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利德·迪吕波是比利时现任首相,他的一生经历了诸多嘲笑。然而,面对嘲笑,迪吕波既没有竭力反驳,也没有因此消沉,而是从嘲笑中检讨自我,激励自己,最终用成功回答了别人的嘲笑。
1951年,迪吕波出生于比利时南部一个叫做莫兰维茨的小镇。父母都是从意大利移民到这里挖煤的矿工。在姐弟七人中,迪吕波是最小的,也是最不幸的。在他刚出生不久,父亲就因车祸去世,这给他的童年蒙上了灰色的阴影。入学第一天,迪吕波因为没有穿上衣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说他是个“怪人”。他一脸沮丧地跑回家,“可家里真的只有这一条裤子,没有上衣啊。”迪吕波向母亲哭诉道。母亲听完后,微微一笑:“哦,亲爱的,这没什么难过的。没有穿上衣不要紧,但是没有学到知识那就是一件可怕的事了。你可以在学习上战胜那些穿上衣的孩子呀!”迪吕波的眼睛亮了起来,他听了母亲的话,再次回到学校里。很快,迪吕波因为成绩优异而让孩子们对他刮目相看,再也不嘲笑他是一个“怪人”了。
比利时由南北两部分组成,北部的弗拉芒人说的是荷兰语,南部的瓦隆人说的是法语。迪吕波是以法语为母语,同时精通意大利语和英语,但对荷兰语不太精通。在一次北部的竞选演说中,迪吕波用荷兰语谈到实施财政紧缩政策的“紧迫性”时,将“紧迫”说成了“喝酒”,被荷兰语媒体抓住了把柄。比利时荷语系最有影响的《最新消息报>讽刺迪吕波说:“他已经准备好担任首相,但他的荷兰语还没准备好。”北部最大的分裂主义政党新弗拉芒联盟主席德韦弗嘲笑他说:“我们家的尼日利亚清洁工,来比利时只有两年,荷兰语要比迪吕波说得好。”这些嘲笑导致迪吕波在北部荷兰语地区支持率颇低。因为,人们无法信任一个连荷兰语都说不好的人能够领导好比利时整个国家。
面对嘲笑,迪吕波说:“对不起,我的荷兰语确实说得不好,但是,我相信我一定会说好的.!”自此,在每次议会中,迪吕波都会使用荷兰语,尽管有时候会有语法错误,但他的荷兰语水平越来越高了。近日,荷兰自由党对外透露迪吕波在议会中已经不需要使用同声翻译,而他的这种执著的精神也渐渐让北部的弗拉芒人心生敬佩。
迪吕波就任首相时,比利时的国债占据了GDP的96%。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次于希腊和意大利,经济十分惨淡。法国的《新闻报>首先发难,取笑他说:“比利时人宁愿相信童话,也不指望迪吕波能够解决这个国家的棘手难题。”随后,多家媒体参与进来,舆论旋涡铺天盖地地向着迪吕波卷来。而此时的迪吕波没有向公众表达自己执政的信心,而是选择了沉默。因为,他决定用事实说话。
在随后的时间里,迪吕波大力实施改革措施,发展第三产业和旅游业,缓解了经济危机。仅20xx年一年,比利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当年的财政附加值达到2587。11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8。6%,比上年增长了2个百分点。虽然没有彻底解决比利时的经济危机,但却使国内经济出现了一丝复苏的迹象。就这样,一句话也没有说的迪吕波用成功化解了舆论压力,让那些嘲笑他的媒体闭了嘴。
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别人的嘲笑。面对嘲笑,声嘶力竭地反驳无用,因嘲笑而意志消沉无用,只有在嘲笑中正视自己,激励自己,把嘲笑当做动力,用成功回击嘲笑,这才是最好的答案。譬如,比利时总统迪吕波。
1.爱读书的陶行知
陶行知小时候十分聪明。他常到邻村叶家玩,看到厅堂里的对联字画,就用竹条在泥地上描摹。他到了读书的年龄,家里却无力缴纳学费,幸好有位秀才在附近开馆教书,很喜欢聪明好学的陶行知,愿意免费收他为学生。这样,6岁的陶行知就得到了接受启蒙教育的机会。9岁时,陶行知来到外婆家,外婆见他聪明伶俐,就把他送到吴尔宽先生的学堂伴读,陶行知这才正式入学。在那里,陶行知练出了一手好书法。启蒙教育结束之后,他便进入学堂,读四书五经。
10岁时,因父亲失业,陶行知只得半工半读。他每天砍一担柴,挑到城里卖掉后再去上学,每天往返20里,就这样学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的陶行知已深知读书对穷孩子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因此学习更为刻苦自觉。他听说距黄潭源村15里的小南海航埠头曹家,有一位满腹经纶的前清贡生王老先生在主持学馆,便前去求学。王老先生被他的诚意所感动,便免费让他伴读。
少年陶行知迫于生活的压力,不能一心读书,必须经常参加劳动。他有时替父亲挑瓜,挑柴进城出售,有时帮母亲挑水,洗菜。崇一堂校长见陶行知勤奋好学,便允许他免费入学。这样,15岁的陶行知进入了崇一学堂。由于基础扎实,他一入学就直接被编入二年级,毕业时,他的成绩名列第一。在崇一学堂读书期间,陶行知既学现代科学知识,又没丢下古典文学。因为家境不好,他向崇一学堂的同学借来唐诗选本,在吟诵之余将一本书工工整整地抄完了。还书时,同学的父亲问陶行知唐朝诗人中最推崇谁。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杜甫和白居易。并说::杜诗沉郁有力,多伤时忧国之作;白诗通俗易懂,道出民生疾苦。同学的父亲为陶行知有这样的想法而感到惊奇,他认为陶行知一定会有所作为。
后来,陶行知成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
陶行知在家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学完了四书五经,又学习了现代科学和古典文学,终于成为著名的教育家。他的事例说明,环境再恶劣都不能成为不学习的理由。一个对知识充满渴求的人,不会被困难、环境等诸多因素所阻碍,而是把这些不利因素转化为勤奋努力的动力。
2.提前计划才容易成功
世界着名推销大师乔吉拉德。在15年中,他销售了13001辆汽车,平均每年卖出1425辆(每天4辆),这项纪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收入并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吉拉德的成功并非与生俱来,35岁以前,乔吉拉德是个彻彻底底的失败者。他小时候不喜欢念书,经常逃学,连高中都没有念完。更要命的是,他患有严重的口吃。为了生计,他甚至当过小偷,开过赌场。
在我人生的前35个年头,我自认是全世界最糟糕的失败者!走投无路时,吉拉德向朋友求得汽车销售员的工作。60年代,被喻为汽车城的全球汽车工业重镇底特律,有39家大型的汽车经销营业所,每家又各有几十名销售员,可说是全世界竞争最激烈的一处市场。没有丝毫经验的`吉拉德就在这时候闯来了。
因为严重口吃,靠嘴谋生的吉拉德必须放慢说话速度,同时他更注意聆听客户的需求与问题。而没有人脉的乔吉拉德,最初只靠着一部电话、一枝笔,和几页电话簿作为客户名单。只要有人接电话,他就记录下对方的职业、嗜好、买车需求等生活细节,虽吃了不少闭门羹,但多少有些收获。曾有人在电话中用半年后才想买车的理由打发他,半年后,乔吉拉德便提前打电话给这位客户。就是靠着掌握客户未来需求、紧迫盯人的超常毅力,吉拉德从对手如云的底特律,杀出一条血路。
吉拉德曾在一次演讲中说道:很多人早上起床后,糊里糊涂地过了一天,不知道生活的目标是什么还有人总在等待机会的到来,期望一条大鱼撞到自己怀里。上帝才知道这种人是否能成功我绝对不做这种人!我每天都有目标,而且是前一天就计划好的。不管别人怎么摸鱼,我只管捕自己的鱼!
3.八十二岁的状元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今年34岁的陈盆滨是浙江台州玉环县人,13岁便登上渔船下海,整整当了9年渔民。从2010年开始,他开始挑战七大洲超级耐力跑。超级耐力跑比赛的赛程数百公里,作为国内该项目的头号选手,陈盆滨被不少人称为“中国阿甘”。
挑战魔鬼赛程
2010年6月,陈盆滨在新疆戈壁长征(6天250公里)中获得第3名;2011年4月,他参加摩洛哥地狱超级马拉松(6天250公里),以总成绩32小时2分26秒完赛,名列第56名;2011年6月,在美国西部100英里耐力跑中,他以28小时33分完赛。
2012年9月15日,陈盆滨参加澳大利亚格拉斯豪斯100公里极限越野赛,以12小时6分的成绩获第7名;9月28日参加希腊246公里斯巴达超级马拉松,以29小时50分获第51名。紧接着,他马上赶往巴西,参加10月7日开始的亚马逊丛林马拉松赛(6天254公里),一举获得亚军,创造了中国选手参加世界级超级马拉松取得的最好成绩。
28天参加三大赛事,跑完600公里。当陈盆滨在巴西的海滩上写下这些数字时,国外的对手们都感到不可思议。
回忆那一个月的魔鬼赛程,陈盆滨说:“当时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因为从来没有经历过。我的目标是参加七大洲的赛事,因此完赛是前提。”
在澳大利亚,陈盆滨顺利完赛,当他拖着疲惫的身体赶到希腊之后,心里便没了把握,本来打算控制节奏慢慢跑,但途中却险些退赛。
“那天我们早上7点就开始跑,天气非常热,中午有38℃到40℃的样子。跑了十几个小时,人就有些水肿,脚也大了,鞋就比较顶,下坡的时候,小脚趾的指甲翻掉了。”陈盆滨当时心里一惊,“我心中说完了,没法跑了,一瘸一拐地找地方包扎起来。后来,恰巧碰到一个认识的新加坡人,借给我跑步鞋,虽然号码比较大,跑起来会磨脚,但好在不顶脚,我咬牙坚持跑完了全程,脚底都是水泡。”
结束比赛后,陈盆滨走路都成了问题。但接下去还有巴西的比赛,昂贵的报名费已经交了,机票也买了,他只好硬着头皮去。
“我当时想,这可怎么跑呀,脚上都是水泡。”
幸运的是,陈盆滨记错了时间,因此他额外多出了3天恢复时间。
“那几天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好,心里就有底了。第一天比赛拿到第9名,心想,反正巴西的比赛结束就回国了,干吗不拼一下,争取一个好成绩呢?于是,我的名次一点点提升,最后拿了亚军。”
其实,陈盆滨有夺冠的希望,但由于比赛路线标示不清,随时可能迷路,因此他选择和另一个选手结伴同行。另外,在比赛过程中,他遭到丛林蚂蚁的袭击,也耽误了不少时间。
“遇到蚂蚁那天,比赛长度是108公里,跑着跑着,感觉有东西咬我,一摸脖子,全都是蚂蚁,只好停下来脱衣服清理。”
蚂蚁还不是最可怕的,比赛开始之前,赛事主办方提醒选手:如果被蛇咬到,必须抓住那条蛇带回来,医生才知道是什么蛇咬的,应该如何救治;如果碰到美洲豹,千万不要跑,要和它对视。
6天的比赛跑完,陈盆滨马上去赶飞机,当晚的领奖典礼也没来得及参加,后来组委会将奖杯给他寄来,“都碎了,奖杯是瓷的。”
当渔民锻炼了他的意志力
在别人看来,能够完成常人难以想象的超长距离奔跑,并且成绩突出,陈盆滨一定具有超常的天赋。但陈盆滨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强调的是意志力:“可能我从小就有一种吃苦的精神。”
浙江玉环县是全国13个海岛县之一,全县有渔业村34个,渔业人口达到7.08万。陈盆滨在13岁那年就成为了“渔业人口”中的一员,14岁就成为股东船员。
“我们的渔船是那种60匹马力的木船,船员7人,渔网6张,12个锚。”
出海一次6到8天,渔船从渔港开出四五个小时,进入渔场,等待潮水,下网捕鱼。
<p>渔民很辛苦,“一天4次潮水,平均6个小时一次。拉网,收鱼,再撒网,干完后只有一两个小时的时间睡觉,然后就又被叫起来干活,人还迷糊着。不过,现在想起来,还是在船上的时候睡得最香。”即使如此辛苦地出海打鱼,他们还是亏本。当了9年渔民后,陈盆滨在父亲的反对下,坚持卖了船,进了当地的阀门厂当工人。
“现在想想,以前打鱼吃苦的日子对现在非常重要。”陈盆滨感慨道,“我从来没有因为累而想过放弃,几百公里的奔跑中,要靠强大的意志力才能坚持到终点。”
离开渔船后以跑步为生的日子
离开渔船,陈盆滨意外地走上了另一条道路。
2000年,乡团委组织了一次春节群众趣味比赛,21岁的陈盆滨报名参加俯卧撑项目,他一口气做了438个,拿到600元奖金。“可能和常年出海打鱼有关系,体力比较好。”
发现参加比赛既可以挣奖金又有成就感,陈盆滨便开始寻找各种比赛机会。温州有一个电视吉尼斯比赛,他去参赛,扛着40斤重的水桶绕圈走,距离最远者获胜。他用14小时21分走了75公里获得冠军。陈盆滨对自己的耐力有了充分的信心。
同样是在一次电视吉尼斯纪录挑战赛上,陈盆滨第一次完成了马拉松,穿着比赛赞助商生产的跑鞋,成绩是3小时9分。
“几次比赛下来,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就想参加更长距离的比赛。”陈盆滨从2003年开始参加各种户外越野赛、铁人赛、耐力赛,仅在2009年,他就拿了26个冠军。
很长一段时间,当地人对以跑步为生、到处参加比赛的陈盆滨很不理解,“我在马路上跑,有的人看到了,骂我是疯子。”甚至连家人也不支持他。
2003年,陈盆滨遇到了难关,电视吉尼斯挑战赛结束了,收入成了问题。
“我去参加吉尼斯的比赛就等于去领奖金,他们还负责往返路费、食宿等费用。但吉尼斯比赛没了之后,参加其他比赛,不但要费用自理,而且有的还要交纳报名费,所以钱就成了问题。”
为了能继续参加比赛,陈盆滨只好寻求企业赞助。后来,苏泊尔的老板向他伸出了援手,从2004年2月1日开始,陈盆滨成了苏泊尔的员工。这些年,随着陈盆滨参赛费用的逐年增加,苏泊尔对他的投入累计已经达到200万元。为了尽力回报,陈盆滨自己定做了苏泊尔的商标贴在衣服上,“多少是我的一份心意。”
这些年来,比赛加训练,陈盆滨跑过的距离近14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3圈半。
在奔跑中升华的愿景
陈盆滨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成为登上美国《户外》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并获得了2012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非奥项目提名。
对于未来,陈盆滨考虑得很清楚。首先要在明年完成平均温度只有零下20℃的南极洲超级耐力赛,创下挑战七大洲超级耐力跑的纪录。然后继续坚持跑下去,一直跑到60岁,成为一块铺路石,让更多的中国人参与到国际超级耐力跑运动中来,不再只有他一个人参赛。
同时,陈盆滨也有一份很强烈的责任感。他希望通过各种途径,尽可能广泛地传播正确的跑步健身知识和他多年积累的经验,让尽可能多的人能够通过跑步获得健康。
陈盆滨还有一个长远计划,就是以自己的经历为素材,拍摄一部以跑步为主题的电影,传递一些正能量。“这件事要等到我七大洲完赛之后再考虑,那样故事才更精彩。”
他21岁那年从外地来到北京拜师学艺,却四处碰壁。
不久之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个小俱乐部,靠在街头卖艺混口饭吃。那时候,他住在北京的郊区,从住处到市中心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省钱,他连公交车也舍不得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来回奔波穿梭,每天的行程都需要花费4、5个小时。
可尽管如此,他从来没耽误一次学艺或是演出。
可命运似乎总爱和努力的人开玩笑,失败一次次降临,成功成了遥不可及的目标。
有一次,他仍像平时一样练习到深夜才骑着自行车回家。可刚骑出没多远,他就突然发现自行车的链子掉了下来。午夜的街道上,公交车已经停运,而且他也没钱打的。第二天下午还有一场重要的演出,他脚一跺,牙一咬,把自行车扔在路边,硬着头皮向郊外的出租屋走了回去。
正值秋雨绵绵的季节,天色微微发亮的时候他才浑身上下湿漉漉地回到住处,头晕目眩的他一头栽倒在床上,发起了高烧,他心里清楚,这样下去非出事不可。于是,勉强支撑起身体,翻箱倒柜地找出一个破传呼机,拿到街上卖了10多块钱,买了两个馒头和几包感冒药,硬是挺了过去。
当他下午面色蜡黄地赶到演出地点的时候,他的'搭档吓了一跳,连忙问他出了什么事,他笑着说了昨晚的遭遇。看着他憔悴的面庞,搭档的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轻轻拍了拍他肩,什么也没说,搀扶着他走上了前台。
几年以后,郭德纲已经红透了大江南北,有把他当年的这些故事挖掘出来,问他为什么能坚持到现在?
他微笑着回答:“我小的时候家里穷,那时候在学校一下雨别的孩子就站在教室里等伞,可我知道我家没伞啊,所以我就顶着雨往家跑,没伞的孩子你就得拼命奔跑!像我们这样没背景、没家境、没关系、没金钱的,一无所有的人,你还不拼命工作,拼命奔跑,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在巴西的古镇上有一个贫穷的孩子,他3岁起就在街上擦皮鞋,父母东拼西凑总算让他读了小学。一日,他放学回家。在准备开门的时候,钥匙找不到了。返回学校去找,没有;去问同学,同学也都没见到。当时他的爸爸在贝伦码头,妈妈去了一个叫蒂若卡的地方,他们星期天才能回来,怎么办呢?于是他就用一张胸卡去捣那把锁,胸卡捣坏了,锁动也没动;后来他又找来一枚别针,想钩开那把锁,可是直到弄得满头大汗,也没有弄开;于是他转到房子的后面,想从窗子里爬进去,可是窗子是从里面关死的`,不砸坏玻璃就无法进去。该怎么办呢?就在他准备爬上房顶,从天窗里跳进去的时候,邻居博尔巴先生看到了他。
“你想干什么?小伙子!”邻居问。
“我的钥匙丢了,我无法从门里进去了。”他沮丧地说。
“你就不能想点办法吗?”
“我已经想尽所有的办法。”他回答。
“不会吧!你没有想尽所有的办法,至少你没有请求我的帮助。”说着博尔巴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把门给打开了。小孩愣住了,原来,他妈妈在邻居家留了一把他们家的钥匙。
小孩读了5年小学就辍学了,12岁到洗染店当学徒,14岁进厂做工。在55岁时通过选举成了国家的元首。他就是巴西的第四十任总统卢拉。
一次,卢拉总统前往一个名叫卡巴的小镇视察,该镇的小学请他带领学生上一节早读课,由于邀请他的那个班有一个盲童,卢拉总统欣然同意。
卢拉总统领读的是一篇题为《我的第一任老师》的课文。读完后,他想鼓励一下那位身残志坚的小男孩,就在他走过去,用自己的脸颊贴近盲童的小脸时,盲童怯怯地问了这么一个问题:大胡子总统,您的第一任老师是谁?
卢拉总统深思了片刻说,我的第一任老师就是我小时候的邻居博尔巴先生。
当你无处可走,深感沮丧的时候,试着再问一下自己,“我真的想尽办法了吗?”
严复的担忧
1912年严复担任北大校长之职,此时严复的中西文化比较观走向成熟,开始进入自身反省阶段,趋向对传统文化的复归。他担忧中国丧失本民族的"国种特性",他认为会"如鱼之离水而处空,如蹩跛者之挟拐以行,如短于精神者之恃烟草为发越,此谓之失其本性",而"失其本性未能有久存者也"。出于这样一种对中华民族前途与命运的忧虑,严复曾经试图将北京大学的`文科与经学合二为一,完全用来治旧学,"用以保持吾国四五千载圣圣相传之纲纪,彝伦道德文章于不坠"。这一行为在当时称得上用心良苦。
分析:严复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良苦用心在当时能有几人明晓?爱国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不能只从一种角度、用一种眼光来看问题!
话题:"看待事物的角度""目的与形式"
我们可能做不到更好,但也要像朱光潜说的一样:此时此地此身。
就是此时我能做的事,绝不推诿到下一时刻
此地我能做的事,绝不妄想着换另一个境地再做
此身我能做的事,绝不妄想于他人来替代
是啊,这是一种多么好的状态啊,不过我们还是习惯性地喜欢偷懒,对于自己要求高,做得少,结果又怎么会好呢?
有人说:好的、坏的总要去尝试嘛,在自己没经历、没体验之前,书本或者他人的经验也就几乎是为零的,然后,降低了标准,放低了要求,也放弃了对自己的苛责,不再对以往的选择耿耿于怀,心安静了,不过借口多了,要做的事也就变得更难了……
马克.吐温曾说,每天务必做一点你所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是一条宝贵的准则,它可以使你养成认真尽责而不以为苦的习惯。
我很喜欢这句话,其实有时就这样,不管你愿不愿意很多事就这样,只要你去努力总会有所改变,有所收获,蜗牛缓慢前行,时间长了,也能沿途走出很长一段距离,欣赏很美的风景!
1881年7月,美国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在华盛顿车站遇刺,身受重伤,急需进行手术。但当时正是夏天,温度高达40℃。医生要求将温度降到30℃以下,才能保障手术成功。于是,美国政府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一名叫谢多的工程师。
然而在那时,给室内的空气降温,别说是谢多,就连一些科学家也从没做到过。在许多人的实验中。除了高山上的冰雪,这世上根本就找不到可以人工降温的办法。
谢多是一位善于思考的工程师,他曾经在矿山工作过,知道怎样稀释空气,从而降低煤矿巷道内的瓦斯浓度。他想,既然空气经过压缩之后会释放热量,那么压缩后的空气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是不是也会吸收热量呢?谢多立即动手进行实验,结果发现把压缩的空气还原,可以使周围的空气冷却。于是谢多给总统的病房安装了这样的机器,成功地使室内气温从37℃降到了25℃。谢多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台空调的发明者,也使自己由一名默默无闻的工程师一跃成为一种崭新生活的开创者。
吸尘器的发明。同样有过这样“倒过来试试”的经历。有一年,人们在伦敦举行了一次“除尘器”除尘表演。“除尘器”的工作原理就是用风把灰尘吹走,所以当时现场的许多观众都被吹得满身都是灰尘。人们乘兴而来,却败兴而归。有个叫布斯的人就想:吹尘看来不行,能不能换个办法。把吹尘改为吸尘呢?布斯回到家之后。他用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和鼻子,趴在地上用嘴使劲吸气,结果灰尘不再到处飞扬,而被吸附在手帕上。后来的吸尘器,就是据布斯的.这个设想制造出来的。
不只是谢多和布斯,世界上巧妙利用逆向思维让自己走向成功的实例还有很多。在我们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常常会碰到许多看起来难以逾越的障碍,当我们用常规的办法难以解决时,我们要学会让思维转个身——倒过来试试。因为事实表明,很多创造性的飞跃,常常是突破常规和习惯思维的结果。一条路。当我们清楚地看到它的前方是个死胡同时,不妨试着转个身,也许柳暗花明的惊喜就在不远处!
以前李静是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担任央视主持人没多久,她便觉得很不开心,工作起来特没劲,于是向领导提出辞职。
从央视辞职之后,李静邀请歌手戴军做搭档,叫上妹妹李媛和几个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时的同学,凭借她的4万元私房钱作为资金,就开始艰难创业。
利用手上过去几年积累的人脉关系,李静陆续请来名人朋友,进行制作访谈节目《超级访问》,然后前往上海电视节招商。由于没有钱租赁交易会的展台,因而只能几个人拿着宣传海报,搭一个万分简陋的临时台子吆喝。让李静意外的是,费尽心机吆喝几天,竟然没有招来一个广告商!
即使没有广告商,节目也还得继续录下去,否则就与电视台违约,要承担违约责任。刚创业时李静与电视台签约,她将节目免费给电视台,电视台给她几分钟的贴片广告,由她自己负责卖出去。当时李静没有任何客户资源,卖出广告去简直比登天还难。
每做完一期节目,李静就要到处找人借钱,差不多能借到钱的朋友和亲戚,她都厚着脸皮去借过。最多的时候,李静居然欠下将近300万元债,即使有钱的人,也不敢再借钱给她。后来,李静实在借不到钱,为了继续制作节目,她只得把房子抵押出去,几个人栖身在北京西城区小西天的一间破旧民房里,就像苦行僧那样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在拉不到广告的情况下,经过近两年的摸索,李静逐渐明白,纯粹依靠贴片广告的生存方式,只会让自己永远处于被动的位置。因此,她准备改变经营方式,另谋出路。
“我要卖节目。”李静把自己标新立异的想法说出来后,发行总监惊讶地说:“中国的电视领域,从来只卖电视剧和广告冠名,哪里有卖节目的?节目不容易卖出去!何况你的节目鲜为人知,别人凭什么买你的东西?”
员工也各抒己见,竟然不约而同地认为,卖节目要靠人脉关系,这比拉广告更难。
既为了做出榜样,也为自己争一口气,李静确定要实践自己的想法。她忙碌的身影,奔波于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推销节目。
其中,来到湖北电视台的时候,李静对台领导说:“我做了一个节目《超级访问》,你们能不能看看节目录像?”那时湖北电视台还没有外面的节目,因此那位领导告诉她:“你先回去,需要节目的时候,我们再与你联系。”
“最好你们现在就看看我的节目录像。”李静十分果断地说,“如果你们觉得节目不行,我就马上走;如果觉得节目可以,我就免费送给你们,你们赚到钱我分文不要,以后再谈合作。”
感到李静说话爽快,为人仗义,那位领导便召集他们电视台的相关人员,和他一起审片。看完节目录像后,大家都说《超级访问》做得非常好。
这时,李静当机立断,将节目中的5分钟贴片广告,只留30秒时间给自己,其余的都送给湖北电视台。“如果《超级访问》收视率高,你们不用投入一分钱,就可以大赚一笔。”李静有条不紊地说,“假如收视率不理想,就把这个节目停播,对于你们来说,反正不会有什么损失。”
听完李静的解说,湖北电视台领导立刻同意试播,并决定每期节目给她2000元。结果《超级访问》播出后,深受观众喜爱,各地电视台的人纷纷到北京找李静购买节目。在很短的时间内,李静的节目就卖给50家电视台,每家2000元,一期节目能卖10万元,而成本才3万元,这一出一进,她就轻易获得7万元利润。李静是中国最早卖节目给电视台的人,多年下来,她赚到无数钞票。
现在,李静是《超级访问》、《美丽俏佳人》、《娱乐麻辣烫》、《情感龙门阵》和《静距离》五档节目的主持人,主持风格灵活善变、机智幽默,她制作的节目姿态不同、角度新颖,已经发行到海内外200多家电视台,收视人群达6亿人次以上。这些节目回馈给李静的,是作为主持人难以想象的明星人气与受众影响力。
李静独立、坚强、快乐而美丽,是这个时代女性的最佳代言。与在央视相比,她自己创业几乎提前20年成就人生的美好,拥有属于自己的成功事业,而且将这份事业做到极致。李静的经历,给我们留下有益的启示:如果在高处没有劲,就干脆往低处走,只有在适合自己的地方,才能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
导演卡梅隆对电影公司老板说:“我要在一条船上拍‘罗密欧与朱丽叶’,给观众看片长三个小时的爱情故事。”卡梅隆指的就是关于电影《泰坦尼克号》当初的构想。可电影公司老板一听就摇头,因为卡梅隆以前擅长拍的是功夫片,而且片长最多也只有两个小时。可是卡梅隆坚持自己的设想,他问老板:“我过去拍的片子有哪一部不赚钱?你告诉我。”老板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事实上,卡梅隆拍的片子,每一部票房都非常好。
基于卡梅隆以往成功的经验,老板最后松了口:“好吧,但是我们要控制预算。”卡梅隆笑了:“预算不会很大,反正场景就那条船而已。”可谁知电影一开拍,每天的成本竟然高达25万美金,有时甚至超过50万美金,电影没拍到一年,预算的钱就用完了。
老板觉得应该立刻停止投资,卡梅隆却态度非常坚决:“电影必须拍下去,我可以不要我个人所有的报酬。”卡梅隆的这番话,意味着他将要放弃的是几千万美金的薪酬。老板想了想,最后终于接受了卡梅隆的要求:电影继续拍,但用卡梅隆的导演工资投入。
后来,电影火了!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老板分给卡梅隆1亿。
做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珍惜时间
爱迪生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知识和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完成的。他的成功,离不开母亲对他耐心的教导和自己的辛勤努力。正因为如此,这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的这一特点,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积。”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久,他问:“容积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
他大声的喊道:“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积。”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既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就不多动动脑呢?还去测量,计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顿时通红。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伽利略好奇善问:
伽利略是意大利伟大的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在力学上的贡献是建立了落体定律,发现了物体的惯性定律、摆振动的`等时性、抛物运动规律,确定了伽利略原理。他在比萨大学读书期间,就非常好奇,也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比如“行星为什么不沿着直线前进?”一类的问题,有的老师嫌他问题太多了,可他从不在乎,该问还问。有一次,伽利略得知数学家利奇来比萨游历,他就准备了许多问题去请教利奇。这一次可好了,老师诲人不倦,学生就没完没了地问。伽利略很快就学会了关于平面几何、立体几何等方面的知识,并且深人地掌握阿基米德的关于杠杆、浮体比重等理论。
因为坚持
导演卡梅隆对电影公司老板说:“我要在一条船上拍‘罗密欧与朱丽叶’,给观众看片长三个小时的爱情故事。”卡梅隆指的就是关于电影《泰坦尼克号》当初的构想。可电影公司老板一听就摇头,因为卡梅隆以前擅长拍的是功夫片,而且片长最多也只有两个小时。可是卡梅隆坚持自己的设想,他问老板:“我过去拍的片子有哪一部不赚钱?你告诉我。”老板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事实上,卡梅隆拍的片子,每一部票房都非常好。
基于卡梅隆以往成功的经验,老板最后松了口:“好吧,但是我们要控制预算。”卡梅隆笑了:“预算不会很大,反正场景就那条船而已。”可谁知电影一开拍,每天的成本竟然高达25万美金,有时甚至超过50万美金,电影没拍到一年,预算的钱就用完了。
老板觉得应该立刻停止投资,卡梅隆却态度非常坚决:“电影必须拍下去,我可以不要我个人所有的报酬。”卡梅隆的这番话,意味着他将要放弃的是几千万美金的薪酬。老板想了想,最后终于接受了卡梅隆的要求:电影继续拍,但用卡梅隆的导演工资投入。
后来,电影火了!18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老板分给卡梅隆1亿。
做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有长远的眼光,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发布时间:2025-03-02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回想起这段时间的工作,一定取得了很多的成绩,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工作总结吧!怎样写工作总结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劳动关系工作总结(精选8篇),欢迎大家分享。劳动关系科工作总结 篇1 第一季度,按照市业务科的具体要求和局领导的支持下,在...
发布时间:2025-03-02
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阶段对自己的学习或工作生活的自我总结,它是增长才干的一种好办法,为此要我们做好自我鉴定。那么自我鉴定有什么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生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初中毕业后的自我鉴定 篇1 一、遵纪守法,真诚待人 对师长有礼貌,乐于帮助同学;追...
发布时间:2025-03-02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现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计划,就是在准备做计划吧。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英语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英语学习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我校对教育教学的要求,秉持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认真学...
发布时间:2025-03-02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发扬成绩,让我们抽出时间写写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农业技术服务个人总结范文(通用12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农业检测实习自我总结 篇1 ...
发布时间:2025-03-02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制度,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备检修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设备验证方案 篇1 第一条 总则 为了使工具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使工具的使用更加经济、合理,在保证生产正常的...
发布时间:2025-03-02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小学朗读教案 篇1 教学...
发布时间:2025-03-02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做好计划可是让你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喔!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师德师风学习计划高中 篇1 为了贯彻上级会议精神,将学校的师德师...
发布时间:2025-03-02
时间犹如间隙中的沙一瞬间便消失无踪,很快就到年底了,回首这不平凡的一年,有欢笑,有泪水,有成长,有不足,如果你仍旧感到迷茫,那么我想你需要暂时停下来好好对过去的工作做个总结了。但是年终总结要写什么内容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城管协管员年终总结,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
发布时间:2025-03-02
从客观上来看,一个公司的开业庆典,就是这个单位的经济实力与社会地位的充分展示。从来宾出席情况到庆典氛围的营造,以及庆典活动的整体效果,都会给人一个侧面的诠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公司开业典礼流程策划方案(精选14篇),一起来看看吧!开业典礼方案 篇1 活动目的: 1、确立公司(营销中心)的公众形...
发布时间:2025-03-02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13篇读后感吧。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美丽的坚持》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坚持的美丽读后感 篇1 “轰隆”,又一个散发着淡蓝色荧光的镭在烈火焚烧的提炼缸中诞生。荧光照在...
名人励志小故事(收藏14篇)
文件夹最新文章
推荐栏目