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文# #泡豆观察日记经典七篇#】怎样的范文才具有强大的实用性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范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人们对其作用和价值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分析优秀的范文,我们能够更全面、更丰富地认识文化、艺术和生活。考虑到你的需求,我们专门编辑了一篇名为“泡豆观察日记”的范文。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请收藏起来!
9月30日 星期六 天气 晴
今天,我收到老师发的作业,上面写着“泡豆子观察,写日记。”我开心得一蹦三尺高,飞快地跑去拿豆子。
就当我把杯子装满水时,爸爸突然叫我停下,对我说:“泡豆子不能加太多水,最多只能比豆子高一些,所以要先放豆子再加水,否则豆子会容易死的。”我听了急忙照爸爸的话去做。
过了一个小时后,爸爸上班了,我顺便看了一下豆子,没想到黄豆的皮已经皱了!我兴奋极了教妈妈拍照。但是我看了看绿豆又觉得奇怪:怎么回事,绿豆是先泡的,怎么没有一点变化,哪怕是变大了一点也可以呀?站在一旁的妈妈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对我说:“泡豆子要有耐心的。”我听了似懂地点点头。
我多希望我的豆子能快快长大呀!我更希望我可以和豆子一起一天一天长大。
20xx年9月18日 星期二 晴
今天,种子终于发出新芽了,像个顽皮的孩子,挣脱了绿色的外袍,长出了白嫩嫩的小芽。事不宜迟,我马上把盆底有洞的花盆装满泥土,然后放绿豆在上面,再在绿豆的上面撒了点泥土。最后用花洒浇了水。看着它,盼它天天长大。 20xx年9月20日 星期四 阴
我那五岁的表弟就要来了,我害怕表弟会把我的绿豆折断,正准备把绿豆芽放到床底下,妈妈笑着对我说:“傻孩子,植物生长是不可以离开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的,要不你把它放在表弟拿不到的地方。”“嗯!”说做就做,我把绿豆芽放在阳台上。我仔细观察,发现小芽的两片豆瓣上长出了两片嫩绿的叶子,茎的头部从淡红色变成淡绿色,从淡绿色变成了深绿色。我还看到了一颗绿豆懒洋洋地躺在土壤里,好像还不愿意脱掉旧衣裳。这时,我的心非常着急。
今天豆子伸长了它那嫩白色的“小尾巴”,变成了一个“9”字形。我轻轻的捏起一颗豆子,只见豆子的身体的颜色变成了嫩黄色,嫩黄色的身体加上嫩白色的小尾巴,看起来还真有那么一点像绿芽菜了呢!小尾巴轻微长长了一两毫米,差不多有一毫米宽。要是它们的小尾巴都朝上的话,那看起来就像一块小草坪了,只不外草都说白色的罢了。
十月十六日下战书
今天,我的豆子长出来了两片绿绿的小丫丫。就像是多啦A梦的头上插上了竹蜻蜓一样,怪有趣的;阳光晖映在露珠上,美极了。爸爸说豆子一长叶就不能吃了。哎,可惜,我的努力全白费了!
9月25日 星期六 晴转雨
今天,我拿了些黄豆泡在玻璃杯里。黄豆又硬又圆,每颗黄豆身上都长有一颗“小黑痣”,身穿土黄色的“外衣”。
我密切注视着黄豆的一举一动,只见水里冒出小气泡,好像黄豆在呼吸新鲜空气。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我有点不耐烦就回房写作业了。大约过了半小时,我又迫不及待跑去看。啊!黄豆怎么变老了?满身爬满“皱纹”。
9月26日 星期天 晴
早上,我惊奇地发现“皱纹”不见了,黄豆不但没有老,反而更年轻了。一个个长得胖乎乎的,把衣服都给撑破了,露出淡黄色的肚皮。我情不自禁地说:“真是个贪吃鬼!”
9月27日 星期一 晴
瞧!变化真大啊!有的长了一条米黄色的弯曲的小尾巴,长5毫米,一个个弯曲的小尾巴就像一个个跳动的小音符;有的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还有的调皮得把自己的“外衣”都丢掉了……
9月28日 星期二 晴
你听!他们在那里吵吵闹闹。有的好像在说:“啊!世界真美丽,我一定要快快长大。”有的像似在说:“兄弟,你不要瞧不起我,我到时长得一定比你高大。”还有的好像大声叱责:“你这家伙,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快给我滚开!看我长大后怎么收拾你!”
9月29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一股酸臭味扑鼻而来,我仔细一看,发现底下的黄豆腐烂了。我很伤心,都怪我照顾不周。我就把那腐烂的黄豆扔掉。但我看到没有死的黄豆已经2厘米高了,仿佛在对我说:“小主人,不要伤心,你瞧我长得多壮。”然后我就高兴地笑了。为了减少伤亡,我只好给他们搬新家。
9月30日 星期四 晴
今天,我发现黄豆和芽都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去问爸爸妈妈,他们都叫我自己去找答案。我只好上网去找资料。啊!我明白了:黄豆见了阳光,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叶绿素。
9月23日星期日雨
前几天,老师要求写一篇泡豆日记。我信心十足,一回来就拿了个罐子,装好了自来水,放入黄豆,就开始观察了。
今天一大早,我漫不经心地打开罐子。一看,“呀!”我叫出了声。原来,前些天黄豆的皮肤还像个芳龄少女的“肌肤”,光滑无比,现在却像做了“整容手术”一般,摇身一变,哈哈,一位拥有着皱巴巴皮肤的老爷爷出现了。这就是我的杰作。
下午,当我再次打开瓶子时,眼前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啊!豆子们都“吃撑”了,胖嘟嘟的。有的还脱去了“粘满灰尘”的衣服,露出了白嫩嫩的肚皮,仿佛在对我哈哈大笑呢。白白的肌肤,又亮又大,好似一颗颗珍珠正被我捧在手心里呢!
10月2日星期二晴
今天,我的小可爱——“珍珠”发芽了。
我可爱的“小珍珠”,长出了一截又细又短且十分柔软,好似一碰就会断,弱不禁风的小芽。小芽穿着的是一件做工精致,小巧玲珑的土黄色上衣。头上戴了顶十分别致的帽子——一顶类似花苞的帽子。帽子上那簇羽毛似的装饰品十分显眼。
10月4日星期四晴
装饰品下面的细丝逐渐拉长变粗,茎变得洁白如雪,好似芳龄少女的皮肤水灵灵的。“皮肤”上长出了细细的毛,那可能是少女的汗毛吧!闻闻那水,十分浑浊,带有一股特殊的气味。“少女”令我想起了俗话“出淤泥而不染”。
黄色的叶片变大,变硬,厚厚的,撑开就像一把迷你雨伞,可能是昆虫用的吧!白色的豆瓣临近裂开,犹如一个巨大的珍珠贝,十分漂亮。
装饰品下面的细丝逐渐拉长变粗,茎变得雪白如雪,好似芳龄奼女的皮肤水灵灵的。“皮肤”上长出了细细的毛,那可能是奼女的汗毛吧!闻闻那水,十分浑浊,带有一股特殊的气息。“奼女”令我想起了俗话“出淤泥而不染”。
黄色的叶片变大,变硬,厚厚的,撑开就像一把迷你雨伞,可能是昆虫用的吧!白色的豆瓣邻近裂开,如同一个巨大的珍珠贝,十分漂亮。
早晨,我早早起了床,穿好衣服就迫不及待地跑到了书桌旁,发现豆子一个个变大了,大的是原来的二倍或三倍,水好像少了很多。我一颗颗地仔细看过去就没有看见妈妈所说的芽儿,我连忙叫起来:“妈妈小芽儿还没有长出来。”
妈妈连忙从厨房间里跑出来看,“呀,水杯里的水怎么这样少了,都让豆子喝完了。”这时候,爸爸从房间里走出来笑着说:“哈哈,这水是我倒掉的。豆子不能长时间泡在水里,否则会坏掉的,就不会发芽了。”妈妈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块小手帕,让我把豆子捞出来,放在小手帕里包起来,放在玻璃瓶中催芽。中午放学,我回家观察豆子的变化,还是老样子。
晚上,我做完作业继续观察豆子的变化,我发现有些豆子身上有小小的裂缝,有些豆子还是静静的躺在那里。我把小手帕盖在豆子身上,浇上水。我多么希望早日看见豆子能长出小嫩芽来啊!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发布时间:2024-02-15
要想成为优秀的文件处理人员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是必须的,我们可以阅读范文来激发头脑的活力。更重要的是要更多地借鉴写作结构,尤其是对于您对“云的观察日记”感兴趣的话,那么这篇文章一定值得一读。请将本文加入收藏夹,以便随时查看!...
发布时间:2024-03-14
篇一 昨天我拿着观察昆虫工具箱去奶奶养昆虫的地方观察昆虫。我观察到是很黑的,很小的,力气很大,我不知道,打开工具箱我翻了一下书才知道是蚂蚁,我又观察到是黑色的,壳很硬,会和同伴顶斗。 篇二 昨天,我刚出门,就看见眼前一片乌黑,我走前一看,原来是蚂蚁,我把一块面包放在它们头顶,原以为它们会...
发布时间:2023-10-18
写作文是一种能够展现作者内心深思和真实情感的良好方式,它有助于人们全面了解事物并促进个人和社会思想的进步。但是,要写一篇好作文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吗?好工具范文网编辑向您推荐“观察泡豆子日记”,相信您一定不会感到失望。希望这篇文章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能够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并借鉴...
发布时间:2024-03-15
心情:郁闷今天回家很晚了,但我还和往常一样去看龟大哥。我发现他家原本清澈的水里浮着一些灰白色,像棉絮一样的东西,我知道那是龟大哥拉的屎,该给它清洁清洁了。我把龟大哥的家搬到了水池里。先为它的家做了个大扫除,轮到龟大哥了。我把它放在水龙头下,用温水轻轻地冲洗着。这时候的龟大哥,就变成了一个典型的缩头乌...
发布时间:2024-03-22
作文能够帮助学生锻炼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文字是独特的表达方式关乎个体和时代。我们要创作优质的作文,必须注重经验的积累,你是不是正在为写作文感到迷惑?经过阅读您会知道更多的有用信息。...
发布时间:2024-01-08
怎样才能快速写好范文呢?我们需要读很多模範寫作。分析寫作架構是范文借鑒的重要方面,為了解答你的疑惑小編為你準備了一篇權威的“大蒜发芽观察日记”,這篇文章非常有價值請一定收藏起來方便下次閱讀!...
发布时间:2024-03-29
您是否了解“吊兰的观察日记”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能写出精彩绝伦的文档,其实很考验人的技术和水平,范文与我们“不离不弃”。学习范文的写作方式可以提高我面对不同主题的写作能力,写范文是不是真的就很难呢?如需更多指导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发布时间:2023-11-05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晴这几天妈妈的一个朋友送给了我妈一盆绿萝,因为这个朋友这几天要出远门,他想如果把它扔了吧,也可惜,可是放家吧,又怕养不活,只好送人了吧。这盆花一到我家,妈妈就好像着了迷一样,每天精心呵护着绿萝,就连我这个亲身儿子也不管了。过了几天我才知道,原来是妈妈另有目的。第一是能够养...
泡豆观察日记经典七篇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