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无问西东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3-10-21
1

无问西东观后感

无问西东观后感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1)

今天去看了无问西东。

电影的内容主要是传递着那种很传统的正能量。

说深吧,其实大部分人应该都能看懂,至少3代人的故事,讲述的还是很完整的。

说不深吧,那些潜藏在故事里的能量,确实未必人人能抓得到。真实,善良,坚持,隐忍,还有坚贞的爱,这些主题给人厚重的压迫感;加上历史插叙的交叉回顾叙事手法,更是让人在那个年代的历史里,感受到了原始的美德所带来的震撼。这种震撼,溢于胸腔,无以言表,哑然于他们的纯真和美好,还有那些无知的'黑暗力量,在那个年代里所表现出的精神力量控制,真的很恐怖。

怎么说呢,这部电影对于大部分人,用来消遣看的话,大概只能打7分。相比芳华,毕竟有舞蹈艺术类的元素在里面,应该不会比芳华口碑好。

但是,要说里面说包含的东西,我觉得无问西东说包含的能量更大一点。对于喜欢文字的人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2)

想去看这部电影也是因为前天逛微博的时候看到的一点影评而激起了我的兴趣,自然也没有让我失望,先说说电影的结构,虽然看似是几个故事,但其中的联系却是那么的自然而恰切,不会觉得突兀,印象最深的就是对真实的解释,还有那么真实的片尾,都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也可以说是作者想传递给我们的那些东西,在物欲横流的当下这种真实却是那么的真实,我们所要追求的东西是我们想要的还是因为随波逐流呢这都是在考虑的范畴,还有与昨晚看陈果老师讲的那个把我说给你听不谋而合的感觉,其中感触蛮深一点就是我们应该自己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你最应该需要让人满意的人其实是你自己,自己满意自己,这是最重要的,这也与主题恰合了!还有的话就是再一次说到人性这个点,各个时期人性都是那么突出却也是那么脆弱,你不可能左右他人的看法但你可以左右自己的,要相信自己,你的判断,很多电影可能都在突出英雄主义或者大形象,从这部片子也有还有让我感触的就是也要照顾自己的情绪,我们自己的看法,我的爱学科,我的爱国,我的爱人,我的心里所爱!谢谢你以及遇见你!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3)

最近流感病毒肆虐,我不幸中招,只好停学在家休养。在家无聊,看到妈妈案头有一本《南渡北归》,便饶有兴致地看了起来。妈妈见我对民国时期的那些大家很是仰慕,便给我下载了为纪念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而拍摄的电影《无问西东》,并陪我一起观看。这部电影令我深深震撼,也让我对社会、对人生有了新的理解。

电影以穿插的形式环环相扣,讲述了不同年代发生在清华大学的动人故事。20年代的清华学子吴岭澜,文科出色,理科偏弱,却随大流学理科以期实科兴国。但他内心分外纠结,文科是他的天赋所在和心中所爱,学习实科却是外界裹挟的选择,该何去何从?迷惘、挣扎,难以选择。在校长梅贻琦的耐心开导下,在文坛巨匠泰戈尔的引导下,他仿佛醍醐灌顶,一下子明白了:做人做事应遵从本心,无论外界如何左右,应坚信自己的珍贵,不忘初心,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吴岭澜从而改习文科...

查看详情>>
2

无问西东观后感(集锦8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

无问西东观后感 篇1

这个电影今年1月份上映的时候去电影院看了两遍,也是唯一一部我愿意去二刷的电影。今天在互联网上又看了一遍,仍然是满满的感动。

整部电影的主题是真实,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要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影片结束的时候,张果果的一段台词。他对着襁褓中的四胞胎说:等你们长大,你们会因绿芽冒出土地而喜悦,会对初升的朝阳欢呼跳跃,也会给别人善意和温暖。但是却会在赞美别的生命的同时,常常,甚至永远地忘了自己的珍贵。去年1月,情感的低谷时期,觉得自己无比的卑微,做了很多如今想起来不值得的事情。这部电影便是我的精神食粮,对自己真实,发现自己的珍贵,寻求那份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我走了出来,回头再想,庆幸那份感情在没有开始的时候就结束了,现在的我感觉到了真实。

我认为电影中最感人的部分,就是沈光耀的故事。第一次觉得,王力宏的帅超出了我的表达范围。富贵人家的孩子,却能够对贫苦孩童献出善意。他将食物投递给贫民窟的孩子,我感受到善意是可以传递的。如果没有沈光耀,或许陈鹏以及许许多多的孩子都会被饿死。沈光耀选择做空军,他战死的那一刻,留下的唯有一句妈妈,对不起。我不禁想到,我们如今平安稳定的生活,是那些在战乱年代中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用生命换来的。那一辈人的牺牲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在他们的人生还没有享受到俗世中的幸福的时候,他们的人生就已经结束了。沈光耀这样的军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无比的真实。

我们幸运的生活在了和平年代,轻易地拥有了战争年代中人们渴望的东西。但是,很多人都像张果果一样不开心。我们面对这名利、爱和责任的枷锁,手握利器,随时等待着和这个世界开战。就像前几天,同学的包掉了,包里有一部刚买不久的平板。在警察局查监控,找到了捡包的人。这个捡包的人完全就没有想过把包还给它的主人,而是第一时间刷了机,以1000多的价钱卖给了某人零售商小店。我在想,捡包者做这件事的时候是真实的吗?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是否有过愧疚与不安?同学质问收平板的店主,这种一看就是来路不明的东西,怎么敢收?店主的回答,大家心知肚明,很正常的。或许,这是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的第一课,名字叫做现实。心中怅然若失,真实的那一代人,他们用鲜血换来了现实的一代人。

这段故事除了让我知道,自己生活的年代来之不易,还让我真正懂得了没有能赢得过子女的父母,这句话的深意。沈光耀违反了和母亲的约定安安稳稳地享受俗世的幸福,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承载着父母的期许,他们会在我们还未出生的时候想象我们的未来,或者设定我们的未来。做科学家好做画家也不错做个作家吧。沈母的`期许,沈光耀的对不起,这又是如今无数家庭的缩影。希望我们的选择不辜负那些期许。

真实真的很难,一方面它要与现实做抗争。另外一方面,它或许还会伤害最爱你的人。能够选择真实的...

查看详情>>
3

无问西东观后感(集锦六篇)

无问西东观后感

我费心为您准备了有关“无问西东观后感”的相关资料,希望您能因此页面所提供的信息而受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第一次欣赏电影时内心的兴奋感,因为观影过程中我们的思维会涌现出众多联想。观看一部纪录片后写下观后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事件,同样,观影后撰写一篇个人感想也是一种锻炼。

无问西东观后感(篇1)

考上清华的人们,未来想必至少可以过得衣食无忧,但如果只是自私地自保,这些名校毕业生便不配被称为社会之光。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社会的责任感、对真理的求知欲、对世俗的洞察力,这些才应该是被鼓励、被培养、被传承下去的大学精神。传道授业,“传道”先于“授业”。大学,不应该是一个职业培训所。她的目的,在于塑造灵魂,而非仅仅传授技能。

说到底,这部电影所描绘的,是一代代人传承的精神,这种精神在每个时代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甚至在最极端的时代,“说句真话”可能就需要强大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我们不批判“明哲保身”,但理应更歌颂那些敢于站出来面对千夫所指而不忘初心的人们。这些人,才是社会之光,希望之光。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这大约也是影片所要表达的关于人和教育的内涵:

康德说,“人不应该被作为手段,不应被作为一部机器上的齿轮。人是有自我目的的,他是自主、自律、自觉、自立的,是由他自己来引导内心,是出于自身的理智并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

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而不是去培养人们去适应传统的世界。教育不是首先着眼于实用性的,不是首先去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培养他们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力,以使他们能在目前还无法预料的未来局势中作出有意义的选择。”

1924年,泰戈尔访问清华时的演讲中说到,“你们有什么是可以从自己的民族里拿出来,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你必须要回答这个问题,你知道自己的内心,你知道你自己的文化,你们史册里最永久的是什么。因此我竭我的志诚恳求你们,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恐,不要忘记你们的真心和真性。”

影片最后,逐一介绍了跑龙套的人,让我们看到了属于那个时代的繁盛,看到了泰戈尔口中“送给这个世纪的礼物”。一个大学、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独立、自由的精神,以及这些精神滋养出的伟大的人。他们各自躬耕于自己的领域,抵御住世俗的狂躁,专注于跟从内心,理应值得我们肃然起敬。

这些名字,想必大部分都耳熟能详:梅贻琦、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王国维、徐志摩、孙立人、冯友兰、钱穆、蒋梦麟、杨振宁、马约翰、钱钟书、沈从文、朱自清、陈省身、华罗庚、穆旦、闻一多、陈寅恪、袁复礼、邓稼先、蒋南翔。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与其说是一部清华的礼赞,不如说是清华精神、甚至大学精神、时代精神的礼赞。

对于浮躁的现代社会,它依旧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最后,有两个细节想说一下:

刘淑芬(演得真好)其实是好人。不是好人的话,她就不会供养男朋友上大学,就不会看到倒在血泊中的王而崩...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