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荒原狼读后感

荒原狼读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4-02-29

荒原狼读后感

2024-02-29 16:00:05

荒原狼读后感 篇1

《荒原狼》读后感800字:

这是一本奇特的书,不知为何,它在我的中学时代就已经出现在家里了。那本书极厚,暗红色封面上,写着白色的“荒原狼”标题。它被随手丢在客厅的某个角落,放在我的一堆书的最顶端。但是,它安然无恙。

显然,它是从图书馆里借出来的。可是那个时代的我,极度羞涩的我,怎么会看这样的书?一部来自德国黑塞的“狂人自传”。它存留在永远被老师赞扬的我的桌子上,仿佛是从那时就潜伏在我体内的一枝荆棘。

眼前的这本书薄而硬朗,亚光富有颗粒感的硬皮封面上,灰色的底色上刻着“荒原狼”三个字。它仿佛是穿过岁月来到我手中的尘埃,它仿佛再次在黑暗中露出雪白的牙齿。那清冷的光芒让我从喧嚣的冬季里安静下来,黑色的小鸟在窗外唿地一声飞过。这一次,我与你是怎样重逢的?我少年时代的朋友。慢慢走过长长的书廊,咖啡的清香浓郁而弥漫,我读了《悉达多》,然后发现了你,《荒原狼》。其实《悉达多》也是《荒原狼》的一部分,他们都是黑塞的自白,他们都是黑塞。

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在两本小书中用富有节奏的笔触,描绘了孤独、绝望、撕裂、探究、臣服的心之路。《悉达多》有着印度哲学的豁达与睿智,悉达多如河流般重生。读后感·《荒原狼》却充满了苦楚,那徘徊在人间边缘的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最后在人与狼的分裂重叠的幻觉中燃烧成为灰烬。阅读的过程,仿佛与黑塞一起经历了层层的磨难,是痛苦而愉悦的。

每一本书,都是艰难的心之路。他人走遍世界,丹尼却愿独坐一角,去经历曲折而充满奇遇的心之路,它永远幽暗深远,它永远暗藏光芒,它是冰山的底层,它是深海的暗流。黑塞仿佛打开了一扇门,在那里,孤独光芒万丈。

写作是孤独的。有人说,丹尼在写作方面有铁一般的意志,执着、持久、耐力惊人。不,那是因为写作就是丹尼的黑巧克力,如果你爱吃黑巧克力,你就会发现它的苦涩中蕴含着丰富的质感,它将唤醒你所有的味蕾,释放最多的多巴胺。所以,丹尼写作,不需要毅力,也不需要坚持,只是在品尝黑巧克力。

这浓郁的苦涩,有时也来自于年轻设计师的作品与创作过程。

荒原狼读后感 篇2

作为一名资深读者,我一直很喜欢阅读关于人性、文化、历史以及生态的作品。最近我读完了一本名为《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的小说,这本书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对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态度进行了重新思考。下面是我撰写的读后感。

小说讲述了一个少年猎人在荒原上的冒险故事。他和他的父亲在荒原上养活自己,一天,他的父亲离家出走,留下少年独自面对荒原的恶劣环境。在面临空前的危机时,他遇到了一只白狼,白狼成为他生存的支撑和精神寄托,同时也引导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命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

这本小说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作者通过个人的独白和白狼与人的互动,揭示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和对自然的依赖。这本小说的叙事方式非常有趣,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其中,更容易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的弊端,人们长期以来通过捕猎动物或者砍伐森林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让自然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这本书呼吁我们应该更加珍视自然,保护生态环境,追求和自然和谐共处。

此外,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白狼在这个故事中的重要性。白狼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少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精神上的指引。随着故事的发展,白狼鼓舞着少年不断地向前,帮助他生存下去,并在精神上给予他强大的支撑。这种与自然的互动模式让我感觉到我们与大自然的联系和互动模式是多么的深刻。

总的来说,《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是一部非常棒的作品。最大的亮点是它深刻地揭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我们如何珍爱大自然和平衡生态环境。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为保护环境,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荒原狼读后感 篇3

翻着,来到《哈里·哈勒尔自传——为狂人而作》。这是哈里自己的内心世界,孤独而内省,平静而无助。他把“特有的简朴和胆怯的生活艺术,安详地度过一天”看作是浑浑噩噩。

“满足和欢乐对于我来说,是不能够忍受的,用不了很长时间我就憎恨它,厌恶它,我就变得非常绝望,我感受到不得不逃向别的地方,尽可能逃向喜悦的途径,不过必要时也要逃向痛苦的途径。”…“不一会,我心里就燃起一股要求强烈感情、要求刺激的欲望,对这种平庸刻板、四平八稳、没有生气的生活怒火满腔,心里发狂似的要去打碎什么东西…”

他无时无刻地在矛盾着,也就是无时无刻的痛苦着。把日子过得平庸而无奇,但是无法忍受,就像得了什么毛病一般,无处不在挑剔着自己的生活,让自己无法安宁。

之后,他在一条潮湿的街道前行,在一面墙停了下来,因为他喜欢这面墙,这么盯着,他看到了“魔剧院…”和“专-为-狂-人-而-设”,当然第一次看到这个,我并没有多大的留意,只是觉得增添一些奇幻的色彩,但是读完整本书之后,我知道这几个字对于哈里以后的意义有多重要。后来,得到的那本《论荒原狼-为狂人而作》,这本小册子基本上可以说是在写哈里和荒原狼的关系了——一个躯体下的两个他。我很欣赏这种观点:

在有些人有了出息,被人羡慕,他们得以成功更应该归于他们身上的壶性和猴性,而不是归于人性,这是尽人皆知的事情。的确,人性在很多时候是很渺小的,尤其是在帮助人们获的成功的时候。相反,人性的普遍性或普遍性并不能使人在自我上获得更高的成功和突破。然而,黑塞给我们讲述的却是一个人性和狼性完全不能够互助互济的,而是专门对立的,就是一个躯体里面的两个死敌。

在那本小册子中,荒原狼是一个真正的孤独者、矛盾者、自杀者,哈勒尔无法沟通市民世界,无法理解那些所谓的艺术,他在探索中迷失了方向,甚至发现自己与自己毫无关系;他又时刻在想着这个世界的种种罪恶,想着自己身上难以救赎的罪愆,他无法理解世界,无法原谅自己,却又不能抗拒内心的**。而通向圣洁的道路只有选择“自暴自弃,随波逐流,熄灭生命的火花,回归本原。”荒原狼原本是一个艺术家,他**于市民,他深刻的眷恋那平静、善良、秩序的市民世界,他同时又以艺术家的敏感对市民虚伪的循规蹈矩感到愤懑,他要彻底撕裂虚情假意,于是,当他就要脱离市民阶层时,却绝望的发现,当代那些所谓的艺术早已与他绝缘,于是,荒原狼彻底孤独了,甚至孤独到失去了自己(因为他根本就不愿意看到曾经狂热追求永恒的自己)。

野狼在孤独中艰难地跋涉。他不知道自己是错了还是时代错了。隐藏在人性深处的各种犯罪都是徒劳的。野狼与它搏斗。他向往不朽,却找不到不朽之路,痛苦与冲突。

这么写着写着,我无法理解荒原狼的孤单,无法体验他的痛苦,我们一直满足于生活带给我们的安逸和满足感。于是,没有早就狂人,只是无数的庸人日复一日的消耗着原本不多的时日。黑塞仿佛立了一面镜子,把我们的五脏六腑都剖开,然后他却以狼一般的野性,冷眼看着我们。

然而,这样一个人的出现已经不再被我理解了——赫米娜!这个骄傲的野狼,他可以接受并完成她的所有指示!一开始,赫米娜决定她给他的最后命令是杀了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人?为什么她能统领所有的人?为什么为了完成她的命令,她能学会他认为他讨厌的舞蹈和厌恶。

至于海尔米娜、巴勃罗和玛丽亚的出现,我完全处于昏迷状态,更不用说老哈里和新哈里之间的对话,魔术剧院和莫扎特在杀死海尔米娜之后这些等待了。只能引用网络上对这部分的评价了:魔剧院,则完全是黑塞凭借他个人的想象,让自感灵魂**而痛苦不堪的哈里走着通向内在的神秘莫测的路。

哈里在帕勃罗指引下进入了“疯子才能入场”的魔剧院,分别在五个房间游历了“内心的地狱”,以一种身体力行和视觉认知获悉了自身的无意识,把握到内在灵魂的多重性。然而,尽管哈里在魔法剧场参与了灵魂的交流,他仍然无法面对自己的人性和狼性。最后,帕勃罗与莫扎特化而为一,向哈里指明一条“幽默”的解脱之路。

可是“幽默”对哈里来说只是一种暂时的精神麻痹,它无法让哈里内心获得永久的平和,不朽与永恒仍然只是内心的指向。

至于,还有一部分的见解是这些包括赫尔米娜的出现,都是荒原狼为了完全保持狼的特性而出现的幻觉。

最后,引用黑塞的一句话: “我面临的问题中首要的和最迫切的是一个个的人,是人性,是独一无二未被标准化了的个体。” 他甚至不无骄傲地说:

“马克思和我之差异除了他涉及的纬度大大超过我之外,就在于他想改变世界,我则想改变个人,他直面群众,我直面个人。”作为我的结尾吧。

现在,我知道,未来这本书,出现在我视野还会有很多次,甚至十几次之后,我仍然无法了解那是个怎么样的荒原狼和黑塞要带给我们,指引我们的那部分思想。

荒原狼读后感 篇4

老师推荐我们暑假里读一本书,名叫《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爸爸立刻到书店给我买了一本。爸爸一把书带回家,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贝尔·格里尔斯。这本书属于荒野求生少年生存小说系列丛书,是作者写给儿子的求生秘籍。读了这本书,我感到受益匪浅。

这本书主要讲了贝克一行三人秘密前往北极圈,但飞机不幸遭遇冰风暴,坠落在阿拉斯加冰原上。阿尔伯伯的腿部因飞机坠落而受伤。贝克和小伙伴缇堪尼果断决定去安娜卡特——一个距离他们最近的村庄去寻求救援队,来救治阿尔伯伯。我感到他们做的很对。他们很勇敢,而且做事果断。由贝克我想到了自己。前几天,妈妈带我去商场买衣服时,我为买一件绿色的裙子还是黄色的裙子而犹豫不决。当我看到贝克遇事果断的做法后,我感到很惭愧。我以后要向贝克学习,处理问题时要果断一些。

贝克和缇堪尼渐渐学会了怎样合作。他们用挖掘雪洞的方式来躲避风雪,用自制的绳索爬过冰桥,用驯鹿苔藓充饥,用虫子做鱼饵、瓶子做鱼钩来钓鱼……他们俩懂得团结合作,遇到困难时互相鼓舞。由此我想到了自己。前天,我和好朋友为了争夺一块饼干而发生了争执,我感到很不应该。我以后要像贝克那样,对朋友要宽容,要和朋友团结友爱。

这本书的扉页上有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失去希望,这是生存技能的基石。除此之外,野外生存的第一条法则就是永远要保持微笑,只要你活着就还有希望。”这本书的主人公贝克就是这样做的。贝克面对困难时总是保持微笑,相信只要活着就会有希望,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因此在遇到困难时,他总能开动脑筋,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记得有一次,我在做数学作业时,被一道题难住了,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正打算放弃,爸爸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种方法行不通时,再换一种方法,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静下心来,一遍又又一遍地仔细读题,不断在稿纸上画图、写算式……过了好长时间,我终于攻克了那道难题。以后再遇到困难时,我要向贝克学习,永不言弃。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精彩,实在让我痴迷。读了这本书,我懂得了很多野外生存的技巧,比如意外受伤时如何处理伤口:先是消毒,以防止伤口感染,然后用干净的绷带止血。还有,在野外生存,最不可缺少的是食物和水。在雪地里,雪不能直接吃,要先把雪放进瓶子里,等雪融化了再喝。雪山上雪发黑并下陷的地方很危险,那里也许是一道很深的裂口。今后我要多了解一些野外生存的知识,这样才能在需要时派上用场。

读着这本书,我仿佛跟随着贝克在历险,每一次惊险的逃离,都好像身临其境一般。我非常喜爱这本书!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喜欢上了这本书?如果喜欢的话,就赶快读一读吧!

指导教师点评:小作者读了《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这本书,她决心向贝克学习,处理问题时要果断一些,要和朋友团结友爱,遇到困难时永不言弃。读了这本书,小作者还懂得了很多野外生存的技巧。这篇读后感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看了这篇文章,我感到《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这本书真是太有趣了,想马上找来读一读!

荒原狼读后感 篇5

贝尔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生火、烧水求生,夜晚在梦中时不时被野兽惊醒,在沉船、坠机、沙漠、雨林等多种危险环境中,生动地展现了上百种简单而又实用的求生技能。我对他在困难面前沉着冷静、毫不畏惧、自做工具进行自救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是我在朋友家发现的一本书——《荒野求生》中的情节。一看见封面上那张脏兮兮的脸上露出的笑容,我就知道这是电视上正在播放的有关贝尔求生的故事。我万分惊喜地把它借回了家。

暑假里,我带着《荒野求生·白狼荒原上的三天三夜》参加了“中国强,少年强”夏令营活动。特种兵夏令营的活动艰苦而又紧凑,我只能用饭后的一点点时间来看书。

在第一天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枯燥的队列训练。大家一动不动地站着。十分钟过去了,腿开始发酸了,真想偷偷地休息一下。但是,我想起了书中主人公贝尔鼓励同伴的话:“战胜你自己的疼痛,你会发现自己还可以再迈出一步,然后还能再迈出一步。很快,你的身体就会适应这种节奏。”我坚持着站完了队列。回到了休息大厅,发现墙上挂着一块黑板,上面写着“逃兵名单”四个大字,下面是十几个“逃兵”的名字。我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没有当逃兵,否则也一样上墙了。

在拓展训练中,一看到操场上八米高的圆柱子时,我的心就凉了一大截,那么高怎么爬呀!教官给我们戴好安全帽、系上安全带,开始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爬。手心开始冒汗了,腿在微微发抖,大家在下面的呐喊声激励着我只有向上攀登。到了顶端,我用力一蹬,伸手去抓三脚架。架子没抓着,我“摔”下来了,荡在半空中。

虽然没有成功,但我努力去做了,克服了害怕的心理。就像学习一样,功课越来越多,但只要我们认真、坚持,就能战胜自己,取得一个良好的成绩!

荒原狼读后感 篇6

《荒原狼》读后感1000字:

一刷的时候怪翻译的版本不好,影响了阅读体验,所以二刷特意找了评价好的赵登荣、倪诚恩译本来读,在文字方面确实比一刷的体验好很多。然而,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还是觉得自己没有完全读懂。

《荒原狼》是以一位精神病患者哈里·哈勒尔的自述,加上一个所谓房东亲戚视角的出版者序为内容的篇幅不算太长的小说。在出版者序中所描写的几个场景贯穿了全篇,在自述的部分这些场景多次出现,或许颇具象征意义?书中涉及的人物不多,人物之间的互动清晰明确,但正是这种生动的互动关系与作品本身所隐藏的人物之间的实际关系,使小说变得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黑塞很擅长将一个完整的主体拆分成不同的个体,并通过个体间的互动来叙事,甚至借此阐述一些艰深的道理,比如他1922年的作品《悉达多》,又比如本篇作品《荒原狼》。在这种解构中登场的那些书中的人物,大多为一个主体的两面,甚至多面。

但在本篇中,这些本应相互独立的个体中,却又存在着一个一分为二的哈勒尔(主人公),他是一个拥有双重个性的独立却又分裂的个体,这种分裂时刻困扰着主人公,搅扰着他的生活,甚至严重的威胁到了他的生命——无时无刻不想要自杀。就在哈勒尔又一次遭遇了分裂的人格所带来的麻烦时,他遇到了赫尔米娜。小说从此刻开始,一步步走向高潮。

可以说主人公哈勒尔的自述,就仿佛是一位精神病患者自洽的过程,这是一条自我认知的路,通过它便完成了一场自我救赎。这同时也是一个时代的人自洽的过程,是一代人自我认知的路,通过它重新审视旧的时代才有勇气面对新的未来。但这条路布满荆棘,稍不注意就会落入地狱。

这条认知之路,似乎并不仅只适合哈勒尔所处的时代,而是适合每一个历经变革的时代,就像在出版者序中写道的:

哈勒尔的一段话给我启发,使我懂得了这一点。有一次我们谈了所谓中世纪的种种残暴现象之后,他对我说:

这些残暴行为实际上并不残酷。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中世纪的人会非常厌恶,会感到比残酷、可怕、野蛮还更难忍受!每个时代,每种文化,每个习俗,每项传统都有自己的风格,都各有温柔与严峻,甜美与残暴两个方面,各自都认为某些苦难是理所当然的事,各自都容忍某些恶习。只有在两个时代交替,两种文化、两种宗教交错的时期,生活才真正成了苦难,成了地狱。读后感·如果一个古希腊罗马人不得不在中世纪生活,那他就会痛苦地憋死;同样,一个野蛮人生活在文明时代,也肯定会窒息而死。历史上有这样的时期,整整一代人陷入截然不同的两个时代、两种生活方式之中,对他们来说,任何天然之理,任何道德,任何安全清白感都丧失殆尽。当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尼采这样的天才早在三十年前就不得不忍受今天的痛苦——他当时孤零零一个人忍受着苦痛而不被人理解,今天已有成千上万人在忍受这种苦痛。

如今,变革似乎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每过十年,生活方式就似乎被刷新一次。每一个人仿佛不止陷落在两个时代中,而是在时代的漩涡中挣扎求存,跟上时代已经渐渐变成了生活的必须。

而《荒原狼》是黑塞送给当时的人们的生存手册,更是黑塞送给全人类的生存解读报告。

荒原狼读后感 篇7

花了三个多小时看完了黑塞的《荒原狼》,一开始,共鸣灼烧着理智,几乎让我在安静的房间里叫出来。后来终于渐渐平静下来,这才是阅读应该有的状态。前半部分多次提到尼采,这个一再地毁灭自己以重建自己、反抗世俗也反抗自身的悲剧英雄,和主人公哈里内心的矛盾有着相似之处。对于哈里而言,向外则世界一片腐朽之状,就连科学、艺术也装模作样。向内则心灵一片荒芜之景,孤独和痛苦占据着它的全部。他时时进行自毁式的自我审视,人性和狼性的时而冲撞时而融合让他感到困惑和迷茫。这两种情绪轮流奴役着他,他与现代文明格格不入,厌世感也不断加强。

在书中穿插的《论荒原狼》这篇文章中提到一个概念——自杀者(并非只包括真正自尽的人,而是那些以自杀为本性的人),其中的一些描述我觉得很恰当,摘录如下:

这类人有一个特征:即对他们来说,命中注定自杀是他们最为可能的死亡方式,至少他们是这样想象的。这种情绪总是在少年时期就表现出来,而且伴随他们整整一生……另一方面,所有自杀者都熟悉如何抵制自杀的诱惑。他们每个人在灵魂的某个角落清楚地知道,自杀虽然是一条出路,然而却是一条不太体面、不太合法的紧急出路,从根本上说,让生命来战胜自己、摆布自己,比用自己的手结束生命高尚得多,美好得多。这种认识、这种亏心感促进大部分自杀者持久地和各种诱惑作斗争。他们苦斗着,如同惯窃和他的恶习做斗争一样。

哈里也是自杀者之一,他自从与前妻离婚之后就整日靠喝酒、读书度日,缺乏与人的交流,后来又在一个小城里认识了赫尔米娜(她是他某种程度上的同类),在她的指引下感受食物、跳舞、性爱这些感官之乐,最后在魔剧院充满各种可能性的冒险活动中又一次切实地感受了生活的荒谬无稽。

其中,作者还安排了歌德、莫扎特这两位象征着永恒信仰的大人物和哈里进行对话,他们褪去了伟人的光芒,以一种戏谑的口吻回答哈里的疑问。“幽默总是绞刑架下的幽默”,作者借莫扎特之口说道,其实也就是种苦中作乐的黑色幽默。

经历了这一系列事情后,哈里醒悟了:“我总有一天会更好地学会玩这人生游戏。我总有一天会学会笑。”于是他留下了记录心路过程的自传,离开了租处,继续把心中邪恶的苦难忍受到生命终结。整本书在淡淡的苦涩中结束了。

顺便说句,序言里译者把荒原狼的精神危机归因于资本主义社会中物质利益的驱使,精神道德不受重视,人道思想受到摧残云云,间接地为社会主义唱了一曲赞歌。(好官方的感觉)然而在哪里不是这样?不管社会形态怎样,高度物化的现代社会的阴影里,荒原狼们总是无处不在。

荒原狼读后感 篇8

这本书与其说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是以小说的名号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完全没有故事剧情啊,全都是评论性文字。(我错了,后面还是有剧情的,之后我才意识到我不喜欢看剧情,我就喜欢看这评论性文字。因为剧情看不懂)

这里边描写的荒原狼仿佛把我看透了一样。那种内心时刻有两个自我在做斗争,在相互摒弃的感受被完整的写了出来。和看《悉达多》一样,感觉自己的心里话被说了出来。积压在内心深处不吐不快的情绪被释放了出来。另外会有归属感,不会觉得孤独了,原来有这样的想法的不只是我一个人,既然能被黑塞如此完美的写出来,既然有那么多人喜欢这书,至少我和这群人是同类,我不是孤身一人了。

里边有一些东西其实还是看不懂的,只能部分的看懂,有些片段完全不知所云。仿佛变成了在文中寻找让自己感同身受的金句。可能还是文化水平不够吧。

嗨,看到第4第5节,感觉变玄幻了,我一度以为描写的是主人公的梦境,感觉完全没懂后面两节在表达什么,我好没文化啊。我还是喜欢看前面通过旁人之口对哈里内心的剖析。其实我现在处于一个比较乐观的状态,和《荒原狼》是分不开的。看了荒原狼,我也慢慢接受了自己。如果我注定是一匹荒原狼,注定我的内心时刻有两个性格在交战,那我就试着去接受这样分裂的自己。

自己分裂的两部分,追求精神世界、高雅纯粹的人的修行已经很不错了,我觉得他是有着高于实际年龄的成熟度的。可面对现实世界、面对具体欲望的狼的心智却还是初中生的水平,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不适应现代的生活娱乐方式。于是这人和狼的结合,也就是我,仿佛还没有参与到这个世界的运行中去,仿佛悬于虚空。精神多么迫切的想要羽化登仙,可肉身终究还存在于这个现实世界。于是两者相互仇视,相互嘲弄。于是我在这四年中从没获得过片刻的安稳。

最近还好了,看到《荒原狼》,明白面对这样冲突的原来不只是我孤单一人。慢慢的释怀了一些,人和狼握手言和了,我开始面对生活了。而对于生活中的窘境,我内心那个高雅人也表示了包容,毕竟它还是个孩子,让它慢慢习得经验吧,不必苛求完美。

荒原狼读后感 篇9

抉择下的知行合一-《荒原狼》读后感500字!

首先,一个敏感的人,因为对社会的思考产生了问题;

然后,他巧遇了“荒原狼”理论;

最后,尝试了一场实践。

1、在以上的范式下,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什么呢?黑塞抛出的问题是否是困扰很多人的?但是这个问题或者解决方案具有局限性。社会的架构是建立在偶然的民智基础上的,虽然窗口期很短暂,但是窗口毕竟也是民智的权重大多数选择的。一方面先知先觉者会有痛苦,但是这个没有结果的抗争也是存在意义,是为下一次窗口期做准备。另一方面,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理想国和乌托邦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所以路要一步一步走,虽然人的生物性决定我们无法成为见证者,但是成功必定有我就好,社会的终极必然是分阶段实现的。

2、“荒原狼”理论是否可取?这个点上不敢妄下结论,但是从东方的保守观点可能认为是“堕落”,我倒是觉得东方的含蓄和西方特别是北欧的开放都是一种经历,我们常常认为北欧诸国的开放是一种更全面的经历,窃以为彼此彼此,含而不漏的意是东方的智慧,各有千秋。当然在经历过东方式后还是像更多去体验西方式进而更加丰富。

3、至于实践,也许有人说不彻底的实践就是虚伪,但是我个人觉得为了经验的丰富或者说求知欲的更大满足,存续也许是必须考量的问题。

荒原狼读后感 篇10

人本就是多面的。普通意义上的正常人是多面之间维持了一个平衡,精神分裂者是多面的失控。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为了某几个小时的虚度光阴和与社会上成功学所讲的勤奋、正能量、热情、坚持等鸡汤背道而驰而自责、懊悔,产生更大的沉没成本。

生活中,我们可能常常会在心里说,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不喜欢我刚才那样的`表现,我不喜欢我的缺陷,我的不完美。

生活中,我们也常会幻想,如果我怎么怎么样该多好,要是那样是不是就会好一点?

可我们似乎很少去选择接纳,也许你会说,放过自己不就是一种接纳吗?不不,放过是不再纠缠在犯过的错误和问题上,但这些错和问题、本性中负能量的、懒惰的、贪心的、焦躁的等用所有社会上公认的不好的词来形容的那些面对你来说依旧是痛苦的存在。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就要承认你身体里住着很多的你,好的不好的,善良的,可恶的,敏感的,决断的,多愁伤感的,……所有的这些才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你。你以为的缺陷其实是你的缺一不可。

虽然有这么多的面,但这些面都只是你手里的棋子,这些棋子,想怎么下,下在哪个位置,怎么安排,完全取决于你,诺,你看,变成了一场策略游戏。

不要排斥小看任何一枚棋子,就像你讨厌的那些不如意的自己,不如想想怎么合理安排,在什么时刻发挥哪枚棋子比较适合。首先要承认那些不一样的你的存在,然后选择接纳,尔后合理安排你的棋局,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这才是每个我应该做的。

哪有完美的自己,只有更完善的棋局。

荒原狼读后感 篇11

“这人格是一座监狱,您就困在里头。”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作家蒋方舟推出的一个视频,是她对《荒原狼》这本书的解读。她说那是她初中时读过的一本小说,当时她正处于低落孤独的时期,正是这本书将她带出了自身的困境。视频看到这里,我不禁有点唏嘘,一个初中的小女孩内心会生出多大的孤独感?

前段时间读她的《东京一年》。犀利的文字,深刻的感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终于懂得为何她在初中时就会有强烈的孤独感。

在书中她写到:“因为白天没有空闲,就晚上熬夜写作,经常写到凌晨两三点,困了就做俯卧撑,一做就是100个”。

十三四岁的她,既要专注学业,又要磨炼文笔。虽然她曾说她承认自己不曾经历沧桑,但是我却依然觉得,年少时经历的这些压力难道不也是一种沧桑吗?

年幼成名,给她带来的不仅仅是名气,也是个种种压力。同龄的孩子还在追逐打闹,享受懵懂的青春,她已经熬夜写文,幼小心灵承受的这种压力,又何尝不是一种孤独?

所以,蒋方舟说她在初中时期曾陷于困境,不是没有道理的。当然,将她带出困境的这本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也的确如她所言般具有强大影响力。

02

赫尔曼出身于德国一个叫卡尔夫的小城,七岁就开始写诗歌,后来曾因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一度逃学,并企图自杀,于是父母不得不顺从他本人的意旨。

他开始四处游学,从事过多种职业,后来深入研究欧洲文学和哲学,开始正式写作之路,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这本《荒原狼》,也是赫尔曼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由于很少接触象征意义太强的作品,刚开始读的时候有些吃力。因为在读的过程中,须得全身心的投入,往往一走神或分心就会搞不懂这一句的意思,不得不再重新在读一遍。

不能说它晦涩难懂,是我想的太多,想要把赫尔曼写的每一句都解析出来,是什么引发了他对这句话的思考?他写这句话的背景是什么?而有时候这种执着的思考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把自己也困在其中。

主人公哈里(即荒原狼)是个才华横溢的中年男人,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热爱,对战争的发生抵制又痛恨。

他发现现在的艺术根本不能再称之为艺术,低俗,虚假,毫无价值和欣赏度,他发现人们对战争也是毫无同情地侃谈,整个社会变成巨大的名利角斗场,人们不再理解艺术并彻底放弃真诚,构成社会的大多数心灵都在扭曲变形。他想去抨击改变这种现象,但最终意识到,整个时代都处于这样的诟病中。

一方面他无法向自己的内心屈服,不愿意忍受这样的现状,因此不断的逃避,逃避自我,逃避这个世界。但另一方面因为向往美好,崇高人道主义理想,又想要去接触这个群体。由此内心彷如被撕裂,压抑着近乎崩溃的内心。

忍受着生活的两极分裂带来的心灵上的痛苦,在道德与人性、理智与感情、社会与个人间徘徊,直到他收到一份《论荒原狼的宣传手册》,他好像找到了归属感与认同感。

03

宣传手册中的主人公就完全是自己的真实写照,自己的身体内同样也住着一个“狼性”和一个“人性”。

为了找寻这种“归属感”,哈里去受到荒原狼手册的地方徘徊。一无所获下跟着一行出殡的人游荡到墓地。

看到生着对逝者这种冷漠、虚假的态度,让哈里对这个社会更加绝望,对整个时代下的虚假与做作都充满了厌恶。

就在他从墓地回来时,遇到了之前的一位教授朋友。他本不想打招呼低头走过,但对方却热情的与他打招呼,赞美他对希腊神话的独特见解,并邀请去家里做客。这样的交谈和邀约,一下子缓和了哈里内心的郁闷与绝望,他觉得异常兴奋与欢快。

回到家后,又极度怨恨自己不该答应邀请,不想去赴约。内心的两个“我”作着激烈斗争,犹如深夜黑暗中得喃喃自语,越是自责绝望越是没有尽头,又有另一个自己冷眼旁观,说这又是何必呢,何必把自己搞得如此得狼狈不堪。明明是自我得选择为什么却如同被抛弃了的感觉。

想到我自己,也是个爱钻牛角尖的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往往不能释怀,经常憋在心里,表面上觉得无所谓的态度,但内心却特别渴望关怀。

我觉得这种时候是一个人真正孤独的时候,虽然表现出生冷的拒人千里之外的样子,而真实的自我却是极度脆弱的,希望能够有人看透自己的躯壳,看到内心的伤痕,温暖自己,拥抱自己。

荒原狼在答应邀请时大概也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希望这个教授是个可以理解他的人,他可以能够找到自己的“同类”。

但当他赴约走进教授的房屋时,他就产生了不好的预感,从看到歌德的画像,到教授谈论他曾发表在报刊上关于战争的文章,这一切都让他深深的感到了绝望。

哈里狼狈的逃出教授家,他去酒吧买醉,想到去自杀。

04

而赫尔米娜的出现,好像一道曙光,为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

与其说赫尔米娜是哈里爱上的人,不如说是哈里的另一个人格。她能恰如其分地融入市民社会,与虚伪的世界同流合污,同时又保持着内心的自由,看透了生命的虚无和幻灭。

在赫尔米娜的一步步指引下,哈里逐渐去认识自己,屈服内心的真实,享受物欲包围的快感。这种体验在化装舞会上逐渐进入高潮,他开始寻找自我的真正本原,于是进入魔剧院,开始探索自我。

魔剧院中的影像虽然荒谬,光怪陆离,却是哈里内心的真实折射。他在魔剧院中体验了自己各种真实想法,变成一个疯狂的暴力煽动者,将罪恶变成善良;出于嫉妒杀死了赫尔米娜;

在这种种的心理影像中,哈里逐渐认识到他的高尚不能摆脱最原始的欲望和罪恶,他学会了拯救自己,磐涅重生。

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希.弗洛姆曾说过,“所谓精神病患者,可以被视为在争夺自我的斗争中不准备彻底投降的人。”

而哈里的重生同时也是赫尔曼的重生。赫尔曼通过这部小说解剖自己,解剖那个时代。屈服内心,同时更高于内心。

真正的高尚和觉醒是不存在的,世间总是存在着道德的缺口和裂痕,弥补不了,唯有清醒地适应。《荒原狼》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小说,不如说是一次作者与自身灵魂的对话。是赫尔曼解救自我,认知自我,剖析自我的一部作品。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狼种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24

    我们总是可以从书籍中获得启发和力量。当我们阅读作品时,我也被其中的故事情节深深打动。写读后感有哪些必要的方面呢?好工具范文网编辑通过从各个方面搜集和整合资料,使这篇“狼种读后感”更加全面。...

  • w
    狼蝙蝠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23

    冰心读书奉行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阅读作品的时候,很多人受到他细腻故事情节的感动。那么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写一篇读书笔记,来更深入地理解和学习作品。读后感怎么写才能写好呢?在众多文章中,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发现了一篇让人思考的题目叫做“狼蝙蝠读后感”。我们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经验,...

  • w
    《狼王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28

    编辑为您推荐了下面的“《狼王梦》读后感”,作者的作品让我印象深刻。阅读后感是一种理解书籍思想和内涵的方式,这篇文章充实的内容中一定包含了您所需的信息!...

  • w
    最新天狼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04

    拥有一本好书,就拥有一份快乐和满足感。当我们品读经典佳作时,不仅能够领略其中的精彩故事情节,更能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丰富自己的人生。一部好的作品,必定不会辜负读者的期待。它们能够打动人心,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作品中那些能够触发思考和激发情绪的部分,常常让人流连忘返,有时候甚至让人忍不住表达自己的感...

  • w
    狼王梦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14

    希望了解"狼王梦读后感"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本文绝对不能错过,相信您阅读后会获得新的收获。读后感是人们对书中事物的感叹,揭示出世间的真理。通过阅读作者的作品,我们更能深刻理解这本书所隐藏的现实意义。无数读者的读后感正是建立在对这本书核心思想的领悟之上。...

  • w
    大漠苍狼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1-04

    如何让读后感既有趣又令人难忘呢?读完一本作品后,作者的才思敏捷和字句的流畅便跃然纸上。如果想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不妨试着写下自己的读后感,以积累经验。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精选的“大漠苍狼读后感”是众多文章中最佳的一篇,希望这篇文章能够激发您的创造力!...

  • w
    狼国女王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3-12-18

    或许有些人对于作品的读后感觉会感到困难,但我相信每个人在阅读后都会受到某种触动。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妨写下一篇读后感,用来分享自己内心的感受。希望这篇名为“狼国女王读后感”的读后感能够给您提供帮助并解决您的问题。...

  • w
    读后感灰太狼精选

    发布时间:2023-11-14

    在众多文章中好工具范文网看到了一篇令人深思的“读后感灰太狼”,在读作者写的作品时,我们会感到愉悦。我们要从书中的思想和道理去着手,准备读后感,该怎样做才能将自己的读后感写的更好呢?希望这些材料对你有所帮助可以供你参考和使用!...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