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好工具> 范文 >实用文 >

铁人王进喜事迹(精选5篇)

铁人王进喜事迹

格式:DOC上传日期:2023-12-06

铁人王进喜事迹(精选5篇)

2023-12-06 16:58:09

【#实用文# #铁人王进喜事迹(精选5篇)#】制作不同类型的文档需要细致的思考和精确的表达能力,相信大家在写做前,都会提前找一些范文进行借鉴。范文常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筛选出这篇颇有价值的“铁人王进喜事迹”祝大家阅读愉快,请您把这篇文章加入您的收藏夹!

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1

这个周末,我看了一部叫做《铁人王进喜》的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了王进喜身上发生的各种故事。

在我还很小的时候,就总听大人们说起铁人王进喜。那时,我就想问,为什么要叫铁人王进喜呢?难道他真的是用铁做的吗?后来,我慢慢了解了一些关于王进喜的知识,才知道王进喜并不是用铁做的,而是因为人们觉得他像铁人一般坚强。

在影片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晚上,王进喜忙完工作回到家,那时他的孩子们都已经睡了。王进喜刚要吃饭,突然,外面响起轰隆隆的雷声,王进喜二话不说就要出门。他的妻子劝他把粥喝了再走,但想到工地上工友们还在干活,他便饭也顾不得吃就飞快地跑向钻井的地方,帮工友们干起活来。看到这,我被王进喜的行为深深的感动了。

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学习他无私无畏的崇高思想,还有他那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以后,如果我们遇到了什么困难,可不能就轻易低头认输,一定要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想办法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继承和发扬王进喜的“铁人精神”。

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2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石油战线上捷报首传,大庆发现了大油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立刻飞向了神州大地,也飞进了一个人的心里,他正是石油战线的杰出代表——王进喜。

王进喜,出身于甘肃玉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靠讨饭为生,十五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新中国成立后,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批钻井工人。王进喜异常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以巨大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钻井工作中。他勤劳肯干、吃苦耐劳,积极改进钻井技术,由他带领的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五千零九点三米的全国最高纪录,并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1959年,作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王进喜到北京参加“群英会”。他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着个重重的壳,觉得很奇怪,问道:“车顶上背的是啥呀?”同行的人告诉他:“因为中国缺少石油,没有石油就没汽油烧,汽车就只好烧煤气了。车顶上背的就是煤气包。”听到这儿,王进喜沉默了。他这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虽然新中国成立十年了,但我们的国家还 是那么缺乏石油!从此,王进喜经常告诫自己,也提醒工友们:“石油关系着国家的命脉,没有石油,工业无法发展,农业现代化也很难实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考验,作为国家的主人,我们理应为国分忧,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年3月15日,一列破旧的火车轰鸣而过,载着王进喜和他的一二○五钻井队,日夜兼程地从甘肃玉门油田赶到大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在此拉开序幕。作为石油大会战的主力军,王进喜和他的队伍肩负着让新中国甩掉“贫油”帽子的重任。

一下火车,王进喜第一句话就问:“钻机到了没?我们的井位在哪里?”终于,钻机运到了!大家欣喜若狂。王进喜等不及天亮,就兴冲冲地带领工友们到车站取钻机。一到车站,满头大汗的大伙儿傻眼了——六十多吨重的钻机,沉沉地躺在车厢里,挑衅似的冷冷对着大家。没有吊车也没有拖拉机,只有几辆解放牌汽车,大家议论纷纷,焦急地想着办法。王进喜果断地对大伙儿说:“同志们,眼下我们的困难还 很多,但是,我们不能坐着等,我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就算用大绳拉,用肩膀扛,我们也要把钻机卸下来,运到井场上安装,早开钻!大家看行不行?”“行!”工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不能等,就是豁出命来也要上!”大家纷纷摩拳擦掌,找来能撬、能抬、能扛的工具。

在王进喜的指挥下,钻机被拆成几大件,用方木加撬杠,拉的拉、撬的撬,手掌被棕绳勒出了血,肩膀被压得又肿又痛,大家都没有吭一声。就这样,王进喜和他的工友们硬是把六十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一尺一尺地运到十五里外的井位上,让四十多米高的井架终于在茫茫荒原上矗立起来。

1960年4月,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后,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在一次意外中,王进喜的右腿被滚落的钻杆砸伤。他顾不上住院,拄着拐杖就连夜回到了井场。谁知,第二口油井正发生井喷,没有重晶石粉,只能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水泥沉到泥浆池底,起不到作用。紧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双拐,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

在他的带动下,工友们纷纷跳进泥池。经过三小时多的奋战,井喷终于被制服了。

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领着工人没日没夜地干,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一口,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铁人”的名字从此传开了,而蕴藏在他身上的“铁人精神”也传开了,一直激励和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石油人奋勇前行。

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3

王进喜,1923年生。甘肃玉门人。6岁时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四处乞讨,9岁给财主放牛放羊。1938年,刚满15岁的王进喜被拉到玉门油矿当苦力,一干就是10年。受苦卖命,铺的是一摊麦草,盖的是一张烂羊皮,没上过钻台,没摸过刹把。

1949年9月,玉门解放,经过民主改革,反霸诉苦,提高觉悟,王进喜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代石油工人。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钻井队长。当时,中国钻进技术比较落后,钻进速度一般月进尺很少超过1000米,王进喜不安于现状,不拘于常规,奋发思变,提出“月上千米,年上万米,玉门关上立标杆”。他带领1262钻井队,在钻机搬家、设备管理、钻井操作等多方面大胆革新,其中通过采取“整体搬家”的办法,使原来300米左右的井距,搬家安装由两天缩短为不到1天,加快了速度,保证了质量。1958年9月,在开发玉门白杨河油田中,创造月钻5口井,进尺5000米的当时全国中型钻机的最高纪录,被石油工业部授予“卫星钻井队”光荣称号。同年9月底,他作为石油战线的劳动模范代表,出席全国群英会,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上了天安门。会议期间,看见北京街上跑的汽车上有一个鼓鼓的气包,经询问,知道是因为没有汽油烧,汽车身上背的是煤气包。他一听很难受,心想我们这么个大国,汽车没有汽油烧还得了?这是一个石油工人的耻辱!后来听到大庆松基三井喷油的喜讯,他乐得直蹦高,逢人便说:“谁说中国贫油?我就不信石油光埋在外国人的地底下!”便再三请战,要带队出征,并把省吃俭用存的两千块钱买了一辆摩托车。说到松辽大草原上参加石油会战,人多,交通也不便,干啥都要跑远路,有了它,学习、办事就方便多了。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带着1262(后改为1205)钻井队从玉门出发,到了北京,石油部的同志让他们休息几天,逛逛商店和颐和园。他说:“现在逛什么地方都不舒坦,等石油自给了,咱们再来吧!”只住了一宿就日夜兼程赶往大庆。到萨尔图下了火车,一不问吃,二不问住,找到调度室先问了三句话:“我们的钻机到了没有?”“我们的并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最高纪录是多少?”当他得知井位在马家窑附近的杨树林以后,带队步行10多公里来到萨55井场。他登上井场旁稍高一点的土岗子上,放眼大草原,又蹲下来抓了一把黑土,激动地对大家说:“这一回,我们可掉进大油海里了!甩开膀子干吧,把石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这里没有房子,就找个破马棚,三堵破墙四面透风,里面还有马粪,打扫一下,33个人就挤靠着过了一夜。面对恶劣的环境,个别人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王进喜和指导员孙永臣循循善诱地做思想工作,从我国石油落后、缺油,给国家带来的困难开导大家说:“现在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上是有困难。这些困难再大,也没有国家缺油困难大。……有了困难怎么办?就要像指导员说的打仗一样,不能退下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4月2日,1205队钻机到了。当时,汽车少,吊车仅到几台,要等就得几天。王进喜就和队上人员“人拉肩扛”,把60多吨钻机和其他设备化整为零,采取撬扛撬、大绳拉、木块垫、管子抬等办法进行搬运和安装。当时,天气寒冷,又没有手套,许多人的手都被大绳勒出了血,肩膀也压肿了,经过7个日日夜夜,终于把钻机运到萨55井井位,并安装起来。

困难一个接一个。要开钻又没水搅拌泥浆。当时水管线没有接通,水罐车也不够用。要等,又得好几天。一不等、二不靠,王进喜领着工人,学习附近老乡打水井的方法,在井场附近挖土井取水,并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用水桶和脸盆端水。打一口井需要上百吨水,全靠人端,太困难了!有人对他说:“你看见哪个国家端水打井?”王进喜回答:“就是我们国家!我们就是尿尿也要打井!”为了高速优质打完这口井,他日夜不离井场,遇到复杂地层,亲自上井操作。饿了,就着白开水啃几口窝窝头。困了,裹着老羊皮枕着钻杆钻头打个盹。眼熬红了,人累瘦了,工衣磨破了。只用5天零4个小时,打完了油田上第一口生产井,创造了当时的最高纪录。打完井顾不得休息,立即放倒井架,搬家去打第二口井。几十米高的井架放倒下来,后面应该有台拖拉机拽住。当时没有拖拉机,只好用人拉着绳子放井架。就在王进喜指挥大家放井架时,背后有根钻杆滚下来,把他的右腿砸伤了,痛得昏了过去。当睁开眼时,看见几个工人抱着他的腿在哭,他急了,挣扎着站起来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巴捏的,哪能一下子就砸散架了?……去,去接着放架子。”他忍着伤痛,坚持搬完家,后被送进医院。腿伤还没有完全好,就要求出院,回到井上拄着拐仗指挥打井。当钻到浅气层时,突然发生井喷。如不及时压住,就会引起大火,造成井毁人亡事故。当时井场上没有加重泥浆的重晶石粉,王进喜觉得情况紧急,毅然决定用水泥加重泥浆压井。水泥加到泥浆池子里,立即沉底,而且很快就要凝固。这时,只有不停地搅拌才行。在这紧急关头,他忘了腿上的伤痛,扔掉拐仗,大吼一声,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来搅拌。几个青年工人也跟着跳了进去奋力搅拌。王进喜在泥浆池里奋战近3个小时,终于把井喷压住了。泥浆里头有化学药品,碱性强烈,腐蚀力大。等大家把他拉上来,身上已烧出许多血泡,受伤的腿和脚都肿得老高。可他还坚持指挥井队工人往泥浆里加清水,替换泥浆,继续钻进。他说:“我们吃点苦算什么?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马家窑的一位老大娘得知王进喜的英雄事迹,心痛地煮了几个鸡蛋带去看他。见他累得那个样,激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真是个铁人啊!”这一情况被当时在大庆指挥石油会战的领导——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知道了,认为王进喜的这种思想和行为,体现了石油职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具有为国分忧、为民争气的强烈愿望和对待创业困难的正确态度。在会战工委的领导下,从1960年5月开始,全油田开展了“向铁人王进喜学习”、“人人做铁人”活动。

1961年2月,王进喜担任钻井二大队队长以后,经常骑着自己在玉门油矿买的摩托车,深入各钻井队调查研究,检查指导工作。把爱人炒的几斤苞米面,缝个口粮袋装上,饿了,抓几把炒面,用开水一泡就吃上一顿。他还和工人一起总结出一套打直井的经验。原来油田规定打1000多米的井深斜度不超过5度,1962年后又提出不超过3度,以保证提高原油采收率和延长油井寿命,这在当时是世界上少有的质量标准。领导问他“拥护不拥护?”他坦白地说:“坚决拥护,就是没有办法!”“那怎么办呢?”领导又问。他说:“学习毛泽东著作,实践!”回到大队后,他和技术干部、工人一起,一边摸索着干,一边总结经验。通过实践,发现井口大、钻具小、钻具在井里摇晃,容易把井打斜。根据这个道理,王进喜提出大钻具、小钻头的办法,试验结果又发生卡钻现象。这时又把卡钻当成主要矛盾,边实践边找办法。最后,终于找出解决卡钻的一整套办法,打出当时全战区第一口斜度只有两度多的直井,以后又打了个只有半度的直井,这等于一个人顺着一条路直走了1公里,偏差只有0.5米左右。此后,全油田的钻井队普遍推广这一经验。

王进喜身为大队长,对工人的事,职工家属的事,非常关心。发现有的井队没有茶炉,喝不上开水,亲自带人到处找废铁筒、废铁管,做好茶炉分配到井队,并亲自到井队去检查,看看工人是不是喝上开水了。当见到井队驻地有些职工子女没地方上学,就带领几个老工人捡些废旧材料,用苇草搭1间简易棚子,聘请1名有文化的职工家属当教师,办起了小学,自己担任校长,给孩子们上第一课(这个学校后来发展成铁人小学,现在是全省重点校之一的铁人中学)。

1963年,我国原油实现基本自给。1964年12月,王进喜代表大庆职工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5年,王进喜担任钻井指挥部副指挥,仍然坚持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关心群众疾苦,什么事都放在心上。天冷了,家属宿舍暖不暖?家属们能不能听到广播?交通车是不是按时开?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开展得怎么样?……总之,工人中间的大事小事,都要操心,都要过问。过去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工人们说:几天不见铁人,就想他;铁人几天不见我们,也想跑来看看!他去上海参观,一个医院的大夫配了两副医治关节炎的中药,让他带回去吃,他再三推辞也不行,才勉强把药带回大庆。他想到有的人关节炎比自己重,就把两副药送给了别人。

1966年“x”开始后,王进喜受到打击迫害,由于广大工人的支持,被保护并结合进领导班子,于1968年5月任大庆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4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由于“x”的影响,大庆从1969年12月份起,油田注水、采油比例逐步失调,出现地层压力下降、油井产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两降一升”的严重局面,王进喜心情十分沉重,冒着被打成“右倾”、“复辟”分子的危险,于1970年3月初到北京向国务院和石油部汇报大庆的情况。石油部根据汇报内容,整理一份《当前大庆油田主要情况的报告》,上报周总理。周总理看了后非常关心,立即要求石油部派人来大庆具体调查了解。石油部派出专家工作组到大庆做了调查,并向周总理提交了调查报告。周恩来总理于1970年3月18日批示:“要保护好大庆油田,要加速解放大庆的干部”,特别强调“大庆不要忘本,要恢复‘两论’(《实践论》、《矛盾论》)起家的基本功”,并接见了“铁人”王进喜。王进喜回到大庆传达了周总理的批示,极大地鼓舞了油田广大职工。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努力,逐步扭转了油田地下的被动局面,油田开发再次走上正常轨道,为以后大庆油田年产上5000万吨,推动国民经济在大动乱中仍然取得进展起了重要作用。

王进喜为发展中国的石油工业,积劳成疾,得了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领导和群众多次劝他住院治疗,他总是说:“党的工作重要,共产党员就是要以党的利益为第一生命,一点小病算啥!”1970年4月,去玉门参加石油部召开的现场会,在返回途中,同他在一起的一个人发现他用手使劲按着胸部,脸色苍白,头上汗珠直往下淌,要求他下车治疗。王进喜笑了笑说:“老病,没啥,顶一会就好了。”到了北京,经过医生仔细检查,确诊为胃癌,需要动手术。因为病情严重,手术持续5个小时,他没叫过一声疼,医护人员深受感动地说:“真是个铁人啊!”

王进喜在医院治疗期间,日夜思念大庆。当了解到有些单位工人宿舍有臭虫,想到工人白天劳动一天,晚上臭虫咬,休息不好,便立即让人在北京买一些敌敌畏打臭虫,并三番五次嘱咐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这项工作,免得出危险。还要求把这件事情做的结果告诉他。工人们感动地说:“老铁”病那样重,心还操在咱们身上。大庆的工人、干部来探望时,他仔细询问大庆的学习、生产情况;问大庆下雪了没有,家属宿舍冷不冷,古城子家属基地水管线通不通,工烈属、支援新区职工家属有没有困难……

周恩来总理和其他中央领导人先后到医院看望他。病重时,石油部、大庆油田的领导干部和工人日夜守护在他身旁。王进喜念念不忘大庆油田的发展建设,他说:“12万米我没打上去,你们一定要打上去,为发展我国石油工业多做贡献。”党组织考虑到他住在医院,个人生活和家庭都有困难,先后给他补助一些钱。在生命最后一刻,他从枕边拿出一个小纸包,一个小本子,交给当时守候在他身边的领导说:“这笔钱,请党组织把它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我不困难。”当人们打开小纸包,发现党组织几次给的钱,一分都没有动。小本子上记着那年那月补助多少。王进喜再三嘱咐他的家属:“我死后,你们要永远听党的话,不能向国家提出任何经济上要求……”在场的人看到这种情景,都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与世长辞。年仅47岁。他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4

王进喜,1923年10月生于甘肃省玉门县。他15岁时到玉门油矿当童工。新中国成立后到玉门钻井队工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钻井工、司钻、钻井队长,钻井指挥部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等职务。

1958年9月,他带领1205钻井队创造了月进尺5009米的最新纪录;1959年创年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同年王进喜作为1205钻井队代表,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参加了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

1960年3月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来到大庆。他带领全队把60多吨重的钻机设备化整为零,采用人拉肩扛的办法把钻机和设备从火车上卸下来,运到马家窑附近的萨55井,安装起来。由于水管线还没接通,罐车又少,王进喜就带领工人到附近水泡子破冰取水,用脸盆端了50多吨水,保证萨55井正式开钻。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裹着老羊皮袄打个盹……通过全队工人的共同努力,只用了5天零4个小时就打完了油田上第一口生产井。

第一口井完钻后,王进喜被钻杆堆滚下的钻杆砸伤了脚,当时昏了过去;但他醒来后还继续工作。领导把他送进医院,他又从医院跑到第二口井(2589井)的井场,拄着双拐指挥打井;钻到约700米时,突然发生井喷。井场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经过研究,决定采取用加水泥的办法提高泥浆密度压井喷。水泥加进泥浆池就沉底,又没有搅拌器,王进喜扔掉拐杖,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其他同志也纷纷跳入泥浆池,终于压住了井喷,保住了钻机和油井。

1960年7月,王进喜被树为全战区“五面红旗”之一。1964年王进喜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69年春,王进喜当选为党的九大代表,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4月,他被确诊为胃癌;同年11月病逝,终年47岁。“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把一生献给了祖国的石油工业,时刻都在践行着自己的誓言。

铁人王进喜事迹 篇5

铁人,在现在不但是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有铁人称号的王进喜,是我们的榜样,铁人这个称号也可不是随便得来的。想当年,王进喜在工作的时候,一根钻杆突然掉了下来,正好砸伤王进喜的大脚,当工人们赶过来的时候,王进喜已经陷入了昏迷,王进喜醒了,见工人为了救他,竟然放下手中的工作。王喜怒吼道:“我又不是泥涅的!”说完他立马拖着正在流血的腿去工作,工作结束完后,王进喜被送进了医院,经过简单包扎后,他就柱着拐杖回到了工作岗位。因为他心中有一件急事,一个井位正处于高压区,十分危险,很容易发生井喷,王进喜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井喷发生了,如果不堵住缺口,后果不堪设想,在这时候,王进喜跳进了泥浆里搅拌泥浆制止井喷,最后井喷竟然被制服了。

王进喜是我们中国人,是我们祖国的铁人!我要学习铁人精神,以后为祖国出一份力量。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
  • w
    铁人王进喜事迹(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制作不同类型的文档需要细致的思考和精确的表达能力,相信大家在写做前,都会提前找一些范文进行借鉴。范文常具有“点石成金”的魔力,好工具范文网的编辑筛选出这篇颇有价值的“铁人王进喜事迹”祝大家阅读愉快,请您把这篇文章加入您的收藏夹!...

  • w
    劳模事迹材料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现在为您提供的是小编整理的“劳模事迹材料”。文档处理是提高我们对项目的掌控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必要手段,我们可以在写之前查阅一些范文模板,写作思路需要我们仔细斟酌。请不要错过本文同时记得将其珍藏起来!...

  • w
    精选名人先进事迹素材5篇

    发布时间:2023-11-05

    在众多文章中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很棒的文章“精选名人先进事迹素材”,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不妨把它分享给需要的人让他们受益。撰写各种各样的文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范文的写作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范文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素材和支持。...

  • w
    疫情素材人物事迹(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4-03-19

    好工具范文网编辑耗费大量时间为您整理出这篇“疫情素材人物事迹”,书写文档常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确保质量和准确度,现代人已经达成一致看法即范文在职场和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范文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有没有比较好的范文模板呢?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切勿抄袭行为!...

  • w
    师德师风个人典型事迹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10-20

    我为您准备的“师德师风个人典型事迹”能够让您确信您做了正确的选择,范文怎么写才好呢?要处理好文档必须注重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没有灵感时,不妨多读一读经典精彩范文。 通过阅读优秀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如何提高文章的质量,只供参考的资讯信息!...

  • w
    铁人精神心得体会分享5篇

    发布时间:2023-07-31

    从而实现不断的丰富我们的思想的目标,我们如何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得更有条理性呢?如果您对“铁人精神心得体会”感兴趣好工具范文网编辑给您推荐这篇文章,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您的共鸣!...

  • w
    先进教师事迹介绍范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11-01

    __,男,现年__岁,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__小学校长兼武术教师。一、眷恋故土不忘本19__年__师范专科学校毕业的他,先在县_中,再到__乡_中,最后来到__小学,__年如一日,一直扎根农村,服务__区。他不是没机会进城,早在199_年县_中_校长曾派人去_中请他,被他婉言拒绝。他的连襟...

  • w
    工匠精神人物事迹精选(5篇)

    发布时间:2023-11-02

    你不知道这些范文能否为你提供帮助?文档撰写是职场人员高效沟通的关键,使用范文模板可以培养写作的逻辑推理能力,您所需要的“工匠精神人物事迹”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最新文章

复制全文
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