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三峡好人观后感合集(7篇)

三峡好人观后感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28

三峡好人观后感合集(7篇)

2023-12-28 12:07:40

【#实用文# #三峡好人观后感合集(7篇)#】随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不断提高,影片也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观后感观众能够为影视作品的发展,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加强自己的逻辑思维,写好作品名的观后感有哪些诀窍呢?我们经过反复研究和收集终于呈现了这篇“三峡好人观后感”,愿这些参考资料可以为你的工作和学习提供启示和帮助!

三峡好人观后感 篇1

一部好电影,不仅要构思精妙,演员也要“专业”,才能做到引人入胜。《三峡好人》在背景处理上恰到好处:民工之间的方言谈话、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表演、真实的移民场景......

这些景象让我有一种亲切感,仿佛置身于影片中。

不得不佩服贾导的胆量,为了让故事真实,他放弃了明星大腕,剑走偏锋,选择了“业余演员”——影片中除了沈红的扮演者是专业演员,其他的群众演员几乎都是当地居民。一句句从“演员们”嘴中说出的方言,不但没有让观众感到不适应,反而烘托了整部影片的气氛,显得更现实。这样的大胆尝试,收效甚佳。

相比沈红,我觉得群众演员更有“演员范儿”。特别是“小马哥”,做人处事真有一副“发哥风范”,让人感受到“江湖豪气”。“小马哥”这一类人,属于当时社会中的“异类”,能力不足的他不努力工作,想走“不平凡”的道路谋生。

从他一开始欺负韩三明,到后来视韩三明如兄弟,不难看出,“小马哥”也是一位“三峡好人”。

贾导对一些小细节的描写更是令人惊叹。

影片中四次出现了“烟、酒、茶、糖”的字幕。乍一看,只是对四种物品的总括,但仔细品味,其实这四个字对应的正是《三峡好人》中的情节。每个单词都是小段的摘要和下一段的开头:

“酒”是韩三明找到妻子哥哥时的场景;“茶”是沈红寻找丈夫时的过程;“烟”代表三明初来乍到寻求帮助;而“糖”则有两重含义——“小马哥”与三明的告别、三明对妻子的告别。这四个字的使用使故事紧密相连,结构严密,引人入胜。

影片中,韩三明与拆迁工人的对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工人问韩三明:“你来的时候看见夔门没?

”韩三明摇摇头:“没有。”另一位工人从口袋里抽出一张十元人民币,在他面前晃了两下,带着几分得意地说:

“这十元的后面就是夔门。”夔门是奉节的标志性景点,我回老家时,爸爸曾指给我看过。老实说,这件事连我也不清楚。

韩三明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哦,这是我的老家。”他拿出一张老版的五十元人民币——背后印的是黄河壶口瀑布。

工人们大开眼界,一位工人低声嘟囔了句:“哦,你的家乡也不错啊。”一段简单的对话,把各自热爱家乡眷恋故土的心理活动表达得淋漓尽致。

另一处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小马哥”不幸遇难后,韩三明为他点了三只香烟祭拜。如此不起眼甚至不敬的举动,让我感受到了韩三明的朴实和朋友们的善良。看见“小马哥”的微笑永远定格在黑白相片上,我竟也感到鼻头一酸。

故事的最后,两个截然不同的平凡结局——韩三明准备和妻子复婚,沈红决定和丈夫离婚。生活是如此的戏剧化,世界是不可预知的,幸福是不能强迫的,我们只是让它和享受每一天。

《三峡好人》的英文名被译为“still life”,意为“仍然生活”。是的,不管生活如何艰难,也要坚强地活着,生活还要继续,遭遇困难时,请在心里默念一句:好人,一生平安。

三峡好人观后感 篇2

看片子以前,心里一直在猜想三峡好人是怎样的人,他长什么样,性格是什么,为什么是好人……但是看完以后才明白,"三峡好人"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

一直很害怕看类似的文艺片,因为总在最迷惘的时候故事便结束了。

首先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的是演员韩三明的形象:他在被人欺诈或是粗暴对待的时候,都温和迟钝,但对于自己所认定的目标,却丝毫不肯动摇,眼神无辜却坚定,有特别的行动能力。

一男一女,一个是为了找回老婆,另一个是为了找到老公。本片延续贾樟柯一贯对故乡及底层的情感,讲述两段挽回和舍弃的爱情故事。三峡建了,奉节要拆;一个在建,一个在拆。没有人说拆就不该,建就理所当然。所以沈红的拆,与韩三明的建也正是这个非常时期的主旋律,人们被这个旋律所牵制着,发生着变化。他们的故事以及拆迁中的奉节是急剧变迁中的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

烟,酒,茶,糖,分成四个联系的小节,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爱情而言,也反映了两代人的爱情。"荼"是沈红的写照,现代的年轻人不会想得太多,讲求的就是个味道,敢做敢为。"人一走茶就凉",何况一走就是两年。沈红真是为了找到老公,她早就下定了决心,这是难能可贵的。烟,酒,糖是韩三明的爱情写照也是更多平民的爱情的写照,就是那么现实那么不可改变。十六年前花了三千块钱换回了老婆,十六年后又用三万块钱再次把她买了回来。

"好人一生平安","上海滩"的手机铃声成了人物性格的代表。"两只蝴蝶","你是我的玫瑰花"使一个时代,平民特色反复出现。那些原滋原味的生活场景,那些处在急剧变化的城市,以及那里人们的生活就是那样的现实。

大家没有到过对方的故乡,在人民币的背面,他们互相自豪着家乡的美丽风光。

四川奉节县,是产生李白名诗《早发白帝城》的地方。"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三峡工程使其成为一片废墟,即将也被淹没。

原先住在这里的人成为新的一代被动移民。他们失去了家园,也没有了故乡……

小马哥说:"好人一生平安?操,这年头奉节还有什么好人!"其实何止奉节,整个社会不都是这样吗?在现在这个崇尚"黄金"的时代,还有谁会关注"好人".无论是老实的韩三明,还是那一群挣扎在社会底层的民工兄弟,他们都是好人。生活太难了,我们只能选择乐观,即使是身不由己,也要很大牌地笑笑。

电影中最高超的是导演自己在片中说了话,而且说得恬到好处。他的.每一个镜头都倾注了精力,那些构思在电影中表现出来就成了导演的语言,比如UFO、标志建筑的升空、片末的走钢丝的人,即使是沈红同学的一句"***"也是导演在说。那些恰到好处的文字注释,如烟、酒、荼、糖、努力、二期水位……这些都是导演在说话。他把人的思维紧紧地牵着,让人沉思。

电影真实得让人觉得可怕,我们都是影片最后那走钢索的人。

三峡好人观后感 篇3

贾樟柯的电影以纪录片的形式,有着强烈的乡土气息和最朴素的表现,讲述着底层小人物的挣扎生活。

《三峡好人》中,我们能看到很多人口买卖、山西黑煤矿、三峡拆迁、拆迁后的生存状态;打工人的生存状态;工人工伤的赔偿诉诸无门等,这些都是最真实,最平民的中国特色贫民文化。

影片描述了2006年三峡最后的拆迁工程,以及拆迁过程中奉节居民的生活状况。

记录这些拆迁工人,记录奉节居民的生活,讲故事。两条线索、两个主要人物:在《三峡好人》中,贾导塑造了一批鲜活的、感人的人物形象:

韩三明,朴实的煤矿工人,从四川买了个媳妇幺妹,生下一个女儿后,却被公安机关解救,幺妹不甘心命运安排执意要走,却没有得到想要的幸福,哥哥欠船工三万块钱,被迫让妹妹去照顾船工全家,韩三明16年后本来是寻找女儿,看到幺妹生活如此凄苦,决定替他哥哥还钱赎回她。韩三明是个好人,不是因为爱情,不是因为回报,而是因为家庭爱情的力量,让他勇敢地承担起繁重的任务,人性的光辉在他身上照亮了整个世界。

沈红,一个普通的女**,与丈夫郭斌曾经恩爱有加,丈夫到外面闯世界她默默支持,可一去两载无音讯,忍受不住地她毅然远赴川渝,却得知他已事业有成却依附于一个女老板,身不由己。眼看爱情已是花落去无可挽回,于是冷静的说出自己已有外遇想离婚,将责任推到自己身上,让自己曾经深爱的男人减少愧疚感。沈红将中国女人传统美德演绎的淋漓尽致,她也是个好人。

电影还以字幕的形式出现了“烟、酒、茶、糖”四个字。

烟雾代表着三峡农民工共享的奢侈品。三明给旅馆老板点支烟时,马大哥不喜欢。三明赶紧点着灯;

酒是三明从家乡带给麻老大的礼品,可麻老大却说我不是你的哥哥,我不收你的酒,表现出不友好,而三明和小马哥经常一起喝酒,小马哥也对三明表现出江湖豪气,要“罩着”他,只可惜他自己最后生命不保;

沈红的丈夫留给她的只有茶。她不知道她丈夫去了**。沈红只能独自品味悲欢离合;

糖是喜庆之物,是小马哥赴死前的祝福和愿望,韩三明和幺妹在一起时分享大白兔,感受着日后生活的甘甜。

生活不易,很多人默默在承受,而力量,尽管卑微,尽管渺小,正来自这些“沉默的三峡好人”。来自韩三明,来自沈红,来自拆迁工人,来自挖煤工人,来自现实中所有卑微而渺小的“静默好人”。

三峡好人观后感 篇4

回顾整部电影,从一个不太专业的人身上看到这个**色,我觉得它属于冷***。整部影片以三峡大坝的修建为时代背景,讲述了发生在即将被湮没的库区的人们的生存状况,由两条看似没有任何关系的人**情线索为依托,实则有深刻内层联系的感情构成。主要有两条线索:

韩三明千里寻妻和郭斌坐等离婚。这两条线索以三峡工程建设为纽带,从细节上展现了人们艰难的生活状态。

韩三明,一个山西汉子千里迢迢的来到潮湿的奉节古城(一个两千多年的古城,要在两年完全拆除),只为找到十六年未见到的妻子。他的妻子16年前用3000元买的。女儿2岁时,被拐卖的妻子被公安局解救回老家过节。韩三明不顾南方的湿热和乌烟瘴气来到了妻子的家乡。

住在一天一块二的“旅社”里,与拆楼工人一起吃住,其实这对一个山西庄稼汉没有什么,只是在见到大舅哥时所面临的冷漠,让韩三明端酒的胳膊凝滞。接下来,他从事的是房屋拆迁工作,这可以让他在潮湿的山城中生存下来,等待妻子下船回来。影片在描绘其工作环境时,大多采用长镜头,以蜀山湿云为背景,采用蒙太奇式拍摄手法:

老建筑工人的手套、废弃的管道和斑驳的油漆烘干炉还在地上滴着泥泞的工业废液。远远的看着每一个工人在用铁锤敲打着废弃的管道,望着他们与石头的颜色相近的脊背,大脑中装机者的只有对人的生存环境的沉思:原来人的生存与大山,大坝比起来是那么的艰难,那么的低贱。

他们追求幸福的背影,与脚下已经腐朽的的石头一般,看起来是那么的卑微,实则在内里有着坚强的内心。

郭斌,一个同样来自山西的商人,为了追求经济上的胜利而忽略了妻子的感受。当妻子沈红在困难中找到他时,他的冷漠给了他致命的一击:离婚!

一个为家庭在外打拼的男子汉等来的是妻子的决绝,现在生活的灯红酒绿在感情面前霎时失去色彩,不仅枯槁,而且像极了山脚下的破烂石块。人们总是在物质和情感面前徘徊。如果他们不能把握两者之间的平衡,他们往往会失去最珍贵的东西。他们可能失去的是他们曾经不珍惜的东西。沈红在正在修建的大坝上与郭斌分手,后鼻音北方方言的分手在舌尖音的南方话的萦绕下,“我走了”这三个字显得很苍白,但这三个字在说出口之后,是沈红的含泪决绝和郭斌的无奈不舍,他们道路两边的狰狞的建筑石块像是在告诉他们:

转身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头的机会!这样,人们的感情就面临着挑战。感情就像腐烂的石头,外表枯槁,内心坚强。

两条故事线索都是围绕着人的生存状况展开的,只不过前者是以物质的生存状况为主题,后者以感情的生存状况为主题。而在情节上,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细腻心思。韩三明找老婆,最后两人一见如故;郭斌被老婆找,最后两人分道扬镳。相比之下,它显示了人类生存环境的艰难,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

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想要我们生存的方式:像一块腐烂的世头-外表可以憔悴,憔悴,心必须坚强!

三峡好人观后感 篇5

07市场营销2班杨浩杰 ***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三峡好人》,说实话看不太懂。可是却给我留下了很深很深的印象!这部电影是以长江三峡工程的库区移民搬迁的背景来演绎的,给我特别深印象的是,电影里少了汽车,高楼,柏油路,还有天天面对的一个个穿着整齐,精神抖擞的深圳人。

影片中多的是荒凉,光着膀子的男人,破烂残缺的房子,还有很多听不太懂的四川话。看这部**,给我一个震撼,就是中国还有那么多生活看上去并不富裕,可是看上去却很满足的人们。影片的主角“三明”在我看来真的是一个老实吧唧的好人。

不过,影片并没有显示他在那里很好,而是通过身边一些年轻人的言行来衬托他北方人的真实和诚实。影片还有一个特色的地方是中间插放的歌曲,看似好笑的**,其实表现了三峡库区人民的生活已经和以前祖祖辈辈陈旧生活产生了冲突,而这些人,这些男人和女人都在这种冲突中艰难的选择,艰难的改变。影片中,每个人的对白都很简单朴实,甚至用了很多沉默的表现手法来演绎,也许沉默就代表了一切。

故事中有大量的信息,每个人都扮演着三峡工程中特定阶层的缩影。同时,这部电影也不消极,也不盲目反映社会的阴暗面。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在有限范围内的主动选择。

无论是三明和工友他们背井离乡去用生命换生存,还是沈红毅然对过去说再见,都显示着他们在这个艰难的社会背景下,努力地把握着自己的命运,带着各自的生活目标,勇敢地走下去。

故事分为两条主线,其一是韩三明从山西来到四川的奉节县(现在应该归重庆了)寻找他16年前花钱买来却又被公安解救后回到奉节的妻子,可是前妻为了还哥哥的债,被迫和船老大外出跑船去了。于是,三明留下来找了一份房屋拆迁工的工作,决定等妻子回来,以便接触到因三峡工程而移民的社会底层。最后,见到妻子的三明打算回老家挖黑煤赎妻子。

另一则是**沈红来寻找因三峡工程而来奉节却两年不回家的花心丈夫,在辛苦找到后却发现和别的女人有染的丈夫对她提出的离婚没有任何挽回,她毅然选择离开。一男一女,一底层一中层,也来找自己的另一半,带着不同的心情走,带着不同的心情走,选择了艰难的追求,选择了痛苦的放弃。

**到处都是鲜明的对比,强烈地刺激了观众的感官。今昔对比下,奉节作为两千年前刘备向诸葛孔明托孤之地,如今在短短两年内因三峡工程而被迫慢慢地淹没。历史的逐渐沉淀和今天的突变,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各种变化。

于是各种职业在影片中不断涌现。流氓“小马哥”为了体现类似周润发那样的英雄本色,一次次地帮人去砍人做***。为了生存,残疾妇女开始从事**活动,最后**基地被拆除,被迫离开丈夫到奉节工作。

民工们为了一天几十元钱而挥汗如雨地工作,他们的娱乐无比低俗。这名16岁的女孩没有考虑如何学好,担心是否会有人雇她当保姆赚钱。旅店老板即使大喊自己也有***关系还是被迫丢掉了旅店,住进了桥洞。

他们属于社会底层。没有三峡,他们会做什么?三峡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难道这些就不值得我们思考吗?与他们相反的是沈红遇到的社会上层,当官的,他们的娱乐是天天歌舞升平。

为了讨好上级和来客,花两亿四千万造个大桥,他们和旅店老板一样大喊,但是他们喊是为了用大桥霓虹灯来数“一二三”。为霸的,可以看到某个搬迁户不爽,直接抄家伙过去砍人。国企厂长可以随便把国有资产廉价卖给资本家,而对职工的生死冷眼视之。

即使主人公的另一半反差很大,三明的妻子也愿意回到过去,但没有办法回头。沈红的丈夫不愿意放弃现在的地位,回到过去。他和他的妻子愿意继续被欺负。

不同人物对社会的控诉和反馈是不同的。影片中三明选择的是“好人一生平安”作为他对社会的理解,小马哥采用上海滩的“浪奔,浪流,万里涛涛江水永不休”来作为自己生命的写照。失学的小男孩用“两只蝴蝶”和“老鼠爱大米”来述说本不该是他这个年龄段对这个社会的理解。

艺人和民工,用苏芮的“没有家哪有你,没有你哪有我”来陶醉自己,忘却或宣泄种种压力。各级领导挥动手臂来宣告三峡工程的到来,而老百姓们挥动手臂来送别自己的亲人,来挥别自己曾经生长的故乡。一切的一切,似乎预示人和人之间的差别,不仅仅是原来的社会地位不同,而是三峡工程的到来,使得上层的更加为非作歹,下层的更加穷困潦倒,疲于奔命。

三峡工程这个大主题,用社会上一个个生动形象的点线来描述,还是相当有想法。

这部电影缓慢而令人沮丧。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胶卷(可能是数码手拍)。导演在刻画人物内心时刻意追求**的全部效果,特别是它的张力,让人感到无助和无助。同时,他也感受到了社会带来的无形压力。这是**的主旨。同时在动态人物描写时,导演非常偏爱采用长镜头,无论用美仑美伦的三峡还是用大片大片荒凉的工地作为长镜头的背景,都突现时代,环境和社会之大,之动荡,而人物之渺小,之无助。

导演很喜欢用时代象征性的“烟酒茶糖”来,刻画人物,交待故事发展,三明和妻子分享“大白兔”,三明带来山西的酒却被拒,沈红独自喝丈夫留给她的苦茶。同样的物在不同时期充当不同的作用,使得影片生活气息强且节奏流畅,影片在如此现实的刻画中,居然加入了超现实主义的元素,怪怪的。我觉得这个元素应该是导演自己的灵感,就像绘画中的写意或者散文中形式与精神的不经意分离。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导演想给影片增添力量和新鲜感,给观众留下更多的空间。第一个是在韩三明和沈红的故事交接时出现的飞物。似乎时光飞逝,16年和2年,这引出了电影的另一条主线。第二处,出现在沈红晾衣服时,房子对面的建筑物升空而去,也许导演想暗示人去楼空的结局,亦或是沈红某种下定的决心。

第三处出现在三明等待小马哥时,饭店里面出现桃园三结义的京剧“刘关张”,而且三兄弟还在玩弄手机。古人若在现代尚且郁闷无助,三明又该如何呢?之后三明又是如何像桃园三结义那样对待他的兄弟小马哥呢?

这些也许都是暗示,也许就是导演的即性之作。最后一处,发生在三明离开时候,在两个废建筑物之间踩钢丝的人。也许导演暗示三明为了赎妻而不顾性命地去挖煤,就和踩钢丝一样,随时都会死。

也许还想说明人无比渺小,从一个废墟辛苦走向自己认为对的地方,其实可能是另一个倒霉的废墟,就像三明妻子从山西逃回奉节而三明此次又要离开奉节回山西危险的煤矿。这些都是导演随意之处,影片却更加丰满而有新意

导演对高潮部分的描写,还是很有分寸和力度的,多用无声和沉默来刻画。韩三明把小马哥送入他最喜欢的“浪奔浪流”的长江,无声且让人非常感动。工友给三明饯行,听说三明挖煤可以一天赚200元,都想去,但是三明告诫他们煤矿随时会塌,人随时会死,工友们一个个都沉默,此时无声胜有声,那是对生命还是生存的挣扎性拷问。

第二天,为了养家糊口,工友们都随三明一起离开去挖煤,也没有什么语言。无声的行动,就像是对三峡工程带给他们的特殊命运做了一个无奈的回答,无助的反抗。

三峡好人观后感 篇6

最近在老师的推荐下观看了“三峡好人”这部影片,这是一部没有豪华场景、没有大腕明星、没有华丽台词的电影,有的是断垣残壁、普通人生和平白对话。但是毋庸置疑,这是一部好片子。

影片讲的是:山西的一个普通煤矿工人,16年前买回了一个四川媳妇,媳妇刚怀孕,就被公安局解救回去了。16年天各一方之后,煤矿工人去三峡地区寻找他的女儿,而因三峡工程的缘故,前妻家所在的县城,早已被淹没在水底,前妻的家人对他也不怎么友善,几次三番折腾之后,他终于见到了前妻,两人在长江边相会,彼此相望,决定复婚。

女护士沈红从太原来到奉节,寻找她两年未归的丈夫,他们在三峡大坝前相拥相抱,一只舞后黯然分手,决定离婚。

老县城已经淹没,新县城还未盖好,一些该拿起的要拿起,一些该舍弃的要舍弃……故事情节看似简单,在商业片、日韩泡沫剧充斥影视市场的今天,《三峡好人》无疑给我们带来了一份厚重,以及这份厚重所留下的深深的思索。

这部片子,让我真正看清了,中国最底层劳动人的生活和精神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之前从不知道,也很难有机会看到。现在的媒体,歌功颂德的事太多了,混淆视听,只知道有些山区很穷,穷到电都没有……之类的。

生活是很困难的,生活是很无聊的。为了生活,有人从事着日薪30-40的拆房子的重体力劳动,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开挖黑煤窑,只为赎回老婆,有人曾花三千将妹妹卖到山西,待解救回来,居然再次将其以三万卖给包工头,有人为了给男人治病,甘愿做暗娼…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影片告诉我们,在我们生活的国度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还有这样一群人。《三峡好人》揭示了一个最根本的道理,就是人在极端的贫困中,做人的尊严根本就不存在,死与活已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钱上升到了人生理想的最高境界。为了钱,底层的女人除了自己的身子还有什么可供换取金钱呢?男人除了体力和一条命,也没有其他的本钱。人贱命也贱,他们的一身正如片子的结尾一幕,一生都走在钢丝之上,随时有掉下来的危险。穷人生也好,死也好,没人在意,没人在乎,自生自灭。

影片对生活糜烂醉生梦死的城市人是非常不屑的,很多人对土得掉渣的农民工反感甚至憎恨!城市人的虚荣心让中国社会严重分化,农民工已丧失了作为一个社会公民的应有权利,在势利的城市人眼中只有在城市边缘艰难刨食。在这凋谢的世道上,农民工的生活颠沛流离,生命如此渺小,命运如此不堪。

过去20多年的巨变,为越来越多的国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生活,但也有不少人为此付出了代价。这也许是发展路上不可避免的代价,但至少我们在享受全新生活时,不要忘了那些默默无闻的人,那些行走在路上的民工,那些到处“讨生活”的外地人,那些跟中产生活极不相称的服装和嗜好(包括老四样烟酒茶糖)

“浪奔浪流,万里滔滔江水永不休。淘尽了世间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是喜是愁,浪里分不清欢笑悲忧。成功失败,浪里看不出有没有。”

浪里看不出,但《三峡好人》为我们看了;分不清欢笑悲忧,《三峡好人》为我们努力呈现了;滔滔江水,浪花转瞬即逝,《三峡好人》为我们记录了。

影片留给我深深的思索:生活是什么?我们追寻的生活又是什么?也许当我们这样自问的时候,当我们为了生活而盲目奔波的时候,不防去看看在同一时空下别人是怎么生活的。当我们关注别人生活方式的时候,也许我们能解释很多无法回答的问题。

三峡好人观后感 篇7

影片表现了一个古老小城的人类社会剧烈的变迁。一个有着两千年历史的奉节镇即将被淹没在三峡100米高的水中,那里的文化剧烈动荡。小镇与新城在这里同时存在,巨大的都市化中的舞会和小镇中破烂的拆迁工地的辛苦巨大对比,既有那些为生活所迫拆迁工人和拉皮条的中年妇女还有小马哥,也有能够来投资的厦门女人丁亚玲女士与混的不错的郭斌。

在这个巨大的变化中,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反应。拆迁工人跟随韩三明到山西挖煤,而中年拉皮条的妇女和丈夫也在拆迁和三峡工程到来时到广州打工。而其他温文尔雅的客栈老板则不得不在拆迁来临时选择离开。出来混的小马哥却在一次带人出去摆平他人的过程中再也没人让韩三明等来酒桌上的他,而在接下来的一个早晨发现他已经死在了砖头堆里。

还有那整日唱着流行歌的小男孩,生活在他的面前仿佛并没有让他感受到忧愁与磨难。人性的两面也表现得很朴素,“三峡好人”中的好人并不是圣人,他们也有着人性自私与冷漠的一面,但是这并不足以去否认他们是好人。小马哥虽然讲忠义的同时事实上他所做的行为以及构成了严重的故意伤人罪,他的死在令人唏嘘不已的同时亦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而拉皮条客的中年妇女也由韩三明**出钱,让他们对皮条客更有热情,并为韩三明提供一系列信息。

而麻家对韩三明态度的改善,很大一部分可能是让韩三明帮他还清了3万元的债务。因此,经历了人类文明巨变的奉节,充满了美与丑、善与恶的交织。而真正说的算善良而又淳朴的人,恐怕只有那些朴实的拆迁工人了。

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人,这只能反映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和矛盾的混乱。而那些真正热情帮助过韩三明和沈红的人,让他们实现自己愿望的人,都能算是三峡的好人。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三峡教案合集13篇

    发布时间:2024-03-17

    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搜寻良久后好工具范文网终于发现了这篇详实的“三峡教案”,希望您能够收藏此文以便过后参考!...

  • w
    船过三峡作文

    发布时间:2023-11-12

    我们一家从重庆乘“东方红401号”江轮到武汉。晚上九点 多钟,船停泊在万县码头,要等到天明才开船通过〒峡。我站在 船舷旁,在夜风中等待上岸观赏万县夜景的爸爸妈妈回来。皎洁 的月光照在江面上,泛起一片片鳞光,和那呈星点点的渔船上昏 黄的灯光交相辉映。叫周一片漆黑、沉静,只有客轮上灯火通 明,不时传来阵...

  • w
    三峡之旅作文精华

    发布时间:2024-01-14

    撰写文章给我带来了美妙的创作灵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通过写作的过程,我学会了规划思路并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要写好一篇作文,必须突出核心要点,您是否熟悉写作的技巧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介绍一下“三峡之旅作文”这个话题吧!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感兴趣,欢迎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

  • w
    长江三峡作文12篇

    发布时间:2024-01-28

    期望这篇提示作文"写作的重要性"能夠達到您的需求。写作是我们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写作能够提升我们的文思和写作感觉。一篇出色的作文离不开平时的练习。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您以精神上的支持和启发!...

  • w
    好人好事观后感4篇

    发布时间:2023-12-19

    以下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好人好事观后感”的最新范文。如何让观后感更真实呢?观后感不仅仅是对作品的评价,更要表达自己与作品的互动关系。可以围绕着基本观点,写一些实事求是的事实,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我们提供的建议仅供参考,最终决策需要您自己做出!...

  • w
    桃园三结义观后感合集

    发布时间:2023-11-12

    这篇文章是我们费心挑选出来的精华“桃园三结义观后感”,那么,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呢?写观后感要与实际联系起来,深入挖掘,将自己的感悟写得深刻、透彻。希望您能与朋友们分享这篇文章,一起努力学习,共同进步!...

  • w
    《八子》观后感合集7篇

    发布时间:2024-03-20

    你认为优质的作品名观后感具有什么特质呢?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栏目小编特意为你呈上“《八子》观后感”,我们将会持续为您带来更多有趣有用的信息请您关注我们的网站!...

  • w
    《长城》电影观后感合集(7篇)

    发布时间:2024-03-22

    “中外合资电影”这个名词我们早就不陌生了,如此国际化的词汇总是充满了很多诱惑性,就好像那句“中西药结合疗效好”的广告语,让我们能在大银幕上同时看到自己喜欢的中国和外国的演员,或者用好莱坞的特效来讲咱们中国的故事。然而中国观众被无情欺骗也不是一次两次了,远有《功夫之王》,近有《勇士之门》,背后的尴尬更...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