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2024守望天山观后感经典

守望天山观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3-02

2024守望天山观后感经典

2024-03-02 12:30:06

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1

>守望天山>观后感(一)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 ,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 ,啊,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啊,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这是它的主题歌,《守望天山》的>故事很简单。30多年前,陈玉柱秘密与新疆军队会合,开始修建著名的天山独库路。

以雪山为例,上级派陈玉柱等4名士兵到40公里外送信。在冰雪中爬了三天三夜后,班长把最后一个馒头给了新兵陈玉柱。他活了下来,但班长和副班长英勇牺牲。复员后,陈玉柱毅然放弃工作,带领家人回到天山,为班长和在天山牺牲24年的168名同志守墓。

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守望天山》为我们揭开了一位退伍老兵24年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班长吃了陈玉柱扔进垃圾桶的一半馒头,陈玉柱吃了女儿扔在地上踩在地上的馒头皮,这足以显示中国人的精神风貌。更何况,陈玉柱夫妇毅然决然地偷偷去天上看天山,真是太神奇了。

他们甘于孤独、甘于贫穷的精神值得学习。

如果说《守望天山》给了我们什么?我最深的感悟是:无私、奉献,是中**人最高的追求;乐观、坚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守望天山,是母亲对儿子的期盼,母亲的坟墓也要朝向天山;守望天山,是战友一生的诺言,用自己的生命与战友作伴;守望天山,守望的是战士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守望天山》观后感(二)

一块墓碑,一座山,一颗红星,一朵雪莲。生命和生命的誓言是不变的。看永恒的天山。

《守望天山》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它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天山精神和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它展现了当代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大爱,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有几栋简陋的土坯房。烟熏火燎的灶台,锈迹斑斑的马灯、大门两侧春联曾经留下过的痕迹、几张1985年的老报纸这里就是《守望天山》主人公陈玉柱的家。30多年前,他与新疆军队秘密会合,开始修建著名的天山独库路。

以雪山为例,上级派陈玉柱等4名士兵到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时候,班长郑林书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玉柱,陈玉柱因此活了下来,而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张牺牲了。几年后,复员回家的陈玉柱夫妇放弃了在县城的工作,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天山。他们守着班长和168名战友的坟墓,他们在天山的寒冷雪山中牺牲了24年!

24年!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雪山封顶的时候,班长郑林树给了陈玉柱最后一个馒头,给了他生命的希望。班长郑林书留给陈玉柱的最后一句话是:“我死后就葬在部队附近的山上,让我照顾好部队和战友。

我还有一个愿望。如果你将来有机会,你会去我家乡看我的父母。为了履行你的诺言,我将为班长和在天山的战友们在寒冷的雪山上守墓24年!

陈玉柱为战友守墓24年,让我看到了人们的精神深度。很难表达爱情传递的味道。他用行动表示感激。陈玉柱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同样作为军人,我们到底追求什么《守望天山》告诉我们,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在感恩中成长。

'细微处见精神',作品真切质朴,意味深长。那样震撼人心的大爱、情义,既有深深的感动,也有强烈的震撼,该片重在以情动人,以细节取胜。让我看看人们精神的深度,对于爱情的传递是很曲折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很难表达。

陈玉柱不仅有自我反省和自责的态度,而且这种令人惊叹的行为有着长期的惊神情感和感恩的行动。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两件事能让人深受感动。

'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玉柱的这种精神。人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信念、理想和坚持。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们可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想陈玉柱和战友的故事会沿着天山路传播很远。战友们的无私奉献和对国家的捐助与带动,是一种大爱。班长的死是一种伟大的爱。陈玉柱的感恩也是一种大爱。我们需要陈玉柱这个时代的感恩精神。

《守望天山》是一部展现守望主题的影片,这里的守望不单单是对于生死承诺的守望,也是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的守望,守望之久更显真情之深。除了真挚的情感主题外,影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生动的角色表演大大增强了它的观赏性和感染力。真心盼望今后我们的银幕上能多一些像《守望天山》这样的书写真情、滋养灵魂、引领人心的优秀国产电影。

守望天山观后感(三):一个馒头一句承诺

今天训练完后随区队**了《守望天山》,期间哭过、笑过、愤怒过、也遗憾过。

这部电影是通过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物经过叙述以及穿插一些回忆进行下去的。镜头的过渡是完美的。不同时期记忆的出现,并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反而使观众更加融入电影。

整部电影看完,我想《守望天山》守望的不是天山,而是当年在天山所历经的年少、青春、友情、热血,守望的是爱情、守望的是亲情。

一块墓碑,一座山,一颗红星,一朵雪莲。生命和生命的誓言是不变的。看永恒的天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班长四人携20个馒头去远方报信中,只剩下4个馒头的那段时期。摄像机静止不动。那一刻,天山没有风雪。四个人围坐在墙角。班长摸了摸剩下的四个馒头,然后一个一个地分发。

在大家狼吞虎咽之时,班长沉重的要求大家慢点吃,馒头之声手里的这个。而后镜头仿佛凝滞了,班长说我先去远方侦查,5分钟后出发。镜头随着他一个人,转至远方,放眼望去只有一望无际的冰川荒原,班长望着手中的属于自己的馒头,探手放入了衣服内侧。

就是这只馒头,救了陈玉柱的生命,同时消失的还有班长的生命。班长死后,玉柱临行前的一瞥头眼神之沉痛让人不由为之动容。最终4人中俩人获救,另俩人永远的长眠于天山。

那一刻,所有人为之侧目

令我印象极深的还有,陈玉柱携妻儿返回天山时,途径的那片胡杨林,金色的胡杨叶,闪耀明媚,突然陈玉柱像是发疯般扔掉手里的包裹,踩着溪水奔跑起来,起初我不仅骂道干什么啊,神经病。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往事过眼云烟班的浮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里是班长埋葬的地方。当初用来做标记的石头还在,而那人早已在风雨时间中消逝。

陈玉柱恸哭的脸庞不禁让我鼻头一酸。

就这样为了那一句班长临终前:'帮我回湖北老家,看看父母。'陈玉柱留在了天山。

挣扎过、激动过、争吵过、陈玉柱一家人还是留在了天山,归期一次又一次推延,住所从最初的塑料布搭建的一吹就到的烂房子建设成坚固的房屋。这一守便是24年。

24年,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不敢想。是什么支撑了他,又是什么停留了他的妻儿与他一同面对苦难。我不敢想象,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又为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理解与支持康德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玉柱的这种精神。人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信念、理想和坚持。

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他们可以不断地改善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想陈玉柱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鲁迅说过:'我们的文艺来自于国民精神的火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守望天山》告诉我,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不管是领导还是我们这样的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哪怕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也会友好地,态度亲和的对待他们,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

真正做到在感恩中成长。

'碧血洒满天山,捐驱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这是千千万万筑路官兵的真实写照。十年间,陈玉柱所在部队官兵战冰雪斗严寒,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千人受伤致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在天山上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绝唱!

蜿蜒而平坦的天山公路,是筑路老兵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奇迹。陈玉柱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将伴随着这条天山公路传向远方。战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国捐驱是一种大爱,班长的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陈玉柱的知恩图报也是一种大爱。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陈玉柱这种感恩精神,他的故事和天山精神不仅要在部队宣传,还要向社会宣传,更要向年轻一代宣传,要让我们的年轻一代懂得什么是国家,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感恩!

一个馒头,一个生的希望:一句承诺,一段长达的24年的守候;一座陵园,了却一生的心愿;一条冰雪之路,一段被雪藏30年的历史。冰雪埋藏下的天山,埋藏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埋藏了一段>孤独与绝望的守望,埋藏着中**人们难以逝去的血性,更埋藏着那些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英烈。

作为大学生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些精神,愿这种精神永远伴随我们!

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2

守望天山观后感(一)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 ,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 ,啊,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啊,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这是它的主题歌,《守望天山》的故事很简单。30多年前,陈玉柱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玉柱,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副班长却英勇牺牲了。陈玉柱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守望天山》为我们揭开了一位退伍老兵24年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其中让我最感动的镜头有班长吃掉了陈玉柱扔进垃圾桶中的半个馒头,陈玉柱吃掉了女儿扔在地上且用脚踩过的馒头皮,这足以说明中国军人的精神所在。还有,陈玉柱夫妇毅然偷偷去往天上,守望天山,实在是让人折服。他们那种甘守寂寞,甘守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没一个人学习。    如果说《守望天山》给了我们什么?我最深的感悟是:无私、奉献,是中国军人最高的追求;乐观、坚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守望天山,是母亲对儿子的期盼,母亲的坟墓也要朝向天山;守望天山,是战友一生的诺言,用自己的生命与战友作伴;守望天山,守望的是战士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守望天山》观后感(二)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    《守望天山》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它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天山精神和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重信守义的大爱之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搭着几个简陋的土坯房。烟熏火燎的灶台,锈迹斑斑的马灯、大门两侧春联曾经留下过的痕迹、几张1985年的老报纸这里就是《守望天山》主人公陈玉柱的家。30多年前,他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时候,班长郑林书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玉柱,陈玉柱因此活了下来,而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张牺牲了。几年后,已复员回家的陈玉柱和妻子抛弃了县城的工作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重返天山,在寒冷的雪山上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    24年!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力度让他一家人支撑了24年他们在白雪皑皑的天山上演绎了怎样的人生故事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又为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理解与支持    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在大雪封山时,班长郑林书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玉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班长郑林书留给陈玉柱的`遗言:"我死后就葬在部队附近的山上,让我看护部队和战友。我还有一个心愿,今后如果有机会,你去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在寒冷的雪山上为班长和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24年!    陈玉柱24年为战友守墓,让我看到了人的精神深度,那种对于爱的传递的滋味难以言表,他用行动来感恩。陈玉柱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同样作为军人,我们到底追求什么《守望天山》告诉我们,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在感恩中成长。    "细微处见精神",作品真切质朴,意味深长。那样震撼人心的大爱、情义,既有深深的感动,也有强烈的震撼,该片重在以情动人,以细节取胜。让我看到了人的精神深度,对于爱的传递又非常曲折,那种盘桓胸臆的滋味难以言表。陈玉柱不光有自我的反省自责的态度,他们更有这种自甘长久的心灵情感和行动来感恩的惊人举动。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玉柱的这种精神。人无论何时都需要信仰,需要理想,需要坚守。()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觉得陈玉柱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将伴随着这条天山公路传向远方。战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国捐驱是一种大爱,班长的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陈玉柱的知恩图报也是一种大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陈玉柱这种感恩精神。    《守望天山》是一部展现守望主题的影片,这里的守望不单单是对于生死承诺的守望,也是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的守望,守望之久更显真情之深。在真挚的情感主题以外,影片独到的叙事手法和传神的角色表演也大大增强了它的观赏性和感染力。真心盼望今后我们的银幕上能多一些像《守望天山》这样的书写真情、滋养灵魂、引领人心的优秀国产电影。    守望天山观后感(三):一个馒头一句承诺      今天训练完后随区队观看了《守望天山》,期间哭过、笑过、愤怒过、也遗憾过。    这部电影是通过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物经过叙述以及穿插一些回忆进行下去的。镜头的转场运用的非常完美,不同时间的回忆的出现并未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反而更能使观影者融入电影。    整部电影看完,我想《守望天山》守望的不是天山,而是当年在天山所历经的年少、青春、友情、热血,守望的是爱情、守望的是亲情。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班长四人携20个馒头去远方报信中,只剩下4个馒头的那段时期。镜头是静止的,天山在那一刻没有风、没有雪、四人围坐在墙角下,班长摸出仅剩的四个馒头,一人一个分发后。在大家狼吞虎咽之时,班长沉重的要求大家慢点吃,馒头之声手里的这个。而后镜头仿佛凝滞了,班长说我先去远方侦查,5分钟后出发。镜头随着他一个人,转至远方,放眼望去只有一望无际的冰川荒原,班长望着手中的属于自己的馒头,探手放入了衣服内侧。就是这只馒头,救了陈玉柱的生命,同时消失的还有班长的生命。班长死后,玉柱临行前的一瞥头眼神之沉痛让人不由为之动容。最终4人中俩人获救,另俩人永远的长眠于天山。那一刻,所有人为之侧目    令我印象极深的还有,陈玉柱携妻儿返回天山时,途径的那片胡杨林,金色的胡杨叶,闪耀明媚,突然陈玉柱像是发疯般扔掉手里的包裹,踩着溪水奔跑起来,起初我不仅骂道干什么啊,神经病。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往事过眼云烟班的浮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里是班长埋葬的地方。当初用来做标记的石头还在,而那人早已在风雨时间中消逝。陈玉柱恸哭的脸庞不禁让我鼻头一酸。    就这样为了那一句班长临终前:"帮我回湖北老家,看看父母。"陈玉柱留在了天山。挣扎过、激动过、争吵过、陈玉柱一家人还是留在了天山,归期一次又一次推延,住所从最初的塑料布搭建的一吹就到的烂房子建设成坚固的房屋。这一守便是24年。    24年,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不敢想。是什么支撑了他,又是什么停留了他的妻儿与他一同面对苦难。我不敢想象,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又为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理解与支持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玉柱的这种精神。人无论何时都需要信仰,需要理想,需要坚守。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想陈玉柱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鲁迅说过:"我们的文艺来自于国民精神的火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守望天山》告诉我,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不管是领导还是我们这样的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哪怕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也会友好地,态度亲和的对待他们,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真正做到在感恩中成长。    "碧血洒满天山,捐驱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这是千千万万筑路官兵的真实写照。十年间,陈玉柱所在部队官兵战冰雪斗严寒,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千人受伤致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在天山上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绝唱!蜿蜒而平坦的天山公路,是筑路老兵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奇迹。陈玉柱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将伴随着这条天山公路传向远方。战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国捐驱是一种大爱,班长的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陈玉柱的知恩图报也是一种大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陈玉柱这种感恩精神,他的故事和天山精神不仅要在部队宣传,还要向社会宣传,更要向年轻一代宣传,要让我们的年轻一代懂得什么是国家,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感恩!    一个馒头,一个生的希望:一句承诺,一段长达的24年的守候;一座陵园,了却一生的心愿;一条冰雪之路,一段被雪藏30年的历史。冰雪埋藏下的天山,埋藏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埋藏了一段孤独与绝望的守望,埋藏着中国军人们难以逝去的血性,更埋藏着那些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英烈。作为大学生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些精神,愿这种精神永远伴随我们!  

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3

今天训练完后随区队观看了《守望天山》,期间哭过、笑过、愤怒过、也遗憾过。

这部电影是通过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物经过叙述以及穿插一些回忆进行下去的。镜头的转场运用的非常完美,不同时间的回忆的出现并未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反而更能使观影者融入电影。

整部电影看完,我想《守望天山》守望的不是天山,而是当年在天山所历经的年少、青春、友情、热血,守望的是爱情、守望的是亲情。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班长四人携20个馒头去远方报信中,只剩下4个馒头的那段时期。镜头是静止的,天山在那一刻没有风、没有雪、四人围坐在墙角下,班长摸出仅剩的四个馒头,一人一个分发后。在大家狼吞虎咽之时,班长沉重的要求大家慢点吃,馒头之声手里的这个。而后镜头仿佛凝滞了,班长说我先去远方侦查,5分钟后出发。镜头随着他一个人,转至远方,放眼望去只有一望无际的`冰川荒原,班长望着手中的属于自己的馒头,探手放入了衣服内侧。就是这只馒头,救了陈玉柱的生命,同时消失的还有班长的生命。班长死后,玉柱临行前的一瞥头眼神之沉痛让人不由为之动容。最终4人中俩人获救,另俩人永远的长眠于天山。那一刻,所有人为之侧目

令我印象极深的还有,陈玉柱携妻儿返回天山时,途径的那片胡杨林,金色的胡杨叶,闪耀明媚,突然陈玉柱像是发疯般扔掉手里的包裹,踩着溪水奔跑起来,起初我不仅骂道干什么啊,神经病。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往事过眼云烟班的浮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里是班长埋葬的地方。当初用来做标记的石头还在,而那人早已在风雨时间中消逝。陈玉柱恸哭的脸庞不禁让我鼻头一酸。

就这样为了那一句班长临终前:"帮我回湖北老家,看看父母。"陈玉柱留在了天山。挣扎过、激动过、争吵过、陈玉柱一家人还是留在了天山,归期一次又一次推延,住所从最初的塑料布搭建的一吹就到的烂房子建设成坚固的房屋。这一守便是24年。

24年,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不敢想。是什么支撑了他,又是什么停留了他的妻儿与他一同面对苦难。我不敢想象,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又为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理解与支持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玉柱的这种精神。人无论何时都需要信仰,需要理想,需要坚守。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想陈玉柱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鲁迅说过:"我们的文艺来自于国民精神的火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守望天山》告诉我,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不管是领导还是我们这样的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哪怕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也会友好地,态度亲和的对待他们,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真正做到在感恩中成长。

"碧血洒满天山,捐驱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这是千千万万筑路官兵的真实写照。十年间,陈玉柱所在部队官兵战冰雪斗严寒,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千人受伤致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在天山上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绝唱!蜿蜒而平坦的天山公路,是筑路老兵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奇迹。陈玉柱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将伴随着这条天山公路传向远方。战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国捐驱是一种大爱,班长的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陈玉柱的知恩图报也是一种大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陈玉柱这种感恩精神,他的故事和天山精神不仅要在部队宣传,还要向社会宣传,更要向年轻一代宣传,要让我们的年轻一代懂得什么是国家,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感恩!

一个馒头,一个生的希望:一句承诺,一段长达的24年的守候;一座陵园,了却一生的心愿;一条冰雪之路,一段被雪藏30年的历史。冰雪埋藏下的天山,埋藏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埋藏了一段孤独与绝望的守望,埋藏着中国军人们难以逝去的血性,更埋藏着那些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英烈。作为大学生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些精神,愿这种精神永远伴随我们!

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4

新疆历史与名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

观《守望天山》有感

《守望天山》观后感

一块墓碑,一座山,一颗红星,一朵雪莲。生命和生命的誓言是不变的。看永恒的天山。

《守望天山》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它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天山精神和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它展现了当代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大爱,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搭着几个简陋的土坯房。烟熏火燎的灶台,锈迹斑斑的马灯、大门两侧春联曾经留下过的痕迹、几张1985年的老报纸……这里就是《守望天山》主人公陈玉柱的家。30多年前,他与新疆军队秘密会合,开始修建著名的天山独库路。

以雪山为例,上级派陈玉柱等4名士兵到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时候,班长郑林书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玉柱,陈玉柱因此活了下来,而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张牺牲了。几年后,复员回家的陈玉柱夫妇放弃了在县城的工作,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回到了天山。他们守着班长和168名战友的坟墓,他们在天山的寒冷雪山中牺牲了24年!

24年!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力度让他一家人支撑了24年?他们在白雪皑皑的天山上演绎了怎样的人生故事?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给了他多少理解和支持?

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是,雪山封顶的时候,班长郑林树给了陈玉柱最后一个馒头,给了他生命的希望。班长郑林书留给陈玉柱的遗言:“我死后就葬在部队附近的山上,让我看护部队和战友。

我还有一个心愿,今后如果有机会,你去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在寒冷的雪山上为班长和牺牲在天山的同志们在墓中度过了24年!

陈玉柱为战友守墓24年,让我看到了人们的精神深度。很难表达爱情传递的味道。他用行动表示感激。陈玉柱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同样作为军人,我们到底追求什么?

《守望天山》告诉我们,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在感恩中成长。

“细微处见精神”,作品真切质朴,意味深长。那样震撼人心的大爱、情义,既有深深的感动,也有强烈的震撼,该片重在以情动人,以细节取胜。让我看看人们精神的深度,对于爱情的传递是很曲折的,那种挥之不去的感觉很难表达。

陈玉柱不仅有自我反省和自责的态度,而且这种令人惊叹的行为有着长期的惊神情感和感恩的行动。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动。

”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玉柱的这种精神。人无论何时都需要信仰,需要理想,需要坚守。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想陈玉柱和战友的故事会沿着天山路传播很远。战友们的无私奉献和对国家的捐助与带动,是一种大爱。班长的死是一种伟大的爱。陈玉柱的感恩也是一种大爱。我们需要陈玉柱这个时代的感恩精神。

《守望天山》是一部展现守望主题的影片,这里的守望不单单是对于生死承诺的守望,也是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的守望,守望之久更显真情之深。除了真挚的情感主题外,影片独特的叙事手法和生动的角色表演大大增强了它的观赏性和感染力。真心盼望今后我们的银幕上能多一些像《守望天山》这样的书写真情、滋养灵魂、引领人心的优秀国产电影。

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5

守望天山观后感3篇

守望天山观后感(一)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 ,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 ,啊,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啊,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这是它的主题歌,《守望天山》的故事很简单。30多年前,陈玉柱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玉柱,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副班长却英勇牺牲了。陈玉柱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守望天山》为我们揭开了一位退伍老兵24年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其中让我最感动的镜头有班长吃掉了陈玉柱扔进垃圾桶中的半个馒头,陈玉柱吃掉了女儿扔在地上且用脚踩过的馒头皮,这足以说明中国军人的精神所在。还有,陈玉柱夫妇毅然偷偷去往天上,守望天山,实在是让人折服。他们那种甘守寂寞,甘守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没一个人学习。

如果说《守望天山》给了我们什么?我最深的感悟是:无私、奉献,是中国军人最高的追求;乐观、坚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守望天山,是母亲对儿子的期盼,母亲的坟墓也要朝向天山;守望天山,是战友一生的诺言,用自己的生命与战友作伴;守望天山,守望的是战士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守望天山》观后感(二)

《守望天山》是庆祝建党90周年的献礼影片,它用全新的视角诠释主人公身上表现出的天山精神和知恩图报重情重义的传统美德。展现了当代军人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重信守义的大爱之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白雪皑皑的天山脚下,搭着几个简陋的土坯房。烟熏火燎的灶台,锈迹斑斑的马灯、大门两侧春联曾经留下过的痕迹、几张1985年的老报纸这里就是《守望天山》主人公陈玉柱的家。30多年前,他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生命遭到极大威胁,在大雪封山弹尽粮绝的时候,班长郑林书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玉柱,陈玉柱因此活了下来,而郑林书和副班长罗张牺牲了。几年后,已复员回家的陈玉柱和妻子抛弃了县城的工作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儿子重返天山,在寒冷的雪山上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

24年!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是什么力度让他一家人支撑了24年他们在白雪皑皑的天山上演绎了怎样的人生故事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又为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理解与支持

最让我感动的场景是在大雪封山时,班长郑林书把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陈玉柱,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班长郑林书留给陈玉柱的遗言:"我死后就葬在部队附近的山上,让我看护部队和战友。我还有一个心愿,今后如果有机会,你去我老家看望一下我的父母".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在寒冷的雪山上为班长和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24年!

陈玉柱24年为战友守墓,让我看到了人的精神深度,那种对于爱的传递的滋味难以言表,他用行动来感恩。陈玉柱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同样作为军人,我们到底追求什么《守望天山》告诉我们,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在感恩中成长。

"细微处见精神",作品真切质朴,意味深长。那样震撼人心的大爱、情义,既有深深的感动,也有强烈的震撼,该片重在以情动人,以细节取胜。让我看到了人的精神深度,对于爱的传递又非常曲折,那种盘桓胸臆的滋味难以言表。陈玉柱不光有自我的反省自责的态度,他们更有这种自甘长久的心灵情感和行动来感恩的惊人举动。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玉柱的这种精神。人无论何时都需要信仰,需要理想,需要坚守。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觉得陈玉柱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将伴随着这条天山公路传向远方。战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国捐驱是一种大爱,班长的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陈玉柱的知恩图报也是一种大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陈玉柱这种感恩精神。

《守望天山》是一部展现守望主题的影片,这里的守望不单单是对于生死承诺的守望,也是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的守望,守望之久更显真情之深。在真挚的情感主题以外,影片独到的叙事手法和传神的角色表演也大大增强了它的观赏性和感染力。真心盼望今后我们的银幕上能多一些像《守望天山》这样的书写真情、滋养灵魂、引领人心的优秀国产电影。

守望天山观后感(三):一个馒头一句承诺

今天训练完后随区队观看了《守望天山》,期间哭过、笑过、愤怒过、也遗憾过。

这部电影是通过各种不同角色的人物经过叙述以及穿插一些回忆进行下去的。镜头的转场运用的非常完美,不同时间的回忆的出现并未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反而更能使观影者融入电影。

整部电影看完,我想《守望天山》守望的不是天山,而是当年在天山所历经的年少、青春、友情、热血,守望的是爱情、守望的是亲情。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就是班长四人携20个馒头去远方报信中,只剩下4个馒头的那段时期。镜头是静止的,天山在那一刻没有风、没有雪、四人围坐在墙角下,班长摸出仅剩的四个馒头,一人一个分发后。在大家狼吞虎咽之时,班长沉重的要求大家慢点吃,馒头之声手里的这个。而后镜头仿佛凝滞了,班长说我先去远方侦查,5分钟后出发。镜头随着他一个人,转至远方,放眼望去只有一望无际的冰川荒原,班长望着手中的属于自己的馒头,探手放入了衣服内侧。就是这只馒头,救了陈玉柱的生命,同时消失的还有班长的生命。班长死后,玉柱临行前的一瞥头眼神之沉痛让人不由为之动容。最终4人中俩人获救,另俩人永远的长眠于天山。那一刻,所有人为之侧目

令我印象极深的还有,陈玉柱携妻儿返回天山时,途径的那片胡杨林,金色的胡杨叶,闪耀明媚,突然陈玉柱像是发疯般扔掉手里的包裹,踩着溪水奔跑起来,起初我不仅骂道干什么啊,神经病。然而随着剧情的推进,往事过眼云烟班的浮现在我们面前,原来这里是班长埋葬的地方。当初用来做标记的石头还在,而那人早已在风雨时间中消逝。陈玉柱恸哭的脸庞不禁让我鼻头一酸。

就这样为了那一句班长临终前:"帮我回湖北老家,看看父母。"陈玉柱留在了天山。挣扎过、激动过、争吵过、陈玉柱一家人还是留在了天山,归期一次又一次推延,住所从最初的塑料布搭建的一吹就到的烂房子建设成坚固的房屋。这一守便是24年。

24年,他是如何做到的,我不敢想。是什么支撑了他,又是什么停留了他的妻儿与他一同面对苦难。我不敢想象,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又为他付出了多少常人难以想象的理解与支持康德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只有两样东西能够引起人内心深处的感动。"其中就有提到类似陈玉柱的这种精神。人无论何时都需要信仰,需要理想,需要坚守。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他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么,是怎样的信仰让他坚持了呢

我想陈玉柱不仅是因为对班长的感恩,还有对国民精神的信仰,鲁迅说过:"我们的文艺来自于国民精神的火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到底追求的是什么《守望天山》告诉我,放弃一切,舍弃所有,痛快地去感恩,不管是领导还是我们这样的百姓,不管是老人还是带着红领巾的孩子们,哪怕十年二十年以后,我也会友好地,态度亲和的对待他们,尽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真正做到在感恩中成长。

"碧血洒满天山,捐驱为谁为国威军威振奋;夫妻十年分居,幸福何在在千家万户团聚。"这是千千万万筑路官兵的真实写照。十年间,陈玉柱所在部队官兵战冰雪斗严寒,经受了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先后有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几千人受伤致残,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在天山上筑起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们用青春、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生命绝唱!蜿蜒而平坦的天山公路,是筑路老兵们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的历史奇迹。陈玉柱和他的战友们的故事将伴随着这条天山公路传向远方。战友们的无私奉献、为国捐驱是一种大爱,班长的舍生忘死是一种大爱,陈玉柱的知恩图报也是一种大爱。我们这个时代需要陈玉柱这种感恩精神,他的故事和天山精神不仅要在部队宣传,还要向社会宣传,更要向年轻一代宣传,要让我们的年轻一代懂得什么是国家,什么是责任,什么是奉献,什么是感恩!

一个馒头,一个生的希望:一句承诺,一段长达的24年的守候;一座陵园,了却一生的心愿;一条冰雪之路,一段被雪藏30年的历史。冰雪埋藏下的天山,埋藏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埋藏了一段孤独与绝望的守望,埋藏着中国军人们难以逝去的血性,更埋藏着那些无私奉献、为国捐躯的英烈。作为大学生我们最需要学习的就是这些精神,愿这种精神永远伴随我们!

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6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啊,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啊,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这是它的主题歌,《守望天山》的故事很简单。

30多年前,陈玉柱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玉柱,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副班长却英勇牺牲了。陈玉柱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守望天山》为我们揭开了一位退伍老兵24年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其中让我最感动的镜头有班长吃掉了陈玉柱扔进垃圾桶中的半个馒头,陈玉柱吃掉了女儿扔在地上且用脚踩过的馒头皮,这足以说明中国军人的精神所在。还有,陈玉柱夫妇毅然偷偷去往天上,守望天山,实在是让人折服。他们那种甘守寂寞,甘守清贫的精神值得我们没一个人学习。

如果说《守望天山》给了我们什么?我最深的感悟是:无私、奉献,是中国军人最高的追求;乐观、坚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守望天山,是母亲对儿子的期盼,母亲的坟墓也要朝向天山;守望天山,是战友一生的诺言,用自己的生命与战友作伴;守望天山,守望的是战士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7

当我手捧《守望天山》剧本时,就忍不住一口气读了下去,故事情节深深地吸引着我。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生在新疆天山的一个真实故事。故事主人公陈俊贵出生在北方农村。他年轻时饱受磨难,长大后梦想当兵。

为了当兵,母亲提着半篮子鸡蛋带着他去找大队书记。母亲让陈俊贵跪下喊书记叫“舅舅”,终于书记同意陈俊贵当兵,他的梦如愿以偿。

之后,陈俊贵随部队去了天山。和战友们一起奋战在筑路工地上。当年深秋,天山突然下起大雪。一夜之间,建筑部队与外界失去了联系,给他们提供食物和蔬菜的汽车变成了山涧。

上级以为他们能固守待援,这一百五十多号人却因此陷入绝境。连长、指导员决定派人送信求救。郑林书班长、陈俊贵班长等4名战士执行任务。

他们把剩下的20个馒头放进书包里,在雪地里爬了3天3夜。陈俊贵爬不上去。他让班长把他留在雪地里。班长说不行,我背也要把你背出去。

当时,距离有人烟的地方还有几公里。大家都坚持不住了,倒在了雪地上。班长握手拿出最后一个馒头,命令最小的陈俊贵吃。

陈俊贵靠这个馒头支撑着又走了几公里。后来,他被维吾尔族老人救活,完成了报案任务。但是班长和另外两个士兵死了,睡在雪地里。

陈俊贵退休后回到了家乡。当地**安排他去县电影院放映电影。在以后日子里,他怎么也忘记不了牺牲的班长和长眠在天山的战友们,依然做出决定带妻儿返回天山为战友守墓。

来到天山后,他把孤寡牺牲的战友遗骸全部搬到几公里外,用树枝围成一个小烈士陵园,供亲友和后人前来悼念。就这样,在这条件艰苦、缺吃少穿的情况下,陈俊贵在天山始终如一义务守墓整整二十五年。这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今天,英雄陈俊贵还在天山为168位烈士守墓。

我读了很多报告文学作品,但这一部深深地打动了我,我热泪盈眶。当时,陈俊贵放弃了在城市安逸的工作,让老百姓回天山为战友守墓变得难以想象。甚至受到别人的白眼,儿子不理解父亲的所作所为和妻子的抱怨。

正如剧本中陈俊贵的妻子所讲的:“我也是女人,别人也是女人,可我和别的女人不一样,这简直不是人过的日子”。

守望天山观后感 篇8

一座座墓碑一座座山,一颗颗红星一朵朵雪莲,啊,一生、一生不变的誓言,啊,守望、守望永远的天山。这是它的主题歌,《守望天山》的故事很简单。30多年前,陈玉柱随部队秘密集结新疆,开始修筑著名的天山独库公路。在大雪封山的情况下,上级派陈玉柱等四名战士去40公里外送信。在冰天雪地里爬行了三天三夜,班长将最后一个馒头让给了新兵陈玉柱,他活了下来,而班长、副班长却英勇牺牲了。陈玉柱复员后,毅然抛弃工作,拖家带口,重返天山,为班长和168名牺牲在天山的战友守墓,一守就是24年。是什么力量促使这名老兵重返天山?一家人如何熬过这段漫长岁月?《守望天山》为我们揭开了一位退伍老兵24年感人肺腑的守墓生活。

如果说《守望天山》给了我们什么?我最深的感悟是:无私、奉献,是中国军人最高的追求;乐观、坚强,是每个人、每个家庭应有的正确的生活态度;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是我们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守望天山,是母亲对儿子的期盼,母亲的坟墓也要朝向天山;守望天山,是战友一生的诺言,用自己的生命与战友作伴;守望天山,守望的是战士们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守望一生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21

    这个独特的“守望一生观后感”一定会让您感到满意。在观赏许多经典电影或电视剧时,好的作品常常会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感动。写下对外国文学的观后感能更好地了解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而写观后感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和思考能力。在写观后感时,有哪些方面需要值得注意呢?欢迎您将本页面加入收藏夹,以便更方便地浏览本网...

  • w
    2024闪闪红星的观后感经典

    发布时间:2024-02-24

    在不同的时间段观看同一部电影会带来不同的体验,我相信您看完这部影片后,一定会有许多感悟和想法。不妨花点时间思考,写下一篇观后感,这样可以提升我们的表达能力。您有过写作品观后感的经历吗?接下来推荐的是我们精心挑选的一部影片:“闪闪红星的观后感”,希望本文能给您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帮助!...

  • w
    观后感守望一生(系列10篇)

    发布时间:2023-11-07

    观《守望一生》有感这是灵魂的洗礼,这是爱的歌,这是来自偏远山村的深沉呼唤。看了《守望一生》这部影片,我内心的触动非常大,是感动,是感慨,是沉思……教师,这个让人倾吐崇敬之情的名词,但在当今社会,它也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由于个别教师行为不当,本专业**将镜头对准教师群体,并大肆渲染,严重影响了教...

  • w
    2024袁隆平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04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爷爷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袁爷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我怀着对袁爷爷无比崇敬的心情读了《袁隆平》这本书。  这本书记载着袁隆平爷爷曾经做过的伟大事迹。袁隆平爷爷一直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经过不懈的努力,袁隆平爷爷终于研究了“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

  • w
    2024夺冠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22

    女排赢了,郎平火了。女排重回巅峰,夺得里约奥运会中国军团“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给国人惊喜,“福将”“女神”“奇迹缔造者”……舆论给郎平加上种种桂冠。但一些媒体视角独特,央视主持人说,女排夺冠后郎平一如既往地平静。而早在去年夺得第12届世界杯冠军时,意大利人、国际排联摄影师毛罗就说,他看到很多教练焦...

  • w
    2024教室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4-02-17

    您是否也在困扰着如何巧妙地撰写作品观后感呢?写写观后感不仅可以有效培养我们的写作思维,我们的“教室观后感”详尽而全面地总结了相关知识点,热烈欢迎大家查看,点击进入以获取更多关于我们的信息!...

  • w
    2024爱心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24

    如何让作品名的观后感更加生动呢?在我们欣赏作品时,我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作品的世界。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写一篇观后感。为了写出令人满意的观后感,我有一些心得。今天,好工具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优秀的“爱心观后感”文章。只要您认真阅读,就能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

  • w
    上甘岭观后感经典

    发布时间:2024-02-19

    关于“上甘岭观后感”您想要了解什么这篇文章或许能够帮到您,观看一部作品堪比阅读一本书籍,总能让人受益匪浅,观后感是感触过后产生的文字。那么观后感就可以很好地记录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写观后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更加丰富。您有坚持写作品名的观后感的习惯吗?...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