的发展离不开省外侨办驻点帮扶,在房屋建设、道路硬化、塘堰净化、引水入户、卫生洁化、种植、养殖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新湾村在变迁,村民的生活在改善,曾经的穷沟沟正发展成为蓬勃的新农村。

孙书记也对上午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大家进行了合理分工,挽上袖管、拿起工具,积极开展垃圾清扫整治工作。同志们不怕脏、不嫌累,掏沟渠、捡垃圾,铲顽疾、除污垢,通过大家的辛勤劳作,张新湾村7,8,9组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村民们也表示今后会将环境治理工作持续进行下去,共同营造优美、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当天下午,工作组分为若干小组开展了以“送政策、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为主题的走访调研活动。根据村委会安排,我们小组负责走访该村第四组农户家庭。据四组组长陈立权介绍,他们组有农户16户,共79人。其中在外打工52人,留村农民27人。这位年过古稀的老人略带叹惋地告诉我们,组里60岁以下的劳动力只有7、8个人,剩余的除了老人就是小孩。根据四组农户实际情况,我们走访了4家农户,面对面与农民们交心谈心,对农户基本情况、民生改善情况、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及农户对“三农”政策落实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作了详细记录。现将有关内容归纳如下:

一、党的亲农政策好,惠农措施日趋完善。

在我们与农户的交谈中,深切的感受到大家认为今天的幸福生活与党的农村政策密不可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粮食补贴、危房改造补助等政策的落实让农民直接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实惠。甚至还有农户自豪的说:“现在农民的生活是最舒适的,新鲜的粮食、宽敞的房屋、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悠然自在的生活、越来越好的政策,幸福感比很多城里人还高得多。”同时,也有农户表示理解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党和国家要解决好“三农”问题难度较大,过程较漫长,他们将在党的惠农政策引导下,依靠自己的双手,勤劳生产,让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贫乏,在家或回乡青年农民日常娱乐活动多数只有打麻将,有一些还成为变相赌博,家人非常担忧。我们认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切实改善农村发展状况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必要前提。

受访村民感叹,有了驻村工作组的帮扶,兴建了水泥硬化道路,让张新湾村实现了组组相连接、户户大串通;通过围堰蓄水工程的实施,村民们不仅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还解决了多年来农田灌溉的难题。但是,现在农村的塘堰很少清淤,蓄水量逐年减少,抗旱涝能力减弱,一些灌溉用沟渠积淤阻塞,不能发挥其功效。我们认为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的状况,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培养专业农业人才,加强农业机械化发展迫在眉睫。

从走访的村组情况来看,在田间耕种的多为60岁左右的老人,30-40岁的劳动力基本上都外出打工,很少务农,20-30岁的青年人不会做农活,更年轻一点的甚至不知道自家责任田地在哪里。这种现状让人堪忧,试想照此发展,十几二十年后农村恐会出现地无人耕、塘无人管的情况,农业生产后继乏人。我们认为应该注重农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批可接上趟的农村专门人才。要探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生产路子,将小农散户耕种合理转变为规模化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亟需重视。

农村老年人口高龄化、空巢老人日益增多、长期病痛折磨、收入来源较少等都是农村老年人遇到的现实困难。我们认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贯彻落实、医疗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还需进一步完善,加大老龄事业投入,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新农村建设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

从农户家出来,驻足田间,我们发现眼前好一派生机勃勃、惬意和谐的景象!黄灿灿的油菜花在阳光下闪烁,嫣红芬芳的桃花在春风中舞蹈,一栋栋别墅样的农户房矗立田间,慵懒的小黄狗躺在房前晒着太阳,几个孩童拿着麦苗追逐嬉戏……这些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所取得成绩的缩影,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农业发展存在的压力、农村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农民生活面临的困难,对问题进行梳理汇总、报送处理、意见反馈,以保证群众反应的问题尽快得到解决,是“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迫在眉睫的任务。

我们访问小组两人,一个是离开农村三十多年的农民后代,一个是生长在城市的八○后青年,通过这次深入农村,走村入户访问活动,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释怀。一是见识了党和政府强农惠农政策的巨大优越性。二是体会到了广大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激、爱戴之情。三是了解到了一些农业发展的瓶颈、农村建设的难点、农民生活的困难。四是接受了一次省情教育,受到了一次真实的洗礼。

社区日记【篇14】

3月29日,我走访了辖区**村小区内三户居民家庭。该小区属于**厂管家属区,共有22栋楼房,732户居民,由于是老旧小区,居住的居民以中老年人口较多。

敲开**栋**单元**室居民沈**家的门,给我们开门的是一位坐在轮椅上,年近50,面带笑容的男同志,他就是沈**的小儿子张**,自幼残疾,目前与常年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沈**共同生活。

看到我们前来,张**对我说,书记我还记得你上次到我们家来的时间,很感谢社区对我们母子二人的关心、帮助。

沈**家的客厅很小,除了放一张小方桌、一张轮椅外,也只能容纳3、4个人。向张**介绍了我们的来意后,张**热情与我们握手。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的视线不经意间转到了饭桌上,我看到桌上已经做好的饭菜,我抬头看了一下钟,时间是上午10点20分,我随口问了一句,“这个点就把中午的饭菜做好了啊。”张**笑着说:“每天都是这个点,烧一次,吃二顿。”

我再仔细看了一下饭菜,纯素,二菜一汤,我知道这就是他们母子二人一天的伙食。

来到了沈**的卧室,房间很小,大约6、7个平方,但房间及床上却很清爽,老人平躺在床上,看上去比上次来的时候更消瘦了一些,看到我们,老人家高兴的合不拢嘴。

在详情询问了情况后,我们得知,一个月前老人家摔了一跤,导致盆骨粉碎性骨折,房间堆放的大量尿不湿都是为老人准备的。老人还有一个儿子,平时上班,休息时才能抽空来看望老人。

离开时,我再次打量了一下坐在轮椅上的张**,我发现他的头发又长了不少,我说:“张**你的头发又长长了,明天我请人来给你理发。”他笑眯眯地说:“谢谢书记,过一段时间吧,不能老麻烦你们,反正我也不出门,下次请他给我推个平头,两个月一次就够了。”

经过上午的走访,我心里许久不能平静。在我们看来,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张**,面对失去自理能力、瘫痪在床的母亲,他却承担起了照顾母亲的义务,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在他的身上得到体现和传承。

一个几乎失去自理能力的残疾人,在面对别人给予他的帮助时,他总是说他不想给别人添麻烦。他是一个懂得付出,更懂得感恩的人,我们也应该为他们付出,给他们提供帮助,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社区日记

    发布时间:2024-02-27

    文档处理是当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代人们已广泛认识到范文的重要性,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学习写作结构能够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如何写出简洁易读的范文呢?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您精心整理了这篇“社区日记”的内容。...

  • w
    社区日记通用

    发布时间:2024-05-05

      一天就要结束了,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日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日记,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社区日记 篇1  社会实践是验证实力的“试金石”。走出校门融入社会的大舞台,我们才真正体验到自身知识的欠缺,能力的有限。任何理论知识只有...

  • w
    社区民情日记

    发布时间:2024-04-01

    大家写范文是不是无从下笔,毫无头绪?当我们写不好时不妨借助范文的力量。借鉴范文构思可以让自己更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您能在以下资料中找到跟您所需相关的内容“社区民情日记”,相信您看完以后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 w
    社区广播稿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1-05

      春的步履匆匆,夏的烂漫将至,在这个艾蒿繁茂、柳枝葱笼的时节,我们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如期而至。在这个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节日里,清江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广大居民携手欢度传统节日。  2020年6月20日上午9:30开始在清江小区内,社区精心筹备了一场“端午粽动员·粽香飘千里”的民俗文艺活动,由社区腰...

  • w
    关于社区日记系列

    发布时间:2023-11-05

    写周记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内容真实:周记是记录我们自己的成长和思考的工具,要做到真实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2. 语言简洁:周记不需要太过复杂的语言,应该尽量简洁明了,让读者能够轻松理解。3. 表达感受:周记不仅仅是简单的记事,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自己的成长...

  • w
    社区日记50字

    发布时间:2023-11-16

      早早起床,吃完早餐后,我和镇干部肖磊来到东丽村二组村民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家。一到达目的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几名村民正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碌采摘一串串黑木耳。见到周秀琴、周艳红姊妹俩以后,我说:“你们姐妹俩地栽黑木耳产业做的很出色,我们是慕名而来学习取经地”。周秀琴却幽默地说:“这几天,正值三...

  • w
    育儿日记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27

    我们已经为您挑选了以下有价值的资料供您参考:“育儿日记”,现今工作环境中文档处理已是家常便饭,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一些优秀范文作为参考。我们经常需要参考大量范文来写出一篇文章。有关范文的要求你知道有哪些吗?...

  • w
    吊兰日记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4-03-09

    你看多的范围类型多吗?人们对范文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通过阅读范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文化背景,在大量的资料中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精选了一篇极其有用的“吊兰日记”,希望这些资料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