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网

中国近代史有感

发布时间:2023-10-19
1

看《中国近代史》有感(集锦12篇)

中国近代史有感

经过周到的分析小编为您撰写了“看《中国近代史》有感”,期待这些案例能够为你提供不同的思路。如果能够掌握好文档处理技巧就能有效提升信息管理水平,借鉴范文是提升写作技巧的杰出手段,阅读优秀的范文有利于我们的个人成长。

看《中国近代史》有感(篇1)

原创: 丛之力

历史是天子的游戏。普通人觉得历史无用,不过是受限于自身角度太低、视野太窄罢了。

李世民曾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曾经走过许多弯路,他们把这些经验教训辅以文字解释,以诫世人。

对于我,母亲曾在《全球通史》的扉页上为我题跋“知史明志”四个字,至今已六年有余,慈祥之声仍绕耳不绝。

现把我的所感所想一并写下,你我共勉。

费正清道:“执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牛耳”,这句话,就是对蒋廷黻先生所着的《中国近代史》的评价;蒋廷黻先生所着的《中国近代史》堪称是研究中国近代史中的一步“皇皇巨着”,也许书中的内容并不如其他书一般详细,可以称为简明,但是其书中透出的观点却在今天看来都十分先进。

蒋廷黻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着名的历史学家与外交家,1923年带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担任南开大学史学教授,与梁启超称为南开大学的史学奠基人;1935年受蒋介石赏识担任国民党行政院政务处长,被誉为国民党“最知外交者”;1965年溘然长逝,享年70岁。

回到蒋廷黻这本“皇皇着作”,我们可以首先发觉本书围绕的中心是“近代化进步救国”,这也是他自身思想中心的映射;从书中,蒋廷黻先生虽为明说,但是字字句句中都透露出了“近代化”的必要性,而书中表达的“近代化”却不仅仅是科学技术上的近代化,然而还有教育的近代化、治学手段与工具的近代化,从书中的历史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通过这样催化近代化历程,中国才会有更加光明的未来。

《中国近代史》以中英订立“邦交”为开端,从鸦片战争到国家自我复兴的尝试;蒋廷黻对那个屈辱岁月的思考也同时带动起来史学家们对于中国前途与出路的集体思考,并且也影响了相当一代中国人对于“西方现代化”的思考与尝试;并且,书中蒋廷黻先生对于中国近代的人物的介绍与评价也同时刷新了我对他们的认识。

一.“**上国,无奇不有”

书中的开篇,蒋廷黻先生就讲述了关于中英两国订立“建交”的历史事件。从这些历史事件中,从英国皇室派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前往中国企图与中国建立国际关系,一直到最后英国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强制打开中国闭塞多年的大门;我们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受到明朝与前清的影响所**在心的“**上国”的顽固思想导致了对自己的高估与对西方各国的蔑视,并且也同时限制了中国在近代开端的工业发展。

以书中1973年,英国皇室马嘎尔尼勋爵率使团前往中国希望订立邦交的事件为例。当马嘎尔尼勋爵带着贡礼见到在西方素有“模范的开明君主”乾隆皇帝并表明了自己到来的目的后,乾隆皇帝却因自己对于国家“**上国”的自大顽固,拒绝了英帝国送出的贡礼,并责令其...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