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里作文

发布时间:2023-10-24
1

在风的记忆里作文收藏9篇

记忆里作文

作文是培养思维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写作就是在文字中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世界。写作文的观点要明确,否则会出现冗余的现象,你见过的优秀作文是什么样的?大家好欢迎参阅本文。

在风的记忆里作文 篇1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奶奶轻细的声音又飘荡在耳边,红豆饼的甜香似乎又环绕在鼻尖,引领我走向记忆深处,缓缓揭开那令人温暖的芬芳。

幼时,我喜爱在乡间的泥泞中奔跑,迎着夕阳,越过那遍地金黄,便能听见奶奶唤我回家的声音。家门前的大片红豆地,已到了丰收的时候,我瞟见水井旁的两大桶竹筐红豆,心中就早已泛起了甜意。我的奶奶是位“民间高手”,这主要体现在她的厨艺上,她往往会让这两大筐红豆变为几大桌美妙的食物。所以我一进门就要缠着奶奶,赶紧着手于这红豆,奶奶拗不过我,也只好依着我。

奶奶处理红豆有她自己的一套:洗净过后就直接上锅蒸,掺了水,就让我搬个小凳子在一旁盯着。我仔细的观察着红豆是如何从润泽的小珠子逐渐饱满,直至外壳被水分撬开。它越是变化,我的心就越是期待。像是出锅、捣烂、拌糖这一系列操作,奶奶会像魔术师一样一气呵成。当香味四溢,我就要忍不住拿一点偷吃,但每次都会被烫的哇哇直哭。本在做着酥皮外壳的奶奶也总会焦急的小跑,朝我奔来,轻轻吹着我的手,责问的语气却是充满担心的。之后,她又会重新投入到制作红豆饼中。用特制的酥皮面团包上红豆泥,又要上锅蒸一遍。在等待的过程中,奶奶总会给我念诗、讲故事,她的心中像是一片汪洋,总有无穷无尽的趣味与我分享。

后来爸妈来接我,回到城里上学,奶奶却要留在这里,我还为此大哭一场。可奶奶也没有因此改变想法。我顺着以前奔跑过的土地,绕着金黄的田地,转过身去,与奶奶挥手告别。面上是笑的,心中却是止不住地流泪。

又是一年丰收季,我望着窗外的落叶,鼻尖有些泛酸,却被告知收到一份包裹,里面竟是奶奶亲手制作的红豆饼!一口下去,无数回忆涌上心头,记忆中红豆沙的芬芳,在这一瞬间来到我的身旁,香甜不仅在舌尖盘旋,更在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久久无法消逝。我给奶奶打了一个电话,她的声音似乎沉重了一些,但依旧熟悉而温暖。泪水划过脸颊,我又听见奶奶念的那首承载着我们共同回忆的诗:“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距离永远不能分离两颗紧密相连的心,就像记忆中红豆的芬芳,将永远萦绕在我的心间。

在风的记忆里作文 篇2

依稀记得曾经养过的一盆多肉,我唤她铭月。

这盆铭月刚到手时,显得萎靡,枯片落入土中,脏污的混在一起,分不出什么是叶,什么是泥。

她是我一次买花时得到的,我看她那模样似乎已经在濒死边缘了,却仍顽固地存活着好似与生命斗争的勇者,坚定地握着自己仅存的一丝生命力。

如此坚强的花,怎能叫人不怜惜呢?我于是想要助她重获美丽。

在互联网上浏览着相关资料,我想,大概是她那前主人忽视了她,让她在阴冷潮湿的小角落里,得不到渴求的阳光,她才如此卑微。但如今再不同了,她坐落在盛满阳光的阳台上,铭月喜阳,阳台无疑是最好的...

查看详情>>
2

在风的记忆里作文九篇

记忆里作文

在风的记忆里作文(篇1)

“洋火放高,不许小伢捞。”这是上世纪农村那些义务安全员(旧时称更夫)常吆喝的一句话,提醒大人将洋火放在安全的地方,教育孩子认识火灾的危害,不要玩火。

“洋火”一词是早年对火柴的泛称。火柴在我国,早年是从国外买来,为此也称之为“洋火”。在我小的时候,家里许多日用品和食品都带个‘洋’字,如洋碗、洋盆、洋布、洋线、洋油、洋蜡烛、洋扒撮;洋芋、洋葱、洋姜、洋冰糖、洋糖发糕……洋石灰也叫“洋灰”,就是现在的水泥。

一盒火柴由火柴签子(火柴棒)和火柴盒子组成。火柴签子用木材质生产,一旦时期也出现过塑料的火柴签子,但没有韧性,擦火柴容易弯曲。火柴盒子有木质的,也有纸糊的,火柴盒子多是抽拉式,外壳上印有精美的图案、厂名以及“谨防潮湿、注意安全”等字样。

火柴靠黄磷与盒子上的黑沙摩擦产生火焰。形成火苗。火柴生产简单,将黄磷涂在火柴签子上,黑沙粘连在火柴盒两侧,经包装后就成了火柴。小时候听老人说,火柴签子上黄磷毒性巨大,10支火柴头的黄磷可毒死一条人命(俗称吞洋火签子),且易自燃,安全性也差,随便在砖头、石头、木头上,甚至在鞋底上擦一擦,就可以燃起。后生产厂家用硫化磷来代替黄磷,称之为“安全火柴”。

“身穿白衣袍,头戴小红帽,咔嚓一声响,立刻火气冒。”这个谜语,说的就是火柴。物资匮乏的计划经济时代,火柴两分钱一盒,也凭计划票供应,平时很难买到。小小的一盒火柴,千家万户生火煮饭,点灯照明都缺不得它,没有了它,就得到邻居家去“借火”和“撞灯”。

庄户人家使用的火柴,大多被放在灶门口供灶神香炉的“壁厨”里,这样火柴就不会受潮,一擦就着。擦燃火柴,空气中冒出的`一股松木香味很好闻。那时人们用火柴也相当节约,一日三餐生火遇柴草湿,就用点灯来引燃穰草。点烟的时擦火柴总是背着风,抽烟的人多时,一根火柴同时点上几支烟,也互相撞火。

点烟撞火也有相应的礼俗,就是还给别人的烟时要用双手,火的一头不要对着给你撞火的人,否则视为不敬,这一礼俗尤其是师徒之间特别讲究。

有关火柴的记忆,如今回忆起仍十分有趣。如马戏团演出的小把戏“空中取火柴”,魔术师事先将火柴棒排列在火柴盒子底部,给你看的是空盒子一面,确实是盒子里没有装一根火柴。他扬起手向空中做起取火柴的动作,扣上火柴盒,再翻个面给你看,似乎是取来了满满的一盒火柴,其实就只有不到十根,粘在盒底的一排火柴棒。所以人们说,把戏把戏,都是假的。

上世纪,孩子们玩“洋火枪”十分流行,“子弹”就是火柴签子上那点黄磷。每到春节,孩子们都自制洋火枪。小时候,我玩的洋火枪其材料有两种,一种是用废弹壳,另一种是用自行车旧链条。

自制弹壳洋火枪先把弹壳的上部锯掉,留下弹座,把牙膏皮用铁碗装着,放进火里融化,然后倒入弹座,用铁钉掏一凹形,用合股的铁丝,一头连着弹座,一头拴上一颗铁钉,弯成u形,一把弹壳洋火枪就做好了。使用时,在凹形处填进黄磷,钉尖落位,弹座朝上,在硬物体...

查看详情>>
3

记忆里的画面作文

记忆里作文
记忆里画面作文

写作是学生理解文化和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深入理解各种学科的专业性知识。如果想要写一篇优秀的作文,我们需要多背一些优秀的作文素材。那么,好的作文又是如何写的呢?这篇被称为“记忆里的画面作文”的文章研究深度有保障,非常有价值。如果您喜欢这个网页,请收藏它!

记忆里的画面作文【篇1】

一轮皎洁的圆月悬挂高空,在路边的小池塘里倒影出美丽的姿容。池塘边的下,依偎着一个瘦弱的妇人,单薄的背影凝望着远方……

那年,我马上小学。

深秋的夜里,天气越发的寒冷。放学了,我们几个互相挤攘着往家赶,身后留下了一长串月光照耀着的刺眼的白气……快到村口时,突然有一个说:“看,那里是不是有一个人啊?”我抬头一看,那……不正是我的吗!

“妈!”

依偎着榕树的妈妈听到我的声音,应声道:“回来了!冷吗?”趔趄着朝我跑来。

“妈,你怎么在这里?这么晚了,多冷!”

“没事,夜里道不好走,从这到家还有恁远的路……”

“……”

和伙伴们道别之后,和拥着往家赶。我不禁心一颤,真冷!

“妈!”

“怎么了?”

“没事……”

心中似有千言万语,可此时好像被冰冷的空气凝结了一般,一句也说不出。只能越发地搂紧母亲,希望能温暖她等待的、冷冷的身子。母亲的身体是这么瘦小,淡蓝的外套显得那么宽大,母亲的手不知经历了多少沧桑,握着糙糙的。母亲的背影又仿佛那么的高大,守护着我一点点长大,呵护着我不受风吹雨打。

月光下,一对母女行走中冰冷的空气中,洋溢的却是满满的暖意与幸福。

皎洁圆月笼罩着的榕树下,一位中年妇人依偎着,在等待她尚未归家的孩子,这是一幅宁静、温暖又美丽的画,画里满满的、暖暖的,都是爱。

它成了我永远的记忆。

记忆里的画面作文【篇2】

总会有那些个不知名的画面,使你永记,定格在记忆中,温暖且美好着,比如背影。

十几岁的年龄正处于叛逆的高峰期,在走上成熟的道路中,总会伴随着争吵,自认为与母亲的关系越来越远,当时的我正是这种想法。

“哗啦——”一场大雨没有任何征兆的降落,想着等会儿还要去上学,心中更是烦躁,朝着厨房的方向喊去:“妈?你帮我准备雨伞!”母亲那边并没有回话,而我也没有在意。

不慌不忙吃过早饭后才发现要晚点了,我慌忙收拾好东西,问母亲“伞呢?”母亲愣了愣,急忙去找雨伞,我撂下一句:“刚刚不是有给你说吗?现在早来不及了。”就想直接冲出家门,母亲赶忙找到伞送我去上学。

我一路埋怨母亲,母亲解释道,她刚刚做饭没听到,而我也顾不上什么,快步向前走,而母亲就在一旁紧紧跟着,再不言语。

快到学校了,我催促母亲赶紧回去,母亲叮嘱了我几句便走了,忽然我想起忘记提醒母亲买试卷了,转身想叫住母亲时,话涌到嘴边却咽下,什么时候母亲这么瘦了?甚至一把伞就遮住了她小半身子,迎着雨缓缓向前走去,我看着母亲,直到与这雨融为一体,再无身影。

那一刻,我突然觉得自己不配做个女儿,总是把大大小小的事留给母亲一人承担,用她那瘦小的身躯,承担着本应我所承受的一切。

母...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