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毛相林事迹感悟

发布时间:2023-10-21
1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5篇

毛相林事迹感悟
毛相林感悟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1

脱贫多年,对于普通人而言似乎一切都离自己很远,但对于住在山区、贫瘠的华夏同胞们来说,每一天都是一次新的开始。

毛相林书记就是一位早期脱贫战士,那一年是1997年,比在看的读者们年岁可能都大,而那一年国家收入还很有限,甚至不能和日本、香港去比拟。

他所在的村子名为下庄村,一个四周满是悬崖峭壁、连登山羊都难以攀爬的山峰下,就是当地人所要生活一辈子的地方。

天然的囚笼,说的就是下庄村

住在这里的人渴望出去吗?据当前还在世的村里人说,那时候每一天每一刻都想,而且他们对出山的愿景坚定不移,哪怕时至今日对当年的行动也毫不后悔,他们称这是国家的帮助。

当年住在下庄村,只有身手敏捷、体力充沛的年轻人才能走出大山,为村子带来新鲜的食物和物资,每当年岁上升,剩下的日子就只能是掰着指头看天,重复着一天又一天的枯燥。

那一年全村老少三代也仅有397人,而这里面至少有三百多人从未去过城市,也没见过国家正在发展和建设的设施与建筑。

他们想看这世界美好的一面,他们想尝到街边小贩的烧烤美味,他们想闻到鞭炮过后的烟火味儿,同为华夏同胞,他们也想享受到他们应得的一切。

当唯一的外地人毛相林书记到来,他们自发地簇拥起来,对着这位陌生人窃窃私语,不理解什么叫“书记”,只能堪堪听懂“脱贫”二字,知道他带来的是希望。

“我打算炸山,开辟一条路出来,打通下庄山通往外面的路。”

毛相林语出惊人,要知道下庄村的汉子们虽然勇敢,却从未敢对大自然提出想法,这无异于愚公移山!

但是心中的这团火起来,想熄灭就变得非常困难。

接下来的一周里,全村男女老幼凑上了3960元,连炸山钱都不够。

“这点钱炸山够嘞?”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下庄村的汉子面露难色

“够嘞!”毛相林的言语不多,却是直接为众人下了定心丸。

那么钱真的够吗?其实差得很多,而且是非常多。

那一年国家有难,毛相林并未向组织求援,而是果断拿出自己全部积蓄以及靠名声贷来的钱款,用作炸山的基础费用。

零零散散小两万,足够满足下庄村人打开通往外界的大门,而雷管就是他们的敲门砖,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炸山!”毛相林对着那廉价的扩音喇叭大喝一声,“愚公移山”正式开始。

这一天是腊月初八,是众人把酒言欢、鞭炮齐鸣的重要日子。

这一天对于下庄村来说,同样意义非凡,因为他们终于能够对命运发出不忿的怒吼,他们终于可以撼动天地!

历时2675天,也就是整整七年,在整村老少共同的努力下,终于打通出一条8公里的道路,这意味着下庄村人以后不必再攀爬陡峭的悬崖峭壁,车辆也能随意进出。

直至今天,下庄村已经发展得有模有样,而这一切离不开毛相林和那群敢于抗争的勇士。

在脱贫的这条路上,有太多的勇敢者牺牲在了前线,有太多人清醒地意识到“天上不会掉馅饼”。

并非是国家不曾关注,而是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还需要我们自己来发光发热,努力过后每一天今天。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2

毛相林同志作为脱贫攻坚一线优秀党员干部代表,被当地...

查看详情>>
2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精选12篇)

毛相林事迹感悟
毛相林感悟

希望这份"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能够对您的工作产生帮助,当我们面临一些重要的时刻时。若是收获了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就可以写篇感言,感言有利于更好地去释放我们的情绪,我们应该怎样去写好一篇经典的感言呢?如有需要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网站以获取更多帮助。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1

出山的路通了,青壮年走出了下庄。看着留在村里的老人、小孩,还有成片撂荒的土地,40多岁毛相林留了下来。“我要在这片土地上开拓一条致富路。”

要致富,仅靠绝壁上2米多宽的机耕道不够。毛相林又带领村民把路修到了下庄村小学,延伸到了谷底的后溪河电站,连接起了所有院落。

20xx年,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毛相林争取到了公路硬化政策。这条绝壁天路终于变成了3米多宽的“四好农村路”。

有了路,还要有产业。下庄有田地800亩,过去都是种植水稻、玉米、红薯、土豆、小麦等传统农作物。毛相林说,“只填饱肚子不够,还要钱包鼓起才行。”

听说漆树值钱,毛相林带领几个青壮年从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森林挖回大木漆树,培育出2万余株漆树苗,没想到当年夏天全热死了。

见其他村种桑养蚕赚了钱,他又号召村民跟着学,结果桑树长得不错,蚕子却死了个精光……

为此,毛相林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了检讨,也明白了“不能蛮干,得相信科学”。

20xx年,他请来市、县两级的农业专家,对下庄的海拔、土壤、气候、阳光等进行全面考察分析,最后确定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脱贫产业。

很快,下庄发展了650亩纽荷尔柑橘。但树种了3年,只开花不结果,虫害还严重。毛相林又请来奉节的柑橘专家把脉问诊,并让儿子自费到奉节学习柑橘种植技术,手把手教村民如何管护。

去年,下庄的柑橘实现了初挂果,当年柑橘销售收入近20万元。

除了柑橘,下庄还发展了200亩西瓜、150亩脆桃。毛相林又牵头成立了柑橘专业合作社,探索发展集体经济。

下庄曾是全乡最穷的村,20xx年却在全县率先实现整村脱贫。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余元,高于全乡平均水平。毛相林带领着下庄人,再次“啃”出了一条“脱贫路”。

毛相林事迹个人感悟 篇2

百折不挠 闯出脱贫致富路

有路只是第一步。当时村里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大多数人还在贫困线上徘徊。

2005年,老下庄村和两合村合并成一村,毛相林当选为新下庄村村委会主任,他琢磨着如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毛相林边学边干发展产业,在村里培育漆树、养山羊、种桑树养蚕,但都失败了,请来县里的农技专家一看,才知道下庄村海拔低,不适宜发展这些产业。他发现不懂科学地蛮干,耽误了村里的发展,主动在村民大会上作了检讨。

“打通村民的致富路,丝毫不亚于在绝壁上劈山开石。”毛相林感慨道,“但是,流血流汗我们都拼过来了,还有什么能阻拦我们呢?”虽然屡战屡败,但他就是不服输,一定要让下庄村走出一条产业扶贫的新路子。

毛相林请来县里的农业专家对下庄村的气候、土壤环境进行全面考察分析,确定了发展柑橘、桃树、西瓜三大产业,并制定...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